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2001年龍芯項目組成立,到2008年龍芯公司誕生,20多年來,龍芯CPU從未像今年這樣揚眉吐氣。最近剛發布的龍芯3A6000處理器總體性能與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處理器相當,形象地詮釋了厚積薄發的含義。龍芯3A6000是4核8線程的規格,對標的是酷睿i3-10100,至于第10代酷睿那些核心更多的型號,龍芯也很快會推出后續產品去與它們對應。

    在酷睿14代已經推出的當下,第10代酷睿i3已經不怎么起眼,不過我們不能只盯著差距而忽略龍芯的進取。以往的龍芯看似前路茫茫,現在的它已能拽住市場主流CPU的尾巴,那么未來有朝一日,龍芯CPU是否能與Intel、AMD以及ARM的產品齊頭并進呢?

    龍芯CPU從零開始的追逐

    從1971年到2001年,這30年間是集成電路和CPU技術高速發展的階段,CPU的集成度和運算速度呈指數級增長,平均18個月翻一番,30年間CPU性能提高了百萬倍。不過因為CPU性能越來越高,所以性能翻倍的時間間隔也越來越長。從2001年到2010年這10年,Intel CPU的單核性能上漲了十多倍,但從2011年至2020年這10年,同級別Intel CPU的單核性能只翻了一倍。然而,Intel在這20年之所以能保持著單核性能近乎線性增長,說明它其實是游刃有余的。果然,在AMD給予Intel“驚嚇”之后,Intel第12代酷睿的性能突飛猛進。雖然從第12代酷睿到酷睿14代,Intel又恢復了以往的節奏,但誰也不知道它是否留有余力。

    2001年國內的CPU設計技術已經與世界脫節20~30年,龍芯CPU在這一年才開始孕育,準備挑戰已經成長了30年的x86 CPU產品。

    由于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龍芯不需要從Intel 4004的水平做起,但第一款龍芯CPU——龍芯一號的性能極低,只與Pentium(586)同級別,這些古老的CPU甚至運行不了SPEC_CPU_2006。龍芯一號的性能不到同年Intel Pentium4的1/20,假如用SPEC_CPU_2006對它進行測試,按比例算成績就只有0.2分左右。因此,縱然開始幾年龍芯CPU性能每年都翻倍,但增長的絕對性能卻不到Intel的零頭。測試成績從0.2翻倍到0.4,再翻倍到0.8……還要再翻兩次才能抵消Intel每年上漲的兩三分。如此推斷,在接下來的十來年里,龍芯與Intel的絕對性能差距會越來越遠,這令最有信心的人也逐漸迷茫。

    2006年之后,因為某些原因,所有與“芯”有關的項目都備受質疑,在各種壓力下,龍芯項目組開始急于求成。單核性能不足那就做多核,提升通用處理性能太難那就去提升專用性能,于是接連誕生幾款看似強大的產品:4核的龍芯3A1000、浮點運算速度達到192GFlops的8核龍芯3B1500。龍芯3B1500的浮點性能甚至超過了Inte酷睿i7-980E,可是絕大多數應用軟件需要的是單核通用處理性能,再強大的浮點性能也無法讓各種軟件都流暢運行。從2006年到2015年的10年間,龍芯CPU的單核通用處理性能提升緩慢,哪怕是特定行業的客戶也視如敝屣,龍芯的發展境況雪上加霜。

    2011年龍芯重整旗鼓,確立了桌面CPU的研究重心——提高CPU單核通用性能,并決定在每GHz的性能達到主流水平之前,最多只做4核CPU,放棄當時的眾核路線。因為資金不足,龍芯開始“減員增效”,又分散了大量的精力設計能賺錢的嵌入式CPU,以維持桌面CPU的研發,新核心的研發進度被拖慢。龍芯3A2000仿真測試完成后還要等著籌集流片的錢,直到2015年才正式降生。在間斷等待期間,龍芯的研發者也沒有閑著,比如同步多線程、二進制翻譯、動態調壓調頻等都誕生于這個階段,只是要經濟狀況好轉、技術條件成熟之后才能把科研成果變成商用產品。

