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14英寸MacBook Pro搭載M4芯片,16英寸MacBook Pro則搭載M4 Pro、M4 Max芯片。
目前M4芯片已經量產商用,由iPad Pro 2024首發搭載,這顆芯片基于臺積電3nm工藝打造,集成了280億個晶體管。
從CPU上看,該芯片具有10個內核,分別是4個用于提供單線程性能與響應能力的性能內核和6個用于提供多線程性能與能效的效率內核,相較于M2,M4的CPU性能提升了1.5倍。
GPU方面,M4芯片擁有一個全新的10核GPU,因為采用了蘋果的動態緩存功能,所以能夠在硬件中實時動態地分配本地內存,從而大幅提高專業和游戲應用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更高階的M4 Pro和M4 Max尚未亮相,蘋果將會應用到更高端的MacBook Pro系列上,值得期待。
alo大家好,我是愛玩橘貓的貓三。說到商務筆記本,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哪個品牌?戴爾、惠普、還是聯想。有這么一個筆記本系列,憑借著它獨特的設計和傳承,在誕生二十幾年后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它就是ThinkPad。
大家對于ThinkPad的印象是什么?是特別的小紅點和觸摸板,斜放的經典logo還是豐富的擴展接口。ThinkPad的特點有很多,但性能始終不是它關注的重點,可能是當時的設計師認為一臺商務本并不需要多強的性能。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筆記本應用場景的日新月異,對于商務本ThinkPad來說也不得不重視起性能釋放這個特性了。
我身邊的這臺ThinkPad T14p,可能會打破你對ThinkPad筆記本的傳統印象,它的具體表現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intel Core i9-13900H(14核心20線程),長314mm;寬219mm;厚17.9mm(官方數據)。我們這臺ThinkPad T14p搭載的CPU是一顆i9-13900H,14核20線程的規格,這基本上是英特爾輕薄核顯里能找到的最強的處理器之一了,顯卡則是Xe96EU核顯。
另外ThinkPadlT146還有一款搭載RTX3050獨顯的SKU可以選,存儲組合32G+1TB,價格定到了9499。對于ThinkPad產品來說價格并沒有讓我吃驚。
接下來就來看看這臺ThinkPad T14p的表現,能不能對得起它的價格。
首先來看一看它的外觀,第一眼看過去還是熟悉的ThinkPad設計語言,沉穩內斂,機身重量1.5kg左右,中部厚度在20mm左右。在體積上確實還是我們熟悉的ThinkPad。
不過在機身的材質和設計上,ThinkPad T14p還是很精致的黑色磨砂金屬A面,左上角有發光小紅點logo點綴,與之相呼應的是右下角的Lenovo鐵標,提醒著我們現在ThinkPad的爸爸是誰。翻開屏幕,經典的銀色轉軸開合角度也能超過了180°。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塊。14英寸2240*1400 16:10 60Hz的IPS屏幕。T14p并沒有用上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刷新率的屏幕,秉承了ThinkPad一貫的傳統傳統,不過它的色彩表現還可以。
官方出廠附帶了一個校色文件,實測這塊屏幕色域覆蓋99%sRGB,平均色準小于1,這個色準表現是很不錯的。這也歸功于出廠校色,屏幕中心亮度最高在350nit左右,并且是全亮度DC調光,對于打工人來說眼睛的保護還是蠻重要的。上升時間:13.62ms,下降時間:11.59ms。不過這塊屏幕的響應時間就不是那么出色了,響應時間在25ms左右,畢竟是塊60Hz的屏幕。
總的來說ThinkPad T14p的屏幕算是中規中矩,在護眼和色準這兩點做得不錯,如果它的屏幕刷新率能再高些,使用體驗會更好。屏幕上方是一顆1080P攝像頭,支持Windows 人臉解鎖和物理防窺,右小角還有筆記本的型號標識,這也是ThinkPad的老傳統了。
