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兩天一個朋友私信我,讓我打幫忙為他的靈越5559進行優化,我看了看他的機型發現確實使用了2年的靈越筆記本基本都應該進行升級或者優化了,因此我找來一臺靈越5000系列機型給大家進行演示。

    溫馨提示:本期優化指南只針對DDR3內存版本Intel 6代處理器機型的14寸和15寸的靈越5000系列。

    靈越5000系列定位于一般辦公,和日常輕度的游戲,16年的機型都采用了當時最新的intel 第六代酷睿I5 處理器。今天優化的示例機型基本涵蓋了16年的大部分靈越5000系列機型,所以大家都可以以此為例。

    優化第一步BIOS升級:

    優化的第一步首先是到DELL官網 的產品支持頁面輸入機型的快速服務代碼來下載BIOS文件。

    輸入快速服務代碼后網頁會給出針對這款機型的BIOS文件,將文件下載

    然后雙擊文件升級BIOS。重要提示更新BIOS時一定要要保正持60%以上的電量,連接充電器,更新過程中請勿使用電腦,直到更新完畢電腦從新啟動之前,都不要使用。當電腦更新完畢自動重啟再次進入系統后,才能使用!

    硬件升級:(入不需要硬件升級請跳到系統優化)

    添加成雙內存,換成固態硬盤

    BIOS 更新完畢之后,我們將硬件進行升級,靈越5000系列的中等配置一般都是4GB內存搭配500GB機械硬盤,我們可以購買一根4GB內存進行添加,變成8GB內存自動開啟雙通道模式,再將機械硬盤更換成固態硬盤來提高整體的性能!

    正確的系統和驅動安裝:

    在BIOS更新和硬件添加完畢后,開始進行系統安裝,目前win10系統已經完善,老一代的win8 和win7已經可以淘汰了。Win10 的安裝更為簡便,下載一個win10的系統鏡像做成一個win10的安裝U盤即可。

    在安裝系統之前,先按F2確定是否在BIOS中開啟WIN10的快速啟動,這些選項的調整極大的影響了系統的開機速度以及運行速度。

    進入BIOS,Boost Sequence 選項為UEFI ,Legacy要為灰色不可選狀態,最上面兩項要都打鉤。然后在這種狀態下進行win 10 的安裝。

    進入U盤進行系統安裝。

    分區不先分一個C區,然后直接安裝系統,剩下的分區進入系統之后再分。點擊下一步系統會進行自動安裝直到安裝完畢。

    系統安裝完畢后,請進行win10 的自動更新,這里要提示大家一下,目前win10系統是不用自己安裝驅動的,系統安裝完畢后,直接進行win10的自動更新,驅動和所有系統更新都會自動完成。

    硬件升級,系統優化后速度參考

    <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按照正確的硬件更新以及系統安裝,靈越 5000機型的開機速度(開機LOGO亮起到進入系統的速度)為10秒(硬件需要更新,出廠配置達不到10秒)。重啟速度為30秒(點擊重啟到進入系統的速度)

    3DMark Vantage X模式的測試成為 2147分

    如果各位手里的機器和我上面的三項測試成績有較大差別證明應該進行升級和優化了。

    原作者:z008

    教你花600元,獲得一個24盤位的NAS硬盤擴展柜

    在第一篇里老樹開新花,我的NAS主機終于用起來絲絲順滑了。至于大家所關心的功耗,帶9個硬盤,開機128瓦左右;多余硬盤待機,開啟各種下載的狀態下是89瓦。

    i7 NAS的功耗

    是否愿意為了性能多出這些錢,是大家自己考慮的事情。如果需要進一步降低功耗,可以使用低功耗的U。前言話說剛過完年,忍不住又開始了折騰。為啥,硬盤里的內容又增加了,玩音響的為了追求那么點聲音和畫面的提升,所有的片源必須是原盤。于是,添硬盤唄。卻發現無論是主板上的接口,還是機箱內部的空間,都開始有無法承受的跡象。

