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神舟,恐怕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關鍵詞就是性能配置高價格優惠,很少有人會把顏值高與神舟本聯系在一起。如今,神舟卻在高端產品上邁了一大步,設計出一款顏值非常高且主打高端性能級商務本,它就是精盾KINGBOOK T97。
精盾KINGBOOK T97同樣延續了神舟電腦一貫高配的特色,其搭載了i7-7700HQ和GTX 1070 with Max-Q Design(后面簡稱MAX-Q 1070),在商務本中屬于頂級配置,筆者會在后面對其進行詳細測試。下面先看一下該機的外觀設計。
神舟電腦的顏值巔峰
精盾KINGBOOK T97并沒有采用商務本黑色機身與非金屬材質的設計,而是在A、C、D面全部采用了金屬材質,表面使用陽極氧化工藝處理,質感上相比傳統商務本提升不少。而且顏色方面采用了類似灰黑配色,配合金屬質感,營造出沉穩、精致的產品氣質。
全金屬機身設計
外觀設計上的點睛之筆要數A面的金屬微穿孔造型的發光圖案。本身在金屬上做微穿孔是一項非常考驗工藝的事,所以這種處理方式只有在高端PC上才出現,這也符合精盾KINGBOOK T97高端商務的定位。
A面中間的金屬微穿孔造型
而且該機也將機身厚度和重量縮減到了極致,即使擁有強勁的配置,但整機厚度僅僅只有18.6mm。不僅比同配置的游戲本薄,比配置更低的商務本還要薄;而且該機在采用全金屬機身的同時,將重量控制在了2.2kg,方便外出攜帶。
實測重量2.2kg
整體來看,精盾KINGBOOK T97的設計及做工確實配得上“高端”二字,全金屬機身加上獨特的外觀設計,讓整機散發出不同于傳統商務本的精致氣質。
舟戰神系列游戲本一直以來都深受游戲玩家的歡迎,它們個個都擁有堅實的身軀和同定位產品中更高的配置,甚至還有一些產品使用了桌面級處理器,性能之強自然不言而喻了。而我們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正是這樣一款高性能產品——神舟戰神K690E-G4D1(以下簡稱K690E),它能帶來怎樣的體驗?大家來隨我一起看一看吧。
產品優缺點概述:
優點:
1、機身做工優良堅固耐用。
2、采用英特爾桌面級芯片組,支持更換CPU,升級潛力極佳。
3、接口數量多,種類豐富,擴展性優秀。
缺點:
1、大部分接口設置在機身右側,對用戶鼠標操作以及理線有一定影響。
2、長條形電池的布局位置使CPU出風口被迫設置到了機身左側,擠占了接口位置。
3、基礎款采用的奔騰處理器表現雖然優秀但絕對性能與四核處理器依然有明顯差距。
說完優缺點,我們按照慣例首先來看看外觀。
整體造型
K690E的整體造型頗具棱角,給人的感覺非常厚實,透明的鍵帽在未開啟背光的情況下會呈現出白色外觀,看起來十分美觀。
A面設計
產品的A面采用了隆起的設計,這將有效提升A面的強度,防止受到擠壓而使屏幕受損。戰神的LOGO位于中上部,下方有兩條紅色的燈帶作為裝飾,具有明顯的游戲本風格。
C面布局
K690E的C面設計與A面相呼應,同樣帶有多個棱角。帶有小鍵盤區的全彩背光鍵盤手感中規中矩,鍵程適中但反饋感欠佳,用來玩游戲和日常輸入沒有什么問題。而觸控板的手感有一些滯澀,不過獨立的左右鍵卻是一個加分項,相比于大部分隱藏左右鍵的輕薄本來說無論是按鍵手感還是觸控板的穩固性都具有很大的優勢。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K690E的接口與其他細節設計。
機身左側
然后我們來看一看接口設計。K690E將CPU的散熱出風口設計在了機身左側,出風口右邊是USB3.0接口、USB2.0接口以及麥克風、耳機接口。
機身右側
右側則集中了非常多擴展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USB3.0、USB3.1 Type-C、兩個Mini DP、HDMI、網線以及電源接口,而最右側還有一個防盜鎖孔。K690E在接口數量與種類方面值得肯定,但過多的將接口擺在機身右側或多或少會影響右手的鼠標操作。
背光鍵盤效果展示
透明設計的全彩背光鍵盤在關燈時非常漂亮,并且夜間操作的實用性也非常高,對于許多住在宿舍的學生黨來說晚上關燈玩游戲也不會影響按鍵操作了。
攝像頭與麥克風
K690E的攝像頭與雙聲道麥克風設置在B面屏幕上部,沒有什么額外的裝飾,不過大家可以看到邊緣帶有多個細窄的橡膠墊用來保護和減震,可見這款產品對于安全性十分重視。
左腕托
那么我們再來看一看機身的細節,在腕托處我們能看到有趣的一點,英特爾將奔騰系列處理器更名為Pentium Gold,標志也被“鑲上”了金圈,無形之間感覺性能更強了。
右腕托
