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臺電腦的主機配件組成主要包括:CPU(處理器)、主板、顯卡(GPU)、內存條、硬盤、散熱器、電源

    CPU(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Control Unit)。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平板電腦中都有CPU,非顯示運算都依靠CPU,CPU的性能好壞影響了整個電腦的運行速度,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CPU兩大品牌

    Intel英特爾:目前占據筆記本市場主流,穩定性能高我們經??吹降膇3、i5、i7、i9 就是該公司的

    AMD 銳龍:性價比高,性能都緊逼英特爾,爆發性能強,R5、R7就是典型

    散片和盒裝的區別

    • CPU就相當于電腦的大腦,是最重要的部分,決定電腦運行的快慢,使用時間。
    • CPU主要分為兩類:英特爾和AMD兩種;英特爾有i9>i7>i5;AMD有R7>R5。英特爾穩定好用;AMD性能不弱注重性價比。
    • 和CPU性能直接掛鉤的主要有核心、線程、頻率等。
    • 核心越多CPU工作效率越高。
    • 頻率分為主頻、睿頻和超頻。在同系列微處理器當中,主頻越高計算機速度越快,對于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就不一定;但看計算機的上限性能主要看睿頻。
    • 線程越多越有利于同時運行多個程序;核心和線程一般情況是1:2,非1:2的核心比線程重要。
    • 英特爾CPU型號拆解如:i9-11900H

    i9代表CPU系列,不一定系列越高越好,要看后面的代數,同代數下越大越好

    11代表CPU的代數,說明是英特爾第十一代

    900代表了在這一級的型號,前面數字相同的時候越大越好

    • 字母含義:

    H為標壓,U為低壓,Y超低壓,H>U>Y

    K表示有核顯、可以超頻

    F表示無核顯、需要獨顯

    KF表示無核顯、可超頻,需要獨顯

    無KF表示有核顯,不可超頻

    T表示有核顯低功耗節能版

    G+數字表示有核顯,數字越大越強如:7>4>1

    • AMD的型號也是同道理,需要注意的是AMD除了后綴帶G的都是不帶核顯的

    2024年4月CPU性能天梯圖

    散片和盒裝的區別

    散片是直接提供給整機廠商的OEM版本,沒有包裝,不帶散熱器,CPU本身和盒裝CPU是一樣的,散片沒有質保,只有店鋪質保一年,不過因為CPU故障率極低,所以散片還是可以購買的。

    (12代intel散片官方支持三年質保)注意:散片不是二手CPU,盒裝二手還是盒裝。(當然也不排除有無良JS賣二手散片,一般銷量大的淘寶店都不會搞事情)散片由于是OEM版本,京東自營和天貓是買不到的,只有淘寶店有賣。

    主板

    主板是硬件的載體或者平臺,連接著CPU、內存、硬盤、顯卡等核心硬件,一般來說主板對性能的影響極小,選購主板主要是優先考慮品牌、穩定性、擴展性,如果主板的穩定性不好,直接影響電腦主機的穩定性。

    有些主機板支持超頻,有些主機板支持多顯卡交火,還有些主機板支持更高的內存頻率等等。

    主板品牌推薦

    常見的主機板品牌有華碩、技嘉、微星等。這里推薦華碩和微星,在有必要消減主板預算時可以考慮七彩虹二線品牌的主板。

    • 英特爾

    想要超頻CPU倍頻,除了CPU要滿足帶K或者帶X之外,還需要主板支持,必須要Z開頭的主板,比如說Z370/Z390/Z470/Z590/Z690/Z790。

    若是想要超內存,那么也必須Z或者X開頭的主板。

    12代酷睿目前有H610/B660/Z690 13代酷睿B660/B760/Z690/B760/Z790

    低端芯片組H系列:H610、H510

    中端芯片組B系列:B760、B660

    高端芯片組Z系列:Z790、Z690

    Intel芯片組中,H和B系列不支持CPU超頻,只有Z系列支持CPU超頻。

    • AMD

    B450適配銳龍3000系列

    B550適配銳龍5000系列

    B650適配銳龍7000系列AMD芯片組中,

    A系列不支持CPU超頻,B和X系列均支持CPU超頻。

    低端芯片組A系列:A620

    中端芯片組B系列:B650

    高端芯片組X系列:X670

    顯卡(GPU)

