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競核
國內PC云游戲典型創業企業:上海達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產品“云電腦”);貴州動視云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格來云游戲”)。
本篇文章為上海達龍信息科技專訪稿,要點如下:
產品定位:PC云游戲,中國主流游戲用戶群90%以上都是在玩網絡游戲、PC游戲,不是主機游戲。
核心技術:虛擬化技術,能保證產品穩定性;自創串流協議,把控延遲;
核心用戶:藍領廠哥、廠妹和大學生。
商業模式:會員費、時長費,售賣外設。
PC云游戲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云游戲應用之一。
所謂PC云游戲,即將端游放在云端服務器運行的游戲方式。“云游戲”模式下,游戲的存儲、計算、渲染等都在云端完成,玩家可通過任一終端、隨時隨地體驗高品質游戲。
上海達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龍云電腦)成立于2010年3月,創始人是原的展訊通信的CIO。公司總共有80名員工,研發人員占絕大多數有50、60人,客服18人左右,剩余為運營人員。
達龍云電腦于2017年6月,推出云游戲平臺—云電腦。
目前云電腦擁有超過100萬VIP用戶。平臺內置游戲種類超過300款,比如《地下城與勇士》《云頂之弈》《魔獸世界》等。
云電腦支持的平臺包括Windows端、MAC電腦、智能電視以及移動安卓、IOS設備,幾乎適配了所有主流屏幕。用戶可通過鍵鼠、手柄、虛擬鍵盤三種操控方式體驗云電腦。
來自廣西南寧的大一新生戴某某是忠實的云電腦用戶,酷愛玩《地下城與勇士》(簡稱DNF)。
他告訴競核,起初在手機上使用云電腦玩DNF,虛擬鍵位會擋住屏幕,調整透明度后體驗才變好。
面向C端用戶,云電腦有三種營收模式:
首先是會員費,50元起充,分為50元、100元、300元、400元四檔。用戶消費越高,VIP等級越高,排隊優先級越高;
再次是會員的時長費:標配3元/小時;高配5元/小時,非會員的時長費:標配5元/小時,高配8元/小時;
最后是電商,售賣無線鍵鼠+OTG線、鍵鼠轉換器、游戲手柄等游戲周邊。
競核了解到,去年達龍云電腦營收有幾千萬。據悉,公司今年營收會過億元大關。
達龍云電腦成立至今已有九年,公司扎根PC云游戲賽道也不過兩年爾爾。幸運的是,2018年該公司已獲得騰訊千萬級別的融資。
究竟是何種機緣巧合讓達龍云電腦闖入云游戲領域?它又憑什么贏得騰訊青睞,拿到融資?如今云游戲領域巨頭環伺,達龍云電腦會采取何種應對策略呢?
以下是競核與達龍云電腦CEO倪海生、CMO聞彬對話全文,略經刪減:
競核:簡單聊一聊公司曾經嘗試過的創業方向?
聞彬:12年到15年,我們一直在找方向。剛開始,我們把蘋果電腦、iPad變成一臺Windows電腦。
當時覺得在蘋果上面跑Windows,這樣很多企業的系統就不用開發蘋果版了,尤其是醫院的軟件很多都是Windows。
后來發現這個生意不行,因為我們搶了人家軟件開發的生意。其它企業本來說開發個蘋果系統,報價幾百萬,你一做第二天就能實現,你收人家幾百萬現實嗎?不現實。
然后我們又嘗試電視變電腦。最早我們找過康佳電視、海爾電視,給他們老總講,你看我能把你的電視變成電腦,可以玩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應用,大家可以省一臺主機了,看看大家愿不愿意合作。
深入進入后,發現國家政策限制,比如廣電181號文,明確要求所有的電視終端不能直接接入互聯網。
競核:有沒有嘗試過自救?
