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國家醫保局公開問詢后,心脈醫療(688016.SH)8月23日晚宣布,將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產品終端價格調整為7萬元左右或以下,降價幅度40%左右或以上。價格標準與行業內一致,以實際行動減輕患者和醫保基金的壓力。
8月20日,心脈醫療股價大跌13.89%,報收83.25元/股。此后又連跌兩日,8月23日公司股價微漲報收81.00元/股。
降價40%左右或以上
8月19日,“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經初步核實并查詢公開信息,心脈醫療Castor支架(200mm長度)出廠價格為5萬元左右,經代理商供應醫療機構的價格超12萬元,初步約談后心脈醫療提出價格調整計劃,但未改變價差,顯著超出必要范圍等事實。
由此,國家醫保局以公開問詢方式請心脈醫療對Castor支架的價格、銷售情況、出廠價及終端價差的合理性、是否故意抬高價格等問題進行公開答復。
8月20日早間,心脈醫療火速回應稱,公司及董事會對此高度關注,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對該事項具體情況進行了核查。
8月23日晚,心脈醫療公告,針對Castor支架價格問題所引發的社會廣泛討論與關注,向國家醫療保障局及社會各界表達最誠摯的歉意與深刻的反思。
針對國家醫保局此前對Castor支架價格虛高的質疑,心脈醫療在公告中解釋稱,Castor支架作為一體式分支型支架,在產品上市定價時,公司作為產品終端價格的定價主體,結合本行業直管型主動脈覆膜支架和小直徑覆膜支架產品的價格情況,還充分考慮了Castor支架技術價值、臨床價值,從衛生經濟學角度綜合考量制定了終端價格。
以200mm長度型號的產品舉例說明,現Castor支架終端價格為12萬元(含稅),出廠價格為5.7萬元(含稅),不含稅價格為5.04萬元。心脈醫療表示,Castor支架出廠價格和終端價格之間的價差,歸屬于承擔了備貨、手術跟臺、教育培訓服務、銷售回款、推廣、搭建分級的經銷商網絡、倉儲及物流配送等職能的獨立于公司的外部第三方經銷商。
針對此前國家醫保局質疑是否存在“通過代理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進而增加患者和醫保基金負擔等問題”的情況,心脈醫療回復稱,公司本身未指導及要求通過經銷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不掌控渠道下游具體情況。此外,心脈醫療還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完善價格管理機制和營銷行為規范,確保Castor支架的銷售過程更加透明、合規,未來會更積極配合終端市場價格的治理,減少流通環節的損耗。
心脈醫療稱,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公司決定在基本不影響出廠價格和利潤的情況下,大幅壓縮流通環節過高加價,將Castor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產品終端價格調整為7萬元左右或以下,降價幅度40%左右或以上,價格標準與行業內一致。
公開成本利潤
心脈醫療成立于2012年,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主營業務包括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根據2023年財報,該公司累計上市產品13款,包括主動脈支架類、術中支架類、外周及其他類產品。2023年,心脈醫療主動脈支架類產品收入9.4億元,約占當期收入的80%,銷售量4.87萬個,毛利率達到77.37%。
此次被國家醫保局點名的Castor支架屬于主動脈支架類,心脈醫療稱,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治療主動脈弓部病變的分支型主動脈支架,早在2017年就已獲批,是上市7年的老品種。
在心脈醫療8月23日晚公開的答復函中,企業也披露了這一產品的出廠價格、利潤率、銷售量、銷售金額等情況。