    顯卡也是電腦重要的硬件之一,承擔著顯示圖形的輸出,關于游戲性能。顯卡又分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早期的集成顯卡都是板載在主板上的顯示芯片,而目前集成顯卡都是集成在CPU中,又稱核心顯卡。

    顯卡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圖形和圖像數據,包括計算圖像中的像素顏色、渲染3D場景、執行圖形效果和圖像濾鏡等操作。

    顯存:顯存就像顯卡的記憶力,用來存儲圖形和數據,更大的顯存可以容納更多的圖像

    分辨率:如果你需要高分辨率的屏幕,需要強大的顯卡確保畫面清晰

    幀率:每秒顯示的圖像數量,好的顯卡可以提供足夠的幀率,獲得流暢的動畫和體驗

    集成顯卡

    內置于CPU的顯卡,沒有單獨的內存組去處理圖形、視頻,跟CPU共享內存,功耗低、價格低、但是性能一般,適合辦公和娛樂

    顯卡功能集成在CPU中,無獨立顯卡

    優點:功耗低,性能穩定,價格低廉

    缺點:更換升級不便,性能不高,大型3D游戲玩不起

    建議:日常辦公,預算一般的選擇

    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是一個獨立的硬件,獨立顯卡的好壞決定了游戲、設計等圖形性能

    其性能好,功耗高,適用于專業的設計建模、大型游戲

    目前獨立顯卡分為NVIDIA(英偉達)和AMD(超威半導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N卡和A卡

    優點:單獨存在便于升級更換,性能、速度更快

    缺點:耗電,功耗高,發熱量大

    建議:專業做圖,追求高性能體驗的人選擇

    顯卡的命名規則

    • NVIDIA(英偉達):RTX 3050 Ti

    RTX:是英偉達的一個系列名稱,定位高端顯卡

    30:表示的是第30代顯卡,這個數字肯定越大越好,類似于CPU

    50:表示性能的高低,通常5-6代表中端,789代表高端

    Ti:表示顯卡的后綴,代表的是加強版的意思

    同型號帶Ti的比不帶Ti的性能更強

    • AMD(A卡) RX 580 XT

    RX:前綴,主要有R9(高端),R7(中端),R5、R3(低端)

    5:表示第五代,這個數字越大越好

    80:表示性能等級,RX580的性能比RX570的性能好

    XT:代表加強版

    2024年顯卡性能天梯圖

    顯卡推薦

    1080P分辨率顯卡推薦:RTX 4060 / RX 7600及以下

    2K分辨率顯卡推薦:RTX 4060Ti / RX 6750GRE 12G及以上

    4K分辨率顯卡推薦:RTX 4070S / RX 7800XT及以上

    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的重要部件,它不同于硬盤驅動器,硬盤用于永久存儲文件,內存用于臨時存儲數據。可以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盤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以便于計算機能夠快速訪問和處理它。

    它直接影響了計算機的性能和響應速度。如果內存不足,計算機不得不頻繁的從硬盤上讀取數據,導致速度變慢,應用程序時間變長,就是平時說的卡頓。

    內存是電腦中重要的硬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電腦中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CPU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運算完畢之后CPU將結果傳送出來,因此內存容量對電腦的影響非常大。選購內存需要查看主板支持幾代的內存條,不同代的內存接口有所不同,內存頻率越高,其速度越快。

    內存類型

    內存有不同的類型和代號,常見的包括DDR3、DDR4和DDR5。這些代號表示內存的代際,通常新一代的內存類型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性能。