    30TB的RAID 5陣列,外置希捷8TB X 3

    小燒不像有些朋友,喜歡把存好的片子的硬盤一個個用塑料盒子裝起來,貼上標簽,要看的時候再插上。小燒喜歡所有存放的片子都在線,可以隨時找到并播放。而且最好所有的片子都放在一個盤符下,能一下子瀏覽全貌。說到底,這個不良癖好是需要硬件來支持的。這不,除了內置的硬盤之外,還有外置的USB硬盤希捷8TB X 32個睿品是帶USB HUB的,比較實用的功能,在USB 3.0接口不足的時候可以將其余的USB外置硬盤插在上面。

    以及買了一年之久的優越者外置硬盤柜,這個柜子是硬件支持RAID的,過了春節不知為何漲價了。小燒目前的配置是HGST 的8TB氦氣硬盤 X 5組RAID 5.

    當然,硬盤的實際成交價格并沒有那么貴,小燒是在淘寶買的。

    正好遇到成色不錯的拆機盤,一下子入了5塊,一股腦兒塞進機器,組了RAID 5。當然,現在HGST的盤都打上了西數的標,統一了品牌。

    這個外置的USB 3.0的硬盤柜使用上也沒有什么不便,唯一最大的缺點就是RAID 5狀態下的寫入速度比較低,一般會維持在30-40M左右,遠遠低于USB 3.0以及硬盤自身傳輸速率的極限。

    小燒判斷還是由于RAID 5情況下,硬盤柜自帶的RAID芯片性能不足引起的。讀取的時候沒有這個情況,速度正常。順便提一下,組完RAID 5之后,所有的讀寫數據都是5個硬盤一起完成的,因此耗電和損耗都是X 5。這么大容量的陣列,就憑里面的那個小芯片,估計萬一壞了硬盤重建所要花費的時間…簡直無法想象。

    這里小燒還是要提一下,目前民用支持RAID 5的設備非常多。但是RAID 5對于普通用戶來說的保證數據安全的意義并不大,有時會起到反作用。RAID 5的初衷是為服務器提供大吞吐量和一定的冗余量,在一個硬盤損壞的情況下不至于服務器整個下線。而且服務器硬盤是定時全部替換的。這個技術放到民用上,經常聽到有人的RAID 5陣列壞了一個硬盤,添加新硬盤后重建陣列,結果又壞了一塊硬盤,導致整個陣列中的數據全部丟失。當然了,如果有錢購買頂級的設備和高可靠性硬盤,自己在家中組RAID 5依然是可行的。

    照理說組了RAID 5的存儲之后,本應該安心的心中卻充滿了焦慮,到底是圖啥呢。民用設備上組RAID的意義何在?因此,在這個優越者外置硬盤柜早已塞滿了的今天,小燒早已又換了一種集中存儲影片的方式,那就是用StableBit Drivepool這個軟件,將一個個單獨的硬盤合成一整個大硬盤使用。

    StableBit DrivePool界面

    相比windows自帶的跨區卷,這個軟件的優勢就是可以隨時添加或者刪除硬盤。單個硬盤的內容也可以單獨掛載在別的機器中讀出。即使壞了一個硬盤,也不影響其余硬盤的數據。

    至于數據冗余和安全,小燒經過取舍之后已經放棄。片子隨時可以下載,重要數據也就那么幾個TB,兩塊8TB的氦氣盤組RAID 1保存足矣。其余的所有硬盤,都給我到碗里來,組成一個大池子存放高清影片吧。

    既然需求已經明確了:

    1.尋找盡量多盤位的,支持SAS和SATA兩種硬盤接口;

    2.支持硬盤快速拔插;

    3.能夠配合目前的NAS機器作為外接盤位使用;

    4.RAID功能可選,非必要。

    那就開始吧。

    DIY 24盤位硬盤柜的硬件選擇:

    USB硬盤柜

    首先淘汰了那些外置的USB硬盤柜。價格貴,一般5盤位支持RAID 的在800左右的價格,像上面提高的優越者3359R,比較貴的ORICO甚至到了 2000以上的價格。

    看到這個價格小燒只能呵呵了。2000多元已經能組一個很不錯的6盤位NAS了,憑什么要來買這個RAID性能羸弱的東西。你這個小小的外置USB硬盤陣列柜何德何能,難道里面用的是金X嗎?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產品買來即插即用,適合于懶人。市場的確需要這一類的產品。

    一般不支持RAID的5盤位外置普通USB硬盤柜,價格可能在600左右,能選到顏值不錯的產品。

    這類產品一旦到了8盤位,價格就有些變得讓人看不懂。比如

    注意即使賣到1800多的價格,你也只有8個盤位,對于小燒這類需要大量存儲盤位的用戶來說,實在不算是友好。

    其次,對于這個類型的產品,最讓人擔心的是電源的問題。這類密封外殼被動散熱的外置AC-DC變壓器,穩定性始終讓人提心吊膽,特別是對于有可能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硬盤來說,電壓不穩定的后果就是硬盤損壞。

    常見電源

    相信大多數的外置USB硬盤籠,都是用的這類電源。無風扇的被動散熱設計,注定不適合長時間持續運行。

    存儲服務器機箱

    其實對于民用大規模的存儲來說,退役的存儲服務器機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24盤位機箱

    不到千元的價格,就能買到一個帶24盤位,帶熱拔插背板和硬盤籠的的極其扎實的機箱。這樣的機箱,配上一塊可靠的服務器主板,再加上雙冗余電源,絕對是家庭存儲的利器。

    可惜這樣一臺機箱的體積,噪音,以及DIY的難度會把大多數人擋在門外。而且今天的主題是如何利用現有的服務器,進行存儲擴展。因此關于這一類產品就不展開了,有機會單獨寫一篇。今天的主角 - 12盤位硬盤籠背板注:以下所提到的產品,如非特別說明,均為二手服務器拆機。

    逛淘寶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這個,雖然尺寸無法放入現有的機箱(長*寬*高=481*205*84mm),但是看上去是一個不錯的外置存儲擴展裝置。而且價格十分的實惠,只要100元,12盤位哦,比那些5盤位的不知道強到哪里去。雖然配齊所有的拔插硬盤位要另外加上120元,

    圖片打碼是為了隱去聯系方式

    但是這220元的成本,換來一個12盤位的熱拔插擴展籠子,而且是帶有擴展接口背板哦,只需一根數據線線即可支持12個硬盤。下面進入進入圍著這個籠子選定配件的環節。首先畫一個這個系統的拓撲圖,讓大家更容易了解這個12硬盤位擴展籠是怎么連接運作的。

    系統圖普及一下HBA卡的概念,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主機總線適配器(Host BusAdapter , HBA)”。HBA卡有很多種,這次用到的HBA卡是用來擴展服務器的硬盤接口的。

    這塊HPH220 LSI 9205-8i 是一塊最多支持1024個SAS/SATA設備的(你沒看錯,是1000多個),你只要有足夠的接口擴展卡以及盤位,就可以連接1000個以上的硬盤哦。

    不同于普通的SATA擴展卡,這塊卡雖然物理上只能直接連接8塊硬盤,但是只要有接口擴展卡,就能幾乎無限擴展連接能力。這次這個硬盤籠就帶有這樣一塊支持接口擴展的背板。因此12盤位的硬盤籠根本無需12條數據線,只需一根SFF8087的數據線就能使12個硬盤正常工作,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普通的PCIE- SATA擴展卡的接口都是所見即所得,SATA口有幾個,就只能接幾個硬盤。這就是普通家用與服務器產品的區別。比如下邊的西霸,它物理上有8個SATA口,而且只能連8個硬盤

    在安裝之前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 上篇文章介紹的廣達服務器主板上只有一條PCIE X16擴展槽。這也是我對這塊C602服務器主板最不滿意的一點(也是賣的便宜的原因?)。這條插槽目前已經插了一塊USB 3.0的擴展卡,怎么才能再插上一塊HBA卡呢?

