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計算機學報》(月刊) EI、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計算機學會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地址:北京2704信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學報》編輯部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2-833
E-mail:
3.《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計算機學會
地址:北京2704信箱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編輯委員會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2-654 E-mail:
4.《計算機工程(半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 上海市計算機學會
地址:上海市漕河涇桂林路418號 《計算機工程》編輯部
郵編:200233
郵發代號:4-310
E-mail:
5.《自動化學報》(雙月刊) EI、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自動化學會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地址: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自動化學報》編輯部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2-180
E-mail:
6 .《模試識別與人工智能》 (季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自動化學會 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
地址:合肥1130信箱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編輯部
郵編230031
郵發代號:26-69
E-mail:
7.《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科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地址:沈陽市和平區三好街100號中科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編輯部
郵編:110004
郵發代號:8-108
E-mail:
8.《計算機科學》(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國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勝利路132號 《計算機科學》雜志社
郵編:400013
郵發代號:78-68
E-mail:
9.《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月刊)
主辦單位:上海市計算技術研究所 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
地址:上海市愚園路546號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編輯部
郵編:200040
郵發代號:4-379
10.《數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 (季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2719信箱 《數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編輯部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2-413
E-mail:
11.《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旬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北四環中路211號北京619信箱26分箱《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雜志社
郵編:100083
郵發代號:82-605
投稿信箱:
12.《計算機應用研究》(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四川省電子計算機應用研究中心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號附1號 《計算機應用研究》雜志社
郵編:610041
郵發代號:62-68
E-mail:SRCCA@SICHUAN.NET.CNSRCCA@SICHUAN.NET.CN
13.《計算機工程與科學》(雙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
地址:湖南長沙硯瓦池正街47號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編輯部
郵編:410073
郵發代號:42-153
E-mail:
14.《中文信息學報》(雙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
地址:北京8718信箱 《中文信息學報》編輯部
郵編:100080
E-mail:
15.《計算機應用》(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科院成都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四川省計算機學會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號 成都237信箱《計算機應用》編輯部
郵編:610041
郵發代號:62-110
E-mail:
16.《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月刊) ISTIC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計算機學會
地址:北京2704信箱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82-456
E-mail:
17.《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文版) (雙月刊) SCIE、EI收錄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地址:北京2704信箱
郵編:100080
郵發代號:2-578
E-mail:
18.《計算機工程與設計》(月刊)
主辦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706所
地址:北京142信箱406分箱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編輯部
郵編:100854
郵發代號:82-425
E-mail:
19.《微電子學與計算機》(月刊)
主辦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地址:西安市81號信箱 《 微電子學與計算機》編輯部
郵編:710054
郵發代號:52-16
說明:檢索系統摘引情況選定三個系統,即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和 ISTIC (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統計源期刊),未注明者為非統計源期刊, 參照1999年度的數據
計算機類部分期刊雜志投稿信息
1、《計算機工程與設計》和《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核心,相對來講比較好中。
2、《計算機應用研究》國家一級期刊,核心,錄用率60%, 通知得較快。
3、《計算機工程》中文核心,最大優點是審稿快。有基金號和項目編號的文章錄用概率高。
4、《計算機工程與應用》核心,比較好中,審稿速度比較慢。
5、《微型機與應用》,核心,審稿速度一般,無需審稿費和版面費,并不好中(大家都想免費的午餐,收錄數量有限).
6、《計算機仿真》科技論文統計源,非中文核心。好像有仿真結果,交錢就發,好中。
7、非核心,好中的期刊
《計算機安全》 無審稿費
《計算機與現代化》 無審稿費
《現代通信》 無需審稿費和版面費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無審稿費,給錢就發
《中國雷達》免審稿費,免版面費
《西安通信學院學報》免審稿費,免版面費
《重慶通信學院學報》免審稿費,版面費 200/篇
EI檢索:《軟件學報》《計算機學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
1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沈陽
審稿周期:四個月(不固定)
發表周期:一年半(不辦理加急業務)
審稿費:100元(初審通過后才要求作者寄審稿費,這個要贊一下!)