    DDR3:較老的內存類型,速度較慢

    DDR4:12代以前的處理器都是DDR4,提供較好的性能和能效

    DDR5:最新一代內存,速度更快

    組裝電腦一般選擇DDR4和DDR5臺式機內存

    內存容量

    想要流暢使用Windows,輕度用途可以考慮8-16GB的內存容量

    想要無障礙玩絕大多數大型游戲,建議內存為16-32GB

    內存條容量

    能力勝任

    8G

    一般上網、辦公、上網課、看視頻直播、輕度游戲、一般繪圖設計,這完全夠用,且綽綽有余,同時開幾十個網頁也沒啥問題。

    16G

    16G是目前的主流配置,一般都是兩根8G,組雙通道,適合3A大型網游、絕地求生等FPS游戲、COD16、視頻剪輯等。

    32G

    32G屬于高端配置了,常常為兩根16G或者四根8G,對于一般用戶來說超配嚴重,根本用不到,適合做大型視頻渲染、3D建模設計、影視后期等專業工作。

    內存通道

    對于雙通道內存平臺,如果只有兩個內存槽,那么建議插滿

    如果有四個內存槽,建議首選插兩根,比如說要滿足32GB的容量那就首選16GBx2

    對于目前主流的CPU都是支持雙通道的,裝兩根8G的內存比裝一根16G的內存一般都可以提升30%左右的性能,所以裝機都是買兩根組成一根的容量。

    硬盤

    硬盤是儲存數據的一個載體,是計算機的最主要的存儲設備。它的功效是數據的讀和存儲,安裝的軟件、游戲以及緩存的視頻,音樂等都主要以0和1的方式存儲在硬盤上供用戶使用!

    硬盤分類

    一般分為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一般在100M每秒。而固態硬盤至少能達到500M每秒甚至更高。目前DIY組裝電腦都是使用固態硬盤,這樣可以有更快的開機速度和更短的游戲加載時間。當然對大容量有需求的可以選用固態+機械的方式裝機會更劃算。

    固態硬盤/機械硬盤的優缺點

    指標

    固態硬盤(SSD)

    機械硬盤(HDD)

    存取速度

    更快

    相對慢

    壽命

    有讀寫次數限制、受溫度影響較大

    沒有讀寫次數限制,對溫度相對不敏感

    可靠性

    不通電狀態,數據不能長時間保存

    數據保存時間更長

    抗機械故障

    對機械沖擊抵抗力較高

    機械沖擊較易導致故障

    數據恢復難度

    一旦出現故障,較難恢復數據

    相對容易恢復

    噪音

    沒有

    有一定噪音

    價格

    較高

    較低

    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也簡稱SD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組成,所以固態硬盤要更輕,體積更小,使其能夠靈活地用于較小的設備,例如超薄筆記本電腦,傳輸速度比機械硬盤快,功耗以及發熱量較小無噪音,如果是用來提升電腦性能,電腦系統則建議選固態硬盤。

    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也簡稱HDD,傳統的機械硬盤采用的是高速旋轉的磁盤來存儲數據,通過磁頭進行讀寫,在機械運動過程中會存在延遲,所以相對讀寫速度會慢些,價格實惠,性價比高,目前最高的容量可達到20TB。機械硬盤適合長期存視頻、資料、音樂、文檔等。

    • 目前機械硬盤品牌主要有三個:西數、希捷、東芝
    • 機械硬盤的常見尺寸

    2.5英寸:厚度7mm/9.5mm/12.5mm:常見于筆記本硬盤和移動硬盤等

    3.5英寸:常見于家用,商用臺式機,監控,家用云存儲方案等

    • 挑選機械硬盤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區分垂直盤(CMR)和疊瓦盤(SMR)

