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陸續接觸過幾次德國樂致Ologe Acoustic的產品,但始終沒機會認真地聆聽,這次在廣州一位發燒友家中,終于重新認識了特立獨行的Ologe音箱。說它特立獨行,除了造型不落俗套,結構與傳統迥異,連用家都是不走尋常路的發燒友。有一次在某個發燒友家中,聽到他在老城區的舊房子中,有限空間內使用Ologe Acoustic的Ten十號落地音箱,搭配絕大多數人都不曾看過的日本夏普Sharp SM-SX-100數碼功放,日本松下第一代SP10直驅唱盤、SAEC 308L唱臂與Sound Smith Zephyr動鐵MI唱頭的黑膠組合,播放非常罕見的美國Classic Records涂漆母盤,倒也其樂無窮。
售價相差懸殊的Ologe Acoustic ONE V2書架箱與德國ME Geithain最大的ML811K1監聽音箱,在高音表現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Ologe的十號是落地音箱,其實高度才75厘米,必須借助專門設計的腳架以上仰的角度放在地上。這對音箱有2只1英寸高音、3只2英寸中音,外加2只10英寸的低音單元,頻率響應28Hz-30kHz±1dB,有著錄音室監聽音箱般優異的規格。Ologe樂致音箱精確系列(Precision Series)分Zero、One、Five、Ten、Twenty(2只10英寸單元組成的低音炮)等幾種型號,其設計理念是密封箱體,盡量減少箱體空氣容積,這與傳統的密閉音箱設計需要有一定容積有些背道而馳。所以Ologe用自家特制的單元和為實現此理念而專門制作的箱體,不需要有太多空氣作負載,透過單元自身的發聲面及這種超少容積的箱體,可體現接近無限障板理論及聲頻、音場的表現力和更精確的反應和頻響。另外,其大角度的斜面板及側板結構,除可消減繞射及低頻之初次反射等問題外,更可減少受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跟傳統音箱對比,其突出的表現是離軸響應范圍更大,皇帝位選擇更寬。
斥資600萬美元建造夢幻級多聲道系統的美國超級影音玩家Jeremy Kipnis,他同時也是發燒唱片公司Epiphany Recordings的負責人,在家中與錄音室中,他都使用樂致Ologe音箱
根據廠方資料介紹,德國Ologe Acoustic于2007年由一群音樂和音響熱愛者投資成立,大部份投資者均為國外企業要員或CEO,現由Arnaud Rastoul負責領軍,他也是法國最大物流公司SDV日本分公司的CEO。因為品牌的背景關系,Ologe在開發產品時沒有太多的商業考慮,單純從音樂表現、音響理論出發,透過Fane UK的OEM廠商協作生產,大部份的材料也特別在歐洲訂制,如英國kurtmueller(DDKM的母公司)的單元,這家公司最近較出名的產品是與意大利某著名音箱品牌合作開發的DAD高音單元。
所有Ologe的單元都是自己設計研發,高音外圈是石墨鋁合金波導板,陣列式高音設計讓音場更立體更有深度感
Ologe是“讓用家擁有自己的包廂” (own和loge兩個單字的合體)的意思,設計初衷在于呈現真實的聲音和音場,讓外觀和聲學完美融入家居為目標。擁有Ologe Acoustic音箱,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建立一個私人音樂廳,在家里就能體驗到如置身歌劇院廂座或電影院特等座上的極致感受。因為它很容易安裝,薄型設計又不占地方,對寸土尺金的都市發燒友簡直是福音。而透過獨特的仰角方式陳列,在沒有任何建聲的房間設計內都能做出好聲。廠方介紹,為達到最佳的音場表現,每款音箱各單元安裝距離、尺寸大小等均經過反復測試及計算出最適合的比例和位置。