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愛立信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地方法院對聯想及其移動設備子公司摩托羅拉提起多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其侵犯5G專利,該糾紛涉及標準必要專利和非標準必要專利。
據悉,聯想被指控的侵犯行為涉及愛立信美國專利號為10425817、10306669、11317342和11515893等多項專利。其中,“10425817”專利涉及保護無線網絡中的隱私;“10306669” 專利涉及“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 (PUCCH) 資源分配”;“11317342”專利涉及“系統信息分部分傳輸”的無線通信;“11515893”專利涵蓋“準循環 LDPC 碼的移位值”,這些專利主要與5G通信有關,并涉及聯想的手機、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和平板設備。
在曝光的法庭文件中,愛立信特意指出,其已經公布了特許權使用費率,并準備按照公平、合理和非歧視(FRAND)條款在互惠的基礎上向該行業授予許可。愛立信聲稱,每年他們約 40 億美元的研發投資使其擁有領先的 5G 專利組合,而通過專利許可獲得公平補償對于確保新投資非常重要。
據了解,作為通訊行業的“元老”,愛立信很早就展開了專利布局。在通信技術的先發優勢下,愛立信官網顯示其目前在全球擁有的授權專利達6萬項,并已經簽署了超過100份的許可協議,授權方包括行業內所有的主要廠商,專利組合涵蓋了2G、3G、4G和5G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愛立信與諸多通信行業的重要廠商均簽訂了專利許可協議。2019年,愛立信曾與OPPO簽署了關于2G、3G和4G技術的初期專利權授權協議。2021年5月,愛立信和三星已達成了一項多年期的全球專利許可協議,其中包括所有與蜂窩技術有關的專利。2022年12月,蘋果和愛立信正式宣布達成多年全球專利許可協議,該協議包括涉及蜂窩標準必要技術專利的交叉許可,并授予某些其他專利權。
8月25日,華為官網公布華為與愛立信宣布簽訂長期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包括3/4/5G蜂窩技術在內的覆蓋了3GPP,ITU,IEEE,IETF等廣泛的標準相關基本專利,覆蓋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和終端設備銷售。根據協議,雙方都許可對方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專利技術。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發現,專利一直是愛立信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年1月,愛立信發布的2022全年報告中顯示,愛立信專利許可業務大幅增長,在過去一年里,其知識產權許可業務收入達到了103.99億瑞典克朗(約69.64億元),較2021年的81.34億瑞典克朗增長了近28%。根據目前的知識產權許可合同組合,愛立信估計2023年全年知識產權許可收入約為110億瑞典克朗(約73.6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日,愛立信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稱,公司報告期內凈銷售額為645億瑞典克朗(約432億元),同比下降5%;凈虧損305億瑞典克朗(約204億元)。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孔學劭 實習生 李沁雪
為5G技術的引領者,早在今年2月,華為便已在全球收獲了91份5G商業合同,位列第一。但今年以來,由于在美國的“勸說”,許多本該由華為拿下的市場,都落入了其競爭對手——愛立信、諾基亞手中,例如在英國宣布禁用華為后,愛立信及諾基亞便“趁機”搶占了英國市場,其5G商業合同也因此升至100份、111份?;诖?,市場還曾認為:華為已被反超。
但最新公布的數據卻顯示,即便在美國的阻礙下,華為仍舊憑借過硬的實力,守住了第一的寶座。
市場12月14日消息,2020年三季度,華為憑借32.8%的市場份額,依舊在全球5G通信設備市場位列第一,第二是愛立信,市場份額為30.7%,第三是中興(14.2%),第四是諾基亞(13.0%)。
華為在重壓之下還能穩居第一,與哪些國家的“信任”有關?參考2月份公布的數據,91份5G商業合同中,有過半(47份)來自歐洲、27份來自亞洲、17份來自其他地區。
先來看下歐洲市場。在英國明令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建設后,法國、意大利、瑞典選擇了“跟風”;西班牙、奧地利、匈牙利、瑞士選擇了堅定支持;至于德國、比利時則仍處于猶豫階段。總的來說,考慮到華為設備的高性價比,依舊有許多歐洲國家認為,華為是“最佳選擇”。
再來看下亞洲市場,華為在亞洲收獲的訂單主要來自于東南亞。由于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東南亞國家對華為5G普遍持積極態度,例如馬來西亞便曾公開表示,美國對華為做出的行為是錯誤的。除了馬來西亞外,在菲律賓,華為已與該國電信運營商Globe合作開通了該國第一條5G網絡;在泰國,華為已與該國相關部門合作建設5G測試平臺。
最后是非洲市場,據當地調研機構的數據,華為是非洲電信建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目前非洲4G基站有70%都屬華為;除此之外,在非洲54個國家中,與華為存在合作業務的達40個。9月的報道還指出,華為已打敗愛立信、諾基亞,拿下摩洛哥5G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在5G市場穩居第一的華為,在11月還提出了“1+N”5G發展目標。據悉,在“1+N”目標下,運營商能夠構建性能更強、成本更低的極簡5G網絡。基于此,市場還評論稱,這將大大增強華為5G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排除華為”的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損失。
除了在5G領域不斷發展,華為還在其他領域持續發力,例如PC市場領域、鴻蒙OS,以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
從PC市場領域來看,數據顯示,中國商用PC市場每年約有2850萬臺的需求空間,其中臺式機占比70%以上,基于此,華為PC產品線總裁王銀鋒還表示,PC市場有無限可能。據悉,自2016年進入PC領域后,到2020年上半年,華為在中國筆記本市場占有率已達到16.9%,進入市場第一梯隊。
從鴻蒙OS2.0來看,在今年9月舉辦的華為2020年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便宣布,2020年華為智能手機將全面升級鴻蒙OS2.0,除了智能手機外,未來華為所有的產品,包括智能手表、PC、平板、都可能采用鴻蒙OS。
總的來說,面對美國的重壓,華為已在努力做各種“突圍”準備。
文 | 李銀蘇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 劉蘇林
T之家訊 3月4日消息,自從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以來,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越來越頻繁。愛立信去年12月份在印度將小米告上法庭之后,又與蘋果在今年1月份發生了專利糾紛,愛立信頻繁的對自家專利進行維護,引發了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去年12月,愛立信因GSM、EDGE和UMTS/WCDMA標準的產品的專利許可授權問題將小米告上法庭,小米手機也因此遭到了部分禁售。雖然小米通過“每臺手機向法院預繳100印度盧比”的方式獲得了臨時解禁,但對小米而言,這場專利大戰才剛剛開始:印度訴訟或只是愛立信對小米全盤市場維權的開始。
今年1月,愛立信展開了對蘋果的專利訴訟,其原因是由于彼此前簽訂的專利授權協議已經到期,經過協商,尚未達成新的協議。據了解,蘋果公司每一臺擁有蜂窩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采用了愛立信的技術,但目前沒有獲得愛立信的技術使用許可。
愛立信副總裁兼首席知識產權官kasim alfalahi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愛立信在全球有簽署超過100多個專利授許可,我們秉承合理、公平的原則接受任何企業的合作,不經過法律訴訟取得的結果是有效率的生產方式。但是同時也決不允許任違反,侵害我們專利的行為。所以才會對小米、蘋果采取了訴訟的手段。”
當談到還在進行的與蘋果、小米的訴訟官司時,愛立信kasim alfalahi表示,“我們有信心取得官司勝利,因為過去以往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從未敗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