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日 ,在卡吧,一網友發了一貼《卡吧年度最慘吧主誕生了》一文,引起了吧友熱議。事件的主要問題是,酷媽的冰神Ⅱ漏液了,然后順帶“帶走”了剛買不久的RTX2080TI公版顯卡……

    這就是原文截圖。

    小k在想,不少網友的心情應該是這樣“車禍”現場吧?不過應該有不少人開始擔心自己的主機里面的“一體式水冷”了吧?

    當然,一體式水冷“車禍”既然已經放生,就不要太過糾結了,應該立即關機清理“現場”,并同時拍照/視頻留證,準備開始找相關水冷品牌客服,走“賠付流程”了……

    當然,關于“一體式水冷理賠”的賠付流程,網上的參考帖子很少,搜索一下,就這個帖子寫得比較詳細。另外,這篇文章內容也因為回帖的人比較多,導致內容比較雜亂,小k就幫大家整理一下,便于大家學習和參考。當然,還是非常感謝這篇《一體水冷從入門到理賠,記錄九州風神漏液理賠案例》的原作者,同樣也是一位水冷漏液的當事人——sakuyamai。帖子也是2018年8月的帖子。

    當事人的事故簡述:

    “今天突然顯卡直接變成800*600 ,以為顯卡壞了,拆開機箱一看顯卡一身都是水冷液,16年京東買的GTX970顯卡和九州風神的水元素120,質保都是3年,怎么理賠最快?”

    小k提示一下:他用的散熱器品牌為九州風神,而出事的散熱器和顯卡都來自京東!

    理賠最關鍵的是:確保一體式水冷產品在質保期內。目前絕大多數一體式散熱水冷的質保期都是3年,當然其他硬件絕大部分都是3年(A卡2年保比較多……)

    當事人表示:九州風神的處理“漏液”事故的政策是:

    *作價標準: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優先參考京東、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同型號新品價格(未算折舊),對于已停產無新品的配件,參考二手平臺均價。

    *賠付方式:作價后經雙方確認,九州辦理款項,另因財務做賬需要,請將購買新電腦配件時開具商品/發//票給九州,建議開電子/發//票(不影響相關配件的后續保修)。

    當然,當事人也吐槽了九州給二手價,還要要求當事人買新的去開/發//票。

    當事人也通俗的說明了一下,主板、顯卡等配件還沒停產,那么水冷漏液導致的電腦配件損壞的話。賠償方式,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是市售價格直接賠錢。否則只賠咸魚二手價,硬剛最多加幾百然后變成拉鋸戰,耗費的精力連本都收不回。

    另外,當事人表示九州風神方面,網上流傳京東購買有正規/發//票也沒意義,管你是礦卡還是什么渠道一視同仁。另外,他也不知道另外幾家一體水冷售后是怎樣的。

    當事人強調,同是九州的產品從京東自營買沒意義,售后由供應商負責,即使升級成京東處理,也不會讓你享受顯卡等配件在質保期內非人為原因損壞同樣的待遇。

    當事人也表示:如果堅持在京東購買水冷散熱器產品,或者其他會帶來風險的產品,請務必注意即使京東自營也有雷區

    他強調這種千萬不能買,售后京東不會管你。(要買請選擇海盜船,同樣非京東售后,好說話的多)

    這種京東負責售后的會很良心,當事人后來補了個風冷散熱缺少硅脂退貨了,還能賠到4000京豆,差不多等于89元的產品不光全款退了,還賠了40元。

    最終的賠付結果:

    當事人經過半個月的時間,與九州方面客服周旋,最終賠了1800。

    (PS: 當事人的顯卡是16年的GTX970。)

    另外:當事人也表示,海盜船的水冷售后還是更良心一點,朋友的一體水漏了,只需要拍視頻,第二天就賠了。

    當然,看完這個帖子的朋友,估計有不少人要這樣用“一體式水冷了”……

    小k表示:用一體式水冷的朋友,一定要淡定!淡定!

    今天就侃到這里了,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與小k一起高談闊論!

