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親臨現場,直擊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全過程。在本次發布會上,小米汽車系統展示了公司在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在技術發布會現場,小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標,是打造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的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做好看、好開、舒適、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同時,小米汽車致力于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斗。在發布會尾聲之際,小米汽車對公司首款產品SU7進行預發布。這款車定位于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發布超級電機V8s,2025年量產“不管花多少錢,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小米汽車一定要在核心領域做到全行業領先水平。”在12月28日舉行的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介紹了小米汽車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五大領域的研發布局。在電驅領域,小米已申請155項專利,已授權60項專利。雷軍表示,轉速高達21000rpm的小米超級電機V6、V6s已成功量產,其性能指標超過保時捷Taycan Trubo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此外,轉速為25000rpm、最大馬力578ps、峰值功率425kW、峰值扭矩635Nm、最高效率98.11%的小米超級電機V8s,將在2025年投入量產。值得一提的是,雷軍在現場曬出的一段視頻顯示,在小米汽車的實驗室內,轉速已達35000rpm。雷軍表示,所有電驅系統完全由小米自研,且自己生產。未來,小米將持續投入電機研發,力爭成為行業領導者。立志做電動車冬季續航之王“小米立志做電動車冬季續航之王。這是我們立的flag,明年新車上市時,歡迎大家檢驗。”雷軍表示,小米汽車與寧德時代共同研發了800V高壓電池包,在安全、續航里程、熱管理等方面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圍繞電池系統,雷軍介紹了小米汽車的四大優勢——“871V碳化硅高壓平臺”、“CTB電芯倒置技術”、“按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標準設計”以及“強大的熱管理,冬季續航無憂”。據介紹,小米汽車將自建電池包工廠。在電池技術研發領域,小米汽車已申請132項專利,已授權65項專利。其中,小米汽車所采用的CTB電池,創新全球最高體積效率——77.8%。該平臺最高可搭載電量為150kWh的電池包,CLTC續航可超過1200公里。在安全方面,小米的電池管理軟件采用全棧自研,小米車云協同安全預警系統可支持24小時云端守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發布會上,小米還發布了公司的超級大壓鑄技術,即9100噸一體化壓鑄工藝。雷軍透露道,特斯拉上海工廠采用的6000噸大壓鑄,最新落成工廠是9000噸,而小米自主設計的一體化大壓鑄系統已超越特斯拉。2024年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作為科技公司,智能駕駛是小米重點投入的技術賽道。”雷軍表示,此前小米汽車已經明確了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目標,即2024年要進入行業第一陣營。在發布會現場,雷軍解釋道,小米汽車之所以在智能駕駛方面擁有如此強的底氣和信心,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小米汽車堅持長期投入,第一期總投資33億元,且已追加到47億元,專屬的智能駕駛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臺,測試歷程超過1000萬公里。第二,小米AI實驗室深度賦能,7年來,3000名AI工程師全情投入,可為小米的智能駕駛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三,小米具備自研的底層算法,在智能駕駛系統中充分采用新一代技術平臺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全面融入大模型。