    這就要用到主板的PCIE槽拆分功能了。可能許多K友不太清楚,其實主板上最長的那條PCIE x 16的槽是可以拆分的,至于以什么形式拆分,主板BIOS里可以設置,一般是自動拆分成8+8,而無需任何設置。而這種拆分在服務器中是經常用到的。因此,只要一塊服務器使用的PCIE一分二卡就可以實現。在淘寶上找了一塊號稱是DELL的拆機卡,只需10元。

    10元10元,只要十元但是,插了這塊卡依然會有問題,因為機箱的槽位都是與主板垂直的。于是乎只能用上PCIE延長線,將這塊卡放平。

    這個時候,就需要半高卡了。

    由于原來的USB 3.0轉接卡是四口全高的。

    于是乎,就又找了一塊半高的PCIE 轉 USB 3.0卡。又是西霸家的,似乎4口半高USB 3.0擴展卡其他家沒有看到。

    但是轉念一想,其實用不著那么多的USB口,希捷的外置硬盤盒是自帶USB 3.0 HUB功能的,還是找一塊支持USB 3.1和C口的擴展卡吧。畢竟C口是趨勢,而且USB 3.1的速度要比USB 3.0快上一倍達到10G。

    于是有了這個家伙。查一下用的ASM1142芯片確實是支持USB 3.1 10G的。應該算是性價比最高的USB 3.1擴展卡了吧。注意許多淘寶上標稱支持USB 3.1的是虛標,要問清楚用的是什么芯片,芯片不支持USB 3.1的就沒法達到10G的速度。

    至于HBA卡,基本為服務器設計的都是半高的,只要購買的時候備注需要半高擋板就行。

    半高與全高擋板

    這次HBA卡的選擇,也出了一些小插曲。原來選的 HP H220 LSI9205-8i,結果插上購買的硬盤之后發現無法辨認6TB的硬盤(后來發覺并不是這張HBA卡的問題),所以只能寄回,換了一塊H200的陣列卡。

    反正價格一樣,注意這個硬件RAID,速度和穩定性不是軟件RAID能比擬的。不過也無所謂啦。反正我不用RAID功能,只要能擴展出足夠多的硬盤接口就行。于是乎又折騰了一把,把這塊DELL 的H200卡的固件刷成最新的P20版本的LSI 9211-8i IT模式。但是悲催的是,最后發現是這個型號的硬盤籠子不支持6TB硬盤,只能退貨另外尋找合適的型號。折騰啊

    淘寶上常見的12盤位硬盤籠背板比較

    既然說到了硬盤籠子的兼容問題,小燒就把這次DIY中遇到的3種不同的籠子做一個總結。以便大家今后萬一需要的時候供參考。

    第一種12盤位硬盤籠

    第一種:背板上兩個10Pin供電口離開很遠。帶有2個MINI SAS 8087口。這種籠子只需插一個10pin供電口和一根 8087線即可使用。但是悲催的是經測試無法支持6TB硬盤,3TB可用。因此: 不推薦。

    第二種12盤位硬盤籠

    第二種: 背板上的兩個10Pin供電口成上下布置,帶有1個MINI SAS 8087口。需要同時插2個10Pin供電才能正常工作。經測試可支持6TB,8TB大硬盤。缺點是背板指示燈在硬盤通電時并不會常亮(讀寫時亮燈),因此你很難知道硬盤位里到有沒有硬盤在工作。也是目前小燒的選擇。

    第三種12盤位硬盤籠

    第三種:背板的電源口是2個CPU的8Pin,成色通常較新。但是這個8 PIN口與普通CPU的8 PIN定義并不相同,因此普通電源上的CPU 8 PIN口是無法使用的。通常淘寶賣貨的建議與HP的服務器主板一同使用。而且這款硬盤籠的硬盤架子也與前兩種不同。因此:不推薦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的尺寸基本都一樣,因為其實它們就是這類2U服務器機箱的前半截,所以尺寸非常標準。這也為DIY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性。因此:本次DIY采用了2個12盤位硬盤籠子疊加的方式,實現24盤位的擴展。

