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通道:嗶哩嗶哩
如今一兩百元的機箱,不再是過去那種商務風濃重的黑色大箱,畢竟現在裝機群體有很多都是大學生、年輕人,新風潮下的碩一鳳凰U350還是顯得比較時尚、簡約的,第一眼能讓不少人感到好看和清爽,而尺寸大小是近兩年流行的緊湊M-ATX規格,適合放在桌面上使用。
平價的機箱大家應該都會關心用料行不行,實測鳳凰U350的鋼板(最)厚約為1.6mm,玻璃約為2.9mm,整機箱凈重為3.5kg,整體給人的感覺還算結實,完全沒有那種一捏就扁的軟趴趴脆皮感。
平價機箱經常會用大塑料前面板,但鳳凰U350整個機箱都是鋼板組合的,加上側透玻璃,給人還是有那么一點舍得用料的好感在,甚至它的前面板與右側板是一體成型的,邊緣彎曲和接縫處的做工也還不錯,還有白色版的漆面噴涂也都OK,整體確實有著兩百元的質量水準在。
當然它還是有不少地方顯露出其平價定位,它的側透玻璃僅為主板區域是透明,而且這塊側透玻璃的拆裝方式也是與眾不同,它的螺絲固定塊是在機箱內的頂部,也就是需要把頂蓋先拆掉,才能拆下玻璃。
至于內部的主板安裝就更為新奇了,這個鳳凰U350并沒有常規機箱的五金中框結構,而是主板的安裝銅柱就固定在右側面上,比較簡單粗暴,透露出明顯的廉價感,但側面板是足夠厚實穩固,裝好主板后不易變形。
散熱配置上,鳳凰U350在側面板有兩處開孔,而內部的頂端可以最大安裝280mm水冷排,并且頂蓋是大面積網孔,而在底部還有兩個12cm風扇安裝位,以及尾部一把12cm風扇,整體也算是給滿了散熱安裝位,不過這類緊湊型M-ATX機箱的散熱都一般般,應付i5級別CPU+中端獨顯的平臺會更合適。
至于在硬盤安裝支持上,這個小機箱倒是給到一些驚喜,它的前側板可以在上面安裝兩個SSD加一個HDD,還能在機箱內前部安裝一個SSD或一個HDD,總計可以有4個硬盤,這比很多更大的機箱都要能裝。
另外在這塊側面板上面,出廠印有五個圖案和文字,都是機箱的主要賣點,但那些英文翻譯實在有點難繃...好在隨機箱附帶*四張彩印貼紙,可以粘在側板上,圖案還比較好看,可以大大提高整體的美觀程度。
在顯卡的安裝部分,鳳凰U350標稱顯卡最長可以支持到350mm,但實際太長的顯卡會比較難塞入,加上機箱前部還有ATX電源的走線,320mm左右長度的顯卡就很極限了,如果底部要安裝風扇的話,那就選擇2.5槽厚度的顯卡會更從容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鳳凰U350的前置I/O接口帶有Type-C,雖然只是USB 3.0規格的,但已經可以給個贊了,要知道一些400元級的大牌機箱也都還沒有C口,而且它的兩個Type-A接口有一個也是USB 3.0,這樣的USB接口配置對于大多數用戶都是方便好用的。
講真在實際上手后,鳳凰U350機箱在一些細節處理上還是做得比較用心,至少可以感受到碩一他們是有實際裝機試驗過,包括一些卡扣、開口和固定位都是優化考慮的,所以整體而言,它的完成度還是很OK的。
碩一鳳凰U350機箱的售價為199元,從整體做工用料來看,還算是個比較正常的定價,但如今200元左右的競品有太多選擇,鳳凰U350也沒有非常突出的亮點,可能難以吸引到相對挑剔的線上用戶,后續如果價格能再優惠一些或者送點風扇配件之類的,或許會更有性價比。
年一度的臺北電腦展又在我國寶島臺灣如約而至,而著名機電廠商“碩一”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次全亞洲最大的PC盛宴,碩一科技此次展位位于主展區的臺北世界貿易中心1號館C0435號,其展位設計也像是其產品理念一樣,沒去成臺北的網友們,那就來欣賞一組組圖吧。
IMG_3723.jpg
IMG_3724.jpg
IMG_3725.jpg
IMG_3726.jpg
IMG_3727.jpg
IMG_3728.jpg
IMG_3729.jpg
IMG_3730.jpg
IMG_3731.jpg
IMG_3732.jpg
IMG_3733.jpg
IMG_3734.jpg
IMG_3735.jpg
IMG_3736.jpg
IMG_3737.jpg
瞅著最近才剛剛立夏,沒想到廣東30+的天氣就已經發車了,本來前段時間還玩得好好的電腦,現在就跟懶癌晚期似的動不動開始摸魚。望著出租房里年紀比我工齡還大的空調,還有一塊多一度的電費,沒辦法,只好在機箱上想想招了,當初也是信了ITX的邪,體積小是小,可一到夏天溫度那是真頂不住啊,于是果斷下單買個新的。
