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買筆記本會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相對低配的機型(比如因為卡預(yù)算,或者電商出校低配機性價比更高),而后續(xù)通過簡單的配件升級替換,既可以節(jié)省rmb,還可以滿足自己實際需求。最近剛好朋友手上一臺Dell靈越5480的低配版,想要升級,我索性把升級過程跟前后對比用文章的形式整理給大家參考。
首先確認(rèn)機型可否升級
不管你是舊機子想要升級,還是想買低配機型自己手動升級,首先你需確認(rèn)自己的機型可否升級。現(xiàn)在不少超極本,采用的是內(nèi)存直接焊在主板上,甚至SSD也是。所以如果你有升級的打算,首先要確認(rèn)自己的機型是否可以升級,然后哪些部分可以升級(一般都是內(nèi)存跟硬盤可升級替換)。
老鳥玩家自然不用多說,那么新手呢?這邊就要動動你的小手善用搜索了。我這邊以這次要升級的機型Dell靈越5480為例,首先你可以搜索關(guān)鍵詞“型號+拆解”字樣,網(wǎng)上一般就有現(xiàn)成的該機型拆解示意,就可以了解到哪些地方可以升級;如果“拆解”關(guān)鍵詞搜索不到的話,就嘗試下“型號+評測”,現(xiàn)在不少用戶的評測分享其實也會涉及到拆解、升級介紹;如果上面兩種方式你還搜索不到關(guān)鍵信息的話,不用擔(dān)心,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查看官方的說明手冊,一般像“大三家”這種級別的廠商會比較注意信息說明,在相應(yīng)機型下面找到相關(guān)的資料,比如像Dell,每個機型都有相應(yīng)的“服務(wù)手冊”,這個手冊里面有關(guān)于這臺機子的拆機方式介紹,詳細不說,而且還是圖文形式,易于理解。
如果你是新手,可能官方的介紹手冊對你來說更為友好.
甚至屏幕如何拆卸都有說明,很硬核。。。。。。
配件選擇
在確認(rèn)機型可升級范圍及自己想要升級配件目標(biāo)之后就是配件的選擇了,比如我手上這臺靈越5480,升級潛力是雙內(nèi)存插槽跟雙硬盤(1 M.2口支持NVMe,1 SATA口支持2.5寸設(shè)備),我這邊確定升級替換的主要就是增加一塊HDD硬盤跟升級內(nèi)存。
配件的選擇,比如內(nèi)存一般選擇大廠普通條就可以,購買渠道優(yōu)先選擇電商自營或者天貓店,因為三星、鎂光等所謂的原廠條都是山寨條重災(zāi)區(qū),有時候還不如買普通靠譜廠商的。只要你的機型不是特別機型,很少會遇到兼容問題,擔(dān)心遇到兼容問題的,可以在購買前事先跟商家溝通,如果不兼容可以退貨!!!(這點切記,避免出問題不好處理)
內(nèi)存:一般筆記本升級替換內(nèi)存,就是原自帶規(guī)格(頻率、電壓版本)升級,容量不一定要跟之前一樣,比如我手上這臺原先是很奇葩的4GB內(nèi)存,現(xiàn)在直接替換2條8GB內(nèi)存,組16GB雙通道。目前有些輕薄本、超極本內(nèi)存插槽不一定是2條,也有可能只有一條,所以選擇的時候也要注意下。然后筆記本目前ddr3l跟ddr4都是主流,部分超極本會采用ddr3l內(nèi)存,這點注意區(qū)分。
硬盤:靈越5480這臺機子除了有一個M.2口支持NVMe SSD,另外還有一個SATA口可支持2.5寸設(shè)備,我這邊主要是把一塊閑置的1TB HDD插到空的2.5寸位置。如果是個人自用的話,個人建議大家現(xiàn)在升級完全可以考慮480G甚至1T容量級別的SSD了,而明年SSD價格還可能更低。目前在售的intel七八代,跟ryzen銳龍筆記本平臺,基本都支持M.2 NVMe SSD,考慮到差價不大,一般建議大家優(yōu)先考慮M.2 NVMe SSD,當(dāng)然了,如果是2.5寸硬盤位置的SSD你也只能買SATA的,要注意的則是SSD厚度(現(xiàn)在普遍都是7mm厚度)。
注意事項
最后就是實際升級替換了。其實配件安裝不難,最難的地方大概D面,也就是筆記本底殼的拆卸了。
如何拆卸?一般來說D面都是螺絲+卡扣固定,不同筆記本卡扣拆卸難度不同,比如Dell G7這種游戲本,拆卸難度就非常低,一個螺絲就可以搞定,反倒是靈越5488這種輕薄本,D面反倒會難拆一點,因為你除了卸下所有螺絲以外,還要用撬棒(拆手機,給手機換電池會用到的)來拆D面的卡扣。這邊比較好的地方,就是Dell的服務(wù)手冊里面甚至大概說明了拆的流程跟技巧,大家可以參考。
如果實在家里沒撬棒的,也可以先用瑞士軍刀之類的薄刀體先頂起一角邊緣,然后用銀行卡之類的卡片通過空隙劃開邊緣的卡扣。新手一般注意螺絲要卸干凈,膽大點弄掉卡扣就好。
弱電放電&靜電放電:弱點放電比較簡單,就是記得拆機之前先關(guān)機,放置一會弱電基本就沒了;不過要注意的可能是防止靜電,一般個人都不會有防靜電手環(huán),個人建議可以在拆機操作前手握金屬物體來放電即可,一般來說冬天跟北方可能要比較注意這個問題。
實際操作
本來空的HDD位置,這邊其實還需要一個硬盤架,還好這機子上面有,所以裝上硬盤架鏈接sata連接頭就可以了。如果你買的機子沒有預(yù)留硬盤架跟sata轉(zhuǎn)接先也不用擔(dān)心,一般像dell這種大三家級別的,萬能的tb上面都會有。
內(nèi)存的安裝也很簡單了,注意防呆口位置,不要強裝就好。?
