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加州一名鳥類和自然攝影師近日在海灘抓拍到游隼攻擊體形龐大的褐鵜鶘的驚人場景。這只游隼正在保護它的巢穴,不讓任何飛鳥靠近,它沖出來,在鵜鶘背上狠狠踢了一腳。褐鵜鶘受到震驚和創傷,搖搖晃晃地飛走了。
據報道,Phoo Chan是一名鳥類和自然攝影師,他近日在加州圣地亞哥的托雷松海灘抓拍到游隼攻擊褐鵜鶘的驚人一幕。
這些細致的鏡頭是用索尼A1相機和Sonly FE 600mm鏡頭拍攝的。
Phoo Chan表示,他距離游隼攻擊褐鵜鶘的現場約100英尺,拍攝動作持續不到一秒鐘。
他表示,一小群褐鵜鶘飛到了游隼的巢穴附近,一只雄性游隼突然飛出來,在其中一只鵜鶘的背部狠狠踢了一腳。褐鵜鶘受到震驚和創傷,搖搖晃晃地飛走了。
據悉,游隼是一種快速飛行的猛禽,當它向獵物俯沖時,速度可達每小時200英里以上。游隼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俯沖速度而聞名,是世界上最快的鳥類,也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動物。
褐鵜鶘是一種體型龐大、身體沉重、飛行緩慢的海鳥。它們經常以其他鳥類的蛋和雛鳥為食,是一種嚴重威脅雛鳥的鳥類。褐鵜鶘的翼展為6到7英尺,速度達到每小時30英里。
Phoo Chan表示,盡管游隼動作超快,但他還是拍到了這一幕,“感到一種成就感和喜悅”。
“直到你看到電腦屏幕上的細節,你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肉眼根本無法提供這樣的精度,因為它發生得太快了。它只是給你一種驚奇的感覺?!?Phoo Chan說。
文/南都記者 陳林
一次去烏節路,是晚上,尚未見識這個購物天堂的繁華與豐盛,先被一團一團前所未聞的鳥聲震住了。一棵棵粗大的高樹上,鳥的啁啾大團大團砸下來,讓我的耳鼓猝不及防。準確說一開始我都不知道那是鳥叫,因為我以前從未聽到過如此繁密、浩大、尖脆而高亢的鳥群合鳴。
生態環境太好_騰訊視頻
(每每到了傍晚時分,烏節路的鳥群都會大陣仗的叫著)
我無比新奇地駐足諦聽,感覺那就像是鳥的王國爆發了世界大戰,千軍萬馬,戰聲隆?。挥窒袷侨f人大會亂了套,吵成一鍋粥,我甚至為它們擔心:如此嘈雜喧囂,它們說的什么,對方聽得清?反正我是聽不清的,我只知道這鳥聲蓋過了一切,所有的車聲、人聲都已隱沒不聞,讓你感覺這烏節路不是什么著名商圈,而是一個鳥的世界,是鳥在統治。
后來我知道這鳥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八哥,很智慧的鳥,會說人話。
有一次一只八哥還飛進了我的窗戶,站在我的電腦上斜著眼仔細端詳了好一會,仿佛在研究這電腦的工作原理;有好幾次我看到成群結隊的八哥和野鴿,還有少量的秧雞,包圍了坐著草地上用手抓飯吃的孟加拉建筑工人,建筑工人則用一只手抓飯,用另一只手驅趕。起初我對他們驅趕鳥很不理解,因為在中國你想喂鳥還喂不上呢。
記得我以前還寫過一篇《懷念鳥聲》的文章,發在當時的《湖北日報》東湖副刊上。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突然發現見不到鳥影、聽不到鳥聲了。可能與農藥污染有關,也可能與氣槍打鳥、羅網捕鳥有關吧,具體原因不是很清楚,只感覺沒有飛鳥的天空多么荒蕪啊,沒有啼鳥的春曉多么空洞啊。后來鳥倒是回來了,但依然怕人,躲得遠遠的。所以我初到新加坡,真正看到小鳥依人的情景,那真是既欣喜又感動。
何止是鳥啊。
那么多的松鼠,就在行道樹上、灌木叢里竄來竄去,你給它拍照,它還挺配合的,傻傻地盯著你的鏡頭看,等你拍完了,再機靈地溜走。每次見此情景,我都要感慨一番,因為我總要想起前幾年還專門去浙江某地的松鼠園看松鼠,我們滿腳泥水在樹林里走來走去,卻一只都沒看到。工作人員解釋說,老板的確買了很多松鼠,投放在樹林里,但林子大了,松鼠不知躲哪去了。
那么多的原雞,就在草地上、公園里成雙結對,悠然覓食,我總是忍不住要告訴同伴,說這個原雞是未經馴化的雞,準確說它們因為沒有被馴化,現在還是一種鳥。我還告訴他們,說有一次我在安徽寧國的一個狩獵場里,見到過這種原雞,老板說要賣一萬元一只。雖然我當時就懷疑他虛報了價格,但就算打一折也是一千元啊。要是在吾國,怎么能夠容忍它們如此大搖大擺、無憂無慮,比咱人類還快活?
