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們利用不同的設計類軟件針對9大硬件平臺進行了性能實測,以便能夠為設計師朋友們在選購設計師電腦時提供一些性能方面的參考。而今天,我們則從不同電腦產品的角度入手,利用同一款設計軟件、以及相類似的測試項目,對不同電腦以及其硬件平臺在2D平面設計效能方面的表現予以評估,以幫助設計師朋友們一邊了解產品,一邊了解不同硬件平臺的效率表現。
可以說相對于之前的橫評而言,本次的測試其實更有針對性,更有橫向比拼的價值,也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出各種平臺在2D平面設計中的效率表現。
雖然電腦廠商們給設計師們提供了專業的工作站設備,但是這些設備往往價格昂貴,對于設計師個體而言顯得不夠實際。此外設計師也是普通人,他們對電腦的需求除了要滿足工作需要之外,其實與從事其它職業的人也沒有什么不同,玩游戲、便攜性等也是他們所考慮的因素,所以除了專業工作站之外,普通的臺式機、筆記本該如何選?這也是本篇橫評將要解決的問題。
在本次橫評之前,我們還是按照慣例對橫評的一些事項予以簡單說明。
·測試軟件與測試項目
首先在測試軟件方面,我們選用了大家都很熟悉的Photoshop,畢竟PS是非常常用的圖片處理工具,無論是不是專業設計師,都或多或少使用過PS,而PS本身雖然對于電腦硬件的要求并不高,但在遇到大批量或大容量文檔處理時,就會顯現出差別,因此選用PS來進行測試比較有參考價值。
使用Photoshop CC進行測試
·測試平臺
在測試平臺方面,我們為了照顧到不同需求,因此總體分為兩個部分進行,首先是桌面級臺式電腦硬件平臺的測試,之后則是幾款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筆記本平臺測試,所涉及到的硬件包括桌面級的酷睿i5 4590處理器平臺、酷睿i7 5775C處理器平臺、酷睿i5 6600處理器平臺、酷睿i7 4790處理器平臺;同時還包括移動級的酷睿i7 6700HQ處理器平臺以及酷睿i7 6500U處理器平臺。
此外我們還進行了新老平臺之間的效率對比,所涉及到的老平臺包括桌面級的酷睿i7 2600處理器平臺、以及移動級的酷睿i5 5200U處理器平臺和酷睿i7 2620M處理器平臺。
·測試方法
本次橫評的測試方法簡而言之包括兩個大方面:其一是文檔打開與保存速度的測試;其二是圖片、照片文件使用各種濾鏡渲染時的速度表現。
所采用的測試手段則包括:單個超大容量文檔的打開、保存與濾鏡渲染;多個小容量文檔的打開、保存與批處理任務執行。通過相應測試項目的完成時間,來展現新老平臺之間的性能差異。
·其它說明
雖然本次橫評主要展現新老處理器平臺的性能差異,但其實同時也反映了內存容量不同對文檔打開速度的影響,以及硬盤性能差異對文件保存速度的影響。
此外,本次橫評九款機器的測試成績并不做產品之間的橫向對比,每個產品的測試成績獨立與老硬件平臺做對比。當然如果您愿意拿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做參考我們也是非常鼓勵的。
橫評相關事項了解之后,那么不妨讓我們正式進入本次設計師電腦橫評吧!
·奧普雷斯設計師電腦
第一部分的桌面篇,我們針對三款不同的定制主機以及一款惠普一體電腦進行了測評,
第一款是由奧普雷斯推出的設計師電腦,通過下面的表格我們可以了解被測平臺的基本信息。這款設計師電腦采用了英特爾酷睿i7 5775C處理器,搭載16GB內存、240GB SSD、1TB HDD,同時處理器自帶了目前性能極強的英特爾Iris 6200銳炬核顯。
測試平臺基本信息一覽(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大圖)
而我們選用的老平臺則是一款酷睿i3 4170處理器平臺和一款酷睿i7 2600處理器平臺,同時我們為老平臺也搭配了8GB、4GB內存,混合硬盤以及純機械硬盤,下面來看看測試項目與結果:
文檔打開速度
首先我們對三個平臺進行了2.1米寬的背板設計文件打開速度測試,文件格式為PSD/72 dpi,文件容量為247MB,測試軟件Photoshop。從測試結果來看,搭載第五代酷睿處理器的奧普雷斯設計師電腦具備明顯的優勢,僅用時1秒就打開了文件,而老平臺則分別用時1.8秒和2.6秒才打開,可見新平臺在效率方面更加突出。
隨時存盤速度測試
第二項測試,我們對三個平臺進行了197MB PSD文件的隨時存盤速度測試,其dpi達到了200,尺寸為70×100cm。通過測試可以看到,酷睿i7 5775C平臺用時0.9秒就完成了存盤,而老平臺則分別用時達1.8秒和2.1秒才完成,再次證明了新平臺在效率方面擁有較大的優勢。
大小瞬時變化速度測試
第三個測試項目是素材圖片文件的大小瞬時變化速度測試。我們采用了50dpi、8000像素寬,容量為221MB的PSD文件進行測試。三個平臺測得的瞬時速度分別為1.1秒、3.1秒以及3.2秒,可見使用酷睿i7 5775C平臺來進行大容量素材圖片尺寸變化操作時,流暢度和速度優勢更加明顯。
濾鏡即用即現速度測試
最后我們對三個平臺進行濾鏡即用即現速度測試,方法為采用2.86MB容量JPG格式圖片分別進行墨水輪廓、水彩、光圈模糊、馬賽克拼貼、特殊模糊、場景模糊六項濾鏡效果渲染,從測試結果來看,酷睿i7 5775C每一項僅用時1秒就完成了不同濾鏡效果之間的即用即現,體驗非常流暢。
·編輯點評
對于2D平面設計而言我們可以發現,影響其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于處理器和硬盤,而如果是經常需要打開多張圖片進行同時處理的話,那么內存容量也是要考慮的相當重要的因素。
就我們今天的測試來看,酷睿i7 5775C雖然是第五代酷睿平臺,但其實際表現已經比第四代酷睿i3以及第二代酷睿i7處理器明顯強上不少,完成各項測試的成績均在1秒左右,可以說是瞬間完成,相對于其它兩個老平臺1.5秒到3.2秒的速度,酷睿i7 5775C平臺基本感覺不到處理過程,而老平臺則明顯能夠感受到等待的時間,這種差別對于工作效率來說影響非常明顯。
