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我們從官方獲悉,極越07將于9月10日上市,新車定位純電動中大型轎車,此前已開啟預售,預售價為21.59萬元起。新車未來將首發搭載Apollo高階智駕2.0正式版。
回顧外觀,新車的前臉采用了電動車常見的封閉式設計,車頭下方配備了梯形的進氣口。新車配備智能交互大燈,Y字形的設計看起來非常犀利。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極越07的風阻系數僅為0.198。
車身側面來看,新車采用了溜背式的轎跑設計,整體輪廓流暢動感,營造出蓄勢待發的感覺。車尾配備了兩端分叉的貫穿式尾燈,造型很有科技感。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953/1989/1475mm,軸距為3013mm。
進入車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塊35.6英寸的超大貫穿屏,能夠兼顧儀表盤、中控屏和副駕屏的功能。半輻式的方向盤設計十分獨特,酷似飛機操縱桿,也有普通樣式可選。車內配備了炫彩氛圍燈,中控臺下部提供手機無線充電面板。智能座艙方面,新車引入端到端大模型,語音助手SIMO也將升級為2.0版本。
智駕方面,新車將搭載ASD(Apollo Self Driving)阿波羅高階智能駕駛,使用端到端技術后,繞行動作更為順滑,提升路口通行效率、變道同時躲避大貨車更安全。此外系統還將車道級導航地圖與智駕SR信息融合,通過對物理世界的完全復刻,提升導航體驗的沉浸感。此外還將推出全新主題界面,手機App也將升級為3.0版本。
動力方面,極越07為純電驅動,低配為400V架構,搭載單電機,最大功率預計為200kW。高配為800V架構,搭載雙電機,最大功率為400kW。
百公里不到6塊錢?1450L超大后備廂,五菱這車真不錯!
T之家 6 月 13 日消息,科技媒體 gizmochina 昨日(6 月 12 日)發布博文,挖掘 GSMA IMEI 數據庫發現小米計劃推出 Redmi Pad SE 8.7 4G 平板。
IT之家援引曝料信息,Redmi Pad SE 8.7 4G 平板型號分別為“24076RP19G”和“24076RP19I”,其中后綴 G 代表國際版,I 代表印度版,數據庫中尚未出現“C”后綴的國內版本。
Redmi Pad SE 8.7 4G 相關曝料信息并不多,目前只能從名稱上判斷是支持 4G LTE 網絡的 8.7 英寸平板。
小米于 2023 年 9 月在國內推出 Redmi Pad SE 平板,售價 899 元起。該產品正面配備 11 英寸 1200*1920 分辨率 LCD 屏,峰值亮度為 400 nits,支持 90Hz 刷新率,支持 1670 萬色顯示,對比度為 1500:1,擁有 70% NTSC 色域覆蓋率,屏占比為 84.4%,獲得德國萊茵低藍光 / 無頻閃雙重護眼認證。
尺寸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小米 Max 3 將屏幕尺寸從上一代的 6.44 英寸增加到了 6.9 英寸,電池容量也提高到了 5500 毫安時。
過去兩年里,手機在產品形態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屏占比的不斷提高。在手機物理尺寸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壓縮屏幕四周邊框的寬度,主流安卓手機的屏幕尺寸從 5.5 英寸(16:9 比例)提高了 6.0 英寸(18:9 比例)、6.3 英寸(19:9 比例左右的「劉海屏」)。
雖然手機屏幕的尺寸一直在增加,不過依然有不少用戶希望自己的手機擁有更大的屏幕。
2016 年 5 月,小米發布了擁有 6.44 英寸超大屏幕的小米 Max。這個發布之初被普遍認為只是滿足一小部分用戶的「小眾產品」,上市后卻意外地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一年之后,小米如期發布了升級了工藝和硬件的小米 Max 2。
7 月 19 日,小米發布了這一系列的第三款產品——小米 Max 3。
相比前兩代 Max,Max 3 在延續了大屏、大電池兩個「招牌式」特性的同時,在很多地方有了明顯的變化,不過價格依然維持在了和前兩代產品基本一致的 1699 元(4GB + 64GB)和 1999 元(6GB + 128GB)。
屏幕是小米 Max 3 相比前兩代 Max 最大的變化,在整機尺寸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小米 Max 3 通過大幅收窄上下邊框,將屏幕尺寸從之前的 6.44 英寸(16:9)大幅增加到了 6.9 英寸(18:9)。
由于主流手機已經完成了從 16:9 到 18:9 的進化,包括游戲在內,目前大多數的常用 app 也已經完成了對 18:9 屏幕的適配,因此在實際使用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小米 Max 3 的 18:9 超大屏幕對體驗的加成。事實上,從屏幕尺寸上看,小米 Max 3 的 6.9 英寸已經很接近不少小屏安卓平板,可以說是「真·平板手機」了。
這塊屏幕的參數也非常主流,LCD 材質,分辨率是 2160X1080,最高亮度 520 尼特,可以覆蓋 84% 的 NTSC 色域。默認的顯示效果依然是國產機中常見的偏冷艷,如果你不喜歡這種風格,MIUI 也提供了包括基于 sRGB 的標準模式在內的多種色彩模式可選。
小米 Max 3 的后蓋采用了一體式全金屬后蓋,注塑天線和金屬后蓋之間的銜接處理地很平滑。
此外,小米 Max 3 的后蓋四周還做了明顯的弧度處理,左右兩側中框處做了一個向屏幕部分收的折線,這種設計可以讓手機后蓋更加貼合手掌,同時讓用戶感知到的中框區域變得更窄,帶來更加輕薄舒適的握感。