    傳統的垂直盤的磁道是水平排列的,而疊瓦盤不會將磁道分開,而是將磁道像瓦片一樣疊起來,利用這種方式增加磁道數量,提高數據密度。

    由于疊瓦盤的磁道是疊在一起的,改寫數據時,就會影響到相鄰磁道,為了避免影響,增加讀寫性能,疊瓦世就需要大的緩存。

    因此緩存也能簡單的判斷垂直盤和疊瓦盤,一個2、3T的硬盤配備256MB的緩存,那大概率就是疊瓦盤了。

    游戲盤、剪輯視頻素材盤、組NAS等需要頻繁隨機讀寫的場暴就不能使用瓦盤,不然體驗會很差。

    轉速:5400轉、7200轉,轉速越快,性能越強,讀寫速度越快,功耗越大,噪音越大

    固態硬盤屬性

    1、看接口-確認主板支持的SSD類型

    在選購固態硬盤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先確認自己主板支持的接口。如果你是新配電腦,建議直接選擇走PCle 3.0協議的NVMe M.2固態硬盤即可,預算實在充足可上PCIE4.0(現階段由于價格貴,可支持的主板和CPU不多,故不作主推)。

    如果是老電腦升級(主板不支持M.2接口),可選擇SATA固態硬盤,由于目前市面上同容量SATA接口的SSD價格已經與入門款NVMe M.2相差不大了,但速度卻慢了2倍以上,在主板支持M.Q接口的情況下,一律優先考慮M.2。

    2、看容量-預算范圍內越大越好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固態硬盤常見容量有256G8、512GB、1T、2T、4T這幾種,一般同品牌同型號的固態硬盤,容量越大,價格自然也就越高?,F在市場上主流容量一般為512G和1T,這個看自己買固態硬盤的具體用途和預算來定即可。如果固態硬盤買來是用作游戲盤的話,建議至少選1T以上,只是當成系統盤或日常辦公使用的話,512G就足夠了。

    3、看顆粒(NAND閃存)和主控

    市面上固態硬盤顆粒主要分為四類SLC、MLC、TLC、QLC

    2022年表格數據

    SLC

    最好,不過基本不民用,一般是軍用或商用,市面上幾乎沒有賣

    MLC

    僅次于SLC,一般企業或有特殊需求者(如挖礦等)用的比較多,前兩年市面上還有賣,但今年已經不常見了,且價格非常高

    TLC

    是現在的主流,其每個cell單元存儲3bit信息,容量比MLC增加1/3,成本更低,但是架構更復雜,P/E編程時間長,壽命相對MLC也更短,但通常來講,經過重度測試的TLC顆粒正常使用5年以上是沒有問題的。另外現在的TLC固態硬盤都啟用了SLC Cache緩存模式提升寫入速度,使得在特定場合下,與MLC寫入速度相差不大

    QLC

    自去年開始,QLC的市場份額就在不斷增加,今年預計會占到市場產能的1/3左右,NAND廠商目前對QLC內存的定位是全方位取代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以大容量,傳輸速度更快目成本更低廉的QLC固態硬盤來淘汰傳統SATA接口硬盤,取代老式固態硬盤的市場份額

    主控相當于固態硬盤的CPS和大腦,影響固態硬盤的各方面數據,目前較好的主控主要有馬牌Marvell和三星,東芝、慧榮、群聯主控次之。

    規格

    SLC

    MLC

    TLC

    QLC

    速度

    ★★★★

    ★★★

    ★★

    耐用度

    10000-00000

    3000-10000

    1500-3000

    1000

    容量

    ★★

    ★★★

    ★★★★

    功耗

    ★★★★

    ★★★

    ★★

    成本

    ★★★★

    ★★★

    ★★

    結論:從性能來看SLC>MLC>TLC>QLC,但日常使用無論是辦公還是游戲,TLC一股都足夠了,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可考慮入QLC,同容量M.2接口QLC固態價格比SATA固態反而更便宜,但速度卻快了2倍以上,非常劃算。

