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CSDN(ID:)
以下為譯文:
1980年,Tim -Lee加入了日內瓦著名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該機構聘請他來為幾個實驗室的粒子加速器升級控制系統。然而,幾乎與此同時,這位現代網頁的發明者注意到了一個問題: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家著名的研究機構內進進出出,其中許多是臨時雇員。
-Lee后來寫道:“這些臨時雇員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了解當前的這個系統,既要了解計算機還要了解相關人員。許多關鍵信息都存在了人的大腦中。”
因此,-Lee利用業余時間編寫了軟件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名為的小程序。用戶可以通過這個軟件來創建“節點”——即類似于索引卡片的包含信息的頁面,這些頁面會鏈接到其他信息頁面。“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看過這個軟件并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沒有人使用。最終,保存該軟件的磁盤丟失了,連帶著最初的也匿跡了。”
幾年后,-Lee重回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這一次,他以一種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方式重新啟動他的“萬維網”項目。1991年8月6日,他在alt. 上發布了有關WWW的說明。他還發布了一個代碼庫,他和他的助手Jean-Fran?ois Groff一起寫了這個代碼庫。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庫創建自己的Web瀏覽器。
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為了紀念這個項目寫道:“他們的努力——在18個月內推出了6款瀏覽器——挽救了資金不足的Web項目,并啟動了Web開發社區。”其中最著名的早期瀏覽器當屬——這是由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的Marc 和Eric Bina創建的。
很快就演變成了,但它不是世界上的第一個瀏覽器。該博物館整理的這個地圖()可以讓你更好地了解全球范圍內早期的瀏覽器項目。這些早期應用程序的驚人之處在于,它們已經實現了之后的瀏覽器的許多相關功能。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萬維網應用程序(在成名之前)的發展歷史。
CERN瀏覽器
Tim -Lee于1990年創建的最初的萬維網瀏覽器既是瀏覽器又是編輯器。而且他希望未來的瀏覽器項目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CERN整理出了有關這個最原始的瀏覽器的信息()。如下面的截圖所示,1993年的時候,這款瀏覽器已經提供了很多現代瀏覽器的特性。
1993年,Tim -Lee在NeXT計算機上運行的原始萬維網瀏覽器
該軟件最大的限制在于,只能在操作系統上運行。但是在萬維網瀏覽器誕生之后不久,CERN數學實習生 編寫了一個可以在其他系統上(包括在UNIX和MS-DOS網絡)運行的行模式的瀏覽器。互聯網歷史學家 Bill 解釋說:“所有人都可以訪問這個網絡,那時這個瀏覽器主要由CERN電話簿組成。”
1990年左右,早期的CERN Web瀏覽器
接下來是。這款瀏覽器是四位芬蘭大學生于1991年編寫的,并于1992年發布。是第一款提供圖形界面的瀏覽器。它還可以在頁面上搜索單詞。
1992年,-Lee發表了對的評論。他表示,這款瀏覽器能夠處理各種字體,在超鏈接下方顯示下劃線,用戶雙擊時可以跳轉到其他頁面,還可以托管多個窗口。
他聲稱,“看起來非常聰明。雖然令人費解的是每個單詞的周圍都有奇怪的框,有點像一個選擇框或一個按鈕。但它們都不是,也許是用來處理未來功能的一種手段。”
那么為什么這款瀏覽器未能流行起來呢?在后來的一次采訪中,的一位作者指出,當時的芬蘭陷入了經濟大蕭條,這個國家沒有天使投資人。
他解釋道:“當時我們不可能在芬蘭圍繞開展業務。我們唯一的賺錢方式就是繼續我們的開發,最終讓收購我們。但實際上,我們本來可以再做相對較少的額外工作,就能達到最初的水平。我們本應該做完,并在幾個平臺上發布。”
瀏覽器
于1992年4月發布。程序員魏培源利用他的基于UNIX的Viola編程/腳本語言,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編寫了這款瀏覽器。James 和 在回顧萬維網歷史的時候寫道:“魏培源并不會演奏中提琴(笑),Viola(中提琴)一詞只不過恰好是視覺交互式面向對象語言和應用程序( - and )的首字母縮寫。”
似乎魏培源從早期的Mac程序中獲得了靈感,這款瀏覽器允許用戶構建格式化超鏈接文檔的矩陣。后來他回憶時說:“當時,非常引人注目,這是一款人盡皆知的超級鏈接程序。但是這款瀏覽器并不夠全面,只適用于Mac。而當時的我甚至連Mac都沒有。”
但是,他可以訪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驗計算中心的UNIX X終端。“我拿到了一本手冊,然后通過這本手冊學習了基本概念,并在X-中實現了它們。”除此之外,更讓人驚奇的是,他還通過自己的Viola語言創造了這款瀏覽器。
最重要和最具創新性的一個功能是:允許開發人員在瀏覽器頁面中嵌入腳本和。這為20世紀90年代后期各個網站上掀起的基于Java 功能的巨浪埋下了伏筆。
魏培源還在自己的文檔中記載了的各種“錯誤”,最顯著的一項是無法訪問PC。
當時,魏培源承認還在研究這些問題......,然而,-Lee在的評論中總結道:“這仍然是一款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非常簡潔的瀏覽器:非常的直觀和簡便。其中的額外功能可能超過了90%的用戶的實際用途,但這些也正是有經驗的用戶渴望的功能。”
超媒體瀏覽器
Midas & Samba
1991年9月,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 ,簡稱SLAC)物理學家Paul Kunz訪問了CERN。返回SLAC后,他建立了北美的第一個Web服務器。Kunz對SLAC的首席圖書管理員 Addis說:“我發現Tim -Lee正在開發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軟件。這個軟件正是你們的數據庫需要的。”
Addis同意了,他將研究中心的關鍵數據庫放到了網上。不久之后,物理學家建立了一個服務器。
1992年夏天,SLAC物理學家Tony 編寫了Midas——一款面向斯坦福物理學界的圖形瀏覽器。Midas用戶的最大優勢在于,這款瀏覽器可以顯示文檔的附錄,這個功能受到了物理學家的青睞,因為它能夠準確地再現紙上潦草的科學公式。
2001年美國能源部評估SLAC的進展情況時表示:“隨著這些關鍵的進步,高能物理學社區對Web的使用急劇增長。”
與此同時,CERN的同事和 發布了第一款電腦上的Web瀏覽器。和講述了Samba的發展。
對于來說,Samba的開發進度非常緩慢,因為每訪問幾個鏈接它就會崩潰,而且沒人知道原因是什么。Tim -Lee在1992年9月的一份時事通訊中宣布:“這款Mac瀏覽器還有很多bug,第一個讓Samba跑起來的人將收到一件W3 T恤衫的獎勵!”最后這件T恤衫給了的John ,他找到了這個bug,并幫助 推出了一款可以使用的Samba。
-Lee表示:“Samba是將我在NeXT機器上編寫的原始的WWW瀏覽器的設計移植到Mac平臺上的一次嘗試。但是未能在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 for ,簡稱NCSA)推出MAC版的之前完成,所以就被埋沒了。”
Samba!
