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如果大家這幾年有關注過DIY市場,不難發現近年英特爾在DIY玩家圈子中的口碑可以說越走越差。平心而論,英特爾的性能表現其實也沒那么不堪,與其說英特爾開倒車,倒不如說是在AMD、蘋果等品牌在芯片領域取得巨大優勢的同時,英特爾還在蓄勢待發。而且就11代移動酷睿不插電的性能表現來說,英特爾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不過在AMD和蘋果芯片越做越強、推廣越做越好的2021年,英特爾可能真的要反思一下過去“保守”的產品進度和宣傳方式了。就連看F1時我都能在彈幕看到有人刷“AMD YES”,無論性能還是宣傳,英特爾今年怎么也得拿下一個。



    于是,就在10月28號,英特爾正式發布了采用AlderLake架構、Intel 7制程工藝的英特爾12代酷睿處理器,嘗試用P核心與E核心這樣的混合核心架構重鑄英特爾在電腦玩家心中的形象。我們這次也拿到了全新的i9-12900K和i5-12600K兩款處理器,想知道性能有多強,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12代酷睿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看12代酷睿究竟有什么亮點。與之前所有的酷睿處理器不同,這次是英特爾首次使用“混合核心”或者通俗地用手機行業的說法來講——“大小核”的結構。其中,P-Core為性能核心,E-Core為能效核心。不過和手機領域的大小核心不太一樣,AlderLake中的P-Core和E-Core之間的差異并不僅僅停留在核心主頻上,不同的核心其實也有著自己擅長的運算范疇。



    比如P核針對單線程高負載、AI運算等領域有專門優化,而E核心則針對多線程、數據吞吐等操作進行優化。兩者就像選擇了不同職業、技能的專精玩家,而不是滿級大佬和可愛萌新之間的區別。而英特爾在架構日上公布的示意圖顯示,P+E這樣的結構將出現在桌面端、移動端與低功耗移動端的產品上。而且無論是哪種封裝方式,E核總是以4個一組的形式出現。


    我們這次拿到的i9-12900K和i5-12600K也是相同的情況。其中i9-12900K是現階段公布的旗艦12代酷睿,采用了8P+8E,16核心24線程的結構,默頻3.2GHz/2.4GHz(P/E),睿頻5.1GHz/4.9GHz(P/E)。



    內存速度D5最高能拉到4800MHz,D4則為3200MHz。內存大小限制與上一代相同為128GB,CPU PCIe通道數為20條。不過在英特爾智能緩存技術的加持下,上一代廣為詬病的16MB三級緩存終于提升至30MB。



    至于i5-12600K,采用了6P+4E的10核心16線程架構。“6P+4E=16 8P+8E=24”,這個核心與線程的對應關系相信大家不難解開。頻率方面,默頻3.7GHz/2.8GHz(P/E),睿頻能來到4.9GHz/3.6GHz(P/E)。就像大家想的一樣,由于12600K的核心數量更少,無論是P核還是E核,默頻都要稍微高一點點。i5-12600K的三級緩存要低一些,為20MB,PCIe通道數和內存支持與12900K保持一致。


    測試平臺介紹


    為了忠實展現i9-12900K的強大性能,我們也準備了一套與之對應的測試平臺。


    主板方面這里我用的是找ROG借來的玩家國度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作為Z690-E主板,ROG也深知肯定有人會在這塊主板上把i9超到冒煙,因此配備了16P CPU供電和極為豪華的18+1相供電模組,同時給周邊的VRM配上了碩大厚實的散熱器。不過話又說回來,按照英特爾的說法,12900K即使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標稱最高睿頻功率都能達到241W,是基準功率的192%,一般的板子可能還真不一定按得住。



    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同時也支持DDR5和PCIe 5.0,為了應對Gen 4硬盤的巨大發熱,ROG不僅給硬盤位配備了大面積散熱馬甲,甚至還在主盤位的馬甲上加了一根熱管,可以說是非常有想法的一塊主板了。主板有三個板載M2槽,如果覺得不夠的話隨附的PCIe拓展卡還能另外拓展兩個硬盤位出來,插滿5條SN850不是夢。


