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win10輸入法怎么設置
【想問問大家知道win10輸入法該怎么設置嗎?想更改一些默認的設置,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感謝!】
Win10輸入法是在Win10操作系統下使用的一種輸入工具,是Win10系統的默認輸入法,其可以進行多種輸入方式的切換和多種語言的轉換。
在使用Win10輸入法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設置,包括輸入法語言、輸入法樣式、輸入法快捷鍵等等。Win10輸入法設置的方法,有這4個就夠啦!
我們日常使用電腦時無論是工作還是社交,都要用到輸入法進行打字,但很多人對win10輸入法設置切換的操作都不熟悉,今天這4種方法,教你玩轉win10輸入法!
一、設置輸入法語言
Win10自帶的輸入法支持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等。在使用Win10輸入法時,需要先設置輸入法語言。具體設置方法如下:
1.在【開始】菜單中找到【設置】圖標;
2.點擊進入【時間和語言】選項;
3.選擇左側的【語言】選項卡,點擊【添加語言】,選擇需要添加的語言并將其設置為默認語言。
二、設置輸入法樣式
Win10輸入法有多種樣式可供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和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輸入法樣式。具體設置方法如下:
1.使用快捷鍵【Win+I】打開【設置】窗口;
2.點擊【設備】選項, 選擇【輸入】選項卡,點擊【高級鍵盤設置】;
3.點擊【替代默認輸入法】下拉框,并選擇想要設置的輸入法。
三、設置輸入法快捷鍵
Win10輸入法支持多種快捷鍵,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快捷鍵,以便更快捷地使用Win10輸入法。具體設置方法如下:
1.按上方步驟進入【輸入】選項卡,選擇【高級鍵盤設置】;
2.單擊【語言欄選項】,并切換至【高級鍵設置】;
3.點擊【更改按鍵順序】后設置對輸入法進行快捷鍵設置。
四、設置語音輸入
Win10輸入法支持語音輸入功能,可以通過語音輸入來替代鍵盤輸入。具體設置方法如下:
1.打開【設置】窗口,進入【輕松使用】;
2.在【交互】中找到【語音】;
3.在右側【打開語音識別】。
以上是Win10輸入法設置的具體方法,有設置需求的朋友可以按上述方法進行嘗試,以便更好地使用Win10輸入法,提高輸入效率!
往期推薦:
電腦卡頓反應慢怎么處理?電腦提速,4個方法!
電腦網速慢怎么解決?4個方法有效提升電腦網速!
電腦IP地址查詢,3個實用方法!
【老賈噴空兒第253噴】
語言大師怎樣為文學大師修改文章?‖老家許昌
文‖賈鳳翔 圖‖網絡
馮牧,曾任《中國作家》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呂叔湘,曾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
馮牧先生的散文《瀾滄江邊的蝴蝶會》發表于1961年8月16日《人民日報》,后經呂叔湘先生修改,編入中學語文教材。
馮牧先生原文約四千字,呂叔湘先生評講約六千字,修改后文章約兩千字。
呂叔湘先生認為原文主要問題是不夠簡練,其他方面的問題不是重點。本文選取一些詞語方面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學習思考。
馮原文:
許多人都聽說過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和蝴蝶會的故事,也⑴讀到過不少⑵關于蝴蝶會的奇妙景象的文字記載⑶。
呂評點:
(1)這里用“也”字,那就是說這許多人都是不但聽說過,并且也讀到過。這可不一定。改用“或者”好些。(2)說這種記載不少,是對的。說許多人都讀到過不少這種記載,那就不見得對。(3)記載總要用文字,“文字”二字可省。(想看看老賈上回噴哩啥空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欣賞:1.如何使用漢字數字和阿拉伯數字?;2禹州這孔小窯洞,跟這些歷史大事件有關!)
