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彩虹,在國內板卡市場中算是有點名氣的老牌子,而在筆記本和整機市場,則算新丁一枚,所以,它家筆記本的賣點自然也是“高配置價格比”。即便在12代酷睿H游戲本普遍降價的當下,要想拿下國際廠商的3060顯卡機型,至少也要6999元,但七彩虹的將星X15 AT,i5 12500H+RTX 3060顯卡,搭載FHD 144Hz高刷屏,只要6499元,且支持獨顯直連,從價格層面的確有吸引力!那么,該機的表現如何?有啥優點?又有什么遺憾呢?

    配置與規格

    屏幕:(BOE)15.6英寸1920×1080分辨率72%NTSC色域144Hz高刷

    處理器:i5 12500H (4+8/16,最高睿頻3.3GHz/4.5GHz)

    內存:(美光)2×8GB DDR4 3200

    顯卡:RTX 3060(6GB/135W)+Iris Xe集顯(80EU)

    硬盤:512GB PCIe SSD

    網絡:英特爾千兆有線+英特爾AX211 WiFi6E無線+藍牙

    機身左側:2×3.5mm音頻口、5Gbps USB3.0大口、USB2.0大口

    機身右側:TF讀卡器口、Thunderbolt4口、RJ-45有線網口

    ■機身后側:電源口、Mini DP口、HDMI2.0口、10Gbps USB Type-C口

    機身重量:2.06kg(含53.7Wh電池)+0.58kg(180W適配器)

    機身顏色:蒼珀藍、星耀灰

    促銷價/當前價:6499元/6699元

    ▲A面巨大的“將”字,使得該機的識別度很高。而除了星耀灰(深灰色),該機還有蒼珀藍配色可選。

    ▲該機內部有兩根M.2插槽(一根PCIe3.0一根PCIe4.0),還有一根空余的可做SSD擴容,好評。不過價格便宜,內存自然只能是DDR4 3200了,但依然是雙通道(2×8GB)。真正讓我有些擔心的,是薄薄的銅片均熱板,看起來壓不住很高功率的樣子。但實際情況如何呢,咱們往下看▼

    75W功率釋放的i5 12500H,的確挺猛

    TIPS:處理器測試在“性能”模式下進行。

    ▲坦率說,愿意給i5處理器75W功率,著實比較良心,有點“小出乎意外”!室溫11℃(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無奈啊),處理器單考10來分鐘,功率一直穩定在75W左右,大核頻率4.2GHz,小核頻率3.1GHz,這個頻率表現也相當好。只是核心溫度的“跨度很大”——不同核心在65℃~95℃波動。當然了,在筆記本領域,95℃對于滿負載的高性能處理器來說也不算多高。

    ▲12核16線程的12500H跑到75W是什么概念呢?考驗多核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15/20/23得分別是2301/5772/15062,對比之前做過的臺式機處理器i5 12500在62W功率狀態,領先最多的Cinebench R15幅度高達25%!

    ▲當下流行的三維建模和渲染軟件Blender(為了便于縱向對比,我們一直保留了2.79b版的測試),渲染BMW和巴塞羅那館兩個樣張,耗時比62W的i5 12500少19%!

    ▲真正的動畫渲染應用,我們用Cinema 4D(Cinebench可理解為是Cinema 4D的“單幀渲染版”)渲染51幀共計2秒的汽車轉動動畫,總體耗時20分14秒。而62W的i5 12500則要23分46秒。i5 12500H前者少耗時15%!

    ▲至于日常應用表現嘛……為了避開RTX3060獨顯因素,我們用跨平臺的純處理器日常應用性能測試軟件CrossMark進行測試,得分1760分。那這個分數算啥水平呢?這樣說把,其他處理器平臺R7也是就1660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自行研究。

    結合上135W的RTX 3060,專業應用效能起飛

    ▲將星X15 AT的RTX 3060在獨顯直連狀態下可以最高輸出135W功率,而且,它的3DMark Time Spy得分竟然是非常高的,達到了9000分以上,絕對是第一梯隊成績(部分游戲本的140W功率RTX 3060也只能跑到8970左右)▼:

    那么,最大輸出功率75W的i5 12500H結合上最大輸出功率135W的RTX 3060,可以體現出何種性能呢?我們用最吃性能的專業應用來舉例▼:

    TIPS:專業應用都在“性能”電源模式+“獨顯直連”的情況下完成。請注意,部分應用,比如Me視頻轉碼,若采用“混合顯卡”模式,會導致CUDA方案下獨顯調用率太低,效率不佳。

    ▲首先是大家熟悉的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將4K@30fps超清視頻《烤鴨》轉碼到FHD@24fps,采用CUDA方案,這時系統會同時調用RTX 3060的CUDA核心和i5 12500H的CPU部分參與運算,而且參與度都極高(可看到兩者都是90%以上占用率),所以僅42秒就完成了轉碼。而我們測試的i5 12500H筆記本集顯方案,最快為62秒。大部分集顯機型用時在90秒以上。如果是其他處理器平臺的集顯機型,耗時則會更長。

    ▼下面這個應用項目是用數十張5K分辨率的超清美食圖片生成一個帶轉場特效的美食宣傳視頻,這是Premiere Pro應用中的“重負載形式”,因為要把圖片生成為每秒數十幀的畫面,相當吃硬件資源。

    之前測試的62W功率釋放的i5 12500臺式機處理器,由于集成的UHD顯卡偏弱,所以總體耗時為100秒(OpenCL方案啊,UHD 770 GPU主導計算,CPU輔助);而搭載Iris Xe集顯的i5 12500H高功率釋放版(比如i5 12500H高能集顯本),同樣是OpenCL方案Iris Xe主導計算,則能將時間縮短近一倍,只需55秒!而在RTX獨顯加持后,將星X15 AT只要34秒就完成了整個視頻生成過程!

    提示:不過,Pr應用上,我們也發現了個有趣的問題:一個典型的FHD級別零特效剪輯,其CUDA方案的效率(34秒)反而不如之前測試的i5 12500集顯臺式機(29秒)。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研究。

    ▲最后來看看照片專業處理上的效率提升。Ps照片特效處理和Lr照片批處理(包含亮部暗部和曝光調節、色彩調節、尺寸調整等)測試,UL Procyon得分達到7481分;而之前的i5 12500集顯臺式機,則為6581分。

    簡單來說,高功率的i5 12500H,配合上高功率的RTX 3060獨顯,無論在吃處理器資源的應用,或是吃顯卡資源的應用,抑或于“二者都吃”的專業應用層面,都能有強悍的表現。

    ▲該機的鍵盤規整(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種鍵盤了),方向鍵也是全尺寸的未壓縮高度,有數字小鍵盤,總體來說操控體驗雖談不上多舒適,但無明顯設計問題。

    FHD屏,游戲超高畫質輕松拿下

    這兩年家用本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硬件規格也發展很快,2022年,“相對完美”的游戲本應該搭載2.5K高刷屏,所以僅搭載FHD高刷屏的將星X15 AT算是有一處明顯的遺憾——當然,作為低價位機型,也不可能要求盡善盡美。而且,也正是因為屏幕為FHD,才有了“絕大部分游戲可以無腦上超高畫質”的實力▼!


    TIPS:所有游戲測試均在“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下完成。后面我們會解釋原因。

    牛大叔給出的使用建議

    純處理器應用,該機建議選擇“性能”電源模式,“混合顯卡”還是“獨顯直連”無所謂。

    純獨顯應用,建議選擇“性能”電源模式和“獨顯直連”(BIOS中設置)。

    同時吃處理器和獨顯資源的專業應用優選“性能”電源模式+“獨顯直連”。正如前面提到的,在“混合顯卡”模式下,個別應用的資源調用會出現不足的情況,影響專業應用效率。

    玩游戲,我強烈推薦采用“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原因如下:

    該機的功率分配策略還不算太完善,在“獨顯直連”+“性能”電源模式時,雙考機,獨顯會全時滿功率135W運行,而處理器部分會“犧牲”到只有10W功耗導致頻率過低(如果處理器功率提高,整機功耗就超過適配器的180W功率上限了——畢竟屏幕、主板、內存、硬盤也要耗電)。

    雖然在實際游戲中我們發現處理器功率會稍高(比如25W~28W),顯卡會適度降低功率,但個別對處理器要求高的網絡游戲(尤其是在玩家數量眾多時),這種功率分配策略會制約處理器的頻率,進而可能帶來嚴重的幀速影響。而“獨顯直連”+“娛樂”電源模式,雙考機,大核頻率又異常。