腕托的右側帶有神舟筆記本標志性的硬件參數貼紙,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款產品的主要參數。這種貼紙在過去是筆記本產品的標配,但是到了現在貌似也只有神舟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了。
下面就到硬件環節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款產品的硬件規格。
系統概述
神舟戰神K690E-G4D1搭載了英特爾奔騰G4600雙核四線程處理器、8GB DDR4 2400內存、128GB固態硬盤+1TB機械硬盤以及GTX1060 6GB版獨立顯卡。這個配置規格已經很優秀,不過在神舟游戲本中卻只是一個基礎配置,玩家通過機器出色的升級潛力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升級。
CPUID
我們來看一下這顆奔騰G4600處理器的大概參數,這顆采用14nm工藝的雙核四線程處理器擁有3MB三級緩存,主頻3.6GHz,不支持睿頻,TDP為51W。作為一款桌面級處理器,G4600處理器雖然核心數少于移動i5、i7處理器,但較高的主頻還是比較有優勢的,那么它能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性能表現?我們下面就來簡單測試一下。
Fritz Chess
首先是Fritz Chess測試,G4600的表現不出所料,按照與四核處理器的得分的對比經驗來講K690E能夠充分發揮出這顆處理器的性能,已經很強勁了。
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多核386cb、單核152cb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這樣的單核表現對于許多單核優化的網游來說是有一定優勢的。
內存與緩存測試
然后是內存與緩存測試,K690E與許多同價位游戲本一樣僅安裝單根內存,因此單通道下內存的性能表現比較一般,這對于吃雞等網游來說是存在一定影響的,不過K690E可以很方便的添加內存, 這一點是可以輕松解決的。而CPU緩存方面,G4600的表現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三級緩存的性能較低,不過對于整體性能而言影響不大。
硬盤性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K690E所搭載的固態硬盤表現,根據測試結果來看這塊硬盤采用群聯主控的硬盤性能表現很不錯,雖然受限于是一塊SATA硬盤因此順序讀寫無法與正常的M.2通道固態硬盤相比,但是對于日常的使用而言已經綽綽有余了。
屏幕色域
我們對K690E的屏幕素質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從結果來看這塊屏幕的色域表現比較一般,但
3DMark圖形測試
K690E作為一款游戲筆記本,我們要考量的重點自然是游戲表現。K690E在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下得到了5041分,圖形表現十分優異,而物理分數表現受到CPU規格的影響自然也就稍弱一些。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游戲來對K690E進行游戲性能方面的測試。
中土世界:戰爭之影
首先是中土世界:戰爭之影,這是一款動作冒險類游戲,并且其中還融入了許多其他玩法,對于游戲電腦的硬件性能來說是一個挑戰。
效能測試
我們將游戲畫面調至最高畫質,通過游戲內部的效能測試來看一看K690E能否勝任這款單機大作。我們最終得到了平均68幀的優秀成績,這說明K690E應對這款游戲是游刃有余的。
古墓麗影10
下面我們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古墓麗影10對K690E的游戲性能進行了考量,這款游戲可以很直觀的反映出一臺游戲電腦的性能水平。下面我們將游戲畫質手動調至全最高,關閉垂直同步,抗鋸齒選擇SMAA進行測試。
效能測試結果
在效能測試中,K690E給出了平均60幀的優秀成績,這表明K690E在游玩大型單機游戲時擁有很優良的表現,不過類似吃雞、刺客信條起源、極品飛車20這種實測比較考驗CPU與內存性能的游戲時或許就無法保證絕對的流暢了。
戰錘:全面戰爭(圖片來自網絡)
這款游戲是標準的SLG游戲,它對于游戲電腦的CPU與內存性能會提出很高的挑戰,K690E能否經受住這個考驗呢?
