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山老妖LYN
不知不覺,我玩DIY已經超過20年了。從1994年暑假我第一次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PC,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2個年頭。22年對一個人來說,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從懵懂的初中生,轉眼年近不惑。22年來,機械硬盤歷經了IDE接口、SATA 1.0~3.0等接口,容量從幾百兆發展到今天主流的6TB,速度從幾十K/秒飆升到今天主流的兩百兆/秒,但依然被認為是現在PC的性能瓶頸所在。因此硬件廠家希望用固態硬盤來給PC的存儲系統提速。曾經有廠家的SSD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想要快,用固態”。固態硬盤從出現到今天也有幾個年頭了,從最初的SATA,逐步發展到mSATA、M.2、PCIE、U.2等眾多更高速的接口,速度也從幾百兆/秒提升到了兩千多兆/秒。但是大家還是不滿足,有SSD廠家為了讓固態硬盤速度更快,設計出了用內存給SSD做緩存的軟件,浦科特的Plexturbo就是這樣的一款軟件。很多用過Plexturbo的用戶都知道,打開Plexturbo之后SSD的AS SSD Benchmark跑分會離奇的高,甚至可以達到兩三萬,比普通SSD的得分翻了二三十倍之多。那么使用Plexturbo之后在實際應用中究竟能不能獲得如此高的性能提升呢?下面就來實測一下浦科特Plexturbo究竟是玩家福利,抑或只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幌子而已。
浦科特 M6S+ 256G SATA3固態硬盤
測試前先曬幾個老古董。今天下午偶然翻了翻抽屜,居然翻到了三個古董硬盤:希捷2.1G、邁拓20G、昆騰火球40G。這三個盤現如今都還是能夠正常使用的,接上易驅就可以接USB接口進行讀寫了。以前的硬件雖然貴,但是確實耐用啊。邁拓、昆騰,曾經都是盛極一時的行業老大,無奈都已經OVER。其名字與3DFX、DFI、ABIT一樣,都成為了老一代玩家美好的回憶。希捷則依然堅挺的活著,不過在固態硬盤廠家的圍剿之下,收購了SSD主控廠商Sandforce(LSI),也加入了固態硬盤的戰場。我忍不住用這三個古董HDD與SSD合了影,與后面的測試內容無關,但也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致青春吧。
(最高16.6MB/s的持續讀寫速度,比起今天SSD的隨機4K速度都不如啊)
雖然PlexTurbo經過破解后可以應用于其他品牌的SSD上,但是為了保證PlexTurbo原汁原味,所以這次測試我還是選擇了浦科特的M6S+ 256G。選擇這樣一款主流的中端MLC SSD,測試所得的結果比較有代表性。
M6S Plus 256G依然是采用浦科特傳統的綠色PCB。PCB正面是一顆9188主控芯片+四顆NAND閃存+一顆緩存芯片。鋁合金外殼上有導熱墊把主控芯片和鋁合金外殼連在一起,更有利于主控的散熱。Marvell 88SS9188主控代號"Monet Lite",雙核心設計,核心頻率384MHz,支持4通道,每通道4CE,合計16CE。作為一款Marvell 9189縮減版的節能型主控,9188主控支持SATA 6Gbps Rev 3.1規范,支持Queued Trim Command,提高了Trim指令的適用性,降低了寫入放大。緩存芯片采用海力士的DDR3L顆粒,編號為H5TC4G63AFR-PBA,單顆容量512MB,頻率為1600MHz,CL=11。NAND閃存采用了東芝原廠的15nm MLC顆粒,編號為“TH58TEG9DDLBA8H”,單顆容量 64GB,共4顆組成256GB。東芝15nm MLC NAND改良了外圍電路技術使得接口速率達到533MBPs,相比19nm工藝的NAND性能提升1.3倍,每個核心的理論寫入速度高達25MB/s。
★關于Plexturbo★
測試前先說一下浦科特的Plexturbo技術。我記得Plexturbo是從M6E的時代開始出現的,最開始的時候只對浦科特M6E、M6P等高端產品開放,現在已經普及到浦科特全線產品上,連使用TLC NAND的低端M7V都能夠開啟Plexturbo。