在發布會現場,小米汽車通過視頻,演示了小米汽車SU7在晚高峰擁堵路段、立體停車樓、機械車位等場景的智能駕駛表現。雷軍解釋道,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之所以表現如此出色,主要是因為該車采用了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而該大模型是小米自研,且是全球首次應用于量產車。談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目標,雷軍表示,盡管這個行業很卷,但是小米生來就是“卷”大的,因此公司不懼行業內卷。2024年,小米將進入智能駕駛行業第一陣營。發布智能座艙,強大生態作為支撐“智能座艙應該是小米汽車最強的一塊,也是米粉最期待的。”在介紹小米汽車的智能座艙時,雷軍信心滿滿的表示,說起智能座艙,大部分廠商都在卷車內大屏,而這正是小米的特長。據悉,該座艙配備了超大HUD,翻轉式儀表屏。同時,小米Pad可作為后排拓展屏,實現五屏聯動。據悉,小米智能座艙搭載了驍龍8295座艙芯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平板在車內安裝后,可無縫控制車內設施、前排座椅位置。甚至iPad也能使用部分功能。雷軍表示,隨著小米澎湃OS上車,人車家全生態正式形成閉環。具體優勢體現在三方面:一、中控生態屏和手機平板電腦一樣,不需要刻意學習如何操作;二、開機快、啟動快、升級快—1.49秒啟動、智能座艙OTA升級僅需3分鐘;三、手機+車機,無縫對接互聯,可將小米手機內容投屏至車內大屏。“小米最強的是生態。”雷軍表示,小米智能座艙擁有強大的應用生態,小米平板電腦擁有超過5000個App,將陸續“上車”。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CarloT生態將全面向第三方開放,采用統一標準化接口、支持最豐富的通訊標準協議以及存量設備輕量改造方案。“人車家全生態”正式閉環小米汽車的到來,不僅攪動了競爭異常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實現了小米所倡導的“人車家全生態”理念的閉環。雷軍表示,該生態全面打通“人”、“車”、“家”場景,可實現硬件設備無縫連接,實時協同,帶動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創以人為中心、主動服務于人的超級智能生態。在雷軍看來,在這個生態圈中,汽車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工具,而是被納入到“人、車、家”的一體化生態中。“就像我們生活中作息的循環模式,汽車在這一大背景中被提升為一個智能空間,而非單一的移動終端。”在發布會現場,雷軍也重點強調,小米汽車是這一生態閉環中最重要的環節。對于小米汽車背后的生態,多家券商表示看好其前景,并表示該生態的壯大對于汽車產業鏈將有顛覆性的效應。浙商證券判斷,小米打造的“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具有良好的異構兼容性、跨端便攜高效連接性、跨設備思考中樞、開放生態等特點,且手機行業玩家跨界汽車智能座艙已有先例,如魅族、華為等,都讓消費者獲得了良好體驗。此外人車家全生態打通,以往單一車機數據價值有望提升,與其他設備數據有效結合實現更好價值釋放。西南證券分析稱,2012—2022 年小米在汽車交通行業共投資39起,投資重點集中于動力電池、無人駕駛、汽車零部件等,基本覆蓋了對汽車產業的上、中、下游布局,有助于打造協同效應,確保小米汽車產業鏈持續、穩定、有效運轉。小米品牌在國內外形成較強的品牌力,小米生態全方面滲透消費者生活,良好的國內外客戶基礎與客戶黏性疊加健全的銷售渠道有助于小米汽車快速推廣。國金證券分析稱,小米汽車具備爆款潛能,其零部件供應商將獲益。智能車時代,下游整車和品牌商一旦競爭格局出現變化,整個上游供應鏈將全面洗牌。責編:彭勃校對:彭其華
在很多手機品牌都加入了AI,AI手機成為換新的潮流,但對于辦公生產力來說,PC電腦更為實用一些。而且它的算力也更會更強,擁有更優秀的本地化AI應用體驗,所以AI PC對用戶產生強大吸引力。
游戲本的性能就很強大,用來作為AI PC的載體正好,在這方面神舟電腦就很有發言權。早在十多年前,神舟就提出了游戲本的概念,2024年3月29日的神舟電腦新品發布會,又提出了高算力AI本的概念,或將再次引領潮流。
