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報送日期:填寫內控報告單位負責人審批通過時間。
5.組織機構代碼:根據各級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的機關、團體、事業單位代碼證書規定的9位碼填列;臨時代碼編制應符合《自編企業、單位臨時代碼編制規則》。單位如已取得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需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第9-17位信息填列本代碼。
6.隸屬關系:以6位代碼表示。中央單位均填零。地方單位根據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7)編制。具體編制方法:省級單位以行政區劃代碼的前兩位數字后加4個零表示,如湖北省省屬單位一律填“”;地市級單位以行政區劃代碼的前四位數字后加2個零表示,如湖北省黃岡市市屬單位一律填列“”;縣級(含鄉鎮)所屬單位以行政區劃代碼的本身6位數表示關鍵控制點記錄表怎么填,如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縣級及鄉鎮級單位一律填列“”。
7.單位預算級次:填列部門和單位按照預算管理權限和經費領撥關系所確定的預算級次,與部門決算封面上預算級次一致。非預算單位此項填報“無”。
向同級財政部門編報預算并審核批復下一級預算單位預算,或向同級財政部門領報經費并對下一級預算單位核撥經費的單位(含沒有下級預算單位),為一級預算單位,代碼填“1”。向上一級預算單位編報預算并審核批復下一級預算單位預算,或向上一級預算單位領報經費并對下一級預算單位核撥經費的單位(含沒有下級預算單位),按預算級次在“2”至“7”間選擇填列。一級預算單位有下一級預算單位的,其本級代碼填“2”;沒有下一級預算單位的,代碼填“1”,以此類推。
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匯總本級預算單位或者下級財政報送內部控制報告時,代碼填“0”(財政匯總);部門和單位不得填列“0”。
8.單位基本性質:依據政府編制管理部門確定的單位及經費性質,在“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財政補助事業單位”“經費自理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五種類型中選擇填列。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疊加匯總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報告時不填列本項。
9.預算管理級次:按單位預算分級管理的級次選擇填列。單位向非本級財政部門報送內部控制報告時,應按撥款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級次填列。
10.支出功能分類:填列決算報表中涉及金額最多的支出功能分類科目。
11.2019年度支出總額:按《收入支出決算總表(財決 01 表)》第81行第9欄“本年支出合計”數據填列,金額單位為“元”,結果保留整數。
12.年末在職人數:填列在政府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的編制內、由單位人事部門管理的實有年末在職人數,與部門決算《基本數字表》(財決附 02 表)第4欄合計數一致,即“年末職工人數”中“在職人員”合計數。
13.單位編制人數:填列經政府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的人員編制數。
報告填報表填報方式
1.內部控制機構組成情況
(1)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組成情況
是否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需上傳相關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注:即使與上級主管單位共用一套內部控制領導小組,下級單位也應成立本單位的內部控制領導小組,若未成立,則選擇“否”。
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負責人: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并填寫組長姓名。需上傳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成立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其他班子成員是否在單位內部控制領導機構中任職: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如是,需詳列姓名及行政職務。需上傳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成立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2)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組成情況
是否成立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需上傳相關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注:即使與上級主管單位共用一套內部控制工作小組,下級單位也應成立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小組,若未成立,則選擇“否”。
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小組負責人: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并填寫負責人姓名。需上傳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成立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內部控制牽頭部門:根據單位關于成立內部控制工作小組的制度文件勾選。需上傳內部控制建設規劃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3)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部門組成情況
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牽頭部門:根據單位關于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的制度文件勾選。若多部門參與評價與監督,僅勾選最主要部門。需上傳內部控制建設規劃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2、內部控制機構運行情況
