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游戲引擎和視覺計算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所推出的各類游戲在畫面上都做出了不小的優化和升級,人物的建模以及場景的渲染也都更加逼真。這無疑給玩家們帶來了更加逼真的游戲效果和體驗,真正的把玩家帶入到了虛擬世界。但是許多的游戲效果都需要開在開啟狀態下才能夠真正體驗到,這個時候顯卡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許多玩家都非常懼怕,也可以說是不敢開啟全特效來運行游戲,都會擔憂開啟后會導致畫面不流暢卡頓的情況,認為只有高端價格貴的顯卡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其實不然。縱觀現在的顯卡產品,市售的千元級中端以及中高端產品其實基本上都足以給玩家帶來不錯的游戲效果,滿足主流游戲作品的玩家沒有什么大問題。所以建議各位玩家還是不要盲目選擇價格較高的發燒級顯卡。
無論我們用電腦來做什么,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流暢的操作環境。對于玩家來說,如果在游戲中正在經歷團戰或是生死存亡的時刻,電腦突然卡頓或黑屏,我相信對每一位玩家來說都是一場噩夢。對于辦公的用戶來說,如果正在處理一些圖像或文件,不夠順暢的環境肯定會影響到用戶的心情,就更不要說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了。
現在市面上的顯卡產品和品牌種類繁多,可能同級別的顯卡就會衍生出許多品牌。今天筆者就為大家推薦幾款售價千元級的顯卡產品,在這個級別的顯卡當中不僅能夠應對目前市面上各大主流單機大作,同時在價格方面也有不小的優勢,可以說是性價比超高。如果您的預算正好是在這個范圍內,那么不妨可以做個參考,希望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文作者:愛折騰的老司機
一、前言
近期先是N家推出了支持光線追蹤的RTX系列顯卡,接著是A家推出了Radeon? VII顯卡,不管是RTX2080還是Radeon? VII,對普通玩家來說,5000+的價格等于一臺整機的價格了,所以我們只能看看評測,口水一下就好。
適逢近期戰地5、APEX英雄、刺客信條 奧德賽、古墓麗影 暗影等游戲新作上市,難不成沒有高級的顯卡,我們就不玩這些游戲了?
非也,非也!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千元級的顯卡才是需求量最大的產品,這個級別的顯卡盡管不支持最新的光線追蹤技術,但在1080P分辨率下,還是能夠暢玩大多數游戲的,就算遇到個別要求高的,降降抗鋸齒之類的特效也是能玩的。
目前這個價位A、N都有顯卡,A家的自然是馬甲卡RX 580 2048SP 4G,N家則是挖礦庫存貨GTX1060 3G。
其實本人以前對比過RX 480 4G(2304SP)和GTX1060 3G,RX 480 4G(2304SP)能夠勉勝GTX1060 3G,那么,RX 580 2048SP 4G在SP少了256個的情況下,對上GTX1060 3G豈不是很懸?
