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3.3英寸的大屏電紙書閱讀器,可能不少人同筆者一樣曾經種草索尼大法的電子紙,然而看過價格之后這草始終沒拔動。在搜索過程中發現,國內也有品牌推出了類似產品,就價格來說,雖然仍有點小貴,但是對比后國內品牌還是很厚道的。
本次筆者就分享一下同樣能寫、能畫、能聽的13.3英寸大屏漢王電紙書ED310的使用體驗。
靜態評測:
純平13.3英寸大屏,纖薄便攜
漢王電紙書ED310的包裝盒上可以看到EINK 世界電子紙生產基地、@PAPER革命性電子紙、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先驅技術的字樣,從這點可以看出這款電紙書無疑是屬于高端產品了,這也是漢王首款13.3英寸屏幕的電紙書閱讀器。
下面就是迫不及待的上手電紙書了!整體來看,筆者總結了三個詞:夠大、夠薄、夠輕!
ED310為黑色邊框,看起來典雅大氣。主屏幕為全球領先的電子紙,屏幕純平,完全沒有接縫的凹槽。手感上ED310雖然大,但是拿著很舒服,手腕無壓力,從側面看它非常薄,實際的厚度在6mm多一點。尤其是在大量使用手寫筆書寫的情況下,大屏電紙書的輕薄就很重要了,總之ED310重量控制的不錯,相信達到這一水準也是用了不少黑科技了。
漢王電紙書ED310 屏幕為13.3英寸柔性墨水屏,手摸起來是磨砂質感,這是電子紙的特點,摩擦系數有助于還原真實書寫體驗,手寫時跟在紙張上寫的感覺會非常接近;另一方面,微蝕刻工藝可以有效防止眩光。手寫大屏實現了無紙化的優質體驗,在產品工藝和技術方面都站在了行業的前端。該屏幕沒有光源,不僅極大的避免了用眼疲勞,還可以讓產品有極佳的續航能力。
下邊框設置了一個返回鍵。底部集中了紅色的開關機鍵、耳機接口,并且支持聲音外放。
背面金屬質感背板華而不炫。
內置專業級飛思卡爾imx6處理芯片,除了閱讀流暢,功耗也很低,內置4000毫安的電池,還是很給力的。
配件不多,有一支漢王電磁筆就是ED310 的書寫工具。在包裝盒內還能找到可以自己更換的筆尖。標配的便攜包輕便結實,手感很好,看起來商務范十足,可以為外出攜帶提供保護,防止磕碰。
【使用體驗】
對于這樣的大屏幕閱讀器可能不少人認為:這不就是屏幕大了嗎?為什么還要花更多的錢買一個相對來說只是大了一點的閱讀器呢?其實不然。
大屏閱讀,暢爽體驗
從閱讀的角度來說,打開ED310后的界面是非常舒服的,大分欄的設計使得使用者很快能找到想要的工具。
閱讀內容也足夠豐富,預裝書庫接提供了1000冊免費閱讀書籍,開機即閱。而漢王書城和當當書城兩大資源提供方可以保證用戶搜到想找的書籍,電子書相對于紙質書的價格來說是非常便宜的。
如果自己有存貨,還可以通過Type-c接口傳書、Wi-Fi傳書。ED310有16GB的內置存儲,還可以再加一個存儲卡把自己的圖書資料裝進ED310可以隨時看。
同時支持第三方應用安裝,只要稍動手指,閱讀疆域就可以無限擴張。
而閱讀的效果也很令人滿意。
柔性墨水屏閱讀器被大部分愛閱讀的人選擇就是因為它不像手機、電腦等屏幕那樣會有傷眼的藍光,柔性墨水屏無藍光,長時間閱讀不傷眼,在較強的光線下也沒有強反光現象,字體顯示超清晰,觀感柔和舒適。
在工具欄可以調節字號、字體和排版方式,怎么舒服怎么看,大屏確實很任性。它的分辨率高,刷新速度超快,沒有殘影。
