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o 大家好,這里是你們的小伙伴 晉升奶爸的垃圾佬。
自從搬了租的房子,從兩室換為三室,奶爸終于有了自己5平米的小空間,之前奶爸深夜碼字都要搬著筆記本跑到客廳的小長條桌上,先收拾一番空出來個地方,才能碼碼字。空間有了,自然要好好利用起來,哪個大男孩不想有一個自己的“游戲桌”呢。乘著雙十一一通買買買,搭建出了我的桌面1.0版本,目前感覺需要完善的地方還蠻多,懇請小伙伴們批評指正,賞賜個建議~
需要一款什么樣的桌子
是否需要顯示器支架——有幾塊屏幕、幾臺設備要用
桌面如何理線
燈光如何安排
桌面設備
桌面外設
北弧升降桌
北弧LDT20-C024雙屏顯示器支架
明基 EW3270U
明基ScreenBar halo屏幕掛燈
一加9RT
NUC8 i5beh
Macbook Pro 2013 early
威聯通TS-264C
喬思伯N1機箱
ORICO外設(HUB增高架、雙盤位硬盤底座、8孔5USB插排、桌面收納插排、HUB筆記本支架)
▼奶爸之前一直用著多多100塊錢買回來的長條桌,質量不高倒也簡潔能用,但是總的下來有如下幾個問題:
1.桌面高度不可調,由此產生了椅子的把手走不到桌面下,坐姿不得不靠前;
2.桌面高度限制翹不起來二郎腿(雖然我知道翹二郎腿是不對的,但是舒服呀);
3.不愿意中途起身打斷思路,一個姿勢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腰酸背痛頸椎痛。
▼上面的三個問題對于我的碼字效率,以及辦公、坐在電腦前的舒適程度有很大影響,所以奶爸認為既然桌面改造一定要解決痛點,升降桌就安排上了。奶爸個人認為,如果小伙伴們在家中的電腦桌(辦公桌)前坐著感覺有不適(由于高度的原因),或者是長時間游戲LOL(選人時升起,開戰坐下),一款升降桌能能夠提高日常的幸福感。
▼奶爸選購的是北弧升降桌,為了讓桌面一隅能夠充當拍攝臺所以選擇了白色,北弧的桌板顏色可選項比較豐富,白、黑、黃、棕均有,如果不是為了用作拍照片奶爸會更偏愛黑色。桌板簡約干凈,桌面的紋理相對于純色更賞心悅目,奶爸用來拍照片時也不會讓畫面太單調。
▼在選購升降桌時一定要考慮桌板的大小,個人認為如果是組雙屏桌面長度最好在1.4米及以上,避免產生空間局促的感覺,在寬度上子要考慮桌面物品的擺放習慣,桌面物品數量的多少,甚至是顯示器底座的形態,奶爸最早用的顯示器底座是方形的,對鍵盤區域“入侵”比較大,比較占地方,根本目的是在伏案時肘部能夠獲得支撐,降低長時間伏案帶來的不適。奶爸這次直接買了最大的桌面1.5米*0.75米,“寬廣”的桌面舒適度爆棚。有一說一,如果家中空間范圍足夠,還是更建議上大桌面,真的巴適。你可以看到我在桌面上堆積了許多設備,也不會覺得擁擠。
▼北弧升降桌采用了全鍵設計,桌面承重最高80kg,支持三檔高度記憶,在選定坐姿以及站立高度以后進行保存可以一鍵直達。在控制面板的右側設置有一枚小LED面板,在桌面高度調節時可以實時顯示桌面高度,直觀方便,另外還提供了久坐提醒功能,對于奶爸這種不戴手環,坐在桌面前就不想動手機的懶人十分合適,每1小時站起來繼續碼字不斷思路,或者走動休息一下。
▼升降的過程十分穩,相對來說還比較靜音,升降中沒有頓挫感,同時按鈕的手感適中。按鈕手感上奶爸原本沒覺得有多重要,直到入了一張電競桌,按鍵手感偏硬,升降過程中一不小心就容易停下來。
奶爸認為顯示器支架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下三個痛點:
1.顯示器與原裝底座不支持高度升降以及旋轉操作,或需要進行顯示器位置(左右前后)移動,比如看電影時顯示器就可以靠后一點;
2.原裝顯示器支架占用桌面空間較大;
3.桌面設備以筆記本為主(包括HDMI輸出到顯示器,筆電屏幕充當副屏,),筆電占用空間較大;或主機與筆記本電腦共存雙設備。
▼現在有不少顯示器自帶的底座可以進行高度調整,甚至可以進行屏幕旋轉操作,這樣的顯示器支架調整起來比較方便,只需要考慮是否需要進行屏幕前后、左右位置的調整就可以了;并且相對于原裝顯示器底座來說顯示器支架架起的屏幕占用桌面空間更小;另外個人感覺筆記本屏幕的高度、角度什么的不好調節,也蠻占桌面空間。奶爸目前的方案是NUC8裝Windows,Macbook Pro 2013 15寸做MAC OS,準備后面做視頻,順便撿垃圾撿回來的便攜屏在Mbp不用的時候充當NUC的副屏,因此最終選擇了北弧雙屏支架,小伙伴們可以針對自己可能存在的痛點進行顯示器支架選擇。
▼通常來說32寸的顯示器至少也需要7kg多的承重,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支架的商品詳情頁上會看到支持27寸,或支持32寸的原因,當顯示器支架的支撐能力不足時顯示器就會出現“低頭”的情況。北弧這款雙臂顯示器支架采用了對稱結構的設計,兩臂的最大承重均為8kg,也就是說最大可以組兩個32寸雙屏,當使用其中一臂放置筆記本電腦時,由于筆電托重量以及姿態的緣故,承托筆記本電腦時最多智能承重4.5kg的筆記本。未來如果將MBP出掉,改組雙屏也相對方便。
▼顯示器支架自帶了理線器,在線材較少的情況下方便收納,從正面看也不會看到線材,在線材較多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再配上魔術貼。
▼支撐底座支撐底座小巧不占地方,在底座背面貼心的附有內六角收納空間,方便調整工具的收納,奶爸買過不少數碼配件,工具都由于沒有很好的收納不知所蹤。
▼顯示器支架臂阻尼感適中,也可以通過工具調整,與顯示器連接處可以進行抬起、下放,以及左右移動操作。
▼顯示器支架可調整的范圍比較廣,就餐時間可以調轉到餐桌的位置,閱讀文檔時也可以將顯示器豎起來,使用方便,不過32寸的顯示器確實有點大了,哈哈。
▼總的來說,北弧雙屏支架對稱式的設計造型美觀,占用桌面空間小,在調節顯示器位置的時候十分便捷順手,也方便雙屏變身一邊筆電一邊顯示器,即便是使用筆電通過HDMI輸出到顯示器上,將一邊作為筆電收納支架也會很美觀。
▼奶爸的顯示器是明基EW3270U,屏幕尺寸達到31.5英寸,平時奶爸不干活的時候就在家中充當電視機用。顯示器內置了雙2W揚聲器,先通過顯示其內置的音量調節將音量調到最高后,再通過電視盒子遙控器控制音量,雖然相對電視來說聲音不夠洪亮,但也能滿足目前一家四口的電視需求。忙里偷閑看看大長腿少女時代,聽聽音樂倒也十分愜意。