No,No,No,別忘了DIY圈子里還流傳著一句話:“A卡戰未來”,尤其是近期AMD的驅動升級到腎上腺素Adrenalin 2019 Edition后,RX 570綜合性能都可以提高15%,要知道,RX 580 2048SP 4G就是RX 570 4G的馬甲版本。這樣一來,RX 580 2048SP 4G對上GTX1060 3G鹿死誰手,尤未可知呢!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誰強誰弱,PK一番不就知道了。本人手頭已經有一張RX 580 2048SP 4G了,后來又找朋友借了一張GTX1060 3G,正好春節放假有時間,索性就進行了一番對比測試,看看結果究竟怎么樣。
兩張顯卡合影,左下為迪蘭RX 580 2048SP 4G X-Serial,右上為銘瑄 GTX1060 3G 巨無霸,從正面來看,兩張卡都是雙風扇,長度也基本差不多,價格方面, GTX1060 3G要比RX 580 2048SP 4G貴200多,但迪蘭的卡散熱明顯好一些,一來風扇大一些,二來熱管和散熱片多一些。
迪蘭(Dataland)RX 580 2048SP 4G X-Serial 戰將 1284-1310/7000MHz 4GB/256-bit GDDR5 DX12獨立游戲顯卡1049元
背面,迪蘭的卡有背板,銘瑄的無背板。
頂部,迪蘭的造型復雜一些,銘瑄的簡約一些,供電接口迪蘭8PIN、銘瑄6PIN。
輸出接口數量一致,就是位置稍微有點不同。
二、搭建測試平臺
要進行對比測試, 自然要搭建測試平臺。
簡單介紹一下主要配件吧,盒裝銳龍 5 2600。
AMD 銳龍 5 2600 處理器 (r5) 6核12線程 AM4 接口 3.4GHz 盒裝CPU1299元
銳龍 5 2600,6核12線程,使用12nm工藝制造,主頻3.4GHz,最大加速頻率3.9GHz,是性能比很高的一款U。
主板,微星B350M GAMING PRO,盡管是B350,但刷個BIOS就能支持2字開頭的銳龍。
淘寶網 - 淘!我喜歡s.taobao.com
去看看
內存,金士頓Predator DDR4 2933 8GX2 RGB。
SSD,金士頓 HyperX Fury 雷電 RGB SSD 480G,其實之前其實有一塊480G SSD,當時是夠用的,可這次下載了戰地5(50G)、APEX英雄(20G)、刺客信條 奧德賽(50G)、古墓麗影 暗影(40G)等新游戲后,那塊480G就放不下了,只好再新入一塊SSD。
該盤某東自營目前480G無貨,只有960G,想要480G可以第三方或者某寶買。
金士頓(Kingston)HyperX Fury系列 雷電 960G SATA3 RGB SSD固態硬盤1399元
金士頓 HyperX Fury 雷電 RGB SSD 480G在性能方面和其他SATA接口的SSD基本差不多,比較有特色的是支持RGB燈效,這個功能在SSD上還是比較少見的。
附件一覽,可以看出多了一條線,它就是實現RGB的關鍵。
盤的外觀和普通的Fury SSD也有不同,尤其是上下有兩排可以透光的小顆粒。
背面沒啥奇特的。
這里多了個類似Micro USB的接口,但其實是RGB接口,其電壓定義是和Micro USB不同的,請不要用安卓手機充電線作死去試。
另一端可以接主板RGB接口或控制器。
順便簡單測試一下,先看看S.M.A.R.T信息,由于我測試完游戲才想起用CrystalDiskInfo看SSD信息,所以有一定的通電時間和次數,其中大多數通電時間是浪費在掛機下載戰地5和APEX上的,這里我要吐槽一下EA的服務器,真的很慢,掛機2天才下完兩個游戲。當然,要不是網上找了攻略,三天都未必能下完。
AS SSD Benchmark測試,受限于SATA接口,所以和主流SATA接口的產品區別不大。
CrystalDiskMark測試,也基本跑滿SATA接口的極限了。
TxBench測試。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跟NVME盤沒得比,但在SATA盤中分數也算可以了,反正用來當游戲倉庫,容量第一。
裝機,機器基本是現成的,上次體驗AMD LINK時就裝了一臺,這次增加一塊SSD就行了。
機箱背面有兩個2.5吋磁盤位,直接裝上即可。
背面一覽,這下兩個2.5吋磁盤位都滿了。
蓋好側板就完事了。
順便體驗一下燈光,金士頓 HyperX Fury RGB SSD 480G可以用主板軟件控制RGB燈效,MSI的GAMING APP走起。
機箱正面燈效。
機箱背面的2.5吋磁盤位正好留了透光的位置,所以SSD的燈光能夠通過側板透出,先是紫色。
再看白色。
三、大戰三百回合
開戰前,先看兩款顯卡的規格,GPU-Z走起。
圖形理論性能測試:
3Dmark FireStrike,可以看出,在最新腎上腺素的加成下,RX 580 2048SP 4G已經略勝一籌。
3Dmark Time Spy,依然是RX 580 2048SP 4G小勝。
游戲性能測試:
戰地5是一款由EA制作并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其畫質達到了照片級,可玩性也十分豐富,需要用橘子(Origin)平臺登陸才能玩。游戲支持DX11和DX12兩種模式,由于游戲沒有自帶Benchmark程序,而第三方的DX12測試軟件比較少,所以這里只測試DX11模式。
圖形設置如下。
由于是手動操作,為了減小誤差,采用訓練場跑固定圈,Fraps記錄的方式進行測試。
起點就在這里。
測試完畢,RX 580 2048SP 4G比GTX1060 3G高了12幀,這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另外,從兩條曲線基本平行可以看出,本人的手動跑圈測試法誤差還是比較小的。
APEX英雄,還是EA的游戲,要玩也得用橘子(Origin)平臺,游戲和吃雞類似,玩法卻豐富了許多,但我能吐槽服務器嗎,游戲更新慢不說,還各種登不進去。
當然,吐槽歸吐槽,由于該游戲完全免費,所以還是說一聲“真香”吧!
