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Talking Data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移動智能終端用戶達10.6億,增長231.7%。移動端應用越來越受到各大網絡平臺的重視。同時,在學習終身化、時間碎片化的形勢下,移動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移動教育用戶數達1.72億,增長299%。
根據APP STORE數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教育類APP已超過7萬個,占比超過10%,僅次于游戲類應用,占據應用商店中應用類型第二位。有機構調查報告顯示:56%用戶有意愿為手機在線教育APP付費,反映出用戶對于在線教育產品進行收費的接受度不錯。有道副總裁包塔認為,手機應用付費模式不等同于線下教育的一次性高價付費,而是低價常態化的持續收費。截止2014年11月,外語教育類投融資11例,投資總額超20.48億元;K12教育類投融資12例,投資總額超過4.69億元;早期教育類投融資4例,投資總額超3億元;IT教育類投融資案例6個,投資總額超4.44億元;職業教育類投融資為7例,投資總額超9.26億元;出國留學類投融資4例,投資總額超0.66億元;平臺類4例,投資總額超2億元。
而據Quest Mobile統計,2015上半年教育培訓類APP中網易的有道詞典以271.4萬日均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一,百度旗下作業幫以101.1萬日均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二,之后的金山詞霸、百詞斬、百度翻譯、超級課程表、新華字典、小猿搜題、學霸君、和教育、英語流利說、掌中英語、搜題庫、微課、課程格子、網易公開課、詞酷、智慧樹、扇貝英語依序排列。根據其內容分為:
總體來看,用戶日均活躍度高的教育類APP依然分布在從幼兒到高校的教育過程中,其中外語類app和中小學作業類app的占比多、用戶活躍度高。但是用戶活躍度排名的前20名中不包括專業的職業移動教育app。
據Testin云測截止2015年4月20日的數據,職業教育app實力系數排行依次為猿題庫、慕課網、優米課堂、滬江、專題庫公務員行測、果殼精選、開課吧、極客學院、學堂在線、美術寶。根據其內容分為:
總體來看,職業教育app實力較強的產品中IT類視頻學習平臺較多,從技能到職業到泛領域都有涉及;其次,考試、創業、英文、公務員、科技、公開課、藝術等垂直領域方面均有一款實力較好的APP存在。結合其他排名,職業教育中公務員、會計、IT、英語、高教、醫學等的技能型專業產品較多。
當然職業教育類APP種類繁多,遠不只以上10中。現將發展較好的產品以及其所屬公司、開展方式列舉如下:
將上述職業移動學習app根據呈現方式分為:學習視頻類、學習工具類、文檔資料類。
視頻類較多集中在課堂方面。現有的學習視頻類中有傳統的在線教育機構制作的課程學習移動端、網站方自制創新教學視頻、用戶自制課程的學習交流平臺以及課程資源的分類聚合,同時有在線互動,視頻時間縮短,視頻支持筆記等創新方式。
學習工具類集中在英文、考試題庫、高校等方向。學習工具類中的創新方式有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創建交流社區、游戲過關獎勵制、個性化定制學習計劃等方式。
文檔資料類較多出現資訊類產品,文檔資料類中的模式有圖文聲結合模式、用戶生成內容等方式,成為用戶分享知識經驗興趣的平臺。
除了考試升學等剛需外,保證用戶求職欲的穩定性是移動教育的關鍵問題。學習工具類的英文學習和題庫方面的app因為剛需的存在而積累較多用戶,課程表方向也出現用戶量較多的產品。如果出現新的產品必然是獨辟蹊徑,從功能上有所突破。而在學習視頻類和文檔資訊類中的平臺型想要做好不容易,但是做好后影響力必然會較大,垂直領域還有開拓的余地,同時打破傳統教育的被動接受模式,重構學習體驗過程,找準學習與娛樂的平衡點,全方位個性化定制,并且能獲得積極反饋的方式或許也是出路之一。