    龍芯3A2000改用國內40nm工藝,主頻從龍芯3B1500的1.5GHz降回1.0GHz。但因為每GHz的性能提高到了2.5倍,所以單核性能達到Intel Pentium 4的水平。4核的龍芯3A2000整體性能是Pentium 4的3倍以上,應對普通的辦公已經沒有問題。

    龍芯3A2000幫助龍芯實現了扭虧為盈,2017年發布的龍芯3A3000則是更換工藝提高頻率的版本,龍芯已經啟用了Tick-tock的策略:一代升級工藝,一代升級核心。2019年發布的龍芯3A4000使用了新設計的核心,每GHz的性能接近AMD的Zen核心。龍芯3A4000成為龍芯與Intel性能差距的轉折點,它們的距離不再是越來越遠。接下來,龍芯3A5000升級工藝,龍芯3A6000再次升級核心,通過提升單核心性能,低頻打高頻,一舉把與Intel的差距縮短到了3年。從龍芯CPU的進步趨勢,我們看到了龍芯追趕Intel產品性能的希望。

    龍芯敢與群雄逐鹿的底氣

    如果只看CPU性能是否接近,前段時間有家公司找Intel做的OEM產品當然更加接近Intel CPU的性能,但是它不可能用Intel的產品去戰勝Intel。同樣,依賴國外授權的架構和IP核也不可能戰勝規則的制定者。

    只要CPU中使用的標準、專利、關鍵技術等都由國外掌握,或者依附國外的軟硬件生態,就隨時可能失去競爭的資格。如果不想前進的路上突然出現深淵,就必須提升自主的層次。龍芯是極少數主動提升自主層次的國產CPU企業之一,少有CPU企業像龍芯這樣不但自己設計指令集、建立自主軟硬件生態,還力求所有IP核都自主設計。

    龍芯二十多年時間累積了上百個IP核,覆蓋了CPU功能的方方面面。這里我們列出了龍芯自主設計的重要IP核,不含已經淘汰的版本。其中用在龍芯3A6000中的全部IP核全都是自主設計。自主的LoongArch指令集和自主設計的IP核,使龍芯設計CPU時完全不必依賴外部授權,有底氣面對一切封鎖和制裁。

    很多人認為,因為龍芯不能安裝Windows,就注定會讓用戶望而卻步。這只是一種弱者思維,任何強大的生態都有弱小的時候,并且龍芯LoongArch指令集的軟件生態已經越過了拐點,正在從“能用”向“好用”轉變。對于Linux桌面和服務器用戶來說,使用龍芯電腦與其他電腦幾乎沒有區別,各種開發工具、開源軟件、國產常用軟件等都有龍芯版本,Linux軟件生態的成熟度已經與x86和ARM是同等水平。

    很多Linux用戶會用Wine運行Windows軟件以彌補Linux的不足,在基于龍芯LoongArch架構的電腦上也同樣可以這么做。盡管Wine和Windows軟件都只支持x86架構,但龍芯憑借自己的二進制翻譯技術能把它們一并翻譯。龍芯的目標是基于龍芯的基礎軟硬件發展自己的應用,但作為過渡手段,還要通過二進制翻譯技術兼容部分x86和ARM的應用。龍芯還用二進制翻譯徹底解決了困擾Linux幾十年的打印機兼容性問題,在龍芯電腦上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版的打印機驅動,即使x86版的Linux也沒有這樣的能力。龍芯這種一邊發展自主軟件生態,一邊“收割”Windows應用軟件的策略,使龍芯電腦可用的軟件迅速豐富,基本掃清了桌面和服務器的應用障礙。

    而在嵌入式行業,龍芯的策略是把CPU架構及核心授權出去。龍芯是國內唯一向其他組織授權通用CPU指令集和IP核的公司。放眼當世,這樣的企業不外乎Intel、AMD和ARM,現在還加上龍芯。而依賴Intel、AMD和ARM授權的CPU廠商,則不具有二次授權的資格,甚至不能對指令集和IP核自主升級。

    LoongArch指令集授權正在籌劃,龍芯設計的CPU核心已經向10家公司和組織開放授權,其中雄立科技已經完成了產品化,成為第二家設計和銷售LoongArch架構CPU的企業。

