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教育優惠后的 iMac 2020,到底還香不香?

    今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家憋了許久,大家的消費情緒異常高漲,活在當下似乎成為了新一代消費主義的代名詞。我今年也是敗家頗多,比如雙十一前后就在教育優惠的尾聲入手了 iMac 2020,其實在入手 iMac 的時候,真是相當的糾結,因為我已經有了 MacBook 和 iPad Pro,如果想要大屏 MacOS,直接用 4K 顯示器外接就可以了。

    以至于我爸在問我你為啥要買這個一體機時,我憋了半天沒有底氣的說出了一句:買來拍照?當然讓我糾結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今年的教育優惠再也不送拉胯的 Beats,而是實打實的 AirPods,當然蘋果雞賊地在 iMac 的贈品上也沒有同 iPad 做區分,想要 AirPods Pro?得加錢……

    而今年看完 M1 處理器的發布會,我人都傻了。拳打 AMD,腳踢 intel,而且更!便!宜!簡直就把自家的產品線吊起來錘。但是既然買了,生活還得繼續,好在庫克沒有更新 iMac,不然我真會裂開。我就像阿 Q 一般安慰自己,幸好下一代還沒出,也沒有使用窄邊框。真有點買房族那味了,買房前希望可勁降價,買完后給爺挺住!不過我覺得 iMac 新款不遠了,在最近的宣傳視頻中可能就泄露了下一代 iMac 的形態,它的支架部分和 Apple Pro XDR 有所差異,而且還用上了超窄邊框,讓人口水流了一地。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來看看 iMac 2020。我收到了巨大的包裝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完成了開箱,取出了同樣巨大的一體機,畢竟這種航空母艦的黑邊直接把 27 寸的顯示器做出了 32 英寸的觀感,這么多年不換模具,iMac 是真的心大。

    除了邊框比較粗之外,iMac 的屏幕依然是巔峰戰力的存在,一塊 5K 分辨率 + 10bit 色深(抖動) + 500nits 亮度,支持原彩顯示技術(True Tone),可以根據環境色溫來匹配屏幕色溫,同級別的 LG 5K 顯示器差不多要 9K,所以號稱「買屏幕送主機」。相比于可以停飛機邊框的正面,我更喜歡 iMac 的背面,一整塊鋁合金制成的背板,賦予了它極強的一體感。表面經過了氧化、噴砂等工藝,觸感十分細膩。

    頂部的 Logo 部分與周圍致密的鋁合金有所區別,采用的是鏡面紋理,提升了產品的辨識度。雖然我的 iMac 是靠墻使用,但是許多工作室是開放式的環境,一體機背面的觀感自然也很重要。畢竟在辦證大廳一類的場所,看到一體機背面密密麻麻的設計和走線,還是有種說不出的糟心。

    在供電方案上,iMac 是把電源變壓器集成在了一體機內層,讓機體外沒有惱人的“板磚”,只需要一根線就能夠實現供電,讓桌面更加整潔清爽。

    在接口方面,iMac 沒有像 MacBook 那般砍的只剩下雷靂 3,還是比較“慷慨”地標配了耳機接口、SD 卡槽、4 個 USB 3.0、兩個雷靂 3 以及一個 RJ45 以太網端口,而且網口默認是千兆,但支持升級萬兆,因為價格只需要 + 675 元,強烈推薦大家補上。

    最后來看看底座部分,iMac 使用的是黑色的軟膠膠貼,直接覆蓋了三個邊,可以起到一定的緩沖和防滑作用,如果不喜歡腳架的同學還可以加 300 多元上官方的 VESA 支架版本,不過就沒有這套底座了,需要額外搭配一個顯示器支架。

    最后來說說整機的硬件配置,我選擇的是默認選項中的頂配:10 代 i7、8GB 雙通道內存、512GB 固態硬盤、Radeon Pro 5500 XT,我在網口上選配了 10Gb 以太網端口,同時把妙控鼠標換成了妙控板 2,這兩項升級是相當必要的。日常的使用體驗下來 iMac 還是非常舒適,我基本拿回來沒關機,每次睡覺前打開睡眠模式,第二天早上起來輸入密碼能使用,待機功耗低,也沒有什么噪音。如果是 Windows 主機,除非上靜音機箱,否則散熱風扇和機械硬盤工作時都是呼啦啦的響。