聞彬:我們當時專門做電視的時候,還請了一個投資人做我們CEO,我們都和IPTV談了,在主頁上給了我們一個入口,在上面可以直接做套餐,這樣家里的電視能變成電腦。但是不行啊,牌照方不會允許,因此電視機變電腦就沒做。
中間我們在淘寶眾籌上做過一次活動電視電腦盒子,上來第一天就完成目標了,很成功。
當時我們用的是小米盒子的方案,把盒子立起來,看著像電腦一樣,再配上鍵盤、鼠標,賣399元,硬件成本只要200多塊。我們承諾用戶三年可以用這個云電腦服務,很劃算吧。
這個產品短時間內賣出了50多萬,1000多臺,效果很好。確實用戶有這個需求,便宜嘛,它能夠滿足用戶使用電腦的基本需求。
不過再往后面去推,發現硬件還有很多問題,此外前期在淘寶眾籌上賣東西是免費的,沒有營銷成本還能賺,但后續營銷你得付推廣費,這樣下來基本上就沒有利潤了。
后來我們就定位不做硬件只做軟件,期望做到通過達龍云電腦,實現有屏幕,就有電腦。
競核:定位做軟件后還有過哪些探索?
聞彬:屏幕背后無非安卓、Windows和蘋果這三個系統。我們可以把一臺一千塊錢的上網本變成一臺5000、6000塊錢的游戲本。產品在PC上體驗很好,但PC用戶相對來說很難做,用戶量起不來。
蘋果上我們也有官方產品,用戶只能用瀏覽器下載使用,無法上線應用市場,,蘋果對云游戲還是很保守的,連STEAM串流產品都很難上線。
競核:有沒有嘗試過辦公需求嗎?
聞彬:我們最早就嘗試過教育辦公方向,在應用里面放一些編程軟件、Office、制圖軟件等。有一個問題,這些軟件都是有版權的。如果我放上去,所有的收入都可能被軟件廠商拿走。軟件版權是繞不過去的。
我們做了兩年簡單的辦公云電腦,裝的都是免費的辦公軟件,所以收入做不上去,這里面有用戶體驗問題,也有軟件版權問題。2017年年底,我們全部砍掉了辦公云電腦。
競核:所以全部轉成了游戲?
聞彬:中國游戲市場以免費網絡游戲為主,賬號是玩家的,沒有版權問題。等我們平臺更大之后,還是會把軟件庫豐富起來,購買一些辦公設計類軟件,個人學生市場還是挺有需求的。
競核:達龍云電腦內部立項云電腦的契機是什么?
倪海生:我們產品立項是用戶。2014年國慶前一天晚上,葫蘆俠3樓(安卓游戲網站)一個攻略帖幫我們帶來了5000個用戶,我們才立項做這個項目。我們會問用戶需要什么,他說其實我就是需要在手機上能夠玩電腦游戲,項目是這樣成立的。
競核:為什么會選擇PC云游戲市場?
聞彬:現在中國主流的游戲用戶群90%以上都是在玩網絡游戲、PC游戲,不是在主機游戲。
競核:你們跟游戲內容廠商是怎么談合作的?
聞彬:云電腦上有網吧的游戲聚合軟件,比如順網的網維大師。通過他們游戲下載好了,玩家用自己的賬戶登陸,游戲該買的去買,跟我們沒關系。
我們只是幫玩家擴展一個屏幕,用戶付給我的是上網費,獲得這臺電腦的上網費,分時租賃的。所以我們變相幫游戲廠商帶來了用戶,但我們沒有跟他們分成。
現在很多游戲廠商找我們推廣,因為可以幫他們在手機上獲客。有些廠商愿意給我們投廣告費,比如傳奇類的游戲在合作。
競核:什么時候拿到了騰訊的投資?
聞彬:去年我們參加了深圳的南山創業大賽,正好騰訊戰投的人在做評委。他正好研究云游戲,掃完一圈產品后,發現云電腦各方面數據、用戶都可以,自然就投了我們。
投資人說,投我們的原因不是單個串流技術有多牛逼,而是面對不斷增長的用戶,我們能夠處理同時在線百人、千人到萬人以上規模的并發,產品保證網絡穩定,延遲低,用戶體驗好,這件結合很多技術難點的系統工程被我們做成了。
競核:從哪幾個維度判斷云游戲廠商的實力?
