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入手Macbook那天算起,滿打滿算已經過去了7年,作為不算那么資深的蘋果老用戶,我也經手了無數第三方顯示器,作為Mac mini以及Macbook的外接拓展設備,并非完全紙上談兵,云推薦,剛好2022年除了蘋果自家的顯示器外,不少品牌也更新了自己的產品線,這里就來聊聊目前最適合蘋果本的外接顯示器。
當然作為蘋果自家的產品,蘋果的XDR以及Studio Display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價格高高在上,就以最便宜的Studio Display為例,雖然最低價格"只要"11499,但是11499僅僅是可調傾斜度支架或者帶VESA支架轉換器的價格,這個價位的其他顯示器,支架基本都可調高度,如果購買帶VESA支架的型號,你還需要單獨配一個顯示器支架,蘋果顯示器,再不濟也需要整一個愛格升支架吧,愛格升單臂支架價格在900左右,所以想要用的舒心,你需要支付至少1.2W才能購入這款只帶一個雷電接口,還不方便外接PC的27寸5k顯示器。
MAC OS系統的特性,只有在分辨率達到4k及以上的場景下,才能開啟HiDPI縮放,這樣文字不會出現虛影現象,顯示效果會細膩很多,而其他分辨率,包括2k和1080P以及這兩個分辨率衍生的帶魚屏,都無法在默認模式下開啟HiDPI,在1080P分辨率下輸出尤為明顯,看的很不舒服。
Win直接提供縮放選項,比如2k分辨率下會提供125%、150%這些規格,而Mac是直接支持HiDPI調節的,使用橫縱2個物理像素,也就是4個物理像素來顯示1個像素區域。
以之前的13英寸Macbook為例,2560x1600的分辨率,原生的HiDPI分辨率為1280x800,而15寸的Macbook,3880x800的分辨率,原生的HiDPI分辨率為1440x900。
外接顯示器的時候,1080P的顯示器,如果以原生的HIDPI計算,實際分辨率只有960X540,所以這個直接解釋了外接的時候1080P的畫面顆感。
當然你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強制開啟HiDPI,這種方法不是對每一臺顯示器都有效,而且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這種技術手段也懶得去學習,目前方便使用的SwitchResX軟件,也同樣會有一些顯示效果不那么適配的場景。
這類教程網上可以搜到很多,這里就不贅述了。
一臺合格的蘋果本外接顯示器,最好是4k分辨率極其以上,色深8bit以上,95%左右的P3色域,最不濟也要保證最基礎的100%sRGB色域,可以自定義顏色配置參數,另外供電85W以上雷電或者Type-C口為加分項,尺寸27寸以上為佳,色準數值出廠平均值能控制在3以內,顯示模式有色溫調節最佳。
如果有制作HDR內容制作需求,建議還是用自帶的那塊屏幕,畢竟這塊Mini LED顯示器HDR峰值亮度高達1600nit,正常數值也在1000nit左右,目前市面上的所有顯示器,峰值亮度達到1000nit的專業修圖顯示器鳳毛麟角,或者說非常貴,本文中出現的顯示器HDR最高規格為HDR600,售價已經在1.4個W往上了。
這里需要提及下,蘋果的P3色域是Display P3色域,而顯示器廠商通常是DCI P3色域,這兩個區別其實顯示效果差別不大,所定義的顏色范圍是一樣的,蘋果的P3也是基于DCI-P3色域基礎上進行的修改,但是蘋果的P3色域白點是6500K(色溫),和sRGB以及AdobeRGB一致;而DCI-P3色域的白點數值是6300K;還有一點區別就是伽馬數值,DCI-P3的伽馬數值是2.6,而DisplayP3的數值是2.2,同樣和sRGB以及Adobe RGB一致。
DCI-P3 是為了沒有其他光源的電影院設計的,而 Display P3 是為了現代顯示器設計的。
在蘋果外接顯示器的使用中,大部分場景下記得去掉“高動態范圍”,然后在蘋果的顯示器配置文件中加載對應的色彩配置,比如我有臺在Adobe RGB圖像模式下使用的顯示器,那么色彩配置文件最好也設定為Adobe RGB,目前我使用過的顯示器中,加持了色彩配置文件后,顯示器顏色不會偏差太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實測表示這臺顯示器自己實打實測試過。
亮度方面,均為SDR模式下成績,部分顯示器在HDR模式下亮度會至少提升100nit左右。
DELL品牌
DELL今年更新了顯示器產品線,U系列依舊主打專業系列,我自己用的三臺顯示器之一,就是DELL的U2720QM。
DELL U2723QX
這是U2720QM的后續升級型號,主要改進是采用了IPS Black面板,提升了對比度、色域以及屏幕亮度,減少了漏光現象,升級后產品競爭力優秀,不過價格也上去了,同時一直缺貨,需要等待。
IPS Black最大的優勢是將原本IPS面板對比度差的劣勢彌補了,相對于通常IPS面板1000:1的對比度, IPS Black的對比度能達到2000:1,雖然相對于Mini LED面板的蘋果筆記本夸張到極致的對比度還很遙遠,但已經是一個不錯進步了。
同時相對前代產品,改了手感奇差的OSD按鍵,增加了單獨的USB上行接口以及網口。
技術參數:
面板: IPS Black 10bit色深
