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I最近又開始流行了!不過,這次人們的關注點已經從“E人和I人”變成了“J人和P人”。暫不論MBTI的準確定義,根據網絡上流行的說法,這兩種類型的最大區別是“按計劃行事”還是“靈活隨性而為”。
聽說,J人的桌面,一般是這樣的:
而P人的桌面,則是這樣的:
性格不同的人,有時一看辦公桌or寫字桌便知。有些人的桌面井井有條,看起來十分整潔,而還有一些人的桌面擺放比較隨意。隨手堆放的書本,水杯、食物、充電線,還有各種雜物(?),怎么回事??!不會碰翻水杯嗎!這包餅干似乎去年就在這兒了?這些人真的能從這么一個雜亂無章的桌面上及時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嗎!?
電腦桌面也是同理。
不過,小編并不會教你一些桌面整理小技巧(畢竟小編們的書桌也是形態各異)。事實上,桌面的整潔程度不僅反映著性格,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你的工作狀態和習慣。
大部分人認為,整齊是一件好事,畢竟,過于雜亂的桌子會不斷分散人的注意力,降低人的工作效率。同理,雜亂無章的電腦桌面,混亂的文件夾也讓人找不到東西。2012年的一項調查就發現,每一周打工人都要在自己電腦里找各種數據文檔,平均花費時間2小時。
有時候真的找不到電腦里的文件?。。黰edium
2015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布置了兩種桌子:整潔的和混亂的,并招募了100個大學生在兩種桌子上完成幾項“有挑戰性的”工作(實際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發現,在整潔的房子中的人,能堅持挑戰平均1117秒,而在雜亂桌子上的人,則只能堅持669秒。因此,當時的研究者認為,雜亂的辦公桌會讓人更缺乏毅力,更容易感到疲倦,效率也會更為低下。
亂七八糟的環境會讓人效率降低。|Pixabay
而在2017年,還有研究者征集了不同年齡層的美國成年人完成了一項實驗,結果表明,在年紀較大的人群中,雜亂的情況明顯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而環境的整潔和雜亂確實和人的拖延情況有關。
2016年的調查發現,雜亂的廚房環境有可能讓人覺得心理失控,而心理失控的人則吃了更多高熱量零食。
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凱瑟琳·沃斯 (Kathleen Vohs)研究的是環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在一個實驗中,參與者需要完成調查問卷,也被分到了整潔和雜亂的房間中。完成后,這些參與者還將有機會向慈善機構捐款,以及選擇吃巧克力糖果或蘋果。
結果發現,待在整潔房間里的人向慈善機構捐贈了更多自己的錢(更慷慨),并且更有可能選擇蘋果而不是糖果(選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們似乎更愿意鼓勵別人。
研究中的兩種桌面。|參考資料
不過,這項研究也為桌面雜亂的人正名了!桌子亂也有桌子亂的好處。在另一個實驗中,人們被要求想出乒乓球的新用途。評委評審后發現,處于雜亂房間里的人們的想法更加有趣,更有創意。
沃斯認為,一個雜亂的房間可能會帶來重要的一點:發散性思維或者創造力。而且,實驗還發現,雜亂房間里的人會更喜歡新穎的產品,整潔房間里的人則更愛傳統的舊產品。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表明,環境對人的行為有著明顯的影響。而2012年格羅寧根大學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在凌亂的辦公桌工作的人們更善于做出決策,簡化眼前的任務。
所以,別吵了,桌子亂還是整齊,都各有各的好!最后,專家總結道,當你想要轉換思維的時候,不如讓環境先變化起來。
當你需要一些創造力時,有時并不需要一個靜態的、整潔的工作環境,可以隨意一點,廣泛學習一些未知的事物,找到工作的激情,也不必排布完美的清單和時間表,而是可以先發散思維,做一些草圖或思維導圖。偉大的想法可能就誕生于一瞬。
據說愛因斯坦的桌子就很亂。
完美的工作也離不開嚴謹和專注。等到了執行階段,再根據精確的時間表,有計劃地行事。可以先把桌子上那些分散注意力的東西收拾一下,讓自己神清氣爽。還有些人雖然看起來雜亂,但依然能從中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所謂亂中有序(專家提到,這是一種“非正式”的整齊)。
這兩種環境都各有優點,而生活中真實的情況也很靈活,我們大可以跳出關于J人P人的刻板印象,按照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來隨時調整桌面,以及電腦桌面的情況。
不過,還有研究則反向思考:為什么桌子會亂呢?結果發現:是因為上班壓力太大,情緒疲憊了。
還有一項調查統計了2000個英國辦公室職員,其中20%的職員提到有意思的一點:同事的桌子太亂影響他們上班了!而桌子太亂,也通常是領導評價一位員工的標準……所以……領導你覺得我的桌子怎么樣?