    優秀的CPU一定有優秀的核心

    我們知道CPU是由很多功能模塊組成的,大到CPU核心,小到溫度傳感器,各種功能模塊都統稱為IP核。大多數CPU企業都是購買CPU核心、內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等各種IP核再集成為CPU。國內只有龍芯因為積累了完備的IP庫,可以不依賴外來IP核。

    CPU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龍芯二十多年來大約設計了14款CPU核心。龍芯的CPU分為三個大系列,命名為1、2、3系列或小、中、大系列。龍芯CPU核心的型號也極其直白,比如LA132的第一個數字“1”表示單發射,后來的“32”表示32位,LA664就是6發射64位。

    1號系列CPU核心用于低功耗嵌入式設備,其中LA132的用途及每GHz的性能對標ARM Cortex-M4。龍芯的合作企業有用它做SSD主控的、做智能門鎖的、做機器人玩具的,還有做跑步機的……

    2號系列CPU核心面向的是中高端工控、網絡設備、輕薄筆記本等。其中LA264對標的是ARM Cortex-A55,LA364對標ARM Cortex-A75(實際上LA364每GHz的性能與Cortex-A76更接近)。Cortex-A76工藝下限是TSMC的16nm,推薦7nm,而LA364僅要求28nm工藝即可,使用12nm工藝時就能達到與使用7nm工藝的A76相近的頻率,更符合國內實際情況,也更有性價比。

    3號系列CPU核心用于桌面和服務器CPU,龍芯3A6000的核心就是LA664,上一代龍芯3A5000的核心是LA464。龍芯3號系列的核心經過了4次大版本迭代,LA664架構的龍芯3A6000的總體性能已經演進到了第10代酷睿的水平,在一些測試軟件下,單核心同頻性能甚至能達到挑戰14代酷睿的水平。

    4個代次的CPU核心不只是規格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大版本都進行過多次改進,通過優化微結構實現性能提升。設計CPU微結構的細節是CPU企業的秘密,除了微結構本身,還有設計思路、優缺點、多種方案的抉擇過程……只有高質量的設計鍛煉,才能融會貫通。如果以為買到一套CPU核心源碼就能具有同等的能力,那就像學渣以為拿到學霸的試卷就能并列第一那樣滑稽。

    因為LoongArch的設計比MIPS優秀得多,所以在GS464V被LA464替換之后,每GHz的性能提高了10%左右,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不過LA464畢竟不是專為LoongArch設計,很多指令是通過微操作進行兼容處理,因此基于LA664的龍芯3A6000這款CPU才是LoongArch更合適的載體。LA664的規格提高了很多,微結構也有重大突破,每GHz的性能提高了60%以上。特別是增加了超線程支持后,多核性能提高一倍以上。

    每GHz性能挑戰14代酷睿還不是LA664的極限,據說以LA664為基礎優化出的后續版本預計每GHz的性能還能提高20%~30%。如果能實現,這將是超過Intel處理器,挑戰蘋果處理器的水平。蘋果也是走的高IPC路線,擅長低頻打高頻,只不過龍芯受限于工藝,主頻比蘋果的CPU更低。在工藝落后,也沒有充足的資金多次流片改進物理設計的現狀下,提高每GHz的性能是最具性價比的路線,也是難度最高的路線。

    龍芯CPU未來的產品規劃

    龍芯除了升級CPU核心,其他IP核也在持續改進和增加。比如3A6000中的內存控制器雖然和3A5000的規格一樣,都是DDR4 3200,但實際訪存性能提高了一倍,比第10代酷睿訪問相同規格內存的速度還快,和第13代酷睿差不多,還突破了片間高速互聯技術。龍芯第二代自研圖形處理器核LG200支持圖形加速、科學計算加速、AI加速,并支持OpenGL 4.0和OpenCL 3.0的API。龍芯的這些年進步所形成的技術儲備,使它能更加自由、快速地組合產品,比如最下面一張圖片中沒有實物照片的就是規劃中的新款CPU。

    桌面CPU已經有了3A6000,服務器CPU 3C6000就成了龍芯的當務之急。3C6000集成16個LA664核心,因為單核性能及多核效率提高,通用處理器性能將達到上一代3C5000的兩倍,訪存性能也是3C5000的兩倍。有了3C6000之后,就能使用龍鏈技術(Loongson Coherent Link)把多顆龍芯3C6000整合成核心更多的產品,如32核的3D6000、64核的3E6000。