效能測試結果
我們同樣手動調至最高畫質,抗鋸齒選擇FXAA,K690E在效能測試中平均幀數為45.2幀,并且最低幀數也沒有低于30幀,看來K690E是能夠保證游戲的流暢的,G4600的游戲性能表現顯然非常出色。
PCMARK 8續航測試
雖說是游戲本,但是當我們攜帶外出時依然需要它具有一定的續航能力,并且也有許多用戶會購買游戲本用于辦公,因此游戲本的續航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得益于62Wh的大容量電池,K690E在PCMARK8的Work模式下得到了4小時25分鐘的好成績,這說明如果僅用來上網辦公的話K690E能夠滿足我們一個白天的續航需要。
拷機測試
最后來看一下散熱表現,我們對K690E進行了六分半鐘的雙拷測試,雖然FurMark沒有顯示出顯卡的核心頻率,但是按照經驗來講帕斯卡架構顯卡在拷機時不會觸發boost,因此溫度會比滿載游戲狀態低一些。根據結果來看,G4600在單拷FPU時溫度僅為60度出頭,主頻也輕松維持在3.6GHz,而顯卡則為72度,看來K690E的散熱性能還是比較出色的。
評測總結:神舟K690E是一款模具底子堅實的游戲本,在機身設計與硬件配置上都很成熟,絕對是一款出色的產品。而且K690E較高的擴展性能夠讓玩家輕松的升級自己的機器,這對于一些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來說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多數人的印象中,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就像手機一樣,在你購買時就已經確定。只是一般來說,筆記本電腦還是比手機多了個升級存儲的選項。至于關鍵的處理器和顯卡一般是升級不了的,而且隨著筆記本電腦的集成度越來越高,支持升級內存和硬盤的產品也在逐漸變少。
圖源:雷科技
近年來,隨著用戶對筆記本電腦的輕薄提出更高要求,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開始采用板載內存和存儲設計,進一步壓縮內部空間,降低機身厚度。即使不算最“臭名昭著”,以不可升級著稱的MacBook,多數主流品牌的輕薄產品線也都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
不過,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早期的筆記本電腦其實遠比現在要自由得多。雖然不至于像臺式機那樣從零開始搭建,但是隨意升級處理器和顯卡,更換電池等操作都屬稀松平常,這類支持DIY的筆記本電腦,國內一般稱之為“準系統電腦”。
圖源:EUROCOM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就要問了:“為什么基本上看不到準系統電腦出售?市面上售賣的基本是不支持DIY的?”實際上早在幾年前,絕大多數品牌都已經徹底轉向整機,像神舟等品牌都已經逐漸停止了準系統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即使是未來人類這樣的模具廠子品牌,產品更新也已經基本停滯。
而在最近,就連制造出第一款準系統筆記本電腦的EUROCOM,也決定停止更新準系統產品線,只是仍然會為用戶提供產品支持和售后。在掙扎了兩年后,準系統電腦的棺材板似乎終于是被蓋上了。
準系統電腦,實際上是指一系列可以提供處理器或顯卡單獨升級支持的筆記本電腦,在筆記本電腦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中,并一直被視為是高性能、高規格的代表。
其實準系統電腦可以算是筆記本電腦產品里的高端線,硬件性能甚至可以達到普通筆記本電腦的兩倍以上。現在看來或許很夸張,但是在那個移動端處理器和顯卡性能都遠不如桌面端的年代,這樣的結果卻顯得很正常。
準系統電腦的強大之處就在于其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使用非移動端芯片,也就是將桌面端處理器和顯卡安裝到筆記本電腦上,讓你能夠在移動環境中得到桌面PC的性能。
圖源:CLEVO
當然,如此高的性能自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為了能夠確保長時間使用時的性能釋放。準系統電腦往往配備超規格的散熱模組,導致機身厚度和重量都遠超普通筆記本電腦。
舉個例子,輕薄筆記本電腦重量在1.2KG到1.5KG左右,而游戲本的重量一般在2.0KG到3.0KG左右,那么準系統電腦呢?一般會在3.0KG到5.0KG之間,部分旗艦型號的重量甚至可以高達10KG。
離譜的重量也為準系統電腦的用戶送上了一個稱號:“習武之人”,意思是沒點過硬的身體素質就別想背著這臺電腦到處跑了。
圖源:notebookcheck
除了重量問題,準系統電腦的離電續航水平也十分糟糕。在使用桌面端芯片的情況下,多數型號在脫離電源后只能提供約半小時的續航,而且性能會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卡頓問題。
實際上,你可以將這類追求極致性能的準系統電腦,看作是自帶屏幕的可移動臺式電腦,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就是外觀不同而已。但是在目標用戶看來,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因為準系統電腦的性能上限遠超多數普通用戶的想象。