▼EW3270U帶有雙HDMI接口、單DP接口以及一個Type-C接口,可以連接多種設備在設備間進行無縫切換。奶爸通過一個HDMI接口連接NUC,一個HDMI接口連接電視盒子,再通過DP接口連接Macbook Pro,空出來的C口則常年掛著一天C口的線,用來連接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在我不用電腦的時候,母親大人可以方便的觀看電視,或是連接手機將快手上的保健操視頻投屏到顯示器上進行學習,Type-C接口連接華為手機可以直接一線通進入電腦模式,實測奶爸手上的這臺3270U能夠給手機供電。
▼EW3270U擁有4K分辨率,10bit色深,色彩豐富細膩,3000:1的高對比度,暗處細節清晰可見。B.I.+只能調光系統可以更具環境光自動調節屏幕亮度和色溫,配合低藍光模式可以有效保護視力,在日常碼字、處理圖片的時候能帶來相當不錯的體驗,在充當電視機的時候也能給家人達賴良好的觀影體驗。未來打算解鎖視頻創作能力,還可以用來做背景。
▼奶爸之前用的160+買了的熒幕燈,在使用中總覺得差那么點意思,在小破站刷視頻發現好多數碼UP都使用明基的ScreenBar Halo,作為一個內心藏著UP夢想的博主,趁著雙十一也就跟上了。有一說一,一分價錢一分貨,Halo的表現相較于160+的熒幕燈不管是亮度、光型、顯色性還是控制體驗上都優秀很多。
▼Halo支持光線感應,光感應器設置在掛燈支柱LOGO下方,可以根據環境光的亮度進行自動調節,自動調節亮度是十分實用且有用的功能,長期在亮度不足的環境下看書看字對眼睛很不好,但眼睛是沒法判斷當前的亮度夠不夠的,隨時用照度計量測又不現實,這時就會發現halo自動偵測環境自動補足國家辦公照明標準的500lux是多么的必要和貼心了,畢竟照明功能才是一盞臺燈最基本的功能啊,這也是很多掛燈所達不到的。
▼ScreenBar Halo的光線不是直射出來的,而是通過熒光燈內部進行反射之后再照射出來,用了新的專利,組合曲率控光技術,從而使光線不會照射到屏幕上也不會直射眼睛,照到桌面的效率還足夠高。官方數據說減少了89.8%的屏幕反光,從對比圖上來看也確實很明顯,halo的非對稱光型分區十分明顯,光路邊緣銳利清晰,而且怎么調整燈管的角度,光線都不會照射到人眼。光源采用冷暖兩種色調交叉排列,能夠提供500Lux的照明亮度,并且顯色指數Ra>95,高顯色性可以降低視覺疲勞,讓視野更清晰。
▼簡單得用一張紙就可以體現出來Halo的燈光照射范圍,可以清楚的看到Halo發出的光線是不直接照射在屏幕上的,遮光角也足夠大不會直射到眼睛,光線都集中投向了桌面,這也是它為什么能夠做到照明范圍足夠大又足夠亮的原因了
。
▼160+購買的屏幕燈光線則呈散射狀態,有部分光線直接打在顯示器上,形成屏幕光線反射。
▼兩款熒幕掛燈同樣都采用了無線控制器,但Halo的控制器質感更好,開關、亮度、色溫調整、發光區域等功能均通過觸控實現操作,面板簡潔美觀,不過也相對容易沾染指紋。
▼旋鈕開關極致順滑,調整光線都能稱之為一種享受,不過奶爸更喜歡直接使用光線感應自動調整。
▼在燈架的重力樞軸夾上擁有背光照明設計,可以為顯示器的背景墻進行打光,一方面可以保證視線內光線的柔和均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眩光。Halo支持前亮、后亮、前后同時亮三種照明模式,在使用中可以十分方便的根據自己的實用場景進行切換。
▼晚上在桌面碼字的時候常常忘記時間,Windows的時鐘太小,桌面環境目前沒有布置時鐘,所以就用手機臨時頂上了。在一加9RT上裝了FilpColck,一方面能夠放下手機專心做事,另一方面也能提醒自己時間很晚了,趕緊碼字,早點睡覺,避免暴斃。
▼從蘋果轉向一加以后總算是消滅了低電量恐懼,在低電量模式下65T超級快充12秒鐘即可充電1%,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夠將手機電量充滿。Warp Charge 65T有線閃充中的“65T”約等于滿血版的65W充電,比市面上大多65W充電手機都要快。
▼在日常的使用中,驍龍888+lpddr5+ufs3.1的硬件配置絲滑程度不輸IOS,在老8P上不敢玩的《原神》能愉快的玩耍起來了。一加與米哈游有合作,將游戲體驗進一步優化,在開啟最高畫質的情況下流暢玩耍不卡頓,相較雜糧11游戲時個人感覺溫度控制的更好,晚上碼字累了的時候拿起來玩耍一會兒也算是相當放松了。
▼一加9RT背面的三顆攝像頭分別是5000萬、1600萬和200萬像素,主攝是索尼IMX766旗艦級傳感器,支持OIS光學防抖和DOL-HDR技術。從實際觀感上來加一加9RT的拍照素質整體表現很不錯,照片觀感自然、真實。
▼威聯通最近發布的TS-264C,在外觀設計上沿用了TS-451D的造型,一眼看過去就像是一個縮小版。TS-264C支持2.5G雙網口,同時帶有兩個M.2固態硬盤插槽,可以有效提高存取速度。不過有一說一,個人覺得家用用戶真用不到這么高的存取,過段時間奶爸打算玩個花活。
▼機器正面與背面各有一個USB口被設計成了紅色(橘黃?),個人感覺稍微有那么一neinei的突兀,不過精致小巧誰不愛呢。
▼從奶爸開始入坑nas以來對自組NAS的涉獵比較少,滿打滿算都是些礦渣成品以及二手收回來的設備,雙十一心血來潮也打算裝個機,目前機箱與CPU已經就位,缺的東西還有點多,慢慢攢吧。喬思伯N1機箱整體方方正正,不管材質都給人一種結實、剛硬的感覺,在機箱兩邊設置滿了散熱孔,密恐勿入。
▼機箱內底部設計有推拉槽,外殼時一個整體,需要安裝硬盤的時候需要將內部結構拉出來,一定程度上來說,加裝或者換硬盤會稍有一點不方便,不過以奶爸的使用經驗來說設備裝好后就很少動硬盤了。在機箱底部采用了蜂窩狀的六邊形的橡膠底墊,防滑性能MAX,密恐勿入。
▼機箱內部采用了1mm的鋼結構,結實可靠。機箱內部做工十分精細,奶爸一個從礦渣堆里玩NAS玩出來的人著實是喜歡這工匠精神的做工。
▼N1的SATA背板的設計也很精致,有采用10μm鍍金保障使用壽命,支持最多5塊HDD SATA硬盤,并且支持熱插拔,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不過鑒于機箱抽拉式的設計,以及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個人感覺不怎么用得上,也盡量少用熱插拔。5SATA接口的設計讓我想念起了去年那塊沒被奶爸看上的主板,不禁扼腕嘆息。