其中,Castor支架單位生產成本是5800元-6800元,加上無形資產攤銷和專利許可費用,其成本為9300-1.05萬元。同時,包括管理、銷售、研發三大項在內的期間費用為1.51萬元-1.55萬元。由此,產品的成本及期間費用合計為2.44萬元-2.6萬元,加稅后的費用則為2.89萬元-3.02萬元。
據此,Castor支架的毛利為3.99萬元-4.11萬元,毛利率是79%-81%;凈利為2.01萬元-2.14萬元,凈利率是40%-43%。
心脈醫療表示,Castor支架的毛利率符合主動脈產品同類企業基本水平。企業還提出,Castor支架歷時十多年研發,在國內上市前后的研發投入約超1.5億元。
另外在經銷商運營方面,據心脈醫療了解,在各項經銷商運營費用中,經銷商收入的3%是銷售人員的人工費,3%是交通、差旅費,1%是推廣、宣傳、展費,1%是技術跟臺費用。
如果按照經銷商每收入10.62萬元(不含稅)來算,也就是每賣出一個200mm長度型號的Castor支架,就有3185元花在了銷售人員的人工費上,有3185元花在了交通、差旅上,有1062元花在了推廣、宣傳、展費上,另有1062元花在了技術跟臺費用上。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程鵬
封面圖來源:心脈醫療官網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 題:7個月3次刷新紀錄,中越班列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陳露緣
8月17日凌晨,滿載著貨物的中越快速通關班列(以下簡稱“中越班列”)從廣西南寧國際鐵路港發車,當日下午抵達越南安員站。
這趟2017年開通的跨境集裝箱班列,從始發每月開行不足5列開始規模逐步擴大,并于今年前7個月3次刷新單月發運量:3月首次突破500標箱,4月1622標箱,7月1922標箱、超過一季度發運量總和。
工作人員在南寧國際鐵路港檢查中越班列裝運情況。(國鐵南寧局供圖)
“我從事鐵路跨境貿易5年,感覺今年中越經貿往來更加活躍。”廣西邦達天原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物流總監楊波介紹,公司從南寧國際鐵路港發往越南的集裝箱班列同比增長了10倍。
3月8日上午,一列滿載340噸電力鐵塔的中越班列從南寧國際鐵路港開出,發往越南河內。這是廣西首次開行電力鐵塔專列。新華社記者曹祎銘 攝
記者了解到,鐵塔、鋼材等新貨源,疊加熱帶水果等季節性貨源,使得今年中越班列格外繁忙。“高峰時一天可以開3列。”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寧鐵路物流中心南寧南營業部副經理張君說。
中越班列何以跑出“加速度”?南寧市商務局介紹,這離不開中越經貿合作持續深化的大背景,更離不開中國南寧—越南河內跨境物流快速通道建設工作專班的努力和取得的實效。
2023年4月專班成立以來,全面統籌推進通道規劃建設,出臺了中越班列常態化開行實施方案,采取有力有效舉措,推動班列實現了每周二、四、六常態化開行。
壓縮運輸時效。2023年湘桂鐵路南寧至憑祥段提速改造完成,中越國際鐵路大通道列車運行時速提高到90公里。今年1月國鐵南寧局與越南鐵路總公司合作確定了中越班列全程時刻表。“原來我們出口聚氯乙烯到越南是走海運,現在走中越班列能節省3至5天。”中外運廣西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朱世強說。
南寧國際鐵路港貨運營業廳工作人員指導客戶辦理業務。(國鐵南寧局供圖)
提升通關效率。記者在南寧南營業部看到,在列車開展編組的時間段,工作人員同時為客戶辦理報關、查驗和轉關等手續,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避免了貨主在南寧和中越邊境的憑祥之間兩頭跑。
優化樞紐功能。深化“兩港一區”(南寧國際鐵路港、南寧國際空港、南寧綜合保稅區)集成聯動,促進空港、鐵路港、保稅區政策協調、功能互補、監管協同,引導更多跨境貨物在南寧國際鐵路港集散、集拼。
今年國鐵南寧局還組織開行廣州—南寧—越南“鐵路+鐵路”接續班列,為粵港澳大灣區貨物出口越南開辟新的跨境物流通道。如今,中越班列集貨地已覆蓋廣西區內外20多個地市,跨境貨物運輸覆蓋越南、老撾、泰國等多個東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