    4、看性能-4K IOPS(4K隨機讀寫)速度和獨立緩存

    4K隨機讀寫速度影響的是日常使用電腦的流暢度,具體指的是存儲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機發出的訪問,IOPS越高表示硬盤讀(寫)數據越快,是最能直觀反映一個固態硬盤傳輸速度和性能的參數,如日常應用中網頁緩存的寫入、系統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戲的加載、響應等等都與隨機4K IOPS數值息息相關。

    而廠家宣傳最多的順序讀寫速度影響的是傳輸大型文件的速度,這個速度主要指的是比如一個40G的游戲,一部20G電影的傳輸速度,對一般用戶日常使用(如開機、開啟應用和游戲的速度)提升其實不大,注意別被誤導了。

    -DRAM緩存

    固態硬盤緩存有兩種,一種是SLC緩存,主要是利用TLC模擬SLC來加快寫入速度,當寫滿SLC緩存后,傳輸速度會呈現斷崖式下滑;另一種是用DRAM芯片(也就是內存顆粒)作為緩存的DRAM緩存,后者基于芯片成本原因,在高端SSD上應用的較多。

    DRAM芯片主要是用來儲存FTL緩存映射表,其實固態硬盤使用的NAND閃存本身性能出眾,無需利用緩存來提升性能,但是NAND閃存需要“閃存映射表”才能正常工作,而這DRAM緩存芯片,就是用來存儲這個表的,高端固態硬盤會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緩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緩存,選購SSD前務必留意是否配備獨立緩存。

    散熱器

    CPU散熱器是為CPU提升散熱方案的,CPU散熱器也是缺一不可的,少了CPU散熱器,CPU自身無法正常工作。

    散熱器分類

    風冷散熱:可以理解為塔式風冷散熱(單塔四熱管、六熱)

    水冷散熱:可以有一體式水冷散熱(240水冷、360水冷,其實也可以叫風冷)以及分體式水冷散熱

    風冷

    風冷是通過金屬熱傳導和空氣熱對流方式給CPU降溫的。風冷可以分為下壓式風冷和塔式風冷。下壓式風冷是直接對著CPU吹,適用于功率不高的入門CPU。

    因體積較小,同樣適用于ITX機箱;塔式風冷的工作方式是利用金屬接觸CPU,吸收熱量,再通過風扇產生對流將金屬上的熱量帶走,適用于i7及以下和R7及以下的處理器。

    影響風冷散熱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熱管數量、散熱片展開面積、散熱片材質,風扇轉速等。買風冷散熱不要迷信單個因素的影響,整體設計合理的產品或許比盲目堆料的產品散熱效果更好。

    水冷

    水冷是通過金屬熱傳導和水對流方式給CPU降溫的。水冷可以分為一體式水冷和分體式水冷。一體式水冷顧名思義,所有配件都是連接好的,連上就能用;分體式水冷各個部件支持定制,自己組裝,一般都是極客才會用。一般來說,旗艦級別的CPU才會選擇水冷散熱。

    (買水冷別貪便宜,水冷要是漏液,輕則帶走CPU,重則“一窩端”!所以部分水冷廠商會提供質保服務,需要注意,廠家是按照損壞硬件賠付,還是只賠付水冷的錢,盡量選按照硬件賠付的)

    下壓式風冷:散熱弱,體積小,適合用于入門CPU,超頻壓不住

    塔式風冷:散熱強,價格低,上限有限,能壓超頻,高端壓不住

    一體式水冷:散熱很強,價格貴,適合超頻和高端U,有漏液風險

    分體式水冷:散熱超強,價格巨貴,顏值很高,都能壓得住

    如何給處理器挑選合適的散熱器

    英特爾i3處理器

    建議選擇雙銅管或者120水冷

    英特爾i5處理器(不帶K)

