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對于大部分電腦用戶而言,微軟的Windows一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雖然微軟早在2021年就已經推出了Win11,但是依舊還是有不少人依舊“釘”在了Windows 10上,拒絕更新。
雖然微軟的Build 2024開發者大會已經結束,今年依舊沒有提到Windows 12的消息。由于公司不斷嘗試將AI推向Windows的幾乎每一個方面,正如其對Copilot的最新更新所顯示的那樣,Windows12可能會在2025年才推出。
盡管可能會更改日期,但在這個全球最受歡迎的操作系統的下一個主要更新中,仍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考慮到這一點,以下是我們迄今為止關于Windows 12所了解的信息,以及我們希望在Windows 12中看到的五個新功能。
Windows 12介紹
Windows 12被認為是Windows 11的繼任者,可能會在2025年推出。考慮到微軟此前曾宣布Windows 10將會在2025年10月結束支持。新系統可能會在Windows 10支持結束之后到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的一位高管此前曾確認,下一代 Windows預計將在2024年推出,但確實沒有提到Windows 12這個名稱。不知道最終的退出時間是否還會有變化。
當微軟在2021年宣布支持升級Win11的條件時,要求升級的機器必須啟用了稱為“TPM ”的硬件功能,這是大多數主板上都可以找到的一項安全功能。而在Windows 12的升級過程中,微軟可能會再次提出同樣的要求,但當前幾乎每臺PC都可能已經啟用了TPM。
Windows 12應該兼容與Windows 11相同的CPU型號,同時也可能需滿足以下要求:
64位處理器
1Ghz時鐘頻率
4GB 內存
64GB硬盤
UEFI,支持安全啟動
TPM 2.0(Trusted Platform Module)
大于9英寸的高清分辨率 (1366x768) 顯示屏
DirectX 12/WDDM 2.x
支持互聯網連接
1、將Skype和Teams合并為MSN Messenger
眾所周知,近年來微軟在視頻通話和通過消息應用進行團隊會議方面的努力成果并不出色。在人們更需要遠程通信的時候,Zoom卻成了領頭羊,而Skype卻莫名其妙地被拋在了一邊。
盡管Teams和Skype都引入了一些新功能,但用戶仍然對應該使用哪一個感到困惑。例如,如果你需要參加一個在Teams上的工作面試,你可能需要另外安裝應用并確保它能正常工作。
如果微軟接下來真想在遠程會議方面取得突破的話,不過將Teams和Skype合二為一,在Windows 12上讓MSN Messenger實現回歸,以整合并取代這兩個軟件。
考慮到仍有不少曾經的用戶對MSN Messenger仍存有留戀,可以將擠眉弄眼、眨眼和經典聲音等功能重新帶回,而且我們還希望看到強大的功能,使其能與Zoom、Google Meets和FaceTime等平臺競爭。也許還可以與Slack集成,這樣如果需要視頻會議,它可以在一個頻道中提示,并且僅需一鍵,MSN Messenger將啟動并邀請所需的參與者。
微軟或許需要重新思考其在消息應用方面的定位,MSN Messenger的回歸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2、動態壁紙
動態壁紙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多年來,iPhone和安卓手機都有類似的功能,設備上有動畫移動。但對于PC和Mac來說,這些功能一直被限制在第三方應用程序中,只有安裝第三方應用,才能擁有動態壁紙,并能夠顯示來自PC的信息。
為了在Windows 12中實現類似的功能,微軟可以進一步推動其在主題方面的努力,這是Windows 11中得到改進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系統自帶的暗色主題上。
如果有部分用戶不想讓整個壁紙一直在變化,微軟也可以在動態壁紙上提供一個專門的部分,用戶可以在桌面上放置靜態的文字等信息提醒,與動態壁紙一起工作,這可能會進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戶。微軟還可以帶回以前的壁紙,比如Windows XP的山丘,但讓它動起來,并在旁邊的云彩中顯示電池狀態或天氣。