尺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8%P3色域,100%sRGB
亮度:400nit
90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
DELL U2720QM
雖然這算是老型號產品了,但是U2720QM的技術指標和參數依舊不錯,也挺適合外接蘋果本,至少新品推出來后老產品會清理一波庫存,會有不錯的價格。
2720QM最大的缺陷是做工比較粗糙,OSD按鍵反人類,另外C口還兼具USB上行功能,也就是說C口設定為視頻輸出,就無法作為數據上行功能使用,如果你能接受這三點,那么不需要猶豫了。
技術參數: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5%P3色域,99%sRGB
亮度:350nit
90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實測1.15
DELL U4021QW
單獨把這個售價1.1W(第三方渠道能低到9K左右)的顯示器拿出來說,是因為這是一臺5K分辨率的 21:9帶魚屏顯示器,相對于32:9的帶魚屏,這個尺寸會更合理一些,等于一臺4K顯示器旁邊多了一臺豎向的小副屏,而且5k能完美支持蘋果系統,原生支持HiDPI縮放,另外還帶了一個雷電接口。
為數不多支持HiDPI的5k帶魚大屏,就這點就比較值得推薦。
面板:Nano IPS 10bit色深
尺寸:40寸
分辨率:5k
色域:98%P3色域,100%sRGB
亮度:300nit
90W雷電3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
LG品牌
作為諸多顯示器面板的供應商,LG具備核心因素,所以LG的顯示器也是非常適合蘋果使用的,畢竟此前還和蘋果合作銷售5k和4k顯示器。
我目前同時使用的第二臺顯示器,來自LG的27UP850。
LG 27UP850
這臺顯示器的面板參數還是比較優秀的,但是附帶的支架使用感受值得商榷。
另外LG大部分顯示器都是電源外置,對這個在意的用戶可能需要酌情考慮。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5%P3色域,100%sRGB
亮度:400nit
96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實測1.02
LG 32UN880/LG 27UN880
這個型號主打Ergo支架,在參數上相對LG 27UP850表現會稍微弱上一些,但是Ergo人體工學支架加持真的是加分項目。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32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5%P3色域/100%sRGB(LG27UN880只有100%sRGB)
亮度:350nit
60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實測1.05
LG 34WK95U
作為5k分辨率下的21:9帶魚屏鼻祖,LG也有一款類似的帶魚屏,雖然推出來好幾年了,但是參數方面也很優秀,同DELL 40寸21:9顯示器在一些參數上更占優勢。
面板:Nano IPS 10bit色深
尺寸:34寸
分辨率:5k
色域:98%P3色域,100%sRGB
亮度:450nit
85W雷電3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待確定
LG目前還有旗艦款40寸5K帶魚屏,但是價格上優勢不是特別明顯,不過采用了雙雷電4接口,刷新率也從60hz提升到72hz,亮度降為300nit,有需求的可以關注一波。
明基品牌
明基主打專業設計修圖顯示器的有SW和PD兩個系列,SW定位是專業修圖影視后期,PD則是設計制圖,兩個系列在明基產品線中價格也相對靠前。
在蘋果推出了自己的Studio Display后,定價接近的SW稍微有些尷尬,雖然SW一直主打100%Adobe RGB色域,具備硬件校準、內置了16bit的3D LUT查找表,但是后兩個參數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關注,只看表面參數SW確實很吃虧。
明基PD3220U/PD2725U
這個系列都是主打雙雷電3接口,窄邊框,以及出廠無需調節就和蘋果本接近的色彩,不過雙雷電接口也帶來了較高的成本,縱觀整個顯示器市場,凡是具備雙雷電接口的顯示器,都沒有便宜的,所以只能說自己看需求了。
除了雷電接口外,明基這個系列也有其他的亮點,那就是同時支持DCI-P3以及Display P3色域,這個是非常少見的配置。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32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雙95%P3(DCI-P3以及Display P3)色域,100%sRGB,100%Rec 709色域
亮度:300nit
85W雷電3接口+15W雷電3接口/65W雷電3接口+15W雷電3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3,實測1.24/0.92