    2U服務器

    電源選擇這么多的盤位,從服務器原有的電源引出供電線顯然不太現實(原來的機器內部就有10個以上的硬盤)。因此,為這個機器單獨配一個穩定的電源是必要,畢竟要支持最多24個硬盤。注意,只支持12V輸出的外置AC-DC變壓器是不支持這個硬盤籠的,原因很簡單:沒有5V供電。任何ATX電源,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均可作為這款硬盤籠的供電使用:

    1. 5V供電滿足大約18A。注意3.5寸硬盤都是需要5V供電的,一般0.4-0.9安不等,比如下圖的東芝 12TB就需要0.7安的5V電流。

    粗略算一下,24個硬盤大約需要18A左右的5V電流。至于12V電流,放心,現有ATX電源絕對供應充足,無需太擔心。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把24個硬盤的12V供電都放在一路上(多路12V的電源需注意,單路12V請忽略)。

    2. 需要有圖中的10pin電源供電。硬盤背板的供電通過2個10pin接口,如下:

    10Pin供電口

    本次DIY需要電源至少有4個10pin的電源接口,因此需要通過DIY或者定制的方式獲取2個10pin一轉二的轉接線。鑒于目前使用10pin的設備并不常見,所以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淘寶尋找這樣的接口。這里普及一下知識:這個東西名叫5557(公頭)/5559(母頭)4.2mm間距連接器。定制或者購買的時候選擇需要的pin數即可。

    注意這個硬盤背板需要的10pin供電的定義如下:

    硬盤籠背板10pin供電定義

    黃色的是12V,紅色的是5V,黑色的是地線。鑒于需要至少2個10pin供電(這是最方便的形式,也可以從大4pin口轉),這次用了店家推薦的這個750W的HP服務器冗余電源 + 電源籠。

    畫面是這樣的。

    服務器冗余電源+電源籠

    為什么要搞得那么復雜,其實小燒也不想這樣的。原因就是一般服務器的熱拔插冗余電源的輸出口是這樣的:

    冗余電源的輸出口

    要把這個輸出轉為常見可用的24pin 顯卡6pin,大4pin就必須經過這個電源籠子。因此,籠子上也是有輸出參數的。

    這個電源籠上最大輸出電流 5V - 18A,12V - 62.5A。完全能滿足24硬盤全力運行的需要。

    如果有需要的話,完全可以插上兩個相同的電源,做一下冗余。再配上一個UPS(不間斷電源),保證在任何條件下,絕對不會掉電。

    順便說一下ATX電源在獨立無開關的條件下如何保持開機。只需找一根電線短接24pin中的綠色PS-ON與任意的黑色地線即可。

    這樣只需控制電源的通斷即可讓ATX電源開始運作或者停機。

    裝機:

    說是組裝硬盤籠,其實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并不亞于diy一臺主機。為什么?大家看下去就知道了。

    第一款硬盤籠背后有兩個SFF口,已被證實無法使用6TB硬盤,淘汰!

    插上HBA卡,引出SFF8087線,接上硬盤籠背后的接口。開始試運行。

    開機順利認出硬盤。進入系統后,關閉硬盤籠電源,隨機選取幾個硬盤位置,插入后再通電,都能夠順利認出硬盤。說明硬盤籠與HBA卡都正常運行。

    重建散熱風道

    接下來就是給硬盤籠和這個電源安一個家了。簡單來說就是做一個箱體,將這些東西統統裝入。好處有2:

    1. 重中之重 - 散熱。常見2U服務器的散熱是靠著風道,前面進風,后面出風。

    服務器散熱風道

    這個硬盤籠子原本就是服務器配件,因此,必須要有風扇在后面抽風,讓冷空氣從前方進入,帶走硬盤的熱量,這樣才能保證長時間的穩定運行。高溫對于任何的電子產品都是最大的殺手。但是這個硬盤籠子的開放式的結構,如果不是在后方直接貼著安裝風扇,是幾乎沒有效果的。因此,diy一個箱體,重建散熱風道是一件必須的事情。

    2. 把這些亂七八糟的電源,線材固定到一個箱體中,不但看起來更清爽,易于搬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整體可靠性,不會誤操作讓整個系統失效。

    DIY硬盤柜箱體

    DIY箱體選用了最常見的材料 - MDF中密度板。 切割方便,一致性好,拼接方便,最最最重要的是,支持各種DIY的想法。

    確定了尺寸之后,開始切割板材。

    有導軌的話,配合電圓鋸,輕輕松松切下合適的尺寸。精度控制在1毫米足矣。

    圓鋸并不需要太高級的,切割的精度在于是否有一個好的工作臺和導軌。

    這里用的是吳新升降導軌。板子切割完畢之后,先把底板和側板組裝起來。用的是釘槍+免釘膠。上膠之后用釘槍固定,立即就可以使用了。十分適合需要立即見效果的箱體DIY。

    東成的氣釘槍,十分好用。

    側板裝起來之后,把硬盤籠裝入試試看。嚴絲合縫,不錯不錯。

    在安裝上板和后面板之前,先把里面的電源位置固定一下。整個過程只用了3長2短兩顆螺絲。木板的優勢。

    這里再安利一下威克士的這個小螺絲刀,雖然扭力較小干不了粗活。但是用來擰個把螺絲足夠了。再加上可伸長的設計以及手槍式的造型,最適合這種小空間發揮。這里博世GSB180空有一身武藝,卻無法使出。

    博世的這個工作燈一直是DIY和裝機的好幫手,好的光線可以減少錯誤和提高效率。如果有博世18V系列的工具,相信會配有電池。那么這樣一個不帶電池的工作燈也花不了多少錢。

    博世GLI180工作燈

    后面板是需要DIY一下的,因為后面會掛上散熱風扇。如果手中有現成的12CM扇子可以考慮直接使用,開孔按照12CM的大小來開。不推薦普通的8CM風扇,原因很簡單,風量太小,未必能壓住24個硬盤的熱量。但是小燒手中恰好有2只8CM的服務器暴力風扇,正好可以裝上試試看。

    開孔

    12CM以及以上的開孔,還是推薦使用電木銑,用這種開孔器真是又累效率又低,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小燒開30CM的大孔用的就是東成的電木銑。

    風扇使用干壁釘直接固定,不費事對穿螺絲孔了。

    這里有個全速運行的小視頻。這風量,絕對吹的面癱

    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DA2ODAzNjk0NA==?client_id=135733115d8d2ef5&_time=0

    這個時候需要一個風扇調速器來配合使用了,調節到一個風量和噪音平衡的水平。

    單接口支持最大2A電流,符合要求

    后面板做成可打開的,方便維護,需要的材料有鉸鏈,以及一個小五金件,另外,密封膠條也需要,任何一絲風對于前面的硬盤都是重要的。

    外置抽風式的風扇,看上去有沒有充滿著工業的美感(其實式內部的空間留小了),如果用較薄的風扇或者加長一些箱體,可以把這些都放到機箱內部去。

    作為一個機箱,沒有腳怎么行,在一臺老的NAD VCD機器下拆下4個腳,用螺絲裝在底板上,嗯,有些象樣了。

    箱體墊腳最

    后來看看完成后的前部圖,兩個12盤位疊在一起是不是很暴力美學呢? 數一數: 4 x 6 = 24個可以插硬盤的地方。現在看起來,什么4盤位,8盤位群暉,在容量至上的追求者面前,都是浮云。

    (請無視硬盤籠表面的容量標簽)