鍵盤部分算是很多人買ThinkPad的理由,獨特的小紅點設計加上觸摸板的三個按鍵。在沒用小紅點之前,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覺得它是一個很雞肋的操作方式。觸控板不香嗎?觸屏不香嗎?但當我熟悉小紅點的操作邏輯之后,確實深刻體會到了它在文字辦公中的高效。因為很多時候在一些文檔、表格瀏覽處理中,我們需要在定位點擊和鍵盤輸入之間頻繁切換,這就導致我們的右手經常需要大范圍移動。而操作小紅點的姿勢其實和打字的姿勢是差不多的,這就能很大程度上的緩解手腕的疲勞。
ThinkPad能活到現在也要感謝這個小小的小紅點。除了經典的小紅點設計之外,ThinkPad T14p的鍵盤手感也很不錯,鍵程特別長,回彈有力,支持指紋識別的開機鍵也放到了鍵盤外面。唯一的槽點就是FN鍵被放到了左下角,占據了原本Ctrl的位置,一些快捷鍵的姿勢需要重新學習下。
接口部分:左側一個10Gbps的全功能USB-C口,一個雷電4和二合一耳機口。背面一個5Gbps的A口和最高支持4K60Hz視頻輸出的HDMI口,右側只有一個防盜鎖孔。作為一臺ThinkPadT14p只有這幾個接口是讓我比較驚訝的,或許再加個USB-A和網線口會更好,希望下代T14p能夠有改進。
·最后來看看機器的底面,上半部分有散熱風扇進風口,里面還有防塵網設計,腳墊在機身的四個角,前者后高的設計,高度在5mm左右,左右兩邊是揚聲器開孔。
·我們來聽聽這個有哈曼沒有卡頓的揚聲器音質怎么樣?這臺ThinkPad T14p在宣傳的時候一直強調性能,而它的CPU是一顆H45I9-13900H,14核20線程的規格,最高加速頻率5.4GHz,擁有24MB的三級緩存,理論最大睿頻功耗可以達到115W。
·這樣的CPU塞進這臺14寸的ThinkPad里的表現怎么樣?我們馬上進入性能測試環節,在代表CPU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20中,單核772分算蠻高了,和其他筆記本上的銳龍77840HS相比領先14%,多核6227分和7840HS相當,和主流輕薄本上的i5-13500H相比也有14%的領先優勢。
·我們再來看看10輪R20的成績,前三輪ThinkPad T14p的分數能維持在6100多分,后面則是下降到了6000分左右,穩定性還是可以的。在10輪循環測試中,這顆i9-13900H的功耗最高可以跑到85W左右。對于一臺14英寸的輕薄本來說這樣的性能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了,達到了主流輕薄本的性能基準線。
在測試辦公性能的PCMark10中,這臺19版本的ThinkPadli14p常用基本功能小項分數超過了11000分,可以這么說這樣的性能拿來辦公真的是綽綽有余了。甚至它能干一些后期剪輯的工作,PR的跑分接近800分,平時剪輯些1080P的簡單視頻項目,問題也不大。
雖然作為一臺商務本性能拍的ThinkPad T14p的本職工作并不是拿來玩游戲的,但是打工人在休息的時候打兩把游戲放松下也是理所當然的吧。所以我們簡單跑了三款游戲CSGO、原神和俄羅斯原神戰爭雷普,畢竟是核顯輕薄本。我們統一把分辨率畫質設定為1080P最低特效,CSGO和戰雷都能超過百幀運行,原神也能有平均55幀,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平時刷刷副本打打野怪還是可以的。
接下來進入拆機環節,卸下底部了顆螺絲,用翹片和吸盤就能輕松取下后蓋。ThinkPad T14p的主板設計稍顯復古,雙風扇雙熱管的設計,風扇集中在一側,我們來看下它的烤機表現。室溫25度,單烤FPU10分鐘,CPU的功耗給得并不低,甚至在烤機剛開始的時候功耗能沖上75W。
調教是比較激進的,散熱風扇下面是一臺1TB、三星PM9 A1固態,性能沒問題。Lenovo下方還預留了一個2242規格的M2硬盤位,因為左邊是一張AX211網卡,為了不做疊疊樂設計,第二個硬盤位長度做了限制。雖然2242規格的好固態不多,但有總比沒有好nhn) Enaryc.Ld內存的cpu下方仍有32GB,頻率5200MHz,板載不可更換。
最下面是一塊57Wh的電池,PCMark10現代辦公續航測試堅持了9小時左右,續航時間并不算長。但ThinkPad T14p的離電性能還不錯,可能是做了部分取舍。對于一臺定位在商務本的產品,ThinkPad T14p的性能我覺得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工作需要了。經過一陣子的適應后,小紅點確實在處理一些文字表格的時候確實可以帶來一些便利,配合全新的Windows11操作系統在多任務切換的時候也能更加游刃有余。