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宮
左高右低
【侈】chǐ 侈: 掩脅也。從人多聲。一曰奢也。
九成宮
“視”字,撇一點彎度也不給!
“飲”上部散松
九成宮
“營”火頭容易寫寫小寫密了,但是太了散了同樣不行
“夏”字的自不夠往右!!!
九成宮
九成宮
但字,豎左倒,日過錐
書字,看看,虛含了太多高度!!
九成宮
仔細體會這個事字:彐頭主體要靠右!長豎微微彎,勾小。
往期鏈接:
KnowArt|云師歐楷扶引 23
知道書畫|云師歐楷扶引 24
知道書畫|云師歐楷扶引 25
KnowArt|云師歐楷扶引 26
知道書畫|云師歐楷扶引 27
知道書畫|云師歐楷扶引 28
KnowArt|云師歐楷扶引 29
王云中 男 1965年生于廣東韶關,現居深圳,民間歐陽詢楷書研究者,長期在QQ群為書友指導歐楷。
“知道”平臺特約藝術顧問。
欲收閱往日內容,請在微信中搜索“knowart”,加關注后,查看歷史信息。也可使用電腦訪問:http://t.qq.com/knowart
【1.1】大類
除去安騰、凌動等相對非主流臺式機、筆記本、服務器產品線,目前英特爾處理器主要有以下七大類(系列):
其中,賽揚、奔騰、i3及至強均為雙重定位產品線,既可常規家用,也可用于服務器市場,最全能的產品線自然是至強系列,從高到低全部都有,但更低階還需要奔騰、賽揚、i3來補充。
【1.2】前綴、尾綴釋義
從最近幾代英特爾桌面級處理器來看,尾綴數量其實是減少的,比如以前代表低功耗的(臺式機)尾綴有S(普通低功耗)、T(超低功耗),現在只剩下T(超低功耗);有些尾綴還被其他字母所取代,比如以前代表不含集成顯示核心的字母是P(如i3-6098P、i5-2380P),現在改用字母F。像R(BGA封裝的第五代臺式機處理器)、C(不鎖倍頻的第五代臺式機處理器)等已經見不到了。
由于英特爾第九代沒有推出過B系列處理器,因此前不久剛上市的新款Mac mini仍舊采用第八代的i3-8100B/i5-8500B/i7-8700B處理器。
【2.1】大類
進入銳龍時代以來,AMD摒棄了之前的閃龍、羿龍、FX等系列處理器,目前AMD主流處理器主要有以下七大類(系列):
在對位關系方面,銳龍R9與部分線程撕裂者有性能重疊。AMD高階處理器(序號5~6)更傾向于商用設計、渲染等用途,而非游戲。霄龍也可用于家用游戲,但一般人不會這么做。
【2.2】前綴、尾綴釋義
對于主流消費者而言,AMD其實就1個尾綴需要辨別,就是G,而X由于直接和頻率價格掛鉤,沒有辨認的必要。其他的尾綴、前綴都不多見,也不需要過多區分它們的實際含義。
英特爾移動版處理器的尾綴非常復雜,但最常見的尾綴還是U(輕薄本)和H(游戲本)。像Y系列一般出現在二合一變形筆記本或平板電腦中,而像第十代Icelake處理器還用G1/G4/G7來區分CPU自帶的顯示核心基本,放到以前,這種區別就等于UHD630/iris plus 640/iris plus 650,但需要注意,它們所包含的CPU核心頻率也有提高。比如1035G1是1.00~3.60GHz、1035G4是1.10~3.70GHz,而1035G7則是1.20~3.70GHz。
事實上英特爾的尾綴遠不如上表那么簡單,難道你以為字母U就是這么用的嗎?人家其實是要和前面的1~2位數字結合起來看的!