箱體中滿滿填充著吸音材料,在密封箱體內進一步減少空氣容積,這與傳統密封音箱的設計需要有一定容積背道而馳。因為Ologe追求的是線性和直達的聲音,空氣負載會對單元反應造成影響,設計者盡量讓我們只聽到單元發出的純凈聲音,不受箱體結構、材料、形狀的限制(也就是無限障板的理論),這種快速瞬態反應靈敏的聲音表現,很適合錄音監聽使用。沒有倒相孔,超薄的箱體,加上里面滿滿的吸音材料,卻也導致Ologe音箱的效率不會太高。Zero零號、Five五號為89dB,Ten十號90dB,而最小的書架箱One一號只有85dB,是否有合適的功放推動就成了好聲的關鍵。
面板以特別加工方式增強準確性和動態范圍,面板背后有一個鋼圈設以特制的鏍絲鎖進框中,單元鎖固后整個面板成為一片高剛性的響板
廣州的發燒友G先生,自然也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他在家中的客廳擺設了兩套系統,一套是前東德Musikelectronic Geithain(ME Geithain)推出的大型監聽音箱,極其冷門的品牌,連我也是第一次欣賞它的效果。這家1960年成立的公司生產一系列錄音用監聽音箱,獲得德國公共廣播聯盟指定為標準配備,另外深受柏林愛樂所愛用,據說指揮帝王卡拉揚家中用的正是ME Geithain音箱。他們家產品最大特色是搭配多個高音的同軸單元(把高音橋式放在低音前面),我看到一些資料介紹,此類設計最早是1943年誕生的Eckmiller 015單元,紙盤前面有一保護作用的鐵網,鋁制高音與低音安裝于同一水平上,共享一個音圈,高音阻尼用油或類似脂肪物質,高音前面有一個類似小號角的裝置。1959年Keibs把015改良,高音變成獨立組件,擁有大型鋁鎳鈷磁鐵,背面加上可拆下的阻尼網,簡單的二階分音。1963年左右另一位德國科學家Orth再把O16加以改良,主要針對500Hz的阻尼網材料,以及安裝高音的鐵支架形狀,調校成高中低時間相位一致的“聲學鏡片”。由于當時東德技術封閉,所以這項設計并未流往西柏林的Telefunken、Klangfilm/Siemens或同樣有生產錄音室用同軸單元的Isophon。1984年針對廣播行業推出RL900小型監聽音箱,迅速成為業內監聽標準,超低失真、瞬態響應迅速、定位精準、聲音干凈,至今仍被認為是桌面監聽音箱的王者。
密封箱內里的吸音棉開模制作, 以14片共4種不同的材質分兩組, 每組以機器由7.5 cm壓實至4 cm
與此同時,ME Geithain也生產高端家用音箱,原廠說從最小的MO1(4英寸同軸單元)到最大ML811K1(10英寸同軸單元與16英寸低音),都擁有非常相似的聲底、主要的差異是音量大小和低頻的頻率響應,確保在大小型監聽間切換時聲音可以連貫不變。G先生使用的就是ME Geithain最大的ML811K1系統,10英寸同軸單元中包含了4只1英寸的高音,二部外置D類功放提供800瓦/4歐姆(驅動中高音)與1500瓦/8歐姆的輸出,里面有非常豐富的DSP調整功能,讓這對大型書架箱可以精確控制指向性減少房間干擾。G先生說他是普通工薪階層,籌措了好幾年才有機會購入這套系統,在此之前他換過幾對音箱,雖然各有特色,但考慮到以后盡量不再折騰換機,所以最終選擇有錄音室認證的監聽音箱。
樂致Ologe也做功放?是的,該公司二位合伙人之一Arnaud Rastoul與Norbert Leuret,一個是法國最大物流公司日本分部負責人,一個是LVMH亞太區的董事,都與日本有密切關系,所以一個是樂致Ologe的設計結合了歐洲的極簡與日本的精確