小米把這種嵌合掌形收弧設計叫做「楊柳腰」,在 Max 3 之前,小米 6X、紅米 Note 6 Pro 也采用了類似的「楊柳腰」設計。
在屏幕部分,小米 Max 3 還采用了「懸浮屏」的設計,屏幕及四周的塑料包邊略微高出金屬中框,從而營造出一種類似屏幕「懸浮」的效果。「懸浮屏」設計的優點是可以讓手機在視覺上更加顯薄,缺點是突出的塑料框會影響手感,好在小米 Max 3 屏幕的玻璃蓋板和塑料框銜接地很順滑,所以這個設計倒不至于給手感帶來多大的副作用。
由于超大號屏幕和電池的存在,小米 Max 3 肯定輕不了。根據官方的數字,小米 Max 3 的重量為 221 克。作為對比,智能手機中兩塊著名的「磚頭」iPhone 8 Plus 和索尼 XZ2 Premium,重量分別是 202 克和 236 克,小米 Max 3 的重量介于二者之間。
不過這只是單純的數字,由于 Max 3 的尺寸很大,加上后蓋的弧度設計,重量可以更好地分散開,所以拿在手上的感覺反而還可能比 iPhone 8 Plus 稍微輕一點,比另外一個接近半斤的手機感覺輕很多。
在官方的宣傳材料中,小米把 Max 3 形容為「單手可握」。
至于單手能不能握得住,和用戶個體的關系比較大(反正我這個小手不太握得住)。不過從產品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小米 Max 3 為了提高握持感而做的努力。
舒適的弧線、一體的磨砂金屬后蓋、不算夸張的重量讓小米 Max 3 拿在手上還是比較舒服的。對于這個尺寸的手機來說,能做到這樣還是值得點個贊的。
SoC 部分,小米 Max 3 采用的是高通今年新推出的中端芯片驍龍 636。
從定位上看,驍龍 636 是用來取代之前口碑極佳的驍龍 625/626/630 系列,不過從實際表現上看,驍龍 636 和之前這幾顆芯片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反而是更接近驍龍 660。
CPU 部分,驍龍 636 采用了 8 個高通半定制的 Kryo 260 架構核心,其中 4 個「大核」最高主頻 1.8 GHz,4 個「小核」最高主頻 1.6 GHz。這套 CPU 規格幾乎和定位更高的驍龍 660 是一樣的,只是 636 的最高主頻略低。
除了 CPU 上的大跨步,驍龍 636 在其他規格上也普遍有所提升,GPU 升級到了 Adreno 509,性能相比驍龍 630 的 Adreno 508 有 10% 左右的提升,ISP 升級到驍龍 660 同級別的 Spectra 160,內置 Hexagon 680 DSP,支持雙卡雙待雙 4G,制程依然是較為領先的 14 納米工藝。
我們手上這臺評測機是 6GB + 128GB 的版本,系統是 MIUI 10 測試版。實際體驗中,小米 Max 3 體現了非常不錯的流暢度,日常的 app 打開、多任務切換和驍龍 660 機型基本拉不開差距。游戲方面,驍龍 636「吃雞」會有些壓力,不過王者榮耀等「輕量級」的游戲也可以較為流暢地運行。
電池容量可能是小米 Max 3 除了屏幕之外最大的亮點了。
小米 Max 3 的電池容量達到了「充電寶」級別的 5500 毫安時,比 Max 2 還多出了 200 毫安時。
這樣一個略顯夸張的容量,搭配上能耗比很優秀的驍龍 636,小米 Max 3 的續航表現自然非常優秀,屬于「再怎么折騰一天也用不完、兩天也能輕松撐過去」的水準。
啊對了,小米 Max 3 也支持反向充電,用一根 USB Type-C 到 Lightning 線就可以隨時給 iPhone 回血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Max 3 反向充電的輸出規格可以達到 5V 1.2A,這個速度要比其它支持反向充電的手機快了不少,甚至比 iPhone 自帶的 5V 1A「安全快充」還要快點。
小米 Max 3 支持 18W 的 QC 3.0,手機沒電狀態下,一小時可以充到 70%。鑒于 Max 3 巨大的電池容量,這個速度還是比較優秀的。
拍照并不是小米 Max 3 的主打賣點,不過小米 Max 3 的相機規格還算不錯。
其中,前置相機是 800 萬像素(單像素 1.12 微米,f/2.0 光圈),支持 AI 人像虛化,后置是 1200 萬 + 500 萬,1200 萬主攝的單像素尺寸達到了 1.4 微米(我們這臺的 CMOS 型號是三星 S5K2L7),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鏡頭光圈 f/1.9,支持 AI 場景識別。
在我們的體驗中,小米 Max 3 的體驗還不錯,全像素對焦可以讓小米 Max 3 在幾乎所有場合實現快速的對焦,AI 場景識別的速度很快,取景器畫面也沒有明顯的卡頓。至于成像素質,小米 Max 3 距離小米 8、MIX 2S 肯定有差距,不過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在 1500-200 元價位屬于偏上的水準。
以下樣張均使用小米 Max 3 在自動模式下拍攝,無任何后期。
作為 Max 系列的第三代產品,小米 Max 3 有著明顯比前兩代產品更好的完成度。
尺寸更大、屏占比更高的屏幕進一步提升了小米 Max 3 的「大屏」吸引力,工藝和設計上的改進讓小米 Max 3 在體型偏大的情況下依然有著不錯的手感,1699 元(4GB + 64GB)、1999 元(6GB + 128GB)的售價依然很具性價比,特別是 6GB + 128GB 的版本。
小米 Max 3 和小米 MIX 2S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雖說 Max 3 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不過巨大的屏幕尺寸讓小米 Max 3 并不是一個特別「主流」的選擇。在購買這款屏幕特別大、續航特別優秀的手機前,建議大家先去線下的小米之家感受一下小米 Max 3 的尺寸后再做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