呂改文:
很多人聽說過云南大理蝴蝶泉的蝴蝶會。
賈拙見:
(1)(2)兩處,原文顧前不顧后,顧此不顧彼,造成不準確。搞語言的對句子中各部分關系敏感,所以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3)處,可有可無的刪去。另,“蝴蝶泉的蝴蝶會”比“蝴蝶泉和蝴蝶會”好,突出了本文重點。
馮原文:
這是一幅多么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麗⑴的景象!無怪乎許多來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設法去觀賞一下這個人間奇觀⑵了。但可惜的是,勝景難逢,由于某種我們至今還不清楚的自然規律⑶,每年蝴蝶會的時間總是十分短促并且是時有變化的⑷;而交通的阻隔⑸,又使得有機會到大理去游覽的人,總是難于恰巧在那個時間準確無誤⑹地來到蝴蝶泉邊。就是徐霞客也沒有親眼看到⑺蝴蝶會的盛況;他晚去了幾天,花朵已經凋謝⑻,使⑼他只能折下一枝蝶樹的標本⑽,惆悵而去。他的關于蝴蝶會的描寫,大半是根據一些親歷者的轉述而記載⑾下來的。
呂評點:
(1)“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麗”,堆砌形容詞并不解決問題。如改為“令人神往”,雖然只有四個字,實際效果卻好得多。這里的“而又”也用得欠妥。“而又”是表轉折的連詞,一般只在多少有點矛盾,至少是不一定相聯系的兩種屬性之間采用,例如“遼廓而又荒涼的土地”,“纖細而又清晰的筆劃”。這里的“令人目眩神迷”和“美妙奇麗”是有聯系的。(2)“觀賞……奇觀”,兩個“觀”字最好改掉一個,“奇觀”可以改成“奇景”。(3)既然“我們至今還不清楚”,說它作甚?(4)“時有變化”的意思不明白,是時間的長短每年不同呢,還是日期的早晚每年不同?(5)“阻隔”二字下得太重。交通阻隔是去得了去不了的問題,不僅僅是準時來到的問題了。(6)有了“恰巧”,可以不再說“準確無誤”。(7)“真正的”用得不妥,因為沒有別的蝴蝶會。(8)與事實不符。(9)這里為什么要用“使”?按漢語的習慣,連“他”字也不必要。
(10)應為“折下蝶樹的一個枝條作為標本”。“一枝蝶樹”不妥,未折之前不能成為標本。(11)徐霞客沒有看到蝴蝶會,它的記載是“完全”根據別人的敘述,不是“大半”。(現在有些人愛在文章里多用幾個“一般”、“基本上”之類的字眼,為的不把話說死,保險些。不過也得看情況。像這里就絕不可用“大半”。)“轉述”是甲把乙的話轉告丙。這里既是“親歷者”直接告訴徐霞客,就不能用“轉述”。“描寫……是……記載下來的”。搭配上有點問題。
呂改文:
許多來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設法去觀賞一下這個人間奇景。可惜的是蝴蝶會有時間的限制,游客難于恰巧在那個時間來到蝴蝶泉邊。就是徐霞客也沒有親眼看見蝴蝶會的盛況。他去早了一個月,蝴蝶樹還沒有開花,他只能折下一個枝條,惆悵而去。游記中關于蝴蝶會的盛況是根據別人的敘述寫下來的。
賈拙見:
(1)處“而又”,(4)(5)(7)(10),(11)處“轉述”,用詞不當。(1)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麗”,(3)(6)(9),原文不簡練。(2),改后用字避免重復使用。不改也沒錯,改了文采好。令人敬佩!(8),(11)處其他問題,原作者對徐霞客的文章沒有讀懂。(11)處“描寫……是……記載下來的”搭配不當。
馮原文:
在這以前,人們曾經對我⑴說:誰要是沒有到過橄欖壩,誰就等于沒有看到真正的西雙版納。當我們剛剛從瀾滄江的小船踏上這片密密地覆蓋著濃綠的植物層的⑵土地時,我馬上就深深地感覺到,這些話是絲毫也不夸張的⑶。我們好像來到了一個天然的巨大的熱帶花園里。到處是一片濃蔭匝地,繁花似錦。到處都是一片⑷蓬勃的生氣:鳥類⑸在永不休止地囀鳴⑹;在棕褐色的沃土上,各種植物好像是在擁擠著、爭搶著⑺向上生長。行走在村寨之間的小徑上,就好像是行走在精心培植⑻起來的公園林蔭路上一樣,只有從濃密的葉隙⑼中間,才能偶爾看到烈日的點點金光。
呂評點:
(1)第一句用“我”,第二句一處用“我們”,一處用“我”,第三句用“我們”,顯得參差。當然有這樣的可能:人們只對我一個人說過如何如何,也只有我一個人感覺如何如何,因此不好說“我們”。但是文章里的“我們”往往實際上指“我”個人,這里也似乎沒有分別一個人幾個人的必要,統一作“我們”讀起來較順。