大系統固然能量豐沛,中低音飽滿,通透流暢而且細節充盈,但G先生聽到Ologe最小的One書架箱后,還是忍不住搬了回家。由于Ologe在廣州地區沒有正式經銷商,香港總代理干脆拜托熱情好客的G先生,讓他家客廳變成新客人的試音地點。G先生的半開放式客廳連同走道等加起來,大約有40多平方,對使用5英寸單元的Ologe One來說的確有些勉強,80Hz以下快速滾降,雖然密閉式結構有不錯的下潛延伸,終究能量受限。選擇這里的另一個原因是更符合多數人的聽音環境,沒有復雜的建聲處理,小音箱就放在ME Geithain監聽系統的前面。而G先生的搭配器材也很簡單,以蘋果筆記本用Foobar軟件播放,德國RME的ADI-2便攜式解碼器當前級,直入中勝XLH的后級。中勝XLH又是比較少見的品牌,發燒友間很推崇其XLH SL-11XS前級與M-2000單聲道后級(輸出600瓦/8歐姆,2400瓦/2歐姆),擁有超低的失真(動態互調失真<0.0015%),據說有家德國全資貝克曼電聲技術公司一次性購入8套中勝XLH前后級,作為揚聲器研究與測量的參考。
德國樂致Ologe Acoustic的精確系列全家福,共有Zero、One、Five、Ten、Twenty等五個型號
至于G先生為什么會喜歡Ologe One小音箱,我想與其多個高音單元的結構有關,這種設計與德國ME Geithain的同軸單元有異曲同工之妙,而Ologe所有音箱使用的單元、箱體結構都很類似,大小型號間最大的區別應該僅在低頻延伸與量感而已。Ologe的1英寸高音、3.75英寸中音、5英寸中低音、10英寸低音都是,從音圈、懸邊、振膜,甚至接頭與跳線都是自己設計,小至一顆螺絲都有專用模具,所以他們能確保整個系列產品的音色一致性。陣列式多個高音單元排列,例如Ologe One用了2只高音單元,會不會對定位、音場有干擾?原廠說這種設計讓擴散從30度增加為60度,而且保持相位及頻響的最少誤差。實際聆聽時我也沒發現有問題,蔡琴的《機遇》聽起來人聲依舊穩定結實;肖斯塔柯維契的小提琴協奏曲獨奏華彩片段,甚至可以“看到”演奏者轉身移動的方向。反而2只高音單元帶來非常通清澄澈,一覽無遺的視覺效果,音場中的樂器分布明確立體,舞臺向后伸延有深邃感,的確像坐在音樂廳包廂欣賞整個樂團的演奏。G先生說Ologe One高音信息量與空氣感清晰吸引人,與相差約四十倍的ME Geithain監聽系統相比,Ologe One不僅高音表現可以看齊,甚至猶有勝之。
預計半年后推出的被動低音,搭配0/1/5/10號使用, 內置分頻讓兩音路變三音路,如用在一號會由效率會由84 dB提升至89 dB
由于面板尺寸、箱體比例和單元放置的位置經過仔細計算,Ologe One不僅指向性和穩定性良好,營造的舞臺尺寸也比大音箱更好,廣闊開揚不象是如此小音箱發出的聲響。由于密封箱結構減少了反射音,對后墻距離不需太過講究,專門設計的金屬腳架不是將音箱承放其上,而是略為上仰的角度掛在前面。在G先生家里欣賞Ologe One小音箱,座位距離在3米左右,這就使得腳架高度略顯矮了一些,樂器與人聲的發聲點連帶被拉低了。我認為在2米以內欣賞Ologe One更好,如果在桌面使用另有一個小腳架搭配,仰角角度適合近距離聆聽。
第二代V2的Ologe One改用全鋁制箱體(第一代含底座重量4.8公斤),本身諧振已經很低,Ologe還有一個專利設計叫RVGS(反沖震動引導系統)系統,同樣挑戰傳統。傳統音箱處理震動的方式是用本身重量,透過喇叭架或是底座把震動傳到底下的角錐,因此震動是從上往下傳遞,然后逐漸消減之。但喇叭單元是前后往返運動,因此音箱的震動主要是水平而非垂直方向,Ologe Acoustic認為傳統垂直方向減震效用有限,RVGS系統透過引導、轉能等方法解決水平方向的震動。所有Ologe精確系列揚聲器背面的釘腳被安裝于箱體地諧震點上,配合AStand腳架的尖釘和共鳴圈,將單元后座力帶來的震動導走 (包括零/一/五號音箱),音箱的清晰、平衡及透明度上便可大大提升。
所有樂致Ologe的鋁合金箱體都在日本鑄造,據介紹十年前日本CNC和模具成本已經比世界工廠的中國便宜約四成,目前中國五軸以上的CNC加工甚至比德國貴,Ologe的TEN 十號音箱高壓鑄模的模具1.6米立方,如果在中國制作最少25萬美金,很少廠家能后負擔
