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孩子手機玩不停,大人除了大吼還有什么辦法
浙大開發一款算法軟件 幫家長來管亂用手機的熊孩子
實驗中,小朋友在玩2048時,計算機收集了他們與手機互動的數據。徐文淵課題組供圖
手機在親子關系中,讓父母又愛又痛——小朋友吵鬧糾纏時,給一個手機,頓時世界安靜;但是現在的小朋友悄然反轉掌控權——
今年3月,2歲半的中國男孩為看動畫片,怒試媽媽手機的開機碼,結果手機被娃鎖屏48年;
英國7歲小女孩則成功破解了父母手機的密碼,并花了1萬多英鎊,給全家訂了迪士尼套餐……
21世紀的父母需要權衡兒童使用手機的利弊,在孩子了解外界的同時,防止他們沉迷游戲、或者不知不覺地在購物軟件上下單。
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浙大電氣工程學院智能系統安全實驗室徐文淵教授團隊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合作,開發出新軟件iCare,可以幫助解決這個育兒難題。
iCare可以通過用戶與手機的互動特征,準確地分辨出面對的是成人還是小孩。如果檢測到是孩子在用手機,它會用友好的方式,阻止孩子訪問零售商、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以及兒童不宜的網站。
相關論文,近期發表在移動技術大會HotMobile上。
兒童和成人
用智能手機的“痕跡”不同
人體工程學和運動機能學已經表明:在相似年齡段的人群中,可以發現許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兒童與成年人,是以不同的方式與智能手機進行互動的。
“比如,從手形和靈活性看,大人和小孩就是不一樣的。”課題組的冀曉宇老師介紹。
首先,在尺寸方面,兒童手較小,手指觸碰點面積較一般成人小。因此,兒童往往會在較窄的屏幕范圍內接觸,并以較短的軌跡滑動。
并且,與成年人相比,兒童與智能手機互動的靈巧性差一些。根據團隊觀察,孩子們在智能手機上的每次觸摸,比如從輕擊到滑動,速度通常都比成人慢。這可以歸因于兒童的身體尚未成熟,因此這會影響他們在使用手指執行任務時的反應。
“我們希望從兒童與智能手機上的自然交互過程中,提取一系列用戶特征。”冀曉宇老師說。
要獲取兒童使用智能手機的特征,科學家需要許多兒童志愿者做實驗。但是小朋友會這樣輕易“解密”他們的核心數據給大人?
科學家的辦法是:邀請孩子們來玩游戲啊。
實驗室找來了17名3~11歲的兒童;作為比對的成人組,有14名20~59歲的成年人。所有的參與者都完成了兩個階段的任務:輸入密碼解鎖手機,玩一款益智游戲“2048”。
這個過程中,iCare能夠記錄像手指按壓的表面積、手指施加的壓力和滑動長度等35個維度的度量數據。經過測試,iCare區分用戶是兒童還是成人,測試的準確率達到了84%;使用8次滑動的數據來區分,判斷準確率可達到97%。
家長的焦灼
來自無法阻止孩子“亂”用手機
大溫是一位7歲男孩的媽媽,每次兒子問密碼,她都很嚴肅地說:“這是個人隱私。”
沒想到孩子暗中觀察一段時間后,成功記下了開機密碼。這以后,只要有機會拿到手機,孩子就自行打開小程序玩游戲。
“無論是用密碼還是其他方式,首先家長要記得開啟這一保護措施。孩子也可能會掌握密碼,或是在保護措施關閉后拿到手機。”徐文淵表示。
即使用人臉識別開機,讓小孩拿著手機也玩不上,看起來也不好,因為攝像頭能暴露用戶的隱私。
厲害的小朋友,如上文兩歲半的娃娃,打不開媽媽手機,索性“發個狠”,48年之后,這臺手機才能復活了。
更焦灼的還在后面。
“他現在時間越玩越長。”大溫擔心兒子沉迷游戲、眼睛看壞、心思野了不學習……可是要阻斷一場如火如荼的游戲談何容易,要求交還手機幾次未果,大溫吼:“關掉,都給你說了20次了,你這樣說話不算數,以后沒機會玩了!”
孩子回吼道:“不還!我還沒有破上次的記錄呢?”
