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飛傲旗下的八大耳機系列中,FA動鐵系列的產品數量并不算多,系列旗艦也還是4年前發布的FA9,采用六動鐵配置。不過隨著FA19的上市,FA系列不光迎來了新旗艦,擴大到飛傲整個耳機產品線,它的定位也是目前最高的。其單邊十動鐵的組合,能帶來怎樣的聲音表現?我很期待。

    飛傲FA19規格參數

    耳機類型:十動鐵單元耳機

    佩戴方式:入耳繞耳式

    單元類型:定制樓氏低頻復合動鐵×2、共計4顆

    樓氏ED中頻動鐵×2

    樓氏SWFK高頻復合動鐵×2、共計4顆

    頻響范圍:10Hz-40kHz

    阻抗:10Ω@1kHz

    靈敏度:106dB/mW@1kHz

    喇叭阻抗:10Ω@1kHz

    耳機靈敏度:106dB/mW@1kHz

    線材類型:8股224芯高純度純銀線

    線身長度:約1.2m

    單只重量:約7g(不含線材)

    耳機接口:膨脹式MMCX插頭

    音頻插頭:直插旋鎖式可換插頭

    參考價格:6999元

    十單元動鐵

    專屬定制提升低頻表現

    熟悉飛傲產品命名的讀者可能會以為FA19是FA9的換代產品,其實不然,前者定位更高,因此在單元配置以及其他方面都有著更高的水準。這樣看來從“FAx”進化到“FA1x”,飛傲的動鐵系列會有更多變化,旗艦定位拔高便是第一步。

    FA19采用了十單元動鐵配置,單邊10顆單元全部來自和飛傲合作緊密的美國樓氏。當然這次也沒有意外,根據飛傲聲學團隊的需求,樓氏專門為FA19定制了低頻增強型單元。在FA9上,雙方已有定制相關合作,不過那次是在中頻部分采用的定制單元,而在FA19上則聚焦到低頻上。來看看FA19十單元的具體配置:低頻部分由4顆定制樓氏低頻增強型動鐵單元負責,中頻部分采用2顆樓氏經典的ED中頻動鐵單元,高頻部分則是4顆樓氏SWFK-31736動鐵單元。

    重點說說飛傲這次與樓氏合作定制的低頻增強型動鐵單元。其方向是通過改善單元設計,提升振膜振幅來增加低頻。拿樓氏的HOVDTEC系列單元來說,其后腔開孔較小,限制了振膜振幅,而定制的低頻增強型動鐵單元將后腔透氣孔改大,提高了單元的氣流吞吐量,得以減少振動幅度,提升單元的綜合能量。從實際測試來看,相比HOVDTEC系列單元,定制單元的低頻指標高出2dB。同時,考慮到動鐵單元體積小、振膜面積小、低頻的下潛、氛圍感弱于動圈單元,飛傲在FA19上也將低頻動鐵單元擴充至4顆,通過增加單元數量來提升能量感。

    除了在單元設計上做文章,FA19也在結構部分持續優化。它通過應用DLP 3D打印技術,將低頻能量引導至耳機后腔,以降低后腔諧振頻率。同時帶來的好處是前腔空間得到充分泄壓,有效避免了因耳機前腔氣壓過載造成聽者“耳部脹痛”的情況,在聲音表現以及佩戴舒適度兩方面達到平衡。FA19也應用了飛傲S.Turbo聲學專利結構,它通過加長低頻聲導管的方法成為一種濾波裝置,能夠很好地過濾低頻動鐵的的高頻聲波,減少低頻單元的高頻信號與其他單元能量疊加、干擾,達到低通濾波的效果。

    FA19采用的兩顆ED中頻樓氏動鐵單元擁有出眾的解析力,但為了避免隨之而來的“副產品”齒音,飛傲在兩顆中頻動鐵單元底部特別打造了中頻陷波裝置。它被設置在8kHz峰值處,能很好地過濾掉中頻單元的高頻響應,減少中頻單元與高頻單元的重疊區域,讓“齒音”現象消失的同時還能保障整體的清澈音色。中頻陷波裝置還能將多動鐵單元的分頻點提前至3.5kHz,使得高頻單元獲得獨立且完整的目標區域,讓高頻單元在高頻空間更好地釋放性能。根據實測結果顯示,FA19的中頻陷波裝置提高了1kHz~3kHz的聲壓級,聲音不僅保持了動鐵單元原有的高解析、高清晰度的聲音特色,還使得中頻更密實飽滿。