85dB的靈敏度會不會很難推動?G先生使用的中勝XLH立體聲后級,輸出功率300瓦,從幾十公斤的重量可以窺知應該很有實力。他同時有一部中勝SL-11XS前級,為什么棄前級而從RME解碼器直入后級呢?G先生的想法與眾不同,但也有道理。他說RME ADI-2 DAC是 ADI-2 Pro(錄音室版DAC與ADC)的家庭優化版本,使用ESS的 ES9028Q2M芯片,在IEM(入耳式耳機)輸出端有驚人的-121 dBu低噪聲水平,失真率低于-120dB。RME還有+2.5 dB 的數字動態余量,也就是在+2.5 dB的音量設置下,峰值訊號的類比輸出信號不產生可聞失真,用來驅動后級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加上前級,也許有阻抗匹配的好處,聽感上也可能更有力道,但從失真率、噪聲角度來說還是目前的方法最直接、最干凈。
香港代理商Ivan介紹,樂致Ologe的鋁金屬加工由于模具及其精密,已經可以做到脫模就不用打磨和拋光直接使用的程度
G先生果然是個喜歡音樂的發燒友,而不是簡單的器材黨,他從蘋果MacBook上選播的音樂都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不僅僅追求音響元素而已。現在數字轉盤、數字播放器的種類那么多,為什么還堅持用MacBook呢?說起來有趣,蘋果與G先生都是不走尋常路者,Mac電腦和Windows PC在過去很少共享同樣的接口。PC針對打印機提供了并行接口,并針對鍵盤鼠標提供了PS/2接口;Mac則為硬盤提供了SCSI接口,為鍵盤和鼠標提供了ADB接口;即使是針對調制解調器和其他外設的串行接口,兩大平臺的接口類型也有所不同。不過在發展過程中,蘋果陸續放棄了IEEE 1394、DisplayPort視頻、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Thunderbolt接口,轉向更通用的USB。G先生說他試用過一些數播產品,MacBook在聲音效果上仍有其優點,也許等哪天數播技術更進步,他就不用辛苦地蹲在計算機前面操作了。
天生特立獨行的Ologe Acoustic音箱也需要G先生這類與眾不同的發燒友才懂得欣賞、懂得其可貴之處。美國有位超級影音玩家Jeremy Kipnis斥資600萬美元建造了一套夢幻級的多聲道系統,稱為Kipnis Studio Standard(KSS)。多才多藝的Jeremy是一個電影制作人,多年前已用上多臺SONY CineAlta 4K-SXRD投影機為核心,構建10816x4096分辨率的大屏幕,遠超70mm IMAX影院效果。受家庭影響,Jeremy迷戀古典錄音成為錄音師,創建了發燒唱片品牌Epiphany Recordings。Jeremy在家里選用Ologe Acoustic作為平日的兩聲道音響,錄音室中更使用多套Ologe產品作為監聽用途。
哈蘇相機共同主辦的京都攝影展,多年來都指定德國樂致Ologe Acoustic作為背景音樂播放
國際著名室內及產品設計大師Claudio Colucci,是一位永不停止探索和夢想的藝術家。他與愛馬仕Hermès、法國時裝品牌Agnès B、巴黎珠寶商Christofle、法國百年家具品牌LigneRoset等眾多國際頂尖品牌合作,打造無數精彩設計。Claudio對聲音要求極其嚴謹,而Ologe得到這位設計界頂尖人物聲音上的認同,愿意幫Ologe義務宣傳。從2013年起由香奈爾Chanel及瑞典哈蘇Hasselblad等知名品牌合辦的亞洲最大型京都攝影展(Kyotographie),Ologe每年都被指定用作為背景音樂的播放系統,Kyotographie 2015中,設計師川保久玲更出借他的場地,讓Ologe Five五號和One一號不停播放Blue Note爵士樂,讓參觀者能深深感受爵士音樂的魅力。