    ▲雖然考機表現并不和實際游戲表現劃等號,但在有新BIOS解決問題前,理想的解決方案是“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這時雙考處理器的功率會足夠高(32W~35W),實際游戲中會更高,比如可達43W,主要支持游戲的P核可達到很高頻率。而109W左右的RTX 3060,在這臺游戲本上,即便是僅僅敏感于獨顯性能的游戲,幀速表現和135W狀態也相差無幾(我們測試的游戲僅2%不到的差距)——用這種方式來玩游戲,絕對是最穩妥的選擇。

    ▲我們用FHD高畫質運行《刺客信條:英靈殿》,多次測試結果相同:“混合顯卡”+“娛樂”電源模式,平均94fps;改為“獨顯直連”后,無論何種電源模式,都只有91fps,且最低幀數要低不少。這個測試足以說明我們分析,目前獨顯模式下處理器功率偏低有可能影響到部分游戲的效果。而我們分析如果是玩家數量眾多的網游,這種幀數差異會更大。

    TIPS:注意,雙考機和游戲方面的情況不會影響日常應用和專業應用。

    ●若后續預算允許,替換掉標配的SSD,換為速度靠譜的PCIe3.0×4款型都可(做系統移植就能保留正版系統),能大幅提升整機的拷貝和響應速度。

    ▲該機的SSD規格低,大數據量(如游戲)考入時,最終效率和機械硬盤差不多了。另外,請盡量使用背部USB Type-C口傳輸數據,因為它的供電情況其實比遠離電源口的機身右側Thunderbolt4接口好不少,速度會更快(右側Thunderbolt4口供電不理想,這也算該機的一個遺憾點)。

    ▲該機左側兩個USB大口,USB2.0可用于鼠標(鼠標線通常很長,從左側繞線到右手位才是較理想的插接/擺放方式);有人覺得一個USB3.0大口偏少,但從趨勢來說,Type-C和Thunderbolt4口才是未來主流,所以我倒不認為這是問題。

    總結:低價位的高性價比優選,但遺憾也明確

    前面,我們描述七彩虹將星X15 AT的i5 12500H+RTX 3060款是“高配置價格比機型”,這是一個專屬于購機幫你評公眾號的非常嚴謹的說法,旨在表述“該機從配置規格和價格的關系去看,很有吸引力”,但“并不等于實際性能表現就很好”——是“理論”和“實際應用性能”的區別。

    但經過測試,我們認為將將星X15 AT定義為“高性價比機型”是準確的——它的實際應用性能表現,無論是處理器應用層面,還是顯卡應用層面,亦或是二者結合的層面,都很不錯。之前因散熱規格引發的擔憂是多余的。

    當然,除開成本因素導致屏幕規格和內存規格偏低這一問題(這應該是奢求不了啦),作為低價位機型,該機依然有明顯的遺憾點:一方面是該機在電氣性能上的確與國際一線廠商機型有一點差距(但好在“底子夠厚”,所以這方面感受不明顯)。另一方面是標配的SSD規格低,在大數據量拷貝時會明顯降低效率;最后,系統的功率分配邏輯不夠完善,需要相對懂行的用戶才能駕馭。但對于略微懂行的低預算玩家,或者專業應用需求者,將星X15 AT的12500H+RTX 3060款依然不失為好選擇!

    編輯:牛大叔

    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的網友提問如下:《玩游戲有必要上4K高刷顯示器嗎?》

    先確定你的游戲需求,再聊升級顯示器的“必要性”。

    掃雷也是游戲,玩掃雷能扯4K高刷嗎?2077大表哥這類游戲才能發揮高刷大屏的觀感優勢,才能讓你感受到高階游戲畫面的細膩流暢。不過,開全高特效的話,便宜的4K高刷顯示器和便宜的線纜未必能鎮住場,題主的一萬元臺式機配置單必然有取有舍。

    再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這兩年休閑時打《原神》,這個游戲刷新率不高,60Hz到頂,所以你用高刷屏也玩不出什么“越級的細膩”。當然,對游戲進行“解幀”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對了,記得有個別玩家反饋《原神》在2K分辨率下的畫面似乎不如4K,按照這一說法,2K屏升級4K屏打原神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但只玩原神4K60Hz已經夠用,沒必要非得選擇高刷。