接下來的劇情就急轉直下了,孩子變“魔王”,媽媽變“后媽”。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圖個清凈,把手機丟給孩子玩,甚至給孩子配備手機。但是跟大溫一樣,終歸會擔心孩子不合理使用手機。
除了限制
iCare還能引導孩子健康活動
iCare根據用戶的互動行為實時分辨,更加自動智能,用戶體驗更好。
如果iCare發現是孩子在用手機,也可以不粗暴地立刻阻斷游戲,“它可以友好地提醒小朋友,你還可以再玩多少時間,手機會自動關閉。”冀曉宇說。
另外,相比人臉識別,iCare所使用的數據不包含任何隱私信息,不會啟用攝像頭,用戶安全更有保障。
不過,目前該算法尚未被整合到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中。徐文淵表示,“基于行為的識別”這一理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團隊期待與更多互聯網企業以及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合作,拓寬為更多特定人群開發相應服務技術的渠道。
比如,可以幫助引導孩子往合理的方向分散精力。
《冬吳同學會》里梁冬講過一個故事:
朋友養的一條小狗特別調皮,主人心力憔悴,咨詢訓狗師:“是不是得做‘公公’才好?”
訓練師說:這是動物的天性。要讓它充分地活動。于是帶著狗跑了一周回來,狗乖了。
這讓人們看到一種教育的解讀。“調研顯示,中國絕大部分青少年體育鍛煉不夠充分,體能消耗度嚴重不足。這導致他們沒有機會充分釋放他們的力比多。”梁冬說。
所以針對一些對手機感興趣的熊孩子,人工智能的設計,也可以更加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引導他們去找到更加健康的游戲方式。
將來,小朋友抓起手機玩,手機很快感知到他們是孩子,根據年齡段特點,它們會跳出不同的方案。
比如發現一個少年在打王者榮耀,手機先會提醒:“打游戲的時間余額不足,還有10分鐘自動關機。但是我們可以去做一些運動,足球、跑步選一個?我幫你預約小伙伴;我去喚醒爸爸媽媽……”(記者 章咪佳)
曾幾何時,我的生日愿望還是父母能夠給我買一套奧特曼的光盤,不少人的家里估計都留有用來裝光盤的光盤收納盒,小時候像翻書一樣翻著光盤收納盒找自己想看的動畫,估計是不少90后的幸福回憶。
不過,光盤時代遠比想象的要短暫,當年為了DVD等技術規格大打出手的各個廠商,恐怕也沒有想到僅在短短十多年后,DVD乃至更先進的藍光光盤就已經消失在了大多數人的眼中。
圖源:VEER
對于國內的影音愛好者來說,DVD消失的時間還更早一些,不少00后估計就只見過隨書附贈的學習光盤,至于藍光光盤,因為國內嚴苛的影音出版限制,更是在除影音愛好者之外的圈子沒有半點聲音。
曾經開滿大街小巷的音像店,如今也大多數都已經倒閉,國內已經沒有了光盤存活的空間,如今僅剩下的市場只有發燒影音市場,就連這個市場如今也在逐年萎縮。即使歐美等市場,光盤也逐漸正在被人遺忘,前段時間,迪士尼宣布將在澳洲市場停止銷售DVD和藍光光盤。
作為全球最大的媒體巨頭之一,迪士尼旗下擁有漫威、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多家電影制作公司,同時也是最大的發行商之一,當迪士尼都打算逐步退出DVD、藍光市場,基本上就可以宣布這個市場已然走向終末。
光盤,確實該退出市場了。
流媒體時代來得比預料的更快,而且更猛烈,實際上,早期的流媒體與實體光盤并非互相取代而是互補,彼時的網速還徘徊在以kb為單位計數的時代,MP3、MP4等格式就成為流媒體庫中最常見的文件格式。
圖源:wiki