因此,2D平面設計師朋友選購電腦時,最好選擇新一代處理器+固態硬盤這樣的組合,它們能夠為設計師用戶節約更多的時間,同時提升整體的效率。
·奧普雷斯定制主機
第二款產品同樣來自奧普雷斯的定制主機,它的硬件配置專門為設計師朋友量身定制,采用了英特爾酷睿i5 6600桌面級處理器,搭載2×8GB DDR4 2133MHz內存,選用128GB SSD+1TB HDD的存儲方案,不僅注重了性能、同時還保證了足夠的存儲容量。
測試平臺配置詳情
本次對比測試平臺為英特爾酷睿i3 4170平臺,同時為了驗證顯卡對2D設計基本應用的影響,我們在兩個平臺上配置了不同的顯卡,其中酷睿i5 6600平臺直接使用了處理器自帶的HD 530核顯,i3 4170平臺搭載了GTX 960獨顯。
·測試項目
本次測試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包括:文檔打開速度、隨時存盤速度、大小瞬時變化速度以及濾鏡即用即現速度四項。其中前兩項偏重于不同代處理器以及SSD與HDD的性能差異,后兩項則可以看出顯卡對于2D平面設計的影響,下面來看看具體的測試結果:
文檔打開速度測試
在文檔打開速度測試中,我們使用了247MB、2米寬、72dpi、.PSD格式的大容量文件,測試結果分別為1.2秒、1,7秒,從中可見配置了固態硬盤的機器在讀寫方面具備天生優勢,所以對于2D設計師來說,固態硬盤比單純的機械硬盤所帶來的體驗更加出色。此外處理器的性能對其影響也比較明顯,酷睿i5 6600平臺性能明顯要優于酷睿i3 4170平臺。
隨時存盤速度測試
在隨時存盤速度測試中,我們選用了197MB、70×100cm大小、150dpi的.PSD文件進行反復存盤測試,最終取平均時間分別為0.9秒、1.7秒。存盤速度當然主要考驗的是硬盤性能,同時也再次說明固態硬盤能夠提供更加快速的存取時間。對于設計而言,往往時間就意味著效率的高低。
大小瞬時變化速度測試
接下來我們做的是大小瞬時變化速度的測試,采用文件為209MB、50dpi、7000像素寬的.PSD文件。從所用時間來看,搭載第六代酷睿i5 6600桌面處理器的平臺優勢明顯,平均用時僅0.9秒,而酷睿i3 4170平臺用時達2.9秒,如果遇到多文件同時打開進行處理的情況,其最終所用時間差異會更大。
濾鏡即用即現速度測試
最后我們進行的是濾鏡即用即現速度測試,采用2.86MB容量.jpg格式文件測試,測試濾鏡則包括墨水輪廓、水彩、光圈模糊、馬賽克拼貼、特殊模糊、場景模糊幾個方面。從測試結果來看,其實可以看出在2D平面設計濾鏡渲染方面,顯卡對體驗的影響并不大,酷睿i5 6600平臺用時僅1秒,而酷睿i3 4170平臺用時為1.5秒,可見處理器、內存在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還是更明顯的,因此也沒有必要選擇專業的圖形顯卡。
·編輯點評
本次測試我們選用了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5 6600處理器平臺,并且搭載了速度更快的DDR4內存,雖然沒有配置獨立顯卡,但從測試可以看出,其實2D平面設計對顯卡性能的依賴并不高,普通英特爾核顯或者普通的桌面級顯卡就足以輕松應付設計需求,至于像Quadro這樣的專業級顯卡,在2D平面設計中實在是沒有必要。
此外新老平臺、酷睿i5與酷睿i3之間性能的差異最終轉化出的效率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我們的測試只是單個文件,而設計師往往會進行大批量的圖片批處理工作,最終這種因平臺性能造成的效率差異必定會更大,所以按照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新平臺對于設計師而言還是最好的選擇,此外我們也建議設計師朋友們可以選擇更高效的酷睿i7平臺,對于性能體驗提升無疑有著很大的助益。
·寧美國度DIY主機
臺式機部分的最后一款產品為寧美國度的定制主機。
首先來看這款機器的外觀。它采用了經典的喬思伯M-ATX機箱,因此非常的節約桌面空間,而且整體造型也很簡約,能夠滿足大多數設計師朋友的審美需求。
這款機器雖然體積不大,但是配置了齊全的接口,其中機箱前端的接口被設計在了左側,保證了前端面板的美觀度,而兩個USB 3.0以及一組音頻插孔也是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主板部分則自帶了各種常見接口,尤其是視頻輸出接口涵蓋了VGA、DVI以及HDMI三種非常常用的接口,接駁各種設備都很方便。
送測產品采用喬思伯機箱
硬件方面,這款機器配置了英特爾酷睿i7 4790處理器、搭載16GB內存、120GB固態硬盤和1TB機械硬盤,顯卡部分則采用處理器自帶的HD 4600核顯。
為了保證測試數據的一致性和參考性,我們本次設計師電腦橫評測試雖然平臺不同,但都采用了大體相同的測試步驟,這樣在后期就能夠有一個系統的橫向對比做參考。因此本次測試我們還是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單張與多張大容量圖片的打開速度;另外就是2D設計中常見的圖片處理操作,其中包括圖片剪裁、濾鏡渲染、大小變化等。
下面來看看具體的測試結果:
圖片打開速度測試
首先我們還是測試了圖片的打開速度。使用這款機器搭載單張18MB容量圖片用時為1.38秒,而打開29張總容量522MB圖片的速度為30.49秒,總體速度還是比較快,這得益于其配置的酷睿i7 4790處理器以及16GB大容量內存,無論在讀取速度還是在計算速度與多線程性能上,都有很好的保障。
批處理任務1測試項目一覽
批處理任務2測試項目一覽
接下來我們對這款產品進行了兩組批處理任務,這些任務包括圖片剪裁、大小變化、色階調整以及各種濾鏡的渲染等等,這些步驟都是平面設計師日常工作時所使用的,因此完成這些渲染或操作的用時越少,那么對于設計師而言其最終的效率就越高。