    「IBM 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績效評估中超出預期的員工中,使用 Mac 的比使用 Windows 的員工要高出 22%,而且前者的高價值銷售交易往往會比后者多出 16%。我在學習辦公的時候,也深深覺得 iMac 的體驗是真的比較舒適,它不止于系統性能的高效,而是一整套軟硬件的優化配合。

    一方面 iMac 屏幕 5K 的分辨率讓畫面非常細膩,iMac 2020 目前也支持了真彩顯示,自動亮度調節,對于我這種長時間需要端坐在顯示器前的打工人有了些許的慰藉。而且 iMac 的色彩管理是非常出色的,DCI-P3 的廣色域、500nit 的峰值亮度、精準的色差控制,基本上修圖改視頻開箱就可以干活了,如果是尋常的顯示器我基本都會校色。

    另一方面,MacOS 在性能表現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優化,許多生產力軟件諸如 Adobe 全家桶在 Mac 上面都有相當流暢的體驗,更別說自家親兒子——Final Cut Pro,而且整個軟件生態都是扁平化的,基本不嵌套多層菜單邏輯,用戶設置也比較便捷,搭配上妙控觸控板的手勢操作基本上就可以玩轉整套系統。最后是 MacOS 的生態閉環確實強大:復制內容無縫銜接、備忘錄 / 提醒事項全端同步、信息通知統一管理、AppleWatch 連帶解鎖,就像個火坑一般,把我帶入了全家桶(花錢敗家)的深淵。

    最后可能有些同學想看看性能表現,我覺得 M1 芯片出來后,iMac 2020 的 intel 處理器跑測試意義都不大了,反正雙 4K@60fps 杜比視界的視頻剪輯是比較流暢的,對于我而言夠用了。如果有意入手 iMac 的童鞋,強烈建議等 M2 芯片版本的 iMac 2021 吧,那個才是蘋果秀肌肉的代表作品。不過 M2 目前還未有準確消息,iMac 2020 依舊是目前蘋果生態鏈中性價比最突出的產品之一,畢竟 3 個 AirPods Max 就可以換一臺 27 寸 基礎款 iMac 了。

    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將來給大家介紹目前 iMac 有哪些必備的軟件 APP 以及多種實用的配件,希望能夠為大家的 iMac 的學習辦公、娛樂體驗錦上添花。


    二、iMac 的軟件有哪些值得推薦?

    因為之前有寫過 MacBook 相關的內容,也給大家做過推薦,比如「Magnet、Mos、Pap.er、Noizio」,但經過一年的使用之后,某些軟件已然不再適合,并且這次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優秀 APP,僅供大家參考。

    1??【MarginNote3】:MarginNote3 之前在 iPad Pro 配套的軟件時候跟大家簡要介紹過,可以把幾百頁的專著和文獻導進入 APP 直接閱讀,最爽的一點在于他可以把頁面里面的內容整理成思維導圖,等于讓你不用再單獨的整理知識體系了,讀起“長篇累牘”的專著來更能得心應手了,個人感覺這項功能就值回票價了。Mac 端的版本收費很貴,符合條件的可以去官網論壇申請教育優惠:「申請地址」。我給「service@marginnote.com」發了郵件(附上學生證明)申請教育優惠,沒過多久,就在教育郵箱中收到了優惠信息。

    目前的激活步驟是,打開郵件中的優惠券鏈接,只需要 168 元就可以 6 折入手了,AppStore 官方的售價是 280 元,還是非常良心,我個人覺得如果是經常閱讀文獻的同學還是可以考慮入手。

    用上 MarginNote3 之后,感覺閱讀 PDF 文獻方便了很多。之前都是知網研學,奈何他家開始按季度收費了,而且價格死貴,所以后來閱讀文獻時都得用本地的 CAJ 文件了,那還不如看 PDF,所以我直接選擇了 MarginNote3。

    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可以用記號筆對主要的文本進行勾畫標記,插入備注筆記便于管理,而且 MarginNote3 支持將文獻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匯總,便于更好的梳理核心主旨,盡快掌握內容。如果你入手了 iPadOS 端的 MarginNote3,也支持 iCloud 同步,確實很方便。

