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威鋒論壇、APP月底上線,終于來了!
才更新MBP不久,就有傳聞有新MB或MBA,或許蘋果為此增加外殼供應商。
蘋果一直在堅持多元化其零部件供應商的道路,這幾乎是整個行業都知道的事情。最近,又有跡象表明,蘋果開始向兩家中國供應商尋求新的鋁制外殼供應訂單。
近日,與臺灣供應鏈關系密切的臺媒 DigiTimes 發布消息稱,2017 年的時候,臺灣瑞聲科技(AAC Technologies)和深圳長盈精密技術(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ies)都獲得了蘋果供應商認證。最近,這兩家公司開始生產并向蘋果交付 MacBook 產品線的外殼材料。
在此之前,蘋果已有幾家金屬外殼供應商,分別為鎧勝控股(Casetek)、可成科技(Catcher)和長期合作伙伴富士康,如今這兩家加入將會起到補充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這么多外殼供應商究竟給蘋果供應的是哪些具體的產品,以及每個供應商的供應量百分比。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蘋果總是會定期對供應商進行重組或增加供應商滿足產量。而這些舉措相當奏效,通常能讓蘋果獲得足夠的談判籌碼,迫使零部件降低成本,從而蘋果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賺取更高的利潤。當然,這些舉措往往也有利于蘋果在完全不受干擾地情況下更換供應商。
話說回來,雖然 DigiTimes 的消息并沒準確的提供任何蘋果未來產品的計劃,只是簡單的講述蘋果供應鏈的故事而已,但我們知道,蘋果剛剛基于相同的外殼更新了 2018 年款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所以蘋果有意增加外殼供應量的行為,預計不久后可能也會更新 MacBook,而且可能還包括 iPad 這些產品。
方換新的底殼是什么樣?
蘋果筆記本電腦如果在官方換的底殼會是什么樣子?估計大多數人都沒想過這個問題。覺得官方換的底殼應該跟原來的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差別的,但是這個事實會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
平時幫很多粉絲驗機、鑒定的時候經常遇到有些第三方的組裝機、翻新機或拼裝機,很重要一點就是換第三方的底殼。這種第三方的底殼一般都是小作坊出來的翻新氧化殼,它的質感包括做工、細節的處理,尤其后蓋字體的噴碼、字體的對接方式等等跟原裝的完全不一樣的。
拿一個原裝機放到這去對比后蓋的字體、字幅間距等等就能看出來這個機子后蓋是不對的,來判斷這個機子是不是正兒八經原裝機。第三方既然能換底殼,蘋果官方肯定也能換。但是現實中很少遇到這種官方換底殼的機器,一般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像這個底殼不是水部工裝件,哪怕底殼有點劃痕、磨損、磕碰或者坑坑洼洼的、有點變形,其實并不影響整機的使用,大多數人也不會去換它。
·第二個蘋果官方的東西價格都不菲,哪怕像這個底殼其實沒什么功能,就是個底殼,去換一個價格也是很貴的。出于這兩點原因很少人去換。
今天這臺機器21年的16寸M1 Pro的,它就是官方換過底殼的。這種官方換底殼的應該有一年多快兩年沒見過了。借著這個機器給大家看一下官方換的原裝底殼和第三方的會有哪些區別,包括跟它卷藍的有哪些區別。
先大概看一下機器的內部,這個機器從左到右螺絲沒有擰動、沒有拆卸、沒有更換的痕跡,相對來說的機器其實用的也不是太多,電池循環幾十次,容量是98,用的并不多的。
這個就是M1 Pro的16寸,機器內部、原裝的狀態非常干凈。
機器內部底殼跟機子原機帶的其他零售機帶的底殼是一樣的,還是整個一塊鋁板,CSA再切出來的。內部有很多加工的痕跡,像這些邊角,包括旁邊這些細節處理是沒問題的,就是原廠的做工,原廠的質感。
因為它本身就是原裝貨,不同的地方在于像這種官方換的原廠底殼,只要是更換過的,后蓋的位置是不帶序列號的。一般來說作為一個零售機,每一個機子出來之后一機一碼,后蓋的序列號和開車的序列號都是一致的。作為備用件,這種備用件一般后蓋都是沒有序列號的。
包括像這個機子原主人去換了后蓋,后蓋同樣也是沒有序列號的。作為一個單獨配件來講,沒有序列號,這是和大家想象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很多第三方的翻新組裝機、拼裝機會想方設法的去噴這些碼,噴這些序列號,盡量噴的跟原裝的很像,盡力去模仿,但是原廠換的直接就是不打序列號。
最后聊一下機器原準為什么會去花錢換后蓋?因為機子購買了包care,有apple care的情況下去換這些配件相對來說就很便宜。比如屏幕,如果屏幕壞了,沒有apple care可能已經花5000多,但是有apple care只需要花600-700塊錢,包括底殼一樣,沒apple care可能花很多,有apple care的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重電子設備可謂修行的知名拆解機構 iFixit,已經完成了對 2021 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的全面分析。由 iFixit 最新分享的內容可知,蘋果對該機的內部結構做出了一些調整、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后續的維修便利程度。此外在周五的這段視頻中,我們分別看到了主板、散熱器、揚聲器系統、以及 I/O 端口的諸多變化。
首先,iFixit發現許多新組件現在是通過“粘性拉片”、而不是強力膠來固定的。
MacBook Pro 2021 Teardown - Easier to Repair, Harder to Score(via)
由于采用了拉片和不需要拆除主板的新設計,電池的更換現變得更輕松。
其次,與電池一樣,2021 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 的主板也很容易通過拉片的方式取下。
機身側邊的,雷電 / USB-C、MagSafe 磁吸式充電端口、耳機插孔繼續沿用了模塊化的設計,但 HDMI 視頻輸出和 SD 讀卡器還是焊死在主板上。
其它變化包括增大了風扇尺寸,以便在更低的轉速(噪音)水平下提升散熱效率,且揚聲器格柵尺寸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因素。
當然,某些組件的替換工作還是頗具挑戰,尤其在 2021 款 MacBook Pro 的屏幕部分。
iFixit 的說法是,第三方維修服務提供商或難以在不損失 True Tone 功能的情況下更換屏幕、以及 2021 款 MacBook Pro 的 Touch ID 指紋傳感器。
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最終 iFixit 給 2021 款 MacBook Pro 打出了 4 / 10 的可修復性評分。
相比之下,上一代 16 英寸 MacBook Pro 的可修復性評分只有 1 / 10 分,意味著這一代的改進還是相當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