兩者的優點很明顯,都有著很高的壓縮率,而缺點也明顯,高壓縮率會帶來明顯的細節損失,以一首MP3歌曲為例,彼時常見的128kbs采樣率下,只要你的耳機稍微好一些就能聽到高頻缺失和背景噪音等問題。作為對比,當時的音樂CD大多采用44.1KHz采樣率的音樂文件制作,信息密度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所以,當時想要欣賞真正的高品質音樂,音樂CD基本上是唯一選擇,除此之外就是下載別人分享的無損音樂文件,這些音樂文件基本來自音樂CD的愛好者,他們購入CD后通過具有燒錄功能的CD機將其中的文件抓取下來,然后再通過網絡分享到論壇上。
電影也是如此,早期的在線視頻畫質比在線音樂還要凄慘,相較于如今的高清畫質用“全屏馬賽克”來形容都絲毫不為過。即使如此,隨著網速提升到MB/s的階段,1080P的電影畫質也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人對畫質的需求,自此,流媒體在淘汰了音樂CD后,終于也開始對DVD市場下手。
圖源:微博
不過,DVD的率先退場,背后并不完全是流媒體的“功勞”,在流媒體的沖擊下,電影公司也在思考應對策略,一方面與流媒體平臺合作,提供正版電影資源,打擊盜版電影的傳播,另一方面則是主推藍光光盤,以4K、HDR、杜比等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影音體驗。
雙管齊下,畫質、音質遠不如藍光光盤,便利性又被流媒體平臺碾壓,DVD自然就只能夠黯然退場,不過藍光光盤并沒有能夠完全接手原本的DVD市場,相較于DVD,藍光光盤的市場其實更小。
圖源:wiki
原因有二,一是藍光光盤的價格不便宜,售價動輒數十美元,二是想要得到完整的影音體驗,藍光播放器、4K電視、家庭音響三者缺一不可,而且性能都要是在及格線以上才能保證獲得完整的體驗。
如此一套設備購置下來,價格并不便宜,除了少數的電影愛好者之外,鮮少會有人愿意投資。不過,得益于索尼和微軟兩個巨頭的游戲主機支持藍光光盤播放,配合光盤租借服務,勉強讓藍光光盤在歐美和日本等地區續上一口氣。
除此之外的地方,流媒體已然稱王。
隨著流媒體服務的升級,如今我們已經可以輕松通過網絡獲取高規格的無損音樂和4K電影,如奈飛等平臺更是支持多種杜比影院技術,體驗幾乎持平藍光光盤。可以說,如今的光盤對比流媒體已經沒有多少優勢,僅剩下一些收藏價值。
在歐美地區尚且如此,光盤在國內的處境更是不堪,大家不妨想想上一次看到音像店是什么時候了?即使是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音像店也基本上都集中在舊貨市場、老城區和一些音像產品集散地,比如位于東湖的海印廣場,此處是廣州的影音類商品集散地,所以還保留了不少的音像店。
圖源:雷科技
即使如此,還在營業的音像店兩只手就能數完,其中更是只有一家店有客人在挑選商品,隨機走進一間店鋪,墻面掛滿了音樂CD和黑膠盤,坐在一旁聽歌的老板抬頭看了我一眼,問了句:“想買什么?”,在店里轉了一圈后,我與老板攀談起來。
得知我是來找影視光盤的店,老板倒也沒有什么不耐煩,而是直言:“現在沒多少家店有賣影碟了,那玩意早幾年就沒銷路了”,可能是難得遇到個聊天對象,老板干脆喊我坐下來喝茶。
圖源:雷科技
“影碟老早就不賣了,先是DVD,然后是藍光,現在還有幾個人家里有影碟機的?(粵語地區習慣性將刻錄電影的光盤稱之為影碟)”,喝了口茶潤潤喉,老板繼續說道:“如果你要找影碟,這個廣場基本沒有的了,你往下走到另一個數碼城可能會有”。
對于這個答案,我倒也不感到意外,剛剛在店內閑逛時就已經發現貨架上基本是音樂CD,少數標有影片字樣的也都是音樂會或現場演奏的錄像版本。可能是見我在張望,老板笑道:“別看了,小伙子,真沒有,就算有我也不會擺出來賣的”。
“怎么說?”說來慚愧,我對于影碟的記憶還停留在中學時期,學校門口的店鋪里10元一張任挑,以舊換新還能打折的時候。“盜版碟要是被查到,罰錢的,至于正版碟,國內就沒有多少正版的影碟,很多都是老掉牙的片子”,老板聽到我的問題也是挺樂呵的。
圖源:雷科技 注:某家音像店藏在深處的盜版碟