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現在用的是哪個版本的操作系統?Windows11的快速窗口管理和自動記憶投屏功能做得還不錯,多個虛擬桌面之間的切換和協同也更加流暢了,安裝Microsoft to do可以在桌面上安排一整天的工作生活內容。Edge瀏覽器也升級了全局調整字體功能,瀏覽網頁會更便捷,就像官方那句slogan說的:"盡享生活每一天,Windows11助你實現更多"。Fashion的系統設計和沉穩的ThinkPad外觀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知道大家能接受嗎?縱觀整個商務本市場除了Winbook之外,還有一個來自蘋果的MacBook,有不少人在商務本的選購中患上了選擇困難癥。不得不承認MacBook有很多優點,比如它的續航,但MacBook的普適性相比傳統PC來說還是精逝一籌。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系統之間的差異。我想大多小伙伴從小到大所接觸的桌面操作系統都是Windows,而Mac OS則需要更多的學習成本。當然,系統操作可以通過用戶后天的學習來適應。但軟件生態兼容性上,Mac OS確實會比Windows要差上一些。尤其是蘋果換上了自研芯片之后,這是用戶沒辦法改變的事情,也是真正會影響到用戶日常工作的問題。
舉個例子:現在財務金融從業人員免不了和各種U key打交道,而絕大多數U key并沒有適配Mac OS,MacBook顯然就不適合他們。其次,MacBook的接口種類數量給的還是太保守,相對來說會比較依賴拓展塢。當然這里并不是把Mac OS或者MacBook完全不行。兩個平臺兩種筆記本之間都有各自的優劣勢,大家按需選擇就行。1998年,率先應用藍牙技術。
ThinkPad作為筆記本市場中最經典的系列之一,1995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動招永久收測,率先應用藍牙技術。到今天也發展了幾十年,實現屏幕180度全能旋轉,被譽為完美的筆記本。見證了好幾代人的奮斗和成功,我們也能從這臺ThinkPad T14p激進的性能釋放中看出ThinkPad團隊是有對市場做出回應。在如今激烈競爭的市場之下堅持原有的品牌調性固然重要,但跟上市場節奏抓住當下用戶對性能不斷抬升的需求也是傳統品牌獲取新客戶群體的一劑良方。
作為筆電發展的見證者,我是很希望看到這些傳統筆記本系列做出改變的,畢竟固步自封只會被市場拋棄自生自滅。
這臺ThinkPad T14p的優缺點也很明顯,它擁有不錯的鍵盤輸入體驗,加上小紅點設計讓它的辦公效率可能會優于其他輕薄本,并且它有兩個硬盤位,這對于14寸筆記本來說并不容易。再加上它是ThinkPad擁有很高規格的售后服務,對于沒時間打理這臺電腦的人來說省心省事。
缺點方面ThinkPad T14p作為一臺性能還不錯的筆記本相較于其他輕薄本來說機身確實厚了一點點,2C1A的接口擴展在同類型產品上優勢不明顯。
目前這臺ThinkPad T14p的19頂配版本售價9499。價格確實有點點高,綜合它的表現來看,如果你對性能的追求不是那么的高但卻非常認可ThinkPad的品牌形象,售后體驗或者對于小紅點十分青睞的話,售價更低的15版本或許會更值得推薦。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視頻的全部內容了,如果覺得視頻做得不錯對你有幫助的話別忘了投幣點贊收藏貓三三連,我們下期視頻再見啦,拜拜。@2023FunTech.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盡管搭載蘋果自研M1芯片的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繼續沿用了上代相同的外觀設計,不像聯想的折疊屏筆記本ThinkPad X1 Fold那樣,可以為大家帶來極大的視覺性沖擊,但是在軟硬件以及系統層面,這顆擁有“蘋果芯”的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卻發生了質的改變。
而這些內在的改變,足以讓我們聊上許久。測試開始之前,先來對這臺設備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們手上這臺是16GB+1TB版本的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搭載了蘋果自研M1芯片。
關于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外觀,我們就不再贅述了,直奔主題,M1芯片到底有多強?