    應用如此多高品質的單元固然是耳機聲音表現的基礎,但僅靠數量的堆砌不足以確保“好聲音”的誕生。實際上,圍繞這些單元的結構設計與調校同樣重要。FA19以十動鐵單元作為硬件基礎,搭配物理+電子三分頻方案,實現了對頻段的精準分割。同時在用料上也不吝嗇,分頻電路電子元器件采用日本進口的紅寶石發燒級薄膜分頻電容,相比普通的陶瓷電容精度更高,這使得FA19不僅能獲得更精準的分頻點,還有效提升了高頻的解析力與音質細膩度。

    DLP 3D數字腔體

    兼具質感與舒適

    再來看看FA19的設計。作為一款旗艦產品,FA19的造型不光要考慮美觀,也得從聲學角度思考更多。飛傲在FA19上應用了DLP-3D打印技術,成型精度可達0.0375mm,確保了還原聲學目標的精準性。此外,FA19主體為專業的光敏樹脂工程材料,具有較高抗沖擊特性與耐用度,為多動鐵單元等高精密器件提供強力保護。

    FA19的腔體透明,看到內部的單元以及各處結構,同時有透著一股暗色調,這是其應用的凝金內上色工藝帶來的視覺效果。它將生物染料上色到腔體的內壁,也就是裝單元、導音管等結構的位置。相比常規外部噴漆上色,凝金內上色會帶來更為通透立體的效果,同時與帶顏色的材料打印出來的腔體相比,FA19的顏色也更均勻。

    FA19的面蓋被包裹在樹脂腔體中,采用了一種全新的圖案——類似電路板走線的5條平行折線為一組,有多組互相交纏。在光線下移動,會有類似貓眼的光影效果。

    仔細看耳機腔體會發現靠近接頭位置有一個切換開關,兩邊都有,它是FA19的“監聽/HiFi”模式切換開關。飛傲根據耳機多動鐵單元的特性,針對用戶不同偏好的聽音需求,設計出了這一開關,不用更換前端就能獲得兩種聽感。其中“—”代表默認的監聽模式,該模式會減少音染、聲音清澈,完整展現高頻延展性,真實還原音色原貌,適合監聽聲音細節。“ON”代表HiFi模式,會增加中、低頻能量,提高低頻混響與量感,人聲更具感情。

    FA19自然采用了“雙可換設計”——可換耳機線,耳機線也可換接頭。它標配一條高純度純銀線材,每股28支線基,8股共計224芯。線材單支獨立漆包絕緣,并采用利茲結構編絞,線材外被采用進口透明TPU環保材料,讓線身色澤更加明亮通透,同時能夠有效改善長時間使用線材外被發黃和低溫環境變硬的現象。線材接頭可換,標配了3.5mm和4.4mm兩種接頭,方便用戶連接不同設備。這根線材和飛傲現有零售版LC-RD Pro 2022一致,而單獨購買后者的電商最低參考價格在900元左右。

    試聽體驗

    依舊先說下佩戴感受。FA19的重量控制得不錯,雖然是單邊10單元,但不含線材,單只耳機重量只有約7g,官方也提到它可能是目前最小的10單元腔體。佩戴時,FA19能夠緊密貼合耳道,提供顯著的被動降噪效果,有效隔絕外界噪音。同時,得益于其人體工學設計與選用的親膚樹脂材質,即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產生不適感。其腔體貼合耳朵輪廓,確保了不錯的舒適度與穩固性。繞耳的線材很柔軟,與耳背接觸的位置舒適度很高,存在感不強。

    首先用FA19搭配M23進行試聽,連接在4.4mm平衡接口上,中增益模式,耳機默認監聽模式。一想到純動鐵耳機,你會不會在腦海中浮現那種被標簽化的“鐵味”——冷峻、精準,少了一絲情感的渲染。FA19一耳朵的聽感卻不會給人這種“刻板印象”,我能感受到飛傲在FA19上努力構建均衡的三頻表現。動鐵單元天然的高解析力、快速的瞬態響應以及干凈利落的線條自然有著充分展現。十個動鐵單元的配置,則為FA19的調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讓工程師有充足的空間去慢慢找尋理想的聲音曲線。尤其是與樓氏合作定制的低頻增強型動鐵單元,對整體風格的塑造起到了關鍵作用。FA19有著充滿感染力的音色特質,三頻之間的銜接平滑,能帶給聽者一個豐富而立體的聽覺空間。其實回想起來,飛傲此前FA動鐵系列的幾款產品“鐵味”都不太濃,FA19有這樣的表現倒也一脈相承。

