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無損音樂格式,一般是指用于保存素材的音頻或視頻格式,這種格式是目前比較好用的格式當中記錄信息最完整的,以后的編輯修改都要以此為基礎,我們認為他是接近于“無損的”現在無損主流廣泛的的音頻格式是ape和FLAC!

    7SIZE丨本內容源自論壇;由花卷TEST優選推送

    原帖地址

    https://www.chinapyg.com/thread-119423-1-3.html

    參考資料 | maxqiu716的博客 冒犯侵刪

    本文共計2345字,閱讀大概需要8分鐘,干貨很多,請耐心閱讀!


    一個可以免費下載dsd無損音樂網站 有需要資源的 可以免費注冊

    http://www.dsd-hires.com



    ▍HQPlayer 推薦指數★★★★★

    HQPlayer 是一款高品質音頻播放器。HQPlayer具有Delta-Sigma調制器、支持專業的ASIO驅動程序、64/80位浮點處理、用于均衡的可選擇的卷積算法、卷積引擎的可選高頻擴展、播放立體聲、繞過操作系統軟件混頻器和采樣率轉換等特征。



    它繞過了系統默認的音頻輸出方式,獨占聲卡。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貴的音樂播放器,需要1000RMB。


    關注花卷TEST微信公眾號,后臺回復【32】即可獲得下載鏈接。

    安裝教程:32位,打開補丁,先注入補丁,在文件夾選擇界面,定位到hqplayer的安裝文件夾并選中hqplayer主程序,確定,然后選擇執行補丁,OK。64位,直接復制補丁到hqplayer的安裝文件夾。


    從音樂錄制的場地和方式來看, 所有的音樂題材大致可以按照現場錄音和錄音室制作兩大層面。

    軟件作者Miska 的個人意見是在高采樣濾波器的設置方面遵循如下原則

    1. 對于現場錄音的音樂素材建議用線性濾波器。


    2. 對于非現場錄音, 指哪些主要用電腦制作, 或者是在小的錄音室制作的音樂題材建議用相位過濾器。(屬于線性過濾器的包括, 這是我根據我的理解添加的部分, MISKA沒有說,FIR, AsymFir, Poly-sinc, poly-sinc-short, sinc, minring fir;屬于相位過濾器的包括 minphaseFIR, poly-sinc-mp, poly-sinc-short-mp)


    從理論上說, 數字濾波器的效果要好過模擬濾波器, 所以, miska 不建議‘IIR“ 濾波方式” FIR, asymFIR, miniphase FIr 三個濾波器是目前被大多數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DAC封裝在機器里面的提高采樣率時候的濾波器,( 他們提供足夠好的聲音回放, 也是為何市場上的DAC聲音好的原因之一)

    其中 FIR 特別適合現場錄音的古典音樂題材, 而asymfir 適合于爵士和藍調, (古典和爵士/藍調的差別是前者的錄音在更大的場地, 或者一般都是小場地的錄音), minphasefir 更適合(哪些沒有現場回聲的音樂素材, 比如非現場錄音)的流行樂,非現場你錄音的搖滾, 電聲音樂等。


    poly-sinc 系列有4種濾波方式, 這是作者自己最多采用的濾波模式, 也是他推薦的模式, 適合大部分的采樣率提升倍率, 而且cpu 的占用也比較低, 屬于理想的濾波模式, 采用同步轉換模式 (synchronous)。


    sinc 屬于典型的異步轉換模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搞定全部的提高采樣倍率的轉換, 而且, 濾波的效果也很好, 但問題是cpu 占用很高, 所以, 除非上面poly-sinc 系列的濾波模式無法搞定的事情才交由sinc 來處理(應該不是miska的推薦使用)。

    在抖動控制和噪聲整形方面, MISKA 總結性的發言就是對于176.4khz/192khz 的采樣率他建議用 NS9 做抖動和噪聲整形而對于高于這個采樣率的比如 385khz 的采樣率建議用 NS5 作為首選。


    而對于其他更低的頻率, 可以采用 Gauss1 和 TPDF 作為抖動和噪聲整形技術,其中 Gauss1 可以提供比tpdf 更完美的抖動控制, 但缺點是cpu 占用過高, 而tpdf 是目前的工業抖動控制標準, 實際上最適合的是 44.1khz/48 khz 采樣率題材的音樂作品。


