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前面,把最想說的先說。
越來越多的人使用Kindle閱讀,但是買499版的,還是899版的,相信不少人猶豫過,簡單開箱及對比,給大家提供點參考。
樓主是重度懶癌患者,自從認識張大媽以來,曾多次想寫個開箱及簡評,如Garmin Forerunner 235開箱及與Vivosmart和小米手環對比、大行P8+我的4+2騎行生活、土木工程畢業生聊聊房屋裝修等,都想向張大媽及張大媽的子民們匯報溝通下,但鑒于病入膏肓,一拖再拖。湊巧入了白色版499元的Kindle7代,就從7代的開箱開始慢慢治療我的懶癌吧。
最早使用電子設備長時間的看書,應該是在2006年左右,在Palm treo 650上,或許現在很多人并不清楚當年Palm當年的如日中天,當年樓主第一次看到treo 650后,即在第一時間用可以買不少饅頭的錢換了一個,Palm的系統(易用性及反應速度,甩當時火熱的塞班系統n條街)、qwer的鍵盤、320*320像素的屏幕,至今依然念念不忘。2.5寸的TFT屏幕,當時已經算大屏了,慢慢開始了使用便攜電子設備看書的歷程。
樓主標榜自己是愛看書之人,學生時代精力充沛,常常躺床上看書不知不覺就到深夜,現在想想,室友們肯定恨死樓主,半夜想擼擼都發現寢室還有人開著燈。用傳統的電子屏幕看書久了時常眼睛會生澀難受,雖然很早就知道亞馬遜Kindle,也知道亞馬遜憑借Kindle開創了電子書的商業模式,但一直覺得一個只能看書的電子設備,just so so,不值得購買(其實主要是樓主24純鐵屌絲,窮),直到偶然的機會入了Kindle Paperwhite2,從此樓主一直稱聲波牙刷及Kindle是樓主入過最喜歡及滿意的電子設備,到哪里都帶著Kindle,后來也給老婆入了Paperwhite2。
對于我,kindle的優點是:媲美甚至可說是超越紙質書的E-ink顯示效果、不傷眼睛的背光、方便的電子書推送、只能看書、合適的尺寸、超長續航。這些優點,好像缺了那個都不太方便,而簡簡單單的Kindle集了大成。如果說Kindle的缺點,認為最大的缺點是容易看書入迷,錯過對面的熱火妹子,Kindle和妹子,兩種不同的酸爽吧。
說說只能看書吧,許多人會覺得,這也算優點嗎,聽著音樂、吃著火鍋、看著書,多好啊。千真萬確,只能看書恰恰是Kindle的一大優點,至少在我看來是的。在電腦上看書,qq聊天信息來了,在手機上看書,要查個資料然后馬上微信來了,平板電腦上看書,不知怎么回事開始打個小游戲了,瀏覽個網頁吧,而Kindle的只能看書,只能安安心心的看書,不知不覺已經看了一個小時了。Kindle要集成個MP3功能,并不增加多少成本,但按我的使用經驗來看,不增加更佳。
其次,簡單說說不傷眼睛的背光,關于背光的原理,已經有各路大神反復科普過了,我僅說說我的實際體驗,我以前用手機看書,一般連續一個小時左右,就眼睛生澀、淚水潸然,但用E-ink的屏幕看書,至少在我經歷的時間里沒有過眼睛不適的現象,為了眼睛健康,Kindle也值得擁有。
2015年五一期間在國美買了冰箱及洗衣機,送了239的積點相當于239軟妹幣,直到前幾天國美工作人員電話提醒積點要過期了,于是4月的最后一天到國美實體店,原計劃用積點買個不需要再額外貼錢的小家電,風扇什么的,坑爹的是,國美最便宜的落地風扇也要399,而差不多的在JD上在200以內。瞎逛了一會,竟然發現有Kindle7代在賣,只剩一臺白色,欣然拿下。
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入門版):167 ppi電子墨水觸控屏、無內置閱讀燈、超...