這可以大幅更新桌面,并使其更加現代化,無需依賴小部件或任務欄來展示變化。這么做雖然在實用性上可能沒有太大提升,但是能夠提供更大的情緒價值。
3、專用播客應用
盡管看到微軟Windows Media Player的回歸很棒,但在Media Player中增加播客等額外功能似乎與其本身的用途不符。
自2019年蘋果推出Big Sur以來,macOS就有了自己的播客應用,但如果你想在Windows上使用類似的應用,就不清楚從哪里開始,因為微軟沒有提供專用的播客應用。
這就是為什么Windows 12應該包括一個專用的播客應用,它也可以在其他平臺上使用,例如iOS和Android,這樣你的訂閱內容就可以在所有設備上同步。
播客非常受歡迎,能夠在第一方應用中管理它們對Windows用戶來說將是非常棒的。這是一個真正有助于推動公司努力在幾乎每個設備上提供內容的事情。
4、專門的直播應用
近些年來,直播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考慮到Windows中尚未有一個集成的選項來直播你正在玩的內容,如果能夠在Windows 12中內直一個專門用來直播的應用,是不是能夠更加吸引年輕人呢?
多年來,OBS和Twitch等應用程序提供了與他人分享你正在玩或觀看的內容的方式。然而,這些應用程序總是有著更高的要求,以確保能夠以高質量、低延遲的狀態向觀眾直播。如果Windows 12能夠直接提供一個自帶的軟件,無論是對電腦性能和使用便捷性可能都會更加友好。
此外,新軟件還能接入其他的外部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幫助直播的人以更好的光線或者視角進行直播,甚至還可以使用Stream Deck來通過快捷鍵,輕松控制他們的設置。能否通過一個應用來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Windows 12可以從中受益,擁有一個可以管理你的直播和外圍設備的應用程序。
自2021年6月推出Windows 11以來,微軟一直在推動Windows的游戲功能,包括重新設計的Xbox應用和HDR格式。但無數的玩家也通過Windows直播這些游戲,所以這里有一個很大的機會。
這可能鼓勵更多的玩家將Windows視為一項服務,正如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自2015年Windows 10發布以來一直在說的那樣,同時也使Windows 12成為吸引流媒體獲得更多粉絲和收入的有利前景。
5、安卓轉Windows應用
這個軟件這可能是您的手機的一中另類擴展,微軟一直希望為將手機同步到Windows上而努力。但是,當您在Windows 12中打開這個新應用程序時,它的布局會讓人聯想到Windows Phone及其磁貼布局,并且會從您的手機啟用桌面體驗。
這一方是類似于三星的DeX,一旦手機連接到外圍設備,三星的S系列機型就可以將其轉變為一臺臺式機。
不過,這個新應用程序將超越DeX和微軟的Your Phone。當您將手機連接到顯示器時,它將成為的Windows 12桌面,可展示PC上的所有內容。當您單擊一個圖標時,它將從云端下載內容并以原始分辨率顯示。
這將是云應用的一種創新擴展,您可以隨時隨地訪問您的文件。在這里,您將隨身攜帶一臺云電腦,您需要做的就是將智能手機連接到具有觸屏功能或配備鍵鼠的顯示器上。
與上面的流媒體功能一樣,這將再次進一步推動微軟CEO納德拉將Windows視為一項服務的計劃。將PC放在應用程序中是一個誘人的想法,當您有機會在某個地方使用備用顯示器、鍵盤和鼠標進行一些工作時,它可能會有所幫助。
2023 年,折疊屏可以當主力機了?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回顧折疊屏的歷史,看看它在升級迭代中解決哪些弊端,又有哪些妥協。
折疊屏的歷史很短,至今只有五年。但折疊式手機的歷史很長,最早始于 1999 年的摩托羅拉 328C。
我們常說,聊一個產品,要看它帶來哪些歷史意義。
在當時,摩托羅拉 328C 的意義,在于改變人們對手機板磚的刻板印象。折疊形態,也讓它很好避免手機按鍵誤觸的問題,憑借小巧、精致外觀及實用性,328C ,被人們親切稱為 “掌中寶”。
至此,摩托羅拉開啟功能機時代折疊造型的領先地位,后續也推出不少經典機型,比如我們熟悉的摩托羅拉刀鋒 V3。
進入折疊屏時代,摩托羅拉是第一個推出豎折智能機的(mote razr 2019),不難看出,它想重現昔日榮光。
和摩托羅拉一樣,三星也在功能機時代早早積累技術經驗,在千禧年,它帶來第一款具有雙屏顯示的手機 —— 三星 SGH-A288,這款手機小巧,輕便,還能不打開手機直接查看時鐘和來電。誒,這些功能是不是和現在部分帶有外屏手機的功能如出一轍?