    有關采樣率的選擇原則建議是盡可能地用盡你的硬件可以提供的最高采樣率, 然后再依據上面的原則選取濾波器和抖動以及噪音整形控制機制。以上部分對日常使用 44.1khz/48khz 做升頻處理的音樂題材有用。


    以下部分是針對 dsdiff/dsf (dsd) 錄音制作部分的設置原則 dsd64 格式的2.8mhz 的錄音題材會被以上提到的采樣率轉換成比如176.4 或者其他的采樣率再由DAC 負責最后的重播, dsd128 格式的5.6mhz 的錄音也會根據同樣的道理由軟件轉化為dac 可以識別的采樣率信號進行數模轉換以后播出。在dsddiff/diff/dsf 的設置里面有兩個選項, 那就是conversion type 轉換模式和 noise filter 噪音過濾器。


    miska 本人采用最多的轉換模式是 single-short 模式, 那個poly系列的轉換模式對cpu要求極高。在噪音控制方面, miska 推薦作為工業標準的 standard 模式, 另外"low" 也是一種不錯的模式, 可以作為備選,主要適用于對于delta-signa 調制模式敏感的超聲波噪音控制, 另外一些模式, miska 本人不主張。


    關于那個6 db gain (6分貝增益)的問題, 主要是根據工業標準, DSD 格式聲音的響度最多可以比普通格式低6個分貝,( 所以, 如果不點擊這個增益選項的話, 有可能在播放音樂的時候, 其音量會比普通的pcm 聲音要小很多,)

    所以, 需要根據情況來處理。而directsdm 選項如果勾選的話,dsd 格式內部以 delta-sigma 格式處理的引擎會被bypass(忽略, 繞行), delta-sigma 處理引擎對于PCM 格式在音量控制, 延遲, 轉換引擎方面都是適用的,(我理解這個勾打不打都沒有太大差別) 但因為DSD 叫做 direct stream digital, 其實更原始的名字應該叫做direct sigma delta, 所以, 這里面提供了一個directsdm 選項。

    另外一個選項就是"direct playback type" 這個是針對可以支持dsd解碼的DAC 適用,( 一般的聲卡或者外接的DAC暫時都不具備這個功能, 所以, 常規的選項是 native/none, 當然, 如果你的dac 支持 dsd 解碼, 那個自然就根據DAC說明書選擇就好了。


    其他的一些有關比如采樣精度選擇, 最理想的采樣率提升到底是原音樂格式的倍頻提升還是就是選擇最高采樣率我還在等待miska 進一步的回復以后給大家再呈現。


    軟件作者miska 回復有關hqplayer 設置的部分回答的簡要中文注解


    1. buffer time 的選擇, Miska 的意見是 100ms 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值, 當然, 各位發燒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器材情況來做調整。



    2. 在有關dac bits 方面的選項, 這個部分是用來告訴所連接的DAC 可以識別的采樣深度, 因此, 第一種情況,如果是采樣深度16bit 的dac, 在這里就應該設置成16 bit, 依此類推;第二種情況是有關linearity measurements, 字面翻譯就是“線性度量”。



    原文的意思是如果線性度量可以告知播放器有關dac 的線性范圍, 比如說 DAC 的線性是-110 分貝, 那就可以設置采樣深度為18bit, 這種設置對噪音整形有用。但對于usb 連接的Dac 或者是帶dac 模擬輸出的聲卡, 第一種情況機器會自動辨別, 因此, 只有第二種區分辦法有用。


    3. 對于原始 44.1khz/16比特的音樂素材, 什么樣的高采樣率更加理想 。

    Miska 的意見如果使用 poly-sinc 系列的過濾器, 那就是越高越好, 硬件能上多高就用多高, (對于比如FIR之類的過濾器, 系統會自動識別倍頻采樣率, 同樣也是越高越好)

    4. poly-sinc 系列與 poly-sinc-short 系列的差別 Miska 本人從他的實際使用看, 是偏愛poly-sinc-short, 在回答這個有關兩種濾波器差別的時候, miska 認為前者measures(測量)得好一些, 后者聲音更好一些, (我自己的理解應該是從理論的角度, 應該poly-sinc 要更好一些, 但實際的使用中, 卻發現poly-sinc-short 聲音更理想) miska 的建議這部分各位發燒友自己耳朵收貨。