(1)內部控制領導小組運行情況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次數:根據本年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填寫次數。需上傳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作為佐證材料。
本年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次數:根據本年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填寫次數。需上傳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作為佐證材料。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形成決議次數:根據本年單位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填寫次數。需上傳內部控制領導小組會議紀要作為佐證材料。其中,形成決議是指會議對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作出決策部署。
本年單位“三重一大”事項通過集體議事決策機制形成決議次數:根據本年單位領導班子集體決策會議紀要以及單位“三重一大”制度填寫次數。其中,“三重一大”是指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度資金的使用。需上傳單位“三重一大”制度,集體議事決策的會議紀要作為佐證材料。
(2)內部控制工作小組運行情況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會議次數:根據本年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會議紀要填寫次數。需上傳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會議紀要作為佐證材料。
本年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專題培訓次數:根據本年單位內部控制實際培訓情況填寫次數。需上傳內部控制培訓紀要或照片等作為佐證材料。
單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覆蓋情況:根據本年單位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工作以及出具的風險評估報告或其他文件,逐項勾選已進行風險評估的方面。需上傳風險評估報告材料等作為佐證材料。
單位是否建立風險清單:根據單位風險評估結果總結的風險清單實際情況勾選。需上傳風險清單作為佐證材料。
內部控制體系初期建設方式:指單位啟動(首次開展)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方式。若勾選“外部協助”,需填寫協助單位名稱及外部協助建設投入金額。
內部控制體系本年建設方式:對于2019年啟動內部控制建設的單位,該指標與上一指標相同。若勾選“外部協助”,需填寫協助單位名稱及外部協助建設投入金額。本年未開展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或更新的,勾選“未建設或更新”。
(3)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部門運行情況
本年單位是否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評價是指單位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對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出具評價報告(或同等作用的檢查報告)。需上傳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制度、內部控制評價方案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或檢查報告)等作為佐證材料。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評價方式:根據本年單位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實際情況勾選。其中,“外部協助”不包括由外部主體發起的內部控制檢查行為,如財政監督、國家審計等。若勾選“外部協助”,需填寫協助單位名稱及外部協助所投入的金額。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應用:
①若勾選“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需上傳評價報告作為佐證材料。
②“作為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的依據”指單位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發現的問題,及時更新內部管理制度。若勾選該項,需上傳內部控制整改方案作為佐證材料。
③“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是指單位將內部控制評價發現的問題落實到各責任主體,并把評價結果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指標。若勾選該項,需上傳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標準作為佐證材料。
④“作為監督問責的重要參考依據”是指單位將內部控制評價發現的問題落實到各責任主體,并把評價結果作為監督問責的重要參考依據。
本年單位內部控制評價、巡視、紀檢監察和審計與其他監督結果運用效果:根據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巡視及紀檢監察報告、審計報告等報告,以及整改文件及成果等內容填寫。該指標僅考慮與內部控制單位層面及六大經濟領域業務的相關內容。
“針對發現問題通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進行整改的措施數量:”是指單位根據內部控制評價、巡視、紀檢監察和審計與其他內外部監督發現的問題,及時更新并實施內部管理制度以及完善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等。需上傳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或檢查報告)作為佐證材料。其中,和巡視相關的“巡視發現的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總數”參考巡視報告填寫,“針對發現問題通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進行整改的問題數量”、“針對發現問題通過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進行整改的措施數量”參考巡視整改工作報告填寫。
3.權力運行制衡機制建立情況
(1)分事行權:根據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實際建設情況勾選。需上傳2018年單位“三定”方案、單位領導權力清單和單位部門責任清單等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