▼這個造型像不像一臺小火車?N1機箱在設計上可立,可臥,并配備有半高的PCI擴展位,將來配一個T350之類的網卡玩ALL in ONE也不錯,大風量低風噪的14cm風扇也能充分保證設備的散熱效果。
▼布置桌面繞不開的就是插排,奶爸家里面有不少插排,但是都有一個共性問題——兩個相對的孔之間空間太小,常常插兩個三孔插頭以后就會互相頂住,另外像熒幕燈、桌面北京燈等設備需要使用USB供電。挑選之下,除了長條狀的機柜插排之外,ORICO的8孔插排,對向插孔之間的距離相對合理,5個USB供電口可以給屏幕燈、氛圍燈供電,一個插排搞定固定插線。
▼另外桌面也需要一個插線排,用于生活以及在桌面環境下偶然使用情況,相較于直接將插排擺放在桌面上,帶有收納盒的插排是奶爸的心頭好。在日常使用中需要臨時測試設備或者是給手機、相機等移動設備充電時插上,美觀大方。ORICO的這款收納插排有5個5孔位以及兩個USB輸出孔位,平時收納一條micro-usb,一條Type-C,在用一個充電器連接一條lighting收納在收納盒中,方便充電。
▼另外一個比較實用的外設是ORICO的拓展塢增高架,奶爸雖然將顯示器固定在了顯示器支架上,但是對于鍵盤以及NUC如果直接放在桌面時會有些散亂,也會占用一些桌面的實用空間,增高架能夠增加桌面的收納能力。
▼對于奶爸的主力設備NUC8,前面板上只有兩個USB接口,后邊的USB接口也不好插入,使用增高架的擴展功能就方便多了,將數據線插在NUC背部再也不愁USB接口不夠用。相較于常規的USB擴展塢,增高架式的擴展可以讓桌面更加美觀。
▼奶爸的NUC沒有經過硬改,目前使用了蘋果原裝拆機卡BCM94360CS2配合轉接版占用了M.2的位置,想要使用Windows系統就需要將系統裝載在外置設備中。相對于直接使用移動硬盤或者是式固態硬盤+硬盤盒的方案,奶爸直接使用ORICO的硬盤盒將Windows系統做成Win to go,讓桌面更簡潔大方。ORICO雙盤硬盤底座一個盤位用作Windows系統盤,另一個上4T的酷狼硬盤做數據存儲,充分彌補NUC小巧體積帶來的不便。
▼在桌面的日常使用中,移動熒幕設備(便攜屏)以及Ipad等同樣是常客,奶爸撿垃圾回來的便攜屏支架約等于沒有,在桌面上怎么放都不得勁,同時也為了偶爾讓MBP更有格調,選用了ORICO的帶有擴展塢的筆記本支架。
▼奶爸的MBP是2013early款,接口少的可憐,配合上顯示器支架,筆電格調瞬間拉滿,支架采用雙軸調節,采用180°旋轉角度,在支撐性上完全不必擔心,底座的散熱風道可以很好的保證MBP日常使用中的散熱,一分四的HUB設計讓MBP的接口不再局促。
今天的桌面分享就到這里,如果奶爸的文中的某一款寶貝能夠獲得你的認可,或者是桌搭方案對你有用,煩請 關注、點贊、評論、收藏、打賞 支持哦。
新聞客戶端 陳紅華
這一天來得并不突然,我不無眷戀,又分外釋然。六年的畢中時光悠然南山,完美謝場。新的故事,會在八月的某一天,溫柔的晚風中開始,皈依在燈火微茫的書房里。
我的歸處正等著我,但美院的一草一木,都讓我感懷和留戀,它們也一定會想念我這位眷顧它們的有情人;在這里共事過的每一位,都值得我尊重、感激和眷念,我想他們中不舍的人篤定也不少。
晨霧在山林間彌散了,那些住校生漸漸抹開了眼,惺忪地吮吸著絲絲清潤,連他們的腳步,也顯得格外輕松。直道上,月季、野菊、蔥蘭,還有些帶著露水的不知名的小花,點點搖綴,招引著青春的臉龐。穿過林間小徑,聽鳥兒一路嘰喳,相隨。食堂的包子面包、炒面湯粉干、面疙瘩等,早已熱氣彌香。
六月的凌霄花,迎著晨間的清風,在圍墻內外俏亮。手上拎著畢浦小籠包、捏著飯團的通校生,忍不住多看了它們幾眼,又加快了腳步,往校門口趕。老師說了,最不可辜負的,是清晨的那一點點晨光。
當美院第一縷晨光彌散于石林和松柏深處,少年的吟誦破窗而出,一聲聲稚嫩與清亮,傳響于“滿隴杏語”間,又在“梧桐醒椅”作短暫停留,繼而轉道“憩亭聽松”處,與山林間鳥兒的幾聲脆響交織在一起。靜謐的校園躍躍欲試,在光與影的交錯中,開啟了秋日里的每一幀美好。
打開窗戶,清風拂面,有些許清涼。先生在踱步,少年捧起課本,凝神舉目。“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課代表領著,再吟兩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整個班的孩子們站著齊讀幾分鐘,古詩文的晨誦,劃破山林間的寂靜,成了清晨美院最純美的聲音。接著孩子們開始書寫,互相批閱,修正錯字,先生來回走動,帶著期待的目光。幾片葉子,悄無聲息地飄落走廊。一兩只鳥雀,在廊間駐足停留,又從檐角的爬山虎邊,倏然地飛遠了。這一瞬間,多么美妙,那些慣常于人的無聊、壓抑,甚至憂郁,都無法加入這里。這是一天里最美妙的時光,在這所被當地人稱為“美院”的鄉村學校,帶著一份清新,帶著一份憧憬,似孩童般,撩撥著青春萌動的音符。有人喜歡捕捉這里的質樸與生動,固執地喜歡。
“真是讀書的好地方。”借用一句來客的話說。難得一見如此原生態又生動的學校——松林浩渺,居高而威。草木葳蕤,臨風閑謐。黃花幾叢,紅葉相擁。山抹微云,一簾秋霽。
這幾年,我在美院養成了兩個習慣。一是每天閱讀一個半小時,在辦公室,去閱覽室,或是坐在美院室外木椅上。閱讀的書籍包括《人民教育》《三聯生活周刊》等,《人民文學》《散文》等文學類的報刊雜志和作家作品閱讀得更多一些。二是無論晴日還是雨天,都會湊個空閑,繞著美院走一走,和那些草木風物近距離地親近,傾聽它們拔節生長的聲音,以及季節里的光華,攝下它們的高光時刻。
這里有不少大樹,譬如水衫,儼然秋之驕子,仿佛只有秋日,才能真實地窺見它們的存在。這些老杉,似從天目山移植而來,筆直蔥蘢,如列隊的哨兵,在男生宿舍墻外集結,晨間不吝喚醒少年,夜寢又與少年同呼吸。一長壟新砌的石坎,以及一排柚子和枇杷樹,也未曾使它們斷舍離。它們的枝頭日漸枯黃,自然涂抹成秋日里最炫酷的色彩。疏落的針葉,一層層厚實地堆積在泥土里,只待來年滋養。少年數著一棵,兩棵……伴著晨霧與夜色,一抬頭,便是仰望的姿勢。
“求真大道”中段兩旁,柳杉成片,“曰柳曰杉兼具剛柔氣稟,如松如柏宏揚盤錯精神。”枯枝與綠葉交互,混雜成一種季節里的生死,讓人既見證秋之蕭瑟,又生發出一種長青的感概。也許該疏離了,或者由它去吧,這都不打緊,就像這里滋長的草木,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跡。正所謂“一打柳杉神守護,四季年月龍棲山。巍巍群山龍偉岸,蕭蕭古樹韻清香。”