倪海生:云游戲是個云計算平臺,走的東西比較厚重,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技術層。技術層面的話,包括后端的虛擬化、鏈接協議,終端的各種適配等,整個開發的工作量比較大。第二是資源層面,比如服務器數量、產品用戶量等。
聞彬:一個是串流,網絡條件差時還能穩定,網絡延遲低;第二個是虛擬化技術;第三個是產品,就是產品體驗不錯,大家用起來很快上手。
競核:達龍云跟競爭對手相比,有哪些優勢?
聞彬:我們做了近十年的虛擬化,能夠保證產品的穩定性;串流協議是我們自己寫的,能夠把延遲控制在用戶接受的范圍內。
其次,我們是做免費PC云游戲,更加符合中國游戲市場。很多云游戲廠商友商做主機游戲為主,更多借鑒的是國外谷歌模式,并不一定適合國內市場。
再次商業模式上,我們借鑒了網吧模式,并且根據國家要求合法合規的運營,配合網安進行監管,非法和沒版權的游戲堅決不上。
競核:能夠再具體一些嗎?
聞彬:云電腦VIP付費用戶就有上百萬。在這種客戶背景下,需要把云服務器全國性布局,這樣才能保證每個用戶的延遲最低。
還有個問題,比如廣東VIP用戶,他有可能登陸華東區服務器,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用CDN,網絡加速也沒用,我們利用算法和網絡測速等技術動態調度云計算資源。
所以我們很多技術是很難抄,尤其是當大規模用戶并發時,如何保證Windows桌面的穩定?如何保證各種游戲的穩定?如何快速還原用戶環境?如何保證用戶信息的安全?這些都是后臺和底層的技術。
競核:華為推出了一款華為云電腦產品,巨頭進入云游戲領域后,你們的市場份額會被擠掉嗎?
倪海生:很多大廠商有大廠的優勢,他們帶有品牌優勢,都有各自的用戶群。但用戶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用戶看到達龍云電腦,可能會想到的是云游戲。每家產品不一樣,各自用戶群都會有不同。
競核:不擔心其它廠商抄襲云電腦嗎?
聞彬:之前提到,不同于傳統互聯網產品,云游戲產品后端要開發的技術很多很深,很難抄到。此外隨著用戶的增長,服務器的規模是同比例增加的,帶寬也同比增加,云游戲成本占大頭,無論是大廠還是游戲廠商都會覺得盈利困難,他們就會沒有動力去做云游戲。
競核:你們跟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這類公有云廠商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聞彬:他們都是我們上游供應商,我們大量的租用他們服務器和帶寬,由于我們采購量還是比較大,所以他們給到我們的價格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競核:你們有跟哪些手機廠商合作推出云游戲應用嗎?
聞彬:CJ期間,中興手機、OPPO展示的云游戲都是我們提供的。中國移動第一款5G手機內置的《云玩》云游戲應用也是我們提供支持的。
其實現在幾個大手機廠商,基本上都在跟我們談合作,因為5G上來沒有一個應用可以直觀演示的。
達龍云電腦云游戲現場展示還是能夠非常直觀的展示出5G的優勢,大帶寬和低延遲,用手機玩大型PC游戲真和本地玩一樣效果好。
競核:你們的用戶主要是哪類人群?
聞彬:我們的用戶其實主要是藍領和大學生。宿舍里的藍領一般是一間宿舍里的一個人先玩,然后帶著大家都玩了。
他們不是說買不了電腦,他消費得起,但關鍵買了電腦擔心會被偷,且不方便攜帶。他們是一幫不喜歡玩輕度游戲,玩重度游戲的人群,此外就是愛玩大型游戲的大學生群體。
競核:廠妹、廠哥,可以這樣理解嗎?