    同等配置的高刷4K屏價格比4K60Hz貴一些,比如泰坦軍團C34CHR。如無必要,這部分花銷可以考慮補到4K60Hz的MiniLED顯示器上,MiniLED的屏幕畫面觀感提升,未必比高刷帶來的差,我個人認為加錢也要優先加到MiniLED上。

    泰坦軍團 C34CHR高清電競144hz高刷HDR400高色域帶魚曲面屏顯示器
    ¥11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326039443406651930"></script>

    以上論述是在告訴你我的觀點——不談具體游戲需求就講4K高刷屏,意義不大。

    如果你的游戲需求與4K高刷吻合的話,還需要考慮兜底的硬件配置——包括CPU主板內存條,獨立顯卡尤為重要。如果你的獨顯拉胯,就不止是新買一個顯示器的問題了,有些老哥升著升著就換了一整套PC硬件……

    具體一點說:上一代RTX30系列顯卡,想要玩轉4K高刷,怎么也要用到RTX3080以上。

    而這一代RTX40系列N卡沒說非得4070Ti和4080才能玩4K高刷,但實測4070也能湊合。我去年9月入手了銘瑄的RTX4070璦珈限定版,三風扇8熱管散熱配置那款,花了我4700塊。

    我同事選擇了等待,等到今年1月4070 super正式上市,我發現我的4070被背刺了。

    盈通4070 Super花嫁12G 新品電競游戲視頻渲染光追高端獨立顯卡
    ¥47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326039443406651930"></script>

    當時我沒有特意考慮4K高刷玩游戲,畢竟年齡到了,其他游戲打不起,也就玩玩原神。但裝好機器之后,我也特意試了一下大表哥2。4K全屏提高刷新率,實測我那款4K 144Hz的27英寸IPS電競顯示器(泰坦軍團P2SA2V),在設置144Hz刷新率之后,也能看得出流暢細膩的一丟丟觀感提升。

    也可以考慮32英寸的4K曲面顯示器,R1500的曲率也有1k價位的,如果符合你的預算,可以試試泰坦軍團32C1U。

    泰坦軍團 32C1UF電競4K高刷高清1500R吃雞游戲曲面超清電腦顯示器
    ¥999
    購買
    <script src="http://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326039443406651930"></script>

    視覺觀感有時也因人而異,這個道理與耳機聽感類似:金耳和木耳聽歌,感受可能截然不同;同樣,在你眼里的顯示器細膩畫面,也可能在另一個玩家眼里平平無奇,無甚提高。

    綜上,我們既不能一刀切地說:“萬元電競臺式機必上4K高刷屏”,也得不出2K分辨率下暢玩游戲,不如4K分辨率下視覺觀感爽利的結論。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4K分辨率看久了,真的回不去2K了。

    結論:不談游戲,你也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升級4K屏。想要實現較好的屏幕觀感,2K144Hz到4K 144Hz確實給力,但一定會消耗更多的預算,還請題主三思而后行。

