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概念圖促進協作知識建構的支架式教學策略研究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在協作知識建構中的應用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廣東廣州摘要:概念圖在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作為一種支持支架式教學策略的教學工具的應用方面比較少見。本文在簡述概念圖與支架式教學策略的關系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在促進協作知識建構中的應用過程關鍵詞:概念圖;協作知識建構;支架式教學策略1.問題的提出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育教學指導作用的日益加強,協作知識建構的觀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另外,自概念圖提出以來,概念圖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幾年,概念圖在我國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重視,一些一線教師也積極地將概念圖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并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探索。筆者在探討概念圖的教學作用的過程中發現概念圖與支架式教學策略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支架式教學策略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者進行協作知識建構。因此本文試圖將三者聯系起來,進行一些探討:運用概念圖來支撐支架式教學策略,然后用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習者進行協作知識建構。2.概念圖與支架式教學策略的內在聯系2.1概念圖概念圖()是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博士(J.D.NOVAK)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技術,諾瓦克博士認為:"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
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最后用連線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1]。2.1.1概念圖的基本分類:(1)限定性概念圖。教師給出一定數目但是沒有一定順序和規律的概念、術語,要求學生用所給出的所有概念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制作概念圖。(2)引導性概念圖。教師給出一定數目且隨機排列的概念、術語或符號后,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部分來制作概念(3)創造性概念圖。教師參照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給出一個中心主題,要求學生圍繞這一中心主題,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原有知識結構,聯想有關知識、概念,創造性制作概念圖[2]。在本文的探究中,結合支架式教學策略的教學特點,筆者主要運用創造性概念圖來支持支架式教學策略。2.2支架式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人們從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的理論提出了各種教學策略。目前在國內外比較流行的教學策略有: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教學策略等。根據歐共體"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DGX?)的有關文件,支架式教學策略被定義為:這種策略"應該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
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的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學策略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1)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臨近發展區"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進入情景--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景(概念框架中的某個層次)(3)獨立探索--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3]。2.3概念圖與支架式教學策略的內在聯系支架式教學策略認為恰當的教學應該按照從教師的外部輔導到學生的自我內化這一順序進行,教師應該通過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的教學過程,把學習的控制權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自己,最后讓學生通過提供的支架,實現有效的自我學習學習支架的形式隨著任務的不同而變化并且沒有一定的規則。從支架的表現形式來看,學習支架可以分為范例、問題、運用概念圖促進協作知識建構的支架式教學策略研究建議、向導、圖表等。概念圖則是其中的形式之-圖表[4]。支架式教學策略是從維果斯基(,1978)的"最臨近發展區"理論發展而來的,強調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并且給學習者提供一個概念框架,然后讓學生進入一定的問題情景進行獨立探索,確定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這些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進行排列。
通過這個概念框架去支撐、幫助學習者按"最臨近發展區"的規律不斷向更高的學習水平邁進。而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中,也需要把學習主題通過概念的層級結構逐步引向深入。因此利用概念圖技術可以實現以上所講的概念框架:先圍繞學習主題提煉出該主題的核心概念,再遵循"最臨近發展區"理論擴展相關概念并按重要性順序建立命題,最后優化組織結構。按這種規律建立的概念圖是體現前面概念框架的一種可視化認知模型,夠切實起到"支架"的作用。3.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有效促進協作知識建構3.1協作知識建構協作知識建構是個體在某特定組織中互相協作、共同參與某種有目的的活動,最終形成某種觀點、思想等智慧產品的過程。(謝幼如,2007)3.1.1協作知識建構的過程模型:1、共享:學習者通過陳述個人觀點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這些觀點包括對討論主題的描述、提出問題、個人看法等2、論證:學習者通過比較信息,分析觀點之間的不一致和矛盾之處,識別有爭論的地方,提出并回答問題從而對觀點進行論證。同時學習者可以進一步闡述自己原有的觀點,在討論中糾正、完善個人觀點。3、協商:學習者在論證過程中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修正完善了個人觀點,在這個基礎上學習者進行協商,形成更為完善的小組觀點,也就是協作知識。
4、創作:學習者在協作知識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形式把知識表現出來,創作出作品。5、反思:教師和學生要對協作知識建構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如在論證的過程中注意討論的主題是否偏離,一旦出現偏離就要及時引導。知識建構具有如下特點:(1)知識建構是特定學習小組的一項集體活動;(2)學習小組圍繞某一特定的問題,進行持續的深度探究;(3)理解和解決問題是學習小組的共同目標;(4)小組成員公開交流自己的理解;(5)通過協作,討論,形成小組的共同理解[5]。學習本質上是一個協作知識建構的社會過程,是學習者通過一系列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包括個人知識建構和社會知識建構。3.2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有效促進協作知識建構3.2.1支架式教學策略能夠有效促進協作知識建構在運用支架式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只是相當于一個領路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線索,或幫助學生在停止時找到出路。大部分的學習過程還是通過學生之間對某一個問題的共同討論來實現的,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一事物的理解,然后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支架式教學 信息技術 流程圖支架 概念圖支架,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討論,論證各自的觀點。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支架式教學策略來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協作學習,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有效地幫助每個同學進行深入地學習,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協作知識建構的能力。