(2)分崗設權:根據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實際建設情況勾選。需上傳單位崗位職責清單等崗位描述文件作為佐證材料。
(3)分級授權:根據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實際建設情況勾選。需上傳分級授權相關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
(4)定期輪崗:根據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實際建設情況勾選。需上傳定期輪崗相關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
(5)專項審計:根據不具備定期輪崗的單位對關鍵崗位實施專項審計的實際情況勾選。需上傳專項審計相關制度文件以及審計記錄表作為佐證材料。
(6)職責明晰:根據單位是否建立領導權力清單、部門責任清單、崗位職責清單勾選。需上傳單位崗位職責清單文件作為佐證材料。
(7)決策程序:根據單位進行的重大決策程序的實施情況勾選。需上傳單位“三重一大”制度和集體議事決策的會議紀要等文件作為佐證資料。
4.內部控制業務工作職責分離情況
建立業務管理崗位職責說明書:根據單位六大業務崗位職責說明書的建立情況勾選。“不適用”是指單位不存在此項業務。需上傳崗位職責說明書等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對于不適用的業務,應在佐證材料中加以說明,如加蓋單位公章的說明資料。
內部控制業務工作職責分離是指對于各業務環節中的不相容職責,不得由同一人員承擔。“不適用”是指單位不存在此項業務環節。該指標根據各業務環節中的工作職責安排與崗位設置情況勾選。需上傳崗位職責說明書等制度文件作為佐證材料;對于不適用的工作職責分離情況,應在佐證材料中加以說明,如加蓋單位公章的說明資料。
5.內部控制業務輪崗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17年9月修訂)明確提出公務員交流制度,單位應有計劃地對關鍵職位人員實行輪崗交流。
歸口管理人員人數:根據各業務崗位輪換情況填寫。重點關注內部控制六大業務領域的歸口管理人員輪崗情況(僅考慮編制內管理人員數量)。
上述人員輪崗人次:根據各業務崗位輪換及專項審計情況填寫。每人每進行一次輪崗或專項審計,則計為1人次。若單位內部輪崗,每次輪崗計為2人次;若與單位外部人員輪崗,每次輪崗僅計為1人次。“不適用”是指單位不存在此項業務。需上傳定期輪崗(或專項審計)相關制度、輪崗(或審計)記錄表等文件作為佐證材料。對于不適用的業務,應在佐證材料中加以說明,如加蓋單位公章的說明資料。
6.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情況
業務環節(類別)適用情況:根據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對業務環節(類別)的實際適用情況勾選。對于不適用的業務環節(類別),應在佐證材料中加以說明,如加蓋單位公章的說明資料。
是否建立制度和流程圖:根據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圖建立情況勾選。截至2019年底單位已經建立對應業務環節(類別)的制度或流程圖,勾選“是”;若單位尚未建立對應業務環節(類別)的制度或流程圖,勾選“否”。
是否需要更新:根據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圖審閱情況勾選。若勾選“是”,需要填寫后面的“更新理由”、“更新內容”和“本年是否正式發文”。
更新理由:根據單位本年內部控制制度及流程圖更新情況勾選,可多選;若還涉及其他理由,可如實填寫。
更新內容:根據單位本年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圖更新情況勾選。需上傳各業務環節(類別)的制度或流程圖作為佐證材料。
本年是否正式發文:根據單位本年正式發文的制度情況勾選。需上傳正式發文等資料作為作證材料。
制度關鍵管控點:根據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內容勾選。
7.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
根據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業務表單與文件、信息系統數據等材料填寫。所填數據中,金額類指標以“元”為單位。需上傳表單數據、系統截圖等作為佐證材料;對于不適用評價指標,應在佐證材料中加以說明,如加蓋單位公章的說明資料。
各評價要點取數規則如下:
(1)項目支出績效目標設定比例。“預算編制范圍內全部預算項目數”,是指單位決算報表的《項目支出決算明細表》(財決 05-2 表)二級項目個數;“績效目標申報項目數”,是指單位填報《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的二級項目個數。需上傳《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
(2)預算執行及績效運行監控程度。根據預算管理要求,單位應至少每個月份開展一次預算執行分析,因此將“數據一”設定為12(個月)。“執行預算分析的月份數”,是指按月份統計的預算執行分析次數;該月份內單位開展預算執行分析,則計數為1;同一月份內多次開展預算執行分析,也計數為1。該指標參考預算執行分析報告等資料填寫。需上傳預算執行分析報告作為佐證材料。
(3)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績效目標申報項目數”,同上;“績效評價完成項目數”,是指《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中項目績效目標實際完成情況達到90%以上的二級項目個數。需上傳《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作為佐證材料。
(4)非稅收入管控情況。“應上繳非稅收入”,是指單位決算報表的《非稅收入征繳情況表》(財決附 04 表)中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合計數,即表第2欄次第1行合計數(單位:元);“實際上繳非稅收入”,是指單位決算報表的《非稅收入征繳情況表》(財決附 04 表)中納入預算管理的已繳國庫合計數,即表第3欄次第1行合計數(單位:元)。
(5)采購合同匹配情況。“本年實際采購金額”是指實際完成的采購金額,即采購決算金額,根據決算報表《機構運行信息表》第3欄第40行“政府采購支出合計”填列(單位:元);“合同約定的本年采購金額”,是指已簽訂采購合同中列示的需在本年內完成采購并支付的項目金額(單位:元),該指標建議參考合同臺賬等資料填寫。需上傳采購明細表和采購合同作為佐證材料。
(6)采購驗收管控情況。“本年實際采購金額”關鍵控制點記錄表怎么填,同上;“已驗收的采購金額”,是指符合政府采購業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中關于采購驗收的要求,一般應由需求部門、采購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三方驗收的采購項目金額(單位:元)。該指標建議參考采購合同、采購驗收記錄表、采購驗收報告等資料填寫。需上傳采購合同、采購驗收記錄表和采購驗收報告作為佐證材料。