還有巨龜、巨蜥、水獺、猴子、野豬甚至蟒蛇等等,也是時不時不去動物園就可以見到。新加坡是一個國際都市,也是一個花園城市,還是一個森林城市,卻也像個野生動物園。我想這與他們的環境保護自然有關,更關鍵的應該是他們法律有效地禁止了野生動物交易。其實野生動物不僅是未經檢疫,吃起來很不安全,而且實在不怎么好吃。記得多年以前我曾經專程去外省吃什么老鷹火鍋,幾塊骨頭上附著一層皮而已,怎么啃都啃不動。
問題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
我們把飛鳥當稀罕的天使,我們的詩人熱情地謳歌山雀子叫醒的江南,而新加坡人卻說鳥多成災,說那是鳥患。鳥聲擾民,吵得你睡不著,睡著了又把你吵醒,有時還吵得你開不了會。你在熟食中心進餐,它們會明目張膽地哄搶你碗里的飯菜,甚至會抓傷你的臉。更麻煩的是它經常用鳥屎空襲你,精準地射進你的頭發、你的臉頰和頸脖,當然還有你上班前剛剛換上的干凈衣服,讓你防不勝防。
所以新加坡立法,嚴禁喂養野鴿。我當時大惑不解,給野鴿獻愛心都不允許?鴿子銜來橄欖枝,那是多么和美的景象,永遠定格在歷史與信仰的時空??墒切录悠乱傍澨嗵嗔?,繁殖太快了,居然成了公害。事情有時候是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你本以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有些時候并不是這樣。我們現在以為保護野生動物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很多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可是一旦野生動物泛濫成災,侵擾人類的生存,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文明病吧。正如我們為了消滅害蟲,大量噴灑農藥,而農藥不僅殘留在莊稼和蔬菜上,還滲入泥土,滲入青草,滲入牛肉,再滲入人體,那又如何是好?人類社會飛速發展,文明進步沒有止境,可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麻煩,新的問題層出不窮,前景依然那么暗淡。新加坡高度發達,一些相對落后國家的人把她當成天堂,移民局的大廳每天都擠滿了人,可是她不是天堂。
新加坡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她也有科學和倫理都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其實是人類整體面臨的一些根本問題,于是我們仰望星空,面對上蒼,讓救贖凸顯出來祂的分量。
(作者:蔡德林)
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之中,有一處林木蔥郁、綠蔭繁茂的獨特綠地。在這片綠地之中,有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夜鷺,還有白鷺、松鼠、烏龜、枯葉蝶……但其實擁有眾多動物、昆蟲,并不是這塊綠地的“獨特”之處。該處的“獨特”在于,這里不是森林,不是公園,而是一個小區。
在鷺島國際社區,白鷺、夜鷺在空中翱翔,松鼠在林間穿梭,烏龜在池塘邊趴著曬太陽……構建出一副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公園城市和諧畫卷。
鷺島國際社區
夜鷺現身小區
在鬧市中享受野趣
5月14日早上七點半,七只夜鷺同時現身鷺島國際社區。小區居民將此事發布到網絡,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夜鷺通常棲息、活動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和水田地上,然而此刻卻出現在成都鬧市中的小區,這也是熟悉夜鷺的人所驚訝的一點。然而對于鷺島國際社區的居民而言,這已經是常事了。“每天都在鳥叫聲中醒來?!睂τ诖蠹业捏@訝評論,一名小區業主回復道。
鷺島國際社區業主拍到的夜鷺
5月19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來到鷺島國際社區,樹木蔥蔥郁郁,遮擋住空中日光。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將星星點點的光芒灑在地上,映襯出一地斑駁。微風拂過樹木枝椏,吹得樹葉颯颯作響。小區門外是汽車駛過的轟鳴聲,踏進小區卻只能聽見鳥兒的鳴叫聲。
進入小區,仿佛一腳踏入了公園。野趣,不再只存在于曠野、森林、草地,野趣同樣存在于城市社區之中。
“經常都能看到白鷺、夜鷺,還有松鼠在樹木中跑。”一名小區業主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居民和小區中的動物們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和諧氛圍,“我們不打擾它們,它們也不怕我們。”該名業主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家住在一樓,有一個小花園,小花園的池子養了些魚兒,而這些魚兒,就成為了夜鷺的吃食。“經常在小花園里面看到夜鷺。我在花園里的時候它就站在樹上,也不走,也不下來。等我一回房間,它就俯沖下來叼魚兒吃。我就像在和它斗智斗勇一樣。”說起自己和夜鷺的互動,該名業主笑得十分開心,“這也說明這里生態環境好嘛,畢竟哪個能想到在小區里可以看到夜鷺?!?/p>