由于在線教育領域BAT等巨頭強勢進入,老牌教育新東方好未來等依舊強勁,網易金山等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雖然創業公司繁多,但是在激烈競爭下,據芥末堆統計截至2014年12月有近60家企業已倒閉或轉變方向,占比超過10%,有酷伴網、擇師網、在聊網、師徒網、學都網、趣兒網、輕舟網、星寶教育網、36號教室、梯子網、哈牛國際早教、圈課網、那好網等。其中早教類11家;K12(基礎教育階段)類12家;英語(課程)類9家;職業類5家;出國留學課程4家;服務提供商5家;其他平臺13家。死亡原因包括體量過小、資金流不足、巨頭壟斷、同質化、內容粗糙等。
大多數的在線教育都在開發自己的移動端,各種新創業公司在移動教育領域也是動作頻繁。因而移動教育的創業市場雖然火爆,但依舊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激烈競爭下或許部分創業公司能從垂直領域和人工智能方面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來。
本文由 @xiaohouzih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雙減”之后,職業教育成為在線教育行業的最后一片熱土。
在很多人眼中,2021年是在線教育大潮退去的一年,伴隨著史上最嚴監管政策的下達,在線教育行業大地震——資本撤退、機構裁員、股價暴跌,俞敏洪搞起了直播帶貨,巨頭猿輔導賣起了羽絨服,各大平臺都在探尋新的發展路線,但目前看來,似乎又都徒勞無果。
然而就在K12教育塌陷的背后,在線教育的另一角卻在悄然崛起,疫情壓力下,穩就業的國家目標為職教培訓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政策傾斜,也讓職業教育成為新的資本寵兒。《2022中國職業教育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職業教育市場共發生61筆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78億元,融資數量與總金額均超過2020年,投融資數量在整個教育行業中的占比,也達到近五年來新高。這其中,粉筆科技拿下了職業教育領域單筆最大投資,融資金額高達3.9億美元,背后資方包括IDG資本、摯信資本、CPE源峰、德弘資本、華興新基金等多家頭部機構。
伴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粉筆科技也決定向港交所發起沖擊。2月28日晚間,粉筆科技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正式啟動上市計劃。
粉筆科技的發展,離不開CEO張小龍。
公開資料顯示,張小龍本科在貴州大學讀哲學系,畢業后考入中山大學哲學系攻讀研究生。大學期間他先后參加了法律、行政管理專業自考,并在考研期間同時備考公務員,且并以優秀成績進入面試,僅學生時期的經歷就足以證明其對考試的“游刃有余”。
2006年,張小龍加盟華圖教育,成為公考培訓機構的一名兼職講師。他曾在采訪中表示,最開始做培訓只是想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然而到2011年時,他發現即便是兼職講課每年也已經可以賺到五六十萬元,這讓他沒有讀完博士便投身于職業教育之中,并因出色的工作能力成為華圖教育首席研究與培訓專家、湖南華圖教育分校校長。
2013年,張小龍為謀求新發展,闊別老東家華圖教育轉身加入了猿題庫,主要負責公考項目。初初接觸互聯網的張小龍認為,在線直播上課效率高、成本低、互動性好,于是決定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課程。粉筆網的第一個課程產品售價680元,設定了500個名額,上線1分鐘便被一搶而空,其后,他還上線了“1元購買學習資料”、給貧困生退學費等活動,這些都為粉筆網帶來了優質口碑和大量用戶。
2014年,猿輔導將職業教育的公考題庫、司考題庫以及考研題庫都歸于粉筆題庫旗下;2015年,粉筆網正式從猿輔導拆分獨立運營,同年,北京粉筆藍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張小龍成為法定代表人,并擔任粉筆網CEO。至此,粉筆科技正式成型。