    行看熱鬧,懂行的看門道。一般人買車買外觀,買顏值,買空間;內行的買車買性能,買操控,買動力。

    對于寶馬的車友,尤其是3系,大部分是買318或者320的,畢竟車子實惠又是個寶馬看起來B格高,但是如果有買325或者330的,那是真的講究人,畢竟一個三系都要求有性能的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上,肯定也是有追求的人。

    哈哈,出發的時候好好的,結果半路拋錨了,尷尬了是不是,好在離目的地很近,只有幾十公里,算是命大。我們可以理解為好事多磨吧。

    車子拖回來,但是不影響短期啟動,停放好位置,準備開拆。

    看看,典型的千禧年風格,既有90年代的成熟穩重,又有新千年的未來科技感,這個時間段的車子,是哥我的最愛。

    30W公里,想想這車為車主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這樣的功勛,怎么能因為燒機油就拋棄他了呢。

    娘家身份證,國產的華晨寶馬

    幾個故障碼都是偶發的,車主之前換過這些東西,估計是沒消故障碼

    既然換過這些東西,為什么故障碼不順手消除一下呢,我也是醉了

    看看這奶酪一樣的東西,什么情況,油和水混一起了唄。

    哎呀,滴的到處都是,啥情況呀。

    寶馬是后驅的車子,所以必須拆排氣管

    底下漏油漏水一片,這個也是正常的,在寶馬車上出現這種情況

    斷開線束管路 連接

    舉起車身

    準備分解…………

    皮帶盤咬死了,必須換。寶馬公司不單獨提供,但是伊娜公司提供。

    先剝離線束和管路

    分解發動機……

    拿掉進氣歧管

    到處都是“奶酪”的痕跡,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車主之前換過機油散熱器和機油散熱器的密封墊,估計是副廠件,所有油和水竄一起去了。

