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P120G 筆記本
Win 10 專業版
驅D精L
突然藍屏Win10 無法加載操作系統,因為無法驗證文件或某個xx數字簽名C:\Windows\System32\drivers\kavbootc64.sys
藍屏錯誤代碼0xc0000428
1.按F8,選擇禁用驅動程序簽名強制,進入系統
進入C:\Windows\System32\drivers\kavbootc64.sys
把kavbootc64.sys刪除重啟計算機即可恢復
2.F8也進不去,就進PE,進入C:\Windows\System32\drivers\kavbootc64.sys
把kavbootc64.sys刪除 如果還有一個 bootsafe64_ev.sys 也一樣操作重啟計算機即可恢復
3.卸載驅D精L和金SD爸
4.說明:
驅D之家網站把驅D精L軟件賣給了金S公司,它和金S公司的金SD爸成了同門師兄弟,看看這兩兄弟干的事
電腦上有驅動精靈的和金山D爸的注意一下
kavbootc64.sys屬性看看
從Outlook或者網頁中下載的附件如word或excel或ppt文件,打開時提示文件已損壞,在下載的文件上單機右鍵,屬性,提示:安全:此文件來自其他計算機,可能被阻止以幫助保護該計算機。解除鎖定。如何處理?報錯界面如下圖
WindowsXP的SP2說起,在SP2之前,大概是2004年吧,由于當時互聯網得到了一個比較大的發展,導致很多病毒木馬都借助于互聯網傳播。
當時的傳播方式主要就是通過互聯網交換文件,然后病毒得以擴展。其中,IE的文件下載、電子郵件附件,以及即時通訊軟件如MSN的文件傳輸等都成為了傳播渠道之一。
為了解決通過互聯網文件交換的安全性,微軟推出了很多解決手段,其中的辦法之一就是——附件執行服務(AES),并把它作為XP SP2的一部分進行安裝。
附件執行服務(Attachment Execution Services, AES),或者說附件管理器(Attachment Manager)。按照微軟的說明,凡是用ShellExecute() API調用的程序都會經過AES檢查。 AES會從該文件的哦NTFS的流中讀取該文件的Web內容區域信息Zone.Identifier,然后根據一定的規則來決定采取什么的保護策略。
附件管理器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對通過互聯網傳輸的文件進行安全判斷,并在執行前給用戶提示。如果你使用的是NTFS格式的文件系統,它還會幫你自動鎖定不安全的文件。由于這個設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后很多的瀏覽器等客戶端軟件都會調用附件管理器來處理交換的文件,比如Firefox,Chrome等。這也就是這些瀏覽器里下載的文件經常被鎖定的原因。
綜上所述,Windows為了幫助用戶更好地保護計算機,阻止了未知風險文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但同時也給使用者帶來一些小麻煩,需要手動解除鎖定,如果文件很多,一個一個解鎖太麻煩。
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此問題。一個是通過修改組策略,另一個是修改注冊表。對于家庭版系統來說,只能使用修改注冊表的方法。
1、修改組策略方法:
win鍵+R(或者點擊:開始/運行)-->打開運行對話框-->輸入“gpedit.msc”-->用戶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組件-->附件管理器-->右側窗口選擇“文件附件中不保留區域信息”-->雙擊打開屬性窗口-->將其設置為“已啟用”。
2、修改注冊表方法:
win鍵+R(或者點擊:開始/運行)-->打開運行對話框-->輸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Attachments”-->右側窗口新建一個名稱為 “SaveZoneinformation”的DWORD(32位)值,鍵值設置為“1”,即可。
也可以下載并雙擊直接導入此注冊表文件。注意,導入注冊表后可能需要重啟電腦或者重啟資源管理器才會生效。
SaveZoneinformation.reg(需要文件請私信給我,我將免費分享)
3、如果以上方法依舊無效,可以打開:信任中心>文件阻止設置>還原默認設置,恢復一下默認。如下圖。
最后,請大家關注我,我將持續分享免費的電腦知識給大家,謝謝!#職場達人煉成記#
運行輸入“CMD”回車打開命令提示符是非常經典的操作了,如果無法運行,有可能是系統環境變量Path出現問題,我們可以重新設置一下Path。
1. 右鍵“我的電腦”,選擇“屬性”
2. 點擊左側的“高級系統設置”
3. 點擊“高級”選項卡下的“環境變量”按鈕
4. 點擊“系統變量”下的“編輯”按鈕
5. 查看是否存在“%SystemRoot%\system32”,如果沒有就新建一條,輸入好后保存即可
6. 這樣就可以繼續使用運行來打開CMD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