    FA19的低頻表現讓人很難將它和純動鐵耳機聯系在一起。其不光有著收放自如的回彈與響應,量感也足夠,飽滿扎實的低頻表現在動鐵耳機中很出眾。人聲部分有著不錯的韻味,能讓人感覺到類似動圈耳機那般自然、寬松的動態表現,聽感厚實,密度不錯。在保持充分聲音細節的同時,齒音確實有著明顯抑制,聽幾首梁靜茹的歌曲便能很好地發現這點。高頻是FA19天然的“主場”,它能展現出細節豐富的解析力與明亮干凈的聽感,器樂的線條感清晰鮮活,在極高頻的延伸上有一股“直沖云霄”的暢快。

    我也用FA19換著搭配了一些定位更高或更低的前端,不局限在音樂播放器,也包括一體機、“小尾巴”便攜耳放。可以感覺到,在搭配定位更高的前端時,FA19的表現和M23相比,更多體現在聲音韻味上的不同,這主要是前端帶來的影響,基本素質方面差異并不明顯。而在搭配更便宜的前端時,也主要體現在細節少一點,聲場收斂一些等方面。總的來說,FA19對于前端的寬容度還是比較大的。

    最后說說監聽模式和HiFi模式的區別。開啟后者可以感覺低頻的量感有所增加,同時帶動整個音樂氛圍往更濃的方向去。但在低頻較多的音樂中,會感覺有些悶,整體的耐聽度不如監聽模式。

    小結

    在經過了多款“個位數”型號的錘煉之后,飛傲FA系列最新的旗艦,也是首款“兩位數”型號的產品FA19,展現出了足夠高素質與成熟度的聲音風格:在保持動鐵單元高解析力、清晰線條感等天然優勢之余,低頻得到不小加強,同時三頻順滑地銜接也讓十個單元的特色得以充分發揮。這使得它在耳機市場“高端局”中具備了足夠的競爭力。

    放式耳機

    最近幾年,TWS耳機無疑是整個無線耳機市場中最熱的細分產品類別。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布的《中國無線耳機市場2023第二季度報告》顯示,無線藍牙耳機市場自2022年以來,首次呈現正增長態勢,這其中貢獻最大的正是TWS耳機。該季度國內無線藍牙耳機市場整體出貨量為2527萬臺,TWS耳機就占據了1804萬臺,占比超7成。剩下不到三成的份額則被頸戴藍牙耳機、頭戴藍牙耳機以及開放式藍牙耳機(OWS)瓜分。

    在后三者中,頸戴藍牙耳機和頭戴藍牙耳機都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在TWS耳機最近幾年的強勢下,其出貨量下滑明顯,同比皆有兩位數的下降。而值得我們關注的,則是在2023年增長勢頭強勁,被市場以及消費者重點關注的開放式耳機。根據此次報告的數據,國內開放式耳機在2023年上半年出貨量293萬臺,同步增長125.2%。二季度出貨196萬臺,同比增長158.2%。

    骨傳導耳機其實就是開放式耳機的代表

    開放式耳機為什么會在今年迎來爆發?還得從它的特點說起。開放式耳機,也稱為不入耳耳機,是指佩戴時不會完全堵塞耳道的耳機。由于不入耳的設計,可以避免對耳朵的壓迫感,同時用戶能夠實時感知環境聲音,提升了佩戴安全性,很適合在需要掌握環境情況的運動健身、戶外探險等場景下使用。其實已經流行了好多年的骨傳導耳機就是開放式耳機的代表之一。不過在此前,骨傳導耳機更多聚焦在運動細分領域,不夠“出圈”。隨著TWS耳機的流行,用戶在享受到其兩個耳機單元各自獨立的形態所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逐漸對產品的佩戴舒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TWS耳機雖好,但入耳式的佩戴方式舒適度始終有所局限,特別是主動降噪功能在TWS耳機上已成為標配的今天,長時間開啟它,久聽容易累。加上如今露營、徒步、騎行等各類戶外休閑娛樂活動興起,參與人數急速增加,使得追求耳機舒適度的潛在消費群體越來越大,開放式耳機迎來了屬于它的春天。