    寶馬的鋁質螺絲很容易斷裂,空調壓縮機的螺絲就斷了

    這螺絲一百多一套,唉,連個螺絲都能賣這么貴,寶馬 公司應該很賺錢的吧。

    看看起動機的螺絲,之前就斷了,也就是說,這個車的起動機馬達一直只有一個螺絲固定,哈哈

    分離變速箱

    盜墓筆記里最激動的一刻到了,開館!王胖子的最愛。

    發現里面的粽子,哦不對,是里面的零部件都很干凈,說明尸體防腐做的不錯……哦不對,是保養機油用的不錯。

    這個就是副廠的密封墊,到之后油水混合,假冒偽劣害死人啊。

    變速箱油管的密封圈爛了,之前估計被人拆過,這兩個圈圈要賣25一個,估計寶馬公司很賺錢。

    機油格底座里面都是奶酪,沒法看了

    開始分解凸輪軸和偏心軸,這套系統英文叫什么來著,反正就是寶馬可變正時的精髓。

    分解干凈正時系統

    拿出鏈板,服務了30W公里的鏈板也該光榮退休了。

    敲掉 悶蓋

    拿下缸蓋

    看到經典的6缸直列缸筒,這個是當年寶馬的另一個 精髓,必須直列。

    準備抬下缸體

    這個支架也是夠油泥的,必到時候必須好好刷刷

    變速箱散熱器也必須更換,里面都是奶酪,洗不出來了

    缸體翻過來,拆掉油底殼,看起來真的很干凈

    拆除曲柄連桿機構

    這個油膩膩的前油封,必須更換

    拆掉機油泵鏈板

    拿掉大瓦蓋和曲軸

    挨個抽出活塞

    這款機器一直使用波浪油環的,但是因為公里數太長,已經有點堵塞,重點還不在這里,往下看。

    活塞已經拉傷了

    對應的汽缸壁也拉傷了,得了,必須鏜缸了。

    這些水管里面都是奶酪,洗不出來了,必須換。

    鏜缸的師傅的網紅五菱小面包,哈哈,全部給我拉走

    抓緊時間,我們先把水箱換了。

    換上新的水箱

    鏜缸那邊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說時遲那時快,缸套已經下去了

    研磨氣缸,達到最佳的尺寸和粗糙度

    一組 排氣門,已經被拉傷了,一條一條的,鏜缸的師傅說必須換,因為氣門倒也他磨的。

    換掉氣門導管。寶馬的氣門導管比奧迪的耐磨,但是架不住公里數 長啊。

    敲入新的氣門導管

    研磨氣門,達到最佳的密封性

    使用專利的雙封口的氣門油封,定做的,這是。

    德國的貓頭鷹活塞,質量 信得過,寶馬公司的密封圈都這么貴,活塞的價格就可想而知了。

    活塞環也是定做購買的,這樣可以減少竄氣。

    萬丈高樓平地起,準備安裝發動機,從缸體開始

    放好曲軸

    打膠的面要洗干凈,我家的化油器清洗劑就跟喝飲料一樣,一天要消耗兩三箱

    按規范打膠,打德國漢高的膠水,不是玻璃膠啊

    放好大瓦架

    使用專用套筒安裝活塞

    小瓦螺絲也要按規定力矩擰緊

    六個新活塞,看著是不是超級治愈 啊

    安裝好機油泵和擋油板

    安裝好機油泵和真空泵鏈條支架

    鋪設好油底殼墊并固定好螺絲

    盜墓筆記的王胖子喜歡開館,我們則是蓋棺,哈哈。

    60牛米和70牛米擰緊機油泵和真空泵螺絲

    抬上缸體,固定好支架

    新的變速箱散熱器搞定

    缸蓋也加工好了,及時送到,不耽誤安裝

    鋪設好汽缸墊

    抬上氣缸蓋

    按規定順序和力矩擰緊缸蓋螺絲

    安裝精髓,凸輪軸和偏心軸

    郁悶的是三個缸蓋鋁螺絲斷了,訂貨了,明天到

    安裝好凸輪軸

    新的機油散熱器

    水泵和節溫器等附件到位

    寶馬原廠的鋁缸蓋螺絲到貨,好幾百呢,估計寶馬公司很賺錢吧

    鋁螺絲到位,30牛米力矩擰緊

    用公斤扳手按規定力矩擰緊

    鏈板都換新的,畢竟之前的磨了30W公里了

    使用專用工具安裝好正時鏈條和輪子

    寶馬對正時的要求比較高,必須使用專用工具安裝

    發電機輪子我單獨跟伊娜公司買的,寶馬要求你換發電機總成,五位數,你要不要

    換掉發電機輪子

    20牛米+180°擰緊鏈條輪子

    再一次蓋棺,安裝好氣門室蓋

    安裝好進氣歧管

    布置好線束和附件

    火花塞涂抹火嘴油

    更換新的火花塞

    更換好全套水管

    整理一下線束

    發動機總裝完畢,準備進入機艙

    比對下位置,一會就要融合了

    慢慢降下車身,兩者融合

    整理好一團亂麻的線束

    固定好底下的線束和插頭

    排氣管抬回去

    接駁好線束和管路

    發動機電腦板盒子里的線束最煩人,但是沒辦法,必須整理好

    加注原廠配套的助力油

    機油是車主自己帶的

    防凍液必須用寶馬原裝的

    準備啟動………………啞巴了,空有馬達轉,車子就是打不起來

    伺服電機壞了,來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找誰說理去。

    換個伺服電機,魏迪鷗的,就是原廠配套的,一個三位數,一個四位數,你懂得,寶馬公司 應該很賺錢。

    這下打著了,排氣管一股藍煙,猶如呼出一口郁結很久的濁氣。

    加注冷媒

    負責任的修理廠,大修完了必須給人家做四輪定位,必然以后跑偏吃胎就很麻煩了

    今天運氣不錯,讓哥排到全部調成綠色的場面,挺好

    整完了,準備出去試車。大白天的,對面KTV的小姐姐們,肯定還沒上班,真是無趣。

    小姐姐的事情暫時不想了,認真試車。先在市區道路磨合磨合 。

    準備上高速,接收高速的洗禮

    這車,這馬力,這操控,就是為了高速而生的。想當年,還在4S打工的我,多想買一臺這種車呀,不過今天有機會能摸一把,過把癮就可以了。

    這個速度,對于這個車,就跟散步似的,太穩了。

    一路試車一路 爽,不知不覺要下高速了,對于試車的效果,我很滿意。

    老生常談,汽油添加劑必須要加啊。

    經過檢測,無任何故障,完美交車。舉升機上永遠有修不完的燒機油的神車,下一臺,NEXT!