在張小龍的帶領下,粉筆科技發展迅速,短短四年,便以標準化線上教學體系,較低課程單價迅速占領市場,在華圖、中公雙雄并立的職業教育江湖中殺出了一席之地——2019年,華圖、中公、粉筆分別占據公開培訓市場33%、15%、13%的市場份額,天下三分。
但事實上,互聯網時代,真正讓粉筆出圈的,其實是張小龍的“大膽發言”。了解過早年張小龍的微博就會知道,他喜歡在各個話題、領域進行觀點輸出,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紅”,他個人也一度因此引發罵戰,深陷輿論漩渦。從侮辱誹謗百度遭起訴,到吐槽明星沈夢辰耍大牌引發關注,故事的結局均以張小龍道歉告終,有人看不慣他口無遮攔蹭熱度,也有人欣賞他大膽直言接地氣,但無論如何,粉筆的確因為他的幾次曝光,火了。
兩年虧損超10億 轉型線下做錯了嗎?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粉筆科技的線上平臺已積累了超過3770萬名注冊用戶以及4530萬線上付費人次,線下業務則已經覆蓋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超260個城市,累計超過170萬線下付費人次。
對比同行業來看,2020年按收益計的前五大市場參與者總市場份額為27.4%,粉筆科技以2.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中公教育排名首位,但若按2020年線上付費人次計,粉筆科技則排名行業首位。
然而翻開粉筆科技的財務數據,似乎就少了一些“光芒璀璨”——2019年至2021年1-9月,粉筆科技營收分別為11.6億元、21.3億元,26.3億元,增長相對穩定,但是經調整凈利潤卻為1.75億元、-3.63億元,-7.82億元,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虧損超11億,粉筆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由于花費了大量成本來支持線下課程,因而影響了短期的經營業績。
這也與張小龍的決定不無關系——“我的微博中不斷有學生留言,希望我們開設面試的線下班。通常這些學生的父母給到1-2萬元的報班預算,這個錢肯定是要花出去的,不花到我這里,就花到別人那里了。”2017年,張小龍決定粉筆反攻線下市場。
然而線上轉型線下并非易事,一方面,線下市場需直面華圖、中公的競爭,為搶奪生源,粉筆將市場均價1.5萬元的線下面試班定價為8000元,且將上課場地選在當地的五星級酒店,這不僅降低了利潤、提升了經營成本,且酒店也并不是一個最優的授課場景,深耕線下必然要有自己的培訓場地,而粉筆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另一方面,相比于線上,線下培訓需要大量的師資儲備,對于以華圖為代表傳統線下公考培訓機構來說,老師可以全國范圍內進行調配,足以保證師資供應,但對線上起家的粉筆而言,師資儲備并非其優勢,這導致在2017年初攻線下的粉筆,師資供應嚴重不足,據網友爆料,其實戰練習階段的老師竟選擇了以往上岸的學生擔任面試助教,進行點評,結果也可想而知,粉筆在2017年上半年聯考面試中在口碑上損失慘重,更有粉筆面試小班同學反映全班覆沒,網絡罵聲一片。
近年來,粉筆通過發展已經在師資儲備上有了大幅提升,張小龍曾在去年2月的融資之后發布全員信稱,粉筆教育2019年的團隊人數是1000+,到2020年,團隊人數已拓展到10000+,并表示融資資金將繼續用于“擴大師資的招聘和培訓規模”。然而好景不長,去年6月,粉筆便被曝全國性大規模裁員,雖然此后官方回應為不實消息,但仍有大量自稱粉筆員工的網友發出控訴。
直至此次招股書公開,粉筆科技的師資情況終有定論——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粉筆講師數超5300人,大部分講師擁有本科或以上學歷,與此同時,2021年1-9月,粉筆科技的行政開支為8.11億元,2020年同期為3.02億元。
線上線下相互滲透 如何在擴張中站穩質量與口碑?
