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單之前先大致說一下各個配件,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寫配置單的思路,并且也能讓你在選擇硬件的時候不盲從,做到有的放矢。(本文文字較多,建議收藏后慢慢看。文字雖多,但沒廢話!)
cpu:
目前intel在售的主流cpu型號還是比較多的,從12代到目前最新的14代。其中12代現(xiàn)階段性價比最高,13代性能提升最大(俗稱13香),14代本質(zhì)上就是13代的超頻版本,不是錢多的燒的慌的話我是不推薦現(xiàn)在入手14代的。
AMD這邊目前主流的cpu是銳龍5000、7000系列(桌面端沒有6000系列)。5000系列基于Zen3架構,屬于性價比產(chǎn)品。7000系列基于Zen4架構,性能剛剛的。值得一提的是銳龍5000和7000系列的X3D版本專門針對游戲進行了優(yōu)化,如果你是純游戲玩家,又非常注重極致性能的話,那就直接上X3D版本。
另外要說一下,intel從12代開始加入了大小核混合設計的架構,所以整體核心數(shù)量要比amd的多,但是那些小核對于游戲幀數(shù)的提升非常有限,甚至有的優(yōu)化不好的游戲還會出現(xiàn)開倒車的情況。所以如果你是玩游戲的話,那只需要關注大核的性能就可以了。當然,我并不是說intel的cpu就不適合玩游戲,關鍵是看你怎么取舍,因為很多用戶買來一臺電腦并不單純只是玩游戲用的。比如做生產(chǎn)力、多開、直播推流的之類的,那小核的存在將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顯卡:
顯卡方面目前有3大陣營:nvidia、amd,intel。
Nvidia的生態(tài)圈比較全面,不管是玩游戲、做生產(chǎn)力、還是AI運算,都屬于六邊形戰(zhàn)士,缺點就是價格相對較高。
AMD這邊的強項主要在于游戲,當然它也能用來做生產(chǎn)力這些,只不過這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沒有nvidia優(yōu)秀。
Intel目前則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有明顯不足的地方,但也在努力完善中,畢竟在獨立顯卡這塊,intel才剛剛起步。(其實intel很早開始做獨立顯卡了,一些硬件老鳥應該還記得當時紅極一時的i740,這是intle在1998年發(fā)布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獨立顯卡,只不過當時intel的主攻方向并不在獨顯業(yè)務上,在這方面的技術不如nvidia、 ati等廠商,后來慢慢放棄了獨立顯卡的市場)。不過如果你是專門從事視頻編碼工作的話,那intel的arc系列顯卡則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intel在視頻編、解碼這塊是強項。一顆300塊左右的賽揚G6900,它內(nèi)置的UHD710核顯就能支持AV1硬解,而且其它編碼也是應有盡有。而intel的arc系列獨立顯卡也同樣繼承了其核顯強大的編解碼能力。
硬盤:
硬盤方面,固態(tài)硬盤(SSD)早已普及。SSD又分為sata、PCIe3.0、PCIe4.0,其速度和價格從低到高,成正比關系。雖然目前PCIe4.0固態(tài)硬盤已經(jīng)成為裝機的主流選擇,不過一些PCIe4.0固態(tài)硬盤其實是披著狼皮的羊,實際速度和3.0差不了多少,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實際讀寫速度。
如果你是游戲黨,又想省錢的話,建議選擇PCIe3.0就足夠了,玩游戲?qū)τ谟脖P數(shù)據(jù)吞吐量的要求并不高,3.0和4.0在實際體驗中并無明顯差異。而如果你是做生產(chǎn)力需求的話,那建議還是用4.0更穩(wěn)妥。
機械硬盤目前都是用來做倉儲盤使用,以前用機械盤來做倉儲是因為固態(tài)硬盤價格太高,而現(xiàn)在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已經(jīng)平民化了,所以現(xiàn)在選擇機械硬盤最重要的理由是數(shù)據(jù)安全性。如果你的數(shù)據(jù)非常寶貴的話,那就加裝機械硬盤,把重要的資料放在機械硬盤里。而對于大多數(shù)臭打游戲的來說,一塊固態(tài)硬盤足矣,無需考慮機械硬盤。