如果你也覺得發燒音響應該更有創意,應該有不一樣的玩法,應該有不同的欣賞方式,有機會可以重新認識特立獨行的Ologe Acoustic。
——END——
致,打造高品質
做門很苦,但堅持一定很酷!在門業打拼十七年,樂致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就在3月28—30日,一場以“同舟共濟十七載,乘風破浪創新篇”為主題的樂致木門2024新品發布暨明星演唱會震撼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樂致經銷商與樂致員工600多人,相聚在武義清水灣沁溫泉度假山莊,共同見證了這一重大時刻。
不走尋常路,樂致網紅品牌火爆出圈
經銷商紛紛簽到打卡
樂致團隊熱烈歡迎經銷商入場
600多人的大場面,人氣爆棚
樂致人經歷了十七年的艱苦奮斗,如今已然是門業最火爆的網紅品牌,其粉絲量高達52萬多,表哥表妹的形象深入人心,其每年在品牌建設上投入巨大。據悉這次活動原有上千人報名參與活動,如此高的人氣,足以窺見樂致頗高的品牌知名度。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全員參與互動
一場峰會能來這么多經銷商已是不易,還要調動他們一起來互動,簡直是難上加難。最為精彩的就是在現場,付總與明星及全員一起拍抖音。這種大場面,令人倍受震撼。一場非比尋常的會議,讓我們感受到樂致年輕團隊的勃勃生機。
樂致董事長姚麗致辭
樂致領導人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年輕且親和力十足的女神,姚董在現場真誠地感謝大家不遠千里來到現場,也感恩這些年一直支持樂致發展的經銷商。她說,樂致定位走品牌化路線,這些年來,在終端幫扶、活動培訓、明星代言、門展廣告等方面的投入是巨大,也是長期的。希望大家能給樂致一些成長的時間,相信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合作下,樂致的明天會更輝煌。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會長李佳峰致辭
李會長為大家分析了中國木門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行業趨勢,他說目前木門的消費份額還是很大的,終端在裝修用門的需求是逐年提高。未來在做品牌的,且能以實惠的好產品來做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樂致發展了十七年,其品牌創始人很年輕,敢想敢干,做事務實有拼勁,這樣品牌發展的潛力很大。
李會長為樂致木門授牌
樂致木門簽約華語實力唱將千百順
樂致總經理付繼虞
教大家做抖音與發布新品
樂致木門抖音號兩年多時間,由0到52萬多粉絲,每場直播突破1萬+人次圍觀,270個作品上大熱門,現在是門業圈抖音排行榜上NO.1的地位。如此強大,都是由付總親力打造,他在現場教大家如何拍視頻,上熱門,全部是實操干貨,很多經銷商說這次受益匪淺,回去后立馬把同城抖音做起來。
在會上,付總還隆重地發布了4個系列新品,產品涵蓋輕奢風、現代風、極簡風、中式風等,可謂是全方位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且現場的活動力度空前地大,共有376位經銷商當場簽約。
經銷商抓住機會果斷簽約
冰點策劃唐彬為大家講解終端營銷方法
優秀經銷商代表田總分享賣門經驗
具有行業終端運營實戰經驗的唐彬老師,在會上為大家詳細了分析了終端市場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短視頻時代,需要借助互聯網工具增加品牌曝光度,獲取更多的客流。在終端店面業績做得出類拔萃,田總有著一套切實可行的好方法,在臺上她將自己的經營理念與做法做了細致分享,做好服務是她最為重要的理念。