    內存這里用的是英睿達的32GB×2 DDR5 4800MHz C40套條。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盡管頻率高了,但時序也明顯變慢。雖然說某些DDR4的條子在不壓時序的情況下也能達到4200+的頻率,DDR5的內存條現階段也確實不便宜。如果你真的想在600系芯片組上應急用D4內存其實也不是不行。但如果你是長期使用的話,我建議大家還是想辦法從RGB外設上摳一點預算出來升級一下內存,即使大家都是穩定上4000,但D4和D5還是有區別的。



    顯卡這里沒什么好說的,我用的是從同事電腦里“借”來的RTX 3080,對空氣我沒什么好評價的,這里先祝大家在11號能用合適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顯卡。硬盤我選擇的是年初為PS5準備的威剛XPG翼龍S50 Lite 1TB,盡管標稱讀取只有3900MB/s,但對于一個測試硬盤來說應該不成問題。


    散熱器我用了恩杰X72 3600一體水冷,電源是鑫谷黑金GP1100全模組千瓦金牌電源。講道理12900K標稱的241W配上3080用850W說不定也可以,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后我還是將電源升級到額定1000W。


    最近電商平臺上千瓦電源的價格可以說翻了又翻,1200W的ROG雷神現在已經要2699元,想入手12900K的朋友又不可能搭配750Ti之類的顯卡,和往年相比今年升級電腦的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


    說到ROG,由于12代酷睿處理器改用了長方形封裝,同時也改用了全新的LGA1700格式,之前購買了華碩水冷的用戶,可以在微信ROG會員小程序申請LGA1700扣具,省下買一個新散熱器的錢。


    機箱的選擇就更簡單了,為了更好的散熱效果,我準備了一個VEDDHA Alpha開放式機箱或者說機架。模塊化的設計在更換硬件和檢修時還是很方便的,但如果你家里多灰或養貓的話這種機箱就不要考慮了。


    基準測試


    系統更新到Windows 11 21H2,顯卡驅動更新到496.49,空調開到22攝氏度,接下來就是測試的時候了,測試期間將BIOS AI調整中開啟XMP1并啟用4800MHz XMP配置文件,并將CPU能源模式設置為性能模式。


    在CinebenchR23中,i9-12900K就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并不是簡單的“大小核”,多線程得分27374,單線程得分1980。測試期間任務管理器顯示i9-12900K核心一直跑在4.47GHz的頻率,且由于后臺沒有運行其他背景程序,16個核心24個線程都參與了Cinebench的測試。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這個4.47GHz是怎么回事?剛才不是說P核睿頻可以跑到5.1的嗎?然而事實上,P核確實可以跑到5.1GHz,這只是資源管理器無法分別顯示不同核心工作狀況的問題而已。除了資源管理器外,我們平時做測試用的FPSmonitor和3DMark也沒針對12代酷睿做適配,無法準確讀取不同核心的具體數據,測到后面FPS Monitor甚至直接停止運行了。


    所以為了查看P核與E核的工作狀況,這次我們用的是AIDA64中的CPUID信息。在列表中可以看到i9-12900K的核心1-8是性能核心P-Core,而核心9-16是能效核心E-Core。




    在多線程測試中,可以看到P核心(1-8)全核睿頻到4.9GHz,這也和AIDA64壓力測試中的性能表現相符。E核心(9-16)也全核來到3.7GHz,并穩定持續到測試結束。在單線程測試中,ITD自然將任務分配到了P上,此時核心頻率穩定到了睿頻標稱的5.1GHz并持續到測試結束。



    不過真正令人驚訝的,還是i9-12900K只用1.26V的電壓就實現了全P核4.9GHz/單核5.1GHz的出色表現。再加上不只是湊數的E核心,此次12900K的表現可以說令人驚喜。


