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健康,11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388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098例無癥狀感染者(含10例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其中634例已通報),1186例隔離觀察人員、290例社會面篩查人員,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8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40例無癥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治愈出院80例,解除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68例。
社會面篩查人員290例
確診病例 79例
確診病例1至5:現住東城區(5例);
確診病例6、7:現住西城區(2例);
確診病例8至41:現住朝陽區(34例);
確診病例42、43、44:現住海淀區(3例);
確診病例45至73:現住通州區(29例);
確診病例74:現住順義區(1例);
確診病例75、76:現住大興區(2例);
確診病例77:現住懷柔區(1例);
確診病例78:現住密云區(1例);
確診病例79:現住延慶區(1例)。
無癥狀感染者211例
無癥狀感染者1至9:現住東城區(9例);
無癥狀感染者10至30:現住西城區(21例);
無癥狀感染者31至143:現住朝陽區(113例);
無癥狀感染者144至156:現住海淀區(13例);
無癥狀感染者157至171:現住豐臺區(15例);
無癥狀感染者172至177:現住房山區(6例);
無癥狀感染者178至188:現住通州區(11例);
無癥狀感染者189、190:現住順義區(2例);
無癥狀感染者191至201:現住昌平區(11例);
無癥狀感染者202至207:現住大興區(6例);
無癥狀感染者208:現住懷柔區(1例);
無癥狀感染者209、210、211:現住平谷區(3例)。
隔離觀察人員1186例
確診病例 299例
確診病例80至107:現住東城區(28例);
確診病例108至116:現住西城區(9例);
確診病例117至199:現住朝陽區(83例);
確診病例200至230:現住海淀區(31例);
確診病例231至235:現住豐臺區(5例);
確診病例236至251:現住石景山區(16例);
確診病例252、253、254:現住門頭溝區(3例);
確診病例255、256:現住房山區(2例);
確診病例257至323:現住通州區(67例);
確診病例324至353:現住順義區(30例);
確診病例354至357:現住昌平區(4例);
確診病例358、359、360:現住大興區(3例);
確診病例361:現住平谷區(1例);
確診病例362至374:現住密云區(13例);
確診病例375、376:現住延慶區(2例);
確診病例377、378:現住經開區(2例)。
無癥狀感染者 887例
無癥狀感染者212至267:現住東城區(56例);
無癥狀感染者268至304:現住西城區(37例);
無癥狀感染者305至615:現住朝陽區(311例);
無癥狀感染者616至722:現住海淀區(107例);
無癥狀感染者723至790:現住豐臺區(68例);
無癥狀感染者791至799:現住石景山區(9例);
無癥狀感染者800至806:現住門頭溝區(7例);
無癥狀感染者807至837:現住房山區(31例);
無癥狀感染者838至901:現住通州區(64例);
無癥狀感染者902至962:現住順義區(61例);
無癥狀感染者963至1037:現住昌平區(75例);
無癥狀感染者1038至1068:現住大興區(31例);
無癥狀感染者1069至1079:現住懷柔區(11例);
無癥狀感染者1080至1089:現住平谷區(10例);
無癥狀感染者1090:現住密云區(1例);
無癥狀感染者1091、1092:現住延慶區(2例);
無癥狀感染者1093至1098:現住經開區(6例)。
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1、2、3:
中國籍,11月19日從法國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2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4:
中國籍,11月18日從中國香港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2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5、6:
中國籍,11月20日從德國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2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確診病例7、8:
巴林籍,11月14日從印度尼西亞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經閉環管理送至集中隔離酒店,11月22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上述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院,已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按要求落實管控措施。
北京朝陽公園
據朝陽公園微信公眾號,11月23日起恢復開放,限流50%,需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雙秀公園
22日,據雙秀公園微信公眾號,即日起雙秀公園進行閉園管理,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北京百榮世貿商城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北京百榮世貿商城配合防疫措施,11月23日-24日,暫停營業2天。
北京市衛健委
提示
各行業、各單位、各部門要加強人員動態管理,進一步降低到崗率,嚴格落實單位員工及流動人員掃碼測溫、健康監測、核酸檢測、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等防控措施,加強員工健康宣教,減少單位聚集性活動,減少線下會議,提倡采用視頻、網絡、電話等線上會議,錯峰就餐,加強電梯、樓道、衛生間等公共場所及公共用品的清潔消毒。
養老院、兒童福利服務機構、護理院等重點場所實行閉環管理,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市民朋友要減少非必要外出,不聚餐聚會,不去人員密集場所,科學規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建議符合條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盡快接種疫苗,如已完成基礎免疫半年后請盡快進行加強免疫接種。
綜合:首都健康、各平臺微信公眾號
來源: 北京交通廣播