以藍天的頂級準系統電腦P870TM1-G為例,配置上限是i9-9900K+RTX 3080*2,而且因為主板采用的是Z370芯片,所以支持CPU超頻。根據實際測試,它在日常使用中性能甚至超過了i9-11900H。
圖源:貼吧
從酷睿10代開始,英特爾的移動端就已經進入升級快車道,迭代提升的性能幅度甚至相當于以前兩到三代的升級累加。即使在這樣的性能升級幅度下,兩年后的移動端旗艦處理器依然無法戰勝桌面端的旗艦老將。
而在英特爾的性能迭代加速前,移動端的酷睿八代性能甚至與桌面端的酷睿四代不相上下,有著整整四年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準系統的性能優勢會有多大,對于有著高性能移動工作需求的用戶而言,準系統電腦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基于用戶對性能的極致要求,彼時的準系統電腦配置也十分瘋狂,藍天P870TM1-G可支持桌面端的第八、九代酷睿處理器,并且支持顯卡SLI(同時插入兩個顯卡芯片,可顯著提升整機的顯卡性能),其中顯卡SLI即使在臺式機中都不常見。
這也是筆記本電腦顯卡SLI的絕唱,后續的準系統基本上都回歸了傳統的單顯卡設計,不再提供雙顯卡支持。考慮到藍天P870TM1-G最高可以魔改到支持RTX 3080*2,即使放到今天的旗艦市場中,顯卡性能也依然十分能打。
圖源:shopify
不過,藍天P870TM1-G等旗艦模具已經差不多是準系統電腦最后的絕唱,后續各家都沒有再推出過旗艦級的模具。即使是前面提到的EUROCOM,最后一款產品也僅支持到桌面端第12代酷睿處理器并提供單個MXM顯卡接口。后續的所有EUROCOM筆記本電腦都將轉向采用HX系列移動端處理器,不再提供桌面處理器的支持。
而在國內,目前還能買到的全新準系統電腦,基本只支持AMD的AM4接口,以及英特爾的桌面端第12代酷睿處理器,沒有再更新后續的產品。曾經筆記本電腦市場中的真正王者,就這么在悄無聲息間走到了終點。
其實,即使只是將時間回溯到兩三年前,都依然有廠商在耕耘這個賽道,推出過不少經典的產品。但是,隨著13/14代酷睿的發布,以及RTX 40系顯卡的到來,準系統電腦廠商們似乎集體噤聲,不再針對新一代芯片推出產品。
實際上準系統電腦的市場非常依賴少數廠商的產品,到了后面甚至可以說只有藍天、英特爾等廠商在更新產品線。對的,英特爾也有準系統產品線,只不過在2022年就停止筆記本電腦產品線的更新,并在次年將整個NUC產品線打包出售給了華碩。
而堅持到最后的藍天,也在去年停了下腳步,不再對外更新支持桌面端處理器的準系統電腦。
圖源:淘寶
準系統電腦的消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市場過小,大多數普通用戶都完全不知道準系統的存在,只靠少數PC愛好者,很難支撐住這個市場。實際上,此前藍天等廠商還在維持準系統電腦的更新,更多是為了滿足商業、工業領域的需求,個人消費者只是沾了企業產品線的光。
所以是企業需求消失了?并不是,更準確地說是英特爾插手了,從第13代酷睿處理器開始,英特爾就為有高性能移動工作需求的用戶準備了HX系列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本質上就是桌面端芯片的移動版,在散熱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兩者的性能區別很小,而且BGA封裝還使其不再需要碩大的散熱模組也能正常使用。
圖源:英特爾
既然英特爾直接提供了更方便好用的高性能處理器,那么電腦廠商也就不需要再去折騰桌面端了,只是苦了普通消費者,再也買不到更新的準系統電腦了。
不過,即使英特爾不進場,其實多數人也不看好準系統電腦的未來,雖然最近兩年的處理器和顯卡性能都在暴漲,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恐怖的功耗。i9-14900K,滿載功耗超過300W;RTX 4090,滿載功耗超過600W,如此高的功耗甚至讓一般的機箱都無法滿足散熱需求,必須使用水冷并加裝大量散熱風扇才能維持正常。
如此高的散熱需求,即使準系統電腦擁有遠超普通筆記本電腦的散熱,也難以維持正常運行。而且,即使不考慮散熱,內部電路也需要支持1000W以上的功率輸入,并且用戶需要隨身攜帶1000W的迷你電源。
隨著桌面端PC硬件的性能和功耗提升,留給準系統電腦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即使強行增加對中低端芯片型號的支持,成品的性能與體驗也不如更高規格的移動端產品。雖然在個人用戶看來,準系統電腦的可升級性依然是獨有的優勢,但是在企業看來,這個優勢反而是影響最小的。
現如今,準系統電腦雖然不能說完全消失,但是至少在個人消費市場,應該是再也看不到新產品了。而在企業線,雖然目前MXM接口顯卡仍在更新,卻也已經全部變成了移動端芯片版本,采用RTX 40系桌面端芯片的MXM顯卡目前只推出了入門型號。
桌面的歸桌面,移動的歸移動,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時光后,桌面PC與移動PC再一次開始了分道揚鑣。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