    3DMark測試的表現更是將11900K遠遠甩在身后,TimeSpy中12900K CPU得分18947,即使我將內存頻率降低至4400MHz并將能源模式調整為自動,i9-12900K也有一萬六的驚人分數,搭配3080跑分更是可以來到17598。TS Extreme中,i9-12900K處理器分數9276分,總分8794分。其中從曲線圖來看,在第三節中,i9-12900K甚至一度突破了5000MHz,可以說表現非常穩定。




    在新增的CPU測試中,i9-12900K的主頻也一直在5000MHz附近徘徊,16線程10405分最大線程11956分。不難看出8個E-Core雖然功耗不高,但加在一起的性能表現其實并不弱。



    FireStrike總分38024,物理41558分,頻率曲線也一如既往穩定,可以說表現非常出色。



    但i9-12900K的實力其實遠不止這些,要知道上一代11900在1.27V電壓下全核頻率其實也能達到4.8GHz。但如果我們把功耗也考慮上,那i9-12900K的領先可就不只是一點半點了。在過去的測試中,11900K在進行AIDA64 FPU測試,主頻在4.8GHz的情況下封裝功耗大概在220W的樣子,封裝溫度也來到80攝氏度上下。



    但得益于Intel 7工藝和全新的混合架構,即使i9-12900K比11900K多了8個能效核心,功耗也要明顯低于11900K。在AIDA64中選擇CPU+FPU壓力測試,在8核4.9GHz+8核3.7GHz的情況下,i9-12900K的封裝功耗也僅停留在175W徘徊,30分鐘的測試內沒有超過190W。


    要知道我最開始為了i9-12900K還專門準備了千瓦電源,看到這樣的能耗表現,我只能說Intel 7實在是強。與此同時,P核與E核之間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溫度差異,大家的核心溫度都在55攝氏度上下。換句話說,在強大的制程優勢與更強大的結構下,i9-12900K就算多帶了8個3.7GHz的E核,功耗也比11900K低了差不多30W,工藝升級壓死人,降維打擊也不過如此。


    游戲測試


    那這強大的處理器,用來打游戲能不能改變玩家口中“AMD YES”的局面呢?這里我們跑了幾款游戲的基準測試,在沒有特殊備注的情況下,游戲以2K分辨率,畫質最佳預設并關閉動態優化、幀數鎖、垂直同步運行。


    首先是優化一向都很好的極限競速地平線4,性能總結196FPS,CPU模擬平均342FPS、CPU渲染平均232FPS,即使是最低幀數也有188FPS,從分布圖來看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著名俄語學習軟件CSGO中,絕大多數場景內游戲都能在385FPS左右流暢運行,即使是加載或場景切換期時,幀數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波動。當然這也與CSGO對多核心性能要求其實并不強有一定關系。



    在以超大沙盒地圖聞名的幽靈行動:荒野中,盡管大型沙盒需要加載的隨機事件更多,但游戲依舊能拿到平均85FPS分數,最低幀數也僅僅75FPS。此時我們留意到平均CPU占用率僅為13.2%,最高也只來到21.5%。



    全境封鎖2和彩虹六號:圍攻也是同樣的情況。全境封鎖2中i9-12900K整體分數11685分,平均131FPS的成績。說實話考慮到全境封鎖2實際上是一個面向AMD Ryzem和Radeon優化的游戲,12900K的平均占用只有22%這是比較讓人驚訝的。



    彩虹六號:圍攻中,平均幀數來到416FPS,最低幀數也有331FPS。CPU渲染平均時間為2.4ms、占用33%。那么既然CPU負載不過半,我們是不是能用另一半的CPU負載做些什么呢?



    其他


    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正在Lightroom或者別的軟件里導出某些要趕著用的東西,但又不想電腦在這放著干等。換作平時我們肯定是在這干等,最多也就在前臺看看視頻。后臺是絕對不敢跑什么高負載的。


    但在i9-12900K 16核心14線程的強大配置和ITD的支持下,事情似乎出現了一些轉機。剛才提到,在正常測試時,CSGO幀數在390FPS左右,而Cinebench多線程測試分數在27000上下。那么如果我在后臺用Cinebench模擬處理器工作,前臺卻在玩CSGO,那性能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在有背景負載的情況下,CSGO幀數從389FPS降低至352fs,雖然說幀數有明顯下降,但依舊不影響正常的游戲發揮。而背景運行的Cinebench,分數從原本的27374降低至25664,分數同樣有大約7%的下跌,但整體來說影響并不大。