雖然老板現在主營音樂CD,但是早年間也做過影碟生意,而且經銷商基本上是同一批,所以在老板的介紹下,也算是差不多弄清楚了如今國內影碟市場的現狀。國內的光盤出版物審核頗為嚴格,從送審到審批通過耗時漫長且麻煩,加之國內的網絡建設速度極快,所以國內直接從DVD跳到了流媒體,忽略了藍光的階段,如今國內的光盤市場幾近于無,自然就沒有廠商愿意去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目前國內正版過審的藍光光盤數量極少,大多數所謂的“正版”藍光盤其實都是走私的港版或其他國家、地區的光盤,因為藍光光盤一般都會內置主要發行地區的語言字幕,也就不存在看不懂等問題。
除此之外就是盜版光盤,如今藍光光盤的破解和再刻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加上藍光光碟的成本,一套光盤的成本僅幾塊錢,是正版藍光光盤售價的1%,至于售價,則是幾十分之一。
圖源:淘寶
如果你無所謂正版盜版,同時又想隨時享受4K畫質+7.1杜比音效,而不是流媒體平臺被高度壓縮的視頻流,那么盜版藍光光盤倒也算是一個選擇。
“影碟買的人少,賣的風險還大,所以很多商家都不做了,還在做的基本上都是線上交易,站在門外你是看不到一個光碟的”,老板顯然對此十分了解。“音樂CD的銷量怎樣?感覺現在聽的人也少了”,在我走進店里的十多分鐘里,別說進店的買家,就連從門口路過的人都沒有,空氣中只有我們的談話聲和從音響里傳出的音樂聲。
“不算好賣,但是至少比影碟好一些,最近兩年生意反倒是好了一點,可能懷舊的人多了吧”,我點點頭,表示認可。近年來,小紅書等社區上時不時就會刮起一陣懷舊風,從古舊的CCD數碼相機,到更古舊的CD機,總能讓一些商家因此獲益。
在我的印象中,音樂CD還處在無損時代,但是在老板的介紹下,我才知道為了對抗流媒體市場,如今的高端音樂光碟早已進入到藍光階段。通過特殊的壓縮方式,可以將數十G的母帶級文件壓縮到數G,然后將整個專輯塞入到藍光光盤中,提供給Hi-Fi愛好者遠超流媒體的音質。
圖源:雷科技
什么是母帶級音質?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錄音室的原始文件,這些音頻文件往往采用DSD格式,一首數分鐘的歌,文件大小就可以達到數十GB,保留了一切的音樂細節,并且支持最多類型的音頻模式。
如果你想體驗極致的Hi-Fi音樂,高品質的正版藍光音樂碟仍然是唯一選擇,即使如今QQ、網易云等在線流媒體音樂軟件都已經上線了母帶級音質也是如此。為了適應網絡傳輸需求,大多是使用AI算法進行壓縮再還原,主要適用于雙聲道的音頻環境使用,如果想要將其用到多聲道的立體影院系統中就會相形見絀。
圖源:QQ音樂
不過,對于多數人而言,我們聽歌最常用的設備就是耳機,從TWS耳機到頭戴式耳機,再高要求一些的則是會考慮書架音響。即使如此,99%的用戶其實都止步于雙聲道,需要用到原始母帶級音質的多聲道音響系統注定是少數。
從藍光電影到藍光音樂光碟,作為一種陪伴人類多年的數據載體,光碟依然承擔著帶給觀眾最佳影音娛樂體驗的任務,但是隨著AI算法和高壓縮算法的優化,被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而且,隨著新一代藍牙制式和網速的提升,在千兆寬帶的網速下在線流傳輸真正的母帶級音樂都并非難事,甚至在搭建好的無線環境中,已經可以輕松傳輸BD藍光版本的電影。
在新一代技術面前,光碟終究是會被淘汰的,就像曾經的音樂磁帶一樣,被掃進歷史的回憶錄中,最終只活躍在特殊領域或是小眾愛好者之間。如果你問我光碟是否會在未來幾年完全消失,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有些東西是虛擬的音樂文件所無法代替的,就像黑膠唱片如今仍然在售賣一樣,光碟也將繼續陪伴我們再走一段并不短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