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說。
太空科幻一直是中國影視劇里的稀缺類型。
2019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國產科幻元年」,證明了中國人并不缺乏想象力或是視效技術。
但是一年過后,真正拿得出手的也還是這一部。
相比起來,科幻題材在好萊塢則是遍地開花。
延續了半個世紀的科幻經典《星戰》和《星迷》至今仍在發光發熱,前不久各自又都交出了一部衍生劇。
還有相對冷門,但魚叔卻忍不住想安利的IP。
這部被稱作是太空版《權游》的——
《蒼穹浩瀚》
The Expanse
《蒼穹浩瀚》,又稱為《無垠的太空》。
至今為止拍了四季。
IMDB8.5分,豆瓣均分8.9,爛番茄新鮮度93%。
后兩季至今依然保持著100%新鮮度。
網友評論更都是清一色的好評。
無論特效到場景、劇情到格局,還是節奏到思想深度。
簡單用一句話來總結——
「它是十年內最好的太空科幻劇。」
很多沒看過《蒼穹浩瀚》的人不禁會問:
它憑什么稱得上「最好」二字?
評分?收視率?行業獎項?
都需要,但又不止這些。
一部劇,最少不了的還是劇迷對它的認可。
美劇圈有一個詞叫做:
Cult TV.
指的是在一個小圈子里被喜歡和推崇的電視劇。
支持者通常是狂熱的該劇愛好者,他們收集并分享信息、搭建起一個獨立完整的圈層體系,并以此作為身份認同的基礎。
是粉絲文化的一種集體表現。
例如,包括我們熟悉的星戰迷和Trekkies(星際迷航粉)。
都有著龐大的粉絲基礎、具體圈層名稱以及相對完整的內部系統。
《蒼穹浩瀚》也是一部Cult TV。
只是相比起SW和ST來講,它的粉絲群體相對小眾。
但小眾,往往會伴隨更高的忠實度。
他們通常自稱為Screaming Warhawks。
其中一大部分人是從原著粉過來的。
九部長篇小說(目前出版八本)。
八部短篇和衍生小說。
這套龐大的原著小說暢銷歐美,以其優秀的質量征服讀者。
其中第一部《利維坦覺醒》(Leviathan Wakes)提名過2012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整個系列也在2017年被提名了雨果獎最佳系列獎。
原著作者丹尼爾?亞伯拉罕和泰·弗蘭克雖然并不出名,但前者可是喬治·馬丁老爺子的嫡傳弟子。
有這樣的「門派關系」加成,給本劇的期待值提升了一個層次,也難怪它會和《權游》聯系到一起。
自2015年在Syfy頻道(曾開發過神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和《星際之門》)開播以來,喜憂參半。
「喜」的是粉絲中的風評極高。
「憂」的是收視率的情況極差。
2018年前三季播完,公司決定砍掉本劇。
這時候,粉絲們不干了。
他們發起了一項#SaveTheExpanse(拯救《蒼穹浩瀚》)請愿活動,呼吁大金主Amazon或Netflix能夠接盤。
在亞馬遜影業總部外面,粉絲們還通過眾籌的方式用一架飛機把印著「Save The Expanse」的橫幅送上了天空。
美國人追劇真是什么都干得出來。
與此同時,喬治·馬丁也在Twitter上站隊支持。
聲稱這無疑是最好的太空劇,希望能給它再找個「家」。
好在不差錢的亞馬遜老板杰夫·貝佐斯也是《蒼穹浩瀚》的死忠粉。
二話不說,世界首富(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第1位)爽快地宣布續訂第四季和第五季,幫助本劇起死回生。
此外,他還把全體劇組送去自己的商業太空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參觀。
或許下一步,就是把演員們送到太空去拍戲了。
原著小說《利維坦覺醒》的封面有著這樣一句評價:
「Kickass Space Opera」
(了不起的太空歌劇)。
「太空歌劇」是整個科幻題材下面的一個重要分支。
例如,《星戰》、《安德的游戲》就屬于這個類別。
太空歌劇作品往往背景宏大、史詩感強。
設定上呈現著復雜的文明形態、情節上混合著動作和冒險,且并不受限于現有的科學技術背景。
往往當我們撕開這些想象力的外衣,里面裝的仍舊是人類社會的古老故事罷了。
《蒼穹浩瀚》同樣也是如此。
故事背景設定在二百年后的未來世界。
彼時由于氣候變化和人口過剩,人類通過發展太空科技把勢力拓展到了地球外,并殖民統治了整個太陽系。
然而,領域的擴張和資源的開發并沒有帶來和平,反倒把人類逐漸分裂成了三個陣營:
l 地球聯邦(The Earth)
