因提要:在貼吧看到,對于現在新買的電腦,預裝Windows11的電腦,開機后不聯網將不能跳過新用戶設置。由于新電腦聯網即激活(電腦廠家可能不改變這個政策),所以開機后驗機會成為問題。有網友表示,這個問題只在家庭版上出現,專業版與從Windows10升級上的沒有。而且正好今天我需要檢測U盤,機子要開著,那么試一試。
從微軟官網下載了Windows11鏡像,在virtualbox中建立虛擬機并安裝。一開始從Windows11鏡像啟動,安裝不了。遂進Windows PE,用DiskGenius建立GPT分區表與NTFS分區,用dism++釋放前述鏡像的install.wim文件,同時修復引導與使用CompactOS,安裝成功。
(虛擬機內配置是雙核+uefi+3GB內存+18GB硬盤+GPU 3D加速+256MB顯存。除了顯存在設置中最高只有256MB外,別的,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虛擬空間來自物理空間。)
重啟后等一會,系統叫我選擇國家、鍵盤布局與連接網絡……我就試試不連接網絡會怎么樣。讓它從硬盤啟動前就禁用了網絡。
在“連接網絡”界面中,“下一步”按鈕是灰色的,不可用。最初我是不給它連接網線,它提示“以太網 未連接”。之后把網絡配置調成內部網絡 與 插入網線,它提示未識別的網絡,下一步的按鈕仍然不可用;而且,切換網絡配置不久中,它“正在識別……”覺得“無Internet”時,下一步的按鈕依然不可用。
下一步,我的思路是創建新用戶,跳過這個歡迎過程。按shift+f10打開cmd。在實體機內帶著目的(只搜具體指令)搜索網絡資料,試了用net user命令管理再新建用戶,然后用指令注銷,系統會自動重新啟動,失敗;試著切換用戶,但以指令調不出切換用戶的圖形界面;后面看到runas指令,發現其效果只是以另一用戶身份打開一個窗口。
怎么辦呢?我扭頭一想,跳過OOBE階段啊!以前學過一點封裝系統,對安裝系統時的各個步驟有點了解。用了網上對Windows10的方法,我成功了。
OOBE,Out-of-box experience(開箱體驗),它是在安裝完Windows后就會進行的一個步驟,大體是對系統進行初步的設置。
就是系統會自動彈出部署模式選項 對話框。這點反正不影響試機,這時系統已經是能用的了。覺得它可能礙事,按最最右下角就可以顯示桌面,使它隱藏。
進入這個模式的組合鍵是Ctrl+shift+F3。按了以后,系統會自動重啟,再需要等一會。建議進入這個模式完成所需后,聯網回到正常模式,登錄微軟賬戶,需要點上述對話框中的確定。個人在用微軟賬戶,覺得還不錯。
(此外,nat網絡模式中,它認為連接不上;網絡橋接模式中,可以。)
微體驗,個人覺得文件資源管理器(就是我的電腦所在的軟件)的幾個 個人文件夾的圖標比較丑。窗口的樣子,覺得微圓角還行,亞克力效果有點怪,不甚喜歡。有小組件,Vista的功能以另一種方式,像負一屏一樣回歸了?
除了文件資源管理器與設置外,操作都比較流暢。
開始菜單的樣子又改了,看起來是與搜索的功能合起來了,而且“所有應用”在第二級中,這四個字在開始菜單中是個小按鈕。按照我對Windows10的開始菜單歷史的了解,我看它這界面還得改。
進桌面,消耗掉170多MB的流量。(這個配圖沒了)
此外,我在嘗試啟動系統的最低內存需求。2gb內存,體驗一下,內存都能爆滿。
299MB內存,系統狀態不死,虛擬電腦輸出(virtualbox的運行狀態的監控參數之一)幾百千次到幾十千次,可以顯示桌面。
298MB內存,系統狀態一直未死,但十幾分鐘二十分鐘都進不去,關機(正常關機)還很快。
295MB內存,啟動幾分鐘后,系統狀態死,虛擬電腦輸出幾千次,物理機CPU占用有一半多點。
290MB內存,系統狀態沒死,虛擬電腦輸出有幾十千次,但虛擬機內黑屏幾分鐘了。280MB時,系統狀態會死。
從網上看,內存降到140MB了,Windows10才不能啟動。看來Windows11對啟動需要的最低內存要求高了不少。不過這測試的意義有限…
具體的看配置要求就好:
Windows 11 配置要求
根據微軟的說法,如果你的電腦不滿足以下配置要求,你的設備將無法運行 Windows 11。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以選擇升級硬件或者購置新電腦來使用Win11系統。
CPU:現代1Ghz 64bit雙核處理器
內存:4GB RAM
存儲:64GB硬盤
顯示:9英寸1366x768分辨率
固件:UEFI, Secure Boot & TPM 2.0 compatible
顯卡:DirectX 12兼容顯卡/ WWDM 2.x
與 Win10 系統的 2+32GB 存儲相比,Win11 需要 4+64GB,另外 CPU 必須是64位的,意味著 32 位 CPU 不再支持了,以后的 Win11 系統顯然也沒有32位系統下載了。
Windows 10 和 11 系統要求有何不同?