樓主每次開箱都簡單快速,覺得包裝只要保護盒子里的東西不壞即可,沒錯,樓主就是這么務實,或許這里面少了很多樂趣。
依然是黑色的主色調,簡潔、大方的設計,但質感比當時的Paperwhite2感覺要差。雙層包裝,里面的才是真正的開箱喲。
抽出后盒子背面,內置Wifi、4GB存儲、無反光、觸摸屏,主要特點很清楚。樓主喜歡觸摸屏的設計,可以把邊框設計的比較小,當然有不少朋友喜歡寬邊框便于閱讀時握持,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樓主有一塊Garmin Forerunner 235的跑表,操作使用按鍵而無觸摸,樓主倒常幻想如果是觸摸屏設計應該會更愛。
曾經覺得Kindle Paperwhite2的黑色包裝盒很有設計感,傾斜的外包裝邊框(盒子早就仍掉了,是否現在的Kindle Paperwhite也和Kindle7一樣了)和拉鏈式的撕口都記憶猶新。
現在的撕口是在一張貼紙上,記得以前的撕口是直接做在包裝盒上的,當時覺得包裝盒很有創意。
開箱,開箱,從此,,,,,
首先映入眼簾滴是micro USB口的數據線,充電器下是說明書和保修卡,最下面不動滴才是白色Kindle7。
全家福,樓主覺得里面真正有用的也就數據線和白色Kindle7了,其余的通通收掉,過兩天扔掉得了。
真滴不是貼紙,驚艷于它媲美高精度印刷紙質書的顯示,遙想當年第一次接觸Paperwhite2時候,一度以為這是印刷在上面的貼紙,作為工科生,我相信科學,但當時確實是被生生的震撼到了。
第一次開機,相對于白色,樓主更喜歡黑色。開箱到此結束,簡單開箱,或許開的人快感挺強的,但看的人也就覺得繁瑣了。
安利大家買Kindle的文章已經很多了,誠如文章第一句,就我實際體驗來說,Kindle你值得擁有,會給你帶來不少改變。但很多人依然會糾結于買499的無閱讀燈版Kindle,還是買899以上的Paperwhite及voyage,以下簡單對比,并給出樓主的建議。
大方向來說,Kindle7和Paperwhite2區別主要是:外觀及重量、背光燈、分辨率、軟件,以下逐一說明。
初拿到Kindle7,外觀是最明顯的變化,Paperwhite2手感明顯好于Kindle7。
背蓋的材質,Kindle7背面主要是塑料,觸感生硬,而Paperwhite2后面有一層報薄薄的類似于硅膠的涂層,略帶磨砂,觸感柔和。
邊框和背蓋過渡的處理,Paperwhite2的邊框較窄,從邊框到背蓋過渡很緩,且有較大的圓弧過渡,而Kindle7則邊框較為寬,且過渡是一個平面,對視覺效果及握感均有一定影響,實際把兩個Kindle放到片面上,會發現其厚度并沒有多大區別,但實際握持卻感覺Paperwhite2要好不少,而且是質的區別,或許是邊框的過渡方式及后蓋材料綜合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說,鑒于較為脆弱的E-ink屏幕,大多數用戶都會考慮給Kindle一個保護套,或許能大大的減輕這種質感和手感的差距。
機器正面和重量,對樓主這樣較為務實的人來說并無有影響的區別。正面屏幕和塑料交接觸有微小區別,已經被我忽略了;至于重量都是200克多一點,都比想象中的感覺輕便,個位數的重量區別可以忽略不計。
背光燈是使用體驗上的較大區別了,對于買家主要看閱讀環境,說的再直接點,就是是否會半夜在枕邊看書,如樓主是喜歡半夜醒來枕邊看書的,那么有無背光就顯得尤為重要了,Paperwhite2的背光樓主晚上一般調節到7左右覺得最舒服。
綜合起來看,個人認為選擇499還是更貴的,是否需要背光燈是真正決定性因素。而且,這個對于大多數買家來說都是容易考慮的。