    2??【iStat Menus】

    iStat Menus 是 MacOS 高級系統監控應用,它能夠讓你看到 CPU、網絡、磁盤、電池等各式各樣的系統信息,總體來說對于日常管理查看 Mac 的狀態很有幫助。

    v作為測評者,經常需要了解電腦的運行指標、網絡帶寬等重要信息,也是助益良多,比如我之前測試 NAS 時,就展示過雙網口下訪問 NAS 時的最大帶寬。不過這個監測軟件平時價格偏高,大家可以等著特惠的時候入手,今年黑五通過 iStat Menus 官網入手只要 3.99 刀,可以激活 3 臺 Mac 的軟件權限。

    3??【PicGIF lite】:因為我之前在 Windows 使用 Screen to GIF 制作動圖,換成了 MacOS 各種不習慣,直到發現了「PicGIF Lite」。Lite 版本是免費的就夠用了,沒必要入手 Pro 付費版本。

    這個軟件可以把一段視頻按照所需的幀率進行自動截取,然后按照所需的尺寸、延時來導出,導出的 GIF 雖然比不上 Screen to GIF 的效果精良,但是好在大媽編輯器不會壓縮動圖,簡直讓我做夢都要笑醒。唯一的不足就是每段視頻不能選擇開頭和結尾,所以需要先單獨制作好小段視頻,增加了一些流程。

    4??【CleanMyMac X】:之前我主要用的是騰訊 Lemon Lite,但后來隨著大文件的增多,緩存文件的堆積,整機的容量也愈發偏少,所以干脆用了 CleanMyMac X。

    CleanMyMac X 可以針對系統中的垃圾、緩存進行深度清理,而且它還支持大文件的識別、隱私管理、軟件更新卸載等,基本上就是一個全能型的電腦管家了。唯一的問題就是定價過高,大家按需入手。

    5??【START】:對于 MacOS,很多游戲都不兼容,而流媒體顯然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選擇。START 就是騰訊家的云游戲流媒體平臺,它并不是在本地渲染游戲畫面,而是將你的操作指令上傳到云端,再將服務器端渲染的游戲畫面輸出到 iMac 上,可以理解為你是在看游戲視頻,這樣的好處在于既不用占據本地硬盤容量,也可以減少電腦的運算量,還不用更新補丁,但缺點就是畫面的素質一般和操控有一定延遲。

    比如我最喜歡的英雄聯盟-云頂之弈,在實際體驗中,只要電腦的網絡帶寬能夠達到 40-50Mbps,基本上畫面的延遲就很低了。不過目前在分辨率方面仍然只有 1080P 可選,實際的幀率大概在 30-50 fps,云頂之弈雖然不要求操作的低延時,但如果想玩正經的召喚師峽谷,還是夠嗆。希望騰訊能夠針對性優化一下,比如加入一個賽博朋克 2077,作為 Mac 用戶真是喜極而泣了。


    三、iMac 有哪些好看實用的配件?

    看過了新的軟件推薦之后,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滿意呀?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iMac 有哪些好看實用的配件,主要是覆蓋了內存、電腦支架、鍵盤觸控板橋接器、顯示器四個方向。

    1??【金士頓駭客神條 2666MHz 16GB×4】: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內存條,盡管在選購 iMac 時就能夠加碼,但奈何原裝的內存條套餐實在太貴了,一根 16GB 內存要加 1500 元,如果是 64GB 則要 7500 元,咋不去搶錢啊,這個又不是 ECC 內存。


    那么有什么更加便宜,兼容性出色的內存條呢?我之前用過的金士頓駭客神條 Impact 系列 DDR4-2666MHz 就體驗不錯,不管是 NAS 還是筆記本都具有較好的兼容性,所以我干脆入手了 4 條 16GB 內存,組成了 64GB 的四通道。

    現在內存條還是真是便宜了不少,想想之前 16GB 基本上都是破千的節奏,現在只要 400 元出頭。HyperX 作為金士頓家的精選內存顆粒版本,相比于普通版本還是更有保障一些。而且這條內存是 1.2V 的低電壓,輕薄本、NAS 一體機都可以放心使用。金士頓的兼容性很不錯,所以用在 iMac 身上也是完美兼容。