自定義批處理速度測試
通過測試可以看到,完成組1批處理任務裁剪、銳化、邊緣銳化、調整色階、減少雜色以及高斯模糊六項測試,被測機器用時為1分鐘,這個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速了;而完成組2表面模糊、馬賽克、光照效果以及蒙塵與劃痕四項濾鏡渲染測試用時為91秒,大約1分半鐘的時間,足以說明這樣的配置對于提高設計師工作效率而言有著極大的幫助。
·編輯點評
本次測試的英特爾酷睿i7 4790平臺是第四代英特爾桌面級酷睿平臺,從實際測試情況來看,其實目前選擇第四代酷睿i7處理器的話,還是能夠達到不錯的效率,畢竟酷睿i7是酷睿家族中性能最強的處理器,在多線程、計算能力、主頻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對于2D平面設計這種非常吃處理器性能的應用而言,酷睿i7處理器絕對是最佳的推薦。
同時通過測試可以看到,2D平面設計對顯卡性能的依賴并不高,所以即便是使用英特爾核顯,最終的效率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可見,處理器、內存才是影響2D平面設計效率最應該考慮的因素。
·惠普 800G2一體電腦
其實相對于傳統臺式機而言,筆者個人更加推薦一體電腦做設計電腦,因為一體電腦同時結合了臺式機與筆記本的優勢,比較適合設計師朋友使用。時下隨著硬件配置的提升,一體電腦已經不再使用筆記本硬件的解決方案了,所以既能夠提供可靠的硬件性能,同時也解決了臺式機需要額外配顯示器,以及筆記本顯示屏不夠大的問題,可以說是一步到位的解決方案。
本次橫評中的一體電腦為惠普旗下的Desktop 800G2,下面來看看這款電腦能否應對平面設計應用需求?
惠普Desktop 800G2一體電腦
首先,我們使用的惠普Desktop 800G2采用了英特爾酷睿i7 6700桌面級處理器,搭載8GB內存,配置了256GB固態硬盤以及1TB機械硬盤,顯卡方面采用了處理器自帶的HD 530核芯顯卡,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款產品能否達到平面設計應用的需求。
文件打開
大批量圖片批處理是平面設計常見的任務,所以我們今天先來看看惠普Desktop 800G2在這方面的表現究竟如何?我們的測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檔打開速度的測試,第二部分是兩組自定義批處理任務速度的測試。
文檔打開速度測試
從上面的柱狀圖中可以看到文檔打開速度的測試結果。
對于大批量圖片打開速度而言,其主要受處理器、硬盤、內存的影響,而其中內存與硬盤更為重要。惠普Desktop 800G2搭載了8GB內存,保證了很好的緩存速度,此外256GB固態硬盤在文檔讀寫速度上也是明顯優于純機械硬盤。經過我們的測試可以看到,使用Desktop 800G2打開單張15MB容量圖片的速度為1.08秒,打開30張總容量為522MB圖片的速度僅為30.12秒,為設計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圖片批處理——裁剪色階調整等
接下來我們對惠普Desktop 800G2進行了兩組不同的批處理任務測試。由上下兩張圖片可以看到,組1的批處理任務為裁剪、銳化、邊緣銳化、調整色階、減少雜色以及高斯模糊六項測試,這也是圖片處理任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幾類應用。
而組2的測試內容主要是各種濾鏡的渲染,包括:表面模糊、馬賽克、光照效果以及蒙塵與劃痕四項濾鏡渲染測試。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的測試結果。
圖片批處理——多種濾鏡渲染
兩組批處理速度測試
通過測試可以看到,使用惠普Desktop 800G2完成組1測試任務的時間為148.07秒,完成組2測試任務的時間為135.01秒。對于總容量達522MB、30張高質量JPG文件的處理任務而言,能夠達到這樣的效率還是比較不錯的。
平面設計其實對處理器、內存、硬盤的要求更高一些,而第六代酷睿i7平臺無疑是高性能的代表,加上固態硬盤與大容量內存的輔助,能夠為設計師朋友帶來最佳的體驗。
·編輯點評
通過測試可以看到,桌面級酷睿i7 6700平臺在應對2D平面設計師能夠提供很好的硬件性能支持,對于批處理任務能夠提供可靠的多線程性能支持,此外配置了固態硬盤與大容量內存之后,對于大容量文件的讀寫、緩存也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還是要說一下產品本身。惠普Desktop 800G2是一款采用了IPS廣視角面板,擁有1920×1080分辨率的一體電腦,它的優勢在于能夠為設計師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同時省去了傳統臺式機還要額外配置顯示器的環節,此外大尺寸屏幕也比筆記本電腦更適合設計師使用,如果您不經常外出使用電腦的話,選擇一款一體電腦對于設計工作而言還是有很好體驗的。
桌面級部分之后,我們正式進入筆記本篇。本次橫評所選的幾款筆記本電腦雖然配置大體相同,但是在自身定位和外觀方面有較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化的設計在很多時候也會影響到設計師們的使用體驗。
那么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如今的筆記本電腦能否應付2D平面設計工作。
·惠普ZBook G3工作站
首先是一款來自惠普ZBook Studio G3的移動工作站產品。