與Win10相比,Win11的某些配置要求有更高的標準,下面看看 Win10 和 Win11 的配置要求對比:
CPU: Win10 支持32/64位CPU, Win11 僅支持64位CPU |
內存: Win10 需要1GB RAM, Win11 需要4GB RAM |
存儲: Win10 32位和64位分別只需要16 GB和20 GB的存儲空間, Win11 需要64GB的存儲空間 |
顯示:Win10 最低支持800×600的分辨率, Win11 最低支持1280×720的分辨率 |
系統固件和 TPM: Win10 UEFI 2.3.1, Secure Boot, Win11 UEFI, Secure Boot & TPM 2.0 compatible |
顯卡: Win10 需要支持WDDM 1.0的DirectX 9,Win11 通過 WDDM 2.0 將其升級到 DirectX 12 或更高版本。 |
至于其他體驗,暫時還沒有用得很深,我就大概搜索了一下知乎,找到一篇評測比較詳細的也一同分享一下。
以下內容來自知乎賬號:科技Talk
居中的開始菜單與內容居中的任務欄
一直以來,Windows的開始菜單都是在左下角,任務都是從左到右排列的。這次默認“居中”了,但仍然可以設置為靠左。我認為“居中”,對于不用鼠標的筆記本用戶來說是好的。居中,更高效。在觸控板上移動光標時,可以更快地到達要點擊的目標。例如,你在鍵盤上按下“Windows”鍵時,開始菜單在中間彈出。這時候的光標大概率就在開始菜單上。
我之前在使用Windows 10的時候,桌面上只有6個圖標。我把它們排列在屏幕底部中間的位置,也是因為自己不用鼠標,這樣更高效。現在Windows 11把開始菜單和任務都居中——真好。
“圓角”被用在所有官方的應用窗口
可能有用戶發現,即使在Windows 10上的Edge瀏覽器上,已可以看到各種“圓角”了。Windows 11的所有窗口都用上了圓角,只要不是全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我自己喜歡這種圓角,視覺上更舒服。我之前買了一臺MacBook Air M1,其中一個原因是,覺得macOS的UI更漂亮。現在的Windows 11某種程度上,讓我這樣的Windows用戶少了點對macOS的牽掛。
增加了“深色”主題
在Windows 10是,用戶就可以選擇“主題”里的顏色為“深色”,讓系統APP切換到一個灰黑色為主的風格。Windows 11直接提供了對應的“深色”主題選項,簡化了操作,并且匹配了壁紙。
更簡潔的菜單與各種設置界面
不得不說,Windows 11整體是一個漂亮的系統,在細節上比Windows 10好看太多。除了主題更漂亮,它的各種菜單的界面也更簡潔、漂亮了。界面上更多地運用了圖標,減少了文字,布局上加上了間隙,更像我們熟悉的手機和平板的界面風格。資源管理器的菜單欄也更簡單了,并且占用的空間更小了。
多種布局的“分屏”功能
在Windows 10中,按下“Windows鍵”與左箭頭或者右箭頭,就可以快速地分屏排列窗口。Windows 11保留了這個特性的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分屏排布方式。把光標停在應用窗口右上方的“最大化窗口”的圖標上時,就可以選擇分屏的方式。如果是直接拖動窗口到某個位置自動進行分屏,比如,把窗口往右邊中間的位置一直拖動時,就可以把屏幕分為左、右同寬的兩部分。
屏幕手勢觸控
Windows筆記本電腦的觸控板手勢操作也很不多。比如,三個手指向下滑動可以返回桌面,左右滑動可以切換APP。這次的Windows 11加入了與觸控板手勢一致的屏幕觸控手勢,這對于Surface用戶,尤其是Surface Go系列的用戶來說,更有意義。Surface設備都有觸控屏,在一些使用場景中,增加手勢觸控,提升了便利。比如,當Surface Go 的解理鍵盤拿掉時,用戶也可以很高效地操作:三個手勢下滑回到桌面、四個手指左右滑動切換桌面、在Edge瀏覽器中兩個手指左右滑動切換頁面。
原生的語音輸入
Windows 11自帶語音輸入APP,同時按下“Windows+H”就可以喚出單獨的語音識別APP。在美式鍵盤或者其他英語鍵盤狀態下喚出時,識別英語輸入。在五筆或者拼音鍵盤狀態下喚出時,識別的是普通話。在屏幕的觸控鍵盤中,有專門的語音輸入按鍵——一個有麥克風圖標的鍵,操作方式與手機的語音輸入一樣。
無論是普通話還是英語,它的識別都算非常準確——不比我用過的訊飛語音、微信語音輸入或者蘋果的語音輸入差。現在很多人經常用電腦版的微信聊天。房間或者辦公室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開著電腦微信,一邊做其他事情時,這語音輸入也方便的,并且也可以自動添加標點。我有時候寫文章也會用這個語音輸入,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
手機一樣的“漂浮”屏幕鍵盤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平板上的觸控鍵盤,打字效率低。Surface設備也一直都有一個屏幕上的觸控鍵盤,我幾乎不用。但這一次的Windows 11推出了一個Mini版的“漂浮”屏幕鍵盤。
在發布會的視頻上看到的是:點擊觸控鍵盤右上角的一個按鍵,鍵盤就會切換到手機鍵盤一樣大小的尺寸和布局——哇,這樣的話,把它移到左下角或者右下角,不就可以像手機鍵盤一樣用大拇指操作了嗎?爽啊,我的Surface Go 2以后的使用頻率可以更高了。
安裝了Windows 11到Surface Go 2之后,我迫不及待地試了一下這個功能——確實是可以的,還支持滑行輸入,高效啊。然而,目前的預覽版,我能用到的語言里,只支持英語鍵盤。希望正式版的中文輸入法也可以有這個特性。
Windows 11 的穩定性如何?