Plexturbo在浦科特的官方宣傳資料上被稱為——特跑,智能緩存技術。利用系統內存作為HDD或者SSD的緩存來使用,其實并不是一種新技術,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Ramdisk、FacnyCache等很多的軟件。但是Plexturbo經過幾個版本的改進之后,與這些傳統軟件相比又有了一些自己的特點。PlexTurbo 中有一個叫做Intelligent Boost Engine(IBE)的智能型加速引擎技術,能夠自動偵測反復讀寫(熱數據)及較少讀寫(冷數據)的數據,分析并記錄下用戶最常使用的熱數據,并把它們放在內存中,而將冷數據釋放出系統緩存,這樣就可以提高下次訪問時的響應速度。而有些熱數據是經常需要修改的,如果每次修改后都寫入NAND中的話,不僅速度慢,而且會縮短SSD的使用壽命,所以PlexTurbo把常用的熱數據放置于內存中,沒有更新的部分就不用再重新寫入一次,等到數據有更新時才寫入NAND,能夠盡可能避免常用文件在固態盤里的擦寫,在一定程度上延長SSD的壽命。對于熱數據,PlexTurbo還有預載加速的特點,在下次開機時能夠預先把熱數據加載到緩存中,提高熱數據的讀取速度。如果在一臺計算機中安裝了多個SSD,PlexTurbo還支持為多個SSD分別設置內存作為緩存,總共可啟用最大容量16GB的系統內存作為SSD的緩存。
★關于Plexturbo的安裝和設置★
首先看看軟件的安裝簡易程度。從官網下載PlexTurbo后解壓即可安裝。安裝時可以自定義緩存大小(最大16GB,根據實際的內存容量而變化),還可以設定釋放緩存數據的時間(最大4小時)。以后每次修改緩存容量和釋放時間都需要重新啟動系統才有效。而在釋放緩存數據的時間設置上需要注意,時間設置得越長,那么理論上可以更好的減少SSD的寫入數據量,但是在死機或者突然斷電的情況下容易丟失數據。而如果把時間設置得越短的話,數據的安全性就越高,但是對SSD的寫入則越頻繁。我個人的建議是10分鐘是最合適的。
老妖雖然有很多硬件,但現在手上居然沒有4條8G的內存可以來玩32G內存。因此只能采用2條4G+2條8G的搭配。首先實測PlexTurbo在不同容量內存下能夠開啟的緩存大小。首先是 24G內存,實測可以開啟的緩存為4GB(大小不可調)。接著是16G內存,實測可以開啟的緩存為2GB~4GB(大小可調)。最后是8GB內存,實測可以開啟的緩存為1.98GB~3.96GB(大小可調)。
第二步是實測PlexTurbo開啟后會不會長期固定的“霸占”內存。根據老妖以往的經驗,不管是Ramdisk還是FacnyCache,只要設定了一定容量的內存作為虛擬硬盤或者硬盤緩存之后,這部分內存就被“霸占”了,不管實際有沒有用到,都已經被從內存系統中劃分出來。而開啟PlexTurbo之后,內存的占用應該是動態的,如果目前沒有在SSD中讀寫數據,那么設定為緩存的那部分內存依然屬于內存系統并且是可用的。當開始在SSD中讀寫數據之后,才會占用這部分用作緩存的內存。
★Plexturbo性能實測★
接下來是作為重頭戲的性能測試部分:
一、理論性能測試
首先跑一下SSD的常規五項。這部分測試其實不用跑大家也能猜到,開啟PlexTurbo之后各項理論跑分肯定是杠杠的。看上去很美。實際使用中如果有這么美好就猴賽雷了。
開啟PlexTurbo之前:
開啟PlexTurbo之后:
第一項是菜鳥最喜歡的AS SSD Benchmark。浦科特M6S+的空盤得分1144,開啟PlexTurbo暴漲到32240分。第二項是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浦科特M6S+的空盤得分4278.04,開啟PlexTurbo暴漲到56763.76分。這兩個有計算得分的軟件,增長幅度都高得離譜。另外的CrystalDisk Mark、ATTO Disk Benchmark、TxBENCH等三個軟件雖然沒有直觀的分數,但是各個測試成績也是呵呵呵啊。不過大家看看就好,真正的實用性測試還得看后面。因為是開啟PlexTurbo之后的得分,所以在這里就不和普通的SSD做對比了。對比的對象改為高端的四款PCIE SSD,都是目前的頂級產品:三星950 PRO、intel 750、OCZ REVODRIVE 350 480G、影馳HOF PCIE 1GB。
測試成績匯總對比與結果分析:
結果其實不用分析,因為M6S+開啟PlexTurbo之后得分高得離譜,完全把目前最高端的幾款PCIE SSD全部拋離。這是因為上面幾款測試軟件默認的測試數據塊大小都在1GB以內,均小于PlexTurbo用于緩存的2GB內存容量,因此測試其實都是在內存中完成的,所以這樣的成績,其實是內存跑出來的。那么再來試試把測試數據塊分別增加到5GB和10GB。