圖形設置。
組個隊先體驗一把,開始跳傘了,這跳傘方式比吃雞酷炫很多。
落地了,開始沖鴨,然而,很快就團滅了。。。。
還是收了心,先為大家跑測試吧,這個游戲也不帶Benchmark程序,所以這里繼續用訓練場跑圈法測試。
這款游戲依然是RX 580 2048SP 4G表現較好,GTX1060 3G的曲線出現了許多狗牙,這說明其3G顯存在某些場景會不夠用,俗稱爆顯存。
刺客信條 奧德賽,育碧的經典游戲,已經是第十一部了,盡管這是一款DX11游戲,但其畫質是很贊的。
圖形設置,環境細節設置為極高。
看似GTX1060 3G平均幀數只低了2幀,但其實又爆顯存了,最低幀只有4,曲線圖也是各種狗牙。大家想要流暢玩耍,可酌情降低特效。
古墓麗影 暗影是一款由Eidos Montreal工作室制作的動作冒險游戲,該系列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游戲了,此版本為重啟系列三部曲的終章。好不好玩咱先不說,但本人覺得這個版本的女漢子勞拉是最好看的。
圖形設置,這次吸取了刺客信條 奧德賽的經驗教訓,將抗鋸齒由4倍降為1倍,其他依然是能高則高。
測試結果,RX 580 2048SP 4G高出GTX1060 3G 11幀。
絕地求生 大逃殺圖形設置。
測試結果,這里GTX1060 3G終于扳回一局,小勝RX 580 2048SP 4G。
四、測試匯總及總結
為了不因篇幅過長導致大家看的太累,剩下的游戲測試我就不逐一上圖了,這里直接放匯總結果。
可以看出,通過驅動的不停優化,到了腎上腺素Adrenalin 2019 Edition時,量變終于引起質變,RX 580 2048SP 4G可以在大多數游戲中打敗比自身貴200多的GTX1060 3G,這證明了“A卡戰未來”所言不虛。
另外,還有一部分游戲,GTX1060 3G輸在顯存少了1G上,這1G顯存看似不多,但游戲出現較低幀的頻率明顯高了很多,這對游戲體驗影響很大。
當然,由于架構偏老,所以RX 580 2048SP 4G在功耗方面比不過GTX1060 3G。
以上測試就到這里了,鑒于測試不易、寫文不易,還請大家點贊、收藏、打賞支持,如果有不同觀點或者想進一步了解相關技術,也可以回帖討論。
五、文末彩蛋
這里教大家一個方法,能解決大部分戰地5及APEX等Origin平臺游戲更新慢的問題,新人趕緊收藏,老鳥請無視。
首先用Origin CDN切換器選擇Akamai,然后應用(需要在Origin退出時進行)。
接著打開UsbEAm Hosts Editor,點擊左下角的+號。
選擇Origin,再選最后一個。
然后出現一堆服務器,點檢測延遲,隨后會顯示延遲數值。
然后選中延遲最低的,點應用選中。
應用成功就可以打開Origin進行游戲更新了,如果過了一會兒這條線路又變慢了,可以繼續換一條,方法是退出Origin,然后點清除當前,然后繼續檢測延遲,誰低就選誰
京時間2019年4月23日21:00時,英偉達正式發布了旗下GTX16系的新成員——GTX 1650顯卡。至此,從去年8月份到今年4月份,圖靈架構代替10系顯卡的戰略意圖已經基本完成(GTX 1650 Ti今天被爆出存在)。
那么,GTX 1650的性能究竟如何?它對DIY行業和消費者的指導意義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網傳概念圖,實際并沒有公版GTX 1650設計
參數是怎樣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參數,上圖!