在美院的天然氧吧中,少年們一邊自由呼吸,一邊和柳杉零距離接觸,近看樹干上的青苔、爬藤植物,聆聽山林中的各種鳥鳴……而那幾十盆剛分支栽種的蘭花,在教師宿舍側檐下,正齊整而悄無聲息地生長著。自然與人工之美,如此之近,透過鳥雀從枝頭跳過的啼鳴,我聽得見它們的呼吸。
這些司空見慣了的樹木,在少年們的眼里,早已熟視無睹。而那些挖掘與傳承的“校園十景”,則一次又一次地讓人流連忘返。
“梧桐醒椅”,在操場與田徑場之間的空地上。醒椅是由95屆初中校友捐贈的,梧桐是三球懸鈴木,行道樹之王。從“求真大道”轉角,一眼望去,就是一棵遺世獨立的樹。《詩經》有云“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正好印證了這里何其豐厚的風土人文。幾十載風雨兼程,早已鑄就了它傲立卓然的風骨。大課間,少年們把外套放在“梧桐醒椅”上,向操場跑去,腿腳帶勁,微汗沾衫,紅撲撲的臉蛋清純可愛。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色彩交替的層次感,四季里別樣的斑斕與韻致,在梧桐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春夏時分,枝繁葉茂,鋪陳大地,360度無死角,美妝得嚴嚴實實。青枝翠蔓,一如少年輕快的腳步,在時光里遇見美好。秋冬季節,葉兒漸次零落,枝丫遒勁舒展,輪廓壯美清晰,如魏晉風骨,蕩滌柔靡媚俗之氣,存慷慨蒼涼之風。“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它甚至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每一位遇見的來客,都會在心底里發出一種聲音:大樹不朽,人何其微茫。
“上面有個鳥窩,快看。”順著少年手指的方向瞧去,果然,幾十米高的枝丫間,有個巢,里面的草都稀松了。“那邊還有一個。”大家齊刷刷往上邊尋。諾大的樹冠,撐滿了少年的好奇心。一聲哨響,他們脫了外套,放樹底下的“醒椅”上,跑操去了。鳥窩里的鳥兒,它們去了哪里了呢。
每一次遇見,如果你多看它一眼,你會驚訝地發現:樹冠上,有大片焦黑的印記,多少藏了些秘密;迷彩版的樹皮與粉刺似小鈴鐺的果,并不那么好看;還有秋后時常飄落的小粉,在發頸間生癢。風起了,幾十片橙黃色的枝葉,悄然飄落,滑向了季節的深處,猶如傳來了咣當的聲響,你甚至聽得見它隨風起舞的簌簌音符。灼日當空下,有它蔭護;運動后小憩,與它作伴;談笑風生中,有它傾聽——它靜靜地佇立于此,如一位慈目的老人,深情地回望向著美的方向生長的師生,靜謐而安詳。我承認,它不言不語,心里面卻比誰的清楚,它與大地山河、風云雷電等的關系,遠比人更深入,更和諧,它才是處理復雜關系的大師。而入校門右側臺階上的兩棵梧桐,以及圍墻邊的那十幾棵,受關注的程度要少得多。一陣風雨襲來,梧桐落葉,倒成了少年們辛苦清掃的見證。
“滿隴杏語”,碎石鋪就的小斜坡,刻有古詩的青石板,銀杏小道靜謐而悠長。“樹影隨風草木葳,夏色憑欄杏獨醉。”一樹蒼綠,疏密相生,老而勁;風曳白果,活潑無間,熟而透。銀杏樹下,漆木長椅,干凈而幽致。陽光泄了一地,唯此處蔭蔽可依。恍惚中,驚艷了時光。秋風肆意,黃葉滿徑,撐起一片無與倫比的秋色,絲絲縷縷,漫過心頭,柔軟而充滿詩意。目光所及之處,大石板鋪成的地面上,長條的木椅上,中草藥間,漸次散落下青黃的葉片,以及零落的白果。不小心踩著了,“啪啪”幾聲,白果稀胡,粘著鞋,也黏上葉,這是秋的天然饋贈,偶入其中,不免有驚有喜。樹枝上,一只小鳥在撲騰,又一片葉,落下了。銀杏的四季風華,秋日里金黃的邀約,引得校友們紛紛來此打卡。我熟悉這里,常在此逗留。因為懂得與沉浸,我如沐清風,閑坐,遐想。四下寂靜,我索性半臥著,用臂彎作枕,四目微閉,心隨之平靜。身處草木間,我瞬間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我的篾匠父親,也曾在長椅前坐定。他穿著素樸襯衣,像出客一樣,認真地保持著姿勢,臉上的表情自然而平靜。帶上合肥遠道而來的六位親人,光顧兒子值守的一方凈土,父親儼然帶著些許驕傲。
順著校門右邊的臺階上去,往右邊的小花園走。小桃樹和月季上纏繞著的幾綹藤花,正是“五星紅星”的模樣。細細絨絨的藤上,冒出多個五角星花,不由地讓人驚奇。“五角星花”,雅名“蔦蘿”,俗名“獅子草”。《詩經》云:“蔦為女蘿,施為松柏。”意為兄弟親戚互為依附。今日,秋日暖陽把“五角星花”襯托個精光,它從暗處畫個弧,將孤寂拋個干凈,向著天空自由生長,兀自綻放。而它們的不遠處,正是醒目的“四清”宣傳欄架,清新清廉之風,每日在師生的眼里吹拂。
還是退休花藝師老朱灑下的種子吧,彼岸花盛開了,一朵,兩朵;一處,兩處,在一樓的花圃里,招展著灼灼的緋紅,煞是驚艷。我還是近幾年在杭州植物園見過此花,想不到,它竟在“美院”也落地了。此處養心,彼岸花開。
“博學樓”前的那一株“鴻運當頭”,精心修剪后,造型頗為圓順,朱紅點點,跳脫在青色的枝葉間,也分外惹眼。難怪少年們課間會駐足于此,凝神細瞅,無聲贊嘆。
“尚美樓”前,四棵金桂與四棵柚子相間而立,十足地拾擷了秋的美意。一地金黃、一地香,點點粒粒的米黃,在視線里仿佛圍成了圈,與樹上朵朵簇簇的金黃,心有靈犀般,柔軟了秋的心房。那些鼓圓的青柚,自然地生,自然地長,由著性子地熟黃、墜落。而那些佇立在墻腳,醒目在直道兩旁,或是教室窗外、食堂一拐的三十多株桂花,正默默地隨風傳香,彌漫著整個校園。有那么一刻,我獨自站著,看紛紛揚揚的桂花點點飄落,簌簌輕揚。清風拂動了那些纏綿的花粒,細碎地包裹著我的身體,足以讓我心醉。我吮吸著那一股自然撲鼻的芬芳,此刻的內心,特別得靜謐,仿佛與自然有了真實的感知與呼應,并融為一體。
“桔色生香”則在“美院石林”的后山上。抬眼望去,成串成串地,青皮飽滿,亮澤鮮香。這里的桔子,有桔子味兒,是十分特別的“治愈系水果”,要一瓣一瓣輕剝慢吃才有靈魂。放入舌尖輕輕一擠,汁水爆裂而出,從舌尖到喉間泛起一股子清鮮,這股清鮮里,五分微酸,三分清甜,一分青澀,還有一分是時令,一齊在唇齒間久久縈繞。