內(nèi)存:
內(nèi)存目前是DDR4正在過度到DDR5的時代。DDR5內(nèi)存剛上市的時候價格是DDR4的好幾倍,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夸張。以金士頓內(nèi)存為例,16G DDR4 3200Mhz目前是230元左右,16G DDR5 6000MHz目前是360左右。
DDR5內(nèi)存頻率雖然比DDR4高很多,但是延遲較大。對于DDR5內(nèi)存,要解決延遲問題,那就要沖擊更高的頻率,所以如果你是用來玩游戲并且指定要DDR5內(nèi)存的話,那建議選6000MHz頻率的起步。(另外還要注意主板的問題,低端主板跑不起太高頻率內(nèi)存的)。
另外,DDR5內(nèi)存單根起步容量是16G,想要組雙通道的話就得上2根內(nèi)存,而32G容量的內(nèi)存對于目前絕大多數(shù)游戲來說都是很浪費的。(雖然DDR5已經(jīng)有12G容量的了,但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品牌非常少)
其實對于純游戲黨,我還是更推薦價格便宜的DDR4內(nèi)存,延遲相對更低,兩條8G組成雙通道,既照顧到了性能,價格又很實惠。而且不用像DDR5內(nèi)存那樣為了拉高頻率而上價格更貴的主板。
關于DDR4和DDR5的更多問題請看這篇文章《ddr5比ddr4強多少?ddr5內(nèi)存和ddr4哪個性價比高?》
主板:
主板主要是看和cpu的兼容性,不要張冠李戴。關于某款具體的cpu需要搭配什么型號的主板,我這里就不細說了,之前的我們網(wǎng)站的文章里曾專門介紹過,其實你看的配置單多了,自己慢慢也能找到規(guī)律。
其次就是性能匹配問題。一直以來,一部分人都堅持認為高端cpu就必須搭配高端主板。理論上來說這的確屬于好馬配好鞍的正確思路,但實際上并非都要這樣做。高端cpu配高端主板其最最重要的目的是跑滿cpu的全部性能,但其實很多不是太次的主板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只不過在cpu超頻方面,這些用料一般的主板達不到這一需求。
比如某用戶選擇了一塊i7-13700k的處理器,但該用戶對cpu超頻知識一無所知,也并不打算超頻使用,那他就完全沒要去追求Z系列這樣高端定位的主板,只需一款用料扎實的B系列主板即可跑滿13700k的睿頻。放著八輩子的用不上的功能,你非要去強求有何意義呢?(你要抱著“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的精神的話,那前邊的話就權當我沒說)。
還有就是擴展性方面,就拿intel的主板來說,intel近年來對主板的命名定位是:H代表入門系列、B代表主流系列、Z代表高端系列。H和B系列在擴展性方面一直都有較大的差異,而B和Z系列在擴展性上的區(qū)別已經(jīng)慢慢變得模糊,如今一些中高端B系列主板甚至比Z系列用料更豪華,擴展性也更豐富。所以我近年來對于裝機主板搭配的思路是:除非你明確自己要對cpu超頻,才建議選Z系列主板。否則在確保能跑滿cpu睿頻的前提下,用B或者H系列主板即可。
其它配件:
剩下的散熱器、電源、機箱沒啥太多可說的,就一帶而過。
散熱器根據(jù)你選的cpu來確定,如果是13700k這樣的高端處理器的話,盡量考慮水冷,主流型號的cpu用風冷就可以了。
電源選擇多大的瓦數(shù)有公式可以計算,粗略說就是cpu+顯卡功耗,然后再乘以1.8的系數(shù)(前些年這個系數(shù)是1.5,后來cpu和顯卡的峰值功率越來越高,所以用1.8的系數(shù)更保險)。比如你cpu的功耗是65W,顯卡功耗是200W,那么就是(65+200)*1.8=477, 此時你選擇一款額定功率500W的電源就沒問題。
機箱你要說它重要吧,其實也就是個殼子,就是把cpu、主板、內(nèi)存、顯卡……這一堆零件塞進去。但你要說它不重要吧,它可是能給你第一眼印象的東西,花了幾千上萬大洋的東西你總不能給整個鞋盒子套上吧。關鍵還是看你對顏值這塊兒有沒有追求,便宜的機箱一兩百元,貴的好幾千的都有。反正我對機箱的選擇一般都很低調(diào),質(zhì)量不是太差就行,再漂亮的媳婦看時間長了也會膩不是?