這款機器擁有非常強勁的硬件性能,也很符合英特爾官方給出的設計師電腦配置建議。它采用了英特爾酷睿i7 6700HQ四核八線程處理器、搭載8GB內存、M.2 512GB SSD、顯卡方面則配置了NVIDIA Quadro M1000M移動級專業圖形顯卡,可見這是一款專為圖形設計類用戶提供的專業平臺。
惠普ZBook Studio G3移動工作站
接口方面,這款機器的機身右側配置了雙雷電接口,同時配有1個HDMI接口、1個USB 3.0接口以及1個3.5mm耳機麥克風插孔。機身左側配有1個RJ45以太網口、2個USB 3.0接口以及1個讀卡器插槽。接口配置齊全、擴展性好,對于設計師而言也是比較重要的。
接口配置齊全,超薄設計
測試文件容量為522MB
本次測試我們主要針對的是2D平面設計,測試工具主要為Photoshop CC、測試圖片總容量為522MB .JPG格式的照片,進行的測試內容包括多張/單張圖片打開速度、自定義批處理速度測試。同時由于我們之前也對其它硬件平臺做了相關測試內容,所以后續還會有與老平臺對比的相同測試項目放出,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惠普ZBook Studio G3在平面設計方面的表現究竟怎樣吧。
·大批量文檔打開與批處理測試
平面設計師時常會遇到大批量圖片批處理的情況,所以我們今天先來看看惠普ZBook Studio G3在這方面的表現究竟如何?我們的測試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檔打開速度的測試,第二部分是兩組自定義批處理任務速度的測試。
文件打開
打開速度非常快
首先來看文檔打開速度測試。
大批量圖片打開速度主要受硬盤、內存的影響,而其中內存其實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惠普ZBook Studio G3搭載了8GB內存,雖然提升到16GB會更加理想,但8GB其實也足夠用了。經過我們的測試可以看到,使用ZBook Studio G3打開單張18MB容量圖片的速度為1.68秒,打開29張總容量為522MB圖片的速度僅為34秒,這在筆記本電腦中已經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要知道,如果使用兩三年前甚至更早以前的電腦來同時打開這么多大容量圖片的話,不僅速度非常緩慢,甚至還會出現完全卡死的現象,惠普ZBook Studio G3能夠以34秒完全所有圖片的打開,離不開新硬件平臺優秀的性能支持。
圖片批處理——裁剪色階調整等
接下來我們對惠普ZBook Studio G3進行了兩組不同的批處理任務測試。由上下兩張圖片可以看到,組1的批處理任務為裁剪、銳化、邊緣銳化、調整色階、減少雜色以及高斯模糊六項測試,這也是圖片處理任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幾類應用。
而組2的測試內容主要是各種濾鏡的渲染,包括:表面模糊、馬賽克、光照效果以及蒙塵與劃痕四項濾鏡渲染測試。那么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的測試結果。
圖片批處理——多種濾鏡渲染
兩組自定義批處理任務速度測試
通過測試可以看到,使用惠普ZBook Studio G3完成組1測試任務的時間為66秒,完成組2測試任務的時間為73秒。對于容量達522MB、29張高質量JPG文件的處理而言,能夠達到這樣的效率是相當讓人滿意的。其實我們同時還使用了一臺老平臺電腦做對比,最終因為系統卡死而無法完成批處理任務,所以對于設計師而言,選擇英特爾第六代酷睿平臺+大容量內存+固態硬盤這樣的新平臺筆記本電腦還是很有必要的。
·編輯點評
此前我們已經對幾款設計師電腦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測試,但大都是通過單個文件來進行的測試。本次我們采用了多張圖片批處理任務進行測試,更能夠反映出處理器、硬盤、內存對2D平面設計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看出對于2D平面設計來說,其實專業顯卡的用處并不大,普通核顯或獨立顯卡就可以完全勝任。
就本次測試結果來說,新平臺的優勢在于對碎片化文件的讀寫速度有很好的提升,同時由于處理器為四核八線程的酷睿i7 6700HQ,所以在多線程性能方面也有著極強的保障,畢竟對于2D設計來說,批處理時對多線程性能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因此2D設計師朋友們如果正在面臨“如何選擇設計師電腦?”這個問題時,不妨從三個方面出發:其一,選擇一款多線程處理器平臺;其二,選擇一款內容容量更大的產品;其三,選擇配置固態硬盤的產品。如果這三點能夠達到要求,那么在設計工作中必然會獲得更加高效的體驗。
---------------------------------------------------------------------------
附文:新老平臺對比
新老平臺文檔打開速度對比
新老平臺濾鏡即用即現速度對比
文章最后附上酷睿i7 6700HQ與四年前老平臺酷睿i7 2620M的2D設計應用速度對比,可以看到最終的性能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所以使用新平臺將獲得更高的效率。
·三星NP500R5L
接下來的測試平臺為三星NP500R5L,它內置了NVIDIA GeForce 940M顯卡,帶來流暢的多媒體、視頻內容的播放體驗,在多顯示器的情況下亦能具備強勁的性能表現。配置了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弧形鍵帽鍵盤,讓您每時每刻都體驗到舒適,準確的鍵盤敲擊體驗,與您的手機等便攜設備無縫連接,提供了近10小時的電池時間,可以在移動中進行繁重的多任務處理。