ED310支持的文件格式基本覆蓋了讀者平時會用到的文件格式,HTXT、TXT、PDF、HTML、EPUB、DOC、DOCX、PPT、EXCEL、HEB、CHM、MOBI、JPG、BMP、PNG、MP3、WAV17種格式基本覆蓋了當前主流電子書和音頻文件格式。想讀書或者聽書都沒問題。讀書的過程中,在TXT、PDF文件中可采用批注來隨時標記。不懂的詞選中翻譯、查找方便快捷,查詞的同時還能聽讀音,用于學習的時候,把查過的詞加入生詞本中方便復習。
摘抄喜歡的句子,也是大家在看書時常用的功能。ED310 支持把摘抄的內容導出為TXT格式,習慣使用印象筆記的同學也可以登錄賬號保存,方便建立管理個人知識體系。
現在有不少聽書APP,也有很多人在讀書累了的時候選擇聽書。ED310的聽書系統支持外放和耳機聽書,可以連接Type-c接口耳機或使用藍牙耳機。支持男女聲選擇,3種語言設置和7種語速調節,筆者調節后聽到的女聲和男聲閱讀都比較流暢,沒有特別的機械感。看書的同時也可以聽音樂。
這么大的屏幕看漫畫也是極好的,用過大屏之后真的對小屏幕很嫌棄啊,明明之前我還是很愛單手握持的閱讀器。體驗過ED310之后已經回不去了。
精準服務專業用戶
看起來只是屏幕大的電紙書,其實精準解決了一個問題——論文閱讀。13.3英寸的大屏和A4紙差不多,正好能裝下整個A4 紙的所有內容,比如PDF版的論文。
PDF文檔因為具有優秀的固定排版格式,在任何設備上都是固定的,所以通常小屏的電紙書會看不清楚,在kindle上閱讀PDF文檔的感受并不好。而在ED310的大屏幕上不僅內容直接就是全尺寸完全顯示而且還有輔助功能:批注、多種版式排版、OCR識別等非常便捷實用。
打開PDF文件,點擊工具欄可以看到有手勢控制和電磁筆兩種控制方式,可隨時切換。頁碼跳轉、版式、橫屏豎屏顯示、聽書、加黑等功能在使用中操作簡單。版式可以選擇原版、流式,5級縮放讓局部觀看更輕松。自適應屏幕的平寬、全頁或者裁邊自由選擇。
選擇“筆操控”后,手寫筆跡、橡皮擦、裁切、OCR識別、批注等功能一目了然。用手寫筆批注可以隨時圈圈點點,手寫筆跡能夠被留存,如果寫錯了還可以刪除,手寫批注可以跟上思維的速度,隨時記錄。如果要求更高,批注中也可以插入PDF文件。
另一方面,它有OCR識別,可以把PDF文檔識別成可以編輯的文字版。有了這一功能在PDF文檔中如果看到需要的資料也可以快速選擇識別,進行摘抄等操作。如果是不認識的單詞,識別后還能進行翻譯,不僅能釋義還能發音朗讀,對于學習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
還記得上學的時候為了寫好論文,每天都背著筆記本電腦到圖書館,邊查資料邊寫作,在最后階段更是把多次修改打印的論文背在包里來回忙碌,還真是體力活。學生們的論文可能只做幾次,尤其對于搞學術科研的人,那真是資料厚文章多,如果每天都背著筆記本電腦或是厚厚一沓資料往返也是一件挺累的事了。有了ED310 這樣的電子紙設備,這樣的情形就能被解決掉。
探索柔性墨水屏的更多可能
用這么一個方便的大屏閱讀器所有資料囊括其中,且不止是讀書看資料,更是體現出了可手寫柔性墨水屏的便利。與普通的小屏幕閱讀器不同,漢王ED310 配置的電磁筆可以在電子紙上進行手寫,其手寫筆記功能可是讓人直呼awesome!