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啟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改取得重要進展,重大疾病防控持續加強,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繼續增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扎實推進,綜合監督水平不斷提升,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5.6‰。
一、衛生資源
(一)醫療衛生機構總數。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1007545個,比上年增加10112個。其中:醫院3435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54390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5924個。與上年相比,醫院增加134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751個(見表1)。
醫院中,公立醫院11930個,民營醫院22424個。醫院按等級分:三級醫院2749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516個),二級醫院9687個,一級醫院11264個,未定級醫院10654個。醫院按床位數分:100張以下床位醫院20733個,100-199張床位醫院5099個,200-499張床位醫院4578個,500-799張床位醫院1937個,800張及以上床位醫院2007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鄉鎮衛生院36112個,診所和醫務室240993個,村衛生室616094個。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03個,其中:省級32個、市(地)級410個、縣(區、縣級市)級2755個。衛生監督機構2835個,其中:省級27個、市(地)級367個、縣(區、縣級市)級2440個。婦幼保健機構3071個,其中:省級26個、市(地)級386個、縣(區、縣級市)級2559個。
表1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及床位數
機構類別 | 機構數(個) | 床位數(張)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總計 | 997433 | 1007545 | 8404078 | 8806956 |
醫院 | 33009 | 34354 | 6519749 | 6866546 |
公立醫院 | 12032 | 11930 | 4802171 | 4975633 |
民營醫院 | 20977 | 22424 | 1717578 | 1890913 |
醫院中:三級醫院 | 2548 | 2749 | 2567138 | 2777932 |
二級醫院 | 9017 | 9687 | 2554366 | 2665974 |
一級醫院 | 10831 | 11264 | 630281 | 651045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 943639 | 954390 | 1583577 | 1631132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 34997 | 35013 | 231274 | 237445 |
#政府辦 | 17715 | 17374 | 165311 | 169887 |
鄉鎮衛生院 | 36461 | 36112 | 1333909 | 1369914 |
#政府辦 | 35973 | 35655 | 1317606 | 1353199 |
村衛生室 | 622001 | 616094 | - | - |
診所(醫務室) | 228019 | 240993 | 347 | 400 |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 18033 | 15924 | 274394 | 285018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3443 | 3403 | - | - |
專科疾病防治機構 | 1161 | 1128 | 40845 | 41077 |
婦幼保健機構 | 3080 | 3071 | 232848 | 243232 |
衛生監督所(中心) | 2949 | 2869 | - | - |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 | 6276 | 4275 | ||
其他機構 | 2752 | 2877 | 26358 | 24260 |
注:#系其中數。以下各表同。
(二)床位數。2019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0.7萬張,其中:醫院686.7萬張(占78.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3.1萬張(占18.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8.5萬張(占3.2%)。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占72.5%,民營醫院床位占27.5%。與上年比較,床位增加40.3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增加34.7萬張(公立醫院增加17.4萬張,民營醫院增加17.3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4.8萬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床位增加1.1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8年6.03張增加到2019年6.30張。
(三)衛生人員總數。201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292.8萬人,比上年增加62.8萬人(增長5.1%)。
2019年末衛生人員總數中,衛生技術人員1015.4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4.2萬人,其他技術人員50.4萬人,管理人員54.4萬人,工勤技能人員88.4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86.7萬人,注冊護士444.5萬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62.5萬人(增長6.6%)(見表2)。
2019年末衛生人員機構分布:醫院778.2萬人(占6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16.1萬人(占32.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9.6萬人(占6.9%)(見表3)。
2019年末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結構:本科及以上占39.2%,大專占39.1%,中專占20.6%,高中及以下占1.1%;技術職務(聘)結構:高級(主任及副主任級)占8.3%、中級(主治及主管)占20.1%、初級(師、士級)占62.6%、待聘占9.0%。