注:游戲配置單里的cpu、顯卡,我都指的是單純游戲方面的性能,暫不考慮生產(chǎn)力、ai等用途的性能。
相信大多數(shù)打算購買電腦的人都會事先在網(wǎng)上各種查詢、各種求配置單,結果越看越不知道該怎么選了,本來四五千的預算,然后看著看著就整到七八千了。價格高的配置單性能自然是越好,網(wǎng)上人均4080、4090顯卡的配置單看著是過癮,但它真正適合你嗎?我們要做的是在自己有限的預算范圍內(nèi)配一臺適合自己的主機。
什么是適合?就是性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而且預算也不會超。那么重點就來了,你的需求是什么?1080p暢玩主流游戲?還是2k、4k分辨率3A游戲默秒全?既然你目前的需求只是1080p游戲通吃,那就沒必要配六七千甚至更貴的配置,別被網(wǎng)上一些人均4080、4090的配置單搞得太過性能焦慮了。
看到這里我知道有的人想說“我現(xiàn)在用不到的性能不代表以后用不到”。如果你堅持這種想法的話,那就要和你錢包里的銀子商量好,夠一夠能摸到的話,咬咬牙加點預算買一臺自己心儀的電腦也無可厚非。但要是跳起來都還差的八毛十遠的話,那就還是緊著眼前的需求來吧,以后再慢慢添補。
這次的配置單我不會寫的太多,我寫著累,大家看著也累。其實一個時間段內(nèi),優(yōu)秀的產(chǎn)品無非就那么幾款,沒必要為了堆配置單而且把一些毫無性價比的東西都弄進去。鎖定一套優(yōu)秀的配置單,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稍做修改,讓它更貼合自己的實際需求。
入門型游戲主機配置單
推薦cpu:intle 酷睿i3-12100F(搭配H610主板)
備選cpu:AMD 銳龍5-5500(搭配B450主板)
顯卡最高可搭配:N卡-RTX4060Ti A卡-RX670GRE
入門游戲裝機我依然是首推i3-12100F,它是目前同價位能買到的全新產(chǎn)品里最能打的。對比6核心的銳龍5500,12100F雖然只有4個核心,但12100F的單核性能要比銳龍5500強10%左右。眾所周知,游戲最強調(diào)的就是單核性能。而且12100F的價格只要500出頭,4個核心用來應對lol、cs:go、wow這類主流游戲完全沒問題。話說,你要是玩大型3A游戲看不上4個核心的12100F的話,那銳龍5500肯定也入不了你的法眼。
顯卡方面,目前入門型號了幾乎是無卡可選,GTX1650這個當初被成為智商檢測卡的玩意兒已然成為目前入門獨顯裝機的唯二選擇。還是那句話,沒有不好的顯卡,只有不好的價格。GTX1650的性能雖不高,但1080p暢玩主流游戲還是沒問題的,佛系畫質(zhì)甚至也能體驗一些大型3A游戲。
前面說了,GTX1650是目前入門獨顯裝機的唯二之選,而另一張卡就是AMD的RX6500XT,價格比GTX1650貴一般元左右,從顯卡天梯圖上看性能的確比1650高幾個檔次,但縱觀目前的顯卡市場,其實它兩都屬于墊底的水平,只是矮子里邊拔將軍而已。換句話說就是RX6500XT能玩的游戲GTX1650都能玩,GTX1650跑不動的游戲,RX6500XT也只能干看著。與其選6500xt還不如直接再多加300來元上RX6600,那可就真的就是鳥槍換炮了。
如果你就只玩lol,dnf這類幾乎不吃顯卡的游戲的話,那后邊辦公配置里的幾套核顯配置就足夠你用的了。
主流型游戲電腦配置單
推薦CPU:AMD 銳龍R5-5600(搭配B550或B450主板)
備選CPU:intel 酷睿i5-12490F(搭配B760或B660主板)
顯卡最高可搭配:N卡-RTX4080 A卡-RX7800XT
銳龍5600和銳龍5500從型號上來看,好像差別不大。但實際上,5600的性能是接近默頻下的5600X的,而5500的性能只是和5600G一樣,兩者的性能差距在15%左右,而且5500不支持PCIe4.0,所以也用不上性能更強的PCIe 4.0 SSD。
銳龍5600擁有6核12線程規(guī)格,默認頻率3.5GHz,加速頻率4.4GHz,綜合性能和對手i5-12400F有的一拼,而且價格更便宜一點。這顆cpu對于大型3A游戲不能說它性能有多出眾吧,但至少也不會成為制約游戲性能的瓶頸。