撰文 | Skin
審校 | 阿嫻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8/130806091817.htm
[2]Vohs, Kathleen D., Joseph P. Redden, and Ryan Rahinel. "Physical order produces healthy choices, generosity, and conventionality, whereas disorder produces creativity." 24.9 (2013): 1860-1867.
[3]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537181
[4]https://hbr.org/2015/01/why-a-messy-workspace-undermines-your-persistence
[6]Vartanian, Lenny R., Kristin M. Kernan, and Brian Wansink. "Clutter, chaos, and overconsumption: The role of mind-set in stressful and chaotic food environments." 49.2 (2017): 215-223.
[7]Roster, Catherine A., and Joseph R. Ferrari. "Does work stress lead to office clutter, and how? Mediating influence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indecision." 52.9 (2020): 923-944.
[8]Webster, Melissa. "Bridging the Information Worker Productivity Gap in Western Europ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T." IDC, 2012.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編輯:ArtistET
不是經常發現你的辦公桌面上東西疊疊羅羅,一團亂麻,有時候找東西需要翻遍整個桌子,浪費時間和精力。其實,一個人的辦公桌面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那么,辦公桌面比較零亂的人是什么樣的性格呢?
首先,這類人往往比較隨意、隨性,不會特別在意細節。他們往往認為東西有了固定的位置反而會束縛自己,覺得流動性更大的空間讓工作更加自由和靈活。這種性格的人可能看起來比較放蕩不羈,但實際上他們的思維方式往往比較開放,敢于嘗試新鮮事務,善于創新和發現。
其次,辦公桌面比較零亂的人可能比較缺乏規劃和組織能力。他們可能會被工作中瑣碎的細節和計劃所束縛,會覺得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計劃會讓工作變得過于呆板乏味。但是,這種行動力比較強的人也可能會給自己留下很多事情,進而導致自己陷入一種繁忙的狀態,浪費許多時間,缺乏高效性。
最后,零亂的辦公桌面也可能意味著這個人比較容易分散注意力。他們可能會很難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任務或者想到下一個階段。他們可能很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陷入心流的狀態往往不容易長時間持續。然而,這類人同時也可能代表著很多想法在腦海中迅速穿梭,帶來了在解決問題時的創造性視野。
總之,辦公桌面上的亂象可能會代表這種人的一些性格特征,但也可能會因中間有一些實際情況的緣故。對于辦公桌面比較零亂的人,他們可以更主動地整理自己的工作和想法,把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也更能打造出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視野。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善生的善生
Hi,親愛的值友們,《值無不言》欄目又跟大家見面啦!新《值無不言》旨在邀請消費領域專業達人向社區用戶輸出真實性的選購清單,如果你也想安心地買到性價比最高的商品,請關注欄目#值無不言#~
電腦桌面搭建的風格,可以對標展示電腦主人的性格:如極繁主義,桌面必須要堆砌滿滿的才會安心,功能需要面面俱到;如收納大師,桌面東西可以多但絕不能亂;如亂室佳人,雖然看著亂但找東西一點也不耽誤;那本期邀請到嘉賓——首席生活家@善生的善生,來給大家分享極簡主義的十年桌面進化史,可以為您下一個桌面搭建提供小靈感~
本篇種草多多,各位值友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評論區提問嘉賓~
———————我叫分割線——————————————
十年磨一桌,這套桌面是我在值得買十年,對自己的一個“交代”?...