2019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3.18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2.61人,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6.41人。
表2 全國衛生人員數
指 標 | 2018 | 2019 |
衛生人員總數(萬人) | 1230.0 | 1292.8 |
衛生技術人員 | 952.9 | 1015.4 |
#執業(助理)醫師 | 360.7 | 386.7 |
#執業醫師 | 301.0 | 321.1 |
注冊護士 | 409.9 | 444.5 |
藥師(士) | 46.8 | 48.3 |
技師(士) | 50.6 | 53.6 |
鄉村醫生和衛生員 | 90.7 | 84.2 |
其他技術人員 | 47.7 | 50.4 |
管理人員 | 52.9 | 54.4 |
工勤技能人員 | 85.8 | 88.4 |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人) | 2.59 | 2.77 |
每萬人口全科醫生(人) | 2.22 | 2.61 |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人) | 2.94 | 3.18 |
每萬人口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人) | 6.34 | 6.41 |
注:衛生人員和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公務員中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人數。下表同。
表3 全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數(萬人)
機構類別 | 人員數 | 衛生技術人員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總計 | 1230.0 | 1292.8 | 952.9 | 1015.4 |
醫院 | 737.5 | 778.2 | 612.9 | 648.7 |
公立醫院 | 574.8 | 600.2 | 486.8 | 509.8 |
民營醫院 | 162.7 | 178.1 | 126.1 | 138.9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 396.5 | 416.1 | 268.3 | 292.1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 58.3 | 61.0 | 49.9 | 52.5 |
鄉鎮衛生院 | 139.1 | 144.5 | 118.1 | 123.2 |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 88.3 | 89.6 | 67.8 | 70.0 |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18.8 | 18.8 | 14.0 | 14.0 |
婦幼保健機構 | 45.5 | 48.7 | 37.7 | 40.5 |
衛生監督所(中心) | 8.2 | 7.9 | 6.8 | 6.5 |
其他機構 | 7.8 | 8.9 | 3.9 | 4.6 |
(四)衛生總費用。2019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65195.9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7428.5億元(占26.7%),社會衛生支出29278.0億元(占44.9%),個人衛生支出18489.5億元(占28.4%)。人均衛生總費用4656.7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百分比為6.6%(見表4)。
表4 全國衛生總費用
指 標 | 2018 | 2019 |
衛生總費用(億元) | 59121.9 | 65195.9 |
政府衛生支出 | 16399.1 | 17428.5 |
社會衛生支出 | 25810.8 | 29278.0 |
個人衛生現金支出 | 16912.0 | 18489.5 |
衛生總費用構成(%) | 100.00 | 100.00 |
政府衛生支出 | 27.74 | 26.73 |
社會衛生支出 | 43.66 | 44.91 |
個人衛生現金支出 | 28.61 | 28.36 |
衛生總費用占GDP(%) | 6.43 | 6.58 |
人均衛生費用(元) | 4237.0 | 4656.7 |
二、醫療服務
(一)門診和住院量。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7.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4.1億人次(增長4.9%)。2019年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6.2次。
2019年總診療人次中,醫院38.4億人次(占44.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5.3億人次(占52.0%),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5億人次(占4.0%)。與上年比較,醫院診療人次增加2.6億人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1.2億人次。
2019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32.7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85.2%),民營醫院5.7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14.8%)(見表5)。
2019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達20.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1億人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3.3%,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2個百分點。
表5 全國醫療服務工作量
機構類別 | 診療人次數(億人次) | 入院人數(萬人)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醫療衛生機構合計 | 83.1 | 87.2 | 25453 | 26596 |
醫院 | 35.8 | 38.4 | 20017 | 21183 |
公立醫院 | 30.5 | 32.7 | 16351 | 17487 |
民營醫院 | 5.3 | 5.7 | 3666 | 3696 |
醫院中: 三級醫院 | 18.5 | 20.6 | 9292 | 10483 |
二級醫院 | 12.8 | 13.4 | 8177 | 8380 |