更巧的是,三星不僅推出了第一臺帶外屏的折疊功能機。還推出了三星 zflip 初代這樣第一個帶外屏的豎折智能機,與其說三星是在折疊屏上找創新,不如說它是在發揮經典藝能。
雖然三星早在 2013 年公布 Youm 柔性 OLED 計劃,最早提出折疊手機的概念,但第一個吃螃蟹的卻是柔宇。
2018 年 10 月,柔派 FlexPai 正式打響折疊屏的第一槍。
次年 2 月,三星緊隨其后,發布 Galaxy Z Fold ,作為初代產品,它的問題很多,比如折痕明顯,屏幕不完整,鉸鏈進灰導致閃屏或無法顯示。
但比起這些缺點,當時網友們更多把目光聚焦在一個 UP 主的開箱視頻,而wow、Amazing、Awesome 等詞,更是成為大家口口相傳的數碼熱梗之一。
同年 10 月,華為 Mate X 發布,價格甚至炒到 10 萬,十分離譜,也難怪有人大談折疊屏無用。其實不止華為,技術不成熟和產能因素,讓當時的折疊屏和奢侈劃等號。
不過,到了這里,折疊屏的形態其實已基本敲定了。
對折方式上,分豎和橫,豎折手機,追求小體積,易攜帶;橫折手機,追求大屏幕,生產力。
而橫折,又可以分成外折、內折兩種方式,華為 Mate X 正是外折方案,好處折痕較小,少塊外屏,自然厚度更薄,壞處是屏幕保護性變差。
當然,后面的事我們也知道了,內折成為主流方向。
總的來說,折疊屏最初的三年,全球范圍內有實力大規模量產的廠商,也只有三星、華為、摩托羅拉。早期折疊屏高成本、低良率、耐用性差,但這三家底蘊深厚,砸的起錢,也承擔得起風險。至于其余廠商,多數選擇靜觀其變。
不過,到了 2021 年,小米和 OPPO 還是忍不住試水了。
小米發布了“反面教材” MIX Fold 初代,遙控器一樣的外屏,讓這款旗艦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它是小米有史以來最差的產品。
OPOO 的 Find N,口碑相當不錯,它的折痕不明顯,重量明顯改善,這到底為什么呢?這就不得不提水滴鉸鏈了。
對了,OPPO Find N,并不是第一個發布水滴鉸鏈的,它用了部分華為的專利,這樣的專利交叉使用和授權在手機廠家間也很常見,但總的來說,是 Mate X2 先用上水滴鉸鏈的。
水滴鉸鏈和早期折疊屏的 U 型鉸鏈不同,U 型鉸鏈幾乎把屏幕對折,折痕十分明顯。水滴型鉸鏈就像這張紙,折痕減輕,折疊狀態下手機還可以完全閉合,提升手機耐用性的同時,降低重量和厚度。
水滴鉸鏈的優勢,讓其他廠商看到了曙光,紛紛加入。
2022 年,榮耀、vivo 入局,小米,OPPO 改進產品,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穩扎穩打。
2023 年,各家積極優化鉸鏈結構,減輕材質重量,各種技術名詞層出不窮,當然也確實有效果。折疊屏整體,從最初動輒 300g,變成現在普遍 250g 上下,也有將厚度做到 10mm 內的,走出了“大佬特供”的刻板印象。