    如果說CSGO的負載不算高,那CPU占用33%的彩虹六號:圍攻就成為了另一個測試工具了。這一次我們決定模擬單機主播的操作,在不使用外置采集卡的情況下,直接使用OBS對當前屏幕進行1440P@60fps的錄屏,并運行游戲的基準測試。



    此時游戲基準測試給出的平均幀數從給416FPS降低至353FPS,CPU渲染時間來到2.8ms。雖然幀數有所下降,但350+FPS的性能表現已經足以讓絕大多數游戲主播滿意。換句話說,對絕大多數FPS玩家來說,專門的“推流機”已經變得可有可無。而對于我這樣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以后等待Lightroom照片導出時,也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兩把排位了。


    總結


    如果上一代11900K英特爾正在“憋大招”的話,那這次的i9-12900K可以說開啟了英特爾X86架構的全新紀元。雖然說我們知道制程進步必定伴隨著性能的提升與能耗的下降,但令人驚訝的是,英特爾不僅同時達成了這兩項挑戰,同時還用混合核心的架構為桌面端處理器帶來了全新的發揮空間。



    我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人用蘋果的M1 Max與英特爾的i9-12900K做比較。但在我看來,兩款處理器無論是形態,使用場景與目標用戶都不盡相同。蘋果用ARM芯片告訴一般用戶“你的電腦不一定就要用X86”,而英特爾用Intel 7工藝、AlderLake和ITD重塑大家對X86電腦功耗與性能的認知。兩者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攝影愛好者用戶也可以用i9-12900K玩游戲,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工具做合適的事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而全新的12代酷睿i9-12900K,在我看來就是那個強大的全能工具,讓電腦性能不再設限,讓用戶創作不再受限。

    隨著英特爾十代桌面處理器的發布,雷神隨即滌故更新,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為大家帶來了第三代911黑武士游戲臺式機,相較于第二代黑武士,不僅在配置上進行了升級,在外觀方面也進行了大幅的改變,延續了產品高性價比這一特點的同時,別出心裁的設計語言讓人眼前一亮,可以說第三代黑武士絕對是目前市面上最具競爭力的新品之一。

    雷神911黑武士第三代水冷臺式機

    ?全新設計的外觀

    第三代的911黑武士采用全塔側透式機箱設計,整體以黑色和銀灰色為主。前面板使用到了全新的滿天星中網設置結構,保證通風量的同時頗具視覺沖擊力。雷神的LOGO矗立在整個前面板的中上部分,并充當開機按鈕,LOGO上面布有燈帶,開機時散發出藍光。

    正面的雷神LOGO

    前面板兩側和底部的燈帶一直貫穿至機箱頂部的最后端,燈帶開機時亮起,與正面的LOGO遙相呼應。燈帶的設計受到了著名的“莫比烏斯帶”的啟發,搭配上“滿天星”中網,給這臺主機增添了幾分科技感及神秘感,正如產品預熱時官方發布的海報上描述的那樣,磅礴星空,在你眼前。

    莫比烏斯燈環

    ?機箱設計4大亮點

    除了全新的外觀,機箱上還有我認為獨具匠心的4大亮點,讓我們一一來看。

    1、QI無線充電

    在機箱頂部很顯眼的地方有一個類似太陽的圖案,這便是QI無線充電面板所在的位置,可以直接給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耳機、鼠標充電。

    雷神在機箱之中融入了一臺電腦外的功能,這是大膽且創新的,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對于一臺機箱,無論是厚重的全塔機箱還是小型機箱,除去主要功能的位置,還是有很大地方留白的,在這些區域之中我們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間。諸廠商在機箱上普及了側透面板,加入了RGB元素,外殼顏色也更加多元化,外觀確實變得越來越炫酷,但是在功能方面著實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這次在第三代911黑武士上,雷神做出了改變,在機箱上面加入了無線充電這種實用向的功能,方便玩家們的日常應用。

