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機構預測,未來5年平板電腦用戶數量每年將平均下降1%,而智能手機用戶數量每年將增長約7%。
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大屏智能手機尤其受到歡迎,這兩個國家的大屏手機用戶占比分別達到65%和62%。相比之下,中國和印度的平板電腦用戶數量分別僅占兩國人口的6.4%和1.1%。
而在發達國家,使用平板電腦的人更多。在美國和歐盟5個主要成員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智能手機用戶中,只有33%和23%的用戶使用大屏手機。不過,對于平板電腦來說不幸的是,36%的手機用戶計劃近期內購買一部大屏手機。
京時間24日早間消息,據美國科技網站ReCode報道,隨著大屏智能手機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球平板電腦銷量2015年首次下滑,而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的最新預測顯示,今年全球平板電腦活躍用戶數量將首次出現下降。
該機構預測,未來5年平板電腦用戶數量每年將平均下降1%,而智能手機用戶數量每年將增長約7%。
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大屏智能手機尤其受到歡迎,這兩個國家的大屏手機用戶占比分別達到65%和62%。相比之下,中國和印度的平板電腦用戶數量分別僅占兩國人口的6.4%和1.1%。
而在發達國家,使用平板電腦的人更多。在美國和歐盟5個主要成員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智能手機用戶中,只有33%和23%的用戶使用大屏手機。不過,對于平板電腦來說不幸的是,36%的手機用戶計劃近期內購買一部大屏手機。
經,iPad是平板電腦的代名詞,但是現在這種境況正在徹底改變。
據IDC數據,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華為是唯一超20%的國內廠商,與蘋果iPad分庭抗禮。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十年,可以清晰地看到:從2014年發布首款平板HUAWEI MediaPad M1開始,華為持續向平板這個城墻口沖鋒,終于和蘋果于頂峰分庭抗衡。
華為平板的十年,也是中國平板市場的黃金十年,從硬件升級、到創新科技,再到如今的萬物互聯,是華為引領著中國平板廠商的科技創新。
十年攻堅,華為與蘋果分庭抗衡
時間倒回到2015年,彼時的平板市場,在經歷幾年快速成長后正在陷入尷尬境地。一方面,蘋果iPad一家獨大,居壟斷地位,很難戰勝;另一方面,安卓平板進入同質化競爭,打起了價格戰的紅海。而且,平板也在受到大屏智能手機的沖擊,處于尷尬境地。一個數據可以從側面說明,當時國內平板電腦廠商數量超千家,但加起來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10%。
很多中小廠商選擇了離場,大廠商則將精力集中在智能手機上,平板一度成了“棄兒”。但是,華為卻是市場的“逆行者”,不斷加大在平板上的投入,十年來始終保持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品。據了解,十年間,華為平板投入研發人員超千名,研發小時超百萬,累積的專利破萬項,平板全球發貨量超1億臺,最終實現了自我的突破和平板行業的突破。
華為平板的十年,是場景革命的十年。首先突破的,是影音娛樂場景,M1以IPS高清屏、1080P流暢播放、雙立體揚聲器等功能,為用戶帶來出色的影音娛樂體驗。從2019年開始,華為平板向辦公等高端場景拓展,與蘋果在生產力場景正面廝殺,從MatePad 11突破筆記場景、學習場景,到MatePad Pro突破繪畫場景,以及MatePad Air突破輕辦公場景,都是如此。
場景革命的背后,是創新的永不停步。在華為平板發展史上,平行視界的推出具有重要意義。華為投入了大量工程師、耗時兩年,推出平行視界,徹底解決了安卓平板的橫屏頑疾,而且助力開發者以極簡的方式實現對平行視界的支持。現在看來,平行視界奠定了華為平板實現越PC級專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
華為平板的十年,是中國平板市場的黃金十年。尤其是最近幾年,在iPad故步自封,創新如擠牙膏的情況下,華為成了平板市場的創新引領者,引領著平板的創新風向。無論是打破不同設備壁壘的多屏協同,或是打破Windows生態和移動應用生態壁壘的PC應用引擎,還是可以讓平板遠程操作電腦的遠程PC,都是如此。
行業也一直在追隨華為的創新腳步前行。如華為2018年發布一碰傳,三年后業界眾多平板效仿;華為2019年發布多屏協同,一年后其他平板廠商也推出類似功能;華為2021年推出的平行視界、智慧多窗,2022年發布的華為筆記、PC應用引擎,都引發了行業的跟隨。
十年創新,十年攻堅,讓華為成了中國平板行業的創新引領者,成了蘋果的最強勁對手。
打破“不可能”,到底靠什么?