比較特別的是ssd部分,這邊靈越5488自帶的是2230規(guī)格的ssd,其實也支持2280,就是那個固定金屬片要調(diào)整下。
配件都裝好之后就可以把機子整理好把底蓋裝回去了,然后順手擦拭下機身跟屏幕。之前多次說過擦拭機身跟屏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隨便用抹布,會容易刮花,最好用專門清潔布或者清潔紙來清理;針對屏幕指紋油污,也要避免直接用酒精擦拭,我這邊直接用宜麗客的夜景屏幕清潔紙來擦拭了下。
性能測試對比
前面HDD升級之后,無非就是多了一個空間可以用來存放治療及備份系統(tǒng)。這邊測試對比主要還是針對內(nèi)存升級之后的性能對比。
一般來說單雙通道性能差別只有在內(nèi)存帶寬的理論測試下面可以達到翻倍效果,而實際應(yīng)用的話就要看具體項目。比如游戲類型跟常規(guī)應(yīng)用項目其實差距不會特別大,甚至不會超過5%;但一些對數(shù)據(jù)讀寫比較敏感的項目比如壓縮、lr批量文件處理、corona渲染等單雙通道的性能差別是可以達到10%甚至以上的。而這臺電腦原機上面原先自帶的4g內(nèi)存又明顯偏小,在一些批量處理應(yīng)用下性能差距還會更大。
比如lr批量轉(zhuǎn)換,我這邊當(dāng)時測試差距可以達到一倍(超出我預(yù)料很多),這種差距主要就是因為內(nèi)存容量偏小導(dǎo)致了,目前來看在windows10下面,機子盡量保證8gb內(nèi)存為宜。
后面我也單獨對比了下8g單通內(nèi)存跟16gb雙通道內(nèi)存,提升到8g內(nèi)存之后實際lr批量轉(zhuǎn)換的時間也可以提速到四分種,跟雙通道差距算是比較正常了。
靈越5480是一臺怎樣的機子?
這臺機子基本就是自己測試過的5580的14寸版本,都是采用最新的Whiskey Lake版八代u,三面窄邊框,雙內(nèi)存、雙硬盤升級潛力,ips面板,42mAh電池,然后有集顯、獨顯(mx130、mx150)。
然后這機子的主要缺點,或者說遺憾還是屏幕,采用ips是不錯的,但色域沒達到99%sRGB,而是66%覆蓋范圍。機子重量適中(14寸,1.5kg以內(nèi)),接口齊全(有一個c口,支持pd充電)。大部分配置的mx130獨顯算是比較雞肋,個人建議放棄,干脆選集顯低配(4g內(nèi)存版本),然后自己一樣diy升級下,反倒會比較有性價比。
另外目前dell 靈越5000系分得太細了,不同尺寸有9個型號在售,普通消費者是挺容易弄亂的。
快科技5月20日消息,戴爾推出了Precision 5480/5680輕薄工作站,起售價為39349.06元。
據(jù)介紹,Precision 5480是一款14英寸移動工作站,可選FHD+和QHD+屏幕, 16:10比例,60Hz刷新率,500尼特的亮度,并可覆蓋100% sRGB色域。
性能方面,Precision 5480可選Intel第13代酷睿Raptor Lake-H vPro處理器,包括酷睿i5-13500H、酷睿i5-13600H、酷睿i7-13700H、酷睿i7-13800H和酷睿i9-13900H。
顯卡可選RTX A1000 Ampere以及最新發(fā)布的RTX 2000 Ada和RTX A3000 Ada。
另外,戴爾Precision 5680則是占用空間最小的16英寸移動工作站,屏幕尺寸為16英寸,最高可選UHD+ OLED觸摸屏,處理器可選i5-13600H到i9-13900H vPro。
顯卡可選RTX A1000、RTX 2000 Ada、RTX 3500 Ada、RTX 4000 Ada和RTX 5000 Ada。
價格方面,戴爾Precision 5480起售價為39349.06元,Precision 5680的起售價為42431.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