    相信在不久之后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實用性功能加入到機箱之上,讓我們也期待一下在911黑武士接下來的幾代產品之中,雷神還會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吧。

    QI無線充電面板

    手機放到上面即可充電 反應迅速

    2、CPU一鍵超頻

    在機箱的頂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不起眼的三角形按鈕,這就是CPU超頻按鈕,不需要特地進入bios調節,在可預見的高負荷即將來臨之時,直接按下即可獲得CPU性能的提升。

    接口最右邊便為一鍵超頻按鈕

    3、隱藏式多功能提手

    機箱頂部偏后方的位置是一個隱藏式的提手,這部分與機箱融為一體,它不僅可以在搬運機箱中充當提手,在電腦使用過程中還可以為機箱上方增加氣流量,增強散熱。

    隱藏式提手

    4、機箱底部中空設計

    眾所周知,機箱的底部是整個機箱的散熱死角,由于空間狹小,非常容易堆積熱氣影響整機性能。第三代911黑武士機箱底部的設計官方稱之為“雪橇底座”,即底部除了兩邊的支架外,中間完全鏤空,為這個散熱死角帶來更多的空間,增大氣流量。

    “雪橇底座”

    在接口方面,機箱頂部擁有兩個USB3.1接口,1個USB2.0接口,一組3.5mm耳機麥克風接口和一個TYPE-C接口。

    機箱的背部,主板上帶有1個PS/2接口、1個USB3.2 GEN2的TYPE-C接口和TYPE-A接口、4個USB3.2接口、一個RJ-45網線接口以及3個音頻插孔。視頻接口方面,顯卡上帶有一個DVI接口、一個DP接口以及一個HDMI接口。接口豐富,擴展性出色,完全能夠滿足玩家們的需求。

    機箱背部接口

    ?水冷規格升級

    無水冷不游戲便是黑武士這個系列面世以來的Slogan,第三代黑武士自然延續了這個理念,并且得到了加強,在上兩代產品中,雷神為黑武士的CPU散熱配備了一個120mm的冷排,散熱效果已然非常出眾。而在這代黑武士中,冷排的尺寸升級到了240mm,并且冷排風扇的位置布置在了機箱前部,機箱內部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使得機箱內部的整體風道愈加合理。

    240mm冷排

    除了水冷得到了升級外,內存條也穿上了發光的馬甲,升級到了大家都非常喜歡的RGB內存條,散熱效果更好的同時提升了“光污染”。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主板下方的M.2固態上也特地加強了散熱。

    加強了散熱的固態硬盤

    ?性能強勁,游刃有余

    作為一臺電腦,硬件配置自然才是重中之重,我拿到的這臺機器搭載了英特爾全新第十代酷睿i7-10700K處理器、RTX 2060光線追蹤顯卡、2*8GB內存、Z490主板、2TB機械硬盤+512GB固態硬盤存儲以及600W的電源。

    在處理器方面,這顆i7-10700K處理器由全新的CometLake-S架構打造,8核心16線程,基準頻率3.8GHZ,單核睿頻最高課達5.1Ghz,TDP125W。搭配這顆強勁處理器的是一塊Z490全規格主板,玩家日后可以進行配置的擴展或通過超頻獲得更加強大的性能。

    CPU基本信息

    CINEBENCH R15得分情況

    CINEBENCH R20得分情況

    我們通過CINEBENCH來測試一下這顆處理器的單核以及多核性能,在CINEBENCH R15中這顆i7-10700K單核得分226cb,多核得分2089cb,在CINEBENCH R20中單核得分538cb ,多核得分4830cb,相較于上代同級產品,得益于頻率及多線程的加成,不管是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有明顯的提升。

    顯卡方面,這臺電腦配備的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RTX 2060,基于12nm圖靈架構,支持光線追蹤,擁有1920個流處理器,6GB GDDR6顯存,基礎頻率1365Mhz,Boost頻率1710Mhz,顯存頻率1750Mhz。

