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在熱門微博評論中,一些營銷號為吸收粉絲量,利用商業手段搶占評論、轉發的前排,傳播無營養的意見,使原本合理的評論得不到關注度,同時也易使受眾產生非理性跟風,在營銷號評論中點贊叫好,污濁了微博評論原本良好的傳播渠道。
另一方面,微博評論以文字加圖片為主要表達方式,針對某些嚴肅的公共議題,某些評論的配圖與文字輕松娛樂化,消解了該議題的嚴肅性。微博評論是公眾通過微博表達意見的最佳方式,通過觀察評論可以了解到微博娛樂化傾向給公眾話語帶來了怎樣的暗示和影響,即公眾話語的娛樂化[2]。例如人民網曾報道某校長性侵學生的新聞,不少微博用戶在其評論中配上切黃瓜的圖片,增加了該新聞的戲謔成分,將嚴肅新聞轉化成娛樂新聞,原本的反思、批評轉向了消遣、娛樂,減弱了道德評判的力度,背離了新聞傳播的初衷。
二、微博泛娛樂化傾向的危害
1.易產生大量流言、謠言,阻礙微博這一公共空間良性循環發展。
微博以內容偏向為主體,同時疊加關系偏向,相比于微信,其是以內容為主導的弱關系連接。“隨時隨地分享新鮮事”也表達出微博重在信息的分享,同時其理想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理性的公共領域,那么傳播的信息的質量尤為重要。如果傳播信息中充斥大量娛樂話題,并以娛樂性方式來解讀、傳播必定會增加信息的不確定性,從而產生大量的流言信息,通過裂變式傳播與沉默螺旋式擴散,使流言在快速增值、變形之后產生謠言,導致微博運行不暢,阻礙其良性發展。此外,微博傳播內容具有極強的召喚性,然而用戶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若過度傳播無營養的娛樂信息,會搶占其他公共議題的傳播,使一些需要得到受眾關注的問題得不到注意,同時也影響輿論走向。禁止公共性,也就阻止了人們更好的進步[3]。只有在各方面議題都得到充分平等的傳播出來時,用戶才能對各項議題表達意見、提出看法的作用,此時的微博才可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這一公共空間才能良性循環發展下去。
2.易陷入全民狂歡的假象中,使用戶喪失獨立思考、理性批判的能力
尼爾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中指出,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體育、科學、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成了娛樂至死的物種,那么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會徹底枯竭[4]。現今,尼爾波茲曼的觀點日漸在微博上顯現出來,泛娛樂化的傳播內容使許多用戶把微博當作生活的展示臺、情緒的宣泄地、減壓的游戲場,沉浸其中,盲目跟風,模糊了公與私、虛與實的界限,使用戶喪失理性批判的能力,陷入全民狂歡的假象中,而麻木了微博中對人間疾苦的報道。尼爾波茲曼曾說過,媒介即隱喻,為了理解這些隱喻的功能,我們應該考慮到信息的象征方式、來源、數量、傳播速度以及信息所處的語境。在微博的語境下,碎片化的快速滑動閱讀方式、充斥娛樂化的海量內容、限字數的圖文表達方式、大量難以求證真實性的信息來源等微博特性反映出在這些隱喻中創造了微博文化——集娛樂與游戲于一身的感性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之下,用戶是精神麻木的存在,過度沉迷其中,易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3.易淪為青年亞文化侵蝕中國主流文化的主場地
青年亞文化是一種獨立的青春期文化,社會環境下的各種文化因素例如家庭角色、新媒體內容、社會責任等都會對青年生活方式、行為和角色認同產生影響。青年亞文化群體都試圖以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去挑戰和顛覆那些占支配地位的階級所擁有的文化“霸權”[5]。在過去傳統的政治生活中,青年亞文化由于時代的局限性缺乏發聲、大眾廣播的渠道,被邊緣隱沒化,但在現今新媒體高速發達的時代,微博給青年亞文化的廣泛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青年作為微博上的活躍人群,在微博泛娛樂化、特征的影響下,長期接觸無營養、感性的娛樂碎片化信息,勢必會影響自身的思維方式、話語表達,產生對主流文化的刻板影響,導致兩種價值觀,容易借助微博平臺利用惡搞、曲解等娛樂化的手段破壞主流價值觀建立的秩序和規則,侵蝕中國傳統主流文化,并對其以自己獨特方式進行重構。
三、抑制微博泛娛樂化的對策
1.把關人層面:及時歸位,提高媒介素養
就微博普通用戶而言,要理性看待微博上的言論,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就事論事表達自身的觀點,切勿盲目跟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分清微博上公與私的界線,規范在微博中的語言表達,學會從社會公知的角度在微博上分析問題、學習知識、表達觀點,勿將微博當作游樂場。就微博中擁有大量粉絲的意見領袖而言,要意識到責任與權利并存,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多傳播有價值、有營養的信息,多表達對社會事件的看法,勿將微博當作私生活的展示地,應利用龐大的粉絲量創造社會價值。就微博上的媒體而言,要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輿論監督,在微博平臺上傳播硬新聞時,注重合理的文字與圖片的使用,守住媒體的底線,勿為增加關注度將嚴肅新聞娛樂化。
2.技術層面:建立機制保障各類信息的平衡流動
微博上的娛樂信息過度,需要利用技術加強管控。在微博上應建立機制保障各類信息的平衡流動,建立關于信息“度量”的準則,提高民生新聞、政治新聞等與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的信息的傳播力度,及時處理低俗化信息,防止娛樂化信息過度泛濫,保障微博各類信息良性循環發展。