雖然轉型線下的過程問題重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張小龍的這個決定的是錯誤的。由于職業資格考試往往存在面試環節,強調的是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因此面試培訓更適合在線下進行,面試班可以進行實地場景練習,消除面試陌生感與緊張感,這些實質需求是線上無法解決的,因此學員選擇線下面授班的意愿也更強,這是公考行業特點決定的。
另一方面,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職業教育行業的大勢所趨,尤其自疫情以來,線上線下兩個方向的滲透加速進行,華圖、中公也紛紛大力發展線上市場,在此背景下,粉筆轉攻線下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步棋。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1-9月,其在線培訓服務營收分別占總營收的56.7%、46.2%、37.7%,同期線下培訓服務營收占比分別為30.5%、41.6%、49.8%。
從營收來看,粉筆的線下擴張已經初顯成效,線上線下營收正趨于平衡,只是由于線下業務管理、運營機制混亂,粉筆科技的師資質量良莠不齊,粉筆線下班課程質量、師資水平、通過率等問題仍飽受詬病,退費投訴不斷。如何在線下擴張過程中站穩線下授課質量與口碑,是粉筆亟需反思的問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宏觀上的資本寒冬到前些日子“老師來了”停止運營,再到近日不少創業公司被上市集團“買買買”,在線教育產品的生存問題成為時下較熱門的話題。在線教育創業者如何在當前嚴苛的環境下取暖?今天就展示一份幾個之前紅極一時的產品的“死亡”(以及“休克”)診斷書,來看看這些失敗中有什么有價值的經驗教訓。
曾經風光一時的龔海燕在賣掉了自己一手帶起來的世紀佳緣后,投身在線教育創業,于2013年先后創立三個在線教育網站,如今卻被寫進了這一行業的失敗案例教科書。關注K12教育的那好網和平臺形式的梯子網先后停止運營,91外教也被51Talk收購。龔海燕在致梯子網員工的郵件中對于停止運營這一決定作出了如下解釋:“二次創業過于樂觀冒進,戰線拉得太長,以至于幾個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資”。
看到資金短缺,也要看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俞敏洪曾在分析這一系列項目的失敗時說道:“失敗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其目標定位是以輔助地面教學為主,而且是輔助中小學地面教學。公辦中小學選擇使用在線教育輔助產品,不是由產品的優質與否決定的,其中的利益格局極其復雜,由此也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最終,這種尷尬的局面必然導致梯子網難以吸引到新一輪的投資。”確實,在線教育是個燒錢的領域,如果不是很有價值的商業模式,一旦失去資金來源,項目會很快垮掉。
同時,這種前一次創業成功的光環也很容易讓人失去投資的理智。在出售了91外教后,龔海燕對自己這次創業經歷總結道:“對我個人來言,二次創業非常值得檢討的是,我們并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了解、觀察,就很倉促的做出一個決定——做在線教育,做了91外教。當時就是怕趕不上這一撥在線教育的風口,怕晚個一兩年,就徹底晚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晚半年晚一年,也不見得就晚了。應該給自己更長的時間去好好了解、調研這個行業,做更充分的準備,準備越充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對于很多目前正在在線教育領域打拼的創業者來說,他們進入這一行業,最初的原因就是看到了商機、風口,認為在線教育產品被廣泛看好,就盲目進入這一領域。但是很多創業者在開始自己的事業前并沒有對這一行業有很好的了解,這種毫無準備的創業很難帶來利潤。
情況相似的是,教學互動的在線平臺的粉筆網也于2013年瀕臨關閉。粉筆網創始人李勇開始逐漸將事業關注點全面轉移到猿題庫上。他表示大型全面的在線教育平臺發展節奏緩慢,“而我不能一直等著”。雖然現在粉筆網被張小龍接管,又重新做起公考、司考領域,不久前又花大錢開了場粉絲節,但這段消沉時光卻無法回避。
確實,做平臺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需要聚集足夠的教學資源。在前期,平臺的運作缺少一種清晰的盈利模式,許多理念難以落地。而平臺起來之后,獲取用戶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點。一方面,在線教育領域目前競爭壓力在不斷增長,出現大量功能同質化的產品,許多用戶面對著多重選擇,這就導致獲取用戶的成本大大增加。在學生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沒有特色的產品也很難爭取到固定用戶。很多拿到融資的企業在推廣與獲取用戶上付出大筆花銷,導致最后用戶數量沒有積累起來,資金運轉也有了問題。另一方面,這種在線教育的平臺所提供的在線教育內容確實非常全面,但問題在于大多內容沒有切到用戶的實際痛點,用戶的真正需求并沒有被滿足。
前些日子,“100教育免去分管其網校留學業務副校長鄭仁強的職位”一事鬧得風生水起,雖然100教育仍然保留了留學業務,但與當初的故事卻日漸偏離。去年底,歡聚時代高調收購鄭仁強及其團隊,坊間甚至傳出收購價格高達3億元人民幣的說法,為何短短數月情況卻急轉直下?