    2023年開放式耳機大爆發,最火的其實是這種兩個耳機單元獨立的產品。

    開放式耳機真正“出圈”,離不開形態的變化。從骨傳導耳機后掛式的設計,到如今類似TWS耳機兩邊單元的獨立造型,后者很好地解決了前者沒辦法平躺使用,佩戴時存在感相對較高的問題。如今,開放式耳機的主要形態已是耳夾式、耳掛式,就算沒有后掛,佩戴也足夠穩定。同時,開放式耳機發聲單元的豐富也促進了它的發展。以前開放式耳機只有骨傳導技術時,一來不容易做成兩邊耳機獨立的造型,二來其發聲原理容易導致漏音、音量較大時單元振動明顯等問題。隨著技術進步,傳統入耳式耳機上的動圈單元應用在了開放式耳機上,較好地解決了以上問題。加上此類產品在內部硬件配置,如藍牙SoC等關鍵組件上皆與TWS耳機類似,有現成的成熟方案可以利用,使得今年開放式耳機市場的產品價格迅速下沉,創造了快速普及的條件。

    與此同時,眾多知名品牌下場參與開放式耳機市場競爭,也進一步推動了該品類的發展。除了Shokz韶音、Cleer、Oladance等專注開放式耳機市場的品牌之外,索尼、JBL、小米等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陸續推出相關產品,進一步擴大了這一細分品類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而不同單元類型、佩戴方式的開放式耳機產品,也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如今消費者能根據自身需求、預算,比較容易地選到適合自己的開放式耳機。

    體驗升級

    再說回到TWS耳機市場。在2023年,TWS耳機市場值得關注的點除了銷量,就是其在音質、功能方面的升級。算起來,TWS耳機已經火了好幾年,從聽音、通話,到主動降噪、空間音頻等功能逐步加進來。如今市場中價格從低到高的眾多TWS產品,可以說大多是集各種功能于一身。單看功能,可能兩三百元的產品和一兩千的差別并不大。那么中高端TWS產品要如何才能拉開和普通產品的差距?在2023年,市場給出的答案是體驗的升級。

    讓用戶能感覺到體驗的不同,除了在設計、用料上著墨之外,更多還在于音質、功能上的升級。在音質方面,從去年底冒頭的全鏈路TWS耳機,在2023年持續擴容。全鏈路從大的方向來看,就是從手機端藍牙無損編碼發射,在耳機端的藍牙解碼接收,并經過音頻芯片、算法處理,實現高品質音樂的全鏈路還原。單從耳機本身來看,是將藍牙芯片、獨立DAC芯片、專業聲學架構集于一身,在硬件層面賦予了TWS耳機扎實的底子。獨立專業音頻芯片確保了TWS耳機能以更高水準進行解碼;好的藍牙芯片一方面通過應用最新藍牙標準帶來穩定的連接、更低的延時,同時其能夠支持全面、高質量的藍牙編碼協議(如LHDC、aptx adaptive等),則確保了端到端的傳輸質量;最后在聲學結構上,尺寸更大、材質更好的耳機單元,以及更專業的音頻架構,有利于回放效果的提升。

    在應用第二代高通S5音頻平臺的TWS耳機上,我們獲得了更好的空間音頻體驗。

    空間音頻功能在2023年也出現在越來越多TWS耳機新品上。空間音頻其實是一個統稱,不同廠商有不同的稱謂。從實際的體驗感知來說,空間音頻是一種類似虛擬環繞聲的技術,它會讓用戶更容易體驗到聲音的立體感和深度,將環繞聲更準確地定位在合適的方位,讓用戶獲得身臨其境的環繞效果。雖然在TWS耳機上還算新東西,但其實類似的技術在音箱、頭戴式耳機以及VR設備上早有應用。

    在不少音樂App中,已經開辟了空間音頻專區。

    在TWS耳機上,它是通過內置的處理芯片和算法實現聲場定位和渲染,部分耳機還配有相應的陀螺儀以模擬立體空間效果。去年我們在體驗不少具備空間音頻功能的TWS耳機時,會感覺其營造的聲音空間,隨著頭部的移動,變化有著明顯的延遲。而在2023年,隨著技術進步,搭載諸如第二代高通S3/S5音頻平臺的TWS耳機,在類似空間音頻功能上的體驗就要好不少,聲音空間的隨動變化會更加自然。

