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4 05:58:00 作者:許傳昊
編者按:無論是殺毒軟件、PC即時通訊還是視頻播放器,它們都承載了那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時期所特有的形態和底蘊,它們的衰敗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其所肩負過的使命,也必然被新的事物所延續下去,“老鐵”不死,只是漸凋零。
■軟盤裝的小獅子你用過嗎?
前段時間勒索病毒WannaCry帶來的影響還沒完全消除,其變種Petya病毒又突然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盡管本次病毒作者試圖鎖住整個硬盤的數據,并且氣急敗壞般的索要更多贖金,來勢洶洶妄圖再興波瀾,但其簡陋的贖金“支付”系統和弱雞的郵件確認方式直接導致其將用戶數據被動“撕票”,至今其傳播腳步也被限制在了東歐局部地區。
如此爛的支付“體驗” 怪不得騙不到錢
不過相比于“前任”勒索病毒WannaCry,Petya的傳播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該變種在傳播途徑上采取了郵件、下載器和蠕蟲等多種組合傳播方式。其中使用了WMIC、PsExec等管理工具加以傳播,使其在局域網等環境下具有更強的傳播能力。好在多虧了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安全軟件,中國用戶所受波及較小,畢竟遍地都是免費的殺毒軟件,隨便上上網“不知不覺”就有了安全衛士的體驗不是每個國家都有的!
Petya的傳播途徑
以前上網怕中毒 現在上網怕中殺毒軟件···
相比現在基于網絡和云概念的安全軟件對病毒更精準和迅速的反應,在那個曾經操作電腦只能用鍵盤、互相拷貝文件還在用軟盤的時代,殺毒軟件不光是面對今天的病毒不堪一擊,甚至在當時都不是絕大多數病毒的對手。沒錯,即使當時中國還沒有多少電腦接入過互聯網,我們的PC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面對那個還沒有被商業利益“侵蝕”、制作病毒就是用來“炫技”的黑客圈子,少數剛剛起步的安全軟件公司以一己之力應對著病毒紅海,誕生于中關村的瑞星就是其中之一。
相當年裝在軟盤里的還是頭“雄獅”
隨著PC和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不僅傳統病毒庫式殺毒軟件越來越強大,基于病毒特征判斷的主動防御技術也逐漸浮出水面。而國內研發主動防御技術的鼻祖,就是與瑞星相愛相殺的原創始人劉旭所研發的微點主動防御軟件,在經過了前期被打壓的低谷后,在06年熊貓燒香泛濫中一戰成名,憑借一個05年不帶病毒庫的測試版本,通殺后來熊貓燒香所有變種,并成功贏得08年北京奧運會的訂單。這種放棄“存量”專注消滅“增量”病毒的思路深受輕量化安全軟件的歡迎,不但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就連Windows內置的Defender的建設也出于這種理念。
熊貓燒香一出現就被微點“吊打”
得益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費級安全軟件在從“增值服務”到“流量變現”的盈利模式轉變中逐漸適應了免費旋風,當然其技術發展的推手也由專業安全廠商變為互聯網公司,使用模式由被動查殺轉向主動防御,甚至“提醒”用戶殺毒或升級系統。多數用戶都已經告別專門“安裝”殺毒軟件的階段,因為喜歡“關心”我們的各種“安全中心”們遲早會替我們照料這一切的,如果不是勒索病毒泛濫,很多小伙伴恐怕根本就不會想起來“部署”所謂的安全軟件,很多時候光win10升級就夠用了嘛!
卡巴斯基依然以完備的病毒庫著稱
WannaCry與Petya等勒索病毒以及變種的相繼出現和爆發,表明目前對抗勒索病毒的形式嚴峻,任重道遠。盡管系統級防護的提升和互聯網公司對用戶安全習慣的培養讓我們沒有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病毒防護上,但和平時代也要警鐘長鳴,平時做好系統升級,裝上一個安全軟件“看門”就好,然后及時備份數據,即便真的被病毒找上麻煩,我們也能微微一笑,絕對不抽!
往日繁華
物是人非
昨天小黑胖的大新聞里冒出了一條奇怪的新聞。。。
結果后臺有不少差友問 “ 瑞星是啥? ” “ 瑞星竟然還活著? ”
差評君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所以,今天干脆跟大家講講陳年舊事好,那是一個屬于上個時代的輝煌~
那還是差評君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電腦用的是 Windows 98 和 Windows 2000,爸爸買了個 “ 奔四 ” 電腦,系統是 Windows XP。
“ 奔騰4 ”
奔騰 4 是因特爾推出的一款CPU,在當時所有電腦都以配備 “ 奔4 ” 為傲
然后那個時候突然爆發了一個叫 “ 沖擊波 ” 的病毒,差評君家的電腦也中招了。
后來爸爸把主機機箱抱走了,回來的時候電腦已經修好,并且往差評君臉上甩了一盒這東西↓↓↓
瑞星殺毒軟件2003
年代久遠,只能找到這么小的圖了
從此差評君知道了原來這世界還有殺毒軟件這種東西!
其實那時候瑞星就已經在反病毒這個行業做了 10 多年了~
1985年,有一個叫王莘的 22 小伙子,在中科院計算所上班,那時候中關村還是城鄉結合部,不過已經有以四通公司為首的民營科技企業入駐了。
后來王莘的研究室解散了,眼看著中關村生意越來越好,看報紙聽說中國缺鋁的他毅然決然的開了一家鋁廠!