漢王電磁筆有4096級壓感,筆尖觸及電子紙表面的時候也能感覺到回彈力。通常在紙上寫字時有一定的摩擦力,所以寫字時橫平豎直,筆尖直接與紙面接觸,而ED310 的屏幕表面也有與紙張類似的磨砂感,寫字時能夠聽到細小的沙沙聲,沒有出現筆尖滑偏的現象,用筆按壓屏幕時有回彈力,可以說寫的時候是所寫即所得,書寫體驗良好。達到了舒適的手寫感受,發揮出電子紙的優越性。
在電紙書屏幕上如果寫錯字,那么還可以用筆頭來擦除。擦除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后退或前進一步,用線性擦除一小塊錯誤字跡或用區域選定來大面積刪除,快速方便,設計的非常省時省力。
不過,如果你只是用它來讀書、看論文、標注PDF還是大材小用了。這樣的手寫大屏在工作和生活中那也是一個潛力工具,隨時都可能用到。
比如,筆者在體驗手寫筆記功能的時候發現,用它的空白頁來畫畫是真爽!首先你就有無數張A4大小的畫紙,想畫的時候隨時可以拿起畫筆。雖然筆者只是業余愛好(畫的不好),但還是獻丑畫了一張草稿。如果想要上色,導出PNG格式再到PS里填色也是可行的,畢竟不能隨時帶著電腦和繪畫板畫,有了ED310這個超薄大屏電子紙想要畫的時候可以放在背包里,外出采風也是可行的。
在筆觸中,ED310提供了蠟筆、鉛筆、毛筆、馬克筆、書法鋼筆和鋼筆,六種不一樣的筆鋒,在工具欄中還可以選擇筆觸的粗細,鋼筆和毛筆的觸感非常好,能夠輕松的體現出筆鋒的濃淡。另外,紙紋也提供了相當多的選擇,有16種之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日常生活、工作等各種場景都可以找到對應的紙紋。
用于學習時,橫格、豎格紙紋便于書寫學習,田字格紙紋可以練字。
對于工作場景來說,開會時手寫會議紀要可以選用白紙或橫向條紋的紙紋,如果是小組討論也可以隨手寫下討論重點,如果是設計師們發散思維,展開頭腦風暴也可以隨時選擇合適的紙紋和筆觸抓住瞬間的靈感。對于工作場景來說還要提一句,ED310 的雙MIC還能錄音,也可以用于會議記錄。
對于生活場景來說,記錄小便簽、閑暇時隨手記錄心情、陪小朋友偶爾畫畫涂鴉、用毛筆字或書法鋼筆練字也不傷眼。
總結
總體來說,漢王電紙書ED310 是一款定位高端的專業大屏電紙書閱讀器,手寫功能強大。尤其對于需要大量論文資料查閱的用戶來說,可以隨時查看并且能寫、能畫、能聽。另外,在筆者體驗的一周里還沒有充過電,每天使用一兩個小時續航一周以上沒問題。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作者:莫泊魚
古人在石頭上刻字,竹簡上寫小篆,再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哪怕發展到紙已經不再那么金貴,想要獲得閱讀的機會還是難上之難。而在現代社會呢,閱讀這件事又因為讀書的機會過于容易獲得,而在行動上變得越來越難。比如正在寫這篇文的我,閱讀這件事經常一陣兒一陣兒做,要么一口氣看完一本書,要么十天半個月不看。實際上我最近主要精力,就集中在玩一款名為動物森友會的switch游戲。
花花世界,想要靜下心來只專注于閱讀不被其他的東西所吸引,恐怕是很難了,單純只看紙質書而完全拒絕電子閱讀,也已經不太可能。
閱讀電子化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總體而言,我覺得還是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我在這里只能說說我的情況:這一兩年主要以閱讀電子書籍為主,紙質書也會讀,但次數少于更為方便的電子書。不聽書,沒有看雜志的喜好,有一定的碎片化閱讀量。
雖然手機是最常用的隨身工具,但現在更多的進行碎片化的閱讀,比如刷新聞,看一些網站文章。在適應了更大屏幕的平板電子書閱讀方式后,再看手機屏幕,會覺得每頁顯示的字數少了些,翻頁要多動手指很多次。
比如通勤或者外出旅行的時候,總是想著下載一些書放在手機里隨手看。但是實際上假如是上下班途中,公交車或者地鐵站姿看書是很累人的,而假如是坐火車或者飛機,經過切身體會,更加傾向于看視頻或者玩游戲,很難耐下性子去進行長時間的閱讀。
喜歡用裸奔狀態的mini 5,不能更輕巧了。它比起拿一本紙質書來說更加便攜,長期手持也不會累手。但mini 5確實存在閱讀PDF格式不方便的情況,主要是顯示字體會偏小,如果要放大,勢必要多拖動,不如大屏幕一頁顯示完全來得舒服。
iPad pro 10.5更沉,作為閱讀工具,適合于閱讀雜志、PDF格式的文檔,如果拿來讀小說,我更傾向于使用小屏幕的mini 5。但總體而言,pro以及這幾年新出的,比它還大尺寸的平板們,不是特別適合拿來進行電子書閱讀的工具,主要原因就是重量和大小不稱手,假如要長時間進行閱讀活動,那么最好是放在桌面上而不是手里拿著。而既然要在桌子上看,我倒不如取出我的筆記本電腦,又有著更大一號的屏幕尺寸了。
