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想繼續更新案例的,但發現好多朋友都在問“PS的智能對象”是什么?
今天的智能對象知識點我盡量寫的詳細一些,算是知識點掃盲。
其實一開始我覺得挺簡單的,但今天稍微整理了一遍,發現還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注意的。因為我更新的內容是以案例為主,我在想ps中圖層有哪些類型,如果智能對象這個基礎知識你不懂話,可能對今后學習案例會產生不便。
所以本期就專門來講“智能對象”到底是什么?
首先來講講很多人對“智能對象”這玩意會產生的誤區:
1、有的人說,智能對象就是一個圖片放大不模糊的東西;
解釋:如果真是這樣,就不會出現矢量的概念了。
2、有的人說,智能對象沒啥用,用起來不方便;
解釋:我只能說它很有用,不過它的確會存在一些弊端。
然后說一下很多人對“智能對象”存在的幾個模糊不清的地方:
1、“普通圖層”和“智能對象”到底有啥區別?
2、“鏈接的智能對象”又是怎么回事?
3、為什么我自己操作智能對象的的時候,總是喜歡出現操作錯誤?
4、“矢量智能對象”又是什么玩意兒?
5、這里還有一些智能對象的操作,又是什么意思?
6、智能對象具體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今天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逐個來解決。
到底什么是智能對象?它和普通圖層的區別在哪里?
1、“智能對象”VS“普通圖層”。
看到了嗎?在圖層縮略圖的右下角,帶著這個標識的就是智能對象。
2、很顯然,“智能對象”是對象,是“智能”的。“普通圖層”只是一個圖層,它是“普通”的。
3、既然它是“對象”,那么它可以包含多個圖層,也就是你可以把多個圖層打包成一個對象,然而這是普通圖層做不到的。
4、為什么說它“智能”呢?因為你可以做到打包的同時,再次進行二次編輯。當編輯完后,會實時進行同步更新。
相信你看到這里肯定是懵的,沒關系,想象如下場景。
周末你很認真的做了這么一個東西給老板看。
打開圖層的時候是這樣的。
你的老板說你做的很好,讓你按照這個尺寸多做幾張,拿去印刷。
于是你做成了這樣。
老板收到后說,我覺得長方形不好看,還是改成圓角吧。結果你回去把圖層打開一看,是這樣的。
因為你是編組操作的,這就意味著你全部要刪除。留下第一個重新修改,然后再排版。
其實這種需求很多朋友都會在工作中遇到。一兩次還好,如果你剛修改完發出去,你的領導又讓你換顏色、換字體、換文案,請問你怎么辦?所以這絕對是個體力活。
那么這個時候,智能對象就起作用了。
1、你只需要做完第一個的時候,編好組。
2、選擇這個組,右鍵--轉換為智能對象即可。
轉換完之后是這樣的。
當變成智能對象以后,剛才的所有圖層都被打包到這個對象里面去了。文章開頭已經提及到,智能對象可以把多個圖層合并成一個對象。
然后把這個智能對象進行復制,這樣的話它們全都是一模一樣的智能對象。
還是同樣的需求,如果讓你把長方形改成圓角矩形。這時候你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個智能對象進行修改即可,雙擊智能對象的圖標。
1
軟件會彈出另外一個窗口。
當你留意圖層面板的時候,你會發現之前你操作的所有圖層都得到了保留。
發現沒有,即使你把所有的圖層變成智能對象之后,當你雙擊后還可以進行二次編輯。
所以你只需要選擇這個長方形,改成圓角即可。
然后點擊保存。
當再次回到之前排版內容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們全部都發生了變化。
明白了嗎?為什么說它是智能的對象呢?因為它可以做到實時同步更新。
我們歸納一下:
1、多個智能對象存在的時候,你只需要修改其中一個,其它全部會發生改變。
2、在這個案例里面你要明白ps中圖層有哪些類型,智能對象可以把單個圖像或多個圖層最初的狀態保留下來。
3、而且它非常容易進行二次編輯。
但好景不長,你的老板又說,幫我把前三個改成紅色。結果你心想,這一改不得全部變色,怎么辦?