一轉眼來大媽快十年了, 也見證了值得買一路發展的過程。
從懵懵懂懂,到少年已成。從購物小白,到剁手不斷。這十年,我和很多值友一樣都在陪伴著值得買長大。
看最近很多人在曬桌面,我也來曬一下我的桌面10.0?;貧w初心,一切從簡。沒有恰爛飯,放心看~
這幾年從最初的極簡桌面,過渡到了雜而全。NAS、雷電磁盤陣列、USB擴展等全部裝上?♂?...
好像也不能說誤入歧途,但太多產品堆砌在桌面上,現在看也是雜亂無章。
什么這個軸那個帽,這個NAS那個陣列,該玩的都折騰了一遍。
期間開始 macOS/Windows 雙修,加入多顯示器。
21年開始審美覺醒,逐步開始精簡桌面
玩過電競,裝了臺PC,也裝了臺近乎完美的黑蘋果。
? 拒絕生造需求,一切回歸簡單。
擁抱極簡主義,依然實用萬千。
極簡不是簡陋,錢要花的舒服~
在不損失功能性的前提下,我選擇把各區域拆分。
主力macOS桌面、游戲/跑軟件的Windows桌面、iPad休閑區。
不擁擠不雜亂,常規需求都能滿足,又沒有堆砌生造需求。
新買了張USM風格的桌子,之前的okamura就退居二線了
等了好久的蘋果Studio Display,其實就是之前我5K iMac上的同款,14年的面板。
貴嗎?貴...老嗎?老...好嗎?好...
亮面屏帶來了觀感很通透,這點和霧面屏一區別。
27寸我覺得剛好,之前用久了32寸脖子不太舒服,據說還會有Studio Display Pro。
參數正常水平,說不上優秀,但實際觀看效果我覺得非常能打。
其實就是把5K iMac拆分了,以后每年單更新Mac本體就可以了。
Studio Display除了邊框略寬、不支持高刷和HDR以外,其實也沒什么毛病,當然價格除外
外觀自然是沒說的了,一如既往的Apple
360°無死角好看的那種
可惜的是只有一個雷電接口,所以是無法往下組菊花鏈的
這倆HomePod差不多都是首發時候的,陪伴我已經很久了。一個美版一個國行,沒想到現在也成了理財產品了
今年HomePod會有更新,不急的話可以安心等了。
配了個木頭支架,還挺好看。主要是可以擺在屋里,從桌子上移開。
既省了地方,也更利于空間音頻。
HomePod延遲的問題無解,我只用來進屋喊一句「Hi Siri,來首我喜歡的音樂吧」,以及控制一些HomeKit設備。
因為HomePod作為Mac音箱是不合格的,不論是影音還是監聽都不行,所以我又添置了一套真力的 G One(G1)有源音響
有一說一,如果你喜歡音樂,又在意設計上的審美導向,那真力(GENELEC)你一定是繞不過去的。
材質、涂層、設計、手感,都非常符合我的口味。
放在桌面,賞心悅目
真力G系列有G1 到 G5 一共五個從小到大的型號,還可以搭配F系列低音炮組成2.1聲道。
我因為追求極致的簡約風格,所以只購置了一對G1。3英寸低音單元的小音箱,放在桌面也不占地方。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我一直在給桌面做減法,這點真力的理念倒是和我很契合。
背部除了倒相孔、支架孔位、調節撥桿之外,只有一個電源鍵。
傳統品牌的那些繁瑣操作一概從簡,輸入只有一個RCA蓮花口。
背部三個開關負責音色調整,整體給用戶的感覺不會那么「理科向」。
所以你只需要一根RCA線,就可以兼容各種影音設備。
每一只G One都會附帶一根RCA - RCA線、和一根3.5mm – RCAx2(一分二線)。家里大部分設備都能連接,不用再去單獨買線材了。
之所以要這樣設計,因為G1其實是自帶功放的。雙功放一對一驅動高低頻單元,也就是主動分頻技術。
具體的就不展開了,我們只需要知道真力把功放內置到了音箱內,每個發聲單元都是獨立的功放來驅動。
所以你不用考慮麻煩的功放、解碼,無論前端是電腦、手機、Pad亦或是解碼器,一根RCA線就啦。
精簡化的接口和線材,對于桌面布線也很有幫助。也許這就是芬蘭設計師的理念,處處透著北歐極簡。