此外這款機器的Fart AP功能可以讓你快速穩定的連接到無線網絡中。Wi-Fi Booster亦能帶來更快的無線網絡速度,使您可以進行大數據的無線傳輸,帶來暢爽的網絡體驗。
三星NP500R5L筆記本電腦
三款測試平臺硬件情況一覽(點擊圖片查看清晰大圖)
我們分別選用了酷睿i7 6500U+GT 940M獨顯、酷睿i5 5200U+820M獨顯以及酷睿i7 2620M+NVS 4200M獨顯三個不同的測試平臺。同時在硬盤方面為了區分SSD與HDD對2D平面設計的性能影響,所以選擇了SSD+HDD與單純HDD兩類平臺進行測試,下面我們正式引入評測階段。
·圖片處理測試
2D平面設計最常見的就是對大型圖層文件的處理,因此我們首先進行的測試就是針對一個容量為1.75GB的PSB文件進行文檔打開、調整尺寸并保存,以及添加三種不同濾鏡效果的速度測試。
其實同時使用過老平臺電腦與新電腦的用戶一定會發現,老平臺在打開大容量或者數十張中等容量圖片時,會出現越來越慢的情況,尤其是使用機械硬盤的用戶,由于緩存速度慢,所以這種越來越慢的情況會非常明顯,那么究竟老平臺與新平臺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
打開速度一方面受處理器影響,另一方面受硬盤影響
調整圖片尺寸是經常涉及的工作
墨水輪廓濾鏡對硬件要求較高
馬賽克濾鏡在新平臺上表現明顯比老平臺好很多
上一代低電壓處理器與這一代確實有較大差距
我們在測試過程中,對三個平臺進行了三大類、五項測試內容,前兩項更考驗處理器與硬盤的性能,而后三項則更考驗平臺的綜合性能。最終從我們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處理大型設計文檔時,新平臺電腦的執行效率相比上一代主流筆記本高出至少2.4倍,最高甚至可達4.7倍,而相對于四五年前的老平臺電腦來說,性能優勢達到6.5倍左右,可以為平面設計師朋友節約大量的時間。
此外,我們本次測試只是使用了一個文檔,其實在現實工作過程中,設計師往往要遇到多個文檔的處理,所以最終節約的時間也是成幾何倍數增長的,因此使用新平臺電腦無疑能夠有效的提升辦公設計效率。
·照片處理測試
照片處理雖然不屬于設計的范疇,但是攝影師們在照片中所展現出來的人生百態,又何嘗不是最為真實的設計呢?因此接下來我們對三個平臺進行了RAW格式照片的相關處理,并且我們使用了不同的拍攝設備,其中大尺寸圖片為Phase One IQ280拍攝的7760×10328分辨率照片,容量為66.8MB;中等尺寸圖片為佳能EOS 5D Mark III拍攝的5760×3840照片,容量為12.9MB;小尺寸圖片為佳能EOS 60D拍攝的3504×2336照片,容量為3.13MB(所用圖片規格在下列測試圖表中的標題中已經用大、中、小標明)。
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的測試結果:
RAW格式轉換是攝影師常常遇到的問題
大容量人像照片處理
添加照片特效
添加照片特效
添加照片特效
對拍攝的照片進行一些濾鏡效果或者格式轉換等處理,即便是對于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也是經常要遇到的工作,筆者其實個人就是攝影愛好者,所以對這項測試深有體會。RAW格式不同于普通的.jpg格式,它的高寬容度使得自身容量往往達到幾十MB,所以同時打開多張RAW格式照片進行處理時,往往對于電腦的性能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驗。
而從我們的測試可以看到,老平臺電腦與新平臺電腦之間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對于各類尺寸圖片的頻繁操作過程中,新平臺不論是與上一代平臺相比,還是與四年前更老的高端平臺相比,平均而言,每個操作能夠減少幾秒甚至十幾秒的等待時間,當照片處理量變大的時候,這種時間的差距就可能以分鐘或小時來計算,同時這種差距折射到現實中就是卡頓與流暢的差別,別人用半小時搞定的事情你花1小時都搞不定,這種效率之間的差距就不用筆者贅述了吧。
·編輯點評
從我們本次的評測可以看到,對于2D平面設計師而言,三星NP500R5L搭配英特爾第六代低電壓酷睿平臺配合SSD就能很好的應對基本的2D平面設計,當然如果想要追求更加流暢的體驗,更高端的新平臺電腦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而相對于上一代或者四年前的老電腦來說,雖然能夠勉強應對2D平面設計的工作,但是效率上的差距會給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
·三星NP900X5L
第三款筆記本平臺是三星NP900X5L,這是一款采用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7 6500U低電壓處理器的產品,同時還配置了16GB內存、以及固態硬盤。
此外三星Notebook 9 900X5L是一款超輕薄的15英寸筆記本,它在14英寸大小的機身中裝載了15英寸的全高清屏幕,讓用戶能夠獲得更大的視野。同時它的機身重量僅有1.29kg,比一般13英寸的便攜筆記本還要輕。可以說是目前最輕的一款便攜15英寸筆記本,非常適合輕便和大屏都有需求的移動設計師及商務人士使用。
測試平臺硬件配置情況
·大型PSB文檔處理測試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低電壓處理器就認為性能不行,但其實第六代低電壓酷睿處理器由于在架構上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所以性能提升還是相當明顯的,下面我們不妨通過三個測試平臺的對比,看看如今的低電壓酷睿i7處理器比四年前的標準電壓酷睿i7處理器究竟強多少?