管窺華為平板十年崛起密碼的最好窗口,是華為的平板產品。
熊彼特說,創新就是敢于挑戰不可能。華為最近發布的十年巔峰之作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平板的一大不可能,是大屏與輕薄不可兼得。對于平板,用戶總希望屏幕更大,同時又希望輕薄便攜。但是這兩者是矛盾,很難兼得。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打破了這種不可能,不僅帶來了13.2英寸、屏占比高達94%的業界首款大尺寸柔性OLED屏幕,而且主機輕至580g,甚至比很多12英寸的平板還輕。
在平板領域,移動性與專業性不可兼得。業界很多平板不過是一個大號手機,很難像PC那樣成為專業生產力工具。但是,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打破了這個不可能,在鴻蒙4的加持下,迸發出了鴻蒙專業生產力:無論是在13.2英寸大屏上實現PC般窗口交互體驗的自由多窗,還是系統級的演示批注,或是PC應用引擎帶來的PC級WPS Office、PC級億圖圖示、PC級CAJViewer都是如此。
為什么華為平板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答案是華為平板不僅能深度洞察到用戶使用平板時的真實痛點,而且還通過底層技術的創新解決這些痛點。
大屏和輕薄可以兼得,很大程度是因為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擁有業界首款大尺寸柔性OLED屏幕,因為柔性OLED更輕薄,可以明顯降低整機重量,同時可以將顯示驅動芯片“彎折”到屏幕背面,進一步提升屏占比。再加上鎂合金中框和后殼錦纖材料的材質創新、準單面主板布局的工藝創新,以及新型高強度不銹鋼材質散熱器件的散熱創新等,華為終于實現了“迄今全球最薄的平板”。
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在生產力上的革命性突破,同樣如此。例如,演示批注功能的推出,就是華為洞察到用戶在使用第三方會議軟件時,要么找不到、要么很難快速找到演示批注功能的痛點而推出的創新。而鴻蒙專業生產力的締造,就來自于華為在OS底層根技術的創新,尤其是圍繞智慧辦公的需求,華為帶來了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任務調度等鴻蒙分布式技術的創新。
可以說,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是華為平板的十年集大成者,它將諸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刷新了平板體驗的新邊界,不愧為華為平板十年巔峰之作。
后記:中國科技,沒得怕的
眾所周知,這幾年,中國科技界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如何應對?最近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一次訪談中這樣說,“華為會越來越困難,但華為也會越來越興盛。中國將來如果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那這個標準體系肯定要比美國的好。美國的標準是從1970年代開始建立的,已經50多年了。他們的衣服補來補去,到處是補丁。我們這幾年新做衣服,為什么還要照著它那個標準做呢?我們直接做比美國好的標準。除了中國用,全世界都會用。”
華為平板的10年發展歷程,就是最好的例子。事實充分證明,中國企業在科技領域完全有能力實現自主創新,能夠做成,而且還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引領者,能夠做好。
這從華為與蘋果在平板領域的對比可見一斑。如果說早期華為平板還是在跟隨蘋果,那么隨著壓強式的技術投入,華為已經走出了一條從跟隨到超越再到引領的發展之路。例如,當提出“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的iPad聚焦于“輕PC”時,華為平板則是“你的平板,何必只是平板”,設定更為宏大,具有無限想象空間。尤其是最新推出的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在美學設計、專業生產力等方面進一步深耕,塑造出屬于自己的新標簽,刷新了平板的美學的新高度、生產力的新高度。
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首次搭載的星閃技術更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這項技術是華為主導,由我國科技企業從0到1全新設計的無線短距通信技術。更重要的是,星閃相比藍牙是革命性的升級,具有低時延、高吞吐、高并發、高可靠、抗干擾、精定位六大優勢。搭載星閃技術的HUAWEI M-Pencil(第三代),成為業界首支超萬級壓感手寫筆,帶來的是更靈敏的感知、更細膩的書寫。中國科技企業在這方面實現了遙遙領先。
記得華為平板曾經拍過一個品牌態度片,里面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華為平板,沒得怕的”。“沒得怕的”是MatePad的諧音,也是華為平板過去十年的真實寫照:面對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用戶需求,華為平板沒得怕的,堅持向技術的城墻口沖鋒,終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面對看似不可能戰勝的強大對手,華為平板沒得怕的,耐得煩、吃得苦、霸得蠻,不受蘋果故步自封的影響,始終做自己,堅持創新之路,終于和蘋果在平板的頂峰分庭抗衡。
既往不戀,縱情向前。現在,華為平板站在了新10年的十字路口,正如新十年之作的HUAWEI MatePad Pro 13.2英寸所帶來的“巨幕”體驗,華為平板也將開啟未來十年的新“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