聞彬:對,終端機型上vivo、OPPO相對多些,廠妹、廠哥嘛。
他們有手機沒電腦,玩游戲基本上在手機上操作。之前他們下了班去網吧,不過網吧消費也很高。我們三塊錢一小時,可能會比較方便。
競核:你們三塊錢一小時?
聞彬:三塊錢一小時,比很多網吧便宜,這個場景就比較廣,三四線下沉市場,比如工廠藍領、公務員、外賣小哥、保安、理發店的服務員等。
這類人群很多是PC游戲的忠誠用戶。他們喜歡玩大型游戲,經常沒有電腦,拿手機就下載我們的APP,不管是什么手機,都能成為一臺高性能的電腦,接個鍵鼠,或者用虛擬鍵可以直接玩,所以他們的付費意愿也很強。
我們調研過,比如說理發店的服務員,他們工作日白天沒生意但不能走,中間就穿插著玩一把擼啊擼、《云頂之弈》,晚上還可以躺著玩。
人都是懶的嘛,養成習慣后,他們就會充錢,按小時付費。我們也很公道,三塊錢一小時,也沒多少,比電影院便宜、去網吧比上網都便宜。
競核:達龍云的用戶群體主要是三四五線下沉市場,投資人不會質疑你們的市場潛力嗎?
聞彬:肯定有人會質疑的,但隨著PKQ拼多多、快手、趣頭條的崛起,大家也越來越看重下沉市場的潛力了。
三四線的玩家每月付費50塊錢、100塊錢。對他們來講是很實惠的消費了,這比起電影院的消費要便宜、方便,這部分用戶群才是中國游戲的主流用戶群。
競核:你覺得云游戲市場前景如何?
聞彬:2018年中國網吧總營收700多個億,比電影市場略大。全國營業網吧20多萬家,一千多萬臺終端,僅網吧市場誕生幾家上市公司啊!云電腦現在相當是給用戶一個新的選擇,可以用任意屏幕玩大型PC游戲,體驗肯定是比網吧要差,但用戶現在有的選了。
競核:在手機上PC游戲體驗會好嗎?
聞彬:肯定不如網吧和自己電腦好。但中國市場大,有些人就喜歡用手機在愛奇藝上看電影,不去電影院,按月付會員費。你說手機屏幕那么小,體驗肯定不好了?但實際上大部分工廠妹,就是最早的視頻付費人群,簡單方便實惠,可以打發時間。我們也是一樣的,解決了廠哥、廠妹的游戲需求。
視頻網站得益于4G,我們現在得益于后4G到5G這個時間段。
你不可能等5G完全成熟了再做這個業務,那你肯定會落后。玩家在我們這里玩,體驗最初可能只達到50分,這批用戶是剛需中的剛需,比如想在手機上玩《地下城與勇士》。有些人走了,因為體驗沒有那么完善。
但剛需用戶每天到云電腦上簽到,做任務,發現不錯,慢慢發現能玩了,體驗時間越來越長,應用時間就會越來越長。
我們跟很多互聯網應用不一樣,每天用戶只能免費體驗十分鐘。
競核:還可以免費?
聞彬:免費10分鐘,免費用戶現在進去多半要排隊,有時排個幾千個人的隊,因為云資源限制,也無法大規模擴充,畢竟成本擺在那。
隨便哪家公司來做,你不得不準備幾百臺臺服務器,幾百臺服務器,意味著幾千萬的投資,還沒算帶寬投入,這個和游戲的投入產出是很不一樣的,云資源重成本高就是云游戲行業跟其它行業最不一樣的地方。
競核:試玩廣告會是云游戲的主要應用場景嗎?