三大NV千元級顯卡參數對比
上圖就是GTX 1650的參數,我們拿10系對位顯卡GTX1050和GTX 1050 Ti來做對比,可以看到,首先GTX 1650使用的核心依然是圖靈架構,芯片代號TU117-300,12nm制程。其擁有896個CUDA,56組紋理單元,32組光柵單元。
頻率方面,GTX 1650基礎頻率1485MHz,加速頻率1665MHz,不過這個不是能和上代GTX 1050/1050 Ti對比的標準,因為架構不同。
而在顯存上,依然是4G的GDDR5顯存,顯存頻率8000MHz,顯存位寬128bit,顯存帶寬128GB/s。
可喜的是,TDP依然控制在75W,這就說明僅靠PCIe供電就可保證GTX 1650的全部能耗。不過延伸到廠商上面,因為有不少超公版設計的OC版本存在,所以不少廠商還是普遍加了一個6pin的額外供電接口。
這塊七彩虹GTX 1650 ULTRA就額外配備了6pin電源接口
性能如何?
從參數對比來看,首先可以肯定的是GTX 1650不管是制程,CUDA數還是顯存都全面碾壓了GTX 1050,如果你最近錢緊,至少從GTX 1050來升級的話是絕對不虧的。
那么GTX 1050 Ti呢?對不起,真不好說。從CUDA核心來看,GTX 1050 Ti是明顯高于GTX 1650的,但是頻率GTX 1650要高于GTX 1050 Ti,再加上制成紅利,誰高誰低真不清楚。不過通過一些跑分露出我們能略知一二。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1080P 高畫質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2K 高畫質
從之前GTX 1650現身最終幻想XV的benchmark跑分庫來看,無論是在1080P還是在2K環境下,GTX 1650的性能和GTX 1050 Ti基本持平,但是要弱于RX 580,所以這款產品的對位并不是它。(有可能GTX 1650 Ti才是對位RX 580的存在)
不過這只是一個游戲的成績,實際顯卡性能要綜合理論3DMARK和各項游戲性能體現,由于GTX 1650剛剛發布,我們也是剛剛拿到驅動,具體的性能表現我們將稍后為大家帶來,敬請關注后續具體產品評測。
GTX 1650的誕生意味著什么?
從去年八月份老黃在德國發布20系全新圖靈顯卡開始,一個大的布局就在展開。首先就是首發的RTX 2080 Ti/2080/2070三塊顯卡,這三者讓消費者們體會到了圖靈新架構所帶來的制成紅利,尤其是RTX 2080 Ti遠超上代卡皇1080 Ti的表現,讓人們相信了顯卡性能的提升依舊是巨大的。
同時,NVIDIA發布了一個全新圖形技術概念:實時光線追蹤,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RTX,它能夠取代傳統光柵化,并且使畫面變得更加精美,真實。雖然到目前來看RTX支持的游戲還是比較少,應用的場景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但這對于圖形處理技術是非凡的。
接下來,DLSS(深度學習超采樣抗鋸齒),整數浮點并發運算等一系列新技術也被執行出來。
然后就是例行更新了,RTX 2060發布,至此,RTX家族全部到齊,從光追入門到暢玩光追定位精準。
但是還沒完,毫無征兆的,老黃發布了GTX 16系列。分別是GTX 1660 Ti、GTX 1660和我們今天討論的GTX 1650。這樣做可以說同時順應了兩種情況,第一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想用圖靈顯卡但是不喜歡RTX等技術,不想為此付出多余金錢的玩家;第二就是補足入門級和甜品級圖靈顯卡的空缺,換代10系產品。
至此,所有圖靈架構顯卡基本發售完成,老黃也在靜等AMD的Navi反擊。我們也相信GTX 1650的產品策略就是為了常規換代升級,意義大于實質。如果你最近想要一款入門級的顯卡,GTX 1650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