一級醫院 | 2.2 | 2.3 | 1209 | 1151 |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 44.1 | 45.3 | 4376 | 4295 |
其他機構 | 3.2 | 3.5 | 1061 | 1118 |
合計中:非公醫療衛生機構 | 18.9 | 19.8 | 3737 | 3765 |
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數26596萬人,比上年增加1143萬人(增長4.5%),年住院率為19.0%。
2019年入院人數中,醫院21183萬人(占79.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295萬人(占16.1%),其他醫療機構1118萬人(占4.2%)。與上年比較,醫院入院增加1166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減少81萬人,其他醫療機構入院增加57萬人。
2019年,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7487萬人(占醫院總數的82.6%),民營醫院3696萬人(占醫院總數的17.4%)(見表5)。
(二)醫院醫師工作負荷。2019年,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公立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見表6)。
表6 醫院醫師擔負工作量
機構類別 | 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 醫師日均擔負住院床日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醫院 | 7.0 | 7.1 | 2.6 | 2.5 |
公立醫院 | 7.5 | 7.6 | 2.6 | 2.6 |
民營醫院 | 5.0 | 5.0 | 2.3 | 2.2 |
醫院中:三級醫院 | 7.8 | 7.9 | 2.6 | 2.5 |
二級醫院 | 6.7 | 6.8 | 2.7 | 2.6 |
一級醫院 | 5.5 | 5.4 | 1.9 | 1.9 |
(三)病床使用。201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醫院91.2%。與上年比較,醫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公立醫院上升0.1個百分點)。2019年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為9.1日(其中:公立醫院9.1日),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見表7)。
表7 醫院病床使用情況
機構類別 | 病床使用率(%)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醫院 | 84.2 | 83.6 | 9.3 | 9.1 |
公立醫院 | 91.1 | 91.2 | 9.3 | 9.1 |
民營醫院 | 63.2 | 61.4 | 8.9 | 9.4 |
醫院中:三級醫院 | 97.5 | 97.5 | 9.6 | 9.2 |
二級醫院 | 83.0 | 81.6 | 8.8 | 8.8 |
一級醫院 | 56.9 | 54.7 | 8.8 | 9.2 |
(四)改善醫療服務。截至2019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46.1%開展了預約診療,91.6%開展臨床路徑管理,59.1%開展遠程醫療服務,86.1%參與同級檢查結果互認,93.9%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五)血液保障。2019年,全年無償獻血人次數達到1562.3萬人次,采血量達到2649.1萬單位,較2018年分別增長6.1%和6.2%,千人口獻血率接近11.2。
三、基層衛生服務
(一)農村衛生。2019年底,全國1881個縣(縣級市)共設有縣級醫院16175所、縣級婦幼保健機構1903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53所、縣級衛生監督所1724所,四類縣級衛生機構共有衛生人員322.9萬人。
2019年底,全國3.02萬個鄉鎮共設3.6萬個鄉鎮衛生院,床位137.0萬張,衛生人員144.5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23.2萬人)。與上年比較,鄉鎮衛生院減少349個(鄉鎮撤并后衛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6萬張,人員增加5.4萬人。2019年,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達1.48張,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達1.56人(見表8)。
表8 全國農村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情況
指 標 | 2018 | 2019 |
鄉鎮數(萬個) | 3.16 | 3.02 |
鄉鎮衛生院數(個) | 36461 | 36112 |
床位數(萬張) | 133.4 | 137.0 |
衛生人員數(萬人) | 139.1 | 144.5 |
#衛生技術人員 | 118.1 | 123.2 |
#執業(助理)醫師 | 47.9 | 50.3 |
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張) | 1.43 | 1.48 |
每千農村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人) | 1.49 | 1.56 |
診療人次(億人次) | 11.2 | 11.7 |
入院人數(萬人) | 3985 | 3909 |
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 9.3 | 9.4 |
醫師日均擔負住院床日 | 1.6 | 1.5 |
病床使用率(%) | 59.6 | 57.5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 6.4 | 6.5 |
注:2019年底農村人口數系推算數。
2019年底,全國53.3萬個行政村共設61.6萬個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人員達144.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5萬人、注冊護士16.8萬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84.2萬人。平均每村衛生室人員2.35人。與上年比較,村衛生室數減少0.6萬個,人員總數有所減少(見表9)。
表9 全國村衛生室及人員數
指 標 | 2018 | 2019 |
行政村數(萬個) | 54.2 | 53.3 |
村衛生室數(萬個) | 62.2 | 61.6 |
人員總數(萬人) | 145.4 | 144.6 |
執業(助理)醫師數 | 39.5 | 43.5 |
注冊護士數 | 15.3 | 16.8 |
鄉村醫生和衛生員數 | 90.7 | 84.2 |
#鄉村醫生 | 84.5 | 79.2 |
平均每村衛生室人員數(人) | 2.34 | 2.35 |