    很多車友都說,我家天天都是奧迪和大眾,其實這真的是冤枉小弟了,只是小弟出生奧迪系統,但是德系是一家,燒機油不分家,寶馬兄弟我也搞的很多,對于寶馬燒機油,很多人就簡單的歸結為氣門油封不好,這樣就草率了,你看這臺車,拉缸加活塞環堵塞,所以說任何事情都要仔細謹慎的去判斷,切不可盲目下定論。

    車子昨天已經交了,車友微信給我回復,說車況很滿意。

    點擊加關注,愛車愛熊貓[熊貓]!

    文作者:MrDangDangDang

    1,硬管/軟管

    硬管優勢是好看耐用,但做起來費勁很多,首先水路一定要設計好,因為回頭做好了改動余地就很小,要不就把管子廢了重新來過。而且要買專門的彎管工具,沒有熱風槍怎么都不行,工具上就要多支出近200大洋。然后是不方便維護,因為管子都是定型的,拆裝什么很麻煩,基本裝好了啥都不能動,牽一發動全身,亂動的話接頭漏液小心主板報廢。

    在腦子里設計了n次管路后終于決定放棄硬管,雖然硬管好看,但實在太麻煩,想到后期折騰的空間,而且硬管靠空想設計的確太費腦,因為管子并不是平面的,是立體銜接,還要考慮高度,所以想在管子買來前設計好管路簡直癡心妄想。于是決定還是先上軟管,想法成型后,后期再考慮上硬管。實踐研究表明,作為一名小白,我的選擇還算正確,因為上軟管的時候走管都很費腦,改了好幾次,如果用硬管的話根本不可能。

    往上隨便找的商品圖片,侵刪

    軟管的話反正便宜得很多買兩米,隨便折騰,一剪刀就是一個長度,隨便彎折(當然也不能過度),拆裝也很方便。就是同樣需要設計好水路,而且軟管互相交叉得話,會顯得雜亂無章,最好避免交叉。下面隨便找個買家秀給大家看看,各位老鐵看看就好,希望不是值友的買家秀啊,當然比下面的亂的也很多。

    2,水冷頭

    現在水冷頭基本都是微水道,或者是噴射微水道的了,靠銅柱或者銅片熱交換的基本只有diy冷頭了。之前在看這些水冷頭結構的時候我就想,上下全銅的肯定效果最好,上面是亞克力的直接少了近一半熱交換面積,但是微水道堵了你也看不到。然后帶噴射的肯定交換效果更好,形成亂流增加熱交換效率,但是噴射+微水道肯定要比銅柱或者銅片類型的水阻大很多,流量也小很多,需要配揚程更大的水泵。

    微水道越細條數越多熱交換面積越大,但也越容易堵塞

    總而言之,嗯,上面都是廢話。。。。顏值最重要

    。。。。。都上分體水冷了,只要不是超頻太厲害一般來說肯定壓得住。一般來說肯定是挑個噴射微水道的,配一個高揚程水泵,一個不行上兩個。

    3,水泵

    不要在水泵上省錢,可能是水冷里最核心的部件了。我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先買了個一百多的水泵,后來又不得不再加了一個貴的。不僅僅是性能的差別,更重要的是靜音,便宜的水泵噪音太大,你總不想玩電腦時邊上一直有馬達聲吧

    反正水泵首先看揚程和流量,然后是是否支持調速,最大噪音多少。。。反正來200起步吧,其他地方都能省錢,這里別想省了。

    4,水冷排

    建議買銅排是因為水路里散熱部件最好都用銅的,散熱快是一方面,同時也比較穩定。銅鋁混用長時間會反應可能產生雜質。水冷排個人認為不需要買太貴的,最好的和最差的散熱性能相差也不大,主要是因為水冷排是給水散熱的,然而cpu和顯卡散熱頭溫度可能偏高,但整體水溫不會比室溫高很多的,除非你水箱特別小。溫差越小熱交換速率越慢,而且散熱其實不只依靠水冷排,整個水路其實都在散熱,所以相比之下水冷排的影響就沒有這么大了。

    5,水箱

    水箱一般來說當然是越大越好,越大整體的比熱容就越大,水的溫度就很難升上去,散熱效果也好。想想吧,如果你用一大桶水來散熱,那是不是連冷排都可以省了?不過如果因為機箱體機的緣故水箱體機受限,那還是配一個好點的水冷排比較好。