神舟電腦表示會將重點放在提供高算力上,只有使用神舟AI本的高算力,消費者才能更高效地使用更多、更復雜的AI應用,享受AI帶來的工作、創作和娛樂便利及體驗的提升。與其他電腦廠商不同,神舟認為只有提供足夠AI算力的電腦才能稱為真正的AI PC。
在本次發布會上,神舟推出了7款超級戰神T8 Plus、T8 Pro系列新品,全部采用了最新的Intel酷睿55W HX系列i9或i7移動處理器和140W滿血NVIDIA RTX 4070/4060顯卡,都是當前主流市場的頂級配置,能夠暢玩最新的大型游戲巨作。
同時,神舟電腦副總裁劉青還為大家介紹了神舟新產品AI本在AI算力方面的卓越表現。以神舟T8 Pro/Plus系列筆記本電腦為例,它搭載的NVIDIA RTX 4070顯卡,可以提供接近330 TOPS的峰值算力。強大的端側AI算力,能夠進行個性化本地模型訓練和推理,或是利用文生圖、圖生圖等生成式Ai應用進行創作。與小米SU7車載AI芯片的508 TOPS峰值算力相比,兩臺神舟AI本的算力之和超過了一輛小米SU7。
這次神舟新品在外觀上也更有特色,其中T8 Plus系列外觀酷炫張揚,而T8 Pro系列則低調富有設計感,可以滿足大家不同的審美需求。價格方面,T8 Pro D64(i7-14650HX+RTX4060)首發僅7499元,T8 Plus E94(i9-14900HX+RTX4070)售價9999元,目前都已開售。
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讓人們看到了科技與汽車融合的方向,兩大陣營的廠商更不斷嘗試著各種合作以推動新一代汽車產品的誕生,不過當人們的愿景過于理想化的時候,現實還是會無比真誠地回應……
“小米造車”傳聞泛濫
“造手機的小米現在造汽車,白菜價3.9萬,你敢買嗎?”、“給賈躍亭做榜樣,雷軍要造小米汽車,僅售39999元!”、“小米開始造車了豪車造型只賣39999!網友:您的“保時米”已上線”……
近日,不少媒體都曝出小米造車的新聞,從車標到價格,有板有眼的文章讓不少米粉激動了一把,性價比出色的小米如果進入汽車領域,是否意味著年輕人第一臺四輪汽車的夢想即將落地了呢?
“而根據雷軍本人透露,小米的首款純電動汽車的售價為39999起,如此價格可以說是非常良心了!如果真的能有不錯的顏值和安全保障,絕對上市即熱賣!”這樣的描述話語都被加到了文章里面,看上去小米造車已經是非常明確且都已經到制定價格體系的階段了。
似乎是一則新聞的深度發酵
有趣的是“小米造車”新聞大多出自一些自媒體或者論壇、網站轉帖,其消息更多是小米和北汽的一則新聞發酵而來。
今年7月的時候,北汽集團徐和誼董事長和高管一行在雷軍的陪同下,來到位于北京五彩城的小米之家參觀體驗。雷軍給徐和誼介紹并演示了小米的全系產品,特別是像車載空氣凈化器、車載充電器、智能行車記錄儀這樣和汽車息息相關的產品。而徐和誼也對小米的產品和小米之家的模式給予了高度贊揚。
而接下來小米和北汽兩家簽約儀式現場的圖片開始出現,進一步推動了人們對小米造車的猜想。
然后,比較有趣的是無論是北汽還是小米,都未從官方渠道發布此消息。
而隨著消息的曝光,眾網友紛紛大呼小米這顯然是要造車的節奏,年輕人的第一輛車說不定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來自小米官方的回應
三人成虎的故事不需要多說,這樣的消息在各種標題黨和故事黨加工下,影響越來越大,而小米官方對于這次事件也做出了回應。
昨天晚上,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表示,關于近日網上部分自媒體有關“小米造車”的傳聞,現做如下澄清說明:小米目前沒有任何汽車制造的計劃,也沒有這樣的打算,望周知。
看到這份公告,期望小米造出高性價比汽車的米粉可以洗洗睡了。不過咱們天生樂觀的米粉,迅速留言表示“我們更關心小米啥時候殺入地產界”、“能不能考慮一下房地產行業”……
雷軍對于造車的態度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關“小米造車”的新聞傳出,不過當前自媒體數量龐大,影響面太廣,讓小米官方出面澄清,而比較有趣的是,早在2014年,就有人猜測小米是否要進入汽車領域,更傳聞小米純電動汽車最快2015年即可實現量產。
而雷軍在當時做出了明確回應:“小米的核心業務是手機、電視和路由器,短期內不考慮汽車和房地產等領域。”
微博希望小米進軍地產領域的小伙伴,是不是同樣有些失落感了?
不過汽車制造業和互聯網科技業的融合已成必然,科技企業直接造車的難度的確很高,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通過其他方式或者產品進入汽車領域,至少倒車影像、車載電子娛樂產品等汽車電子產品都是科技企業向汽車領域拓展的機會,當然,其實小獅子也非常希望能夠39999元買到一臺小米電動轎車,或者來個SUV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