    5. 有關DSD數據方面”directsdm”選擇是否勾選對于音樂播放的影響。Miska 的意見是如果我們不希望對DSD 數據進行再處理的話, 就選打鉤。

    6. 接下來的幾個問題都是有關對于2.8mhz dsd64 位文件在處理時候的采樣率的選擇問題, 和directsdm選擇以后的軟件運作機制。

    英文好的同學可自行理解

    作者回答原文地址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opic/13071-hqplayer-resampling-filter-setup-guide-for-ordinary-person/

    花卷TEST優選 | 我們會不定期的給大家安利一些小眾好用的軟件以及一些生活小tips,喜歡的小伙伴趕緊掃碼上車吧!

    聲明文章中部分內容以及涉及的下載鏈接均通過網絡等合法渠道獲取,僅作為學習交流使用,務必在24小時內刪除不得保留,其版權??歸原公司或者原作者所有,本公眾號不對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負責。如原認為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即刪除文章,謝謝。

    干貨!多圖!請耐心閱讀!

    路串流、黑膠、CD、本地音樂檔案或是通過電腦傳輸播放各類音樂文件等等,2202年的今天哪種聆聽體驗是最主流的?哪一種又是最好聲的?我想這是千人千面的問題,個人喜好才是左右每個人最終選擇的關鍵。所以,每當網路上有新人小伙伴咨詢我音源類型選擇的問題時我總是頭疼不已。不管推薦哪一種形式,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己的喜好,并不能保證絕對適用與客觀。

    直到這兩年一種全功能機種的出現,它雖是臺式設備但卻擁有如隨身播放器一樣的安卓系統,可以完美地支持網絡串流平臺的工作亦能對本地及CAS檔案有強大的支持與適用。更重要的是,相對于隨身音樂播放器這種全功能臺機還擁有更加強大的耳機與音箱搭配能力,以及更多的可升級屬性。對于初入臺式系統的小伙伴或是不愛折騰,喜好以最簡捷高效的方式來聆聽音樂的朋友,此類機型可謂不二之選。

    之前,九段就曾經向大家介紹過這類機型的代表作:山靈EM5。而今天,EM5的升級版來了:EM7。一眼看起來全新的山靈EM7功能與EM5是相仿的,那它憑什么售價近乎翻倍?山靈是在收割“韭菜”還是另有玄機?九段今天帶大家一探究竟!

    迎合、堅持與理性

    關于山靈EM7的硬件設計在本篇中我并不想過多贅述,網路上的評測文章大多都有介紹。我更想從一位重度桌面音樂系統用戶的角度來聊一下山靈EM7這臺產品在實際使用中透露出的對用戶需求的迎合、對傳統審美的堅持以及一些設計上非實際用戶無法理解的理性成分。

    EM7是山靈推出全功能機種后的第三款產品,相比最初的M30,以及后到的EM5,從產品整體構造、內部配置設計以及使用體驗層面,山靈EM7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完善和提升。首當其沖就是這個可以自由控制傾斜角度的高清觸控屏幕的加入,這讓你把EM7放置在任何位置,不管是書桌桌面、床頭廚、沙發邊還是音響架上時都可以獲得合適的操作與觀看體驗,完全不用像之前一樣需要伸頭去機身正上方才能操控機器了。

    為了盡可能迎合所有用戶的需求,EM7在屏幕側面設置了內存卡插槽并內置大容量內存,從而可以實現傳統音樂播放器的本地文件播放功能。同時它內置了目前山靈最新的定制安卓操作系統,方便你安裝幾乎所有主流網路音樂APP,不管是Apple Music還是QQ音樂都可以實現非常穩定且高質量的使用體驗。如果你還是習慣用電腦來播放音樂,那放在桌面的EM7也可以秒變一部高品質的USB DAC。

    以上是迎合今天發燒友需求的一些設計與改進,但同時九段也看到了很多執拗的堅持。例如EM7并沒有因為體積的變大去追求什么Dual-DAC或是Quad-DAC的噱頭,而是在ESS9038Pro這顆并不算新但性能足夠旗艦的DAC周邊下功夫。自M30開始搭載的FPGA+雙晶振時鐘系統就是這類機器的標準配置,因為相對隨身播放器擁有更大的體積尺寸,設計師可以將更加復雜且高品質的供電電路置入,并對數字處理與模擬放大等各個子系統做獨立供電處理,從而實現更加突出的信噪比與高還原性能。以上讓我們看到了山靈設計師在力求功能齊全的同時還對聲音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這是他們在全功能一體機設計上的一貫堅持。