這塊一度被荒廢了的山地,與桃子、楊梅,一樣勾住了山野的魂靈,也喚醒了一張張稚氣的臉龐。他們沾著汗水的臉頰,和略顯羞澀的微笑,也是秋的一部分收成。而所有停在一步之遙的距離,都觸手可及。所有的口水,都乖乖地停在原地,任由目光貪戀。讓人驚嘆的是,這一切的“不動聲色”與“視而不見”,是一種無須提醒的自覺。這么多年悄悄滋養的,與草木重修于好,成全了少年們的內心景觀。在“樸素”面前,一切詞語都是新鮮的。譬如“無意驚動”,我自然就理解了一種充滿了明亮的詩意生活。事實上,一棵樹,一朵花,一群少年,都能教給我們真相與神奇。當某個“水果節”來臨,便是“尚美學子”們歡呼雀躍的時刻,他們有機會去實地采摘,一筐兩筐的,與班里的每一個同伴分享。
沿著“杉林疊翠”,下到“八曲拱門”,這里竟然走著幾只鳥兒,一會兒,又向著枯枝黃葉間鬧去了。這里是美院的網紅打卡地,黔東南榕江、西藏色尼、南京高淳、上海、開化等地同行幾多羨艷的目光,都曾在此停駐、回望、冥想,惦念一地的紛揚。這里也是初三學子們中考沖刺的必由之路——體育勇拼關,模考沖刺關,中考決勝關,一道道關,人生之門,從此開啟,未來可期。
“瀟湘觀魚”是一方水塘,清水微瀾,錦鯉閑游,龍門待躍。我蹲下身去,用手撥水,一池水似乎被喚醒了,一波一波地蕩開了去,聽得石壁縫隙間叮咚的響。一旁高大的廣玉蘭,寬厚的掌葉發出“唰唰”的聲響。小徑邊,紫竹搖曳,三色堇著了魔似的晃動。幾十盆蘭花,沐浴在風雨晴日里。盆栽的杜鵑,在石欄上姹紫嫣紅。其實草木的心里,也有些許禪意,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校園的秋,似乎一下子凝固了,在秋日的黃昏。撐墜的高枝,飄零的果葉,寂靜的木椅;梧桐桂雨,一樹瘋黃,一地碾香;茂竹曳風,老槐映廊;和光同塵,與時舒卷。而那些影響著你或與你曾經朝夕相處的人,終是揮之不去的。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陸春祥先生,曾在1984年至1991年在這里任教。翻開學校圖書室書卷的塵埃,閱讀卡片上落款最多的就是陸先生的名字。那一年冬日,陸布衣偕夫人,重游“美院”,走讀舊事,話敘當年,走到教師宿舍3號樓前,陸先生站定了,“就這第一間,做婚房;后面這間,做廚房,我們在這里結的婚。”這一段成為我向來客們介紹的一段趣話。陸先生提攜后生,不吝賜教,欣然為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時光短箋》作序,把《這一刻的幸福》編入“風起江南”第四輯,鼓勵我不斷創作,并推薦我加入了省作協和中國散文學會,我很感激他。第二屆“尚美讀書節”,陸先生親臨現場,不吝時長,寄語悠悠,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吾輩當立足當下,砥礪前行,不負韶華和殷殷囑托。在先生的提攜下,另一位校友孟紅娟老師,不斷耕耘,佳作頻出,并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我亦當追隨之。
2018年,我從分水初中調任畢浦中學,遇見的是令我刮目相待的應榮軍校長。他是一位傾力事業、自信睿智又清醒獨特的領航人,幾年的時光,畢中從一所資源整合的鄉鎮初中,一躍成為省市知名度較高的美麗學校,源于他獨特的管理理念和“尚美”文化認同。我甚至深切地感受到,學校的老師們是離不開他的,他總能貼近你,敞開了談心談話,就像一位智者,替學生答疑解惑,“把心打開,世界就不一樣了。”他用他的教育智慧和躬身實踐,引領著一所鄉村學校不斷地向高質量發展。我跟著他,做初三年級指導員,第一年就拿下了學校綜合目標管理考核優秀,這也是學校連續四年考核優秀,真了不起!
之后在童海峰校長任上,我又帶了一屆,三年磨一劍,又一次為學校贏得考核優秀。我清楚地記得周夢華如何教皮大王們包餃子、做甜品,親近他們的動人瞬間;我也看見了蓓蓓和小潘穿著漂亮的白裙子,在走廊與學生談心談話的美好時刻;我特別喜歡春芳在講臺上內心講解和俯身輔導的樣子——這些愛與責任的擔當,是畢中美好教育的N個縮影,一如暗夜里,在此守望的每一盞燈火。
許勇校長來了,他帶著一股清新之風,把暖心關愛和基于實踐的教育,播撒在美院的每一個角落,根植在每一位師生的心里。譬如,午后“后花園”,幾把鋤頭,一輛翻斗車,幾把掃帚,師生自覺加入拓荒護綠行動,一鋤一鏟之間,是躬身勞動實踐的教育;一瓶礦泉水、一根棒冰或一瓶可樂,是師生之間的情感加持。
學生家長發生意外,第一時間安撫學生,想法結對,多方籌措,讓學生無后顧之憂,贏得村鎮豎大拇指點贊;吳老師遭遇意外,班子幾個人湊空,冒雨前往療養院慰問,她的淚眼里篤定見著了光;晚自習的間歇,黨員活動室里,時常有西瓜、哈密瓜之類水果自由。某個年級的辦公室,可能有奶茶溫熱著……
而在這六年里,我們失去了一位成員——余則娟老師,我要追憶她。2022年立冬后的這一天,她永遠告別了我們,也忍痛別了那些看護了十幾年的花,以及從此孤單了的書架。她在小小的閱覽室里,活成了一個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人。她的電腦桌上,至今還放著些書,還有翻著的筆記,上面是四五行摘錄的文字。
“這里的花,您挑一盆。水,少澆一點,一個星期一次就夠了……”我想說,你細心呵護的每一株花,它們都盛開著。我也曾想,你這個瘦小的女子,幾十年來與癌癥的每一次搏斗,是如何的堅強。你真了不起!你還轉發了陸春祥老師《在美院的日子》,并引以為豪。還有同學邱仙萍的《美院有朵火燒云》,美院裝在你的心里,承載著滿滿的惦念,我猜想,在彌留之際,你一定回望了這里的一切,包括那些花和書。
閉門即使深山,讀書隨處凈土。我在崇尚讀書的氛圍里徜徉著,也活出了另一個自己——作家,出版了兩本個人散文集,加入了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我和畢中如此有緣,并相互成就,這本身就是教育的奇跡。
深厚的人文底蘊,不斷升級的美麗生態。我在清廉尚美的氛圍熏陶下,也成就了另一個自己——桐廬縣教育系統“最強領頭雁”、杭州市教育系統優秀黨支部書記,與之而來的是學校榮譽:杭州市首批美麗學校、桐廬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桐廬縣教育系統黨建雙強、杭州市教科研先進集體、杭州市清廉學校示范點、浙江省清廉學校示范校等。
此刻,我像個孩子,乘著一縷縷的清風,沐著樹間透射的微陽,倒著走,順著走;坐著看,躺著望。一些觸手可及的美好,瞬間被占有。時光在這里偷偷地恬淡,歲月在此處靜悄悄地閑散,它們絕不會因此笑話一個孩子,一個與草木四季、與自己對話的樸素靈魂。