既然是性能測試環節,那么各大在主流平臺的理論跑分肯定是沒得跑了。在GeekBench 5跑分測試中,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CPU單核成績1733分,多核7426分。
從測得的數據來看,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CPU單核成績已經超過了iMac 27英寸2020款(Intel Core i7-10700K),多核成績比MacBook Pro 16英寸2019款(Intel Core i9-9980HK)高出546分。由此可見,這顆M1芯片的性能是多么的強悍。
在CINEBENCH R23測試中,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CPU單核表現依舊十分優異,跑分成績基本上與Intel Core i7-1165G7持平,多核成績稍高于Intel Core i7-10850H,但與16線程的AMD R7 Pro 4750U還有著一定差距。
而在GFXBench測試中,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GPU表現也很優秀,性能跑分要比GTX1050Ti強30%左右。這個跑分成績與MacBook Pro 16英寸最低配的顯卡,AMD Radeon Pro 5300M已經十分接近。要知道M1內置的只是一顆核顯,其性能已經超越了部分獨顯,想想都覺得有點恐怖。
根據蘋果官方提供的數據,8核心的M1使得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速度最高提升至2.8倍,8核心的GPU,讓這臺電腦的圖像處理速度最高提升至5倍,16核心的神經網絡引擎,讓它的機器學習性能最高提升11倍。從理論跑分來看,M1芯片確實幫助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在各方面有著明顯提升。
為了進一步驗證M1芯片的實際表現,我們找了幾個專業軟件和一些大型游戲。憑借M1強悍的性能,現在可以使用Final Cut Pro流暢剪輯8K視頻。我們可以看到,當鼠標在時間線上來回滑動時,視頻畫面可以做到與時間線同步,幾乎感覺不到任何延遲。
我們對這段8K視頻加了很多渲染特效、轉場和3D字幕,總共大小為10.5GB,然后使用422的編碼進行導出,結果只用了1分35秒。視頻渲染過程中,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非常安靜,而且也不發熱。如果換成上代進行同樣的操作,估計現在已經起飛了吧。
按照官方的說法,搭載M1芯片的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讓ML Super Resolution推理性能最高提升了11倍。我們使用Pixelmator Pro將一張圖片放大到1300倍左右,然后借助M1的神經網絡引擎以及軟件內置的圖像算法,讓這張圖片變得更清晰,整個處理過程不到8秒。最后將圖片縮放回原有尺寸,你會發現照片的質感有了進一步提升。
Affinity Publisher是一款排版設計軟件,憑借M1芯片的神經網絡引擎,我們可以將矢量圖像放大到2億倍后,依舊保持清晰,而且一點都不會卡頓。
既然M1芯片的核顯性能超越了GTX1050Ti,不妨看下它運行《古墓麗影:暗影》的表現。游戲分辨率默認為1920×1200,我們對畫質最低、低、中、高、最高分別進行了游戲內置的性能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最高畫質下,游戲的平均幀率為20 FPS,最低畫質的平均幀率接近40 FPS,超高、高和高畫質幀率差距并不明顯,而超低到低再到中畫質的畫面平均幀率提升顯著。也就是說現在的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在M1芯片強勁性能的加持下,基本可以流暢運行以前的3A大作游戲了。
除單機游戲外,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還可以暢玩一些大型網游,例如《魔獸世界》,游玩過程中你壓根聽不到風噪聲,準確地說是風扇都沒轉,而且機身表面也只是溫熱。
眾所周知,普通筆記本電腦在玩游戲時,風噪都很大,但M1卻做到了幾乎0噪音,同時可以流暢運行游戲,單憑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市面上大部分筆記本電腦。
當然,M1的強大不僅限于流暢運行游戲和專業軟件,打開App的運行速度同樣得到了顯著提升。將屏幕底部程序欄中的所有軟件全部開啟,耗時都不超過20秒,每款應用基本上做到了秒開。
此外,M1芯片是首款支持USB4規范的商用芯片,這也就意味著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接口傳輸速率可達40Gbps,同時可向下兼容USB 3.2,USB 2.0和Thunderbolt 3,以及Display Port產品。
不僅如此,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支持了WiFi-6,這對于網絡性能提升還是感知很強的,可以獲得與5G同樣的體驗。不過,前提條件是你家的路由器支持WiFi-6,并且寬帶套餐為1000兆。
MoFirLee家里使用的路由器是支持WiFi-6的華碩AX-88U,寬帶為1000兆,剛好滿足測試條件。Speedtest測試數據顯示,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下載速率達到了861Mbps,上傳速率為56.1Mbps。