3.2.2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在促進協作知識建構中的應用過程 支架式教學策略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能有效地增強學生進行協作知識建構的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 幾個方面: 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在促進協作知識建構中的應用3.2.1 獨立探索 知識共享 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個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主題。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原有認知結構 ,重新審視主題內容,進入相關問題情景,獨立探索,搜集有關的資料,找出該主題的核心概念以及相關概念和知識點。 學生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記下自己探索過程中的問題或疑惑,以及自己的創新之處,以便在后面的小組成員交流中 提出來供大家相互討論。 獨立探索過程結束后,小組成員通過陳述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分享自己搜索的資料以及表達個人的創新之處達到知識 共享的目的。 Page 運用概念圖促進協作知識建構的支架式教學策略研究3.2.2 提煉概念 有效論證 在知識共享的基礎上,學習者借鑒別人分享的知識和資料,根據自己對學習主題的理解,重新提煉出真正與該主題相關 的概念并且按照相關概念的重要性大小進行排序。 在提煉概念的過程中,學習者通過比較相關的信息,分析各種觀點之間的不一致和矛盾之處,識別有爭論的地方,提 出自己的疑問并通過查找資料回答問題從而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
也可以在小組中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對 其觀點進行交流討論,指出其觀點的不足之處并幫助其補充完善,從而使學習者的個人觀點得到進一步的論證,加深其對 該主題和相關概念的理解。 3.2.3匯集問題 小組協商 學習者在對各自的觀點進行論證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修正完善了個人的觀點。在這個基礎上,小組成員匯 集尚未解決的或者有矛盾的所有相關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對于討論中新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搜集相關資料或者通過請教老 師進行論證,以便形成更為完善的小組觀點,最終確定與當前學習主題有關的各種概念,并將這些概念按其重要性大小順 序排列。 3.2.4協作構圖 作品創作 在確定有關該主題的所有概念的重要性排列順序的基礎上,用概念圖來進行知識的層次化表征。概念圖以其簡明扼要 的層次化結構來展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使看似無關、繁雜無序的概念群變成息息相關、脈絡清晰的概念網,利用這個 網,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理解該主題的知識結構。 在整個協作構圖的過程中概念圖作為一個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平臺,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對話與合作,加速 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共同建構知識。所以通過制作和完善一個小組共同協商的概念圖,能夠促進小組成員達到對該主 題知識結構的共同理解。
概念圖是學生合作交流的結果,同時,概念圖的建立也會反過來作為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知識 的重新整合。 3.2.5回顧過程 自我反思 從個體對潛在概念圖的質疑、反思、批判到科學概念圖的形成、應用、發展,期間不僅需要師生共同構建和諧、健康 的學習情境,而且需要協力挖掘和共享一切學習資源,以用來促進知識的同化,實現有意義學習。 在該教學主題學習完成之后支架式教學 信息技術 流程圖支架 概念圖支架,每個學生要寫反思日志,記錄自己獨立探索、搜索資料、提煉概念進行構圖的體會以及 在討論過程中的收獲。教師也要對自己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否在恰當的時機提供了合適的支架、是否有效地激勵學 生朝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前進等進行反思,這對培養反思能力是很關鍵的一步。 在上述協作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連續的問題來為學生建立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去診斷錯誤的原因并且發展修 正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探索和協作學習的方式,從不同角度進入所學內容,激發學生達到任務所要求的目標的興趣 并且指引學生朝著預定的目標前進。通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能使學生對 所學知識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理解;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很好地鍛煉了學生 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課后要求學生撰寫自己的心得體會的教學策略設計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我監控和反省能力。
結論將基于概念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運用于促進學習者進行協作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應該以學生的學 習活動為主,從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參與活動的廣度與深度以及參與的效果等緯度來進行評價,而不僅僅是通過考試來 進行評價。 Novak,J.D.&Gowin,D.B.(1984). How Learn.New York .UK: Press. [2]楊亮濤.概念圖是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有效工具[J]. 教育技術導刊,2006,(1):10-11.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163-166. 任銳,劉成新.基于概念圖的學習支架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2):40-41. ,[DB/OL],http://ikit.org//.pdf. 鮑賢清,儲慧峰.協作建構概念圖---合作學習的新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06,(230):48-51. [7]袁維新. 概念圖:一種促進知識建構的學習策略[J].學科教育,2004,(2):39-44 孔鯤鵬,楊玉寶.概念圖促進學習者協作知識建構的應用[J]. 巢湖學院學報,2006,8(3):151-153. onal based ge Hu , South China , , : maps have been used .we have seen onal .Based maps onal ,this paper onal which ge . Key words: maps; ; 1作者簡介:胡麗萍(1984-),女,河南許昌,碩士研究生,教學設計理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