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教程簡介:
FlinkCDC是Flink社區開發的組件,搭配Flink流批一體數據計算引擎,能夠實現采集計算一體化,更加方便項目的需求開發和后續維護。
FlinkCDC 1.x帶來了Flink通過監控數據庫的Binlog,實時獲取數據庫動態變化數據,FlinkCDC 2.x帶來了無鎖全量同步,但都需要開發代碼完成同步數據功能。FlinkCDC 3.0形成了自己的框架,只需要一個配置信息,無須開發代碼即可實現數據同步,同時還能獲取元數據變更,即數據庫中添加字段之后,下游Sink端會自動同步變更元數據,無須重啟就可以做到同步表變更。
本套教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FlinkCDC的基本使用入手,分別講解了DataStream和FlinkSQL兩種方式,充分調研FlinkCDC 3.0,給出了更優化的解決方案,并結合源碼深入分析了其核心原理。教程附贈全套視頻、代碼、文檔及資料。
-------------------------------------------
教程目錄:
01.FlinkCDC教程簡介
02.FlinkCDC-3.0-內容介紹
03.FlinkCDC-3.0-簡介(CDC是什么)
04.FlinkCDC-3.0-簡介(CDC的種類)
05.FlinkCDC-3.0-簡介(FlinkCDC)
06.FlinkCDC-3.0-案例實操(數據準備)
07.FlinkCDC-3.0-案例實操(創建項目&導入依賴)
08.FlinkCDC-3.0-案例實操(DataStream方式讀取 代碼編寫)
09.FlinkCDC-3.0-案例實操(DataStream方式讀取 代碼測試1)
10.FlinkCDC-3.0-案例實操(DataStream方式讀取 代碼測試2)
11.FlinkCDC-3.0-案例實操(DataStream方式讀取 代碼測試3)
12.FlinkCDC-3.0-案例實操(FlinkSQL方式讀取 代碼編寫&測試)
13.FlinkCDC-3.0-案例實操(MySQL到Doris 環境準備)
14.FlinkCDC-3.0-案例實操(MySQL到Doris 同步變更 測試)
15.FlinkCDC-3.0-案例實操(MySQL到Doris 路由變更 測試)
據外媒報道,即使封鎖措施已經放寬,各國都在努力恢復常態,但新冠病毒隔離仍是必要的程序。將可能已經接觸過COVID-19的人和正在家中隔離的患者分開,可以幫助減少傳播,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他人。美國疾控中心(CDC)已經更新了其網頁,介紹了有關隔離( isolation)和隔離檢疫(quarantine)的新信息。
CDC現在已經更新了其隔離檢疫指南。該機構說,由于可能的 COVID-19 感染隔離的個人應遠離他人,直到他們已經確認至少 3 天沒有發燒,癥狀已改善,并距離首次出現癥狀已過去10天。
WTHR首次注意到了CDC的新指南。新的頁面指出,第一次檢測后,對COVID-19檢測呈陽性但沒有癥狀的人應該隔離10天。CDC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再次檢測。在這些情況下,如果人們至少相隔24小時收到兩次陰性檢測結果,就可以脫離隔離。有癥狀的患者也要確保自己沒有發燒,其他癥狀也會有所改善。
新的隔離和隔離檢疫指南網頁還提示免疫力較弱的人在首次離家前,應尋求醫生指導。他們可能需要在室內停留10天以上,以確保自己不會被傳染。CDC堅持認為,任何與COVID-19密切接觸的人在接觸后應在家中停留14天,這與之前的指示一致。
隔離檢疫和隔離之間的區別很簡單。如果人們知道自己曾接觸過COVID-19確診病例,并認為自己有感染該病的風險,就會進行隔離檢疫。如果人們開始出現癥狀或檢測結果為COVID-19陽性,你就會將自己與他人隔離。實際上,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都必須呆在家里。疾控中心有一個信息頁面,應該可以幫助你理解這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