(以下規則僅適用最近三代產品)
0U/5U:最普通的低壓U(如i5-10210U、i7-8665U),TDP=15W;
7U:集成GT3級別iris顯示核心的睪貴低壓U(如i5-8257U),同時附帶64MB四級緩存,TDP=15W;
9U:集成GT3e級別iris顯示核心的貴族低壓U(如i5-8259U),同時附帶128MB四級緩存,TDP=28W。
AMD移動版最簡單了,就倆尾綴,一個U(輕薄本)、一個H(主流性能本),低端的速龍現在也模仿英特爾奔騰搞金牌、銀牌,抄作業都懶得改字。
、漢字的構造
所謂漢字的構造,就是指漢字內部的構成方式,包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造字方法同題。說到造字。也就不能不涉及到傳統的“六書”。具備一些漢字構造知識對古籍閱讀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如古籍閱讀中涉及到的古今字、通假字的辨認和使用,對詞義的理解和辨析,甚至對某些語法問題的理解和處理等等,都無一不涉及到文字知識。
早在春秋時期,我們的先人已能從結構角度對某些漢字進行分析了。如《左傳》中提到的“止戈為武”(宜公十二年)、“反正為乏”〔宣公十五年〕等等,都充分說明當時人們已不再把漢字當作不可分割的渾然整體了。到了戰國時代,某些文獻,如《荀子·解蔽》《韓非子·五蠢》《周易·系辭》中都提到了文字起源問題。可以這樣說,盡管這些理解還是十分膚淺的,還夠不上什么理論,但是這些事實本身卻足以向人們表示:當漢字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以后,人們在長期使用漢字的基礎上已經企圖從理論上去解釋有關漢字的許多理論問題了。傳統的“六書”理論,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六書”的產生是漢字史上的一件大事。“六書”一名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不過《保氏》中提到的“六書”只是個總稱而已,并沒有分名,所以具體內容不得而知。到了東漢時代“六書”理論已日趨成熟。當時能就“六書”具體內容作出解釋的只有三個人:班固、鄭眾和許慎。班固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漢書·藝文態》)鄭眾說:“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周禮。地官·保氏》鄭玄引鄭重注)許慎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日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構,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說文·敘》)、上述三人對“六書”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有三點:一是“六書”的名稱不同;二是“六書”的次序不同,三是有無定義的不同。自清以后,于“六書”之名,一般是采用許慎的說法,而于“六書”的順序則采用班固之說。
(1)象形
許慎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畫成其物”是說要依照客觀物體的本來面貌去描繪其形狀;“隨體詰詘"是說要隨著物體的形狀去運筆,或方或圓,或直或曲。“詰詘”就是彎曲的意思。
請注意象形字畢竟是文字而不是圖畫。因此,所謂象形字,無非是借助形象化的符號來同語言中某一音義建立起固定聯系的一種文字形式而已。正因為象形字是字而不是畫,因此人們在描摹圖形時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突出特點,使象形字符號化。
客觀半物是十分復雜的。當人們意識到一些抽象概念根本無形可象時、指事字、會意字也就應運而生了。指事字、會意字的產生正是濟象形之窮。
(2)指事
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視而可識”,是說這類字看上去大體是可以認識的,這說明指事字的象形基礎。“察而見意”,是說這類字還必須經過細察揣摩之后才能明了其意,這又說明指事字的會意基礎。
指事字在“六書’中大概是最少的,但后人理解上卻有很大分歧,甚至有人干脆就否定指事字的存在。清人王筠在他寫的啟蒙讀物《文字蒙求》中列出指事字126個,但其中有許多字也未必真是指事字。 “六書”中的指事字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在象形符號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抽象符號;另一類是抽象符號和抽象符號的組合。
(3)會意
許慎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扌為(由扌為二字組成左右結構,電腦找不到改字,只能分別輸入。后者通此。) ,武信是也”“比類合誼”是說把意義相關的幾個字組合起來以后合成一個新義。“合誼”就是會意,“誼”就是古義字。段玉裁說:“誼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說文解字注》“誼”字注)“以見指扌為”是說借以表示新字所指之義。“指扌為”同“指揮這里是指明的意思。“武”,甲骨文作冬形,上戈下土,表示人持戈而行,以示征伐之義。不過許慎對“武”的解釋,仍是援引《左傳》原意,認為是“止戈為武”。“信”《說文》說:“信,誠也。從人言”。段玉裁說:“人言則無不信者,故從人言”(《說文解字注》“信”字注)所以在許慎看來,“人”與“言”合起來表示“誠信”之義,這正是當初造字的本意。應當注意,“比類合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起來之后所產生的新義。而不是原來字義的簡單相加。據此可知,甲骨文中的合文并不是會意字。
那么,會意字是如何產生新義的呢?我覺得以下幾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第一,通過兩個或幾個異體象形字的組合來表示新義。如“見”,實際是由“人”和“目”兩個字組合而成的。“人”,“目”兩字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義,指人的視覺行為看見。不過,應當注意這類會意字的幾個象形符號之間并無固定聯系,有時其中的某個象形符號可以換為表示同類事物的另一象形符號而意義不變。
第二,通過兩個或幾個同體象形字的組合來表示新義,而這種新義又往往表示數量的累加。如‘林”,甲骨文表示“叢木門林”;“森”,表示“木多貌”。
第三,通過同體或異體象形字的對比組合來表示新義。如“從”,甲骨文由兩個“人”字組成,是同向的,一前一后,所以“從”的本義就是跟從。又如‘北”甲骨文也是由兩個“人”字組成的,是反向的,所以“北”的本義就是相背。
第四,會意字新義的產生,往往同組成它的象形字的詞性有關。象形字,從語法角度來看,往往是名詞。兩個或幾個名詞性的象形字組合起來卻是個動詞性的會意字,這也是很有趣的現象。如“采”,甲骨文作 “爪”(名詞),“木”“果”(名詞),“采”(動詞);“伐”甲骨文作袱形,“人”(名詞),“戈”(名詞),“伐”(動詞),等等。會意字是在象形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數量而言,在“六書”中是僅次于形聲字的,應用十分廣泛,應很好掌握。
不論是象形字,還是指事字或會意字,它們都是純粹的表意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作為語言交際輔助工具的文字,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此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單靠用象形、指事、會意等辦法來造新字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于是,漢字的發展就不能不另找出路了。這個出路就是漢字結構的表音化趨勢。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產生了假借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