    建議選擇四通管風冷或者120水冷

    英特爾i5處理器(帶K)、英特爾i7處理器

    不超頻選擇六銅管風冷或者240水冷

    超頻選擇360水冷

    英特爾i9處理器

    建議選擇頂級360水冷或者480水冷

    風冷和水冷的區別

    風冷

    優點:價格便宜,性價比高

    缺點:顏值偏低,對機箱通風性有要求

    適合:搭配i3 i5 i7處理器,不超頻,對顏值無特殊需求的普通用戶

    水冷

    優點:顏值高,散熱效率上限高

    缺點:價格貴,使用壽命短,有漏液導致電腦其他配件損壞的風險

    適合:搭配i5 i7 i9處理器,對顏值有要求,或者搞超頻的發燒友

    散熱器主流品牌

    風冷

    一線:貓頭鷹,利民

    二線:雅浚,九州風神,酷冷至尊

    三線:超頻三,id cooling,追風者,喬思伯

    四線:嘉谷,安鈦克,嘉航,先馬,tt等

    水冷

    一線:Rog,恩杰

    二線:九州風神,酷冷至尊,追風者,利民,瓦爾基里,海盜船,微星

    三線:雅浚,id cooling,超頻三,喬思伯,tt

    四線:鑫谷,愛國者,大水牛,先馬,航嘉

    注意事項:

    1.選擇風冷散熱器不需要對品牌特殊要求

    2.水冷散熱器建議盡量選擇主流大品牌

    因為牽扯到漏液包賠,小品牌可能漏液主機損毀,不賠償或者賠償扯皮

    高性價比散熱器型號推薦

    1. 雙銅管風冷

    超頻三紅海mini,雅浚e1

    5.240水冷

    先馬mw240,利民ae240

    2.四銅管風冷

    雅浚e3,利民ax120rse,追風者s4

    6.360水冷

    利民ex360,瓦爾基c360,恩杰z73,rog龍神二代

    3.六銅管風冷

    利民pa120se,九州風神大霜塔v5

    7.480水冷

    瓦爾基里c480

    4.120水冷

    大水牛寒戰120,id-cooling120

    電源

    電源被稱為是電腦的“心臟”,它為各個硬件供電,不同的硬件分配不同的直流電壓。電源的好壞也決定了電腦的穩定性,因此我們在選購電源的時候不但需要考慮瓦數,更重要的是品牌與做工用料,不穩定的電源或劣質電源,容易出現電腦頻繁死機,甚至損壞其它硬件。

    (什么都可以改丐電源不能丐)

    額定功率

    既然是供電設備主要的要看額定功率了,現在主流的電源功率在400 W~1000 W

    Tip:對于如何選擇電源功率,顯卡和CPU配置不同,需要的電源功率不同

    轉換效率

    金牌認證 90%

    銀牌認證 80%

    銅牌認證 70%

    Tip:轉換效率越高越省電

    電源功率與價格

    流傳著一個說法是“電源1元1瓦隨便買”,比如用600元買一個600W的電源,相當于1元1瓦,這樣價位的電源一般定位高端,用料做工和方案都比較令人放心。

    • 入門電腦或中端主流電腦沒必追求這個,0.5元~0.8元每瓦就可以,完全可以放心用,性價比還高
    • 最入門上網辦公機,沒有獨立顯卡,功耗比較低,選擇0.3元~0.5元每瓦
    • 低于0.3元每瓦的不建議選購,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接線類型

    • 全模組化:電源和電源線完全模組化,所有電源線纜和電源本體可以完全分類
    • 半模組化:一部分用不著的線纜可以移除并存放起來
    • 非模組化:所有的線纜都已經在了電源上了,無法移除,也無法另外插線

    Tip:全模組化電源不僅更加安全,而且美觀,推薦使用

    電源品牌

    華碩、海韻、長城、九州風神、酷冷至尊、金河田等

    Tip:電源關乎用電安全,建議選擇大廠電源,對于無品牌電源要慎重

    了硬件選擇自由之外,早期的DIY電腦初衷就是考慮到性價比和省錢,選購硬件再組裝成整機遠比品牌機劃算的多。

    我們打算組裝一臺電腦,經常會由于預算不足等原因,可能會通過降低配置,或者選擇相對比較丐的硬件來達到目的。那么組裝一臺電腦哪些硬件可以買丐版且不影響性能?下面裝機之家曉龍來給大家說下。