    水箱也有和泵一體,貴得嚇人的

    另外說一下,水箱其實最好進水口有一根延長管比較好,要不然如果水裝的不夠滿水從上沖下水面會產生很大的水流聲,如果有一根延長管直接深入液面之下就會好很多。當然你也可以把水箱裝得很滿來避免這個問題,但同時可能會導致排氣閥無處安裝的尷尬。排氣閥膽肥的不裝也沒事,只要系統壓力不夠大,一般也不會崩,也可以手動擰開堵頭排氣。

    6,接頭和水管這個嘛,個人感覺接頭沒什么技術含量,只要不是特別差用起來都一樣。水管當然是選內徑粗一點的流量大水阻小,然后接頭和水管尺寸要對應。接頭盡量多買幾個,想用的時候沒有那才難受。尤其是90°彎頭,和旋轉對接頭。當然彎頭用多了也不好,增大阻力。

    7.支架

    這是很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東西,水泵和水箱都需要固定,必須要用到支架,結果就是這些鐵片賣得出奇的貴

    這個東西反正有便宜的盡量買便宜的吧。

    使用感受

    具體安裝過程就不仔細寫了,個人根據機箱和個人要求設計管路安裝,軟管的話改動方便可以邊裝邊改。個人安裝的時候改了好多次,而且中途缺配件先勉強完成了用了一段時間,初步版本如圖

    一般的管路都是這樣走的,從上往下,cpu?顯卡?水冷排?水箱?水泵?cpu

    不過由于鄙人舍不得拆映眾這用料十足的4風扇風冷散熱模組,所以沒上顯卡水冷,所以覺得從cpu跨過顯卡那根水管還是有點丑而且累贅。于是決定再改一下(如果用的是硬管的話大概只能就此作罷了)。第二版如圖

    第二版基本成型了,右邊水冷排出水的管子加了流速計高出一塊還是有點丑,而且此時背部的一個水泵還沒想好固定方法,見下圖。

    水泵還沒固定

    后來又補了些配件,這根突兀的水管簡化了,然后把后背又理了下,把水泵固定了,加了個顯卡支架,最后版如圖

    完成版

    圖就刷到這里,這里分享下個人折騰的思路,鄙人也是剛入坑水冷,大神輕噴。

    水冷管路設計要點:

    1,水箱位置、大小

    水箱是水冷系統里最大的模塊了,你必須得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來安置它。像上面的itx機箱水冷帖子里水箱都是安裝在機箱外的。很多水冷機箱都有設定好的水箱位置,如果沒有固定的位置,那你就得想辦法創造出個合適的位置來。比如用上面提到的支架

    固定在水冷排上

    直接固定在水冷排上就不方便安裝風扇了,事實上這個支架同樣適合各種風扇位,也可以裝在水冷排的風扇外面。不過個人感覺現在的水箱都太沒個性了,千篇一律的“病毒”,而且就這亞克力+鋁合金的破東西居然能賣一兩百。。。反正水冷配件真的都是暴利產品。

    雖說是暴利產品,你還是不得不買,沒有水箱那你不如買一體水冷了。原理上來說,水箱當然是越大越好,之前看貼吧有直接從水桶里抽水的。。。。想想吧,水箱大到一定程度,那進水溫度都是室溫(而不是被循環加熱的水),那肯定是極好的。不過事實上大家機箱體機有限,而且電腦發熱也有限、水冷頭的導熱速度也有限,水箱適中就好。

    具體到我這個機箱上,我把水箱支架裝在了這塊本來是安裝硬盤的背板上。水箱橫著安裝很不科學,不方便加水也不方便排氣,但是個人覺得橫著好看,于是就選了這個位置。

    水箱位置,忽略我一開始貼錯位置的水箱減震墊

    2.水泵位置、揚程、流量

    水冷的水泵都是不建議空轉的,而且如果抽進去空氣的話會有很大的噪音。所以水泵最好都直接跟在水箱后面,保證有充足的進水,而且一般都在底部,防止抽入空氣。上圖中水箱下掛了個水泵,就導致起初加水時水被抽光來不及加水會空轉,而且水如果加的不滿的話也會流入空氣。