然后就賠的褲子都快沒了。。。
賠尿了的王莘沒死心,跑去找了史玉柱,史玉柱答應幫王莘,事后就把王莘忘了。。。
史玉柱
(腦白金和風靡一時的游戲 “ 征途 ”,都是史玉柱搞出來的)
心里不爽的王莘通過這件事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自己有技術,自己開發產品,才能有飯吃。
于是在 1991 年,王莘成立了一個公司,起名 “ 瑞星 ”。
當時電腦防病毒用的還不是軟件,而是一種叫 “ 防病毒卡 ” 的硬件,瑞星就是專門做防病毒卡的。
“ 瑞星卡 ”
由于非常好用,瑞星防病毒卡在當時一年賣出了 1 萬多套(當時有電腦的地方都不多,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了)。
然后王莘就覺得自己家的防病毒卡屌爆了,就沒再防病毒卡上加大投資,而是拿著錢跑去倒騰房地產。
與此同時,另一個屌爆了的人出現了,他叫王江民,也是做防病毒的,不過做的是防病毒軟件,他搞出了一個叫 KV200 的殺毒軟件,能力已經跟硬件防病毒卡的能力不相上下了。
年代太久遠,只找到了 KV300 的圖
當時爆發了一種叫 “ 幽靈病毒 ” 的東西,江民的殺毒軟件查殺效率特別高,市場一度好評,迅速的搶占了市場。
而瑞星卻在忙著倒騰房地產。。。
等王莘反應過來的時候,防病毒卡的大勢已去,自家產品被江民的產品吊起來打,于是就也開始轉型做殺毒軟件。
1999 年,CIH 病毒大爆發,大部分電腦都躺了,瑞星迅速推出了修復工具和專殺工具,江民卻沒有,于是中關村的經銷商一下子又重新重視起了瑞星,瑞星的銷量開始回升,甚至賣出了月營業額 800 萬的成績!(那可是 1999 年!)
到 2003 年的時候,瑞星在國內個人防病毒軟件的市場份額上占比一度達到 60%,在那個時代,只要你在中國上網,就不可能不知道瑞星!
那時候,瑞星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 7 億。
與此同時,瑞星的競爭對手金山毒霸為了搶市場,推出了降價策略。
金山宣傳自己是 “ 人人都買得起的高品質反病毒軟件 ”
于是公司分成了兩派,一派以王莘為首準備跟金山硬剛價格戰,一派是以總工程師劉旭為首,主張提升產品質量,最后劉旭派勝利。
因此,瑞星再一次賠掉了褲子。。。
連著 4 個月虧損,本來策劃的好好的上市計劃也被取消了。。。
隨后面臨壓力的劉旭辭職,從此瑞星走上了不重視研發只重視公關和營銷的不歸路。
最出名的就是震驚整個中國計算機界的 “ 微點案 ” 事件。
離職的劉旭搞了個叫 “ 微點 ” 的防病毒軟件,主打主動防御,可以通過行為判斷病毒。
微點主動防御
感覺地位受到威脅的瑞星并沒有加大研發對抗競品,而是花 450 萬賄賂了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處原處長于兵,于兵利用職務之便用假報案、假損失、假鑒定的手法陷害微點 “ 為了市場,制作電腦病毒擴散后再推出防病毒產品 ”。
甚至于兵還說服北京江民、北京金山、北京啟明星辰等反病毒公司偽造了病毒大爆發的虛假材料。。。
這導致微點高層直接入獄,不過 3 年后因為北京市紀委對于兵的調查,時間水落石出,瑞星口碑一落千丈。
與此同時,周鴻祎帶著自己的 360 殺毒殺了出來,宣布面向個人永久免費,病毒沒殺什么,倒是直接把瑞星和金山這些靠賣收費病毒軟件生存的廠商殺的快咽了氣。。。
瑞星并沒有做什么戰略調整,而是玩起了 “ 老套路 ”,抹黑 360 暗藏后門需與呼吁家不要用,后來被 360 告上法庭賠了 20 萬。。。
于是腦洞清奇的瑞星玩起了 “ 花活 ”,出了個 “ 瑞星小獅子 ” 的東西,隨殺毒軟件附帶,除了可愛沒什么卵用~
甚至這個小獅子還一度被網友調侃。。。
更喪病的網友表示瑞星功能最強大。。。
即使這樣,瑞星還在硬撐,堅決不免費,采用收費策略,結果被一群海外收費反病毒軟件按在地上摩擦。。。
因為當時還在堅持用收費軟件的那批個人用戶幾乎都是為了 “ 逼格 ”,所以當時卡巴斯基的界面是這樣的↓↓↓
Nod32 的界面是這樣的↓↓↓
(未來感滿滿有木有?)
諾頓更是酷到沒朋友↓↓↓
然而當時的瑞星是這樣的。。。
屌絲風滿滿啊臥槽!
(右側好像游戲外掛軟件的小廣告。。。)
想做收費高端,卻根本高端不起來,只有個逗比小獅子,市場份額直接被這些海外廠商瓜分了。。。
等瑞星回過頭來宣布個人用戶永久免費的時候,市場已經被 360 和騰訊管家瓜分,為時已晚,境地非常尷尬。
現在瑞星主要靠拿些政府單子過日子,曾經的中國最屌互聯網公司的風光不在。。。
而當年同時期的公司,諸如金山,北信源,啟明星辰之流,都紛紛上市,盆滿缽滿。
沒錯,就是那個Logo看完不敢睡覺的北信源上市了
作為一個年少時期游戲全買盜版盤也要攢錢買正版瑞星的差評君來說,只能唏噓。。。
到頭來毛都沒留下,只有小獅子深入人心
(來自V2EX社區)
“ 可是小獅子真的很可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