顯卡選用的是RX6600,雖然是上一代6000系顯卡,但架不住它性能強,價格低,而且該型號目前還是有全新現(xiàn)貨在賣的。1400左右的價格,1080p分辨率下幾乎可以暢玩所有大型3A游戲。
這是和上套性能相近的intel平臺配置單,如果你喜歡intel平臺那就用下邊這套配置
由于intel非K版的cpu對于內(nèi)存頻率的甜蜜點在3200MHz,所以這套配置的內(nèi)存改用了3200MHz,當然你依然可以用上套配置里的3600MHz內(nèi)存。
主流進階型游戲電腦配置單
推薦CPU:AMD 銳龍R5-7500F(搭配B650或A620主板)
備選CPU:intel 酷睿i5-12600KF(搭配B760、B660、Z790、Z690主板)
顯卡最高可搭配:N卡-RTX4090 A卡-RX7900XTX
相比銳龍7600來說,銳龍7500F除了沒有核顯以及頻率低了0.1GHz之外,其他沒有任何區(qū)別。在去掉了核顯并降頻之后,7500F的售價也降到了千元出頭,另外它還擁有非常不錯的超頻能力。其游戲性能不敢說秒殺12600kf,但起碼也能和它打的有來有回。至于非K版的i5-13400F、14400F那根本就不是它的對手(游戲性能方面)
主板這次選擇的是B650系列。B650前段時間比A620還是要貴不少的,所以之前我的配置單里搭配7500F用的是A620主板,不過現(xiàn)在兩者的差距已縮小到百元左右,所以這套配置就搭配了綜合性能更好的B650主板。微星的這款PRO B650M-B DDR5主板雖然外觀看起來比較丐,但是拉滿7500F的睿頻是毫無壓力的,并且還能小超一下。
顯卡選用的是AMD的RX6750GRE 12G,這是目前2000元價位游戲顯卡的性能天花板。游戲性能對標NVIDIA的RTX4060Ti,而價格要比4060ti便宜的多。該卡可以在2K分辨率下流暢運行絕大多數(shù)游戲,絕對是游戲黨現(xiàn)在能在該價位買到的最好的顯卡,沒有之一。
這套是和上套性能相當?shù)膇ntel平臺,喜歡intel平臺的用戶可以選擇該配置
不要說我是在這里清12代的庫存,13代的13600kf比起12600kf性能基本沒多少提升,但價格卻貴了一大截,放著便宜幾百塊的12600kf不用,為啥要去選13600kf?想要和銳龍7500f擁有差不多的游戲性能,而且價格也不差太多的話,那只能是12600kf了。不談價格的話,你盡可以上13600kf甚至是14600kf,性能肯定只高不低,只不過花的代價有點太大。
剩下價位的配置單無非就是升級顯卡,這里也就沒必要每款顯卡都弄一個配置單出來。
不追求光追游戲就用amd的顯卡性價比更高,除了文章提到的那幾個型號,還有例如7700xt、7800xt、7900xt等。想要開光追就用nvidia的顯卡,例如RTX4060Ti,4070、4070ti、4080等。而本月中旬nvidia還會推出RTX 4080 SUPER、RTX 4070 Ti SUPER、RTX 4070 SUPER這幾個型號,到時候大家也可以關注一下
高端型游戲電腦配置單
推薦CPU:AMD 銳龍R7-7800X3D(搭配B650或X670主板)
備選CPU:intel 酷睿i9-14900KF(搭配B760或Z790主板)
顯卡最高可搭配:N卡-RTX4090 A卡-RX7900XTX
想要擁有極致的游戲性能,那cpu自當是AMD的X3D版本了,其中性能最強的是7950X3D,但這貨的價格實在太高,感覺AMD也并不真的指望它來賣錢的,只是用它來做性能標桿,立在那里證明“我才是游戲最強的一哥”。所以這顆7950X3D也只適合極個別、對性能極其挑剔、并且家里有礦的用戶。
我們這套配置里選用的是價格和性能定位合理的銳龍7800X3D,其游戲性能的表現(xiàn)比intel最新的i9-14900KF還猛一丟丟。對比一下價格你對它的“猛”就有概念了,7800X3D的價格是2300+,而14900KF的價格是3700+
CPU既然都頂?shù)教旎ò辶耍秋@卡要不要上最強的呢?不差錢的話當然是上最強顯卡4090了,但奈何4090的價格也實在是貴,就連閹割版的4090 D都要13000左右,更別說滿血版的4090了。