聞彬:會有需求,安卓云游戲的商業模式很多靠試玩。在游戲中充值一百塊錢,我從你那分個30塊錢,是這樣的一個商業邏輯,對吧?但你得讓用戶免費試玩,試玩后用戶充錢后,才能和云游戲平臺分,平臺會讓只用戶花幾塊錢試玩嗎?不可能,用戶會跑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云游戲廠商收到游戲廠商的錢,是必須游戲能夠支撐得起才行,這考驗游戲本身的運營能力
競核:你們可以賣云游戲解決方案給廠商嗎?
聞彬:公司原來是做TO B業務,但既然都是2C業務了,自然就不會賣云游戲解決方案了。但我們和各種廠商合作,把我們產品植入到廠商產品中,為他們產品提供云游戲功能,比如之前提到的手機廠商合作。
現在也有一些云游戲廠商在炒云游戲解決方案,歸根結底,都是要放到市場上,由用戶來檢驗的。(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競核(ID:hungrydou),專注于游戲、電競,爆料合作可聯系:18305980182】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說出來很多人會有些驚訝,金山辦公旗下的 WPS 軟件從第一個版本開始,迄今已經有 32 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中國軟件發展史中,它從未掉隊,但也從未出格。它低調到即便是它有 4 億多的月活用戶,但在社交網絡上,關于它的討論寥寥無幾。
最關心別人如何評價 WPS 的人,可能還是 WPS 自己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
在珠海金山總部辦公室的各處電梯口,張貼的墻紙不是裝飾用的花鳥魚蟲,而是上個月用戶對 WPS 產品的吐槽排行榜,只要出入電梯,必然就會看見用戶的真實反饋。
這或許是 WPS 沒有成為時代炮灰原因的一個側寫,極少有國產軟件能夠橫跨這么長的周期。基業長青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知易行難。尤其是在信奉速度和增長的互聯網行業,選擇百米沖刺,還是邁向馬拉松賽道,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 Sic 在發布會上
WPS 產品專家 Sic 對愛范兒說:
因為辦公的需求一直存在,所以 WPS 不可能掛掉。
但 WPS 和辦公的強關聯其實只能說明賽道一直都在,但真正的關鍵在于,WPS 如何跑贏對手。或者說,正如互聯網從業者經常說的那樣:擊敗你的,往往不是你的競爭對手,而是來自另一個維度的降維打擊,就像微信取代短信和飛信那樣。
因此,在軟件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 Sic 道出了另外的緣由:移動互聯網之前的 PC 互聯網時代,其實時代的變化不是那么快。文檔就是辦公處理的主要內容,這就是 WPS 的含義所在:Writer,Presentation 和 Spreadsheets,對應就是 Office 的 Word、PPT 和 Excel 三件套。憑借 WPS 對各種格式文件的良好兼容性,使得它能夠在 PC 互聯網時代,乃至移動互聯網前期得以存活。
真正的挑戰來自于文檔處理工具之外的挑戰,比如石墨文檔、騰訊文檔等等在線文檔得益于移動化和云端化,取代了不少本地文檔軟件的使用場景。
相比于一些界面清爽功能專注的在線文檔,WPS 實在是太復雜了。復雜是個中性詞,它可以引申為「雜亂」,也可以是「強大」的表象。
在我說了使用某款在線文檔復制粘貼會丟失空行的問題之后,Sic 說:
這是個復雜度的問題。
因為當你只有兩個功能的時候,復雜都是 n 的平方,因為它的排列組合就那么幾種,但當你有 200 多個功能的時候,甚至像我們表格有 400 多個功能的時候,700 多種特性的時候,你怎樣讓他們能夠協同工作?