    那么 iMac 的內存如何安裝呢?蘋果官方提供了自行升級的方案,在供電接口上方擁有一個按鈕。

    按壓之后,內存插槽的金屬蓋板會自動彈起,蓋板的內側也提示了用戶安裝內存的教程。

    原裝的內存是兩根海力士 4GB DDR4 內存,所以我把它倆換下來后直接就扔給 NAS 使用了,索性也是完美兼容。

    可以看到在 iMac 的系統中已經完全的識別出了這四根 16GB DDR4-2667MHz 內存條,總內存容量 64GB,相比于原裝的 8GB 已經翻了 8 倍,相當可觀了。

    2??【Dell S2721 DS 顯示器】: 用 iMac 需不需要擴展顯示器呢,我覺得因人而異,如果只是普通的輕度辦公用戶,其實這臺 27 寸的顯示器足矣,但是如果像我一樣經常需要分屏作業,閱讀文獻,還有改圖做視頻的需求,基本上就應該配上一臺額外的顯示器來擴展屏幕內容。 我搭配使用的就是 Dell 家的 S2721DS,這個顯示器的分辨率是 2560 × 1440,而且相比于 iMac 的飛機場,Dell S2721DS 使用的是 7.4mm 的三面窄邊框。

    而且 Dell S2721DS 的背面使用了白底,而且表面還使用了阡陌紋理,相比于傳統的工程塑料,更顯質感,我個人非常喜歡。在接口方面,內置了兩個 HDMI 1.4 和 1 個 DP 1.2 視頻輸出接口。

    可看到我已經把接口瓜分完畢:MacOS / Windows / Switch 各占其一。在顯示器的供電方面是集成在了顯示器內部,不需要額外的電源適配器占據桌面空間。此外,Dell S2721DS 還支持標準的 100mm × 100mm 的 VESA 壁掛支架,后續可能會考慮用一個雙支架來支撐起 iMac 與 Dell 顯示器。

    vDell S2721DS 的支架也可調節,所以我在日常使用的時候會把顯示器旋轉樹立起來,因為豎屏使用時進行文本編輯異常高效。

    因為 iMac 是廣色域屏幕,所以在做圖片視頻處理的時候,我還需要考慮到在互聯網傳播時的顯示效果。而 Dell S2721DS 恰好是覆蓋了 99% sRGB,更接近于互聯網的圖片色域空間。所以我在修圖改視頻時,也會左右對比,產出更加符合互聯網傳播需求的圖片視頻。

    當然,我還有在 Windows 系統上工作的軟件場景,所以會將一臺 Windows 電腦主機輸出到 Dell S2721DS 上。這臺顯示器還內置了 2 × 3W 的揚聲器,這樣連外接音響都可以省下了,方便高效。 Dell S2721DS 算是完整滿足了我 iMac 擴展、Windows 輸出、Switch 游戲三大場景的需求。

    3??【Twelve South Curve Riser iMac 顯示器支架】內存主要是 iMac 內部的運行,那么有什么外部配件可以推薦呢?首先 iMac 本身的支架高度較矮,所以最好給它上一個支架。

    我選擇的是 Twelve South 家的 Curve Riser iMac 顯示器支架,他家是蘋果官方合作配件品牌之一,產品的品質還是很有保障。這個 iMac 支架為通體黑色鋼材,個人感覺非常契合 iMac Pro 的風格。不同于傳統的單層結構,它是雙層設計,這樣的好處在于賦予了 iMac 兩種高度可供選擇,同時也提供了兩層的收納空間。

    支架的底部、中間的夾層還使用的是透氣開孔設計,可以實現一定的散熱。支撐的半月形腳架上還設計了軟膠腳貼,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滑和支撐作用。

    我在使用這個支架的時候,更喜歡把 iMac 的支架塞入中間的夾層,然后再放上一個貝爾金的擴展塢。但總感覺這個支架的底部有些空落落的。我琢磨了一下,把希捷游戲硬盤擴展塢的腳貼一取,發現竟然可以完美兼容,如此,惱人的線纜問題,也被隱藏在了支架背面。這樣一來,基本上所有的空間都被充分利用了。至于 iMac 支架的頂部,放一些常用的小物件、比如正在無線充電的 iPhone 12、知乎贈送的玩偶都是不錯的選擇。