其實是一樣的道理,你只需要找到第一個智能對象,右鍵--“通過拷貝新建智能對象”。
這樣的話就多了一個,把之前的隱藏起來。
意思就是單獨把這個智能對象挑出來。不要與之前的智能對象同流合污了。
接下來就簡單了,把這個智能對象復制兩個,再次修改它的顏色即可。
復制
修改顏色,點擊保存
完成
明白了嗎?你可以單獨選擇一個智能對象,通過拷貝來新建,這樣的話就不會和其它的智能對象混淆。這時候再進行修改就會方便很多。
以上這個場景可以很好的詮釋智能對象的特性。
1、無論是單個圖層還是多個圖層,都可以右鍵轉換為智能對象,雖然它們都變成了一個對象,但你之前的操作也同時被保留下來了。
2、當你需要對這個智能對象進行二次編輯的時候,它會在新的窗口打開之前的所有操作圖層,從而方便你進行二次編輯。
基于這個特性,我們來觀察幾個小案例。
一、你肯定知道這個界面是 raw濾鏡,當一張數字底片打開后是這樣的。
留意觀察這里,默認是打開圖像。
當你按住shift的時候,就變成了“打開對象”。
請問打開的是什么對象?答:當然是智能對象。
比如我們隨便動一下參數,按住shift點擊打開圖像的時候,就會變成“打開對象”。
1
在PS里面打開后會變成這樣。
當你雙擊這個智能對象的時候,圖像就又會回到 raw里面讓你重新修改,這就是智能對象的好處。
1、即便你前期調錯了,后續還可以再次修改。
2、同時之前調整過的參數都得到了保留。
3、這是普通圖層做不到的。
4、這就相當于你使用智能對象后,是有后悔藥吃的。
二、這是一張普通圖層,當你對它進行模糊的時候,它是這樣的。
想要再回去修改就不可能了,除非返回或重新做。
但智能對象不一樣。
它會把你的操作保留成為一個智能濾鏡,當你再次需要修改的時候,只需要雙擊這個智能濾鏡就可以進行二次編輯。
所以,當你在智能對象上面添加濾鏡或者一些調色命令的時候,你所做的操作都會被保留下來。
發現沒有,不管是濾鏡還是陰影高光、曲線、色階等等,你調整過的參數都會被保留下來。
三、再舉例,當對一張普通圖層進行縮放的時候,就會嚴重失真。
正常狀態:
正常
縮小:
縮小
縮小后再次放大,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圖像沒法看了。
再放大
我們再來看智能對象的縮放。
正常狀態:
正常
縮小:
縮小
縮小后再次放大:
再次放大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兩者明顯區別,所以智能對象無論怎么縮放,它都會保留原始圖像的大小信息。
這里請一定注意:
1、智能對象只會保留原始圖像的大小信息,比如原圖大小是1000*1000像素,如果你硬是要把它變成2000*2000的話,它一樣也會模糊。所以它只能在1000像素的范圍內去重復縮放。
2、這是很多人對智能對象存在的誤區,千萬不要錯誤的認為智能對象是可以無限放大的。
四、可以無限放大縮小的那個玩意兒叫做“矢量智能對象”。
當你使用打開一些后綴為.AI或.EPS的矢量文件時,你可以框選它們并復制。
打開,ctrl+v粘貼。軟件就會問你要粘貼成什么類型的文檔。
如果你選擇智能對象的話,就會變成這樣。
發現沒有,這里變成了“矢量智能對象”。
這時你拿這個圖形在PS里面,無論如何放大縮小都不會失真。為什么?
因為它原本的格式就是矢量格式的文件,所以放大不會失真。這是它文件本身的屬性決定的,和它是否是智能對象沒有關系。
這里稍微啰嗦一下:
1、圖片分為“位圖”和“矢量圖”。
2、是一個位圖處理軟件,“位圖”是由像素組成的圖片,好處是細節豐富,壞處是放大容易失真
3、矢量圖剛好與位圖相反,它的好處是放大不失真,壞處是細節層次沒有位圖那樣的豐富。
哎!一看都快3000字了,才寫了四個知識點,再寫下去估計你也沒耐心看下去了。關于智能對象大概還剩四個知識點沒有講完,留在下期吧。
明天還要早起,的確有點晚了。
總結:
1、今天講了幾個關于智能對象的幾個小知識,以及它和普通圖層的區別。同時也介紹了很多朋友對智能對象存在的誤區。
2、這已經是非常基礎的內容了,本來想一期寫完的。但我寫了一半發現一期真的寫不完,剩下的知識點下期更新哈!
3、可能有點啰嗦,但既然有朋友在問,我還是盡量的寫的詳細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