(2)下文有詳細描寫,這里的“密密地覆蓋著濃綠的植物層的”可省。(3)“這些話絲毫也不夸張的”這一句可以挪前,讓上下文連成一句,似乎緊湊些。(4)作者好像很喜歡用“一片”二字,本段有兩個“一片”,第十二段有四個“一片”,第十四段有一個“一片”,第十七段有三個“一片”,第二十段有一個“一片”,一共有十個“一片”。特別是像第十二段第四句和第五句頭上,在一行半之內連用三個“一片”,在聲音有點敏感的人讀起來會感覺不舒服的。當然,有些地方是非用不可,但是也有完全可以不用的,例如這里的“一片”,第十二段“林海中間”前面的“一片”,都是可以不要的。此外,“一個、一種”等也有可以不要的,如第十七段“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散出了一種刺鼻的濃香”。(5)“鳥類”的科學氣太重,用在這里不調和。(6)“囀鳴”生造。(7)“爭搶著”生硬,不如“搶著”。如果覺得跟“擁擠著”不好連接,可以把“擁擠著”改為“互相擁擠”。(8)“林蔭路”用“培植”不妥,用“修建”或“建造”好些。“葉隙”生硬。(10)不必“進行”。
呂改文:
沒有來西雙版納以前,人家告訴我們:誰沒有到過橄欖壩,誰就沒有看到真正的西雙版納。這個話一點也不夸張。當我們從瀾滄江里的小船踏上這片土地時,立刻覺得好像來到了一個天然的熱帶大花園里。到處是濃蔭匝地,繁花似錦。走在村寨之間的小徑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建起來的林蔭路上一樣,只有從濃密的樹葉的縫隙里灑下來太陽的點點金光。
賈拙見:
(1)改后朗誦節奏好。(2)改后內容簡練。(3)(4)(10)改后句子簡練。創作人員尤其應該注意(4)的問題。(5)(6)(7)(9)改后糾正了用詞風格等方面的問題。(8)搭配不當。不過改文中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沒有來西雙版納以前”應表述為“來西雙版納以前”或“沒有來西雙版納時”,不知是否為上傳錯誤。
馮原文:
當我們剛剛走上江邊的密林小徑時,我就發現這里的每一塊土地,每一段路程,每一片叢林,都是那樣地充滿了秾麗⑵的熱帶風光,都足以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絕妙風景畫面⑶。
我們經過了好幾個隱藏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只有在注意尋找時,才能從樹從中發現那些美麗而精巧的傣族竹樓。這里的村寨分布得很特別⑷,不是許多人家聚成一片,而是稀疏地分散在一片林海中間。每一幢竹樓周圍都是一片豐饒富庶的果樹園;家家戶戶的庭前窗后,都生長著枝葉挺拔的椰子樹和檳榔樹,綠蔭蓋地的芒果樹和荔枝樹。在這里,人們用果實累累的香蕉樹作籬笆,用清香馥郁⑸的夜來香樹作圍墻。被果實壓彎了的柚子樹⑹用枝葉敲打著竹樓的屋檐;密生⑺在枝丫間的菠蘿蜜散發著醉人的濃香。
呂評點:
(2)“秾麗”生造。(3)全句似乎是著力描寫,其實是一般化,不起多大作用。(4)看了下文就知道,分布得很特別的不是村寨,而是一個村寨內的那些人家。如果把“分布得”改為“的構成”,那倒講得通,但是不如在“村寨”之后加“人家”二字,后面仍用“分布得”。(5)“馥郁”形容濃香,不適用于“清香”。夜來香樹大概屬于濃香一類。(6)被果實壓彎了的的是樹枝,不是樹。(7)“密生”生硬。
呂改文:
我們沿著瀾滄江邊的一連串村寨作了一次旅行。這里的村寨人家分布得很特別,不是許多人家聚集在一起,而是稀疏地分散在林海中間。每一幢竹樓周圍都是豐饒的果樹園。家家戶戶的庭前屋后都生長著枝葉挺拔的椰子樹和檳榔樹,綠蔭蓋地的芒果樹和荔枝樹。在這里,人們用果實累累的香蕉樹作籬笆,用香氣馥郁的夜來香樹作圍墻。柚子樹的被果實壓彎了的枝條敲打著竹樓的屋檐,密密地長在枝丫間的菠蘿蜜散發著醉人的濃香。
賈拙見:
(2),有的散文家提出要營造陌生語境,給讀者新鮮感,當然是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根據這種觀點,“秾麗”似乎可以。呂先生不寫散文,當然不考慮這個。兩種意見供參考。(3)堆砌形容詞,并不能給人造成深刻印象,要抓住特點具體描寫。(4)(5)(6)表述不準確。(7),要考慮現代漢語用詞習慣。
馮原文:
我們走的仍然是來時的路程⑴,仍然是那條濃蔭遮天的林中小路⑵,數不清的奇花異卉仍然到處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在路邊的密林里,響徹著一片鳥鳴和蟬叫的嘈雜而又悅耳的合唱。透過樹林枝干的空隙,時時可以看到大片的⑶平整的田疇,早稻和許多別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秧苗正在夕照中隨風蕩漾。在村寨的邊沿,可以看到梖葉林和菩提林的巨人似的身姿⑷,在它們的蔭蔽下,佛寺的高大的金塔和廟頂⑸在閃著耀眼的金光。
呂評點:
(1)只說“走路”,不說“走路程”。(2)前面用了“路”字。這里可以改作“小徑”。(3)從樹林枝干的空隙處看出去,恐怕未必能見到“大片的”田疇。(4)“身姿”生硬。(5)“佛寺的廟頂”,“廟”與“寺”重。
呂改文:
我們走的仍然是來時的路,仍然是那條濃蔭遮天的林中小徑。透過樹間的空隙,有時可以看到平整的田疇;在村寨的邊沿,在巨人般的梖葉林和菩提林的蔭蔽下,佛寺的屋頂和金塔閃出耀眼的金光。
賈拙見:
(1)搭配不當,(5)重復,這兩處屬于低級錯誤,受過漢語言專業訓練的不應該犯這種錯誤。(2)避免重復使用“路”,呂先生細致入微,佩服!但前文中已出現過“小徑”,此處可用“小道”。(3),馮先生的意思可能是若干個空隙,呂先生的意思可能是一個空隙。(4),“身姿”這個詞本身并不生硬,可能呂先生認為用來寫樹林生硬,但散文不是說明文,是可以運用擬人手法的。
馮原文:
但是,我們越來越感到,我們所遇到的景象實在是超過了我們的習慣和經驗⑴了。蝴蝶越聚越多,一群群、一堆堆從林中飛到路徑上⑵,并且結隊成伙地在向著我們要去的方向前進。它們上下翻飛,左右盤旋;它們在花叢樹影中飛快地扇動著彩色的翅膀,閃得人眼花繚亂。有時,千百個蝴蝶擁塞⑶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使我們⑷不得不用樹枝把它們趕開,才能繼續前進⑸。
呂評點:
(1)“超過了我們的習慣和經驗”,說法別扭,只說“不尋常”就夠了。(2)“越聚越多”挪在“從林中飛到路徑上”之后,順序較合理。(3)“擁塞”生硬。(4)“使我們”可省。(5)“才能繼續前進”,不言而喻,也可省。
呂改文:
可是這一次我們越來越覺得所遇到的景象不尋常。蝴蝶一群群從樹林中飛出來,越聚越多,結隊向著我們要去的方向前進。它們上下翻飛,扇動著彩色的翅膀,閃得人眼花繚亂。有時候,大群的蝴蝶堵住了我們的道路,不得不用樹枝把它們趕開。
賈拙見:
(1)原文用詞不準確。(2)改后較符合事實。(3),也是散文陌生感問題。(4),馮先生這樣寫,“蝴蝶”是主語,“使”是謂語,“我們”是“使”的謂語,“趕”的主語(兼語),從語法角度看是沒有問題的。呂先生這樣改,成了特殊句式,后句省略主語,以前句賓語的定語“我們”做主語,沒有毛病,從消極修辭角度來看簡練了。(5),前邊已經說了“擁塞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后邊趕開蝴蝶后“才能繼續前進”就不必說了,這是追求簡練。
馮原文:
就這樣,在我們和蝴蝶群的搏斗中走了大約五里路的路程⑴之后,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色⑵。我們走到了⑶一片茂密的梖樹林邊,在一塊草坪上面,有一株碩大的菩提樹,它的向四面伸張的枝丫⑷和濃茂⑸的樹葉,好像是一把巨大的陽傘似的遮蓋著整個草坪。在草坪中央的幾方丈的地面上,仿佛是密密地叢生著一片奇怪的植物似地,聚集著數以萬計的美麗的蝴蝶,好像是一座美麗的花壇一樣⑹,它們互相擁擠著,攀附著,重迭著,面積和體積⑺都在不斷地擴大。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新的蝶群正在不斷地加入進來。這些蝴蝶大多數是屬于一個種族⑻的,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這使它們在停佇不動時就象是綠色的小草一樣,它們的翅膀的正面卻又是金黃色的,上面還有著美麗的花紋,這使它們⑼在撲動翅翼⑽時又象是朵朵金色的小花。在它們的密集著的隊伍中間,仿佛是有意來作為一種點綴,有時也飛舞著少數的巨大的黑底紅花身帶飄帶的大木蝶。在一剎那間,我們好像是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的四周,在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的自然景色中間,到處都是密密匝匝、層層迭迭的蝴蝶;蝴蝶密集到這種程度,使⑾我們隨便伸出手去便可以抓到幾只。天空中好像是雪花似地飛散著密密的花粉,它和從森林中飄來的野花和菩提的氣息混在一起,散出一種刺鼻⑿的濃香。