手頭之前有的kindle paperwhite壞掉了,暫時不打算新買,所以目前的電紙書就是這款眾測得來的當當閱讀器。
比起iPad mini 5,這款電紙書更輕巧、便攜、護眼、省電,功能單一也能提高專注度。不過作為電紙書,配套的資源不夠豐富,界面簡陋,比起亞馬遜的Kindle,體驗感覺還是差距很大的,電紙書廠家現在都不缺硬件技術,但要從整個產品生態和使用體驗來說,目前亞馬遜始終一家獨大。
現在的讀書軟件大多有電腦客戶端版本,或者至少有網頁版,基本上都不影響使用。但用電腦看書也會比較容易產生疲乏,而且容易分心的程度不亞于平板。
軟件們分為兩類:
這幾個是我平時主要采用的軟件平臺,里面的電子書資源已經基本能滿足需要。
Kindle
擁有手機、平板、電腦版本客戶端,但現在不知道為何,連接經常很困難,老是打圈,服務器不穩定。
用來看自購的電子書(常特價打折),或者自己上傳上去的mobi格式資源,里面的功能真的很豐富,尤其適合外文閱讀或者文言文閱讀,查字典很方便。不過我不太喜歡它的筆記導出格式,看起來太凌亂,需要另外用軟件去整理才行,否則逼死強迫癥。筆記可以導出成單詞卡,也可以導出成郵件。
京東讀書
擁有手機、平板、電腦版本客戶端,資源豐富,導出筆記很方便,不僅可以發成郵件,還可以直接導入到印象筆記里,而且格式好看。
它的vip會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比如買京東plus會員贈送或者體驗卡,我已經續期到了2022年。
微信讀書
擁有手機、平板、網頁版本客戶端,目前還在推廣期,仍舊時常贈送無限卡,基本上攢一攢數量,免費試用的體驗時常很可觀,基本上現階段不需要沖會員也能看不少書,而且目前來說客戶端的界面我最喜歡,功能也比較多。但是筆記導出只能全選后復制到剪貼板,不能通過郵件或者印象筆記直接導出。
豆瓣閱讀
擁有手機、平板、網頁版本客戶端,活動比較多,創作平臺很熱鬧,偶爾會參與作品大賽的評委,免費看看里面的新晉作者小說,換一點豆幣,也可以買書。
閱讀界面設計不錯,劃線筆記可以導出,可以導出成html的網頁格式,也可以導出成純文本的txt。
蘋果自帶的圖書軟件,對于epub格式的支持比較友好,偶爾會用但次數不多。界面中規中矩,功能不是特別豐富。筆記導出方法是發郵件,格式還算比較干凈。
一個PDF閱讀器,因為界面比較簡潔,所以一直在用,省略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
優點:可裁剪頁面,批注、筆記、共享等功能也簡潔好用。
缺點:過大的PDF載入后會自動彈回主界面無法打開,大型PDF也容易卡頓。
付費的軟件,但是一次性付費而非月費制,可以接受。主要拿來進行PDF格式內容的閱讀和思維導圖、筆記整理。功能非常強大!網絡上有很多的教學視頻,關于如何用好這款軟件。不過現在里面的學習模式我還沒摸透,最近大材小用,主要用它在看筆記小說時,整理有意思的故事。諸如這段時間在看一本名為《中國鬼神精怪》的書,里面的故事想要記一下的,就框出來,通過學習模式,可以得到一份清楚的思維圖,可以導出成PDF格式、word等,真的很好。
一直以來我都在用豆瓣記錄自己的閱讀情況,但是拓展性不強,最近開始使用notion,覺得很有意思,就在上面建立了自己的閱讀信息庫。
它是一個開放性很強的網站,同時也是個人信息儲存的平臺,在這里不深入談怎么建起來的了,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下這個東西,包括如何使用它的視頻。
這本書最近其實挺火,它有很多賣點:比爾蓋茨推薦、美國幾家報紙評出來的暢銷書第一名,還有諸如年度圖書、最佳圖書之類的榮譽。
作者出身于極端信仰的美國摩門教家庭,沒有正經接受過教育,最后努力讀上名校,改變命運。聽起來是一部講勵志成才的書,然而實際上這本書里作者對她怎樣考學的著墨很少,而是把絕大部分的篇幅拿來講述她從小的成長經歷、家庭帶給她和她兄弟姐妹的影響,以及最后她們不同的命運。
這本書所描繪的美國式宗教狂熱家庭,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真可謂非常遙遠。作為無神論者,看著那些在21世紀后半葉了居然還在篤信宗教神跡的人們,相信世界末日、出了車禍也不上醫院醫治、不讓子女讀書上學等,真覺得匪夷所思。
不過這本書其實也不是去刻畫摩門教這一教派細節的書籍,它還是更多的把落腳點立到了作者所在的小家庭中,一個極端保守和迷信的父親,操控著有些畸形扭曲、壓抑可怖的家族,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顯性或者隱性的被影響。所以這本書的內核應該是:論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作為一本自傳,它的內容波瀾起伏,可讀性很強,可以一閱。