    同樣比較迫切的是2K3000,它集成了8個LA364核心以及GPGPU。2K3000的單核性能與上一代桌面CPU 3A5000相當,8核并行性能應該非常接近4核8線程的3A6000。2K3000的低功耗、全集成設計使它比3A5000和3A6000更適合輕薄型筆記本電腦。

    最后的7000系列是升級工藝、提高頻率的一代。龍芯7000系列能把頻率提到多少尚未可知,但以龍芯低頻戰高頻的能力,料想能與Intel酷睿14代以及同代的服務器CPU匹敵吧!

    Intel、AMD和ARM都是技術強大、積累深厚的CPU企業,又是各個領域的先行者,龍芯的市場競爭能力遠不如它們。雖然龍芯無論在多么拮據的時候都在堅持研發更好的產品,但市場對龍芯CPU的接受程度又有誰說得準呢?不過市場歸市場,技術歸技術,只要龍芯CPU性能可與Intel這些巨頭齊頭并進,就是自主CPU的大勝利。

    最后我們想說,龍芯就像是無數中國IT硬件從業者的縮影,以不怕成泥的無懼無畏、無意嘩眾的苦干實干,向世界表達中國IT人的倔強。為此,我們特向龍芯3A6000頒發“2023年度國產科技特別貢獻金獎”!

    在龍芯3A6000發布之后,《微型計算機》特地對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戈博士進行了專訪,他在采訪中透露了龍芯處理器當前的研發設計思路,以及研發團隊對龍芯產品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些展望。

    張戈博士

    張戈博士,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長期從事國產“龍芯”系列處理器研發、管理、市場與產業化相關工作。他全面參與了龍芯多款產品的總體研制工作,曾擔任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863計劃,973計劃項目子課題等多個課題的課題負責人,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與IEEE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0余篇,申請專利多項。

    采訪 本刊記者 袁怡男

    MC:龍芯的IPC性能為什么那么強?

    張戈:除了指令集以外,龍芯自主研發掌握了上百款關鍵IP。比如,現在的高速DDR4、DDR5內存控制器,其實很考驗內存訪存帶寬的設計能力。我們龍芯3A6000實測訪存效率對比第10代酷睿都是大幅領先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同頻對比性能會那么好。龍芯大量的DDR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里的PHY、數字模擬轉換接口,都是自己完成的,可以避免成為“卡脖子”的卡點。這和購買第三方IP是不一樣的。未來龍芯還要為實現平臺化和低成本做進一步考慮,不但關注CPU,而且還要關注配套的IP,包括GPU、未來的AI能力配套甚至是時鐘芯片等。

    MC:龍芯3A6000為什么核心/線程數量為4核8線程?未來有沒有考慮更多核心的產品?

    張戈:因為我們認識到,龍芯此前主要的不足點在于單核心的性能不強。這也是此前國產CPU通常會遇到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用的開源或者授權的架構,只能“單核性能不夠,多核心去湊”,所以我們優先考慮提升單核性能。舉個例子,在桌面處理器來看4核心其實夠用了,更能發揮單核的性能優勢,絕大多數使用場景不會需要更多的核心和線程。就好像一群小學生,單純比智力開發水平,正常情況下怎么也比不過一個博士。我們在桌面市場目前更多考慮的是性價比以及低功耗這兩個維度,但龍芯在有了很強的單核心之后,未來會很快在服務器端推出16核、32核以及64核的產品,來大幅度提升服務器市場的并發算力。

    MC:龍芯未來是否會考慮大小核架構?龍芯的大小核內部架構差異性會如何考慮?

    張戈:龍芯未來如果做大小核,應該會考慮讓不同CPU核心的性能不一樣,這樣才能讓成本和性價比優勢真正凸顯。現在龍芯內部就有好幾個不同的IP,比如龍芯3A6000用的LA664,這是前端6發射的64位亂序執行架構。但龍芯也有低端的LA132結構,就是前端單發射的32位順序執行架構。如果因為某種需要組合起來,就可以縮減面積,降低功耗和成本。但總歸首先需要單核心的性能先強大起來,然后再做不同的系列和組合。


    MC:龍芯對于統一內存架構或者大L3緩存怎么看?