(7)資產賬實相符程度。“年末總資產賬面金額”,是指單位國有資產報表中資產價值年末數(單位:元);“年末資產清查總額”,是指單位資產清查報告中統計的年末單位資產價值總金額(單位:元)。需上傳單位資產清查報告作為佐證材料。
(8)固定資產處置規范程度。“固定資產本期減少額”,是指單位國有資產報表《固定資產情況表》中本期減少的資產賬面原值(單位:元);“固定資產處置審批金額”,是指嚴格按照單位國有資產業務管理制度中規定的資產處置審批權限及程序,實際審批的固定資產處置金額(單位:元)(本指標考核范圍不包含固定資產出租出借涉及的金額)。該指標建議參考資產登記表、資產處置審批單、單位國有資產報表中的資產處置情況表等資料填寫。需上傳資產登記表、資產處置審批單、資產處置情況表等作為佐證材料。
(9)項目投資計劃完成情況。“年度投資計劃總額”,是指以預算年度為統計口徑的基本建設類項目計劃投資金額(單位:元),該指標建議參考投資計劃表、項目概預算表等資料填寫;“年度實際投資額”,是指本年度單位決算報表中基本建設類項目支出決算金額,根據決算報表《項目支出決算明細表》(財決 05-2 表)“資本性支出(基本建設)”中房屋建筑物購建(62)、基礎設施建設(65)、大型修繕(66)合計數填列(單位:元)。需上傳投資計劃表、項目概預算表、建設項目決算報表等作為佐證材料。
(10)合同訂立規范情況。“合同訂立數”,是指單位本年度簽訂的全部合同個數;“經合法性審查的合同數”,是指在已簽訂的合同中,嚴格執行審核審批程序的合同,其中具有重大影響的合同需有法務人員參與審批并簽字。該指標建議參考合同文本、合同臺賬等資料填寫。需上傳合同申請審批單(已審核的)、合同臺賬等作為佐證材料。
(11)合同執行規范情況。“當期應完成合同數”,是指按照合同簽訂要求,本年度內應完成的合同個數;“到期完成合同數”,是指單位當期應完成合同總數中實際按期完成的合同個數,合同完成要以取得具體的合同成果驗收證明為依據。該指標建議參考合同臺賬、成果驗收證明等資料填寫。需上傳合同臺賬和合同驗收證明等作為佐證材料。
8.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情況
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是指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內部控制關鍵點嵌入業務系統中。
1.本年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規模:根據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情況,勾選并填寫本年度單位用于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金額,以及用于系統維護的實際金額。若未進行建設投入或運行維護,則填寫金額為0。需上傳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方案、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建設合同文本、信息系統更新/改造/升級方案等作為佐證材料。
2.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方式:根據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情況勾選。若勾選“外部協助”,需填寫協助單位名稱。需上傳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建設合同文本作為作證資料。
3.內部控制信息化覆蓋情況:根據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情況勾選。其中,對于只具有報表編報或信息記錄功能的系統(模塊),比如預決算報表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報告填報軟件等,難以實現內部控制管理要求,不屬于內部控制信息化的組成模塊。需上傳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說明書、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系統截圖等作為佐證材料。
4.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是否及時基于制度更新進行改造升級:根據單位已完成的系統改造升級情況勾選,本年新建信息系統也納入本指標統計范疇。需上傳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說明書、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系統截圖等作為佐證材料。
5.內部控制信息化互聯互通實現情況:根據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情況勾選。模塊關聯是指不同業務的系統模塊之間的數據信息能夠同步更新與實時共享。需上傳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說明書、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系統截圖等作為佐證材料。
9.經驗、問題、計劃和建議
1.內部控制工作的經驗、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填寫單位在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做法,以及在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采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業務領域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后取得的成效,需逐條填寫。
2.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填寫單位在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單位在自我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紀檢、巡視、審計、財政檢查等外部檢查發現的與本單位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采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經濟業務領域相關的內部控制問題,也應一并反映,需逐條填寫。
3.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意見或建議:填寫基于本年內部控制建設的經驗及問題總結,單位對于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內部控制建設的組織形式、基本方向、建設難點等內容,需逐條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