    另外賣家建議水泵要垂直安裝,個人覺得也有道理,如果橫向安裝轉子偏向一側穩定性和壽命肯定沒有垂直安裝好,噪音可能也會大一些。然后噴射微水道水冷頭還是要配合高揚程水泵,一個不行可以上兩個,另外一定要上可以調速的水泵,全速工作的水泵沒有一個真正安靜的。

    上文已經說過,水泵不要貪便宜,鄙人就是犯了這個錯誤,第一水泵雖然數據挺好看,還可以調速,但結果是那根外加的調速線調速后噪音更大,高頻噪音十分刺耳,還不如全速運轉。后來的故事就是我有了兩個水泵

    還得給這個垃圾水泵找個位置,并且設計更復雜的水路。

    神奇的機箱,硬盤減震墊正好用上

    幸虧這機箱折騰的空間大,冷排后面的硬盤安裝位上我又搭了個水泵安裝位如上圖。

    完美

    3.走管

    電源線要走線,水冷就叫走管。其實普通機箱走管的方式很有限,不過我這個開放式機箱就厲害了,上下左右可以各種走管。。。。大大提高了可選擇性同時大大降低了難度。其實如果我只用一個水泵也不用自己diy那個裝B水箱的話,管路會非常簡單,去掉下圖中那個三通和下面那根水管就行,水冷排出水直接回到水箱。可鄙人就是這么不走尋常路,非要加點累贅。其實個人也不推薦多用這些彎頭啊啥的,管路復雜沒什么好處,彎頭什么只會增加水泵的壓力,主要目的是令人看起來眼花繚亂的除外。

    我的宗旨就是除了必要的管路,能走背后的都走背后,給正面留下最大的簡潔,畢竟軟管實在容易顯亂。

    4.穩定性

    排氣閥

    肯定有人會問我這排氣閥還有排氣功效嗎。其實這個排氣閥主要是增加系統穩定性,為了最小化噪音,我把水箱幾乎加滿了,怕熱脹冷縮加上水泵導致的管路壓力會把管子噴掉,所以加了一小段管子和排氣閥穩定壓力,同時也方便加水和排氣。

    過濾器

    過濾器是后加的,加得晚了,管路復雜,而且我倒騰了幾次,外加還有個diy水箱,導致最后成型的時候發現水冷頭里已經有很多絲狀物體了

    (微水道水冷頭就是這樣)而且其實這個過濾器應該加在水泵前后cpu之前,我這位置其實也不對,大家就當反面交材看看吧。這個閥門是跟我的雙水泵管路有關系,同時也方便拆裝。

    5,美觀與個性

    獨一無二的個性水箱

    搞水冷的大致因為三點追求,散熱、美觀和靜音。其實這個diy水箱容量并不大,還增加水阻,不過主要是現在市面上的水冷水箱不僅一點個性都沒有,價格倒是都不便宜。明明就一亞克力罐子,還賣這么貴,實在坑。

    然后燈光和水冷液配色,主要是鄙人自認為沒什么審美,所以用了最保守的紅黑搭配,反正錯不了。感覺現在銀白色為主色調的主板、機箱搭配也很炫酷,不過個人暫時反正是不買機箱和主板了。

    總結

    關于顯示器:

    除了價格其他都很滿意。硬要說缺點的話,個人感覺精細度還是一般,好像還不如之前我的25寸2k精細。。。。難道是因為支架占空間太大,我離屏幕太近了?不過這支架逼格這么高,實在舍不得另外上支架。哦對了,自帶的音箱非常雞肋,只能說聊勝于無吧。

    實際體驗的話。。。就是屏幕好長,看不過來,需要轉頭,然后吃雞的話比之前60hz顯示器似乎流暢了些,反正我基本還是落地成盒的,只是沉浸感和視野好像比之前25寸2k稍微強了那么一點點?除了玩游戲,而且要游戲支持,個人覺得還是選普通比例的32寸4k吧,畢竟橫向的屏幕在大部分時候沒啥鳥用,尤其是瀏覽網頁的時候,很雞肋。

    這里順帶說下g-sync顯示器的設置問題,除了上面的g-sync功能要開啟,還有個地方也要開啟,3d設置-監視器技術-開啟g-sync。比較搞笑的是,由于這個顯示器太長了,這個界面的應用按鈕又是在右下角的,正好被輸入法和百度云盤的標記給擋住了,導致我一度以為直接改了就應用了,設置了好幾次都發現吃雞有撕裂