文檔打開速度
我們的測試項目依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平面設計中的大型文檔處理,我們選用了1.75GB大小的PSB文檔,分別對其進行打開速度、尺寸變化保存速度、以及墨水輪廓、馬賽克、水彩效果三種濾鏡渲染速度大的測試,下面先來看看各項測試結果:
變化尺寸與保存
對于平面設計中的文檔打開或保存一類的操作,影響因素除了處理器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有硬盤。目前大部分新電腦都標配了固態硬盤,在讀寫性能上比老電腦所配的機械硬盤要明顯強跟多,因此在涉及到大容量文件打開或存儲時,也有著更為明顯的性能優勢,從上面的測試其實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搭載固態硬盤的三星筆記本比老平臺電腦有著更為明顯打開、存檔速度優勢。
墨水輪廓渲染
馬賽克渲染
水彩效果渲染
通過柱狀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雖然我們的測試平臺是低電壓處理器,但是由于英特爾對其架構進行了升級,所以性能相對于第五代酷睿i5低電壓處理器,以及四年前的酷睿i7標準電壓處理器而言,都有著很明顯的優勢,執行效率相比去年銷售的主流筆記本高出至少2.7倍,某些項目最高甚至可達5.2倍,而與四年前的高端機型機型相比,三星NP900X5L的最大提升幅度達到了7.5倍,因此對于時下的平面設計師而言,一款低電壓平臺的筆記本產品執行設計任務是毫無壓力的,同時還能夠有不錯的便攜性。
·不同規格照片處理測試
第二個部分的測試是照片文件的處理。
其實照片修正、調整是平面設計中常見的工作,單張照片對于電腦的性能要求并不高,但是遇到大批量或高容量照片處理的話,就明顯能夠看到不同硬件平臺的性能表現了。
本次測試我們選用了三種不同規格的照片,包括:大尺寸圖片為Phase One IQ280拍攝的7760×10328照片(66.8MB);中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5D Mark III拍攝的5760×3840照片(12.9MB);小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30D拍攝的3504×2336照片(3.13MB),下面來看看測試情況:
RAW格式轉換
人像處理速度
烙黃底片效果
插畫效果
宣紙畫效果
通過五項不同測試內容可以看到,搭載第六代酷睿i7 6500U處理器的三星NP900X5L依然是表現最好的平臺,不論是與主流機型還是4年前高端機型相比,平均而言,每個操作能夠減少0.1到0.2秒甚至更長時間的等待,在實際體驗中,操作“卡頓”感出現的頻率會明顯減少。
·編輯點評
從實際測試可以看出,即便是低電壓英特爾酷睿i7平臺,在平面設計性能體驗方面都要比四年前老平臺體驗更加迅捷,這可以說是工藝制程、架構優化升級所帶來提升。
對于平面設計來說,處理器性能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顯卡在平面設計中的影響非常小,但處理器則關系到多線程處理能力,而平面設計中的不少應用都會與多線程性能有直接關系,所以兼顧多線程性能與計算性能的酷睿i7平臺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聯想YOGA 700-14ISK
接下來我們選用的測試平臺是聯想YOGA 700-14ISK,這款產品配置了英特爾酷睿i7 6500U處理器、搭載8GB內存、固態硬盤以及NVIDIA GeForce 940M獨立顯卡。
聯想YOGA系列筆記本電腦采用了翻轉屏設計,支持四種不同的使用模式,對于設計師而言,YOGA不僅有很好的工作效率保障,同時由于特殊、靈活的屏幕設計,也能夠在分享方案時更加自由,不用讓其他人都圍在電腦屏幕前才能看清內容,只需要把屏幕翻轉到相應位置即可,可以說是很好的設計師電腦。
聯想YOGA 700筆記本電腦
·大型PSB文件處理測試
那么這款產品對于2D平面設計能夠提供怎樣的性能支持呢?下面我們來看看測試情況:
文檔打開速度測試
我們的測試項目依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平面設計中的大型文檔處理,我們選用了1.75GB大小的PSB文檔,分別對其進行打開速度、尺寸變化保存速度、以及墨水輪廓、馬賽克、水彩效果三種濾鏡渲染速度大的測試,下面先來看看各項測試結果:
變化尺寸并保存速度測試
對于平面設計中的文檔打開或保存一類的操作,影響因素除了處理器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有硬盤。目前大部分新電腦都標配了固態硬盤,在讀寫性能上比老電腦所配的機械硬盤要明顯強跟多,因此在涉及到大容量文件打開或存儲時,也有著更為明顯的性能優勢,從上面的測試其實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搭載固態硬盤的三星筆記本比老平臺電腦有著更為明顯打開、存檔速度優勢。
墨水輪廓濾鏡渲染速度測試
馬賽克濾鏡渲染速度測試
水彩效果濾鏡渲染速度測試
通過柱狀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英特爾第六代低電壓酷睿i7 6500U處理器在性能表現上還是很不錯的,相對于第五代酷睿i5低電壓處理器,以及四年前的酷睿i7標準電壓處理器而言,有著很明顯的優勢,執行效率相比去年銷售的主流筆記本高出至少3.8倍,某些項目最高甚至可達5.8倍,而與四年前的高端機型機型相比,聯想YOGA 700的最大提升幅度達到了5.8倍,因此對于時下的平面設計師而言,聯想YOGA 700這樣的低電壓平臺筆記本產品執行設計任務是毫無壓力的,同時還能夠有不錯的便攜性和易用性。
·照片文件處理測試
第二個部分的測試是照片文件的相關處理。其實平面設計所涵蓋的范圍還是比較大的,照片素材的處理也應該是其中一環,而照片處理相對來說對于電腦性能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普通電腦或者老電腦在處理大容量、大批量照片時,總會有卡頓現象,而聯想YOGA 700的表現怎樣呢?