“當離別開出花,伸出新長的枝椏,像冬去春又來,等待心雪融化。”此刻,我更像一片葉子自由地穿過美院的走廊,這里有遇見與感恩,有尊重、喚醒和守望,于我而言,更多了一份眷念和不舍。
“轉載請注明出處”
經常關注我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我日常的拍攝環境都在書房。因為角度的選擇看起來好像還不錯的樣子。
實際上,我的書房超級窄。當初腦殼暈給書房安排了個榻榻米,想著玩累了直接一躺,結果住進來才發現,榻榻米的利用率簡直低的可憐。這也就罷了,關鍵它占地還廣,剩下的空間也就只能放把椅子,還不能徹底躺平,完美詮釋“逼仄”二字。
▼榻榻米占地大也就算了,書桌也不讓我省心。說起來書桌質量不錯,設計感也有。問題是這貨的桌腿比桌面占地大,桌邊距離墻面有接近 20cm 的縫隙。這就造成兩個問題。一是擔心桌面擺件掉落,二是浪費了桌面深度。另外桌子左手的分隔條也很影響桌面布局。
▼榻榻米和書桌的不合理性導致書房空間利用率極低。為了提高收納能力,我還專門買了兩個架子來收納。講真,這種架子的收納能力是真的強,比榻榻米好用多了,拿取也方便,但是書桌無法貼墻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這個問題糾結了我好幾年,最近終于狠下心來小改了下書房。不過榻榻米當初做成 2000多,拆了覺得怪可惜的,還是打算在余下的空間折騰,去除旁邊的置物架,能折騰的地方也就只剩下書桌。
▼這次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書桌。讓桌邊能緊貼墻面往立體發展。對比圖看起來區別不大,但使用體驗舒適了不少,主要是書桌深度有了極大改變,桌面布置更為輕松。
▼最后的成品如下。看起來好像和之前的環境差不多,其實桌面的面積大了不少,后方的空間也被利用上了,桌面打造的更立體。
▼書桌是本次改造最重要的地方,而且一張桌子要用好多年,所以首選品質靠譜的大品牌。選擇樂歌 IE5 的原因很簡單,首先品牌專業,之前給自己也給朋友購買過好幾臺,質量很靠譜。其次這款是采用的雙電機驅動,動力充足升降穩定,1.4 X 0.7 的尺寸可以很完美的在書房安置。
▼考慮到后續拍照都會在這張桌面,白色容易出現高光,櫻桃木胡桃木顏色過深,拍出來的效果很難出彩(我的手藝問題),最后桌面顏色選擇的灰木紋。桌面做工不錯,板材平整,接近 3cm 的厚度也不用擔心承重性。重點一提,桌板的材質真心靠譜,從開箱就沒有聞到任何異味。
▼全鋼結構的桌腿超級重,看看實物圖就知道了,和兩根柱子一樣,光是把它組裝起來都費了好大力氣,銀灰色自帶高檔氣質。桌子細節也很到位,孔位全部一一對應,電機盒也有磁吸魔術貼包裹,既美觀又防塵,后方的理線槽不僅拆卸方便,用來收納線材更是實用度爆棚。
▼樂歌 IE5 使用的雙電機驅動,不僅載重力比單電機高出一大截,而且運行速度更快更平穩。桌面高度可調范圍在 635 - 1235mm 之間,中間可以任意懸停,坐站交替,關愛脊椎的同時也避免了久坐囤脂肪的問題,對像我一樣需要長時間呆在電腦前的人群來說不可或缺。
▼樂歌智能電動桌 IE5 的智慧屏控制功能堪稱點睛之筆。可以直接觸控,也可以通過語音控制桌面升降,APP 還可以設置提醒功能,避免久坐帶來的不適。平時這塊智慧屏也充當著桌面點綴,日期時間一目了然。
多說句廢話,桌子剛裝好媳婦就拿個抖音視頻給我看,說樂歌的桌子帶攝像頭會偷窺用戶隱私,嚇我一跳,仔細一看發現完全是炒作。帶攝像頭的是老款型號A9,當時是準備開發無接觸心率檢測功能,后來發現實用度不高就放棄了這個設計,也不會聯網,只是余量在銷售,和現在的升降桌沒什么關系的,繼續放心用。
關注我的朋友應該知道,對于健康辦公我還是小有研究的,特別是大家感興趣的工學椅,我寫過多篇評測。趁著這次書房打造,我又入了把很有意思的椅子,來自座為的靈魂G 人體工學電競椅。
▼座為這個牌子很有意思,它之前是專門做汽車座椅的,進入辦公椅領域以后采用的也都是美國 BIFMA、歐盟EN1335-2等標準,所以做工材質、安全性完全不用擔心。外形方面,這把椅子的造型拿下了包括美國IDEA、德國IF以及紅點等兩百余項設計大獎,含金量那是實實在在的。
▼坐感方面,座為全系都使用的海綿墊,在貼合人體曲線、分擔壓力等方面有著極大優勢,久坐腿不麻腰不疼,尤為適合體型較重的用戶。座為使用的材質很有意思,內部使用的巴斯夫高科技發泡棉,能承受 10W 次沖擊不變形;外部包裹 Sleave 面料,這種面料也是 奔馳、寶馬等豪車的標配,所以坐感舒適度和手感都稱得上出類拔萃。腰靠位置海綿的面積夠大,承托力也比網面來的強,不會對脊椎造成壓力,腰椎不適的朋友用這種比較扎實的腰靠是最合適的。
▼座為的椅子有個特點,椅型有點偏小巧設計,很符合國人體型,加上材質的原因,偏苗條的用戶能體會到不同于網面椅的包裹感。椅子對地形的要求也不高,像書房這么狹窄的區域也可以輕松擺放。
▼椅面高度可在 43.5 ~ 53.5(cm)進行調節,這個高度是我最欣賞的,像我 170 的身高坐下時也能讓大小腿自然成 90°,完全不會給腿部造成壓力。此外座椅深度、腰靠高度、椅背傾斜度、扶手方向以及頭枕也都可以自由調節,足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需求。
▼來一張使用場景的展 示,椅子與升降桌的配合優勢明顯,可坐可站,降下時桌面可以與扶手平行,敲打鍵盤的時候手腕完全沒有壓力。從坐感來說,這把椅子也是我用過的椅子里面最舒服的,畢竟用的高品質海綿墊。此外調節功能豐富,身體的每個位置都有對應的壓力分擔,顏值還高。不過有一說一,雖然這把椅子用料扎實,但海綿墊在炎熱季節久坐還是有些許不適。強烈建議有條件的用戶準備網面/海綿兩種椅子四季更換,或者準備兩種椅面隨時更換。
▼坐在電腦前享受極致的影音體驗是我最喜歡的消遣,而音頻系統是打造氛圍感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套桌面我使用兩套音頻組合,PreSonus E5XT 搭配 師曠 D3 Pro 是我的主力輸出,日常的音樂體驗都從此而來。