截至 23 年 8 月 29 日發布的 oppo find n3 flip,折疊屏機型目前已有 43 款,橫豎雙折兩開花。
經過這五年的發展,折疊屏外屏和內屏參數基本一致,解決了用屏割裂,而在耐用性、可靠性、生產良率上,大幅提高,并且價格有所下探,同時折痕、厚度、重量進一步控制。
對比直板旗艦 iPhone 14 Pro Max 的 240g,如果后者貼膜帶殼,還會比折疊屏來的更壓手。
經歷了這么多變革,我們終于可以好好講講折疊屏的優劣了。
先講優點。
1.首先是娛樂屬性
屏幕更大,觀感更舒適。看視頻、畫面更大的同時能從容放置彈幕。看小說、屏幕更寬讓你不用頻繁翻頁。如果你是個懷舊游戲愛好者,搞個 PS2 或者 3DS 模擬器玩玩也不是不行。遇到游戲卡關,邊看攻略邊推進也比手機方便太多。
2.生產力屬性
雖然有人認為折疊屏談生產力不自量力,但生產本身也分輕重的。
如果你是金融工作者,外出看股票,比手機一目了然。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身邊沒有電腦,緊急編輯一下 Excel 表格,WPS 碼碼字,也完全沒問題。甚至,你還可以用折疊屏輕度的剪個短視頻。
3.社交屬性
折疊屏有些像早期的 iPhone,不管你喜歡與否,只要拿出來,總會吸引別人注。至于豎折手機,更是受到許多小姐姐鐘愛,有些女生會給它買鏈子掛上,貼各種可愛的貼紙,儼然一副時尚單品。
總的來說,相較直板機,豎折手機小巧便攜,橫折手機能帶來接近平板的體驗。
當然,看到這里,你也別急著買,接下來的缺點,可能就要讓你勸退了。
1.首先是手感
q我們常說,貼膜帶殼的 iPhone 14 Pro Max 比折疊屏還重,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折疊屏就不貼膜帶殼了嗎?反正我是摔不起的。其次,不是所有人都用的起 iPhone 14 Pro Max,實際上大部分人的手機重量在 220g 以內,所以折疊屏的重量還是現階段仍需優化的主要方向。
除了重,還有厚度,iPhone 14 Pro Max 的厚度為 7.85mm,折疊屏普遍 10mm 出頭,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那天我外出拍樣張,由于下雨,所以我一手拿傘一手拿手機,厚度、重量的雙重 BUFF,可想而知操作有多難受。
另外,折疊內屏雖然從早期的塑料變為現在的 UTG 玻璃,但 UTG 玻璃的手感真的很一般,摸起來軟軟的,所以作為音游玩家和 FPS 玩家,在這上面戳玻璃,落差感極大。
最后,折疊屏由于展開較薄,普遍 6mm 內,手指受力點沒有直板機面積大,支撐點也就很較弱,所以你在床上砸臉的概率大幅提高。被砸過的請扣 1.