這里我們游戲黨其實就可以轉(zhuǎn)身投入AMD的懷抱了。游戲性能方面RTX4090是老大,那AMD的RX7900XTX就是當之無愧的老二(沒辦法,AMD終究逃不過千年老二的名頭),各種4k游戲隨便玩。不談光追性能,7900XTX在游戲上的表現(xiàn)與4090的差距只有個位數(shù)的百分點,也就是說你只需要花7000元就能享受到和4090差不多的游戲性能(非光追游戲),省下來近萬元的預算干什么不好?
如果你對光追游戲情有獨鐘的話,那就用下面這套配置。
這里選用的是規(guī)格被砍后的4090D,4090D相對于4090來說規(guī)格是縮水了,但是游戲方面的表現(xiàn)兩者的差別并不大,只是對于從事AI訓練的用戶,RTX 4090D的AI性能確實是大打折扣了。
單純玩游戲的話,最高上到套配置我覺得就沒必要再往上頂了,幾乎沒多少提升空間。
生產(chǎn)力電腦配置推薦
從事生產(chǎn)力工作的主機和游戲主機的配置搭配思路有所不同,針對不同的生產(chǎn)力軟件,絕大多數(shù)生產(chǎn)力用戶使用中檔cpu+主流顯卡的方案即可。另外我還分出了高cpu+低顯卡,低cpu+高顯卡、高cpu+高顯卡這3個方案。以下給出的這幾套配置方案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做適當?shù)恼{(diào)整。
上邊這兩套方案適合絕大多數(shù)生產(chǎn)力用戶。12490F搭配RTX4060的組合用來滿足普通家裝、設計公司的需求完全足夠。我給當?shù)匾恍┳黾已b、櫥柜設計的公司配的機器還沒這套高,用戶都反饋機器速度非常ok。需求再高一點的話就用12600kf搭配4060ti的那套。
這套配置屬于典型的低U+高顯卡的配置,適合比較注重GPU渲染效率的用戶。顯卡沒有直接上到4090,如果你覺得有必要的話也可以上。
這套配置屬于高U+低顯卡的配置,雖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軟件都支持了GPU渲染,但依然有一些軟件還是需要用性能強勁的cpu來做渲染,顯卡大部分時間就是打醬油的狀態(tài),所以針對這類需求,就沒必要在顯卡上浪費太多銀子。
這套配置的cpu和顯卡都是目前的頂級規(guī)格,對于生產(chǎn)力來說性能已經(jīng)拉滿,要再往上的話那就考慮上服務器了,比如雙路霄龍?zhí)幚砥?多路4090顯卡的方案。
生產(chǎn)力配置不管是哪種方案,內(nèi)存建議至少32G起步。因為幾乎所有的生產(chǎn)力軟件都很吃內(nèi)存容量,這類軟件在運行的時候需要將大量的數(shù)據(jù)存在內(nèi)存里以便和cpu進行交互,所以在預算范圍內(nèi)盡可能將內(nèi)存容量搞大一些。而且DDR5內(nèi)存的高吞吐量在這個時候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建議盡量選擇DDR5內(nèi)存。
還有就是硬盤。對于做生產(chǎn)力的配置,我都建議用固態(tài)硬盤+機械硬盤組合的方案(配置單里沒有加入機械硬盤,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容量的機械硬盤)。為什么要加機械硬盤,我在本文前半段提到過,這里就不贅述了。對于有渲染需求的生產(chǎn)力用戶,固態(tài)硬盤當然是選速度更快的PCIe4.0,因為在渲染出圖的時候會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寫入硬盤,這個時候硬盤速度越快,那你的出圖效率也就越高了,千萬別讓硬盤成為制約你生產(chǎn)力效率的累贅。
另外cpu我個人建議盡量選intel的,如果有視頻編解碼需求的話最好選擇帶核顯的版本。顯卡也盡量選擇nvidia的,因為nvidia在這方面的軟件生態(tài)圈要比amd好。打個比方:你人就算再聰明,如果身邊沒有比較好的人脈網(wǎng)的,那也是很難有大作為的。回顧一下當今眾多大腕兒,哪個背后沒有點人脈?