▼此外,這次我又給桌面安排了臺藍牙音箱 ~ 雷蛇 利維坦巨獸V2X 。音箱外形小巧纖細,很適合擺在顯示器下方。 與電腦的連接也只需要單根 Type-C 線即可完成供電與信號傳輸。重點是音質了,別看音箱外形不大,內部卻搭載了四顆完整尺寸的驅動單元,當放在使用者正前方時,前方的兩個全頻驅動單元與后方的雙無源輻射場,可以完美模擬出 7.1 環繞聲場的空間感,不管是游戲娛樂還是音樂欣賞都能得到完美的沉浸感。
▼雷蛇被廣大玩家戲稱為燈廠不是無理由的。利維坦巨獸V2X 支持蛇家的 RAZER CHROMA RGB 幻彩技術,通過雷云驅動可以讓音箱同時支持十幾種 RGB 燈效,使用時流光溢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驅動可以讓利維坦巨獸與游戲聯動,這樣的游戲氛圍誰人不愛。
▼利維坦巨獸V2X 也支持藍牙 5.0無線連接,有時坐在電腦桌前玩手機,可以直接用音箱輸出手機音頻。如果想切換其他設備比如耳機,那么只需點擊音箱上方的音源切換按鍵,這樣夜深人靜時也能暢快的在虛擬世界中隨意遨游,而不用擔心打擾家人。
作為機械鍵盤的狂熱愛好者,我沒事都會買買買,打造書房更得換套新鍵鼠滿足下自己。這次我整了個中國紅大全套,達爾優的 A84Pro 烈焰紅 和 A900 虎年版。
▼A84Pro 是達爾優旗下的高端型號,主體框架為全鋁合金材質,CNC一體成型、陽極氧化以及多道拋光處理,手感扎實觸感細膩,拿在手里那是沉甸甸的質感滿溢。鍵帽配色為白橙紅漸變,搭以邊框的深紅,完美模擬火焰升騰的氛圍感,在這個漸冷的深秋給桌面增加了一份溫馨。
▼A84 Pro 在鋁坨坨鍵盤中算是很有特色的一把鍵盤。鍵盤為 84鍵緊湊序列,右上角設計了音量撥輪可以調節音量大小,按壓滾動則可以調節 RGB 背光亮度;鍵盤上方搭載的拾音燈在同價位鍵盤中更是只此一家。拾音燈會感應環境音量并以預設的燈光模式加以體現,通過撥輪還可以調節拾音模式、燈光亮度、顏色等等,可玩性很高,而且很適合打造桌搭氛圍。
▼A84 Pro 采用了主流的真 Gasket 結構,內部用硅膠墊、消音底棉填充,避免敲擊時產生的空腔音,無螺絲的固定方式也提供了更為一致的手感,敲擊起來軟彈、溫潤,手感極佳。對了,這款鍵盤搭載的天空軸 V3 個人對其評價極高(詳見拙作A98 測評),前不久 UP 主觀緯測評 做的軸體天梯圖更將其列為第一,也充分證明了這款軸體的優秀。
▼A900 同樣是達爾優的旗艦級產品,鼠標搭載的 PAW 3370 光學傳感器,不僅定位精準功耗更低,更可支持高達 19000DPI 分辨率,提供微米級別的精準移動。別說普通用戶的日常使用,就算充當電競鼠,它的性能也綽綽有余。
▼鼠標采用了輕量化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外形設計不管是抓握還、趴握還是像我習慣的指握用戶都能輕松適應。77g 輕巧機身,移動毫不費力。三種連接方式以及多端適配,利用驅動還可以自行設定 DPI 數值,完全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
▼其實選擇這款鼠標主要是為了搭配 A84 Pro的中國紅,放在桌面渾然一體。續航方面,達爾優 A900 內置 500mAh 理電池,還采用了支持快充,充電15分鐘就能滿足一周續航,有電量焦慮癥的朋友絕對滿意。
▼最后還是鼠鍵來個合影,這套大紅配色真的有點馬叉,吸睛度直接拉滿。
▼旁邊這把小鍵盤也得出出鏡。緊湊配列雖然好用,但有時候做表格沒數字鍵就太麻煩了,所以我專門組了把小鍵盤。套件是 keychron 的鋁坨坨 Q0,軸是灰木軸,鍵帽是煙云。
▼顯示器沒有任何變化,主屏是 INNOCN 27P1U,副屏是 INNOCN 24C1Q 。之前都寫過測評,這里就不再詳述,簡單說說優勢就行。
▼顯示器支架是我強力推薦的好東西,調節范圍/高度可以說吊打顯示器底座,還能釋放桌面空間,打造簡潔桌面必須安排的好東西。我這兩臺顯示器支架都來自北弧。LDT23 是上半年入手的,承重范圍 15KG,可以完美支持 40 英寸顯示器,杜絕“沉頭”現象。氣鎖式彈簧帶來近乎線性的調節手感,快裝卡扣就算單人也能完成顯示器安裝。
▼北弧 E700 是這次新入的支架,最大的特色就是加入了 RGB 燈效。底座、懸臂、支架都能發光,支持 20 多種光效切換,很有種賽博朋克的味道。講真這個燈光還是很有特點的,最少我沒在其他顯示器支架上發現類似設計,喜歡桌搭的朋友絕對值得一試。
▼北弧 E700 同樣支持快拆快裝,承重支持最大 9kg,17 - 34吋的顯示器,內置線槽讓線材整理更加方便。支架上中下三軸都可以自由旋轉,不管是任何角度都能輕松覆蓋。機械彈簧驅動可以實現 195 ~ 460 高度調節,這是大部分顯示器底座無法達到的高度,打造立體桌面時很有用。
▼這個華碩的硬盤盒是我一哥們送的,說是剛出的新品叫我試試,那當然毫不猶豫的笑納了。華碩的東西歷來是顏值與品質的結合體,這個硬盤盒也不例外。槍灰色金屬風,棱角分明的線條,輔以細膩溫潤的手感,說它實用倒不如說它好玩,反正我用的最多的就是拿在手里摩挲。
▼硬盤盒使用的 USB 3.2 Gen 2 Type C 接口,支持 NVME / SATA 兩種協議,手機、主機以及筆記本都可以隨意連接。速度方面,實測讀寫數據都在千兆左右,更神奇的是,我跑出來的寫入比讀取速度還快。
▼硬盤盒采用的螺絲固定,接縫處嚴絲合縫,做工方面那是完全不用擔心。內部的 SSD 固定位也是采用的華碩慣用的便捷卡扣,無需螺絲,一推一擰就完成安裝,便捷度拉滿。
▼除了速度的優勢,這個硬盤盒將防護性能做到了極致,全金屬鎧甲不僅能輕松應對常見的刮擦,還通過了專業的抗摔抗跌落測試(軍規級MIL-STD-810H 516.8 跌落驗證)。比如下圖就是我模擬日常手滑跌落實驗。可以看到這個金屬外殼的防護性真的強悍,掉地上和掉泥土里沒啥區別,皮都沒破一點,內部的 SSD 也被保護的恰到好處,
▼機身設有多處膠圈,擁有 IP68 防水防塵功能,這是最高等級的防護標準。前面的 6 指的防塵等級,可以做到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塵侵入;后面的 8 更厲害,引用百科上面的解釋“電器無限期沉沒在指定的水壓下,可確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損壞”。這個硬盤盒特別適合戶外工作者,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也完全不用擔心數據損壞。