說實話,一開始我認為Kinle7和Paperwhite2的分辨率都是212ppi,直到查了參數后才知道Kindle7是167ppi,而Paperwhite2是212ppi,這也從一方面說明其實167ppi的屏幕的分辨率是足夠的。然后仔細對比才發現顯示效果上有細微的差別,對于我不看漫畫及pdf且喜歡較大字體的人來說,這種細微的差別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當我把分辨率調整到最小時,顯示確實有可見的差距,而當字體從小到大,調整到第三第四個后,這種可見的差別就可以忽略了,字體大小總共有8個選項,我通常選擇第六個大小,看起來比較舒適,我老婆一般喜歡選擇第五個,所以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喜歡一屏上密密麻麻全是字的話,且看漫畫和pdf的話,分辨率的差別是可以忽略的。
兩個Kindle都更新到5.7.4系統,軟件系統上的差別很細微。或許現在Paperwhite的顯示也已經和新版Kindle7一樣了。有些許差別主要是待機、喚醒和主頁界面,這種差別我依然認為是可以忽略的。
待機界面,Kindle7待機時的圖片是書籍推薦,而Paperwhite2是內置的圖片。
按下位于底部的喚醒鍵后,Kindle7在屏幕下部提醒“滑動以解鎖 Kindle”,滑動后解鎖,而Paperwhite2在按下喚醒按鍵后直接進入,不需要滑動解鎖,更為快捷。
在主頁上,Kindle7在屏幕底部有書籍廣告,而Paperwhite2則沒有,更為干凈。
Kindle是值得擁有的電子設備,能帶來驚喜的閱讀體驗并讓你愛上閱讀。
從樓主的對比體驗來看,經濟允許的條件下,建議選擇Paperwhite及以上版本,這個是不言而喻的。
如對價格較為敏感,則主要在于你是否需要背光閱讀功能,否則,實際體驗的提升對于400左右價格的提升并不明顯,從務實的角度看,個人認為并不值得。
以上僅供朋友們參考,并請批評指正,第一次寫原創,相信以后會更好。
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是否渴望擁有一個能夠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的神器?亞馬遜Kindle for PC,就是你的最佳選擇!這是一款免費的電子書閱讀和管理軟件,專為Windows用戶打造。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有電腦,就有Kindle的世界。
亞馬遜Kindle for PC,無需Kindle設備,只需一鍵登錄,即可同步你的所有Kindle書籍。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是否有Kindle設備,只要你有亞馬遜Kindle for PC,你的閱讀就不會中斷。Whispersync技術,讓你的閱讀進度無縫對接,讓你的知識和思考,隨時隨地都在延續。
亞馬遜Kindle for PC,不僅僅是一個閱讀器,更是一個知識的寶庫。內置詞典,讓你在閱讀中隨時查找生詞,無需打斷你的閱讀節奏。內建搜索功能,讓你在書中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內容。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將書籍分類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亞馬遜Kindle for PC,還提供了豐富的個性化設置。你可以自由選擇全屏閱讀模式,調整背景顏色和屏幕亮度,讓你的閱讀更加舒適。你還可以選擇閱讀電子教科書,讓你的學習更加便捷。你可以高亮、做筆記、添加書簽,讓你的閱讀更加深入。你還可以查看頁碼,輕松引用書中的內容。
亞馬遜Kindle for PC,是你的知識伙伴,是你的學習助手,是你的閱讀神器。讓我們一起,用亞馬遜Kindle for PC,開啟全新的閱讀之旅!
ello,大家好,我是靜讀君。
亞馬遜中國在上周五宣布將停止運營其電子書店,用戶不僅一年后購買不了電子書,兩年后已購買的電子書也將不能下載。
靜讀君上周提醒了大家要抓緊下載好已購書籍。有不少粉絲留言表示,書籍太多了,要怎樣批量下載已購書籍?