2.可靠性
折疊屏一向被認為是“脆弱”的代名詞,消費者用的小心翼翼,指甲沒來得及剪,你就得小心的觸摸內屏柔軟的屏幕。
其次,折疊屏由于鉸鏈、大曲率彎折等特性,在結構強度上也不如直板手機可靠。
還有一點無法避免的是,耐摔性。傳統手機跌落時,我們更希望砸的是背板,而折疊屏跌落時,摔哪面都會讓人難受。有的小可愛就會說了,跌中框不就可以避免了嗎,嗯,如果你正好摔壞轉軸,再拉扯屏幕二次損傷,機器大概率報廢。
最后,隨著長時間使用,不少用戶反饋“鉸鏈松動”、“鉸鏈異響”、“屏幕老化”等問題,雖然我目前還沒遇到,但這類問題顯然不能忽視。
3.價格
你為什么不住別墅,是因為別墅打掃太麻煩?還是交通不方便?又或是周邊設施不完善?不,主要因為窮。折疊屏同理,目前主流折疊旗艦普遍 8000以上,足以勸退許多人。
小米 MIX FOLD3 8999;
vivo X FoLd2 8999;
華為Mate X3 12999;OPPO find N2 7999;
Find N3 Flip 6799
也有人會說,moto razr 40 只要 3999 啊,但人家是成本更低的豎折方案,而且被國產 UI 慣壞的用戶,又有多少愿意選擇小眾系統呢?
另外,維修價格也是不得考慮的地方。最貴的自然是顯示屏。
小米 Mix Fold 3 的屏幕維修價為 3650 元。
上代 MIX Fold 2 的內屏為 4139 元,外屏 660 元。
華為 Mate X3 的內屏 5199 元,外屏 999 元。
vivo X Fold 2 的內屏 5080 元,外屏 1080 元。
維修價貴的都能買臺非海南免稅版的 iPhone 14,便宜的也能買臺 K60 至尊版還有余。買的起,不一定修的起。
4.軟件生態
這個環節,敲黑板劃重點。
這是我認為折疊屏如果沒有做好,就無法取代直板機銷量榜首的重要原因。
以小米 Mix Fold 3 為例,看漫畫,真的就只是屏幕大,顯示內容還沒有直屏多;咸魚的收貨信息仿佛在時刻暗示你早點收貨做個好買家;
像、唯品會、同花順、知乎這類應用,界面就是很粗暴的放大拉升,尤其是知乎,一塊 8.03 英寸的屏,卻只能顯示一條信息,未必太過局促。
除此之外,有些 APP 的開屏廣告會被拉伸的特別奇怪,有些 APP 會有挖孔黑邊,有些 APP 的通知提醒令人窒息,這些真的一點也不優雅。
舉個例吧,這種感覺好比你花很多錢入住五星酒店,服務員形態優雅且熱情洋溢,公共電梯高端奢華還內置生態綠植,床墊柔軟舒適還帶遙控按摩,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你打開水龍頭,松動的螺絲導致水滋你一臉,沒錯,就是這個感覺。
除以上,部分 APP 由于本身只為手機的豎屏設計,所以只能固定方向,切換應用的頻率一高,握持的姿勢就要不停改變。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小米可以將應用比例設置為 4:3,雖然兩邊留白并不好看,但至少應用可以自由旋轉。
但問題是,這兩邊區域完全可以做屏幕映射來實現滑動界面的功能,滑動時也不必擋住中間畫面,一舉兩得,但它就是沒做,所以你的大拇指還是得努力往屏幕中間靠才能滑動頁面,這個功能以 MIUI 的實力實現起來并不困難,對此我只想說一句:雷軍!金凡!
