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深度技術的小伙伴在使用windows7旗艦安裝版的電腦時,出現無法打字的問題,深度用戶檢查了自己的鍵盤有沒有壞,鼠標也沒有問題,下面深度技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具體的解決方法。
1、首先我們需要下載一個常用的輸入法,并進行安裝,例如搜狗輸入法。
2、輸入法安裝到輸入法管理器中,按下鍵盤輸入法切換鍵,切換至“搜狗五筆輸入法”,就可以正常輸入漢字了。
如圖所示:
3、如果此時還是找不到輸入法,就需要到輸入法管理器中去添加相應的輸入法。
具體方法:進入”控制面板“,點擊”時鐘、語言和區域“,然后再點擊”更改顯示語言”。
4、在打開的”區域和語言“設置窗口中選擇”鍵盤和語言“選項卡,然后點擊”更改鍵盤“按鈕。如圖所示:
5、在彈出的“文本服務和輸入語言”窗口中選擇“常規”選項卡,然后點擊“添加”按鈕以添加新的輸入法。如圖所示:
6、在彈出的添加輸入法對話框中勾選“搜狗五筆輸入法”,然后點擊“確定”以完成輸入法的添加。
7、回到“文本服務和輸入語言””窗口中選擇語言欄”選項卡,然后點擊勾選“懸浮于桌面上”和“在任務欄上顯示其它語言欄圖標”,點擊“確定”完成設置。
以上是深度技術系統分享關于windows7旗艦安裝版的電腦無法打字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使用第三方輸入法的人數已經突破7.8億人,而使用五筆輸入法的人數不足1%,大部分都是用拼音輸入法,這和全民學五筆的巔峰時期相比,兩者的落差不要太大,那么為什么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輸入法卻走想沒落?
QQ五筆、搜狗五筆、小狼毫、花兒五筆、小鴨五筆、極品五筆、極品五筆,當時的年代,五筆輸入法軟件簡直是百花齊放,層出不窮,而它們的鼻祖“王碼五筆”在當時有多輝煌呢?1983年8月28日,王永民的五筆字型輸入法宣布研發成功,9月27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重點報道了這項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五筆字型輸入法立刻在國內外引起轟動。
1984年秋,王永民自信地應邀走進聯合國大樓,在當時號稱世界第一的AT微機上插進五筆字型軟件。操作員信手輕彈,眨眼間,一行又一行方塊字飛快地躍上屏幕。擊鍵停止,計算結果是每分鐘112個漢字。這一數字如一石擊浪,轟動了聯合國。
2013年首屆“全國漢字輸入大賽”總決賽當中入圍的57名絕頂高手當中,前29名都是用的五筆輸入法,冠軍得主是34歲的銀行職員王士輝以每分鐘175個字創造記錄,而當時需要打出連續文本、離散文本、混合文本、古典文本,想想都知道有多么難。而這些都是五筆輸入法所擅長的。五筆輸入法那曾經的輝煌你還記得多少?
五筆輸入法的創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王永民,他出生在河南南陽的一個窮困家庭,那時候還未建國,在戰火中成長的他終于在1962年參加了高考,并且以南陽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的王永民回到南陽,在當年的南陽地委科委擔任辦事員。當計算機時代到來,有人說“漢字行將滅亡”的時候,熱愛漢字的王永民,立志要發明一款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漢字輸入法。
說干就干,王永民跑遍了上海、蘇州、杭州等地查閱資料,但都收獲甚微。找不到現成的編碼方案,王永民決定從零學起自己來做。“為了研究漢字架構,王永民自己動手,把字典中的12000多個漢字,逐一分解做成一張張卡片進行統計。當時這間3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經常被他密密麻麻鋪滿漢字卡片,旁邊的角落里,還堆放著裝滿卡片的麻袋,整個辦公室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符一歐說,在研究進入關鍵時期,王永民更是廢寢忘食,雖然他家就在辦公樓后邊,但他一點時間都不愿意浪費,餓了就在辦公室吃點方便面、饅頭,困了就席地而睡,最長時間大概一個星期都沒有下樓。
通過分解,王永民梳理出600個字根。但600個字根,就需要600個鍵。王永民又開始一一合并刪減。每減少一個字根,王永民就得把7000多個常用漢字重新編碼并多次檢查。而每壓縮一個鍵位,就要把之前排好的字根組合推倒重來。138鍵、90鍵、75鍵、62鍵……1982年隆冬,王永民帶著優化了的36鍵方案開始上機試驗。40多天后,經過一次次編寫程序、調試,當王永民用鍵盤通過自己的編碼把漢字敲進計算機的時候,眼淚嘩地涌了出來。
不過,試驗成功沒兩天,王永民就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36鍵,做25鍵。在同伴們看來,36鍵方案在國內已經是開天辟地頭一個了,可王永民認為,36鍵方案因為字根占用了數字鍵,輸入數字時需要切換,難以實現高速盲打。他又經過了沒日沒夜的反復試驗,依靠新發明的“末筆字型識別碼”,把36鍵方案成功升級為25鍵方案,實現了用原裝鍵盤就能盲打漢字的夢想。這就是后來流行的五筆字型輸入法。
王永民在隨后的1987年成立了北京王碼電腦有限公司,開始經營自己開發的漢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稱五筆為王碼五筆的由來。也正是他這種拼勁和頭腦,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王永民的公司凈利潤達到1000萬元。
在PC逐步在國內普及,也就是最早接觸Window 98的那代人,電腦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工具,而是娛樂的主力軍,當看到瀏覽器、QICQ、網上鄰居、記事本……聽到開機的音樂、報錯的“Deng”聲、PowerPoint動畫音效……就感覺是從一個陳舊、無聊的世界,穿越到了一個虛擬的、先進的、專業的世界。也就是從專業、職業向娛樂、生活過度的過程中,五筆逐漸地被智能拼音所替代,其實,五筆的誕生完全是特殊時期的一個特殊產物。
在那個沒有互聯網,計算機效率低下的時代。拼音的聯想功能沒有意義,大量的詞庫也不現實。在輸入量不太大的反而逐字的輸入方式反而高效。加上中國當時普通話沒有完全普及,許多地區方言口音嚴重。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拼音,在方言問題上嚴重水土不服。這個時候誕生了擺脫拼音以形碼為基礎的輸入法就很適合當時的需求。其實除了五筆還有windows自帶的鄭碼輸入法都是純形碼輸入法。
但無論是鄭碼輸入法還是號稱更好學更科學的五筆輸入法,都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學習成本很高。要想流暢地輸入漢字,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且需要持續不斷地反復練習。這種模式僅僅適合專業的文字錄入人員。而且,就算是專業的文字錄入人員,也會偶爾碰到難以輸入的漢字導致“卡殼”。
隨著時代的進步,計算機效率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大數據和超大詞庫的誕生,讓拼音輸入法有了質的飛躍。且幾乎沒有什么學習成本。有些輸入法甚至可以做到整句輸入,甚至還有語法檢驗的功能。真正做到學習低成本,輸入高效率。
對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君,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