當把AS SSD的測試數據模塊分別增加到5GB和10GB之后,測試成績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AS SSD的得分下降為7410和3140,而且主要是以讀取性能下降為主。當數據模塊增加到10GB之后,深隊列下的隨機4K寫入速度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不過下降后的分數依然大幅度領先于普通的SSD。分數下降的原因很簡單,和使用SLC Cache的道理一樣,在緩存溢出的情況下,PlexTurbo已經沒辦法只在內存區域內讀寫數據,而是需要在SSD和內存緩存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因此對于PlexTurbo來說,緩存溢出的越多,性能下降也就越明顯。
上面的這幾項測試純屬過把跑分的癮,看看并樂呵樂呵一下就好。那么PlexTurbo是否沒有實際意義呢?下面的測試為你揭曉答案。
二、模擬實際使用環境性能測試
PCMARK8是目前最接近實際使用環境的模擬測試軟件,其中的存儲設備測試部分有游戲、辦公、圖形處理等幾個項目,因此測試成績比上述幾個軟件都更能真實的反映出SSD的實戰性能。更確切的說,是在普通家用、游戲以及小型辦公情況下的SSD實際性能。PCMARK8中存儲設備測試部分的測試數據量達到了幾十G,遠大于PlexTurbo用于SSD緩存的4GB內存容量,因此測試已經超出了內存的范圍,是一個能夠更真實反映浦科特M6S+開啟PlexTurbo之后實際效能的測試。
(開啟PlexTurbo之前)
(開啟PlexTurbo之后)
未開啟PlexTurbo的浦科特M6S+得分4979,這個分數已經能夠和高端的SATA SSD火拼了,但比起高端的PCIE SSD來說依然是小弟弟的成績。但是開啟PlexTurbo之后的M6S+得分居然達到了5073,這個成績已經和三星950 PRO持平,超過了INTEL 750和影馳HOF。
在各個子項目的測試成績中,我們可以看出開啟PlexTurbo之后,M6S+在游戲、辦公、圖片處理等我們日常中經常使用到的幾個軟件中確實都獲得了不小的性能提升。各項成績都與三星950 PRO在伯仲之間。從理論上來講,PCMARK8的測試數據量已經大大超過了PlexTurbo的緩存空間,在緩存溢出非常明顯的情況下,PlexTurbo技術比較有效的在緩存和SSD之間進行數據的交換和管理,使得SSD依舊能夠從高速的內存緩存中獲益,得到性能提升。
三、實際使用測試
這部分測試主要從平時的實際應用中來測試浦科特M6S+開啟PlexTurbo前后的性能表現差異。
從對比測試中可以看出,開啟PlexTurbo之后,M6S+的系統啟動速度并沒有得到提升,估計是需要加載某些熱數據的緣故,啟動速度反而比未開啟PlexTurbo之前稍慢了。而在游戲加載和Photoshop圖片加載的測試中,其載入速度確實比開啟PlexTurbo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
★測試結論★
PlexTurbo與其他利用內存作為硬盤緩存的軟件之間的差別:
1、PlexTurbo不會強制性“霸占”內存,在不需要使用時會自動釋放內存空間;
2、PlexTurbo可以根據系統內存的大小來調整實際“征用”的緩存容量,最大不超過16GB,也不超過系統內存總容量的1/4;
3、PlexTurbo 利用Intelligent Boost Engine(IBE)智能型加速引擎技術可以把常用的熱數據放置于內存中,提高數據交換的效率,減少SSD的NAND寫入量。
總結:
PlexTurbo作為一款使用內存作為SSD緩存的加速軟件,在理論性能測試中的跑分是非常驚人的,翻個二三十倍不在話下,但是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實際使用中的性能提升絕對達不到二三十倍的幅度,因為日常實際使用中的數據量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超過理論測試中的數據模塊。不過PlexTurbo在實際使用中確實能夠提升SSD的效能,而且提升的幅度不小,在家用環境下能夠讓中端SATA SSD達到高端PCIE SSD的性能。而且在緩存容量大小為2GB~4GB之間時,其提升幅度幾乎沒有差別。也就是說,在緩存容量達到一定空間時,PlexTurbo在緩存溢出的情況下也能夠較為合理的在內存與SSD之間進行數據的交換處理。另外一點就是內存頻率的改變對PlexTurbo的效能影響并不大。不過PlexTurbo設置軟件對緩存大小的調整還存在一定的瑕疵,例如安裝24GB內存時只能固定使用4GB作為緩存。總的來說,PlexTurbo看上去很美,但并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幌子,而確實是一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SSD效能的玩家福利軟件。
作者:左臉
這文章頭圖的臺詞實在是。。。怎么就就把這個畫面拍下了呢?