    山靈EM7支持幾乎所有接口耳機的驅動匹配,不管是普通的3.5mm單端還是4.4mm平衡,以及頭戴式耳機需要的6.35mm單端與四芯XLR平衡等等接口都是完備的。同時在機器背后也設計了RCA與XLR兩組模擬輸出接口,可以方便用戶接駁兩套桌面主動音箱或是獨立后級功放亦或是耳機放大器來使用。為了讓每一種搭配都可以盡可能的發揮出EM7的全部性能,設計師為這臺機器內置了多級增益匹配,方便用戶根據自己的耳機/音箱來選擇實際的輸出電平,以獲得自己最喜歡的聽感。豐富功能與強大適用面讓EM7保持著良好的用戶匹配能力,這是山靈在產品設計上的理性與經驗的體現。

    何為好聽?何為好玩?

    作為音樂愛好者,我想大家所追求的無非就是音樂欣賞中的美妙聽感與各類耳機把玩過程中的不同體驗,而至于一臺機器的絕對素質與極限三頻表現我反而覺得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前面一篇文章聊過的英國經典設備一樣,大部分英國老牌的聲音放在今日都不會是素質突出的類型,但那種強大的音樂性與感染力表現確實是很多所謂“高素質科學機”所無法企及的。

    毫無疑問,山靈EM7就是一臺調音方面明顯可以感受到設計師在音樂性方面有所追求且經驗老道的機型,同時它也絕對不是一臺追求極限素質的產品。雖然并不嚴謹,但我依然愿意把EM7的聲音看成是前代山靈隨身旗艦M8的“大體積完全版”。EM7的聲音不會“見棱見角”但常聽下來細節卻并無缺失,同時它的順滑與細膩聽感是貫穿整個三頻的,沒有任何刺激與突兀感是它最大的特色。

    厚度已然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自然且環繞感充足的三維重現能力都是良好耐聽性的保證。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是,EM7擁有遠超EM5和所有山靈隨身播放器的音樂性表現。這種音樂性是指它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將聽者帶入音樂本身,并長時間的沉浸在音樂場景之中。這種感覺我會在后面的具體聽感部分細細剖析給大家,這種感覺我認為就是好聽。

    至于好玩,并不是指功能的豐富而是特指聲音匹配的多樣性。更大的模擬放大電路體積,獨立的電源設計以及由山靈旗艦臺式機種參考而來的模擬放大線路設計等等,這些都讓EM7這臺機器擁有同類產品中可謂突出的推動能力,尤其是電流驅動能力。這種低內阻高電流的設計讓很多“坦克車”級別的頭戴式耳機也可以發揮出不錯的水準,同時對于驅動主動音箱也是益處頗多的。

    精心設計的多段增益調節是可玩性很高的,聽者可以用來匹配不同阻抗、驅動要求的各類耳機。個把月下來我最喜歡的頭戴耳機搭配是ZMF Headphones VC、KENNERTON Audio R?GNIR以及Sennheiser HD800S、HD650。而山靈自家的MG800、qdc Anole V14、Fidue Artemis等耳塞的驅動效果也是大部分旗艦隨身音樂播放器完全無法比拼的,尤其是MG800在EM7下的聲音框架感明顯超過了耳塞范疇,在并不強調“骨感”的EM7驅動下發出了相當充沛的動態表現,我猜測它應該在設計上是有跟山靈自家機器做過匹配調音的。

    HiFiMan Sus與Audeze LCD5這兩支非常難以驅動到位的旗艦平板振膜耳機我也有嘗試插上EM7來體驗,實際聽感我個人覺得并不算出彩,但依然沒有發出惡聲是可聽的范疇,只是動態表現有壓縮,顯然用這種難以驅動的平板振膜耳機來搭配EM7是不合適的。總體來說,EM7可以驅動市面上大部分的動圈耳機/耳塞,以及不是特別難以驅動的平板振膜耳機,而每種耳機所能發出的聲音在EM7的聲底下有著不同的表現,這種體驗無疑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好玩的!