雖然放棄了ITX,但是新機箱我還是想要盡可能小一些,畢竟行情也不好,誰知道哪天就要搬家呢,所以MATX算是現階段最合適的。經過篩選最終入手了碩一出品的鳳凰U320,別說,14.6升的小身材真沒比我之前的ITX大多少,而且200+的價格可比開空調劃算多了。至于散熱效果嘛,就看這幾乎遍布全身的散熱孔,想差估計都有點難度。
外觀尺寸
U320整體設計比較偏向蘋果風,極簡化的外觀加上類MAC PRO的上下提手,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素雅。其中,碩一的LOGO被放置在了頂部靠前位置,并且螺絲也被細心地隱藏在底部,真正從視覺上做到了去繁化簡。加上長350mm、寬165mm、高265mm的緊湊三圍,對于我這類平時喜歡把主機放在桌面上的用戶來說,不僅賞心悅目,同時也釋放了更多桌面空間便于游戲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U320還有著非常優秀的做工水準,大到整機結構,小到漆面處理,可以說無微不至。其中前臉、后板、背板采用了創新一體成型工藝打造,由整塊板材彎折成型的U型結構,不僅增加了美感,更是將機身強度提升了到了另一個層次。加上0.8mm板材的全面保護,硬件安全自不必擔心。
作為一款MATX規格機箱,U320尺寸僅為長350mm、寬165mm、高265mm,容積卻達到了14.6L。不僅可以兼容全尺寸MATX和ITX主板,同時顯卡支持長度也來到了310mm,優秀的擴展性可以放寬硬件方面的選擇范圍,帶來與ATX規格主機不相上下的性能輸出。
散熱解析
想要在緊湊機身中塞下更高配置的硬件,光有擴展性可不行,散熱也得面面俱到。U320全身遍布了8萬個精雕細孔,其中側板、頂部、底部幾乎被完全覆蓋,而后窗和背板也同樣沒有放過。
可觀的數量級下,碩一還大方安排了兩項專利。一個是底部與后窗位置采用的大小穿孔設計,這兩處可以說是分別負責進風和出風的重要區域,利用大孔可以帶來更大的風量,而小孔也能平衡進灰情況。另外一個則是背板CPU及PCIe槽處擁有的圓形和長條孔陣,屬于是給兩位發熱大戶開了小灶了。
結合整體散熱孔布局,U320形成了一套上下垂直風道設計,這套風道不但符合熱空氣上升原理,更經過了市場多年驗證,在散熱效率上有著顯著提升。并且配合風道,U320還提供了不輸ATX規格的風扇支持。頂部通過支架可擴展出2把8CM或9CM風扇,底部則支持3*9CM或2*12CM風扇,后窗還能再安裝一把8CM或9CM風扇。不管是風道還是風扇,U320都比我之前ITX機箱給的更加合理,相信散熱效果也不會讓我失望。
至于CPU散熱方面,風冷散熱限高為135mm,如果用中低端U搞個下壓式的散熱器也不是問題。但要上高端U,水冷就不得不考慮了。U320的水冷通過機箱側板處的支架進行安裝,240規格。
整機散熱配置,壓制住一般的高端平臺我認為是不用擔心的。CPU可以選擇i7或者R7系列,GPU的話,綠廠的60~70系和紅廠的7700/7600應該也沒問題。雙U基本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就好,額外需要注意一下顯卡長度。我目前裝的還是原來的老配置,R7-7700+RTX 4060 TI。
裝機測試
U320裝機并沒有什么難度,跟其它機箱一樣,最復雜的依舊還是理線過程。不過建議使用M-ATX主板的時候,先安裝電源再裝主板,不然電源支架的卡扣可能卡不上,如果是ITX主板那就沒關系了。
機器裝好試試效果,雙烤25分鐘后,CPU來到71℃,功耗90W,GPU則是68.4℃,功耗165W。雙U的溫度表現都還不錯,均在70℃附近,根本不用擔心過熱降頻。當然,這是雙烤極限下的表現,打游戲的話,肯定只會更低,而且感覺目前這個溫度適當進行一下超頻應該也是能壓住的,后面可以考慮。
永劫無間2K分辨率高畫質下,平均幀率為102 FPS,1% LOW幀為71 FPS,流暢運行肯定沒毛病。CPU和顯卡的溫度也和預料的一樣,對比雙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賽博朋克2077開啟中等光追,1080P高畫質下,平均幀率也有76.83 FPS,最低67.33 FPS,最高則有90.79 FPS。
總結
“小巧玲瓏,五臟俱全”是用戶對M-ATX這類機箱的期待,鳳凰U320顯然對此有過深思熟慮。時尚的外觀設計搭配優秀的做工品質,U320體現出來的并不是無腦堆料,而是卓越設計功底的展現。不管是風道設計,散熱器兼容還是散熱孔數量,都能比肩體積更大的ATX規格,為內部硬件提供穩定運行的條件。再看它親民的價格,我想你也會把持不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