這是一本疫情期間偶然看見有人推薦而找來看的書,乍眼一看,這本書跟書店里最喜歡擺在明處的那些成功學、心理學、經濟學暢銷書沒什么區別:列數據、舉例子、下結論,很像是快餐文學:就是那種你心血來潮,跑到書店里,想要在咖啡座上躺一下午。于是你臨時找本書來看,鑒于長篇小說看不進去也沒那么多時間看完,于是你選中了它,因為內容不多,每個字都認識,還講了一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總結性的話。結果你一口氣看完,好像感覺得到了些什么,可惜的是在塞回書架后第二天早上,你就忘掉看過這本書。
好吧,不過這次這本《事實》,倒還是有些意思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長年累月到處進行演講的人,有些書評說這本書的內容基本上就是簡單的整理了作者歷年的演講稿,沒有深度。其實這樣說也沒錯,這種寫法的好處就是它有著快餐文學的特質:易讀,易入門,淺顯可懂。想想看過的TED演講,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的時間要讓觀眾接受你的理論,需要的是易于理解的形象化圖表、數據、小故事,高度概括的白話用語。
《事實》優秀的地方除了簡單易讀,另外就是它所給出的概念確實有一定的意義,不是單純的口水廢話。其實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就是人很容易被偏見或者固有的觀念所誤導,而忽略掉事實。怎樣得到最準確的信息去客觀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數據說話。當然,也有些書評認為,作者太執念于數據,而數據也可能有誤。但是作者的這種理念我覺得是可以從中讓我們收獲啟發的。
夏丏尊和葉圣陶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撰寫的語文教育讀本,最大的亮點是寓教于樂,用不同的故事來具體闡釋語文知識點和它的應用方法。書里刻畫了民國時期一群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是一個連續性的故事,甚至有開頭、中間、結尾的劇情轉化。
兩個作者都是文學、教育大家,語文素養深厚,卻愿意俯身寫就這樣一本平白淺顯的語文輔導書,令人受益匪淺。里面不僅教了一些作文常識、語文觀念,還給出一些寫作、讀書的好意見,令人讀后如醍醐灌頂,眼界大開。
不過,這本書本來是為民國時的中學生所作,用詞用語和今天不太一樣,可能會給今天的中小學生的閱讀造成一定的困難,但我還是建議家里有中小學階段孩子的父母買一本給自己的孩子讀讀,自己也可以讀讀,里面所蘊含的知識與素養,今天擺在書店里那些暢銷作文書難以望其項背。
葉圣陶所作,內容為對作家作品節選片段,進行分析,從而講解如何寫好文章。比起《文心》的夾雜故事、寓教于樂的寫法,這本《文章例話》則是老老實實的按圖索驥,一板一眼,但是仍舊是一本可以一看的書。
看這本書的目的自然是獵奇了。
作為一個筆記小說文愛好者,《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這幾本書早八十年就看過了,這本《中國鬼神精怪》則截取了歷代不同的筆記小說,如《子不語》《搜神記》之類,以鬼神、精怪、夢幻等進行分類,每一類別截取了一些故事,比如鬼魂篇,就有勾魂、魂吊、魂與身、諸鬼、僵尸、骷髏、塑像精魅、鬼婚、鬼淫、鬼吟、鬼謔、冥府、冥游等小的分類,每一類下面又選取了幾個、十幾個不同書籍里的故事,所以這本書實際上相當于是一本古代想象類故事合集。
而其中最多的是鬼故事,鬼故事中最多的是書生誤入歧途,女鬼投懷送抱類故事......咳咳,總之,這本書很厚很長,目前為止我也才看了五分之一,但是雷同的篇目很多,看久了會有點疲勞,因為大部分都是劇情走著走著就走到下半身的事情去了。大概是因為古代人生活趣味困乏的緣故,大多數故事屬于文人意淫。幾乎可以想見寫作者大半夜獨蹲一豆油燈之前,穿著單薄衣物,期待著美女破門而入的可憐場景。
這本書缺點是沒有白話文翻譯,直接截取的是文言文原文,加上一些注釋。所以一開始閱讀會有些不適應,如果文言文基礎比較差,讀起來會很累,不過也是一本挺有意思的書。
這里我選里面一個稍微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可以看看它的格式,很簡單的僅有原文和注釋:
好了,這一次的閱讀分享就到此為止了,謝謝大家的觀看!求贊,比心!