說正文吧!擼主是去年很火的一個N線城市的小職員,愛好就是玩玩電腦,俗話說窮車富表,咱連窮都算不上,屌絲中的屌絲,只能愛好一下電腦。上個月家里少爺出生了,自從少爺出了月子回家住,正好工作也不忙,能休一個月假,鹵煮自然就成了全職奶爸,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抽出了點功夫寫這半個月前就該寫下來的原創。
小學六年級家里買了電腦,從此每周花費10元錢購買盜版游戲碟,一直以來,都是自己選電腦、買電腦自不必說,從初二開始承包了親戚家電腦的修理(其實就是優化一下設置、裝一下系統)大學開始,也開始幫同學們選筆記本,處理簡單的故障。上班后一直用著一臺dell n5010,i5 480的cpu,HD5650的顯卡。自從前年上了一塊閃迪的ssd,一直也還挺好用,平時只是LOL,湊合用著沒問題!然而開始跟張大媽結緣,就再也停不下來,每天都會刷刷張大媽,各種眾測都參與,可惜從來沒有好運氣。。。。平時也喜歡看看別人的曬單、經驗什么的,看著各種土豪的裝機曬單,心里癢癢的厲害!結婚之后媳婦有個筆記本,我一個筆記本,單位還有臺式機,一直找不到什么裝機的理由說服自己(錢是就是窮,沒別的)。上個月俺家少爺來到這個世界,心想臺式機還是暫時別上了,畢竟孩子比兩個大人還費錢。。BUT!4月13日,看到張大媽推送了一條技嘉Z170主板送8g內存的推送,一時腦熱,就剁了手。。。一發不可收拾,一天之內全部購齊,也不管便宜不便宜了。。。下面請看配置吧
技嘉(GIGABYTE)Z170X-UD3主板 (Intel Z170/LGA 1151)金士頓(Kingston)駭客神條 Fury系列 DDR4 2400 8G 臺式機內存...
購買時 主板+內存條 配合優惠,一共是1041元,價格還是很不錯的(這也是本次攢機的罪魁禍首)!
主板定了那CPU就沒得選了,新平臺的干活!
cpu是阿寶上的散件,1150元購入 i5 6500,開包無劃痕,像是新的。恩!像是。。。。
z170主板配個i5 6500,很奇葩是不是?當然是。。我也知道!可是我的電腦只是用來LOL,WOW,真心用不到6700k去超頻啊(窮。。。),為什么用z170?B150不是更合適嗎?因為沖動是魔鬼(窮。。)!!!
至于顯卡么,暫時上個960吧!也不玩什么燒顯卡的大游戲,有個就夠了(窮,不解釋)。。
華碩(ASUS)颶風版GTX960-3OC-4GD5-STORM 1291MHz/7010MHz 4GB/128bit D...
本來看猛禽版更好,可是顏值使我放棄了。。還是3個風扇霸氣!
華碩(ASUS)猛禽STRIX-GTX960-DC2OC-4GD5 1317MHz/7010MHz 4GB/128bit D...
肯定好多朋友在心里罵我,沒辦法,長得丑,就喜歡顏值高。。性能的些許差別還是比不上顏值的。。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V550額定550W電源(80PLUS認證/全模組/靜音/主...
電源本來是打算450w的,便宜點買個算了,后來一想這東西只要不壞且著用,以后也不用換,買個好的吧!對了,電源贈送一個風扇。 風扇小了點,如果是14cm的就好了,12cm最后也沒用上,放在了抽屜里面備用吧!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鐮刀流 機箱風扇(12cm 靜音藍色LED)...
散熱器是卡巴標配!
九州風神(DEEPCOOL) 玄冰400 CPU散熱器(12CM發光風扇/4熱管/附帶硅脂/超...
價格就是這么多,一點也不便宜!不過好像送個硅脂
惠澤(HUZO) HZC-PC450 散熱硅脂導熱硅脂顯卡散熱膏cpu筆記本硅膠...
面子問題就是簡約風格了,歲數大了,不喜歡殺馬特、跑馬燈
恩杰(NZXT)S340 白色 游戲電腦主機箱(鋼化面板/支持280水冷與長顯卡/側...戴爾(DELL) U2414H 23.8英寸旋轉升降超窄邊IPS屏顯示器...
買的白色的s340,本來看好H440,后來感覺不如s340純粹。當時是399入的,配合顯示器用了2000-150的券,一共是1948元,現在不用券價格也差不多。。。。沖動是魔鬼呀!顯示器就不多介紹了,站里各種曬單。
埃普(UP) OA-7X 顯示器筆記本組合支架 15.6英寸以內筆記本散熱器支架和...