    張戈:當算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瓶頸或者說壓力就會來到內存訪存和I/O的能力。龍芯作為通用處理器,就是要保證通用計算能力與訪存吞吐的平衡,龍芯3A6000是四核的結構,配備了16MB三級緩存,總體規模是不小的。未來龍芯會繼續去掌握內存控制器的設計、Chiplet設計,以及包括使用HBM內存這樣嵌入式內存,使其實現與CPU芯片之間的高帶寬互聯,進一步提升性能,并不只是考慮增大L3緩存一個方式。

    MC:龍芯會自研GPU嗎?

    張戈:客觀來講,現在龍芯的GPU配套還不是很成熟。我們現在在做自研的顯卡,因為原來我們主要搭配的是AMD ATI的顯卡,用的是開源的驅動,性能其實是比較偏低的,沒有充分發揮出我們CPU的能力,所以現在我們開始自研GPU。我們現在出的是兩片方案,GPU先不要做到CPU內部,而是做一個外圍的橋片,橋片里面可以包含USB接口、網絡接口以及2D/3D GPU,同時橋片里面也可以再出PCIe接口,對接獨立顯卡。

    MC:我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未來龍芯是否會加入AI加速芯片?

    張戈:未來的計算機確實可能會有AI PC的概念,因為今年炒得很熱,所以接下來龍芯也會把一些8bit、16bit這些高算力、不同精度的高效率加速模塊給做進去。我們認為其實AI芯片本身的門檻并不高,之所以現在沒有去做,是因為眼下我們認為不應該花費更大的精力去研發這一部分。

    1月28日,2023龍芯產品發布暨用戶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如約啟幕。大會以“到中流擊水”為主題,現場發布新一代通用處理器龍芯3A6000、打印機主控芯片龍芯2P0500重磅成果,并對外公布龍芯處理器核IP及龍芯自主指令系統架構授權計劃。龍芯合作伙伴、權威媒體、專家學者、主管部門領導等4000余人齊聚大會,共同見證龍芯新產品發布,共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龍凱在大會致辭中對龍芯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龍芯近年來不斷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國產芯片性能持續提升,產業生態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在大會致辭中表示,3A6000處理器的推出,說明國產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性能上已雙雙達到新高度,也證明了國內有能力在自研CPU架構上做出一流的產品。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表示,龍芯作為北京市技術創新企業的代表,全面發力加速實現自主信息技術的重大跨越,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大會現場正式發布龍芯3A6000處理器。龍芯3A6000處理器完全自主設計、性能優異,代表了我國自主桌面CPU設計領域的最新里程碑成果。

    一、3A6000通用CPU芯片

    龍芯3A6000處理器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LoongArch),是龍芯第四代微架構的首款產品,主頻達到2.5GHz,集成4個最新研發的高性能LA664處理器核,支持同時多線程技術(SMT2),全芯片共8個邏輯核。集成安全可信模塊,可提供安全啟動方案和國密(SM2、SM3、SM4等)應用支持。

    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測試結果,龍芯3A6000在2.5GHz頻率下,SPEC CPU 2006 base單線程定/浮點分值分別達到43.1/54.6分,多進程定/浮點分值分別達到155/140分;SPEC CPU 2017 base單線程(rate1)定/浮點分值分別達到5.05/7.78分,單進程多線程(speed)定/浮點分值分別達到6.66/18.1分,多進程(rate8)定/浮點分值分別達到21.3/21.0分;Stream實測帶寬超過42GB/s;Unixbench實測超7400分。綜合相關測試結果,龍芯3A6000處理器總體性能與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處理器相當。

    龍芯3A6000與龍芯3A5000等龍架構處理器軟件兼容。統信、麒麟等操作系統企業在持續兼容的基礎上均對龍芯3A6000新特性進行全面支持。龍芯3A6000完善了對軟硬協同的二進制翻譯的支持,可提高二進制翻譯效率,運行更多種類的跨平臺應用,滿足各類大型復雜桌面應用場景。