雖然我們舉例的是小米,但不代表其它折疊屏就沒有這類問題。原因很簡單,系統層面的適配,終歸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如果開發者在設計之初就沒有參考折疊屏的使用邏輯,那就一定存在使用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就我目前的體驗情況來看,適配良好的應用和適配較差或未適配的應用比例在 6:4。
總的來說,目前能夠跟隨折疊屏的硬件進展去進行專用適配軟件開發的生態還沒有完全成熟。
很多人買完折疊屏,屏幕雖然變大了,但只是黑屏的部分更大了而已。甚至我們吹毛求疵地講,作為用戶我們更希望折疊屏不是手機那樣簡單的信息左右分屏,而是內容與評論的拆分、聊天與文章閱讀的拆分、筆記與表格的拆分,而這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能,只有等谷歌親自制訂一套完善的折疊屏 APP 規范,或者等蘋果親自下場做表率,亦或者華為鴻蒙系統進一步推進開發者的適配進度。這類情況才會有明顯好轉。
5.硬件
這里,我想引用愛否科技彭總的一句話:
“折疊手機在只有直板手機一半的厚度下,它怎么可能做到旗艦的堆疊,放下旗艦機的光學模組和電池以及散熱的,如果真的有一天技術下放了,說明這家的直板機可以做的更強。”
現階段,大部分折疊屏電池容量還沒手機高,屏幕卻更大,續航自然差一些。
而在調度上,我在使用折疊屏,打開多個應用后,手機發熱明顯。那在玩一會游戲退回桌面時,屏幕刷新率也會降至 60Hz,歸根結底,還是受限空間及散熱堆疊導致,盡管折疊屏也能用上 8 Gen 2 領先版,但它很難盡情持續的發揮滿血性能。
而在影像、IP68 的硬實力方面,折疊屏也打不過直板機。你得到了偌大的屏幕,就一定會失去些什么。
OK,林林總總說了這么多,折疊屏的優缺點,我們盡可能分享給大家了,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糾正補充。
盡管我們批評折疊屏的缺點不留情面,但在創新性上,折疊屏是毋庸置疑的。而創新,不正是吸引用戶下單的最大助力嗎。
根據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72%,其中 2023 年 Q1 銷量同比增長 51%,2023 年 Q2 銷量同比增長 99%,已實現連續十一個季度的同比正增長。折疊屏在賽道逆勢上漲。反觀傳統直板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那么,折疊屏目前創新到哪了?
小米 MIX fold 3,把旗艦機的四攝規格及徠卡色彩帶到折疊屏上;
榮耀 magic v2 把厚度做到了 9.9mm,重量 231 克,并且電池高達 5000 毫安時;
三星 Z fold 5 的屏下攝像頭和極窄邊框,讓內屏觀感極佳;
OPPO Find N2 把外屏比例做的更加友好耐看;
華為Mate X3的整體規格靠向旗艦,且率先支持雙向北斗衛星;
vivo X Fold 2 攜手蔡司影像,加入自研 V2 影像芯片,以及帶來好用的原子筆記,提供全新的折疊屏使用方式。
除以上這些橫折手機,還有均價更低更搶手的豎折手機,光是外屏,就玩出了圓、方、橫、豎等不同花樣,真正的百花齊放。
但是,但是,但是。就和所有手機的進化歷程一樣,折疊屏還遠談不上成熟。
畢竟,第一臺手機摩托羅拉 Dyda TAC 8000X 到第一臺智能機花了 34 年。初代 iPhone 到全面屏花了 10 年。而折疊屏的歷史才不過 5 年,即便現在整體到了一個可用的地步,但想要替代直板手機,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
處于發展中期的折疊屏,也讓看待它的人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這就是一臺更加厚重脆弱且妥協更多的手機與一臺半吊子超小屏平板的組合,很難有什么真正的使用場景。
一派認為,這個合上是影像旗艦,打開是個小平板的東西,能夠解決手機和平板所有的娛樂和生產力需求。
歸根結底,看法還是取決于人。
最后回到開頭的問題,2023 年了,折疊屏能當主力機嗎?
放在幾年前,花小一萬買折疊屏,我會覺得有些花錢找罪受的意思。
而現在,折疊屏這樣的產品,更多的是軟件上的不足,如果你經濟能力不錯,那我相信,它絕對可以給你帶來全新的體驗方式。
完美的產品不存在,但進步的追求無止盡。
我們常說,聊一款產品,要看它帶來哪些意義。
從好奇到探索,從發現到喜悅。這就是現階段使用折疊屏能收獲到的最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
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官網
熱點科技:折疊屏手機的進化可追溯至 1995 年,但折疊屏手機真的是未來嗎?
微博:@DTCHAT
部分圖源網絡
編輯:輝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