當時149入的,回家拆開包裝就感覺悲劇了,桌子是緊靠墻的,移動不了,桌面鉆的圓孔直徑大約5cm,可是支架的夾板寬度可能夠7cm了,沒!法!用!退吧。。
緊接著看見了這貨!曬單也不少!雖然只能接一個顯示器,目前是夠用了。
樂歌(Loctek)D3 顯示器支架 阻尼式機械臂
還順帶買了個插座。
公牛(BULL)GN-B303U 全長1.8米 智能USB充電 微動電子輕觸開關 雙極驅動...
不得不說這插座很不錯。。尤其是顏值。。。
主板上有兩個m.2接口,那就別浪費了,先來一個用用吧~
浦科特 M7VG 128G M.2 2280固態硬盤
這個硬盤怎么說呢?開始只用它裝了win10,分了80g給系統盤,剩余用來裝常用的程序,測試各種混亂。。一會兒讀寫分別是2000+mb/s、100+mb/s,一會兒又是低的離譜的讀取速度,寫入高的嚇人。后來合并了分區,只用它做系統盤,測試正常了。。
雖然達不到官網標稱的 550/500,有這個速度也滿意了,畢竟便宜么。
倉庫就先用個1t的吧!一直用wd的藍盤,沒出過什么問題~
西部數據(WD)藍盤 1TB SATA6Gb/s 7200轉64M 臺式機硬盤(WD10EZEX)...
裝修時我不在。。。直接的后果就是網線布的一塌糊涂。。搬家后索性就不用了,直接全屋無限。考慮到這個,那就買個無線網卡吧!
TP-LINK TL-WDN4800 450M雙頻無線PCI-E網卡
看評論還不錯,買上吧!
好了,裹腳布這么長,還能看到現在的,我謝謝你們。。現在來個全家福吧!
主板
主板全家福,可以sli哦~~先960用段時間,以后顯卡降價了,出掉960,入兩條980做sli,又夠我造幾年了。
忘了拍正面,質量還不錯,還是那句話,像是全新的,僅僅是像是。。
cpu上板!
玄冰400個頭好大。。。上次裝機還是06年剛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候的散熱現在看起來就像是個杯蓋。。。
撕掉貼紙就能用,很方便,但是玄冰400果然是反人類的安裝方式。
對比一下,就知道散熱器有多大了
這就是贈送的內存條,DDR 4 2400的,使用上感覺跟2133沒有區別,只是娛樂大師的時候比較高一點分吧。后來又加了一條,組了雙通道。
華碩的顯卡,也算是個信仰吧。上一次買顯卡是9800GT,現在還在父親那里的老爺機上工作,記得也是華碩的,具體型號不記得了。
原諒我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顯卡。。只是關心參數,很少拿到實物的。
這就是m.2接口的SSD,屬于sata類型接口。這是官網上的分類和速度說明
我的是128gb的
官方上有幾個軟件是可以提高ssd性能的,但是,雞肋吧。。簡單來個測試好了,這是沒有安裝官方軟件的,
安裝官方軟件后。。萬惡的水印。軟件叫做 PlexTurbo Ver 3.0.0.8
刺激的來了。。
4k一項是從2000+掉到了233,其他也是,數值很不穩定,高的時候都在2000+,甚至是3000+。實際速度嘛,然并卵。。。期初最高的時候在400+,以后就是穩定在90以下。這是在ssd上復制一個8g的視頻。
不過安裝上去倒是不錯,一點都不占地方。
酷冷至尊的電源,全模組,按說走線應該很清爽。恩,按說是!待會兒讓你們看看我銷魂的走線。
機箱S340沒有光驅位,多少有點不適應,也沒法裝讀卡器什么的了。
背部走線空間很充裕。白色擋板是個出色的設計,擋住了凌亂的線。
白色部分就是上圖中的白色擋板。
來張側透的照片,看看我討厭的光污染(閃迪的ssd是用來做軟件盤的,早知道M7V這操性,再買個2.5英寸的ssd放在這里也很和諧)
下面就來點刺激高能的吧!
看我銷魂的背線,密集恐懼癥請繞行。
線材其實就是堆到了電源通道里面。是的,就是隨便一堆。正面看著還算干凈,不是嗎?S340的優點恐怕這一點最明顯吧!
大叔級的人,還是簡約一點的好,側透就留給墻去看吧!
改天找個電鉆,把支架放到拐角,好好理一理線,就能把兒子放在桌上照顧了。。。
最后,來張我家少爺睡覺的照片吧,希望他健康長大,快快吃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