掌控著地球和月球領土,政府是設立在紐約的聯合國。
他們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聯合國艦隊(UNN),通過開發星際資源來保障快速膨脹的人口需求。
因此也被火星人諷刺為「索取者」。
l 火星政府(The Mars)
前聯合國殖民地。
他們原本是地球派去開發「第二家園」的科學家,獨立后建成了一個軍事化共和國。
火星人居住在穹頂之下,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火星改造成為一個「地球式」的綠色星球。
l 小行星帶(The Belt)
由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多個小型天體組成,名義上由聯合國統治,最大的人口居住地是谷神星空間站(Ceres)。
小行星帶為地球和火星提供著各類資源,像是一個加工廠,但自身卻十分缺乏空氣和水。
長期以來,這種「掠奪式」的不對等關系加劇了小行星帶人(Belter)對地球和火星的不滿情緒。
正是在這種狀況下,一個由小行星帶人組成的松散聯盟外行星聯盟(OPA)逐漸掌控了當地管理。
他們在暗中致力于爭取獨立和自由,也因此被地球視為恐怖分子。
縱觀整個世界觀的設定,本劇的史詩氣質已經初露端倪。
當然,這還沒有完。
《蒼穹浩瀚》的好是多個層面的好,在打造厚重的太空歌劇世界觀之外,它也凸顯了硬核科幻劇的一面——
對于科學細節的精細關照。
劇集中出現過的大部分天文地理、航空技術、太空場景等知識都有據可循,塑造了十分強烈的科幻感。
例如,最常見的「重力問題」。
初次抵達地球的小行星帶人,會這樣適應地球重力:
在通過旋轉產生模擬重力的小行星上,倒水是這樣:
處于零重力下的燃燒火焰,會顯現出圓球形的模樣:
在失重的太空飛船中要想站定,需要穿上這種磁力鞋:
這樣具備科技含量的細節不勝枚舉,搭配上完整的世界觀、扣人心弦的劇情,最終打造了這部神劇。
劇中的「Tycho Station」登上《今日物理》科學雜志
《蒼穹浩瀚》并不是那種劇情緊湊到讓你欲罷不能的神劇。
但它的氣質你只消看一眼就會被吸引。
從浩闊雄偉的精致片頭、大氣磅礴的配樂,再到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失重太空啪」。
它滿足了觀眾各個方面的新鮮感。
然而,本劇并不是靠噱頭來吸引觀眾的。
在它穩扎穩打的劇情講述中,我們能窺探到劇作背后的野心。
第一季初始,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處在矛盾爆發的邊緣,而一場陰謀正意欲挑起這場戰爭。
首先,一艘運冰船意外遇襲引發了各方猜疑。
男主地球人霍頓(Holden)和三位組員成為了僥幸逃脫的幸存者。
他們搭乘上一艘名叫「羅西南特號」(Rocinante)的飛船,開始了尋找幕后兇手的旅程。
另一位男主谷神星人米勒(Miller)是一位市井警探。
他奉命尋找失蹤的富家女,卻意外發現她和這場陰謀有關。
跟著線索,兩方人馬在愛神星(Eros)匯合。
幾起事件的背后,其實是被稱作原分子病毒(Protomolecule)進化實驗的陰謀。
這種病毒有著改變其他生命形態的能力,并逐漸控制了整個愛神星。
愛神星逐漸進化成一個擁有思想的生命體,沖向地球飛去。
最終,米勒親自登上愛神星,通過犧牲自己的方式阻止了災難的發生。
但神奇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愛神星撞毀之后,原分子分解后在天王星的外圍軌道上形成了一個藍色的神秘星環(The Ring)。
如同一道給人類打開的穿梭之門。
在星環的另一邊,聯通著1300多個未知星系。
隨之而來的,除了未知世界的神秘感,還有尚待開發的太空資源。
承擔著探索新宇宙的任務,霍頓和其他人又一次踏上了探(太)索(空)未(殖)知(民)之路。
但藏在未知背后的,除了機遇、還有危險。
星環的出現把本劇劃分為兩塊故事。
如果說前三季是圍繞著原分子病毒引發的人類斗爭與救贖。
那么第四季則開啟了一個關于探索宇宙的全新篇章。
魚叔的幾行字描繪的只是整個故事樣貌的冰山一角。
但本劇所展現出來的浩大遼闊的世界觀。
令人驚嘆。
作為一部太空歌劇,本劇通過「宇宙探索」的方式實際探討著人類「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表面上創造出來一個幻想中的未來世界,是對人類社會的影射和反思。
例如。
星系體制中「人以類分」的情形影射著我們當下的——
種族主義歧視、社會階級割裂、資源分配不公,以及恐怖主義的興盛。
