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參數,只談體驗,關注導盲犬小摳,真實解讀您熟悉的數碼產品,本文閱讀預計耗時3分鐘。
說起雙系統平板電腦,曾一度非常火熱,高峰時期,基本上任意國產寨廠都能貼牌出配置“高超”的產品出來,也讓安卓機器人和win系統提前進入普及期。本期,小編與大家分享一款國產廠商藍魔于2014年推出的雙系統平板i9s,它擁有安卓4.4和win8系統,配置一般,做工優秀,即便時至今日,其中的win8仍然能夠流暢運行,可謂讓人刮目相看。
從外觀來看,i9s擁有非常養眼的顏值。它的正反面均采用玻璃覆蓋,純平外觀,在光線反射下顯得非常有質感,雙面玻璃這一工藝也成為當年最流行的設計,沒有之一。現在來看,這個設計仍然非常“給力”,玻璃不像金屬,沒有疲勞和刮花的劣勢,特別是搭配貼上了高清膜之后,揭開重新換帖,下面的玻璃面板仍是煥然一新。從機身造型和顏色區分,白色版的最耐看,就是需要戴保護套,一旦摔裂,整個面板都需要重新更換,使用成本高。
細節上,i9s不僅有正反玻璃材質,其中框處的金屬也很搶眼。在材質上,i9s的中框用的是最常見的鋁合金,經過二次氧化處理,配合cnc倒角工藝,金屬質感很顯眼。中框上同時設計有常見的按鍵和接口,像音量加減和開關機鍵,一側的micro usb和迷你HDMI口,再就是針孔式的揚聲器。將揚聲器設置在中框上很實用,有效避免了聲音被堵住,使用場景更自由。在握持手感上,i9s有大屏幕邊框,是那個年代機器的正常水準。多重設計優化下,i9s的厚度來到了5.8毫米,妥妥的超薄機身,單手握持很舒服。
與硬件比較,i9s的系統配置稍微平庸些。英特爾靈動處理器,z3735f,2gb+32gb存儲組合,在當年非常普遍,僅能維持基礎使用。即便搭配上win8,日常操作也較為吃力,如果遇上大文件,cpu和內存雙雙爆滿,機器運轉卡得不像樣子。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的配置,i9s還內置有安卓系統,搭配4.4版本號,運行基礎APP沒有問題,游戲上兼容性有限,有挑cpu的,有挑內存的,使得安卓的用處大減。也就是說,兩個系統看似選擇自由,但都只有半瓢水的效果。
具體來看,通過專業軟件刪除i9s內置的安卓系統,騰出空間純粹使用win8,體驗就好那么一點。通過win8自帶的ie瀏覽器,搭配SNS程序,什么qq、微博、微信等,再加上前后雙攝像頭硬件組合,讓i9s變身成一臺社交平板沒有任何問題。得益于win系統的強大,基本上一個ie瀏覽器就能搞定大部分使用場景,還不說有專門的exe程序,配合觸摸屏操作,體驗上雖然沒有安卓那種針對性的交互設計,但保證正常使用沒問題。
繼續體驗i9s,發現它還有更多的使用價值,比如安裝好播放器,搭配耳機之后,它又能變成專屬的影音平板。播放器這塊,除了win8自帶的播放器,本地端聽音樂看視頻,不會占用過多內存,也可以下載安裝第三方播放器。最推薦的當屬千千靜聽,不到3mb的大小,在線搜索、本地播放,全屏歌詞和頻譜,體驗非常好。當然,如果需要在線看視頻,那又可以退回到上一步,一個ie解決一切,并且能用ie就沒必要再單獨下載exe,畢竟i9s的內存太寶貴了。
在幾天的使用中,小編還發現,i9s的win8雖然系統相對陳舊,但它好歹是win系統陣營的,即便兼容性再差,也能夠支持廣泛的專業軟件,搭配常見的文檔、設計類exe,它又能成為一部辦公平板。文檔類,i9s內置有微軟office套件,兼容WPS,工作學習之余,用來接受、查看、編輯文檔,毫無問題。即便要求再拔高點,拷貝個綠色的平面設計類PS和CDR等軟件,輕量化的改個圖、排個版,做個效果圖,發個朋友圈秀秀,也是輕松得很。
整體來看,這款藍魔i9s更像是一部集業余和專業一體的輕量化平板電腦,尤其是通過OTG連接分線器拓展出鍵盤鼠標后,就更有筆記本的效果了。細節之上,i9s的系統還留在當年的win8特色,亮眼的全屏磁貼模式,過渡動畫非常炫酷。進入桌面后,其透明的狀態欄,也比目前win10、11的高斯模糊透明效果要更舒服。經過多年使用,即便配置有限,藍魔i9s的流暢度仍然讓人意外,真的是收藏“必備佳品”。
文章開頭,給大家欣賞幾幅畫。
第一張,是個比爾蓋茨套娃圖。
第二張是個海報,來自于 2015 年《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 》上映前夕,一場粉絲藝術展覽大賽。
第三張,是一本名為《 赤血營 》的小說里的配圖。
就作品本身而言,它們沒有特別驚艷的地方,但論創作手段,就只能用離譜形容了——
全用「 畫圖 」畫的。
乍一聽這個詞,差友們或許反應不過來。
你只要回想 20 年前,自己在學校機房,穿著鞋套,熟練地點開 Windows XP 開始菜單的場景,就能明白我指的是下面這位。
啊?