    一、CPU

    CPU分為散片和盒裝,如果盒裝價格相比散片價格超過100元或者以上,建議選擇正式版的散片CPU,可以省掉一定裝機開支。

    二、CPU散熱器

    滿足散熱的情況下,能選風冷散熱器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風冷散熱器,不僅價格便宜,也沒有后顧之憂。不過有些海景房機箱,確實水冷散熱器更加美觀一些。

    首先CPU屬于高科技產物,損壞的幾率極小,同時無法造假的,所以你無需擔心假貨問題。其次,intel從12代CPU起,包括AMD CPU,均三年質保,不同于散片為三年店保,盒裝為三年聯保。

    三、主板

    除了擴展性,主板還決定的是穩定性,強烈建議御三家品牌,如華碩、微星、技嘉主板,關乎著主板的做工品質、BIOS功能以及售后服務。

    御三家的便宜的入門丐版是可以選購的,只要CPU的供電夠用的情況下,相比旗艦級主板,只是少了一些可能用不到的擴展接口。

    四、顯卡

    顯卡完全可以選購丐版,可以節省不少開支。旗艦版和丐版顯卡的芯片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性能也是相同的。但由于旗艦版相比丐版在散熱上更勝一籌,所以出廠略超了頻率,但性能最多超3%,兩者差距不大。

    就拿RTX4070S來說,華碩的猛禽版本相比雪豹版本貴了千元,千元的差價換來的只有3%性能差異,或許有點不值,預算加到CPU或者顯卡上等性能上肯定更好,除非你不差錢或屬于信仰充值者。

    五、內存

    我們知道,超頻黨注重內存顆粒,導致很多小白也盲目跟風追求好的顆粒,但實際都是不超頻或不會超頻的。所以我個人建議,內存不超頻的情況下,不要追求顆粒,追求顆粒就是白花錢,選頻率就可以了。

    六、硬盤

    固態硬盤,游戲黨不要太迷戀讀寫速度,順序速寫無論是3000MB/s還是7000MB/s,還是PCIE3.0還是PCIE4.0,實際在玩游戲提升0.1秒都不到,體驗上完全感受不到提升。除非你是生產力需求,或者經常需要拷貝大容量文件。

    七、機箱

    機箱主要是為了保護電腦內部組件,?美觀性大于功能性,?因此可以選擇普通機箱,?不必追求過于高端機箱。?目前150-300元左右價位的機箱性價比最高,這個價位的做工和用料已經很不錯了,完全沒有必要上千元或以上的機箱。

    八、電源

    電源是選擇至關重要,我個人最不建議在電源上過于省錢,因為它決定一臺電腦穩定性,強烈不建議選購雜牌電源,功率可能虛標嚴重,甚至輸出電流不純、不穩定,導致燒壞硬件的情況。

    低端、中低配置,不要太迷戀80PLUS認證,買個好的品牌就行了。中端主流配置,買個白牌或銅牌的80PLUS認證,功率滿足,品牌好點就行了。中高端或者高端配置,再考慮80PLUS金牌認證這類比較貴的電源。

    至于電源品牌嘛,航嘉、長城、海韻、振華、華碩、微星、TT、酷冷至尊等等都可以。

    完全沒有必要被海韻FOCUS 、ROG雷神旗艦級電源割韭菜,做工用料雖然好,但是溢價過高,并且該壞還是壞。

    好了,以上就是裝機之家的分享全部內容,下一期我們繼續給大家分享更多的硬件知識。

    腦由于哪些硬件組成呢?以下以圖文的方式為讀者介紹一下。

    1.硬件常識



    2.軟件常識


    以上為基礎知識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收藏!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