    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在《將自主進行到底》主題報告中指出,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獨立于X86和ARM體系之外的自主生態體系。一直以來,龍芯中科從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發、基于自主指令系統的軟件生態等方面夯實自主信息產業基礎。龍芯3A6000走出了一條基于成熟工藝,通過設計優化提升性能的道路,自主研發CPU的性能完全可以趕上并超過國際主流產品水平。胡偉武認為,由本次發布的桌面處理器龍芯3A6000、在研服務器處理器龍芯3C6000和移動桌面終端處理器2K3000構成的龍芯“三劍客”已具有一定開放市場競爭力。

    胡偉武在介紹基于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的軟件生態時認為,龍架構已建成與X86、ARM并列的Linux基礎軟件體系,得到與指令系統相關的主要國際軟件開源社區的支持,得到國內統信、麒麟、歐拉、龍蜥、開源鴻蒙等操作系統,以及WPS、微信、QQ、釘釘、騰訊會議等基礎應用的支持。

    龍芯中科負責基礎軟件研發的副總裁高翔在介紹龍架構的開源軟件工作時表示,龍架構已得到國際開源軟件社區的廣泛支持,成為與X86、ARM并列的開源軟件世界頂層指令集架構。Linux內核、GCC編譯工具鏈、LLVM編譯器、Go語言、Rust語言、QEMU系統、V8 JavaScript引擎、.NET編程框架、FFmpeg音視頻編解碼加速庫等大量重要的開源軟件社區都已經以較高級別和較完善的程度實現對龍架構的支持。基于這些開源軟件社區發布的軟件版本,可以直接構建龍架構的操作系統發行版。龍芯中科秉持開放、合作的開源生態建設理念,累計向近200個國際開源軟件項目社區貢獻超百萬行源碼。大量國內外開發者也加入龍架構的開源生態建設中,為開源社區龍架構版本開發做出重要貢獻。龍架構的基礎軟件發展已經深度融入國際開源軟件生態體系。

    大會現場舉辦基于龍芯3A6000處理器的整機產品發布儀式。同方計算機、航天七〇六、聯想開天、超越科技、升騰資訊、攀升、國光信息、北方自控、視睿、海爾雷神、寶德網安、百信、黃河信產、大眾電子、方正數碼、西計、北聯國芯、航天龍夢、卓怡恒通、云涌科技、上海華碩、上海六聯、智微智能、高能計算機、騰凌科技、百代存儲、天安星控、派若樂、龍邁科技、眾達、盛博科技、昆山嘉提、江蘇嘉擎、集和誠、迅為電子、馭芯科技、深中微、航普電子、華龍訊達、道蒞智遠、吉斯凱達、配天技術、智流形機器人、松科智能、電科網安、高鴻信安、天融信、銨泰克、寬域、木鏈科技、全訊匯聚、長焜科技等50余家合作伙伴發布基于龍芯3A6000的桌面計算機、筆記本、板卡、存儲產品、網絡安全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等產品。

    二、2P0500打印機主控芯片

    龍芯2P0500是一款適用于單/多功能打印機的主控SOC芯片。該芯片采用異構大小核結構,集成DDR3內存、GMAC、OTG等多種功能模塊,具有打印數據接收、解析和處理,打印引擎控制,掃描時序控制,數據掃描,圖像處理,馬達控制等功能,單芯片即可滿足打印、掃描、復印等多種典型應用需求。龍芯中科基于龍芯2P0500推出打印機、掃描儀、復印機等多種解決方案,并與國內多個主流打印機整機廠家合作,完成打印、掃描、復印等多種應用適配。

    大會現場,長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漢圖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恒科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寧波華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南天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辰光融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高德品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光電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浙江滄田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中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12家打印機廠商與龍芯中科簽訂協議,共建國產打印機新生態。

    三、龍芯CPU核IP授權,拓展龍架構“朋友圈”

    胡偉武在大會報告中指出,在政策性市場帶動下,基于龍架構的自主體系基本形成,但各環節仍比較薄弱。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龍芯中科將秉承共建、共商、共享的理念,與合作伙伴共建龍架構生態。為此,龍芯中科將龍芯CPU核心IP及龍架構指令系統開放授權給合作伙伴,支持合作伙伴研制基于龍芯CPU核心IP及龍架構指令系統的SOC芯片產品。