所以我只需要簡單處理下桌下布線,就能得到一個無線化的桌面。無論正面背面,都一樣清爽。
真力設計上的一大特色,就是標配了Iso-Pod隔振底座。
高阻尼橡膠材料看起來很Q,可以前后移動、并在15°范圍內調整俯仰角度。
除了可以減少機械振動對中頻染色之外,可調俯仰角度也可以把音箱的聲軸精確的指向耳朵。
說人話就是可以有更好的聽感指向性,不必再單獨購買底座調整了。
因為真力G1內置功放,所以即使前端是Mac也能有不錯的效果。
16寸 M1的MacBook Pro內置了96kHz的數模轉換器,相比于其他Mac的48kHz,在筆電里應該是獨一檔的存在。
首先比較驚喜的是G1的低頻,本身沒有額外購置F1低音炮,我其實對低音是沒抱什么太大希望。
但當MILKK的《Stupid》前奏響起,低頻表現的很有彈性、很動態,但下潛稍顯不如HomePod。
人聲進場后,你能感受到稍顯靠后的中頻很密。相比于HomePod的中頻略空,G1這方面的表現則更完整一些。
最近周杰倫發了新專輯,朋友圈好像過年了一樣
除了新歌,我最近又在懷舊地聽之前的專輯編曲。
拿八度空間里的《半獸人》來說,1分36秒開始進的三角鐵小打,G1還原的清脆鄰耳,和背景鼓聲分離的很干凈。轉進副歌,人聲說唱段落和管樂主旋律同時響起,現在聽依然驚艷,林邁可老師的編曲真的很神。
所以我覺得真力G1,拿來日常聽歌、看片,乃至做剪輯的監聽音箱,都可以給到90分以上。
當然了,如果你對HiFi有著更高要求,那也可以考慮更高階的G2、G3、G4或者搭配F系列低音炮。
音箱部分最后,再放一些G1的照片吧,長得好看的產品我通常愿意多拍一些。
這是沒有多屏和分屏的年代,維多利亞時期圖書館的快速瀏覽器。學者可以同時打開八本大部頭,算是多屏結構的古早版吧。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雙顯布置,實現多窗口內容需求。
雙顯拍出來不好看,但真的還挺實用的。
我選擇把兩臺27寸、同樣四邊等寬的顯示器組在了一起。
型號是明基的PD2725U,4K分辨率,雙雷電3配置。
這臺顯示器我用很久了,在Studio Display到之前一直是主力顯示器。
支架是Herman Miller的FLO。
這支架雖然貴吧,但真的好用。
可以實現單手掛裝顯示器,用料和外觀都不錯。和愛格升、樂歌等,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
Studio Display只有一個雷電3接口,2725U有兩個。
所以我的雷電設備樹,其實是把PD2725U作為主顯、向下做雷電菊花鏈串聯Studio Display,速率均為滿血40Gbps。
MacBook Pro ?? 雷電4擴展塢 ?? 明基PD2725U ?? Studio Display
雙顯可以有更多的可視面積,比如一邊寫內容一邊查資料。
LR修圖的時候,把第二顯示器放大看細節。剪視頻也可以一屏時間線、一屏看素材。
調整到「M-book模式」,和Studio Display的色彩也可以很接近。
而且明基這臺PD2725U除了雙雷電3很方便之外,除了亮度,色準其實要比Studio Display還好一些。
色準平均△E只有0.73,Studio Display的平均△E為1.07。
2725U因為有25區的UC均勻性管控,亮度均勻性也要好一些。希望未來新款增加一下亮度,這臺顯示器就沒什么短板了。
邊框2725U也要更窄一些,我有時候也副屏接Windows。
所以不錯的色彩+雙雷電接口+四邊窄邊框+win和Mac接口均兼容,市面上好像只有這一臺可選了。
Mac全系,對于硬盤都比較“吝嗇”,256G / 512G通常都是不夠用的~
當然你可以增加預算買更大硬盤的,但我覺得把存儲空間分開,后續做外掛更劃算。