明基PD3205U/PD2705U
這兩款可以理解為上面兩款的適當縮水產品線,價格也更低一些,去掉了雷電接口,換上了C口,色域覆蓋范圍調整。
另外有個亮點就是采用了亮度色溫均勻技術,出廠將屏幕分為25個區域,單獨校準了每個區域,實現屏幕各處色彩的準確統一。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32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9%sRGB,99%Rec 709色域
亮度:250nit
90W/65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3(預測)
明基SW271C
SW系列主打Adobe RGB色域,具備硬件校準和亮度色溫均勻技術,支持GumatDUO雙色域模式,內置16bit 3D LUT色彩查找表,出廠自帶遮光罩,屬于專業級別顯示器。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99%Adobe RGB
亮度:350nit
90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
其他品牌
華碩創意國度系列
華碩PA329CV/279CV
華碩旗下的專業顯示器產品線出現的比較遲,不過我也是實際體驗用過PA系列顯示器,從細節來看還是上了心的。
華碩這個系列顯示器都具備亮度均勻技術,以及專業色彩管理菜單,自帶標尺設計。
參數上可能100%sRGB上表現略為平淡,但是也屬于夠用系列。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32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100%sRGB
亮度:350nit
90W/65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實測0.98
華碩PA系列目前還有旗艦款Mini LED顯示器,不過價格已經接近3個W了,在XDR面前優勢可能在于4k 120hz的刷新率,以及對PC產品線完美的兼容,包括杜比視界。
飛利浦279P1FR
這是飛利浦主打修圖視頻剪輯的型號,所以基本素質表現還行,除了在P3色域上表現稍微差一些。
面板: IPS 10bit色深
尺寸:27寸
分辨率:4k
色域:100%sRGB
亮度:400nit
90W全功能Type-C接口
出廠色彩精準度平均值:低于2
一些相對不做專業市場的顯示器確實比較難推薦,雖然在參數表現上尚可,但是因為沒有使用過,或者在專業調教上欠妥,我也不能做太多深度推薦,如果你只是外接蘋果本來寫代碼,僅僅需要一個大屏,在色彩準確性上可能沒那么嚴格的要求,可以考慮這些產品。
舉個不太嚴謹的例子,在相對嚴謹的設計修圖后期顯示器上,你很難見到參數上會標準超過100%的sRGB,但是很多主打游戲,或者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型號,你總會看到各種超過100%sRGB色域的宣傳。
在色彩精準度上亦然,雖然大家都標稱自己的平均數值小于3或者2,但是現實中色彩總數遠超過紅蜘蛛測試的最高48種,平均值低并不代表總體顯示效果就比較優秀。
還有一些相對做大眾或者小眾的品牌,比如AOC、聯想這類,也有類似的準專業或者半專業產品線,不過這些品牌我相對比較陌生,日常選擇蘋果外接顯示器主要還是集中在DELL、明基和LG產品線上,這里也是梳理了下我之前用過,包括現在還在用的產品上。
這里也是祝福大家早日用上XDR。
巴塞羅那當地時間20日18點,TCL繼推出全新的IDOL系列兩款智能機之后,又推出旗下首款二合一筆記本產品Plus10,由可單獨使用的10.1英寸屏幕平板電腦與可拆卸鍵盤組成,運行最新的Windows 10操作系統,并且支持4G LTE以及WIFI網絡連接。
TCL發布Win10二合一平板電腦新品Plus10
在筆記本電腦狀態下,Plus10支持連接移動硬盤、鼠標及通過HDMI連接第二屏幕作為諸如幻燈片展示等的輸出;平板狀態下,Plus10擁有的高亮度屏幕以及前置雙揚聲器提供的3D沉浸式音效可以充當理想的網絡瀏覽工具、游戲機以及電子書閱讀器。
硬件方面,Plus10擁有10.1英寸1280x800分辨率屏幕,搭載Intel Cherry Trail T3 Z8350四核1.92GHz處理器,內置2GB RAM以及32GB存儲空間并且可支持擴展存儲,平板電腦(5830mAh)與外接鍵盤(2580mAh)雙電池可提供高達8410mAh容量的電量,提供長達8小時的續航時間,Plus10支持4G LTE cat4標準(最高150Mbps下載速率)的網絡連接,此外還擁有前200萬像素后500萬像素雙攝像頭以及前置閃光燈。
Plus10有著筆記本電腦的全桌面體驗,操作簡便,重量卻比普通筆記本減輕40%,外型上擁有如絲綢般的觸感飾面,有金屬銀、磨砂白、磨砂黑及獨特的皮革灰四種顏色可供選擇。Plus10將于今年6月在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中東率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