哥們當年畫圖里寫個名字都費勁,你現在跟我說能畫成這樣?
我知道,這事聽著很離譜。大概相當于小黑胖在健美比賽中虐了施瓦辛格,吳彥祖在帥哥排名里超過了我。
更恐怖的是,上面三幅畫都來自一個叫「 海因斯 」的藝術家。
起初,世超也不信,但查了很多資料,并看完海因斯 15 小時的繪圖全程后,我直接蓋倫出輕語,沉默加破防——
這些作品不光是用畫圖畫的,甚至用的還是十幾年前版本的畫圖。
全程也都用鼠標操作,沒借助繪畫板。
WTF!
這個操作是什么級別的呢?我給你形容一下。
大概就是小黑胖用電鋸修鼻毛,結果不僅沒見紅,還整出一個斜劉海造型。
這不是我在夸張啊,咱平時用的繪圖軟件啥樣的。
拿 iPad 上的 Procreate 舉例。
它不僅支持圖層,透明度和上百種畫筆,而且還可以調節色相、飽和度、高斯模糊、動態模糊、曲線、漸變映射等各種參數。
反觀畫圖呢。
老版畫圖沒有圖層的概念;工具也只有鉛筆、噴罐、刷子、橡皮幾種。
款式少就算了,功能也不行:
橡皮擦沒法調節透明度,一擦全沒了;
噴罐噴得太隨機,造型還不如我吃完華萊士噴的那種;
畫的線條都有鋸齒狀,跟用門牙嗑的一樣。
最最要命的,在畫圖里用鼠標操作,無異于穿著八條棉毛褲打籃球。
如果說 Procreate 戰力相當于拳擊冠軍,那畫圖頂多就一幼兒園扛把子。
但,就是這樣的工具,在海因斯手里卻能畫出像樣的作品。
一開始,他會簡單勾勒一個草圖。這一步世超還覺得和他沒啥差距。
不過接下來就需要一點技術了。
海因斯會輕擦掉草圖的線條,然后刻畫細節,如人物五官、表情,衣服的褶皺,老畫家的功力逐漸突顯。
誒,等等,畫圖里橡皮還可以輕輕擦嗎?
世超敢說接下來的技巧,你即便玩了一個小學的畫圖都不知道。
只要把前景色設為黑色,背景色設為淺灰色,接著選中橡皮擦按住右鍵涂抹,就會把黑色的線擦成淺灰色。
從視覺上看,像是橡皮輕輕擦了一下,留一點底供參考。
除了妙用橡皮擦,海因斯還有一堆奇招。
還記得咱們前面提的,畫圖里的線條都有明顯的鋸齒狀,看起來很凌亂。
而海因斯的「 抗鋸齒 」技術,主打簡單暴力。就是盡可能放大畫板,然后從一個個像素畫起來。
只要畫得足夠細致,元素足夠多,篇幅足夠寬,那么在正常倍數下,人們就很難發現線條上的凹凸不平了。
就好比你的胡渣在自拍照里一清二楚,但在集體照里就很難被看到。
說到這,海因斯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放大技巧。
畫圖里的放大工具,最多能放大 8 倍。
但只要點擊 8 倍下面那一點點的縫隙,就可以觸發隱藏功能,解鎖 10 倍放大效果。
世超特地找了一個老版畫圖,還真測出來了,真滴牛皮。
構圖完成后,海因斯會從 2000 年版的畫圖換到 2010 年版,方便上色。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通常要 10 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
為了讓圖片更真實、更立體,海因斯會做明暗效果。他先用油漆桶上兩種顏色,然后用橡皮擦不斷涂抹,完善細節。
可以感受下這個 60 倍速播放的動圖。
到這你應該明白了,為什么海因斯畫了 20 年,畫一幅畫還得要幾十個小時。他的作品要是擱現實里,起碼鋪滿一整塊黑板。
當然了,也許有差友會不解:為啥畫圖這么拉,海因斯還要用呢,專業點的工具它不香么。
答案很簡單。
畫圖和海因斯那關系咋說呢,就是有一天畫圖嘎了,海因斯都愿意看 60 秒廣告復活它。
海因斯《 巴士蜘蛛 》 ▼
2002 年,海因斯做著咱年輕人最向往的工作——保安。
值夜班時,海因斯就會用前臺電腦打發時間。因為不喜歡玩接龍和掃雷,于是就這么和畫圖喜結良緣了。那段時間,海因斯一畫就是一個通宵,技術也越來越好。
本以為技術嫻熟了,就會轉戰 PS 這類軟件,但不知何時,海因斯已經習慣也喜歡上了畫圖,并一直畫了 20 多年。
對海因斯而言,畫圖不僅是一種愛好了,更是一個相伴多年,共同度過無數夜晚的好友。
你說他舍得換掉畫圖嘛?