Mac自帶硬盤速度快,你可以做日常使用。數據存儲,選擇外接硬盤解決,還可以兼顧時間機器備份。
日常這些擴展硬盤都是隱藏起來的,現在單獨拿出來給大家看一下。
配合Mac自帶硬盤,實現了大容量存儲和高速讀寫的使用需求。
我之前買過一個西數的My Book,但是真的巨吵我就不用了,現在換成了希捷的銘系列HUB桌面硬盤。
體積不大,黑銀配色,正面是USB-C(USB3.2 Gen2)和USB-A(USB3.0)。
日常可以直接接駁硬盤、鍵鼠連接器等。
最大容量可選20TB,對比一下6.1寸的iPhone 13 Pro。
USB3.0規格,頂、底、后方都有散熱格柵,里面的錫箔紙應該是防塵防拆的。
讀寫的時候當然會有聲音和輕微的震動,但不至于炒豆子,這點比我那個WD好不少。
macOS和Windows我都測試了一下,實際大文件寫入雙平臺都在190MB/s左右。
我把這塊硬盤做了一個分區,單獨留給了時間機器。Mac一定要善用這個功能,系統會自動的無感備份。
循環式鏡像備份,但最好比電腦自帶硬盤多預留一些空間,你可以隨時回溯某個節點的硬盤文件。
默認格式Mac和Windows都可以讀取,但做時間機器需要恢復至APFS格式。
希捷自帶的軟件支持鏡像和加密,你可以自行設定以便保持電腦與硬盤端的文件同步。
自打有了MagSafe,我現在其實很少用有線充電了,桌面布置也一樣。
我現在用的是貝爾金,畢竟是蘋果親兒子,第三方里獨一檔。
相比Apple Watch三合一的版本,桌面其實更適合兼顧手機和耳機的二合一。
上方是iPhone的MagSafe磁吸位,下方是耳機無線充電位。
支持MagSafe 15W蘋果私有協議和充電動畫。
下方AirPods位置還帶了指示燈,可以看到實時充電狀態。
桌面實現了供電無線化,隨手放上就能充電。因為是立式,來消息了掃一眼就能解鎖查看。
另外我還有一個帶支架的MagSafe充電器,日常利用率也挺高的。
MagSafe充電器本體是帶支架的,可以立在桌面上。尼龍編織線被,比蘋果那款要精致耐用一些。
支持蘋果15W協議和充電動畫,支架立起來可以放在桌子上刷劇,平時打游戲什么的也可以收起來。
機械鍵盤也就圖一樂,到最后我又回歸了薄膜......
不建議原價購買,可以找靠譜渠道或者第三方多多百億補貼上車,別在海鮮市場買所謂的渠道貨。
蘋果這個新款的Magic Keyboard,又回歸到了Mac Pro時代的黑銀配色,比白色款好看了太多。
手感就正常吧,主要是Touch ID和快捷鍵對Mac來說非常友好。
在系統里,可以直接用鍵盤添加指紋。
登錄賬號、軟件購買、支付就可以隨手用指紋識別了。
Magic Trackpad觸控板、Magic Mouse和羅技 Master 3混用。
本來想買Master 3S的,然鵝目前產品力撐不起首發的售價,等后續打折再說吧...
這篇算是我十年來,對數碼產品、桌面配置和日常需求的思考。
保持熱愛,奔赴初心。不生造偽需求,不堆砌亂產品?♂??♀?。
當周杰倫的咬字越來越清楚,我們的青春就越來越模糊
你看我都開始弄些花花草草了...
我們總要在一些地方放自己一馬,不是這里就是那里,不然太累了。
這間屋子,似乎就是我的烏托邦,我可以在數碼產品的世界里平靜下來。
礙于篇幅其實我只拍了一半,剩下的以后有機會再發吧。
給自己做杯咖啡,不去卷、慢下來,試著做一個周全而理性的人。
之前就經常有值友說我,你這東西都沒什么性價比啊
其實便宜≠性價比,價格不高也≠省錢。我的東西一直在迭代和更新,也持續在買進賣出,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我也有很多買不起和不敢買的東西,最后一句話收個尾吧。
你買不起就是貴,你買得起就不算貴。價高價低是行情,賣出買進是緣分。
我是善生,歡迎關注。
拜了個拜...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