注: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數包括鄉鎮衛生院設點的數字。
2019年,全國縣級(含縣級市)醫院診療人次達12.8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9億人次;入院人數9135萬人,比上年增加390.4萬人;病床使用率80.7%,比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
2019年,鄉鎮衛生院診療人次為11.7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5億人次;入院人數3909萬人,比上年減少75萬人。2019年,醫師日均擔負診療9.4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57.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5日。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醫師工作負荷比較穩定,病床使用率下降2.1個百分點,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長0.1日。
2019年村衛生室診療量達16.0億人次,比上年減少0.7億人次,平均每個村衛生室年診療量2597人次。
(二)社區衛生。2019年底,全國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5013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56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5452個。與上年相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加20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減少19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48.8萬人,平均每個中心51人;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12.3萬人,平均每站5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人員數比上年增加2.7萬人,增長4.7%。
表10 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情況
指 標 | 2018 | 2019 |
街道數(個) | 8393 | 8515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個) | 9352 | 9561 |
床位數(萬張) | 20.9 | 21.5 |
衛生人員數(萬人) | 46.2 | 48.8 |
#衛生技術人員 | 39.2 | 41.5 |
#執業(助理)醫師 | 16.1 | 17.0 |
診療人次(億人次) | 6.4 | 6.9 |
入院人數(萬人) | 339.5 | 339.5 |
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 16.1 | 16.5 |
醫師日均擔負住院床日 | 0.6 | 0.6 |
病床使用率(%) | 52.0 | 49.7 |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 9.9 | 9.7 |
社區衛生服務站數(個) | 25645 | 25452 |
衛生人員數(人) | 120365 | 122724 |
#衛生技術人員 | 106928 | 109599 |
#執業(助理)醫師 | 48444 | 50066 |
診療人次(億人次) | 1.6 | 1.7 |
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 | 13.7 | 13.9 |
2019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人次6.9億人次,入院人數339.5萬人;平均每個中心年診療量7.2萬人次,年入院量355人;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6.5人次和住院0.6床日。2019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站診療人次1.7億人次,平均每站年診療量6603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3.9人次(見表10)。
(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9年,根據國辦《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主要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12類項目以及從原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項目中劃入的地方病防治等19類項目(不限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2018年的55元提高至2019年的69元。
四、中醫藥服務
(一)中醫類機構、床位及人員數。2019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5809個,比上年增加5071個。其中:中醫類醫院5232個,中醫類門診部、診所60535個,中醫類研究機構42個。與上年比較,中醫類醫院增加293個,中醫類門診部及診所增加4778個(見表11)。
注:中醫類臨床科室包括中醫科各專業、中西醫結合科、民族醫學科。
2019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32.9萬張,其中:中醫類醫院109.2萬張(占82.2%)。與上年比較,中醫類床位增加9.5萬張,其中:中醫類醫院床位增加7.0萬張。
2019年末,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同類機構的98.3%,社區衛生服務站占85.9%,鄉鎮衛生院占97.1%,村衛生室占71.3%(見表12)。
表12 提供中醫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同類機構的比重(%)
機構類別 | 2018 | 2019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98.5 | 98.3 |
社區衛生服務站 | 87.2 | 85.9 |
鄉鎮衛生院 | 97.0 | 97.1 |
村衛生室 | 69.0 | 71.3 |
注:本表不含分支機構。
2019年末,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76.7萬人,比上年增加5.2萬人(增長7.2%)。其中: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62.5萬人,中藥師(士)12.7萬人。兩類人員較上年均有所增加(見表13)。
表13 全國中醫藥人員數
指 標 | 2018 | 2019 |