    顯卡基本信息

    我們使用3Dmark中的TimeSpy、FireStrikeExtreme以及能夠測試光追性能的PortRoyal進行測試。

    Time Spy得分情況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情況

    Port Royal得分情況

    得到的結果為:

    TimeSpy:8150分

    FireStrikeExtreme:9281分

    PortRoyal:4286分

    成績結果屬于主流水平,不僅可以暢玩目前市面上的大型游戲,還可以得到不錯的光追體驗。

    911黑武士第三代采用了2THDD+512GB SSD的存儲方案,同時兼顧了速度和大容量,我們通過CrystalDiskMark對這塊512GB固態硬盤進行測試,持續讀取速度2085MB/S,寫入速度1622.4MB/S,屬于中高端水平。

    CrystalDiskMark

    在內存部分,這臺黑武士選用了2條8GB 3200Mhz內存,并且配備了RGB馬甲,性能和顏值都很出色。

    ?主流游戲毫無壓力

    在理論測試之后,我們來看看這臺第三代911黑武士具體游戲表現如何,我們選用《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新曙光》、《刺客信條奧德賽》進行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畫質設置

    《古墓麗影:暗影》大場景下畫面流暢

    《古墓麗影:暗影》平均97幀

    首先是《古墓麗影:暗影》,在1080P分辨率下,畫質調到最高,開啟DX12,關閉垂直同步,使用游戲自帶的Benchmark進行測試,結果如圖所示,平均幀率97幀。

    《孤島驚魂:新曙光》畫質設置

    《孤島驚魂:新曙光》中室外大場景幀數也不低于80幀率

    《孤島驚魂:新曙光》測試結果

    在《孤島驚魂:新曙光》中,將畫質調到極高,關閉垂直同步,使用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最高幀數133幀,最低幀數74幀,平均99幀,從幀率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室外超大場景下幀數會波動到平均值以下,其他時間大多維持在100幀往上,畫面非常流暢,沒有任何卡頓。

    《刺客信條:奧德賽》畫質設置

    《刺客信條:奧德賽》逼真的游戲畫面

    《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結果

    最后我們來測試《刺客信條:奧德賽》,這是一款比較吃配置的游戲,我們依舊把畫質開到最高,關閉垂直同步。使用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平均幀數65幀,并且大多數時間幀數都在平均幀率附近波動,流暢度依然非常不錯。

    綜合3款目前市面上主流的3A大作,第三代911黑武士表現相當出色,在游戲過程中噪音控制的也很好,即使是非常吃配置的游戲,幀數也穩定在60幀以上,總的來說使用這臺雷神第三代911黑武士進行游戲可以獲得十分流暢的游戲體驗。

    ?240mm冷排,散熱給力

    無水冷不游戲,這次升級到240mm冷排的911黑武士散熱效果如何呢,我們直接進行FurMark+AIDA64雙烤測試,來看看溫度表現如何。

    雙烤測試成績

    在Furmark中選擇1980*1080,8X Msaa,AIDA64中選擇負荷較大的StressFpu,30分鐘滿負荷運轉后CPU溫度在71度左右,全核心穩定在3.8GHZ。顯卡方面,頻率一直穩定在1860Mhz,溫度81度,散熱效率能夠保證性能平穩輸出。在游戲過程中,負載往往沒有這么大,溫度表現還會更好。

    ?評測總結:

    911黑武士游戲臺式機迎來了它的第三代產品,機箱外觀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并融入了諸多實用性功能,讓機箱不僅僅只是一個可以整合電腦硬件的華麗容器。在配置方面,最新的十代酷睿i7可超頻處理器搭配全規格Z490主板,性能強勁,配合RTX2060顯卡,在游戲過程中整機運行相當流暢,加之911黑武士這個系列產品自發布以來一貫的高口碑,這款產品將會在目前整機市場中非常有競爭力。目前這款測評的機型售價10199元,10000出頭的價格性價比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如此高規格的機箱在市面上想買還真是買不到的。

    綜合來看,這次雷神為我們帶來的第三代911黑武士是一款非常有誠意的佳作,是玩家們的不二之選。

    (7441139)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