歷史學家和解釋表示:“是1993年Web出現爆發性增長的導火索。”然而,如果沒有先驅者們,以及NCSA的伊利諾伊大學辦公室為他們配備最好的UNIX機器瀏覽器網頁沒有聲音,那么這一切就不可能發生。NCSA還有一位名叫傅萍的博士,她是博士計算機圖形學專家,曾經參與過《終結者2》中變形特效的工作。當時她聘請了一位名叫Marc 的助理。
傅萍建議她的新助手時說:“你可以編寫一款圖形界面的瀏覽器嗎?”她的助手問:“什么是瀏覽器?”但幾天后,NCSA的工作人員Dave 演示了 的早期行瀏覽器以及魏培源的。然而,就在這個演示之前,Tony 發布了第一版的Midas。
Midas讓欣喜若狂,他給寫信時說:“太棒了!太讓人震撼了!太令人欽佩了!”后來,讓NCSA Unix專家Eric Bina幫助他編寫了自己的X瀏覽器。
提供了許多新的Web功能,包括視頻剪輯、聲音、表單、書簽和歷史文件的支持。和表示:“令人驚訝的是,與所有早期的X瀏覽器不同,這些功能都是在單個文件中實現的。”
“安裝這個瀏覽器非常簡單,只需要從網絡下載然后運行即可。后來,因
標簽而成名,因為這是第一次瀏覽器允許你將圖像放入行內,而不是像Tim原始的NeXT瀏覽器那樣彈出一個不同的窗口。這個功能可以方便人們制作的網頁更像他們習慣使用的印刷媒體。盡管這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但顯然注意到了這個需求。”
后來,Tim -Lee表示:“我認為Marc做得非常好。這款瀏覽器非常易于安裝,而且他還通過電子郵件日以繼夜地修復bug。如果你發一個bug報告給他,兩個小時后他就會把補丁發給你。”
回想起來瀏覽器網頁沒有聲音,最大的突破點可能在于它是一個跨平臺的瀏覽器。1993年1月23日,在www-talk小組上自豪地宣布:“沒有人賦予我特別的權利,因此我發布了X-。”幾個月后,Aleks Totic推出了他的Mac版本。相應的 PC版來自Chris 和Jon 。
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展覽表明,瀏覽器基于Viola和Midas。它使用了CERN代碼庫。“但是它與其他瀏覽器不同,它很可靠,即使業余愛好者也可以輕松安裝,而且不需要單獨的窗口,也可以很快在網頁中添加彩色圖形。”
瀏覽器,適用于X 、Mac和微軟
一位來自日本的人
然而,并不是當時唯一的創新。在同一時期內, 堪薩斯大學的學生Lou 也改編了一版面向校園的超文本瀏覽器。這款瀏覽器于1993年3月推出。歷史學家說:“Lynx很快就成為了沒有圖形的字符模式終端Web瀏覽器的首選,而且至今仍在使用。”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的Tom Bruce也為個人電腦編寫一個Web應用程序。”和表示:“因為那些是律師喜歡使用的計算機。”Bruce于1993年6月8日推出了他的瀏覽器Cello,“很快這款瀏覽器的下載量就超過了每天500份。”
Cello
6個月后,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和他的團隊于1994年10月13日發布了 。他、Totic和緊張地將這款應用程序掛到了FTP服務器上。后來在回憶這個時刻時說:“當時,我們呆呆地坐在那里,苦等了五分鐘,結果什么都沒有發生。五分鐘后,突然第一個人開始下載。那是一位來自日本的人。我們發誓我們會送他一件T恤!”
但是,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僅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做到創新。Web瀏覽器經過世界各地有遠見的人推動,才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些人往往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有些人出于好奇心,有些人有實際的顧慮,而有些人只是為了貪玩。他們各自的天才之舉催生了整個過程。Tim -Lee也堅持認為這個項目應該保持協作,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
他表示:“最初Web的發展非常踉蹌。為了保持這個希望的火種熊熊燃燒,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