游戲玩家,手柄自然是標配。我現在的主力手柄是 XBOX 二代,不過用的太頻繁導致內部接觸不良,玩只狼一直自動轉圈。阿修羅 Pro2 是被朋友圈種草的,這個牛油果綠顏值真的太高了,忍不住就剁手了。
▼手柄布局和經典的的 XBOX 如出一轍,不過背面多了兩個扳機鍵,上手毫無難度。手柄的手感做的很不錯,握持豐滿扎實,符合人體的曲線設計搭配北通獨家的防滑紋久握不累。當然最亮眼的還是這個配色了,低飽和度的綠色搭配鮮活的黃色點綴,用來做桌搭最合適不過。
▼北通做外設也有些年頭了,記得我當年買的第一個電腦用的手柄就是北通。阿修羅 Pro2 使用的電競級微動機械按鍵,0.5mm行程觸發極快;肩鍵和扳機則是采用電磁感應驅動的霍爾扳機,因為“純電子”的工作特性,按鍵反饋堪稱如絲般順滑,精度也達到了毫米級,用來玩只狼或者格斗游戲簡直是享受。
喜歡玩鍵盤的人通常都會保持多把鍵盤在線,像我日常都是 4 鍵盤 / 雙鼠標的組合。聽起來有點夸張,但使用起來真的超級方便,想切換手感拿起鍵盤就能用。所以擴展塢對我來說屬于標配。
▼擴展塢同時也是桌搭的一部分,自然顏值不能低。這款擴展塢的外形就很有特色,34° 仰面設計,拔插都毫不費力。鋁合金外殼獨有的質感,線條柔和的機身曲線搭配精細的一體成型工藝,都讓其成為桌面上的一條風景線。
▼擴展塢為 7 口組合,客觀說,這個接口數量對我來說有點少,不過數量不夠質量來湊。插口全部為 USB 3.2 Gen 2,理論速率可達 10Gbps,不僅可以滿足我桌面所有設備供電需求,和我手頭的固態U盤配合起來更是相得益彰。
▼顯示器增高架也是桌搭必不可少的一環,搭配背景燈渲染出層次感,讓桌面環境更加立體。本來我是想整塊黑胡桃實木板,結果遇到站內推送的這款來自北弧的增高架,價格比實木板實惠太多,造型和配色和我的桌面也比較契合,就直接入了。
▼這款增高架的設計還挺有意思,底板的鈑金支腳通過卡扣固定,所以穩定性很強,比那種直接拿兩塊木頭一放的置物架好用的多。支腳有膠貼,邊緣也做了打磨,架子的紋路細膩,和桌面幾乎同色,和桌子搭配起來的協調性很不錯。
桌面的其他物品主要就是一些擺件了,都是以前就有的。
▼龍力人偶是之前洛斐小翹配的;明日香是 B 站 99 入手,感覺買虧了,后來海鮮市場70多隨便買;蕾姆是在多多買的國產競品, 20多的價格做工還不錯,連夜沒崩,性價比真的很高。至于那個貓頭是 9.9 開的盲盒,感覺有點丑。
玩桌搭,燈光的搭配堪稱舉足輕重。不同的光源可以形成不同色彩分層,讓視覺效果更豐富。
書房空間狹窄的結果就是無法布置補光燈,柔光箱更是想都不敢想。之前的吸頂燈亮度不足,一 到夜晚拍照就捉襟見肘,有時候我甚至要把相機 ISO 拉到 5000+,成片噪點暴多。所以這次我把書房的吸頂燈換成了易來的光璨,同時這也是我這次書房打造買的最滿意的商品。
▼光璨有兩個我超喜歡的特色。一是亮度高、色溫覆蓋全。最高亮度可以達到 7400lm,用亮如白晝來形容真的毫不夸張,現在我在臥室拍照連閃光燈都不用,成片質量比以前好的太多。2700K ~ 6500K 色溫調節,95的顯色指數,在書房也可以完美模擬陽光環境。
▼二是可以調整多種燈光氛圍,讓整個房間更有層次感。觀看視頻或者游戲時只開氛圍燈,帶來更深的沉浸感。
桌面空間有限,屏幕掛燈比臺燈實用的多。優秀的屏幕掛燈能精準控制發射的光線,以 45 ° 的角度覆蓋桌面區域,但又不會對使用者的雙眼造成干擾。
▼我手頭的屏幕掛燈有兩款,分別是明基的 ScreenBar Halo 和 易來的 屏幕掛燈Pro。明基的 ScreenBar Halo 我之前寫過測評,在同品完全屬于天花板級別,做工出色,觸控靈敏,對光線的角度控制堪稱完美,完全覆蓋桌面但又不會影響到使用者視線。頂級的使用體驗自然也是頂級的價格,追求品質的用戶絕對值得入手。
▼另一款易來的屏幕掛燈 Pro 性價比就高多了。鋁合金外殼帶來出色質感,磁吸式固定既方便又牢靠,掛燈同樣標配無線遙控器,可以調節燈光亮度、顏色。此外,這款掛燈的互動做的很到位,除了可以接入米家實現語音操控、設備聯動,還可以接入 Razer Chroma 和 OverWolf,玩游戲時直接燈光互動,氛圍感直接拉滿。
關注我鍵盤文的朋友肯定發現我有個習慣,每把鍵盤我都喜歡錄制視頻,主要是為了展示軸體的聲音反饋。每個視頻鍵盤都不同,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都會出現一支蠟燭。
▼這把燈很有意思,不管是設計理念還是使用效果都完美打造出那種家居溫馨感。有一說一,這玩意的實用價值近乎為零,但扛不住漂亮啊,每次錄視頻把放在旁邊,整個畫面都顯得舒服了不少。
▼燈的設計靈感來自中世紀燭臺,鑲孔黃銅包裹住燈管,外面則是高透玻璃,開啟呼吸模式后下燈光忽明忽暗,就好像燭火在風中搖曳,常亮模式下甚至可以直接當個小臺燈,也沒有線材的束縛,走哪都可以帶著。
▼搭配手頭的漢王 N10 閱讀器,這個氛圍是不是有種一秒沉浸的感覺。
燈帶可以說是桌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屏幕是高亮度設備,屏幕后方就會顯得很暗,視覺上就好像那塊區域消失了。燈帶的作用就是點亮后方區域,與屏幕亮度形成縱深,空間感就出來了。
▼燈帶還是選擇的易來。上半年我就給顯示器后方安排了一條,體驗下來蠻不錯的,所以這次給桌子邊緣也安排了一根。基礎燈帶長度為 2m ,差不多圍繞桌面一半,正好滿足氛圍光要求。如果覺得長度不夠可以用延長帶,卡扣式連接還是很穩的。
輝光管時鐘燈算是桌搭界的老選手了,新款使用的 IPS 屏幕,能顯示的圖案色彩更多,科技氛圍感也更強。我這款是很早以前的型號,使用的 LED 擬輝光管,每組時鐘都可以自行調節顏色,秒鐘不停跳動也給桌面帶來一些鮮活。
以上,就是昭華對書房的小小改造。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不管是工作還是娛樂都能讓身心極度舒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希望這篇文章對喜愛桌搭的朋友提供一點搭建思路,也衷心希望各路大神能提供些建議,看看還有沒有什么改進的地方。
創作不易,碼字勞心,路過的朋友煩請關注、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打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