    #頭條創作挑戰賽##冬季美好生活打卡##顯卡##顯示器##4K顯示器##高刷顯示器#

    兩年,當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的時候,常常看到這樣的屏幕參數:2.5K高分辨率、100% DCI-P3高色域覆蓋、120Hz高刷新率等等,這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術語,究竟能為我們的日常使用帶來怎樣的體驗提升?今天,我們將直觀的揭示這些數字背后的真實含義,幫助你在選購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1080P分辨率:真的該被淘汰了!
    長期以來,1920x1080(俗稱1080P)一直是筆記本電腦屏幕的主流分辨率,其地位穩固長達十余年。它為用戶提供了清晰明了的畫面,同時也巧妙地平衡了性能與電池續航。對于13到15英寸的筆記本而言,1080P分辨率無疑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日常需求。
    然而,隨著4K技術在電視領域的迅猛發展與全面普及,電視已經率先邁入4K分辨率的新時代。筆記本在4K普及的初期也曾借勢炒作,當時眾多高端筆記本,尤其是各品牌的旗艦機型,都紛紛配備了3840x2160的4K分辨率屏幕。細膩的顯示效果一度成為眾多品牌營銷的亮點。然而,由于當時的Windows操作系統與軟件適配尚不完善,導致許多軟件的圖形界面顯示異常。加之在13~15英寸的筆記本屏幕上,4K分辨率帶來的提升并不如預期那般顯著,反而還引發了文字顯示過小等諸多問題。再加上成本因素的考量,最終4K分辨率并未能在Windows筆記本上實現普及,而1080P則依然穩居主流。
    然而,這一穩定狀態并未持續太久。隨著手機全面普及2K OLED屏幕,人們開始意識到筆記本屏幕分辨率的提升也勢在必行。于是,在近兩年的時間里,筆記本電腦屏幕終于開始逐步升級到2.5K(2560x1600)或2.8K(2880x1800)分辨率。
    從1080P升級到2.5K,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畫面變得異常細膩。習慣了手機的高清畫面后,再切換到電腦屏幕,我們往往會感覺畫面有些顆粒感。這其實是因為屏幕PPI(像素密度)較低所導致的。以14寸屏幕為例,1080P的PPI相對較低,而2.5K分辨率的PPI則顯著提升,使得畫面更加細膩、清晰。在視覺上,低分辨率的顯示會呈現出明顯的像素顆粒,放大后還會看到邊緣呈現鋸齒形。而2.5K分辨率則能夠帶來更加細膩、平滑的視覺效果。
    同時,高分辨率屏幕還能夠顯示更多的窗口內容。例如,在使用企業微信或釘釘等辦公APP時,我們會發現打開的聊天窗口占據了大半個屏幕。而對于2560*1440分辨率的屏幕來說,還有一半的屏幕空間可以使用。這樣,我們就能夠一邊在線進行溝通,一邊在另一半屏幕上查閱網頁、文檔等資料。而對于分辨率更低的屏幕來說,一個企業微信窗口就幾乎會占據整個屏幕空間,導致用戶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在各個窗口之間來回切換。
    對于EXCEL、PS、PR等專業軟件來說,高分辨率屏幕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例如,在處理EXCEL表格時,2.5K分辨率可以顯示更多的行和列數據,是1080P的幾倍之多。在制作圖表時,也能夠承載更多的數據量。而在使用PS進行圖片調整時,高分辨率屏幕則能夠提供更大的工作區域和更精細的操作體驗。同樣地,在使用PR進行視頻剪輯時,高分辨率屏幕也能夠顯示更多的工具和素材窗口,有助于提升剪輯效率和專業度。
    所以現在買筆記本,1080P真的應該淘汰了,如果不是預算是在吃緊,2.5/2.8K分辨率是首選。
    ·“高色域”背后隱藏描述陷阱
    在如今的筆記本電腦宣傳資料中,屏幕部分常常充斥著“高色域”、“100% sRGB”或“100% DCI-P3”等字眼。這些術語聽起來頗為高端,但消費者往往困惑于如何判斷哪種配置更優。為了解開這一謎團,我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色域的概念。
    簡而言之,色域就是顯示器能夠呈現的顏色范圍。可以將其比作畫家的調色板:色域越廣,調色板上的顏色就越多,畫家就能創作出更豐富、更生動的畫作。同理,具有更廣色域的顯示器能夠呈現更多樣、更鮮艷的色彩,使圖像更加逼真和生動。
    為了規范屏幕顯示顏色的能力,業界制定了一系列色域標準,其中常見的有:

    1、NTSC色域:這是電視行業早期制定的一個色域標準,盡管它不是為現代顯示器設計的,但依然被用作衡量色域的一個參考。

    2、Adobe RGB色域:由Adobe公司制定,覆蓋的色域范圍更廣,特別適合專業圖像處理和印刷行業。

    3、DCI-P3色域:基于數字電影的行業色域標準,比sRGB有更廣泛的色彩覆蓋,適合影視制作和顯示設備。

    4、sRGB色域:這是目前網絡內容、數碼相機以及掃描儀等設備普遍支持的色彩空間標準,也是Windows系統下默認的色彩空間。
    從顯示顏色的數量來看,sRGB相較于DCI-P3較少。因此,100% DCI-P3相對于100% sRGB而言,可以被認為是高色域。然而,這也正是品牌常常玩文字游戲的地方。因為“高色域”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今,許多品牌在100% sRGB色域的產品上標注“高色域”,這僅僅是因為幾年前,許多屏幕只能覆蓋75%的sRGB色域。相對而言,100% sRGB就被視為高色域,但其色域范圍并未超過100% DCI-P3。
    所以,當你看到"高色域"這個詞時,要記住它只是一個營銷術語,并不能準確反映顯示器的實際表現。
    除了“高色域”,業內還有一個“廣色域”的說法,它也沒有官方定義,通常情況下,廣色域指的是能夠覆蓋比標準sRGB色域更大范圍的顯示設備,業內通常以下幾個標準來衡量:覆蓋超過100% sRGB色域,并且至少覆蓋90% DCI-P3色域或至少85% Adobe RGB色域。這一說法相較于簡單的“高色域”更具參考價值。
    更高的色域會對顯示帶來什么影響呢?如果我們使用sRGB顯示器查看一張
    超出其顏色范圍的顏色繪制的圖案時,就看不到圖案,如果這個顏色正好是在DCI-P3色域中,那么使用100% DCI-P3色域顯示器,在正確的色彩管理下,就可以顯示出來。
    那么顯示屏的色域越高就越好了嗎?其實不一定,因為色域只是體現了屏幕顯示顯色多少的能力,至于顯示的顏色對不對那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極其專業的昂貴的工作站,大部分普通電腦色準都不是很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Windows生態系統中,絕大部分軟件和內容都是在sRGB色域下工作的。這意味著,對于日常應用而言,100%sRGB色域就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了。更高色域的顯示屏,在Windows生態下進行日常應用時,并不能充分發揮其色域優勢,反而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顏色偏差。這是因為高色域屏幕需要更專業的色彩管理,這不僅要求OEM出廠前提供正確的ICC文件,還需要軟件和圖片色彩空間的配合設置。
    對于Windows系統來說,自帶的看圖軟件“照片”是支持色彩管理的。如果電腦的ICC文件配置正確,無需額外設置,用它打開廣色域圖片,可以正確顯示。然而,如果使用不支持色彩管理的看圖軟件直接打開廣色域圖片,則會出現顏色失真的情況。
    因此,色彩管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對于設計師、攝影師或視頻編輯等專業用戶來說,他們具備專業知識,能夠充分利用廣色域(如DCI-P3或Adobe RGB)顯示器,以確保工作時的色彩準確性。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則沒有必要追求更高色域范圍,以免陷入品牌的營銷噱頭之中。當然,在同價位的產品中選擇更高色域表現的產品是可以的,但關鍵是要擦亮雙眼,做出明智的選擇。
    ·OLED才是最終的歸宿
    選擇屏幕時,除了大家常關注的色域和分辨率,其實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參數需要考慮。比如屏幕亮度,一般來說,為了達到較好的觀看體驗,屏幕的亮度打底要到300尼特以上才算及格。刷新率現在高刷120Hz逐漸流行,它決定了動態畫面的流暢度,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尤為重要。
    還有HDR技術,它能讓畫面更亮的地方更亮,更暗的地方更暗,同時保留更多細節,不僅讓視覺效果更上一層樓,而且對于Windows系統電腦來說,還能最大發揮出屏幕色域范圍和亮度。
    那么,如果想要一款真正顯示效果出眾的Windows筆記本,其實OLED屏幕才是最終的歸宿。相較于傳統的LCD屏幕,OLED屏幕擁有自發光的獨特特性,這意味著其每個像素點都能獨立控制開關,從而帶來幾乎無限的對比度、更鮮艷的色彩以及更為深邃的黑色表現。這種自發光的特性使得OLED屏幕在顯示效果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僅如此,現在筆記本所配置的OLED屏幕通常都能實現更廣的色域覆蓋,如Adobe RGB、DCI-P3等,這使得色彩表現更加真實、生動,無論是用于專業設計還是日常娛樂,都能帶來更為出色的視覺體驗。
    更重要的是,OLED屏幕在顯示動態內容時,幾乎不會出現殘影或模糊現象。這是因為OLED屏幕的響應速度極快,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像素點的開關動作,從而使得動態畫面更加流暢自然,無論是觀看高速運動的體育賽事還是玩快節奏的游戲,都能獲得更為沉浸式的體驗。
    除此之外,許多OLED筆記本屏幕還支持HDR400或HDR600標準。配合其高亮度的輸出能力,OLED屏幕能夠呈現更寬的動態范圍,讓明暗細節更加豐富。在觀看HDR視頻內容時,用戶能夠獲得更為逼真、更為震撼的觀看體驗。
    當然,OLED屏幕目前還屬于高端產品,價格相對較高。但是,其卓越的顯示效果和觀看體驗絕對是普通電腦所無法比擬的。
    END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