普通辦公主機
這款i3-12100主機用于普通辦公是完全夠用的了,就算是打打lol這類的游戲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是屬于游戲之余忙忙工作的那種,那這套5600g的配置就更不錯了,擁有6核12線程的規(guī)格之外,最關鍵的是它的核顯性能可以甩intel幾條街(當然,你也別指望它能玩大型3A游戲),反正玩起lol這類游戲要比intel核顯的幀數(shù)高的多。
i5-13400有6個大核,4個小核,一共是10核16線程的規(guī)格,搭配16G內(nèi)存,各種office套件多開,掛n個qq微信,n個網(wǎng)頁完全沒問題
上邊三套辦公配置如果你都還覺得性能不夠的話,那頂天也就用下面這套配置了,要不然你這哪叫普遍辦公啊,直接從前邊的生產(chǎn)力配置單里選一套吧。
i5-14600k為6P+8E規(guī)格,共14個核心20個線程,雖然相對于13代13600k的性能提升不大,但價格也高的不多。說實話,拿這個配置用來普通辦公,不是公司富的流油,那就是專門給老板配的。
總結:2024年1月組裝電腦配置搭配分析及配置單推薦(共16套)
本期的配置推薦,前面做的鋪墊比較多,雖然我知道現(xiàn)在的人都懶得看你說那么一大堆的東西,但我覺得既然打算精挑細選一臺適合自己的電腦,那該做的功課還是要做的,畢竟也好幾千塊甚至上萬元的東西,能少花錢辦大事,那咱一定不多花一分冤枉錢。
腦現(xiàn)在是辦公,娛樂和游戲最好用的幫手,但是配置一臺什么樣的電腦好呢?在解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電腦的配置選擇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jù)我們的具體需求和使用場景來定制。
對于辦公需求的用戶,我們通常會推薦選擇一款處理器性能穩(wěn)定,內(nèi)存充足,硬盤存儲空間足夠的電腦。處理器可以選擇中端的英特爾或AMD系列,足夠應對日常的辦公軟件運行和數(shù)據(jù)處理。內(nèi)存方面,8GB或以上的DDR4內(nèi)存可以確保多任務處理時的流暢性。硬盤則可以根據(jù)需求選擇SSD或HDD,SSD的讀寫速度更快,適合需要頻繁讀寫數(shù)據(jù)的用戶。
對于娛樂和游戲需求的用戶,電腦的配置則需要更加注重顯卡和顯示器的性能。顯卡是電腦圖像處理能力的關鍵,一款好的顯卡可以帶來更為流暢和逼真的游戲體驗。NVIDIA和AMD的顯卡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根據(jù)游戲的具體需求來選擇合適的型號。顯示器則應該選擇高分辨率、色彩準確的款式,以提升觀影和游戲體驗。
此外,無論辦公還是娛樂,我們都應該重視電腦的散熱性能。如果電腦散熱不好,那么在長時間使用后,處理器和顯卡可能會因為過熱而性能下降,甚至損壞。因此,選擇一款散熱設計良好的電腦機箱或者筆記本電腦是非常重要的。
買一臺CPU例如i5的12系列就差不多夠用了,買太高端的也沒什么用。
總的來說,配置一臺好的電腦需要綜合考慮處理器、內(nèi)存、硬盤、顯卡、顯示器和散熱等多個方面。只有根據(jù)自己的具體需求和使用場景,才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電腦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