    ,最后在退出的時候提示保存才成功改了這個設置。

    關于機箱:

    這個機箱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就是得標配空氣凈化器/戴森吸塵器。主板的走線是最大的槽點,要是在風扇邊開個孔就好了。另外體積還是有點大的,尤其是厚度。

    開放式機箱最大的好處就是走管很方便,另外說下右側的開關機usb模塊是用單買的支架轉過來的,不然在背后感覺很不方便。然后我有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主板問題,我兩個機箱的前置音頻口都不能用,插上去就是雜音。。。。有沒有大神解讀下

    關于水冷:

    如果把顯卡也改了水冷的話,那估計最大的優勢就是靜音了,現在顯卡動不動就風扇加速噪聲很明顯。話說這顯卡風扇速度能像主板風扇一樣自己調線性嗎?然后冷卻效果的話,之前6700k超頻的之后船長240就很難壓住了魯大師會報警,現在自動超頻到4.6Ghz也很穩,待機的時候cpu就是室溫,吃雞的時候50°左右吧,然后奇怪的是我開兩個水泵或者一個水泵對cpu溫度根本沒影響,大概是水冷頭的導熱能力是瓶頸了。

    然后比較可惜的是,之前tt riing風扇特價的時候50塊一個擼了兩個14cm的,因為我當時鐵了心要上280冷排,結果好看的280冷排約等于不存在,最后還是上了240冷排,風扇用的之前機箱上的。個人感覺14cm的風扇燈光效果要霸氣很多,然而現在只能這樣了,將就看吧,或許回頭會換兩個風扇,要不下面幾個里值友給我挑挑?

    九州風神魔術師MF120金屬RGB機箱風扇玩家風暴系列,聲光同步(12CM RGB幻彩風扇)。 三聯包399元京東

    去購買

    Tt(Thermaltake)Riing Trio 12 LED RGB 機箱風扇(12cm風扇*3/1680萬色/數位控制盒/語音控制/色彩同步)789元京東

    去購買

    好像太貴了。。。。還是喬絲伯的比較實惠哈哈

    喬思伯(JONSBO)FR-701 彩色版 12CM機箱風扇 (軸心LED七彩變幻風扇/內外雙燈組光圈/可電源D口串聯)49.9元京東

    去購買

    寫在最后:

    作為一名奶爸,時間實在是太寶貴了,其實一周最多也就玩電腦兩三個小時,結果這幾周的時間這兩三個小時也沒玩上,變成了“折騰”電腦。。。不過折騰的樂趣感覺比玩電腦要好,甚至有意思很多。這一波折騰下來,其實電腦性能約等于沒有提升,但觀感體驗卻好了不少。所以又寫一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下。最近還買了個apple watch 4,不過是在沒時間寫帖子,而且雖然很好用(尤其是在家可以消息wifi推送,外出則轉藍牙,微信消息閱覽、語音回復等特別方便),但感覺也沒有很強的分享動力,只能說在,或許安卓手機并不比蘋果差,但要說智能手表、藍牙耳機這樣的周邊里,像airpods、apple watch這樣有極佳體驗的產品太少了。

    Apple Watch Series 4智能手表(GPS款 40毫米金色鋁金屬表殼 粉砂色運動型表帶 MU682CH/A)3159元京東

    去購買

    另外個人感覺雖然現在什么值得買看起來更熱鬧了,但原創部分感覺卻更顯落寞了,一打開頁面,大部分文章熱度都很低,很多是隨便買個日用品,隨便拉點圖基本知識都沒有就寫篇云評測都能發一篇文章,再加上各種媒體號軟文,原創頻道要找點自己想看的真是太難了,現在估計喜歡看原創的值友也少了吧。。。。要不張大媽考慮下,再降低點原創的獎勵?像以前一樣,大家都是有分享的欲望才發文,而不是跟如今一樣很多湊數的水文、軟文。以前要看個商品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客觀的商品曬單,現在雖然能搜到的數量多了,可參考性卻低很多,甚至要從一堆水文里好好找才能看到真正的原創,心酸。一名老值友的感慨,大家隨意看看。關于電腦、水冷的部分知識有限,寫文章的時間也有限,估計慣例地有很多錯字,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交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