    龍芯中科處理器核首席架構師汪文祥對龍芯系列CPU核心的研發情況進行介紹。基于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研制的以LA664、LA464、LA364、LA264和LA132為代表的系列化自研CPU核心,產品的性能指標達到同類型產品市場主流水平,可以滿足信息化處理、網絡安全、工業控制、邊緣計算、物聯網等應用的SOC芯片研制需求。

    蘇州雄立科技有限公司、大唐可再生能源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得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領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三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北京得瑞領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北方自動控制技術研究所共十家企業在發布會上與龍芯中科簽署合作協議,使用基于龍架構的CPU核設計超算芯片、專用控制芯片、存儲芯片等多種SOC芯片。龍芯聯合多家芯片合作伙伴共建的龍架構軟硬件生態正在蓬勃發展,形成“眾木成林”的態勢。

    四、全面展示,煥發“芯”活力

    在大會展區,近60家龍芯合作伙伴展出數百款基于龍芯CPU的解決方案,涵蓋信息化辦公、工業控制、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數字五金等多個場景。

    在游戲體驗區,搭載龍芯3A6000處理器的電腦支持暢玩云·原神、古墓麗影等大型3D游戲,在辦公體驗區除可使用QQ、微信、釘釘等常用辦公軟件外,中望CAD、云桌面、WPS、數字孿生開發引擎軟件等行業應用也能流暢地運行在龍芯電腦上,現場嘉賓無不感嘆“龍芯電腦更好用了!”。五金電子區、工業自動化控制區、教育體驗區等特色體驗區也為現場嘉賓帶來“沉浸式”感受。

    五、平行論壇,共探“芯”方向

    大會當天下午,龍架構信息化生態發展論壇、新能源與先進制造裝備論壇、智能控制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合作伙伴、用戶單位的嘉賓發表精彩演講,共同探討自主產業生態建設。

    如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所表示,構建獨立于X86和ARM的新型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龍芯中科將始終堅持為人民做龍芯的根本宗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構建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為實現我國信息產業自立自強而努力奮斗!

    京報訊(記者張璐)11月28日,2023龍芯產品發布暨用戶大會舉行,現場發布了龍芯3A6000處理器。龍芯3A6000處理器完全自主設計、性能優異,代表了我國自主桌面CPU設計領域的最新里程碑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史惠康在大會致辭中表示,3A6000處理器的推出,說明國產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性能上已雙雙達到新高度,也證明了國內有能力在自研CPU架構上做出一流的產品。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表示,龍芯作為北京市技術創新企業的代表,全面發力加速實現自主信息技術的重大跨越,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大會現場發布新一代通用處理器龍芯3A6000、打印機主控芯片龍芯2P0500成果,并對外公布龍芯處理器核IP及龍芯自主指令系統架構授權計劃。

    龍芯3A6000處理器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LoongArch),是龍芯第四代微架構的首款產品,主頻達到2.5GHz,集成4個最新研發的高性能LA664處理器核,支持同時多線程技術(SMT2),全芯片共8個邏輯核。集成安全可信模塊,可提供安全啟動方案和國密(SM2、SM3、SM4等)應用支持。

    龍芯3A6000與龍芯3A5000等龍架構處理器軟件兼容。統信、麒麟等操作系統企業在持續兼容的基礎上均對龍芯3A6000新特性進行全面支持。龍芯3A6000完善了對軟硬協同的二進制翻譯的支持,可提高二進制翻譯效率,運行更多種類的跨平臺應用,滿足各類大型復雜桌面應用場景。

    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在《將自主進行到底》主題報告中表示,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獨立于X86和ARM體系之外的自主生態體系。一直以來,龍芯中科從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發、基于自主指令系統的軟件生態等方面夯實自主信息產業基礎。龍芯3A6000走出了一條基于成熟工藝,通過設計優化提升性能的道路,自主研發CPU的性能完全可以趕上并超過國際主流產品水平。

    胡偉武在介紹基于龍芯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的軟件生態時表示,龍架構已建成與X86、ARM并列的Linux基礎軟件體系,得到與指令系統相關的主要國際軟件開源社區的支持,得到國內統信、麒麟、歐拉、龍蜥、開源鴻蒙等操作系統,以及WPS、微信、QQ、釘釘、騰訊會議等基礎應用的支持。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