    5??【Twelve South Curve 筆記本支架】:看過了 iMac 支架之后,我再順帶介紹一個同系列的筆記本支架,因為 iMac 被支架提高了不少,所以我用上了另一個筆記本支架來抬高 MacBook Pro 的觀看視野。

    Twelve South Curve 筆記本支架使用的是金屬一體成型的設計,簡約時尚,在支架上端的支撐區域設計有網墊來保護筆記本。

    一方面,蜂窩網孔的設計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筆記本擺放更加穩固,另一方面凸起的擋腳部分也可以防止意外滑落。

    在Twelve South Curve 筆記本支架的底部則采用了硅膠墊,可以對桌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也能夠增強支架的防滑性。

    Twelve South Curve 筆記本支架與桌面之間的距離,也有助于電腦的散熱和空氣流通,甚至可以把底部當做擺放鍵盤鼠標的貯藏區。

    最后,Twelve South Curve 筆記本支架高度在 16.51cm,放上 MacBook Pro 之后正好是人眼平視電腦的高度,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理念。可以看到筆記本的屏幕基本上持平我的 iMac,這樣視野從一體機上切換到筆記本時也會更加的自然順滑,可以減少人反復低頭抬頭動作,保護頸椎健康。

    5??【Twelve South 鍵盤觸控板橋接器】:在入手 iMac 的時候,默認標配一個 MagicMouse 2 和 Magic Keyboard,因為不想使用反人類的充電方式,所以我選擇了加錢上 Magic TrackPad。

    我早在入手 iMac 前就惦記上了 Twelve South 家的 MagicBridge 鍵盤觸控板橋接器,它通過一個內凹的鍵盤外殼可以把小鍵盤和觸控板合二為一,等于擁有了一套 Pro Max 級別的Magic Keyboard + TrackPad。

    而且在這個橋接器的底部還設計了便于拆裝的圓洞,這樣在安裝鍵盤和觸控板時就不會因為貼合過緊,不好拆卸了, 這點我覺得非常貼心。而且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鍵盤底部設計了 6 個腳貼,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滑作用。

    我覺得 Twelve South 鍵盤觸控板橋接器還是非常實用,合二為一的思路,算是解決了兩個外設的擺放困擾。而且鍵盤與觸控板的位置也可以左右調換,左撇子也可以放心使用,當然這個配件的價格小貴,希望能夠多多優惠吧。除了以上介紹的幾個配件外,我之前也給大家曬過兩個擴展塢,我就把評測放在后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補充閱讀。

    以上就是想給大家介紹的內容了,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 ,一枚愛好評測的研究生。

    最近的微博熱搜幾乎都被翟天臨回復被網友罵,一年內論文查重費漲了近10倍等等新聞霸屏,忍不住又想說一說關于知網CAJ文檔的話題。

    雖然翟天臨不知知網是何物,但寫論文的小伙伴肯定不陌生,而CAJ格式的文件更是熟悉。CAJ文件用知網官網的CAJViewer閱讀器就能打開,不僅如此還有文字識別的功能。

    可以選中文本部分并將其識別成文字并發送到Word文檔中。但是這種方式每次只能最對操作一頁內容,如果要將全部CAJ文檔的內容都識別成Word文字就無法適用了。

    這里需要借助轉換工具實現。一般電腦端比較常用的轉換工具--極速玩轉,下載安裝極速玩轉轉換器后,選擇CAJ轉Word進入轉換;不僅能將全部CAJ完整轉換成Word,而且還能批量上傳和轉換,相當省時。

    將所有需要轉換的CAJ文件全選后拖到轉換頁面后,設置輸出路徑并點擊開始轉換即可;轉換后的文檔可以直接點擊打開目錄查看或在轉換完成中右擊打開。


    如果是手機下載的文檔轉換要怎么辦呢?那可以選擇另外一種在線轉換的方法。搜索speedpdf在線轉換打開網頁后,選擇CAJ轉Word進入轉換;

    添加需要轉換的文件后,點擊轉換即可,停留到在當前網頁等待轉換,完成后直接下載就可以了。

    當然也可以在轉換前登陸賬號,這樣手機和電腦端都可以同步并下載轉換記錄的文檔。

    以上就是將CAJ轉換成Word的2種實用方法,與其吐槽不如來點實際的,查資料改論文,CAJ轉成Word就能輕松復制和修改是不是很方便呢。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