服務態度:極好
投稿方式:郵寄打印稿,交付審稿費后可在其主頁上查詢稿件狀態。
轉一下華中科技大學一位朋友的經驗:
******
我中小微的經驗:
1) 看看小微最近2年的雜志,有沒有相關方面的文章,如果沒有,中的機會大。
2)參考文獻要盡量多引用那些是小微雜志編輯委員會寫的文章的。
3)小微要求內容比較新,而且注重實現,要有數據和實現。
4)運氣好的1個月就可以中。
******
2.《計算機應用》 成都
審稿周期:三個月(一般兩個月左右能知道錄用與否)
發表周期:半年(我所了解到最快的)
審稿費:50元
服務態度:較好
投稿方式:在其網站上在線投稿
對文章的質量要求較高,雜志社工作認真負責,信息反饋較快,送審兩個月后基本上都能收到稿件的最終處理結果。
對是否掛基金號與項目編號不是特別看重,比較適合我這樣沒有基金資助的學生,呵呵。
3.《計算機科學》 重慶
審稿周期:兩個月(快慢不等)
發表周期:8個月到一年不等(有時候可以加急發表)
無需審稿費
服務態度:一般
投稿方式:郵寄打印稿,交付審稿費后可在其主頁上查詢稿件狀態。
比較注重較為新穎的文章,如果掛有基金號或者重大項目編號,一周內就能返回錄用通知。在其網站上經常看到有當天收稿,第二天就錄用的,估計是被雜志社約稿了,呵呵。
4.《計算機工程》 上海
審稿周期:兩個月
發表周期:一年左右(可以加急發表)
審稿費:50元
服務態度:較好
投稿方式:e-mail,可在其網站上留言查詢審稿情況
最大的有點就是審稿快,一般一個半月就能收到消息,兩個月內肯定能收到消息。有篇文章今天才讓我修改,呵呵。
有基金號或者項目編號等的文章錄用機率較高。
5.《計算機應用研究》 成都
審稿周期:三個月
發表周期:15個月左右
無需審稿費
服務態度:較好(e-mail反饋很快)
投稿方式:e-mail,可在其網站上留言查詢審稿情況
特別注重有基金號或者項目編號等的文章,最快的一周內就能收到錄用通知。很喜歡把作者的稿件錄用在增刊上,商業味道太濃。
不過有一點要贊,就是雜志社寄來的錄用通知上編輯的字跡很雋秀,看著很養眼
6.《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北京
審稿周期:三個月
發表周期:一年左右(可以加急發表)
審稿費:100元
服務態度:一般
投稿方式:在線網站投稿,較為正規
有同學投中過,比較親睞有基金號或者項目編號等的文章。審稿時間較長。有趣的是,編輯部寄來的發票上還可以刮獎。
7.《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北京
審稿周期:號稱是三個月,其實編輯透露最長有四個半月的
發表周期:9個月以上
審稿費:50元
服務態度:較差
投稿方式:在線網站投稿
以前被這個編輯部郁悶過一回,交了審稿費如果被退稿,審稿意見都是千篇一律的一條:缺乏創新。感覺很不負責任,即便不錄用,返回給作者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審稿意見,應該是一個編輯部起碼能夠為作者做的一點事情。從這一點看,雜志社沒有發展前途。(可能帶一些個人感情色彩,大家批判的吸收,呵呵)
8.《微型機與應用》 北京
審稿周期:兩個月
發表周期:半年左右
無需審稿費
投稿方式:e-mail
服務態度:很差(話沒說完編輯就會撂電話,BS)
稿件較多,所以比較難中,有些時候稿件投到這家不錄用,再投到《計算機科學》等刊物卻錄用了,搞不懂為什么。
9.《微型機與計算機》 西安
審稿周期:兩個月
發表周期:8個月左右
無需審稿費
投稿方式:郵寄打印稿
服務態度:較好
雜志檔次較低,比較好中,不過也看運氣,暑假前投稿審稿會快一些。錄用后不發郵件通知,而是直接給作者寄掛號信通知錄用。較為另類,呵呵。
--------------------------------------------------------------------------------
計算機類期刊投稿心得(轉貼)
1、【雜志名稱】計算機應用研究
【雜志文章包含專業】建模,仿真,網絡,人工智能,比較雜。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是信息化時代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如同只有讓孩子下水才能學會游泳,手機的使用管理也是一樣,必須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如何正確地對待它,讓它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工具。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手機視為“洪水猛獸”,一味地采取“圍追堵截”的辦法,“一刀切”地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學校,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往往還會適得其反。
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學生的年齡段不同,手機使用管理的方法也應不同。一般來說,不建議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必要時的家長聯系、緊急情況下的報警功能,一般的電話手表就可以實現。初中、高中可以允許學生帶手機上學,但不提倡帶功能過多、昂貴的手機,只要能滿足一般學習需求的智能手機即可。另外,學校要明確規定什么時間可以用手機,什么時間不能用,還應讓學生懂得手機的使用與場合有關,比如在教室或者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應該到沒人的地方接打電話,在公共場所禁止玩游戲,在走路、上下樓梯的時候不要低頭看手機,等等。總之,讓學生帶手機并不意味著對手機的使用不加限制和管理。
一個有秩序的學校應該將手機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確告知每位教師、每個學生,然后由教師監督、學生互相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把手機使用管理當成對學生開展教育的契機,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學生手機使用管理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主要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其一,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們希望學生能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舉止行為,自覺遵守學校的相關規定,及時調整不符合既定目的和規定的愿望、動機、行為和情緒。針對手機使用,在不該用的時候要管住自己,該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同時,要讓學生樹立長時間看電子屏幕會危害健康,尤其是影響視力的意識,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做到非必須不使用。