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天,你用何種方式閱讀?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在發生著改變和重構。從紙質閱讀到電子書閱讀,再到手機里的聽書App,伴隨著文學傳播媒介的更迭,在傳統閱讀之余,用耳朵代替眼睛去閱讀,已然成為一種新的讀書“姿態”。
有一個數據可以作為佐證: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國民有聲閱讀呈快速增長,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
聽書,正在全社會掀起一場閱讀新革命。
從讀到聽,聽書成為閱讀新風尚
打開聽書App,戴上耳機,隨著涌動的人流擠進地鐵,這成為了90后張悅通勤路上的新習慣。
自大學時代起,張悅就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可工作后,日益繁忙的生活讓他幾乎沒有時間翻開書本去閱讀,于是,每天40分鐘的上下班路上,成為了他的“充電”時間。原先,張悅會拿著手機翻看電子書,可早晚高峰的地鐵里人潮擁擠,在狹小的空間里舉著手機閱讀,體驗感實在不佳。于是,張悅選擇了聽書,“我覺得語言比單純的文字更具感染力,一些優秀作品用聲音演繹出來,會讓書中的人物鮮活起來,更能讓讀者置身其中。”張悅喜歡歷史,這段時間,他已經聽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里曾經是漢朝》《話說宋朝》等一系列長篇歷史小說。
和張悅一樣,隨著互聯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聽書”一族。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蜻蜓FM、喜馬拉雅、樊登讀書等App紛紛通過贈送VIP會員或免費資源等方式向宅家的用戶送福利,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聽書”隊伍。據喜馬拉雅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有聲閱讀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63%,總收聽時長更是增長了近100%。喜馬拉雅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有聲書是喜馬拉雅平臺上最熱門的收聽類型之一,活躍用戶每天的聽書時長能達到3個小時,高頻用戶一年聽書15本以上。而另外一款“懶人聽書”App數據同樣驚人,其平臺用戶量增長迅猛,目前已突破4.3億。
聽書為什么會這么流行?在很多閱讀愛好者眼中,方便快捷、輕松愉快、解放雙眼是選擇聽書的最重要原因。無論是在乘坐交通工具的路上,或是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又或者是躺在床上放松一下疲憊的身體準備入睡之時,聽書都能讓你隨時隨地實現閱讀的愿望。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的觀點是:“音頻的伴隨性、多場景共存等特性,能夠很好地滿足新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習慣。”
“去年我一共聽了22本書。”在媒體做編輯工作的張女士,總愛一邊干家務一邊聽財經方面的書籍,她說,現代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對著電腦,眼睛和頸椎都非常疲勞,休息的時候再也提不起興趣去好好讀書了,“所以這個時候換耳朵上場,感覺特別放松,干起活來一點也不枯燥。”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很難有大量的時間去靜心讀書,但與此同時,世界變化之快讓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不斷增長,這種情況之下,“聽書”作為一種低門檻的學習方式,在快節奏的生活與學習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滿足了人們想要閱讀的需求。
聽書與傳統書籍正在走向融合
聽書火爆,迎來了有聲讀物平臺爆發式增長,咪咕、蜻蜓、考拉、荔枝、喜馬拉雅FM、樊登讀書、懶人聽書等App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約有200多家聽書網站,不少手機新聞客戶端、微信圖書、QQ閱讀等也紛紛推出了“聽書”“聽報”功能,而一些只以文字和圖片推送為主的微信公眾號,也紛紛加入了語音推送功能,頗受用戶歡迎。