也有用戶已經試過保存書籍,但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下載的書籍沒法在美區使用,下載不了個人文檔等等。
其實亞馬遜中國官網支持批量下載電子書和個人文檔,一次最多可支持發送200本內容推送到Kindle設備。
www.amazon.com.cn
靜讀君這就來告訴大家詳細步驟,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就知道如何操作了。
進入官網,登錄你的亞馬遜中國賬號,點擊“管理我的內容和設備”。
我們購買的電子書、用郵件推送的個人文檔都能在“內容”一欄中找到。
如果在這里找不到書籍,那你可能需要先添加個國內的收貨地址。在“賬戶及列表”中,選擇“我的賬戶”。然后在“地址”欄目,添加個地址。
這里簡要介紹下“內容”欄的功能。在左上角顯示這兒,你可以選擇“電子書”、“個人文檔”和“字典與用戶指南”。
“電子書”就是你已購的Kindle書籍,“個人文檔”就是你用郵件推送至Kindle設備的書籍或文檔。
顯示電子書時,還能在旁邊選擇“購買的商品”,避免后續將電子書樣章推送到設備中,到時候還得刪除。
右上角的“全選”功能,就能用來批量選擇電子書。我們一次最多可選200本書籍或文件,這也是該網頁一次能顯示的最多內容。所以,如果書籍多于200本,你可以選擇一頁一頁地導出。
選擇你要推送的書籍后,點擊“發送”,你會看到能推送到的Kindle設備,包括Kindle閱讀器、Kindle閱讀APP和Kindle for PC。
此時,選擇你想接收到書籍的Kindle設備即可。不過,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此時你將電子書推送到哪個Kindle設備,就只能在該Kindle設備上查看電子書。
如果你想批量下載和保存書籍,靜讀君建議發送到Kindle for PC。Kindle for PC就是kindle的電腦端應用。因為電腦端的存儲空間更大,更適合長期儲存。
你可以在網上搜索后安裝它,也可以在靜讀君公眾號后臺回復“kindle pc”獲取安裝包。
安裝好后,在Kindle for PC上登錄你的亞馬遜賬號,然后回到亞馬遜官網,點擊“發送”。
發送后,你就能在Kindle for PC上閱讀你的電子書了。而且,你也能在電腦的文件夾里找到這些書籍。書籍的保存路徑,可以從Kindle for PC的工具 > 選項 > 內容里看到。
默認存放路徑為:C:UsersXXXDocumentsMy Kindle Content
補充一下,保存到電腦端的書籍都是以亞馬遜的Asin命名的,不是以書籍名稱命名。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想在其他Kindle設備上查看這些書籍,直接通過USB傳輸到Kindle設備可行嗎?
答案是,不行。直接將亞馬遜書籍拷貝到Kindle設備,打開會出現提示:書籍許可歸其他用戶所有。
為什么會這樣?這就要說到DRM保護了。
DRM,英文全稱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可以簡單理解為:數字版權管理。用來加強保護數字化的音視頻節目內容,文檔、電子書籍的版權。比如當靜讀君用 Cablire 打開一本 DRM 保護的電子書時,會出現這樣的提示——
我們在亞馬遜購買和下載的書籍都會有DRM保護。
雖然不能查看,但是可以作為儲存電子書的一個方法。如果你確實想將電腦端的電子書傳輸到Kindle閱讀器上查看,可以百度或谷歌下DRM的相關內容。
最后,保存在電腦端的書籍要如何傳輸到Kindle設備?以及是否還能通過郵件推送書籍?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在這篇文章找到:Kindle中國電子書店關閉后,如何傳書?內附Kindle換區教程。
請問你還想了解什么內容?歡迎在評論區告訴靜讀君~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