大咖、明星來助陣,樂致再上新臺階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會長李佳峰助力
“小楊冪”黎丹熱情獻唱
明星千百順傾情助陣
簽約經銷商上臺與明星合影留念
為了這次會議的盛大舉辦,樂致真是花了不少財力與精力。重金請來“小楊冪”黎丹與實力歌手千百順現場獻唱,仿佛開演唱會一樣,震撼人心。不僅如此,在現場有很多經銷商紛紛簽約,然后上臺與明星合影。由于上臺合影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文章篇幅有限,只能挑選部分發出。
為優秀者加冕,致敬閃閃發光的你
樂致木門姚董與付總為優勝者頒獎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付出者,必有賞。樂致不會忘記優勝者的貢獻,在活動現場,姚董與付總分別為優秀經銷商、優秀供應商及優秀服務商頒獎。
甜蜜且美好的晚宴震撼來襲
付總為姚董及員工過生日
3月29日,對樂致來說真是一個雙喜臨門的好日子,新品發布大會遇見董事長生日,恰巧一位員工也是這天的生日。于是就有了付總的真情獻唱、切蛋糕、送禮物的環節,滿滿的儀式感,甜蜜且美好。
千百順快樂獻唱
許多經銷商上臺與明星合影
樂致營銷團隊合影
樂致木門2024新品發布會大合影
不負韶華,實干前行,奮斗的道路是坎坷且孤獨的,猶如這些年的樂致,不被人理解,卻活成了最獨特的存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樂致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健與堅決。一段佳話,一個傳奇,正慢慢成為行業中的流量明星。樂致,打造高品質,潛力無限,未來可期……
年來,三輪乘用車快速發展,不少電動車企業都加大了對這類車型的打造力度,以此來滿足更多市場的需求。就在最近,愛瑪、淮海又各自推出了一款新三輪乘用車。據悉,這兩款車型小巧輕便,續航遠,最大可載3人以上。那么,具體是哪兩款車型呢?配置又是怎樣?
首先,我們先來看愛瑪可樂標準版三輪乘用車。從設計來看,該車長度適中,時尚感十足。而配置方面,可樂標準版最大的亮點在于搭載了48V32Ah大容量電池,而有了該電池的加持,車輛正常行駛最大續航可達到100公里以上。而電機方面,可樂標準版則配備了500W高效能差速電機,其不僅可保證車輛行駛更省電,而且可確保車輛動力性能更突出,特別是在爬坡階段,會更有力。
控制器方面,可樂標準版采用的是防溜坡矢量控制器,其可保證車輛起步更加平緩,運行更穩定。而搭載的防滑真空輪胎,耐磨與防穿刺性能會更突出。另外,可樂標準版還配備了LED透鏡大燈、LED高清液晶儀表、加粗液壓前叉、前后鼓剎等配置。
其次,我們來看淮海樂致950三輪乘用車。據悉,該車采用了全新鈑金結構,相對更加結實,車身流線型設計,時尚硬朗。而配置方面,樂致950最大的亮點在于搭載了“芯動力”系統,其能保證車輛行駛更加省電,且車輛載重與加速性能更出色,特別是應對陡坡,會更加省力。
燈光方面,樂致950采用了LED透鏡前大燈,聚光性能更出色,照射距離更遠。而搭載的高清液晶儀表大屏,怎能更清晰顯示車輛各項行車數據。另外,樂致950還搭載了耐磨輪胎、舒適減震等配置。
總之,從愛瑪可樂標準版、淮海樂致950這兩款最新的三輪乘用車來看,都是主打載人出行的車型,且整車設計相對小巧,但其最大是可載3人的。而配置方面,搭載的差異化動力系統則能保證車輛的動力與續航性能更突出。當然,這兩款三輪乘用車的出現,也說明了未來行業還會加大對三輪乘用車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