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那些平時注重培養自制力的學生,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強,能夠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把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能夠合理使用手機、電腦等開展學習或者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合理規劃利用自己的時間,不沉溺于手機游戲。
其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既然讓學生使用手機,學校和家庭就要制定使用管理規則,不能放任自流。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不能只由教師或是家長說了算,要全班師生或全家人一起討論,并形成公約。制定規則本身也是一個教育過程。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就愿意去遵守,同時還學會了在社會管理當中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的方法。班級制定的公約要跟家長達成共識,讓學生在家使用手機的要求跟在學校盡量保持一致,提高家校協同配合的教育效果。
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里,規則一經制定,就要嚴格遵守執行,并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幫助學生養成規則意識,自覺遵守規則,并形成依照規則行事的良好習慣。在發現學生有手機成癮的苗頭時,學校和家長要加強管理,及時矯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中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甚至成癮傾向,往往與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放任其隨意使用手機玩游戲、看動畫片等做法有關。因此,培養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和其他移動互聯網終端的良好習慣要從小做起,持之以恒。
其三,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信息化時代,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成為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因為它使用便利、信息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廣,還能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知識。學生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未來公民,如果沒有學會正確使用手機,將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甚至妨礙自身發展。學生在疫情期間進行在線學習,基本都要用手機來提交作業,手機成了必不可少的獲取知識、傳遞信息的學習工具。在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時,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對網絡虛假信息、網絡欺詐的辨別能力,提高在網絡虛擬環境下交友的警惕性,分清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對網上各種言論要有正確認識的能力。學會正確使用手機,對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有幫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四,讓學生懂得網絡禮儀。
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文明地使用手機,做有禮貌、有修養的人。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規范的語言和標點符號,如何用表情傳遞情緒、體現語氣和態度,這樣學生進入社會后,在使用短信、微信等社交軟件時就會懂得基本的文明禮儀。只有每個人都尊重基本的網絡禮儀,才能讓網絡空間變得清朗。
手機是當下導致學生與家長和教師產生矛盾的重要因素,甚至會成為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的重要“燃”點。在手機使用管理方面,一定要有制度、有規則,并嚴格執行。但是我們面對的畢竟是未成年人,難以杜絕一些違反手機使用管理規則的行為。對此,學校和教師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和包容度,講究批評教育藝術,不能簡單粗暴地制訂和選擇懲罰措施,比如砸、摔學生手機,沒收學生的手機等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引起學生的對立情緒。可以采取比較柔和的措施,比如積分制,即積夠一定的正向分數就可以獲得獎勵,或者積夠一定的反向分數就要接受做服務類的工作等處罰,但要注意相關處罰不能傷害學生的身體和自尊。
在十余年前,手機是一個新生事物,在未來,我們很難預測孩子的人生會出現哪些更新的工具、更新的事物。現在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和管理手機,那么將來學生走上社會,才有可能在面對更新的事物時做到正確駕馭、合理使用。
手機是學生未來生活的必需品,學會正確使用手機是一門必修課,也是當下教育的一部分。學生手機使用管理折射出學校的管理理念和育人水平,必須堅持“管”與“教”結合,化危為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