    最大的賣點,音樂性

    雖然功能可謂市面上最豐富的機種,一臺機器把串流音樂、本地無損與CAS電腦音樂系統,甚至CD轉盤后面的獨立解碼前級功能都配齊了,但這并不足以拉開與自家EM5的檔次差距。很多小伙伴們依然會有疑問,為什么要花近一倍的價錢去選擇EM7而不是功能相仿的EM5?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明確的:音樂性!

    我要明確地指出,EM7作為一臺定位于可移動臺式全功能一體機,單論聲音硬素質是比不過大部分傳統臺式解碼耳放一體機的。但在聲音完成度、適用面和自然耐聽等方面,EM7在萬元價位是站得住腳且具有典型自家特色的機種。首先,EM7的調音并沒有明顯的修飾,但音色把握卻是非常富有滋味的。以具體例子來分析,我們來聽聽Dietrich Fischer-Dieskau演唱、Alfred Brendel鋼琴伴奏的舒曼《詩人之戀》,這是詩人Heinrich Heine的詩作,舒曼為之譜曲,典型的人聲與鋼琴組合的藝術歌曲。

    第一首歌曲《在那美麗的五月天》,EM7搭配HD650的鋼琴序奏聽來圓潤干凈,尾韻曼妙。這時Fischer-Diskau的歌聲響起,撲面而來的溫暖感受,EM7并沒有穿破云霄的豁朗高頻能力,卻也給到非常光明的感受。第二曲《從我的眼淚中》,絕佳的測試低頻的曲目,曲中那幾個深沉的低音雖然并不能測量設備的低頻下限,但卻考驗著EM7對于低音人聲的再現能力。我們可以明確地聽到豐富地轉音在喉嚨深處的醉人質感,閉上眼睛歌者仿佛就站在身前靠左的位置,左手輕輕地扶著鋼琴,入戲了。

    再來聽一曲Bob Dylon的《Freewheelin》,這是一張錄制于1963年非常不“HiFi”的專輯,雖然是立體聲錄音,但在大部分設備下都少了一些自然的空間感,聲音相對扁平。但是,我卻特別喜歡用它來測試設備,如果能把這張專輯回放好,那這臺設備無疑是高水平的,如果還能讓我覺得好聽,那這臺設備本身所具備的“音樂性”就屬于非常靠譜的表現了。EM7配合ZMF Headphones VC,《Blowin’in the Wind》,人聲的形體感略大,聲線是清晰且溫暖的,略微偏左側。吉他在歌者的右側,穿插在歌聲間歇,Dylon會吹奏口琴來配合吉他的演奏,依然要閉眼,這樣你才能明確的被帶去現場,那一遍遍的重復讓你清晰的感受到歌者的嘆息。每一聲都像是在抗議著,但并不嘶吼并不喧鬧,你聽不到明顯的躁動,可是偶然不自覺的一次擦拭才會發現自己的眼眶濕了。這就是藝術的重塑,更是EM7音樂性的最明確體現。

    寫在最后

    如果你購入一臺機器并不是純粹用它來欣賞音樂,而是追求絕對素質與極限性能的體驗,希望用它來做PK利器的話,我勸你還是放棄山靈EM7吧,它并不是“科學素質機”。但如果你對各種音樂類型都有興趣,或是追求不折騰最簡潔的純音享受,希望一臺機器擁有足夠好聽且好玩的特性并能夠長期留存,縱觀市場在萬元價位或許山靈EM7是唯一滿足要求的機型。

    ox Mac版這是一款簡潔 Mac 音樂播放器, 支持Mp3、OGG、FLAC(無損格式) 等多種音頻格式,可將聽歌記錄同步到 Last.fm。

    Vox播放器功能強悍,界面精美,自帶均衡器、可視化、渲染效果等,雖不支持播放列表,卻可使用當前文件目錄下所有音頻文件列表提供上一首/下一首。Vox 甚至還提供類 windows 的菜單欄控制按鈕,非常方便。它還能無縫導入其他播放器的音樂庫進行播放,自動搜索專輯封面,最小化時,圖標就會變成專輯封面。



    你可能還需要:(點擊即可查看全文)

    • Mac科%學%上網工具

    • Mac磁盤清理軟件哪個好

    • Mac桌面整理工具 DesktopShelves

    • 蘋果電腦上兼容Win的辦公軟件Office 2016 for Mac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