梳理目前市面上的聽書軟件,大體可分為兩類:一種是朗讀式,即朗讀者直接把書上的文字轉化為聲音,完成對文學作品的有聲化制作;另一種是說書式和解讀式,即是將書本內容進行拆解和提煉,把其中的精髓和要義講解給聽眾,例如羅輯思維、樊登讀書等。
幾個月前,公務員孟女士購買了“懶人聽書”一年的會員,成為了其億萬用戶之一。這段時間以來,她陸續聽完了《紅樓夢》《百年孤獨》等“大部頭”著作,“坦白地說,這類書對我而言,是很難直接看下去的,但說書的老師講得很有趣,把一些艱深的文字說得通俗易懂,幫助我理解,一本書不知不覺就聽完了。”
事實上,聽書也正在和傳統紙質書進行融合。不少出版社通過為紙質書加上聽書平臺的二維碼,與聽書平臺方進行授權合作,建設獨立有聲讀物平臺等多種模式開拓聽書市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大概60%的書都有同步推出的“有聲書”,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數字出版與科技部主任趙晨介紹,人民文學出版社一直重視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應用。2014年已開始嘗試紙書、有聲書聯合推廣,錄制了“名著名譯”系列有聲書。2018年底,人文社搭建了有聲店鋪“人文讀書聲”,可為用戶提供多種閱讀體驗方式,包括線上聽書、電子書、視頻解讀等。趙晨認為,國民閱讀習慣的改變,推動了整個市場向線上化、數字化發展,“目前,聽書從內容版權、主播平臺到市場,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生態鏈。”
另一款專注開發有聲書的鳳凰書苑App,精選了鳳凰集團旗下9家出版社各自的重磅力作,鳳凰書苑App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傳統的出版機構,開展有聲書業務最大的優勢在于持有大量經典作品的版權和優質內容,而這是有聲出版業務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紙質閱讀和有聲閱讀不是競爭關系
“聽書”一路受到讀者追捧,但也有業內人士對這種閱讀方式表示擔憂:“聽書”究竟是不是一種閱讀?閱讀工具的改變,是否會讓人們的閱讀能力“淺”化?習慣了聽書的人們,還愿意去購買紙質書嗎?
尼古拉斯·卡爾在《淺薄》中提出:“數字信息的洪流不僅改變了我們的閱讀習慣,更會改變我們的心智極限,為了跟上時代,我們囫圇吞棗,卻失去了持續關注、深入反思、內在記憶的學習能力。”
一部分閱讀愛好者對此感同身受,他們表示,相比聽書,自己還是更喜歡紙質書,最主要的原因是紙質書可以一頁一頁地翻閱,隨時回頭翻看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品味一句話,并且可以劃重點、做標記。相比之下,聽書的場景極易造成走神,“讀書這種事情是需要靜心的,當你一邊干著手頭的工作,眼睛卻看著外面的世界,耳朵卻還要繼續填塞,一心多用的時候,天知道你究竟哪個感官在工作。”
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高山冰副教授認為,有聲讀物有著獲取方便、資訊量大的特點,用戶在接受程度上相對輕松。但傳統紙質閱讀給讀者帶來的思考力是有聲書無法比擬的,如果現代人依賴越來越“懶”的閱讀方式,勢必會導致閱讀與思考能力下降。“聽書受干擾因素多,容易稀釋信息,從而不利于深度閱讀與知識體系建立,知識圖譜難以形成。當艱深的書籍最終變成了易于消化的流食,久而久之,讀者自然也失去了‘啃硬骨頭’的興致和能力。”不過他同時表示,有聲讀物可以作為傳統圖書的延伸和補充,增加人們閱讀的選擇。
“一部分聽書人群,當他們對某部作品、某位作家、某個領域產生了興趣,大概率會去買紙質書進行深度閱讀。而出版社推出有聲版圖書,是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閱讀享受,最終促進紙質書銷售。”趙晨認為,面對傳統出版行業在數字化時代遇到的瓶頸,有聲書等數字出版方式是目前值得耕耘的沃土,“紙質閱讀和有聲閱讀不是競爭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當一部作品同時擁有紙質和聲音版本時,影響力和價值也會因出版維度的疊加而有所增加。”
事實上,多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均表示,有聲書制作成本遠高于電子書和紙質書,包括版權成本、錄制成本(錄音費用及演播酬勞)、后期制作成本和運營成本。但即便如此,趙晨對有聲書市場的發展前景依舊充滿信心,“這是出版數字化融合、文學作品增值必須要走的道路,未來我們將把好內容關口,把更適合語言和聲音表達、更容易理解的作品提供出來,讓有聲讀物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王慧 付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