3.政府層面:加強輿論監督,將低俗化信息防范在網絡圍墻之外
作為新媒體的管理者和立法者,政府的信息管理部門要及時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微博的輿論監督,及時對流入微博中的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信息加以控制,保證微博的公共健康化;另一方面,要堅持管理的適度原則,保證其自由合理地運行、發展。
四、結 語
由此可見,在移動互聯時代下,微博泛娛樂化傾向的弊端顯現,影響用戶的認知方式、話語表達結、社會生活方式。在微博泛娛樂化的文化氛圍下,必將產生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價值沖突,破壞社會的秩序與規則,需要我們警惕、反思和啟發,管控其過度娛樂化的發展,還原微博的本真。
參考文獻:
[1] 中國廣告網.2016年微博用戶報告[EB/OL].
[2] 汪雅清.從媒介隱喻窺探微博娛樂化對公眾話語的暗示[J].今傳媒,2014.
[3] (德)卡西爾編.康德全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15.
[4]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 (英)班尼特,哈里斯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年文化譯介小組譯.亞文化之后,對于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對百姓帶來的七大危害。
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一個復雜且深遠的話題。資本作為經濟活動的核心,其控制力往往能夠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從而對社會的發展公平和穩定產生重大影響。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闡述資本控制下社會可能帶來的危害。
·加劇社會不平等。在資本控制下,資源和財富的分配往往取決于資本所有者的意愿和利益,這導致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而大多數人則陷入相對貧困。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不僅加劇了社會不平等,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社會不滿、犯罪率上升等。
·扭曲價值觀。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往往過分強調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導致人們對金錢和權力的崇拜。這種價值觀的扭曲可能引發道德淪喪、誠信缺失等問題,進而影響社會的整體道德風貌。
·破壞生態環境。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資本可能會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過度開發、污染排放等行為,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還可能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長遠影響。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阻礙創新和技術進步。
·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往往注重短期利益和風險控制,而忽視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投入。這可能導致,社會在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方面之后從而失去競爭優勢,加劇社會分化。
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容易出現階層固化現象,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變得困難,這可能導致社會階層之間的對立和沖突,加劇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削弱民主制度。當資本過于強大時,它可能會滲透到政治領域,影響政府的決策和政策的制定,這可能導致政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損害。
民主制度的基礎被削弱,加劇金融風險。資本控制下的金融市場往往容易出現過度投機和泡沫現象,當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對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資本控制下的社會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僅影響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穩定,還可能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長遠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資本的監管和調控,確保其在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同時不損害社會的公平穩定和環境質量。同時也需要倡導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和諧發展。
記得關注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