中醫藥人員總數(萬人) | 71.5 | 76.7 |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 57.5 | 62.5 |
見習中醫師 | 1.6 | 1.5 |
中藥師(士) | 12.4 | 12.7 |
中醫藥人員占同類人員總數的% | ||
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 | 15.9 | 16.2 |
見習中醫師 | 7.6 | 7.9 |
中藥師(士) | 26.5 | 26.3 |
(二)中醫醫療服務。2019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11.6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9億人次(增長8.6%)。其中:中醫類醫院6.8億人次(占58.0%),中醫類門診部及診所2.0億人次(占16.9%),其他醫療機構中醫類臨床科室2.9億人次(占25.1%)。
2019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3858.9萬人,比上年增加274.2萬人(增長7.6%)。其中:中醫類醫院3274.0萬人(占84.8%),中醫類門診部0.6萬人,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臨床科室584.3萬人(占15.1%)(見表14)。
五、病人醫藥費用
(一)醫院病人醫藥費用。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290.8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1%,按可比價格上漲3.1%;人均住院費用9848.4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6.0%,按可比價格上漲3.0%。日均住院費用1079.1元(見表15)。
2019年,醫院次均門診藥費(118.1元)占40.6%,比上年(40.9%)下降0.3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2710.5元)占27.5%,比上年(28.2%)下降0.7個百分點。
2019年各級公立醫院中,三級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4.8%(當年價格,下同),人均住院費用上漲2.7%,低于公立醫院病人費用漲幅(見表15)。
表15 醫院病人門診和住院費用
注:①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②次均門診費用指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人均住院費用指出院病人人均醫藥費用,日均住院費用指出院病人日均醫藥費用。下表同。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9。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人醫藥費用。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費用142.6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7.8%,按可比價格上漲4.7%;人均住院費用3323.9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1%,按可比價格上漲1.1%(見表16)。
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藥費(102.2元)占71.7%,比上年(68.4%)上升3.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藥費(1177.3元)占35.4%,比上年(36.6%)下降1.2個百分點。
表16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人門診和住院費用
指 標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鄉鎮衛生院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次均門診費用(元) | 132.3 | 142.6 | 71.5 | 77.3 |
上漲%(當年價格) | 13.1 | 7.8 | 7.5 | 8.1 |
上漲%(可比價格) | 10.8 | 4.7 | 5.3 | 5.1 |
人均住院費用(元) | 3194.0 | 3323.9 | 1834.2 | 1969.6 |
上漲%(當年價格) | 4.4 | 4.1 | 6.8 | 7.4 |
上漲%(可比價格) | 2.3 | 1.1 | 4.6 | 4.4 |
日均住院費用(元) | 323.2 | 344.1 | 285.3 | 303.9 |
上漲%(當年價格) | 0.3 | 6.5 | 4.9 | 6.5 |
上漲%(可比價格) | -1.8 | 3.5 | 2.7 | 3.5 |
注: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9。
2019年,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77.3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8.1%,按可比價格上漲5.1%;人均住院費用1969.6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7.4%,按可比價格上漲4.4%。日均住院費用303.9元。
2019年,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藥費(46.2元)占59.8%,比上年(55.0%)上升4.8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藥費(757.5元)占38.5%,比上年(39.8%)下降1.3個百分點。
六、疾病控制與公共衛生
(一)傳染病報告發病和死亡。2019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307.2萬例,報告死亡24981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和猩紅熱,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1.1%。報告死亡數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熱,占甲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9.6%(見表17)。
2019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20.0/10萬,死亡率為1.8/10萬。
2019年,全國丙類傳染病除絲蟲病無發病和死亡病例報告外,其余10種共報告發病717.2萬例,死亡304人。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總數的99.5%。報告死亡數較多的病種依次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病,占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9.3%(見表18)。