呂評點:
(1)“五里路的路程”,后三字應刪。(2)“景色”用于大范圍,這里用“景象”較好。(3)刪去“我們走到了”,加一“在”字,跟上句銜接更緊。(4)這里不是“枝丫”,應是“枝條”。(5)“濃茂”生造,可用“茂盛”或“茂密”。(6)“數以萬計”太死,“無數”或“數不清”好些。“仿佛是密密地叢生著一片奇怪的植物”和“好像是一座美麗的花壇”意思重復,可刪一留一。這里應該斷句。(7)體積擴大,面積自然也擴大,光說“體積”就可以了。(8)“種族”多用于人類,植物學上只有“種”和“屬”,這里籠統點用“一種”好了。(9)兩處“這使它們”可省。(10)“翅翼”生造。(11)“使”應刪。(12)“刺鼻”用于不愉快的氣味,這里該用“撲鼻”。
呂改文:
就這樣,在和蝴蝶群搏斗中走了大約五里路之后,我們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在一片梖葉樹林的邊上,一塊草坪的中間,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樹,它的向四面伸張的枝條和茂密的樹葉像一把大傘似的遮蓋著整個草坪。在草坪中央的幾方丈的地面上,聚集著數不清的蝴蝶,仿佛是一座五色繽紛的花壇。它們互相擁擠著,攀附著,重迭著;它們的體積不斷地擴大,新的蝴蝶群不斷地加入進來。這些蝴蝶大多數屬于一種,它們的翅膀的背面是嫩綠色的,當它們停止時就像是一片綠草,它們的翅膀的正面卻又是金黃色的,上面帶著一些花紋,當它們飛動時就像是朵朵金花。在它們的密集的隊伍的中間,仿佛是有意來作為一種點綴,飛舞著少數巨大的黑底紅花身帶飄帶的大木蝶。在一剎那間,我們好像是走進了童話世界。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的周圍,在美麗的自然景色的中間,到處是密密匝匝、重重迭迭的蝴蝶;蝴蝶密集到這樣的程度,我們隨便伸出手去就可以捉到幾只。我們向它們中間投擲樹枝,它們立刻向天空飛散,但是不到一分鐘又集合到草地上來:我們簡直無法干擾它們的盛會。在它們周圍的天空中,雪花似地飛散著密密的蝶粉,和樹林中飄來的菩提花和別的花的香氣混和在一起,散發著一種撲鼻的濃香。
賈拙見:
(1),可能馮先生疏忽了。(2)(4),(6)“數以萬計”,(12),修改后準確。(3)如不改,“在一塊”前應加“看到”。改后簡練。(5)與前“秾麗”屬于同一類型。(6)的后一個問題,(7)(9)(11),改后簡練。(8),這是散文,不是自然科學論文、說明文,所以用于人類的詞亦可用于動物,比喻。(10),生造名詞,不好。
本人喜歡文學,也喜歡語言學,兩位先生都是我崇拜的對象。馮先生的文章雖有瑕疵,但其中許多長處仍是我望塵莫及的。呂先生的評講令我受益匪淺。我提出一些疑問,是為了供大家討論。
呂先生的評點屬于學術討論,他沒有考慮自己得罪了人怎么辦。馮先生也沒有感到失了面子,勃然大怒。如果馮先生對呂先生說:“你寫一篇高水平的散文讓我看看。”呂先生肯定寫不出來。因為呂先生是語言學家,不是散文家。呂先生當過多年中學語文教師,改作文是他的專長。當然他也很會寫文章,不過他寫的是語言方面的學術論文。呂先生沒因自己不寫散文就不敢評講馮先生的作品,馮先生也沒有因為呂先生不寫散文就認為他沒有資格批評自己。兩位先生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氣氛。通過這件事情,我們更加敬重他們。
【作者簡介】賈鳳翔,曾獲河南省高等院校畢業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全省第一名,進修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現為許昌市老干部大學文學教師。在小說、散文、戲劇、影視、曲藝、詩歌、文藝評論、歷史研究、書法、音樂、攝影、演講、表演諸領域均曾在國家級、省級發表作品或獲獎。出書三十余本。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名列《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博客被新浪總部評為全球十大新銳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