    另一方面,雖然只要TWS耳機具備了空間音頻功能,那么即便播放普通的音源,也能獲得相應的聽音效果。但如果聆聽專門針對空間音頻功能進行了優化的音源,用戶的體驗還是會更好。現在來看,不少廠商旗下App以及第三方影音App都打造了空間音頻專區,但還面臨內容相對較少,同時存在不同廠商的內容相對獨立,需要搭配對應手機和耳機才能使用的情況。這方面,可能還需要行業在未來建立統一的標準,并在音樂、電影、游戲等多種類型的內容上制作更多空間音頻內容,硬件和內容雙管齊下,才有助于提升該功能的實用性以及體驗。

    格參數

    揚聲器單元:40mm釹磁鐵單元

    耳機頻率響應:10Hz~40000Hz

    耳機靈敏度:102dBSPL

    耳機阻抗:32歐姆

    麥克風:ClearCast麥克風

    連接方式:USB+3.5mm

    參考價格:1499元

    由于游戲耳機更注重游戲中聲音的精準定位以及提供真實的臨場感,注定了其在音樂的還原度和表現力上表現平平。那么游戲耳機真的就無法兼顧游戲和音樂?這可不一定。賽睿剛剛推出的Arctis Pro游戲耳機,不僅有真實的環繞聲效果,還通過采用高保真揚聲器驅動,帶來優秀的音樂表現能力。

    作為Arctis系列的一員,Arctis Pro延續了家族標志性的滑雪鏡頭帶、 AirWeave 耳罩襯墊、輕量鋼頭梁以及鋁合金懸掛系統等設計使得耳機佩戴起來感覺依然非常的輕巧。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用戶反映Arctis 3/5/7佩戴起來穩定度很一般,頭部移動時耳機容易掉。

    在Arctis Pro上這一問題得到了解決,耳機夾頭的力量較之前的產品更大,能明顯感覺到Arctis Pro將頭部夾得很近,戴著非常穩固,無論頭部怎么搖晃,耳機都不會掉。由于Arctis Pro是用USB線材連接到PC,所以與Arctis 5一樣在耳罩背面設置了一圈RGB燈,支持Prism Sync多彩燈效,也可以與其他賽睿Prism設備實現燈效同步。

    在游戲性能上,Arctis Pro最大的亮點在于采用了升級版的Headphone:X V2.0技術,使得聲音的定位更加精準。筆者嘗試在《絕地求生》中進行了體驗,Arctis Pro耳機的聲音指向性確實很強,聲音定位效果確實比同類產品要好,在游戲中總能快人一步。

    當然Arctis Pro耳機也和Arctis 5一樣擁有獨立線控ChatMix旋鈕,通過其調節游戲聲音和語音的大小,滿足玩家對聲音的調校。Arctis Pro也有采用雙向拾音技術的ClearCast麥克風,這算是目前游戲耳機上最好的麥克風了,語音清晰、噪音小。

    Arctis Pro還有一大賣點在于采用了高保真40mm釹磁鐵單元,在播放Hi-Res音頻時,耳機頻響范圍可以達到40000Hz,而普通產品只有22000Hz。筆者也嘗試用Arctis Pro試聽了《Tea For Two》(144MB/3387kbps),耳機人聲還原不錯,聲音清晰,下潛很足,音樂表現明顯比一般的游戲耳機好上一大截。

    耳機的話筒

    話筒開關、音量調節旋鈕以及接口

    總結:無缺憾的高端游戲耳機

    Arctis Pro耳機在保持了Arctis系列優秀佩戴體驗的基礎上,提升了佩戴的穩定性,佩戴體驗更好了。性能方面,Arctis Pro依然有ChatMix、ClearCast麥克風技術的同時,采用了升級版的Headphone:X V2.0技術,聲音定位更加的精準。

    此外高保真40mm釹磁鐵單元的加入,也讓耳機在聲音效果上有了更好的表現。在筆者看來,Arctis Pro是一款沒有明顯硬傷的產品。如果你想要一款玩游戲、聽音樂都能兼顧的產品,Arctis Pro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SteelSeries賽睿最新Hi-Fi級游戲耳機Arctis Pro于4月10日京東商城首發,首發地址:

    長按二維碼了解詳情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