對于太陽系、乃至新宇宙的開發,也正是數百年來人類殖民擴張和淘金熱的體現;
背后更是對人類無節制索取資源的莫大諷刺。
越是站在其他高等文明面前,也越能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和無知。
這也正是太空劇帶給我們的意義:
我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
近日,珠海銀龍攜一款“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鈦酸鋰動力電池組”組成的燃料電池城市客車申報第32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而珠海銀龍一直在走鈦酸鋰的技術路線。
其實銀隆新能源于2016年就已經研發了氫鈦動力總成。鈦酸鋰在快充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但是它的能量密度低,價格較高,鈦酸鋰電池無法滿足新能源乘用車動力電池的需求,主要應用于儲能系統、機器人和我國少量的公交車上。不過這次申報確實成為了第一款使用了鈦酸鋰的燃料電池汽車。
鋰離子電池按照正極材料分類又可以分為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等。三元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在乘用車和專用車領域逐漸成為主流,但由于安全性問題目前在客車領域應用較少。磷酸鐵鋰電池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和經濟性,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動力電池類型,但是隨著補貼政策對于能量密度的要求,磷酸鐵鋰的市場份額在不斷下降。錳酸鋰電池具有較高的倍率性能,主要應用于快充領域。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統計了2018年1月-2019年5月生產的49款車型顯示,燃料電池儲能裝置種類中有88%的車輛使用了錳酸鋰和磷酸鐵鋰蓄電池,只有12%的車型使用了三元材料,且幾乎所有三元材料蓄電池都用在了貨車車型中。
目前我國純電動客車主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插電混動客車方面,雖以錳酸鋰電池為主,但是磷酸鐵鋰、磷酸鐵鋰/超級電容也占據了一定的份額。插電混動電池配備的電池模塊通常容量較小,因此對于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快充性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出于提高純電續航里程的目的,插電混動車輛對于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也比較高。
根據車型種類不同,2018年1月-2019年5月生產的49款車型所使用的蓄電池總儲電量在15-110kWh之間。其中有6款燃料電池大型客車的總儲電量超過了100kWh,有3款燃料電池中型貨車的總儲電量超過了60kWh,如此大的電量已經超過了部分同類型純電動車輛的儲能裝置電量。國外的燃料電池汽車也大都使用鋰離子電池,只有豐田使用了1.6kWh鎳氫電池。
◆ ◆ ◆ ◆ ◆
往期回顧
?322批申報公示:14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申報
?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氫能源比天然氣更安全!
?沽源風電制氫項目完成設備安裝
?美錦能源將持有國鴻氫能9.09%股權
?Ceres Power與韓國斗山集團達成800萬英鎊協議
?發改委:統籌規劃氫能開發布局
點擊標題下「紅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氫能,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系電話 010-56002763,郵箱 hz@people-energ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