本次測試我們選用了三種不同規格的照片,包括:大尺寸圖片為Phase One IQ280拍攝的7760×10328照片(66.8MB);中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5D Mark III拍攝的5760×3840照片(12.9MB);小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30D拍攝的3504×2336照片(3.13MB),下面來看看測試情況:
RAW格式轉換速度測試
人像處理速度測試
烙黃底片效果速度測試
插畫效果速度測試
宣紙畫效果速度測試
通過五項不同測試內容可以看到,搭載第六代酷睿i7 6500U處理器的聯想YOGA 700依然是表現最好的平臺,不論是與主流機型還是4年前高端機型相比,平均而言,每個操作能夠減少0.1到0.2秒甚至更長時間的等待,在實際體驗中,操作“卡頓”感出現的頻率會明顯減少。
·編輯點評
從實際測試可以看出,第六代英特爾酷睿i7低電壓平臺得益于架構的升級,在平面設計性能體驗方面都要比四年前老平臺體驗更好,能夠有效的保障設計師的辦公效率,節約大量的時間,這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其實對于平面設計來說,處理器性能相當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四年前的標準電壓平臺比現在差的主要原因,新平臺在架構、計算性能上的先進性,使其在最終的計算能力上收益頗大,即便面對老的標壓處理器,如今的低電壓處理也能夠在運算性能上擁有更大的優勢,因此對于設計師而言,買新不買舊是購機時應該遵循的法則。
·聯想YOGA 900-13ISK
最后一款測試平臺為聯想YOGA 900-13ISK。這款產品搭載英特爾酷睿i7 6500U處理器、16GB內存、固態硬盤以及HD 520核芯顯卡,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款產品在2D設計方面的表現究竟如何?
聯想YOGA 900筆記本電腦
·PSB文件處理速度測試
跟以往一樣,我們的測試項目依然分為兩個部分。首先來看第一部分的大型文檔處理。
我們選用了1.75GB大小的PSB文檔,分別對其進行打開速度、尺寸變化保存速度、以及墨水輪廓、馬賽克、水彩效果三種濾鏡渲染速度大的測試,下面先來看看各項測試結果:
文檔打開速度測試
變化尺寸并保存速度測試
文檔打開與保存是平面設計中比較容易忽略的因素,因為它們似乎與設計本身沒有什么關系,但其實打開與保存速度的快慢往往會影響到效率。有些朋友打開大型文件或大批量文件時,總會發現剛開始還算正常,但打開幾張、十幾張之后電腦就變得非常的慢,這就是因為配置不夠所造成的,所以選擇設計電腦時,關系到文檔打開保存速度的硬件如內存、硬盤也要盡量考慮到才行。
本次測試的YOGA 900配置了16GB內存以及固態硬盤,無論在數據的緩存還是在讀寫能力方面,都有所保障。
墨水輪廓濾鏡渲染速度
馬賽克濾鏡渲染速度測試
水彩效果濾鏡渲染速度測試
通過測試結果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雖然我們的測試平臺是低電壓處理器,但是由于英特爾對其架構進行了升級,所以性能相對于第五代酷睿i5低電壓處理器,以及四年前的酷睿i7標準電壓處理器而言,都有著很明顯的優勢,執行效率相比去年銷售的主流筆記本高出至少1.7倍,某些項目最高甚至可達3.8倍,而與四年前的高端機型機型相比,聯想YOGA 900的最大提升幅度達到了5.8倍,因此對于時下的平面設計師而言,一款低電壓平臺的筆記本產品執行設計任務是毫無壓力的,同時還能夠有不錯的便攜性。
·照片處理速度測試
接下來是第二個部分的測試,主要針對大容量照片文件進行相應的處理。
本次測試我們依然選用了三種不同規格的照片,包括:大尺寸圖片為Phase One IQ280拍攝的7760×10328照片(66.8MB);中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5D Mark III拍攝的5760×3840照片(12.9MB);小尺寸圖片為Canon EOS 30D拍攝的3504×2336照片(3.13MB),下面來看看測試情況:
RAW格式轉換速度測試
烙黃底片效果速度測試
渲染畫效果速度測試
通過三項不同測試內容可以看到,搭載第六代酷睿i7 6500U處理器的聯想YOGA 900依然是表現最好的平臺,不論是與主流機型還是4年前高端機型相比,平均而言,每個操作能夠減少0.1到0.2秒甚至更長時間的等待,在實際體驗中,操作“卡頓”感出現的頻率會明顯減少。
·編輯點評
從我們的評測結果可以看到,聯想YOGA 900得益于新一代酷睿處理器計算性能方面的優勢,以及大容量內存與固態硬盤帶來的緩存速度、讀寫速度的保證,整體的效率非常不錯,對于平面設計師而言,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同時也能讓設計工作變得更輕松高效。