2019年,全國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513.6/10萬,死亡率為0.02/10萬。
(二)血吸蟲病防治。2019年底,全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 450個;達到消除、傳播阻斷、傳播控制的縣(市、區)分別為301個、128個、21個;年底晚期血吸蟲病病人數30170人,比上年增加956人。
(三)地方病防治。2019年底,全國克山病病區縣數330個,已消除、控制縣分別為330個、330個,現癥病人0.48萬人;大骨節病病區縣數379個,已消除、控制縣分別為364個、379個,現癥病人17.7萬人;碘缺乏危害縣數2811個,消除縣2775個。地方性氟中毒(飲水型)病區縣數1055個,控制縣數780個,病區村數76024個,氟斑牙病人1240.7萬人,氟骨癥病人11.6萬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區縣數171個,控制縣數169個,氟斑牙病人1346.7萬人,氟骨癥病人21.7萬人。
(四)職業病防治。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職業健康檢查機構3403個、職業病診斷機構550個。2019年全國共報告各類職業病新病例19428例,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5947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15898例),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623例,職業性化學中毒778例,職業性傳染病578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264例,職業性腫瘤87例,職業性皮膚病72例,職業性眼病53例,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職業病11例。截至2019年,連續17年組織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
七、婦幼衛生與健康老齡化
(一)婦幼保健。2019年,孕產婦產前檢查率96.8%,產后訪視率94.1%。與上年比較,產前檢查率和產后訪視率均有提高(見表19)。2019年住院分娩率為99.9%(市100.0%,縣99.8%),與上年持平。
2019年,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1.9 %,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見表19)。
表19 孕產婦及兒童保健情況
指 標 | 2018 | 2019 |
產前檢查率(%) | 96.6 | 96.8 |
產后訪視率(%) | 93.8 | 94.1 |
住院分娩率(%) | 99.9 | 99.9 |
市 | 100.0 | 100.0 |
縣 | 99.8 | 99.8 |
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 | 91.2 | 91.9 |
產婦系統管理率(%) | 89.9 | 90.3 |
(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據婦幼衛生監測,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7.8‰,其中:城市4.1‰,農村9.4‰;嬰兒死亡率5.6‰,其中:城市3.4‰,農村6.6‰。與上年相比,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見表20)。
(三)孕產婦死亡率。據婦幼衛生監測,2019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7.8/10萬,其中:城市16.5/10萬,農村18.6 /10萬。與上年相比,全國孕產婦死亡率有所下降(見表20)。
表20 監測地區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
指 標 | 合計 | 城市 | 農村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 18.3 | 17.8 | 15.5 | 16.5 | 19.9 | 18.6 |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 8.4 | 7.8 | 4.4 | 4.1 | 10.2 | 9.4 |
嬰兒死亡率(‰) | 6.1 | 5.6 | 3.6 | 3.4 | 7.3 | 6.6 |
新生兒死亡率(‰) | 3.9 | 3.5 | 2.2 | 2.0 | 4.7 | 4.1 |
(四)國家免費孕前優生檢查項目。全國所有縣(市、區)普遍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2019年全國共為1020萬名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平均達95.1%。篩查出的風險人群全部獲得針對性的咨詢指導和治療轉診等服務,落實了孕前預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發生風險。
(五)推進老年健康服務和醫養結合。截至2019年底,全國設有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醫療衛生機構3459個,其中,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2175個;設有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354個。在91個市(區)開展國家安寧療護試點。截至2019年底,全國報告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4795家,其中養老服務機構舉辦醫療衛生機構的3172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1623家;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簽約合作的有5.64萬對。《“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順利實施。
八、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
(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根據各省(區、市)及新疆建設兵團報告(下同),截至2019年底,全國設置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2837個,2019年對25大類11.1萬份樣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進行監測;在72980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2019年全國報告6390起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發病38797人,死亡134人。