在團隊被收購不久,鄭仁強就公開在微博上叫板新東方:“有本事放學別走!”在新東方采取去名師化而重標準化品牌產品打造時,100教育決定走出一條看似獨具特色實則邏輯漏洞百出的道路:先讓名師來鋪路,再打造標準化課程,來打造品牌的兩種思路并行的模式。然而新東方的去名師化是建立在擁有長達20多年的品牌塑造以及漸進的教學教研改革的基礎上,而100教育在市場中現有的影響力和口碑卻不能成為他做出這樣模式的底氣,導致100教育既無品牌效力,名師團隊也較為松散,產品的用戶體驗也并不出彩。
另一方面,當初收購鄭仁強團隊時,100教育負責人劉豫軍表示是看中鄭仁強在留學英語培訓領域具備了豐富的線上運營經驗和資源積累。然而他卻忽略了鄭仁強團隊所依賴的招生渠道沒有計入本次收購內這一重要的變量。喪失了重要的流量來源,又沒有尋找到新的、有效的招生渠道,導致諸多管理和運營的問題全部暴露出來。在其任職期間,100教育在留學方面幾乎看不到什么實質性的提升,這也是導致矛盾觸發的重要因素。
今年9月26日,創始人虞益棟宣布自己一手創辦的家教O2O平臺“老師來了”停止運營,據傳希望尋求“輕輕家教”、“請他教”等同類型平臺收購的努力也無果而終。目前,官網上所有老師和課程信息數據已經全面下線。虞益棟表示,老師來了關閉的直接原因是在B輪融資中失敗,資金斷裂;但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現在的宏觀環境和家教O2O的短期不確定,發展緩慢。
家教O2O平臺一直由于依靠補貼留住名師和依靠刷單為行業造勢而受到詬病。一方面,現有的家教O2O平臺大多是依靠補貼來留住名師,讓名師利用自己的平臺接單。平臺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老師,而是沒有學生,老師可以從機構直接挖,但解決招生問題要更難。這種“財大氣粗”的燒錢模式導致一旦補貼降低或者消失,名師會選擇其他平臺或者自謀出路,并且帶走現有生源。另一方面,刷單行為,尤其是虛假刷單行為會白白消耗公司的投資,除了漂亮的數據,并沒有創造真正的價值。在線教育確實需要大量投資,大家都在燒錢,拼到最后就是看誰燒錢的效率高,能夠用同樣的資金獲取更多有效用戶,而拿不到錢的,就只能死在寒冬。
對于家教行業來說,家長最看重的還是教學效果,能否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或者更實際一點,提分效果怎樣。家教這一活動大多發生在線下,需要老師和家長持續面對面溝通,平臺若想介入這種關系,讓家長養成一種在平臺上下單的習慣,還需要很長時間來進行品牌塑造和推廣。在項目失敗后,虞益棟表示:“家教O2O平臺一定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其他平臺的瘋狂擴張更多是表面上的,目前來看,各個平臺都還停留在解決師生交易撮合環節上,但對于教師、學生、家長在教學過程中的價值都沒做深。而在家教場景下,做深教學服務過程的價值,確實非常困難,需要很長時間來打磨,模式和過程路徑會比之前理解的更復雜,行業也不會快速形成格局,至少需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但他仍舊認為“家教O2O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平臺的核心價值怎么做,除了補貼能不能找到別的出路,仍舊是問題。
融不到錢,我們可以看出冬天真的來了,而創業本就“九死一生”。也有人說,拿不到錢,才是創業者最好的創業時間,沉下心來觀察行業,把握脈絡。資本寒冬對于市面上現有的產品是一次篩選,也是一次挑戰。畢竟選對了跑道,也還要能跑,才不會“死在后天早上”。
掃碼朋友圈
參與討論
也許吧@!
加載更多
Copyright ? 2014-2015 jiemodui.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3051882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