·橫評總結:
通過本次橫評我們看到,雖然電腦硬件平臺的更新和不斷發展,新平臺與老平臺之間的性能差異越來越明顯,這種差異對于設計師而言很多時候就意味著能夠節約更多的時間,能夠讓設計師遠離卡頓慢所帶來的煩躁感,對于提升工作效率有極大幫助,能夠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
然而這種差異所帶來的不同往往不被用戶所注意,很多人不愿意去更換新電腦,一方面因為老平臺還能湊合著用,另一方面可能會覺得換新會花不少錢。
其實,雖然換新看上去要多出一筆支出,但換新之后所帶來的暢快感以及所節約下的時間,是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大收益的。
結合本次橫評我們可以了解以下幾點信息:
其一,2D平面設計更依賴處理器、內存以及硬盤的性能。
其二,酷睿i7強大的多線程能力其實是設計師電腦最佳的推薦配置。
其三,大容量內存可以讓批處理的緩存變得更快、固態硬盤可以讓保存的時間明顯變短。
其四,如果不是對大型游戲有需求的設計朋友,選擇核芯顯卡與獨立顯卡的機器在最終的2D設計效率上是沒有明顯差異的,而核芯顯卡的機器往往更便宜。
目前這幾天瀏覽幾個游戲筆記本吧,例如機械革命、聯想等吧,都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新買回的筆記本,顯示字體特模糊,看電影云里霧里的感覺,特別是大價錢購買高端筆記本的用戶哭爹罵娘的。專業人士一般看貼吧的小白都是腦殘用戶,哈哈哈……
不扯淡了,直接給大家找到最根本的原因,看圖:我以windows 7為例為大家講解喲:
大家一定要找到此處設置,才能根本解決問題。不僅對筆記本,而且對臺式機的屏幕也是一樣設置。
下面我來一步步給大家演示步驟: 吧友們如果管用記得回來報告一下。
首先,桌面點擊右鍵——個性化——顯示
接著點擊 ——調整ClearType文本
然后彈出“ClearType”調諧器:勾選“啟用ClearType”選項。
接下來自己選擇你所看到的最清晰的文本進行一步一步的設置就可以了:
XP用戶也更簡單,直接看“微軟中國”官方的,這一定有說服力了吧。
本分步指南介紹了如何在 Windows XP 顯示上啟用 ClearType 以便使字體清晰。ClearType 通過使屏幕字體的邊緣平滑來增強顯示。ClearType 尤其適用于液晶顯示 (LCD) 設備,包括平面屏幕監視器和便攜式計算機。
如何啟用 ClearType將 ClearType 用于屏幕字體的步驟:
依次單擊“開始”、“控制面板”、“外觀和主題”,然后單擊“顯示”。
在“外觀”選項卡上,單擊“效果”。
單擊選中“使用下列方式使屏幕字體的邊緣平滑”復選框,然后單擊該列表中的 ClearType。
如何自定義 ClearType可根據個人喜好調整 ClearType 的對比度設置。盡管 Windows XP 中沒有執行此操作的工具或設置,但是以下 Microsoft Web 站點中有用于打開或關閉 ClearType 以及調整對比度的工具:www.microsoft.com/typography/cleartype/cleartypeactivate.htm
故障排除顯示器看上去模糊ClearType 旨在增強 LCD 顯示。它在標準的桌面監視器和一些 LCD 顯示器上看上去可能有點模糊。可按照本文中“如何自定義 ClearType”一節中介紹的步驟自定義 ClearType 來改善此問題。
在少數情況下,觀察到的模糊由 LCD 顯示器的制造異常引起,其中正常的綠紅藍條條紋倒轉為了藍綠紅。目前,Windows XP 的 ClearType 不支持對這種異常的補償。如果在某個 LCD 顯示器上,任何 ClearType 對比度設置的效果都不好,則可能就是這種問題。在這些情況下,最好關閉 ClearType。
顏色設置必須支持 ClearType若要使用 ClearType,必須有一個至少支持 256 色的視頻適配器和監視器。通過增強色(24 位)或最高色(32 位)支持可獲得最佳效果。改變顏色質量的步驟:
依次單擊“開始”、“控制面板”、“外觀和主題”,然后單擊“顯示”。
在“設置”選項卡的“顏色質量”列表中,單擊不同的顏色設置。
把windows 8 用戶都等著急了,哈哈哈。現在新買的筆記本基本都是win8用戶,最重要的放到最后了。
大同小異,道理是一樣的:
控制面板--外觀和個性化--顯示--左邊調整ClearType 文本--然后根據上面教程的步驟。
下面說說效果最差的調整方法:
如果您的筆記本或者臺式機,正確安裝了顯卡驅動,系統會有個默認的推薦分辨率。
這也是個關乎屏幕是否清晰的要素,但是不是特別關鍵。
如果沒有安裝好顯卡驅動,絕對沒有“推薦”2字。
吧友們不要在罵你的筆記本廠商了,趕緊改改你的筆記本設置吧。如果有效記得來回復一下啊。
聯想貼吧吧主@zhzh7769 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