(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公共場所衛生被監督單位134.9 萬個,從業人員714.4萬人。對公共場所進行監督檢查177.7萬戶次,依法查處案件10.5萬件。
(三)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生活飲用水衛生(供水)被監督單位8.4萬個,直接從事供、管水人員60.0萬人。對生活飲用水衛生(供水)監督檢查12.5萬戶次。全國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被監督單位5494個,從業人員11.7萬人。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進行監督檢查5950戶次。依法查處生活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安全產品案件5428件。
(四)消毒產品和餐具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消毒產品被監督單位6259個,從業人員10.1萬人。消毒產品監督檢查2.6萬戶次,抽檢5718件,合格率為98.0%。依法查處案件2518件。2019年,全國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4244個,從業人員4.5萬人。監督檢查9671戶次,依法查處案件1559件。
(五)學校衛生監督。2019年,全國被監督學校19.6萬所,監督檢查24.4萬戶次,查處案件6107件。
(六)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監督。截至2019年底,重點行業領域塵毒危害專項執法行動共監督檢查用人單位79791戶次,依法查處案件5450件。
(七)醫療衛生、血液安全和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2019年,依法對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作出衛生行政處罰4.9萬件。行政處罰無證行醫2.3萬件。依法對采供血機構作出行政處罰90件。對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監督檢查98.6萬戶次,依法查處傳染病防治案件5.8萬件,其中依法作出衛生行政處罰案件5.8萬件。
九、人口家庭發展
(一)全面兩孩政策穩步實施。2019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為59.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14。婦幼健康服務積極推進,生育全程服務得到加強,母嬰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協調相關部門促進托育、學前教育、就業、住房、稅收等相關經濟社會政策與生育政策配套銜接。
(二)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政策。2019年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209億元,比上年增加18.9億元;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受益1448.6萬人;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受益151.1萬人,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2萬戶。
注:扶助人數合計中未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對象以萬戶計。
注解:
(1)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他機構。
(2)公立醫院指經濟類型為國有和集體辦的醫院(含政府辦醫院)。
(3)民營醫院指公立醫院以外的其他醫院,包括聯營、股份合作、私營、臺港澳投資和外國投資等醫院。
(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街道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醫務室)。
(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科疾病防治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機構、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
(6)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指衛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團等行政部門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
(7)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的醫院、門診部、診所及科研機構。
(8)衛生人員包括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其他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勤技能人員。按在崗職工數統計,包括在編、合同制、返聘和臨聘半年以上人員。
(9)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士)、技師(士)、衛生監督員(含公務員中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人數)、其他衛生技術人員。
(10)執業(助理)醫師指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且實際從事臨床工作的人員,不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11)注冊護士指取得注冊護士證書且實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不含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12)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全科醫生數、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數、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按常住人口計算。
(13)人均預期壽命指在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現有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數。數據測算以國家衛生健康委生命登記數據和國家統計局普查數據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