Windows世界里,有各種各樣的廠商和設備,以及可能 的“破解版”。并且,我們仍然可以經常看到有用戶還在用Windows 7甚至Windows XP。不同的用戶也有不同的使用習慣。例如,有用戶安裝的瀏覽器自帶彈窗、自帶各種插件;也有用戶喜歡原生的瀏覽器或者Google Chrome,純凈快速,并且幫你攔截彈窗和插件。有用戶的電腦上會安裝 一些破解版的軟件,也有用戶只用正版。
Windows系統給人的“穩定性”方面的感受,很可能因人而異,也可能因設備而異。我說的,只代表我個人的經歷。
我自從2015年用了Surface Pro 3開始,設備上的Windows 系統沒有出現過藍屏,也沒有出現過崩潰要重裝系統的。從我的經歷來看,從Windows 8開始,系統已經非常穩定。所以,一個多月前,當我同時在兩臺Surface設備上安裝預覽版的Windows 11并且沒有備份數據時,我還在想:“兩臺機子都裝了預覽版,會不會風險大了點?萬一這預覽版崩潰了怎么辦?”
幸運的是,這次的預覽版已經很穩定的。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的主力機Surface Laptop 3出現過一次“綠屏”(沒錯,是綠屏),重啟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并且之后沒有再出現。而輕量使用的Surface Go 2沒有出現過藍屏或者“綠屏”。
Windows 11 預覽版出現的一些問題
用了一個多月的Windows 11,遇到過一些問題,基本都有通過系統中的“反饋APP”提交給微軟。除了上面說到的一次綠屏重啟,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但總的不影響使用。
個別系統APP不能正常連接網絡。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Surface Laptop 3上的Microsoft Store不能正常連接網絡,但開了VPN之后可以。To Do App、便箋APP在沒有開VPN時,也不能正常地同步。而Surface Go 2上的沒有問題。
Windows Hello人臉識別功能“消失”過一段時間。這個問題發生在安裝完一次更新之后,Surface Laptop與Surface Go 2的人臉識別都無法啟用。在最近一個星期的更新之后,這個功能又“回來”了。那種掀開筆記本的過程中順便刷臉解鎖的“一氣呵成”的感覺,用過了,就回不去了。
總結
Windows 11預覽版,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比我原來預想得更穩定。整體來說,新的特性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喜歡的。新的界面也更加的漂亮,交互更加友好。目前來說,沒有感受到發布會上說的對電池續航方面的“提升”。但,值得更新。如果你用的是Windows 10,在系統設置那里,最下方有個“加入Windows開發者預覽計劃”,點擊進去,按提示操作就可以了。
Windows 11有很多新的功能特性。我這里只提到一些我感受最明顯的。還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我是沒有體驗到的,比如,多屏幕的記憶功能。
如果有其他朋友用上了Windows 11,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感受。
【中關村在線軟件資訊】12月22日消息:在微軟的官網上出現了一份下載文檔,這份文檔似乎透露了WP8.1升級Win10 Mobile的機型名單。
這份XML文檔名為“WP 8.1 to 10 Device Upgrade Eligibility List”,也就是WP8.1升級Win10設備資格列表。這份名單列出了能夠升級到Win10 Mobile的機型名單。
Win10
此外這份文檔還用“1~4”將這份文檔編為4份,對照以前的新聞我們發現這應該是升級批次的標識。如果按照這個規則,那么首批能夠獲得升級的機型包括:
Lumia 1520
Lumia 830
Lumia 930
Lumia 950
Lumia 950 XL
Lumia 640
HTC One M8 for Windows
第二批升級機型為:
Lumia 1020
Lumia 1320
Lumia 520
Lumia 525
Lumia 526
Lumia 620
Lumia 625
Lumia 630
Lumia 720
Lumia 822
Lumia 920
Lumia 925
Lumia 928
Lumia ICON
不過這份文檔并沒有透露升級的具體時間,所以還需要等待微軟的公布。可以看出第二批次涉及的機型更多,至于第三和第四批次還存在爭議,甚至有消息透露部分機型無法獲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