海因斯《 瘋眼漢大戰伏地魔 》▼?
像海因斯這樣的畫圖選手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也都有各自的精彩。
臉書上有一個叫詹姆斯·默里的設計師,網友提需求,他用畫圖做出來。因為技術實在精湛,他不僅坐擁 80 萬粉絲,還被邀請為《 紀念碑谷 》系列做海報。
TikTok 上更是有一個藝術家,自從用畫圖復刻超級英雄后,流量暴漲。下面這個復刻蜘蛛俠的視頻,就獲得了 320 萬次播放。
在這些愛好者當中,有個老爺爺的故事很特殊。
老爺爺叫哈爾拉斯科,是一名排版設計師。自高中畢業后,他就開始創作各種藝術字體,學習傳統繪畫技術。
步入老年后,拉斯科患上了濕性黃斑變性。這是一種慢性眼病,會導致視野中心變得模糊,沒法看清自己正在畫的地方。
后來,拉斯科接觸到了畫圖軟件。他欣喜地發現畫圖可以放大 8 倍。只要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畫,就能確保自己畫在正確的位置上。
自那以后直到去世的 13 年時間里,老爺爺每天都會在畫圖中花 10 個小時。人們都好奇,究竟什么樣的畫要如此長時間。
其實答案,就在畫作里。
寫到這,世超也明白為什么海因斯和老爺爺這類人,會被稱為「 畫像素的人 」了。
看完這些故事你可能會驚訝,也可能會開心,原來這樣一款老舊的軟件,還在被這么多人需要著、熱愛著。
但這個用戶體量,對巨頭微軟來說終歸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他們只講創收,不講情懷。
「 畫圖 」 Reddit 社區有 20 萬粉絲▼?
2017 年 7 月,微軟按照慣例預告了 Windows 10 新版內容。結果人們發現,棄用名單的列表里赫然出現了「 畫圖 」,這表示畫圖「 未積極開發且可能在以后版本中刪除 」。
讓微軟沒想到的是,這引發了一場互聯網活動。
無論是普通網友還是插畫師,他們在社交平臺上紛紛打上 RIP MS Paint ( 微軟畫圖 )的標簽,用畫圖作畫,作為最后的留念。
還有人自發分享自己的故事,說不會忘記童年夏天躲在電腦前玩畫圖的場景。
眼看情況不對,第二天微軟趕緊發話:這當中可能有點誤會。不是要滅了畫圖,只是各位想用,以后得去應用商店下。
在那之后,微軟也學乖了,時不時給畫圖工具整點新活。現在畫圖不僅支持圖層和透明度,甚至還具備了 AI 作圖能力。
你也許納悶,大家平時都不用這軟件了,為啥還舍不得啊。
原因不難猜。
1985 年第一代 Windows 發布時,畫圖就作為默認應用,走進千家萬戶。
畫圖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門檻。
它不像 Adobe 的 PhotoShop ,也不像首發價 195 美刀的 Mac Paint ( 蘋果畫圖 ),不需要付出金錢和學習成本,讓大伙兒打開就能過一把電子畫家的癮。
這么多年以來,它敞開懷抱,歡迎一代又一代初次接觸電腦的人,讓他們在新手村里天馬行空,留下獨一無二的痕跡。
畫圖對大家來說,就好比童年回憶里的那些舊房子,舊建筑。
平時并不會想起它,關心起它,可在得知它要被推平時,心里總歸有些不舍,仿佛丟掉了一張童年的紙飛機。
也許隨著版本迭代,畫圖的經典元素會被替代,熟悉的 UI 頁面會被拋棄,孩子們接觸電腦也不會再打開它,它的一切如同過往云煙,逐漸消逝。
但對一代人來說,那些鋸齒狀線條、噴槍撒出的一攤像素、用鼠標歪歪扭扭寫下自己和喜歡的女生的名字,就是畫圖存在過的證明。
不管你曾經有多嫌棄它。
它都和 Windows XP 桌面,包漿的雙飛燕鼠標一樣,在你的記憶里,再繁盛的雨水也無法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