微軟 Office 也是這些年一步步走來的,我們最寶貴的資產就是我們自研的內核引擎,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能力,這也是我來到這邊一段時間之后發現了這家公司的閃光點,它沉淀了這么多的技術能力。
這是 Sic 眼中為何 WPS 能夠存在 32 年,對抗時間的第一大緣由:不斷地技術沉淀。
技術的沉淀來自于從求伯君(金山創始人)到雷軍(前金山 CEO、董事長)再到后面一代又一代程序員的不斷堅持。
技術的沉淀是 WPS 的根,使得它能在風向轉變的時候經受考驗,不過與其對抗風口,不如走上風口。
為了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劇變,Sic 幾年前來到金山辦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變化」。
2018 年 11 月 21 日,WPS Office 2019 發布,這款由 Sic 主導的大版本更新是 WPS 史上變化最大的版本之一,它把原來散裝組件形式變為一款大一統的軟件,極大地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
這個時候的 WPS,使用起來已經有點兒像瀏覽器了。當然這也不是偶然的巧合,畢竟 Sic 在來金山之前,就是知名國產瀏覽器傲游的創始人之一。
而在 12 月 1 發布的 WPS Office 2021 版本上,有了更多的類似于瀏覽器的地方。在基本的文檔處理工具之外,這個版本的 WPS 提供了很多并非由金山辦公提供的服務,比如 OFD 的處理能力來自數科網維;智能數據類型的金融數據來自于萬得信息;腦圖、流程圖處理能力由 processon 提供…..
這種模式有點兒像 Chrome 瀏覽器中的「插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自主選擇特定的服務。
由此,WPS 的內涵釋義也正式從「Writer,Presentation,Spreadsheets」變為「Workspace、Platform、Service」,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Platform(開放平臺)。
Sic 談到了為何有這種改變的原因:
因為如果你深入去看辦公這個領域的話,其實他的需求是非常的廣泛,即便我們公司有 2000 多人,也不可能滿足所有這些需求。
有一些行業甚至垂類,里面有非常多的業務門檻和技術門檻,不是說你一個公司想要去做就能夠做進去的。而且對于我們而言的話,也不期望自己一個人吃獨食,一家獨大沒有好處,應該是充分的鼓勵這個行業競爭,這樣用戶才能享受到更好的辦公服務。
作為金山辦公最重要的產品,WPS 支撐著金山辦公在科創板上市,并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值。
但實際上,工具軟件很容易陷入「用戶多,使用頻次低,盈利難」的魔咒之中,這使得不少開發工具軟件的廠商要么無法發展到上市,要么上市后無法獲得高的市值。
但是 WPS 幫助金山辦公破除了這種魔咒。
如果說前面談到的是為何 WPS 能夠渡過周期,對抗時間,那么作為一款免費工具型軟件,WPS 如何破除行業魔咒呢?
首先,作為微軟 Office 的曾經的免費替代軟件,如今 WPS 已經和前者大相徑庭了。如果永遠定位于 Office 的「平替版」,那么 WPS 即便能發展 32 年,但也不會到今天支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Sic 說:
在傳統的文檔處理領域的話,微軟它是格式標準的定義者,所以我們不可能超越他,但是如果從辦公的其他相關服務來說的話,我們有很大的機會,去做好,特別是服務于中國用戶的辦公環境和服務體系,為什么我們把我們 WPS 客戶端定義為開放平臺,而不是普通的一個辦公平臺,因為用戶的需求實在是太多樣化了。
這就是 Platform 之外的另一個關鍵詞:Service(服務)。
在美股市場上,有許多成功的企業做的是 XaaS 業務,有的是 SaaS(軟件即服務),有的是 Paas(平臺即服務),有的是 Baas(后端即服務),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服務。
Sic 補充說:
其實從 WPS 開始這么多年發展已經看得出來了,一開始到此下面的一個文字處理軟件,變成 Windows 上面的三件套,現在加了這么多 PDF 腦圖流程圖這些各種各樣的服務,你會很明顯感覺到,其實未來辦公的話一定是多樣化的,你不可能再拿三件套來定義。
WPS 肯定要改變自己的定義,那我們定義是什么呢?那就是服務,因為你文檔處理,信息處理其實也是服務的一種。
那我們客戶端為什么不能成為一個打通所有系統所有設備的平臺,把這些服務帶到這些操作系統上和設備上呢?那它上面存在的服務,不管是自研的還是第三方合作,只要能夠給用戶帶來效率,帶來價值,我們認為就值得的。
從工具轉型到服務之后,其實也解決了一個用戶不愿付費的問題。現在 WPS 的付費用戶大多數來自于會員增值服務和內容資源服務。WPS 希望基礎的文檔處理能力作為大眾化開放能力提供給所有人,更多的盈利通過服務來獲取。
而 WPS 成為平臺化之后,服務能力更加多樣,這也能解決工具型軟件使用低頻的問題。
一直以來,軟件的功能和簡潔是一個矛盾:用戶一方面希望軟件功能無所不能,另一方面又希望軟件界面交互簡潔明了。
辦公軟件便是這種矛盾異常激化的載體,雖然求職簡歷上經常可以看到有人說「精通 Office」,但實際上 Office 的強大和復雜,是極難精通的。
這就有點兒像 Ps 修圖軟件一樣,它的強大和復雜也是一體的。但是對于許多非專業用戶來說,現在不少的拍照修圖軟件已經開始提供場景識別和一鍵修圖功能了,其中的關鍵能力就是來自于 AI。
而在文檔處理領域,AI 其實也有類似的發展路徑。
比如在 WPS 2021 中,已經有不少 AI 提供的功能了:PPT 美化 , 拍照識別,結構化寫作助手 ,智能校對,全文翻譯等等。
但這和拍照中的場景識別優化和一鍵修圖相比,還是稍顯復雜,不夠傻瓜式。不過 Sic 還是向我描繪了未來的一些文檔處理場景:
在我們的角度看來,在未來人能夠輸出的最大價值是他的創意,還有他的思想,我們希望 AI 能夠做到是什么?你只需要把創意跟思想表達出來,AI 幫你做之后的一切。不光是「你給它一個提綱,它還你一篇文章」,AI 甚至還可以幫你做采訪。
實際上,在 Sic 和 WPS 看來,未來 AI 在辦公領域還有很長的發展路程,在金山辦公內部,他們把 AI 能力發展劃分了 5 個階段,現在金山辦公處在第二階段。
雖然 Sic 沒有說具體是哪幾個階段,但對比自動駕駛 5 個級別來看的話,現在的 L2 階段 AI 辦公能力就是幫助用戶去主動做一些決策。
Sic 介紹說:
AI 的存在就是為了降低功能的復雜度,所以我們有很多方向都跟這個有關,未來你看 WPS 的界面也許不會是這么復雜,因為很多東西都 AI 幫你做了。
我們服務化之后,這么多的服務,用戶也不知道會要去用那個,所以未來的話,服務搜索這一塊我們也會加大投入。
不單是推薦還有搜索,通過用戶的行為習慣,我們會不斷完善我們 AI 推薦能力,因為你要做 AI 一個是感知的能力,一個是足夠的數據量去分析,得出結果,那這一塊我們都是慢慢進行中,這個東西不可能一步就到位。
其實說到這里就已經不是移動互聯網的范疇了。
在 PC 互聯網時代,WPS 憑借的是強大的格式兼容能力,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WPS 能活下來靠的是之前的技術沉淀,以及積極求變,快速步入在線化,云端化和智能化階段。
實際上,WPS 一直保持著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嗅覺,Sic 說:
在移動端的話,我們一開始主要是閱讀能力,現在的話你會發現 iPad 有筆鍵盤鼠標搭配了,這時候我們就開始往平板端投放我們更多的編輯能力和支持,也就說我們是順應著設備,順應著這個市場潮流而變的。
雖然你看好像 32 年 WPS 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但事實上它已經開始在不同的設備上,不同的平臺上,以及以不同的交互形式去做同樣的事情。
未來的平臺,也許就不止是電腦手機和平板了。Sic 和金山辦公也一直關注著前沿科技的發展,諸如腦機接口等等,未來平臺的形態,也會和 AI 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而在他們心中,未來 AI 辦公的終極形態已經有了雛形,現在他們在做的,就是根據最終目標分解路徑,確定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