業主扎西同樣也十分享受小區的自然環境。扎西長期在西藏工作,只在休假時會來成都暫住。“一般休假都會選擇青城山、峨眉山,但是這里給我的感受是,不一定要去山里才能感受自然,在成都的小區里也可以親近自然?!焙陀浾吡奶鞎r,扎西正在小區的池塘邊坐著用電腦辦公,“在這里就感覺身在大自然之中,能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接觸,青山綠水不是遠離人類社會的,而是可以和人類相互交融。在一個小區能做到這點,說明成都這個地方真的很愜意,很適宜人居住。”
小區綠化率高
小區居民共建共享
守護城市中的小小綠島
如今,在小區內隨處閑逛,便能偶遇不同的動物。這樣良好生態環境的背后,是小區地產、物業、業主共建共享,用心維系這片綠色土壤的結果。
據悉,鷺島國際社區占地420余畝,綠化率達52.7%,樹木多達3500棵以上,僅喬木就達70種以上。設計師精心選擇樹形、大小、冠幅以及高度,并將它們搭配各種灌木、花卉在小區最適宜的位置。
鷺島國際社區 小區大型灌木較多
“很多小區居民都說自己住在森林公園里面。”小區開發商營銷部經理楊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中共有4000多戶住戶。如今距離小區第一期交房已經過去15年,在這15年之中,小區中的動物,尤其是白鷺越來越多了。“交房沒幾年,發現小區有了白鷺,于是我們還專門在小區的池塘中修建了供白鷺站立的石樁?!苯衲瓿酰国樛滑F小區,更是驚艷了眾人?!耙国樖菄胰壉Wo動物,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家很驚訝,后來出現得越來越多,有十幾只的樣子,而且還有部分白鷺、夜鷺住在了小區里,大家也就習以為常了?!睏罹暾f,現在動物和人在小區內相處得很自然,大家都有意識的不去打擾動物的生活,盡可能地保護動物,自發地參與到小區的生態保護中來。
鷺島國際社區 小區設立的白鷺生態保護區
楊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內有一名愛好拍鳥的攝影愛好者,幾年來拍攝了上百張出現在小區中鳥兒的照片?!拔覀冇媱澰谛^中辦一個小型的攝影展,展示小區的生物多樣性,呼吁大家保護小區生態環境,同時也為小朋友做一些科普講解?!?/p>
不僅如此,還有小區業主捐款十萬元,成立“鷺島愛鳥基金會”。楊娟告訴記者,基金會將致力于于鳥類保護、宣傳、科普教育等活動。
行業專家:
這是城市社區生態保護應該走的路徑
小區中出現白鷺、夜鷺、松鼠等動物,也吸引了行業專家的關注。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住在鷺島國際社區附近,因為小區良好的自然環境,他多年來也對小區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在小區中發現了一百多種昆蟲,經常活動的蝴蝶都有50多種。在一個小環境中有如此多的昆蟲種類,是非常豐富的?!壁w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中還有枯葉蝶在活動。枯葉蝶一般在植被環境好、有野地環境的地方生活,在小區里出現還是比較少見的?!耙驗榫G化、植被搞得好,所以這里相當于是小動物在城市之中一小塊安心棲息的綠洲。”
同時,趙力也提出建議:“此處可以作為社區的科普觀測點,成為社區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p>
在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景觀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濕地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袁興中看來,在都市核心區域中的小區,吸引了白鷺、夜鷺等鳥類,說明城市、社區、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都在逐步改善。“拿夜鷺來說,夜鷺白天棲息隱蔽在樹上,晨昏、夜間活動,吃魚、蛙、水生昆蟲等。在小區里出現較大數量的夜鷺,說明小區內滿足了夜鷺棲息、隱蔽、覓食等條件。這也側面說明了小區的生態環境好?!?/p>
同時,袁興中表示,鷺島國際社區距離浣花溪公園不遠,浣花溪公園兼具森林和濕地,自古就是觀鳥圣地?!鞍?、夜鷺也有可能是從浣花溪公園過來的?!?/p>
袁興中表示,小區中植被生長繁茂,還有水體,形成了多維綠地系統,這為鳥類、昆蟲提供了息、覓食、繁殖環境?!俺鞘兄幸粋€又一個綠地系統,在鳥類、動物遷徙過程中,成為了遷徙的踏腳石?!痹d中說,綠地系統帶來了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對人有益,對整個區域的生態保護都有益。
在袁興中看來,“生態社區是城市細胞單元,如何實現城市社區中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重建城市社區的生物多樣性網絡,這是城市社區生態保護應該走的路徑。”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編輯 母曉嵐
攝影 呂國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