實際下載速率也與測試結果十分接近,我們可以看到,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下載《魔獸世界》速率每秒在74Mb/s以上。
而且網頁基本上都是秒開,沒有任何的延遲。
續航能力增強同樣可以將其歸類到性能提升的范圍內,此次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續航最強的蘋果筆記本電腦。
蘋果官方頁面顯示,得益于M1芯片出色的能效表現,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電池續航大幅提升,無線上網時間最長可達17小時,視頻播放時間最長可達20小時,與上代相比,最高多出10小時。
為了模擬真實的使用情況,我們沒有刻意地去控制變量,WiFi、藍牙、自動亮度等全部打開。打開B站觀看1小時4K視頻,電量從100%降至92%,耗電8%,相當于你可以用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連續觀看12.5小時的4K視頻;觀看1小時1080P視頻耗電5%,剛好可以觀看20小時視頻,與官網描述相符。
玩1小時低特效《古墓麗影:暗影》,耗電36%,也就是說你可以使用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玩將近3小時的3A游戲;播放1小時Apple Music與使用iA Writer寫稿同時進行,中途還使用過PS以及下載過一個1.42GB大小的應用,后臺還掛著微信,開著幾個網頁,總耗電11%,現在電腦剩余電量為37%,然后持續播放音樂+PS+寫稿3小時,在連續高強度使用7小時候后,該電腦剩余電量依舊還有10%。
這樣看來,即便你出門不帶充電器,日常使用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辦公1天,基本上問題不大。
可能有不少用戶想要入手搭載M1芯片的MacBook Pro 13英寸,卻又擔心它的軟件兼容性。當然,蘋果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官方提供了三種解決方案,分別是Universal通用應用、Rosetta 2轉譯應用以及原生ARM應用。
Universal指的是橫跨ARM和X86平臺的應用,例如Adobe的PhotoShop、Lightroom等。
那些原生的X86應用可以通過Rosetta 2,轉譯成ARM平臺世界運行的應用,算是一種過渡方法,盡管會損失部分性能,但是卻可以提升軟件兼容性。
而ARM原生應用可以直接在macOS、iOS以及iPadOS上運行,相當于打通了小屏和大屏的設備。
經實測,目前macOS自帶的應用,例如Pages、Numbers、Kenote講演、地圖等應用都可正常使用。第三方的軟件,像PhotoShop、戰網客戶端、Steam、達芬奇等也都可以在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上正常運行。
至于在macOS上直接運行iOS和iPadOS的應用,目前選擇直接上架Mac版App Store的第三方應用算不上多,但也不少,只是像抖音、淘寶、吃雞、王者、原神等App暫未上架,可能是開發者還在對軟件進行適配。
需要注意的是,首次運行X86平臺的轉譯應用時,系統會提醒你安裝對應軟件的Rosetta,等待安裝成功后,便可以直接在macOS上打開該軟件了。
以前從未想過可以在Mac上直接運行iPadOS和iOS的應用,現在可以在macOS上打開iPad版B站,而且還可以使用畫中畫功能,這感覺真的很爽。
而且你還可以直接在macOS上玩iOS和iPadOS端的游戲,比如《戰雙帕彌什》,對于這類需要復雜操作的游戲來說,體驗可能不是太好,畢竟你只能使用觸控板模擬觸屏操作。
但是操作一些回合制的手游和操作不那么復雜的游戲,macOS還是可以輕松應對的。
另外,關于macOS Big Sur,我們在這里需要提一點,凡是將系統升級到11.0.1的Mac用戶,Safari均已支持網頁翻譯功能。實際體驗下來,翻譯得還是挺準確的。想要進一步了解macOS Big Sur新系統的朋友,可以查看我們之前的評測。
說實話,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的實際表現遠超我們的預期。可能會有人覺得新款MacBook Air同樣搭載的是M1芯片,性能與Pro是一樣的,Pro明顯是“智商稅”產品。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擁有主動散熱系統,可以持續高性能輸出,而Air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在處理一些復雜工作時,你就可以看出兩者差距在哪了。
其次是兩款產品定位不同,新款MacBook Air適合那些不需要長時間處理復雜工作的用戶以及學生黨,畢竟價格要比Pro更有優勢。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則比較適合那些長期需要高性能輸出的專業用戶,它可以保證M1芯片能夠穩定輸出,減少CPU降頻影響性能的機率。
從大的方向來看,蘋果的M1芯片無疑給整個移動端處理器市場埋下了一枚“炸彈”,甚至是整個PC市場。需要注意的是,這可是蘋果最弱且第一款自研電腦芯片,明年還有iMac和MacBook Pro 16英寸上搭載更強的蘋果自研芯片。
透過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搭配M1芯片的實際表現,我們可以看到蘋果自研芯片的潛力,與自家生態相互配合,等過渡期完成,或許可以媲美甚至是超越X86平臺也說不定呢。期待蘋果這個“潛力股”后續的表現。
----------------------------------
點擊文章頂部雷科技頭像,私信回復“搞機”,即可獲得玩機技能合集。