    順便自曝一下這個存儲小怪獸的三圍尺寸:48厘米(寬) x 21厘米(高)x 40厘米(深)。比一個常見的臥式機箱要小一些。重量的話,恐怕要等裝滿24個硬盤之后才能下定論,總之不輕。

    一點一點加硬盤吧,恐怕一下子是沒法喂飽24個嗷嗷待哺的硬盤位的。

    機箱內部的安裝:

    接下來說一下現有機箱內部的安裝。前面說到要用到半高卡和PCI-E的延長線,以及PCIE拆分卡。延長線用的是最便宜的即可。

    至于為什么要用半高卡,請看下圖。

    機箱內部用的E-ATX主板已經將擴展槽位置全部占滿,因此延長線和擴展板只能堆在主板上方,這個時候只有半高卡才能勉強固定。沒辦法,誰讓選擇了這塊主板呢,既然用了就要想方設法折騰,不能始亂終棄。

    全部弄完之后,進入系統看一下,嗯,暫時夠折騰了個一年半載的。

    目前NAS中的一個邏輯分區

    感想:很多人看見用二手服務器配件的DIY就會稱呼之為“垃圾佬”,暫且不論在他們心中這個詞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至少在diyer的心里,對于能夠用最少的花費和風險,折騰出自己需要的東西,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其實就是沒錢,哈哈哈哈)。

    這次折騰,其中有一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對于那塊主板的潛力挖掘上。其實很多人覺得,這塊主板干脆換了得了,找一塊插槽多些的。小燒是這么想的:既然當初選擇了它,就應該不離不棄(榨干它的全部)。

    這個24盤位的獨立硬盤柜,可以作為任何一臺能夠安裝HBA擴展卡的電腦的擴展存儲使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

    這樣的一套系統,能夠大大降低大容量存儲的成本。包括硬盤柜成本(其實這是小錢),以及硬盤的購買成本(大頭)。為什么這這么說? 不同于常見的存儲擴展只能支持SATA硬盤,這套系統是可以同時支持SATA和SAS硬盤的,SAS硬盤的選擇面更廣一些,也時常會有大船靠岸(你懂的)。相對于SATA硬盤,SAS企業級硬盤的可靠性相對要高,對于數據安全更有保障。

    更多的盤位,也有助于建立更安全更高級的RAID系統(雖然小燒對于RAID并不是十分感冒)。今時今日,無論是硬件RAID還是軟件RAID,都有高性能的選擇,而且選擇面非常廣。

    進一步縮減組建成本以及改進之處:

    1. 選用價格更低的PCIE 硬盤擴展卡。淘寶上許多20-40元一塊的支持SAS 6G的擴展卡都可以一試。小燒這次時間有限,無法把這些卡一一嘗試。而是直接選擇了比較大牌的LSI芯片系列,一是網上刷卡教程比較好找,二是比較詳細LSI的實力和穩定性。 如果能選到合適的這個價位的卡,那么在硬盤擴展卡這一項就可以省下100元以上。

    2. 可以考慮增加一塊支持RAID功能的HBA卡,進一步提高整個存儲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當然,這張卡可以選擇支持RAID 50以及60的,誰讓我們盤位多呢。

    不同的RAID形式比較表,來自維基百科

    3. 此次使用的HBA卡的擴展接口在機箱內部。可以考慮接口外露的擴展卡,這樣拔插會更方便(但是這樣的線材似乎不便宜,因為需求量較少)。比如下圖中的(圖片來自淘寶):

    4. 考慮為主機和硬盤柜添加專門的UPS(不間斷電源),確保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突然掉電。本次DIY24盤位硬盤柜花費:硬盤柜本體: 220 X 2(硬盤背板+熱拔插籠) + 100(電源+線)+40(風扇+調速器)+50(箱體DIY材料) = 630元其他材料費: 150元(硬盤HBA卡,有縮減成本空間),22.8元(PCIE延長線)最后祝大家盤中的數據越來越多,數據安全性越來越高。

    ↓↓點擊了解更多一起交流!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